0

火把

火把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火把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火把问题。

分享

浏览

6978

文章

71

火把节是哪里的节日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是哪里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火把节传说:传说拉祜族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

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的由来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关于火把节的由来,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传说。

例如,纳西族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为:天神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但老天将来到人间,感受到了人们的热情美好,不忍加害于他们,便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的火把节由来为: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点燃蜂蜡,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结果被洞里的水淹死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要干什么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活动。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火把节不仅仅只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作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在彝语支其他民族如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中也有相当久远的历史。火把节习俗在这些民族中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与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间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也与这些民族尤其是彝语支民族的历史源流、文化传承和社会交往紧密相关。

火把节最完整、最丰富保留着人类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其主题一向是对人类生命繁衍的讴歌,对族群生活理想的希冀,故而成为研究彝民族文化史和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角度。换言之,彝族火把节作为盛大的传统佳节,渗透着一种狂欢化的民俗精神,传达着素朴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的由来和传说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传说有很多,各有各的特色内容,其中关于纳西族火把节的由来传说是说由于天神子劳阿普忌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所以他派了一位年老的天将,要这位天将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了人间,看到了一个男子把一个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背在身上,反而年纪小的孩子被牵着走,他感到非常的奇怪,细问一番才知道背着的是侄子,手里牵着的是自己的儿子,因为哥嫂不幸去世,男子认为他应该要好好照料哥嫂的孩子。

老天将看到人们这样的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他们是如此的善良,于是就告诉人们在六月二十五的这天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来免去灾难,于是家家户户事先在门口点燃了火把,而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所以就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在四川彝族中称为什么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在四川彝族中称为都则,意为祭火,在每年农历6月24日举行。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火把节习俗和传说的形成,与族源相同的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关,其中尤以对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联系,在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活动中仍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

凉山彝族的火把节传说即反映了这种把火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属于早期形态的火把节节俗,其文化内核是火崇拜,与氐羌系统的彝语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火把节不止是彝族的节日,还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日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日举行,节期通常为2-3天。火把节的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的来历

全文共 1307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实际上是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之后,新的文化形态对原有文化形态的扬弃。

火把节是彝族很重要的一个节日,除了彝族之外,还有不少的少数民族也在过火把节。那么你知道火把节的来历吗?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火把节的来历。

详细内容

1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

云南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各有各的特色内容。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实际上是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之后,新的文化形态对原有文化形态的扬弃。这个传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节来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节源头的一个传说。纳西族关于火把节传说的谚语中保留了火把节来历的重大信息,与《玉溪编事》、《禄劝县志》、《峒溪县志》中的记载共同对探究火把节的来历提供了重要线索。大理和昆明一带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虽然遮掩了火把节的来源,但其“星回节”的说法,一样露出了火把节的源头活水及深厚文化。

3

火把节习俗和传说的形成,与族源相同的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关,其中尤以对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联系,在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活动中仍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凉山彝族的火把节传说即反映了这种把火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属于早期形态的火把节节俗,其文化内核是火崇拜,与氐羌系统的彝语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4

火把节传说有很多异文,虽来源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其文本结构都按人与神的斗争→人战胜神→神进行报复→人再次战胜神→庆贺胜利和夺得丰收的叙述程式来结构故事。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都是以宣告人的胜利、神的失败而告终的,这与神话中以神为主导的叙事方式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的转移(从自然转向社会)及阶级社会的矛盾冲突的加剧,火把节的传说与各民族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紧密交织为一体,进而成为表现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一种口头叙事途径。这类传说是次生性的火把节习俗传说,主题是歌颂祖先和英雄。

5

后来传统道德观念对火把节习俗传说的渗透,反映为女性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的相互交叉。不论是早期的喜鹊姑娘,还是后来的阿南、慈善夫人,大都有一种共同的“投火自焚”的命运结局,这类传说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阴谋,另一方面更是“一女不更二夫”的刚烈女性的传说,意在表节烈之德。从喜鹊姑娘、阿南到慈善夫人,一个个殉情、殉夫、殉国的忠贞形象,人们将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运与火把节传说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进贤烈而诋淫恶”的感情和愿望。这类传说应属后起。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我国少数名族保留很多名族习俗和名族节日,是汉族里面没有的。我们比较常见火把节是哪个少数名族的节日呢?下面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详细内容

1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2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3

火把节习俗和传说的形成,与族源相同的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关,其中尤以对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联系,在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活动中仍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

