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灞桥

灞桥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灞桥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灞桥问题。

分享

浏览

6640

文章

20

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灞桥纸发现是在1957年5月8日,人们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的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

灞(bà)桥纸是在西汉时期的一种纸,专家认为这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这一发现,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灞桥纸纸色暗黄,纸面较为平整、柔软,呈薄片状,有一定强度。鉴定发现其原料主要是大麻纤维,间有少许苎(zhu)麻,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一种纸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灞桥纸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纸,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给它定名"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灞桥纸的特点:

灞桥纸纸色暗黄,纸面较为平整、柔软,呈薄片状,有一定强度,鉴定发现其原料主要是大麻纤维,间有少许苎麻。灞桥纸的纤维不但分散,而且分布均匀,纤维按异向交织紧密,为麻类植物纤维纸。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时期

1957年5月8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1957年5月8日,西安市东郊灞桥砖瓦厂的工人们,意外的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古墓。考古学家发现一面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它们被定名为“灞桥纸”。据专家介绍说“这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这一发现,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灞桥纸纸色暗黄,纸面较为平整、柔软,呈薄片状,有一定强度。鉴定发现其原料主要是大麻纤维,间有少许苎(zhu)麻。其纤维平均长度为1毫米左右,绝大多数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同向排列只在少数部位发现,亦观察到被切断、打溃的帚化纤维。它说明这种纸的原料经历了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过程,只是加工程序较低。在此之前,1933年曾在新疆罗布淖尔发现蔡伦之前的古纸,但未及化验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于战火。1942年亦曾在内蒙古额济纳发现蔡伦之前的纸,但原发掘报告未作肯定断代。在此之后,1986年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一公元前 141年)墓群中出土绘有地图的纸。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纸是什么时代的一种纸?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

灞桥纸是在西汉时期的一种纸。1957年5月8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灞桥纸纸色暗黄,纸面较为平整、柔软,呈薄片状,有一定强度。鉴定发现其原料主要是大麻纤维,间有少许苎(zhu)麻。其纤维平均长度为1毫米左右,绝大多数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同向排列只在少数部位发现,亦观察到被切断、打溃的帚化纤维。它说明这种纸的原料经历了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过程,只是加工程序较低。

据专家介绍说“这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这一发现,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之前,1933年曾在新疆罗布淖尔发现蔡伦之前的古纸,但未及化验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于战火。1942年亦曾在内蒙古额济纳发现蔡伦之前的纸,但原发掘报告未作肯定断代。在此之后,1986年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一公元前 141年)墓群中出土绘有地图的纸。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灞桥纸是我国西汉时期的纸,这种纸的纸色暗黄,纸面比较平整和柔软,呈现薄片的形状,具有一定强度。

灞桥纸是我国文物界在西安发现的一种文物纸,被称为是目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纸,那么灞桥纸究竟是我国哪个时期的纸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灞桥纸纸色暗黄,纸面较为平整、柔软,呈薄片状,有一定强度。鉴定发现其原料主要是大麻纤维,间有少许苎麻。其纤维平均长度为1毫米左右,绝大多数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

2

同向排列只在少数部位发现,亦观察到被切断、打溃的帚化纤维。它说明这种纸的原料经历了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过程,只是加工程序较低。

3

据专家介绍说“这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这一发现,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4

在此之前,1933年曾在新疆罗布淖尔发现蔡伦之前的古纸,但未及化验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于战火。1942年亦曾在内蒙古额济纳发现蔡伦之前的纸,但原发掘报告未作肯定断代。在此之后,1986年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一公元前 141年)墓群中出土绘有地图的纸。

5

198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在日本讲学时曾对纸下了这样的定义:首先是植物纤维;第二,这种植物性纤维是单个的,即一根根分散的纤维,它们被分散、提纯,然后再交织组合起来;第三,表面平整;第四,具有实用性,例如包装、书写用;最后还要有一定的物理强度。以此标准,潘吉星认为,无论是陕西“灞桥纸”,还是甘肃天水“放马滩纸”,都具备了纸的要素,是真正意义上的纸。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纸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据专家介绍,灞桥纸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

灞桥纸是哪个朝代

灞桥纸是在西汉时期的一种纸。1957年5月8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纸的由来是什么,是什么时期的纸,看这里涨知识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而其中,对于造纸术到底起源于何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没能找到满意的答案。传统观点认为,是由东汉人蔡伦发明了纸,但其实上,在很久以前,陕西土地上就已经有了纸的出现。这可是比蔡伦纸还要再早的纸张,它们被定名为“灞桥纸”。那么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呢?