4

火把节传说有很多异文,虽来源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其文本结构都按人与神的斗争→人战胜神→神进行报复→人再次战胜神→庆贺胜利和夺得丰收的叙述程式来结构故事。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都是以宣告人的胜利、神的失败而告终的,这与神话中以神为主导的叙事方式是不同的。

5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庆祝三天,第一天是祭火,第二天传火,第三天送火。

每个少数民族除了春节之外,还有其自己特殊的节日。我们常说的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1

火把节除了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之外,同时也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不过在举行的时间上面会存在差别。

2

一般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火把节,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为期2-3天左右。

3

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在国内外都非常的出名,因此又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主要包含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活动。

4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第1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5

第2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如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等等,非常的热闹,基本上全村人的都会参加。

6

第3天:送火。这是火把节的高潮部分。在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所有的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的举办时间 火把节的主要民族有哪些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是信仰、庆祝和放松的一种综合性民族文化活动,火把节的主要民族有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2023年火把节举办时间是公历8月10日至13日。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庆祝活动,更是这些民族的信仰、庆祝和放松的综合体现。

火把节是少数民族的信仰之一。在彝族、白族等一些民族中,火把被视为圣物,被认为能辟邪、驱瘟、祈福祷告。火把节的举行,就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希望能够祈求平安、健康和丰收。在节日期间,人们会点燃火把,绕行村庄和田地,以此祈福,驱散疫病和厄运。

火把节是少数民族的庆祝方式。这些民族都有各自的传统乐器和舞蹈,节日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服装,演绎各种传统舞蹈和民俗表演。这些表演不仅仅是为了庆祝丰收和新年,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祖先的感激之情。人们在火把节期间互相拜访、互赠礼物,展现了民族团结和友好的精神。

火把节是少数民族的放松方式。在火把节期间,人们可以暂时摆脱繁忙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压力,享受欢乐和放松。他们可以尽情跳舞、嬉戏、唱歌,或者参加各种传统游戏和竞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让人们能够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火把节的举办地点一般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农村地区,这反映了这些民族对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关怀和依赖。同时,火把节也是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火把节来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火把节也体现了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视。在火把节期间,人们会表演和传承各种传统舞蹈、歌曲和习俗,使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不可能忽略了火把节背后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土地的关怀、宗族凝聚力的加强,以及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视。通过深入了解火把节,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有哪些 2023火把节是几月几日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被称为星回节,是少数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2023年火把节是8月10日,农历六月廿四。人们为祈祷丰收,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火把节会举行祭颂火神,篝火晚会等活动。火把节是一项古老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举行祭颂火神的仪式。人们会在村庄的广场上,搭建一座巨大的火神庙,然后用五彩斑斓的布匹将其装饰得炯炯有神。在仪式开始前,由长者带领全体村民举行祭祀仪式,向火神祈祷丰收和平安。随后,整个村庄的人们手持火把,大步走向火神庙,围绕着庙宇转圈,高唱着歌谣,表达对火神的崇敬和敬意。

除了祭颂火神的仪式外,火把节还有其他寓意深刻的活动。比如篝火晚会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项活动。当晚,人们会点燃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载歌载舞,尽情享受着这个欢乐的夜晚。篝火晚会不仅能增加人们的交流和互动,更重要的是象征着新的一年前景美好、光明即将到来。

在现代社会中,火把节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具有商业色彩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火把节的举办地,观赏这一壮观的景观,体验不同于平日里的生活方式。然而,正如我们所知,火把节作为一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着许多微妙的细节,而往往容易忽视这些。

火把节代表着少数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对于当地的少数民族来说,火把节是他们展示自身独特文化的舞台。通过庆祝火把节,向外界展示着自己的风俗习惯、服饰、音乐和舞蹈等。这不仅使少数民族的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也增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火把节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一种提醒。在火把节期间,人们通过点燃篝火,向火神致敬,表达对自然界的感恩之情。这也提醒人们应该保护和珍惜自然资源,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火把节还承载着社会团结和凝聚力的寓意。在火把节的庆祝过程中,村庄里的人们相互携手,共同参与各项活动,无论贫富、年龄、性别和宗教信仰等差异都没有阻碍。这种团结的力量使整个社区更加稳定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2023年火把节是哪个地区的节日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种风俗活动,如点燃火把、祭祀祖先、歌舞表演、竞技比赛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火把节是哪个地区节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火把节举行哪三个仪式

火把节举行哪三个仪式:迎火、颂火、送火

第一天:迎火

火把节第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夜幕临近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后,儿孙们从老人们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到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去,用熊熊烈火驱魔除灾。

第二天:颂火

第二天可以说是西昌火把节的高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傍晚时分,成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巨型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天空。

第三天:送火

送火是西昌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之时,各家各户会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

西昌火把节是我国十大民俗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更是彝族一笔宝贵的财富。想要感受彝族风情,领略火把节的美丽。

火把节放假2023年放假时间表

2023年火把节是8月10日,农历六月廿四,星期四。

2023年凉山州火把节放假安排:8月10日(农历六月二十四)至8月16日放假调休,共7天。8月6日(星期日)、8月19日(星期六)上班。

2023年楚雄州火把节放假安排:8月9日至11日放假,共3天,与8月12日(星期六)、8月13日(星期日)周末连休。

2023年红河州火把节放假安排:8月11日放假,共1天。

火把节放假时间安排

2023年7月20日至8月30日,2023年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暨夏季清凉凉山游系列活动将在凉山州举行。据《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火把节8月10日(农历六月二十四)至8月16日放假调休共7天。

2023年火把节是哪个地区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农历6月24日至26日期间,火把节会举行三天。这个节日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吸引着不仅来自彝族地区,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起狂欢。

火把节是在什么时间

1、少数民族的举办时间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2、汉族的火把节

江苏省南通地区是整个汉族中可以说是唯一进行火把节的地区,每年的冬至那一天,当地的精壮男子都会拿着一大把由稻秆作成的火把,在房前屋后浇上油,在田间地头绕上几圈,以乞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是不是彝族的新年

全文共 3317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是部分少数民族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传承了千百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火把节是不是彝族新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火把节习俗分别有哪些

1、祭颂火神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

2、耍火活动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3、斗牛

一声洪亮的牛角号响起,两头公牛怒目圆睁,相向而来,一声低吼,两对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观众呐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励,犟性大发,时而边疆猛攻,时而力敌相峙,时而血花飞溅,时而伺机反攻。胜利的牛头颈披红戴花,由主人牵着绕场一周,由此身价倍增。

4、摔跤

摔跤活动在彝族很盛行,分绊脚和不绊脚两种,以摔倒为输;不同村寨推选最强壮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进行比赛,获胜者除了获颁奖品外,他们自己的村寨还另以酒、羊、牛等美食来庆祝和鼓励。

5、选美

彝族人世代爱美,追求美,“选美”自古以来一直是彝族传统火把节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动内容。

6、篝火晚会

夜幕低垂,人们吃着烤肉,然后以松枝点燃火焰,手举火把围绕跑一圈,祈祷消除虫灾病害,祈求丰收连年。热情沸腾的群众,将火把围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万的彝族儿女跳起“大三弦”舞。

火把节是不是彝族的新年

火把节不是彝族的新年。彝族的新年是在农历十月至正月之间,是按照彝族太阳历计算的岁首。而火把节是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其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是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为3天。

火把节是哪些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故事

1、纳西族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男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男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

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男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2、拉祜族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3、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毛南族火把节

很久以前,毛南族的祖先就在卡蒲这块山青水秀的地方生息劳作。一天,一个外出做生意的人急急忙忙跑回来对寨老说:“年三十晚,一支异族人将要侵占我们的地方。他们人强马壮,兵器精良……”寨老赶紧召集大家商量对策。大家一致认为,硬拼是要吃亏的,只有采取疑兵计,才能击退异族人的进攻。于是,寨老组织全寨老少男女在寨脚、路边和山坡上插了许多亮槁,再用猴藤把亮槁牵连起来,并挂上许多鞭炮。天快黑时,寨人备足牛角、火药、锣鼓等家什后,就封锁消息,人马四处埋伏,等待异族来侵。

当异族人马趁着夜色扑进寨脚时,突然一声炮响,埋伏多时的毛南族人点燃亮槁、牵动猴藤,顿时锣声、鼓声、牛角声、鞭炮声和怒吼声响成一片。异族人被搞昏了头,不敢往寨子里冲。他们见坡上、路边都亮起晃动的火把,不知有多人少马前来包围,个个吓得心惊肉跳,纷纷夺路而逃。

有的异族人逃跑时,由于不熟悉地势被毛南族人捉住拉进寨子。入寨后,寨老亲自给他们松绑,用好酒好菜给他们压惊,并热心规劝,使他们很受感动。

从此以后,异族人再也不来侵犯这里的毛南族人。

总之,从火把节传说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层级的历史累层,与这个节日在西南各民族民间长期发展是相同步的,火把节的传说在其久远的流传中不断衍变,甚至影响到了某些地区的节俗,使原生态的、“祭祀性的”火把节也附着上了“纪念性节日”的衍生涵义。