灞桥纸是西汉时期的纸,是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是西汉武帝时制造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57年5月8日,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西汉武帝时代的古墓,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几层古纸。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灞桥纸是西汉时期的纸,是比蔡伦纸更早的纸张,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所以被定名为“灞桥纸”。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是什么时候修建的?灞桥有哪些历史典故?

全文共 2083 字

+ 加入清单

灞桥位于西安市城东,是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桥。据说灞桥最早修建于春秋时期,是当时关中的交通要冲,负责连接西安东部各个主要交通道路。灞桥遗址是在1994年被当地人发现,桥墩有400米长,2004年经历一场大水后,又冲出了隋朝时期的10座桥墩,此后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或许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灞桥的历史,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以及一些灞桥的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送别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诗歌体裁,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抒发了对朋友最美好的祝福,而李白的"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则道尽了友人相离的不舍与心中凄凉的感情。灞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们最钟意的抒情之地,每逢春天,灞桥上杨柳依依,柳絮随风飘飞,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而且长安人送客东行时大多都会在灞桥分离。友人离去,身边是如雪花般的柳絮,最容易触景生情,让人潸然泪下,因此便有“灞桥折柳”的典故。不过,灞桥却不仅仅有灞桥折柳,在这座历史悠久的灞桥上,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灞桥始建于春秋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秦穆公在称霸西戎后,将滋水改名为霸水,并在河上建造一座木桥,因此称作“霸桥”,以彰显自己的霸业,不过不知为何,后世的地理学家在“霸”字前面加上一个三点水,因此“霸水”成为“灞水”,而“霸桥”也成了“灞桥”。料想当时的秦穆公该是如何的意气风发,气宇轩昂,不过在他手中诞生的灞桥却有着类似于南方婉约的气质,它如同一位江南子女一样,静静地伫立在长安城。

当战国结束时,新的霸主已经诞生,且只有一位,他就是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在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翦从灞上率军东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霸上。”灞桥见证着强大的秦军从此处出发,进行统一六国的大业。

同样是灞桥,当它再次看到浩浩荡荡的军队从城外开拔进来时,天下的主人却已经更换数位。先是秦始皇暴毙,公子扶苏被害死,秦二世登基,然后天下起义军蜂起,刘邦最先攻进咸阳,却“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来势汹汹,率领数十万大军驻扎在霸上附近的新丰鸿门,而著名的历史事件鸿门宴就发生在此地。刘邦听从张良建议,赴鸿门宴,最终死里逃生,并在此后一转攻势,打败了项羽。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成为天下共主,开创汉朝。

汉高祖刘邦从一位微末的亭长一路走来,最终建立了汉朝,成为开国皇帝。不过刘邦没有想到,在自己死后,吕雉和她的外戚势力把控朝中,掀起汉朝第一次外戚乱政。吕后在位时,朝中无一人敢与诸吕争锋,直到前180年,吕后去世,忍辱负重多年的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人联合朝中大臣,将诸吕势力铲除,并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贤明的君主之一,他性格敦厚,待人宽厚,年轻时就被封为代王。在诸吕乱政被平定之后,由于朝中无主,汉惠帝也没有子嗣,因此便被迎立为皇帝。汉文帝在登基之后开始励精图治,澄清吏治,并对律法进行完善。在汉文帝的治理下,汉朝国力迅速恢复并强大起来,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汉文帝是一位朴素的皇帝,他生前生活非常节俭,死后也杜绝奢侈,在汉文帝的要求下,他的陵墓简单而朴素,《史记》记载:“帝治灞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就其水名以为陵号。”霸陵本是汉文帝的无字碑,而现在西安最著名的地名之一白鹿原原本叫做“霸陵原”,此名正是因汉文帝的陵墓而得。

灞桥的命运与汉朝可谓休戚与共,当王莽篡汉后,西汉的时代终结了,而灞桥也遭遇浩劫。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遭受火灾,大桥全部被烧毁,王莽下令重修,并改名为长存桥。王莽希望自己的新朝能够长存,但他在位不过十五年,王莽改制便宣告失败,而新朝也走向终结。

此后隋朝重建了灞桥,并将它改建为石桥。唐朝时,灞桥成为东亚最重要的国际大都市长安的交通要道,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和交通运输的需要,唐朝扩大了灞桥的规模,形成南灞桥和北灞桥。而在唐朝,长安人在送朋友离开时,总会在灞桥分离,因此形成“灞桥折柳”、“灞桥风雪”、“灞桥伤别”等一系列灞桥文化,“灞”字成为唐朝的时尚文字和时尚文化的代名词。比如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在《送李庶子致仕还洛》中“灞池一相送,流涕向烟霞”,道尽了灞桥的伤感之美,李商隐的“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此后霸陵也一直是西北重镇,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不过在历经数千年历史沧桑之后,古代灞桥还是被历史的风霜所掩埋,直到1994年时,当地人在灞河上取沙,意外发现许多庞大的桥洞和石雕,这才让灞桥遗址重现天日。