2023年火把节是哪一天

2023年火把节是8月10日,农历六月廿四,星期四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汉族的火把节在每年的冬至那一天。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每年火把节这一天,白族人民就会举行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

江苏省南通地区是整个汉族中可以说是唯一进行火把节的地区,每年的冬至那一天,当地的精壮男子都会拿着一大把由稻秆作成的火把,在房前屋后浇上油,在田间地头绕上几圈,以乞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及传说

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由来传说,各有各的特色内容。纳西族关于火把节传说的谚语中保留了火把节来历的重大信息,与《玉溪编事》、《禄劝县志》、《峒溪县志》中的记载共同对探究火把节的来历提供了重要线索。大理和昆明一带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虽然遮掩了火把节的来源,但其“星回节”的说法,一样露出了火把节的源头活水及深厚文化。

民族传说

纳西族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男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男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男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彝族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展开阅读全文

2023大理火把节具体日期

全文共 2194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大理火把节具体日期,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火把节的意义有哪些

1、祭祀祖先:火把节是彝族人传承祖先文化和传统的重要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坟、祠堂等地,进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的庇佑和保佑家庭平安、丰收等。同时,人们还会在祖坟前点燃火把,代表着彝族人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2、驱赶瘟疫:在彝族人的传统文化中,火把有着驱赶瘟疫和邪恶的象征意义。在火把节期间,人们会点燃火把,绕着村庄、田地等地跳舞、唱歌,以期望神灵能够保护他们远离瘟疫和不祥之气。这种传统行为也反映了彝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健康的重视。

3、庆祝丰收:火把节通常在彝族人的丰收季节举行,因此也具有丰收庆祝的意义。人们会在火把节期间进行集体劳动,如在农田中耕种、收割庄稼等,表达对自然的感恩和对劳动的尊重。此外,火把节还是表达彝族人喜庆的场合,人们会穿着盛装、跳舞、唱歌、放烟火等,以表达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热爱。

4、弘扬传统文化: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表演传统歌舞,传承和弘扬彝族民俗文化。此外,火把节还是彝族人学习和了解自己民族历史、文化、习俗的重要机会。通过这个节日,彝族人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进一步凝聚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5、社交活动:火把节是彝族人社交的重要场合。在这个节日中,人们可以结交新朋友,增进友谊,扩大人际关系。此外,火把节还是彝族人寻找恋人、结婚等重要事项的场合,是一种传统的求偶方式。

火把节活动举行几天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祭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火把节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个晚上吃过晚饭,由某一家开始点燃火把,然后就争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漫延响彻山谷。

随后按约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地,他们将火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游戏。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苗、传达情意的好时机,姑娘们穿着自己缝制的衣裳展示灵巧的手艺,小伙子在种种比赛和表演中博得姑娘们的芳心及微笑。到了此时此刻,他们都找到意属的心上人,根据习俗男方可以抢夺女方身上的信物,作为定情之物;他们也借着通宵欢歌狂舞,互相表达爱意。

综上所述,火把节的意义在于祭祀祖先、驱赶瘟疫、庆祝丰收、弘扬传统文化等。火把节是一个热烈而独特的节日,它展示了人们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也传递着人们对祈福和希望的美好愿望。

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故事

1、纳西族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男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男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

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男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2、拉祜族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3、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火把节是不是彝族的新年

火把节不是彝族的新年。彝族的新年是在农历十月至正月之间,是按照彝族太阳历计算的岁首。而火把节是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其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是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为3天。

火把节是哪些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023大理火把节具体日期

从8月10日开始-13日结束,8月的大理是火红、热情和狂欢的,大理的火把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白语称为“夫汪舞”,意为“六月狂欢”。火把节是白族全年节日中除去汉族节日外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节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白族的火把节缘自《火烧松明楼》(又叫《白洁夫人》《白洁圣妃》)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南诏时期,蒙舍诏皮逻阁想吞并其他五诏而密设松明楼于大理城西,然后以祭祀知名邀请五诏诏主赴宴。邓赕诏皮逻登的妻子白洁夫人聪明绝顶,早就猜到皮逻阁的阴谋而劝阻丈夫不要赴宴。结果皮逻登执意不听,被烧死在松明楼。后来皮逻阁想霸占白洁夫人为妻,白洁夫人不从,跳入洱海自尽。当地民众为了纪念白洁夫人,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定为火把节,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2023彝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

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2023彝族火把节是2023年8月10日至13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彝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火把节是几月几号农历

六月廿四日。

火把节,史称“星回节”,《路南(今石林县)州志》记载:“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为燎,以腥肉为牲,互相馈赠,谓之星回节,俗称火把节”。

是中国西南彝族人民心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类似于汉族的春节,至今已传承了2000多年,完整的记载始见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明”。

火把节寄托了彝族人民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家人健康的美好愿望,千百年来,主要以民间自发组织的形式流传于整个彝族地区,《滇系》记述:农民持炬照耀田间以祈年,通省皆然。

2023彝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

2023年彝族火把节为2023年8月10日至13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彝族村寨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邪除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宅平安,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节日期间,举行盛大的对歌、跳脚、摔跤、磨担秋等文艺体育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

1、接点火种

生活在云南的白、彝、普米、纳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为传统的火把节,举办各种活动欢度,种“太阳”。每到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种“太阳”活动。

2、耍火活动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3、斗牛

一声洪亮的牛角号响起,两头公牛怒目圆睁,相向而来,一声低吼,两对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观众呐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励,时而边疆猛攻,时而力敌相峙,时而血花飞溅,时而伺机反攻。胜利的牛头颈披红戴花,由主人牵着绕场一周,由此身价倍增。

4、篝火晚会

夜幕低垂,人们吃着烤肉,然后以松枝点燃火焰,手举火把围绕跑一圈,祈祷消除虫灾病害,祈求丰收连年。热情沸腾的群众,将火把围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万的彝族儿女跳起“大三弦”舞。

5、选美

彝族人世代爱美,追求美,“选美”自古以来一直是彝族传统火把节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动内容。它不同于当今世界集商业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选美”活动。美丽的彝家姑娘盛装打扮,手持黄伞,围着草坪上的火堆缓缓舞步表演“朵乐荷”。

火把节的节日介绍

火把节起源于“星回节”,彝族又把它叫做“过大年”,火把节的起源与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密切相关,是彝族先民观测天象,以北斗星斗柄指向来确定的。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的年节,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楚雄彝族火把节于2006年5月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火把节是彝族原始宗教传承的舞台,彝族歌舞、服饰、饮食展示的平台,其内涵积淀深厚,外延宽泛,包容了彝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农耕文化、星象文化、祭祀文化等,这些文化的潜在价值正逐步展现出来,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活化石,对地方民族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火把节在“西南文化区”的传承

火把节不仅仅只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作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在彝语支其他民族如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中也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火把节习俗在这些民族中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与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间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也与这些民族尤其是彝语支民族的历史源流、文化传承和社会交往紧密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全文共 3893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期间,人们身着民族盛装,互相拜访,聚集在一起,喝酒吃肉,唱歌跳舞,举行摔跤、斗牛、赛马、射箭、拔河、荡秋千等各种竞技活动。小编整理了火把节的民间传说故事简介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1、火把节的来历传说

火把节的来历有三种传说。一种是唐朝开元年间,云南被划分成六诏,分别由六位诏王统治。其中,皮逻阁诏王的势力最大,野心也最大,总想称霸南疆。一年的六月二十四H,六诏每年一度的祭祖大典在皮逻阁所在的蒙舍诏举行。夜晚,六位诏王齐聚松木搭建的松明楼饮酒。酒酣之际,皮逻阁借故溜走,命士兵点火焚楼,五位诏王无一幸免。邓赕诏王之妻慈善夫人闻讯赶来,点燃松明,为夫招魂。不久,皮逻阁的阴谋得逞。慈善夫人饮恨自杀身亡。人们为了纪念忠贞的慈善夫人,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都要点燃火把。举行祭祀活动。

另传,古时候有个魔王非常凶残,人们实在无法忍受他的压迫,起来反抗。但魔王的堡垒非常坚固,久攻不下。于是有人出主意,在羊的双角和后腿上绑上火把,点着后,羊冲进堡垒,里面立刻成了一片火海。从此,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人们都要耍火把庆祝。

还有一种传说是天王向人间施放了大量的天虫,将庄稼毁得一片狼藉。人们举着火把,烧了三天三夜,赶走了天虫,保护住庄稼。于是,人们在这一天欢庆火把节。

也有的民族火把节是在六月六日、二月或八月二十四H前后几天举行,连续3~7天,最多的达半月之久。

纳西族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男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男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男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勇士摔跤斗恶魔,众点火把烧天虫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十大力的恶魔,在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人们发现后,纷纷上前质问。十大力蛮横地要人与他摔跤,还示威地把一头头壮牛翻倒(从此,火把节时首先要斗牛)。他的挑衅行为惹怒了一位叫包聪的英雄。他走出人群,与十大力扭扯着摔了三天三夜仍不分胜负。于是人们弹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脚为包聪助威,终于击败了十大力。恶魔发怒,放出蝗虫等各种害虫来糟蹋人们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于是,人们又集合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最后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害虫,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廿四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到这一天,都要杀牛宰羊,举行火把节的各种活动,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

阿南公主的故事

大理一带,则有阿南公主的故事:“汉元封间,叶榆(今大理)妇阿南者,为酋长曼阿娜之妻。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杀,欲妻南,南曰,能从三事当许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国人皆知我以礼嫁。忠如其言。明日,聚国人,张松幕祭其夫,下置火。南藏刀出,俟炽,焚夫衣,即引刀自断其颈,仆火中。时六月二十五日也,国人哀之,每岁以是日燃炬吊之,名为星回节。

毛南族火把节

很久以前,毛南族的祖先就在卡蒲这块山青水秀的地方生息劳作。一天,一个外出做生意的人急急忙忙跑回来对寨老说:“年三十晚,一支异族人将要侵占我们的地方。他们人强马壮,兵器精良……”寨老赶紧召集大家商量对策。大家一致认为,硬拼是要吃亏的,只有采取疑兵计,才能击退异族人的进攻。于是,寨老组织全寨老少男女在寨脚、路边和山坡上插了许多亮槁,再用猴藤把亮槁牵连起来,并挂上许多鞭炮。天快黑时,寨人备足牛角、火药、锣鼓等家什后,就封锁消息,人马四处埋伏,等待异族来侵。

当异族人马趁着夜色扑进寨脚时,突然一声炮响,埋伏多时的毛南族人点燃亮槁、牵动猴藤,顿时锣声、鼓声、牛角声、鞭炮声和怒吼声响成一片。异族人被搞昏了头,不敢往寨子里冲。他们见坡上、路边都亮起晃动的火把,不知有多人少马前来包围,个个吓得心惊肉跳,纷纷夺路而逃。

有的异族人逃跑时,由于不熟悉地势被毛南族人捉住拉进寨子。入寨后,寨老亲自给他们松绑,用好酒好菜给他们压惊,并热心规劝,使他们很受感动。

从此以后,异族人再也不来侵犯这里的毛南族人。

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7、火把节是几月几号

2023年火把节是8月10日,农历六月廿四,星期四。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8、火把节的寓意

火把节是一个集祈丰、祭祖以及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其中,农业祈丰是其最为重要的核心内涵。它主观上采用敬天祭祖、转田、照岁、送火把等仪式,在客观上起到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首先,火把节通过以一年为周期生产时序象征,来强化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时间观念。

火把节习俗和传说的形成,与族源相同的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关,其中尤以对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联系,在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活动中仍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

杀税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战害虫

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一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便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没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

善神阿番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阿潘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把那个坑变成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悼念之情。

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

奴隶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穷弟兄关在牢狱中,穷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绑上火把,冲向那迢迢的府第,烧死奴隶主,同时也烧掉了穷人手上的绳索。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举火把游行,相沿成俗。

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

罗婺彝家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彝家小伙阿龙早就相爱了。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狠残暴地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山寨,让全寨遭殃。姑娘无奈,答应在六月二十四相亲。相亲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龙一眼后,纵身跳入火堆中。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们赶来,可她已经以死殉情。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之后,杀牛饮酒、唱歌跳舞。后来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妇女的围腰带,那焚烧姑娘的青烟,化为山寨的晨雾。据说清晨喜鹊鸣叫的时分,彝山的远处就隐隐绰绰地显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们称她为喜鹊姑娘。

拉祜族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

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南诏日益强大,一日,南诏王皮逻阁邀约其他五诏首领聚会。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认为皮逻阁居心不良,极力劝丈夫不要前往。但丈夫不听,临走时慈善夫人含泪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此后,皮逻阁果然火烧了首领们聚集的松明楼,五诏首领均未幸免于难。面对松明楼灰烬,慈善夫人痛哭欲绝。她扑在灰烬中,扒出了丈夫佩带的铁环,这才认出了丈夫的尸体并将其运送回家。后来,皮逻阁听说了这个聪慧贤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为妻。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礼葬其夫后,她就闭城自尽,追随亡夫而去,只留下这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感人故事。从此以后,云南的白族人民便过起火把节,以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慈善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节是哪个地方的

全文共 2295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象征着送走黑暗,迎接光明,驱赶疫病,消灾祈福,是人们祈求生育繁衍、生活平安的重要仪式。今天小编整理了火把节是哪个地方的节日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火把节是哪些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火把节主要是哪些地方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汉族有火把节吗?

江苏省南通地区是整个汉族中可以说是唯一进行火把节的地区,每年的冬至那一天,当地的精壮男子都会拿着一大把由稻秆作成的火把,在房前屋后浇上油,在田间地头绕上几圈,以乞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火把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其传统风俗也不同,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这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个晚上吃过晚饭,首先由某一家开始点燃火把,然后就争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漫延响彻山谷。随后按约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地,他们将火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游戏。

接点火种

据传,农历6月24日,是人类使用火的纪念日,生活在云南的白、彝、普米、纳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为传统的火把节,届时,举办各种活动欢度,种“太阳”。鹤庆西山片的白、彝族群众,每到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种“太阳”活动。

耍火活动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祭颂火神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舞火唱种

舞火唱种黄坪乡是鹤庆县的一个热区,物产富庶。据传,这里的居民是当年孔明和孟获在此屯军留下的后代。这块沃土是当年孔明与孟获结盟时共同开垦出来的。并在6月24日晚点火夜战,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种,荒甸从此变成了良田。为了纪念这一日子,每到这一天,后人就要点火把夜战播种小春作物。是时,老人和孩子们手舞火把,环田地歌舞助兴,青年人在田间播种。劳动生产与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另有一番风味。

运动项目

斗牛:一声洪亮的牛角号响起,两头公牛怒目圆睁,相向而来,一声低吼,两对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观众呐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励,犟性大发,时而边疆猛攻,时而力敌相峙,时而血花飞溅,时而伺机反攻。胜利的牛头颈披红戴花,由主人牵着绕场一周,由此身价倍增。

摔跤:摔跤活动在彝族很盛行,分绊脚和不绊脚两种,以摔倒为输;不同村寨推选最强壮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进行比赛,获胜者除了获颁奖品外,他们自己的村寨还另以酒、羊、牛等美食来庆祝和鼓励。此外,还有精彩的射箭比赛,而会场无时无处不聚集着许多骑马的少年和穿鲜艳服装的彝族姑娘,他们对歌跳舞,围观者高歌伴唱。

选美

彝族人世代爱美,追求美,“选美”自古以来一直是彝族传统火把节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动内容。它不同于当今世界集商业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选美”活动。已延续上千年的彝族传统民间“选美”活动要求十分严格,美丽的彝家姑娘盛装打扮,手持黄伞,围着草坪上的火堆缓缓舞步表演“朵乐荷”,评委们都是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

20__年,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选美”活动,为了调动观众参与,专门设立了最美的观众奖,使八方来客也能在场上一展自己风采。同时,不仅有专家评委选出的美女、美男,在场的观众也有机会投上一票,让鲜花成为观众的代言人,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美女和美男。

篝火晚会

夜幕低垂,人们吃着烤肉,然后以松枝点燃火焰,手举火把围绕跑一圈,祈祷消除虫灾病害,祈求丰收连年。热情沸腾的群众,将火把围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万的彝族儿女跳起“大三弦”舞。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苗、传达情意的好时机,姑娘们穿着自己缝制的衣裳展示灵巧的手艺,小伙子在种种比赛和表演中博得姑娘们的芳心及微笑。

到了此时此刻,他们都找到意属的心上人,根据习俗男方可以抢夺女方身上的信物,作为定情之物;他们也借着通宵欢歌狂舞,互相表达爱意。

火把节是哪个地方的节日

火把节是我国云南各地以及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彝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布朗族、哈尼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禄劝县志》记载:“六月二十四、五日为火把节,亦为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汉人之星回于天而除夕也。”除夕之夜,这些兄弟民族要祭天、祭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火把节期间,人们身着民族盛装,互相拜访,聚集在一起,喝酒吃肉,唱歌跳舞,举行摔跤、斗牛、赛马、射箭、拔河、荡秋千等各种竞技活动。天一黑,家家户户在门口的高杆上绑上火把照亮,点着火把照禾苗和室内屋角,祛灾逐疫。孩子们则举着火把,带着掺有松香的香灰面跑到寨子里嬉闹去了。遇见有人过来,便将火把迎上前去,向火中撒一把香灰面,立即发出嘭嘭的响声,在对方脚前火星四射。对这种看似恶作剧的做法谁都不会恼,也以同样的方式回敬取乐,据说这样可以祛灾。

展开阅读全文

白族有火把节吗 白族火把节的来历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白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火把节是白族内部唯一共同的节日,举办时间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人过火把节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并杀猪宰羊来庆祝。节日白天就要做好准备工作,人们在村寨广场中央,用一根20来米高的木杆竖在地上,周围用麦秆、干竹等捆成一个大火把,上面插着预示五谷丰登的彩色升斗,挂满用彩线串起的梨果。

太阳下山后,火把节正式启动,人们还要举行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火把节近尾声时大家互相道别散去,同时到燃尽的火把下面捡木炭回去放在房子外面辟邪。

展开阅读全文

海南火把羊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海南火把羊介绍:海南特色菜。用特产山羊肉,配以鸡肉、火腿、冬菇,切日字形片,用鸭肠捆扎成把,扣法砌堆造型。诸味调和,口感甚佳。用料:海南特产羊肉800克、光鸡肉150克、熟火腿50克、冬菇(浸发好)50克、净鸭肠150克、生粉15克、精盐3克、味精6克、老抽5克、蚝油5克、芝麻油1克、姜葱酒(用姜葱汁掺和浓度酒)15克、二汤25克。制作:1、将羊肉切成几大块,滚水煮至八成熟,捞起控干水分,拉油,然后下味精调匀,焖煮至捻,取出,切成日字形待用。2、光鸡肉(不带骨)切成5厘米长、2厘米宽、6毫米厚的薄片,用姜葱酒,味精(2。5克)、精盐(1。5克)、生粉(10克)拌匀。3、将洗净的鸭肠用少许碱水腌过,约20分钟后用清水漂洗干净,用洁净毛巾吸干其水分,再依13厘米长度切段待用。4、冬菇切成日字形片,滚水烫过后压干水分;熟火腿切成2毫米薄的日字形薄片,以以上各料均为12件。5、将羊肉块,冬菇片、火腿片,光鸡片依次叠齐,用净鸭肠从中间捆扎成把,一共12把,整齐摆放在碗内,上笼蒸约15分钟取出,将碗反扣入盘中,拿开空碗;猛火烧锅,下二汤、老抽、蚝油、味精、支麻油调匀,用湿生粉勾芡,均匀淋在羊肉扎堆上,用香菜和西红柿花围边便成。特点:羊肉和其他配料捆扎成把,俗称“火把”,装盘美观,质味配称,不腻不膻,鲜美爽口。

展开阅读全文

火把洞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把洞也叫火把石洞,洞中有岔洞与月亮洞相通,现已被部分开发,洞中有大大小小的厅堂,断断续续数个清潭,有人间天堂、天池、八百罗汉拜观音等30多个景点,火把洞内石笋如林,钟乳石琳琅满目,在灯光的映衬下,彷如进入游戏中的魔幻世界。

用时参考

0.5-1分钟

交通

【外部交通】

1、客运班车

昆明-丘北-普者黑:昆明东部汽车站乘昆明-丘北的班车,全程约300公里,发车时间及票价为9:00(137元)、10:00(114元)、11:00(114元)、12:30(137元)、14:00(114元)、20:10(138元)、20:30(138元),最后两班车为卧铺,其它车次为座位;丘北县城至普者黑景区有13公里,也可在乘坐丘北客运站发往普者黑的公交车,每天8:00-17:30,半小时到一小时一班,车费2元

2、飞机

可以坐飞机到文山普者黑机场,这个机场在砚山县,距景区还有80多公里,需要乘文山-丘北的过路车(7:00-18:00,10分钟一班,车费31元)至丘北县后,再转乘巴士到普者黑景区。比较麻烦,不推荐。也可从机场直接打车到普者黑,费用100-200元

【景区内交通】

景区码头可坐船游览溶洞

门票

往返游船+月亮洞+仙人洞+火把洞+观音洞联票200元/人,大中学生、老人、伤残军人凭证购买优惠票170/人,单独游玩溶洞:观音洞15元,月亮洞、火把洞20元,仙人洞20元(洞内的船费包含在门票内)

开放时间

07:30~17:30

景点位置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景区(青龙山北东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