灞桥的发现意义重大,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同时在桥腹中还发现大量古代的瓷器和文物,对研究古代桥梁史和历史帮助巨大,其价值无法估量。为了保护灞桥遗址,它在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当中。

若是在春天来到西安,灞桥遗址是一处极好的景点,踏在拥有上千年历史的遗址上,天上是如雪花般飘落的柳絮,这番景色,一定美得不可方物。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在灞桥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全文共 211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灞桥,相信西安的朋友们肯定不会陌生了,这是位于西安市城东的一座古桥,这座古桥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了。据说灞桥昨早是修建于春秋时期,是当时观众地区的交通要道,负责连接西安东部各个主要交通道路。灞桥的遗址是1994年被当地人所发现的,桥墩有400米长,2004年的一场大水有冲出来了10做桥墩,在这以后就成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或许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灞桥的历史,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以及一些灞桥的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送别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诗歌体裁,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抒发了对朋友最美好的祝福,而李白的"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则道尽了友人相离的不舍与心中凄凉的感情。灞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们最钟意的抒情之地,每逢春天,灞桥上杨柳依依,柳絮随风飘飞,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而且长安人送客东行时大多都会在灞桥分离。友人离去,身边是如雪花般的柳絮,最容易触景生情,让人潸然泪下,因此便有“灞桥折柳”的典故。不过,灞桥却不仅仅有灞桥折柳,在这座历史悠久的灞桥上,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灞桥始建于春秋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秦穆公在称霸西戎后,将滋水改名为霸水,并在河上建造一座木桥,因此称作“霸桥”,以彰显自己的霸业,不过不知为何,后世的地理学家在“霸”字前面加上一个三点水,因此“霸水”成为“灞水”,而“霸桥”也成了“灞桥”。料想当时的秦穆公该是如何的意气风发,气宇轩昂,不过在他手中诞生的灞桥却有着类似于南方婉约的气质,它如同一位江南子女一样,静静地伫立在长安城。

当战国结束时,新的霸主已经诞生,且只有一位,他就是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在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翦从灞上率军东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霸上。”灞桥见证着强大的秦军从此处出发,进行统一六国的大业。

同样是灞桥,当它再次看到浩浩荡荡的军队从城外开拔进来时,天下的主人却已经更换数位。先是秦始皇暴毙,公子扶苏被害死,秦二世登基,然后天下起义军蜂起,刘邦最先攻进咸阳,却“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来势汹汹,率领数十万大军驻扎在霸上附近的新丰鸿门,而著名的历史事件鸿门宴就发生在此地。刘邦听从张良建议,赴鸿门宴,最终死里逃生,并在此后一转攻势,打败了项羽。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成为天下共主,开创汉朝。

汉高祖刘邦从一位微末的亭长一路走来,最终建立了汉朝,成为开国皇帝。不过刘邦没有想到,在自己死后,吕雉和她的外戚势力把控朝中,掀起汉朝第一次外戚乱政。吕后在位时,朝中无一人敢与诸吕争锋,直到前180年,吕后去世,忍辱负重多年的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人联合朝中大臣,将诸吕势力铲除,并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贤明的君主之一,他性格敦厚,待人宽厚,年轻时就被封为代王。在诸吕乱政被平定之后,由于朝中无主,汉惠帝也没有子嗣,因此便被迎立为皇帝。汉文帝在登基之后开始励精图治,澄清吏治,并对律法进行完善。在汉文帝的治理下,汉朝国力迅速恢复并强大起来,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汉文帝是一位朴素的皇帝,他生前生活非常节俭,死后也杜绝奢侈,在汉文帝的要求下,他的陵墓简单而朴素,《史记》记载:“帝治灞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就其水名以为陵号。”霸陵本是汉文帝的无字碑,而现在西安最著名的地名之一白鹿原原本叫做“霸陵原”,此名正是因汉文帝的陵墓而得。

灞桥的命运与汉朝可谓休戚与共,当王莽篡汉后,西汉的时代终结了,而灞桥也遭遇浩劫。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遭受火灾,大桥全部被烧毁,王莽下令重修,并改名为长存桥。王莽希望自己的新朝能够长存,但他在位不过十五年,王莽改制便宣告失败,而新朝也走向终结。

此后隋朝重建了灞桥,并将它改建为石桥。唐朝时,灞桥成为东亚最重要的国际大都市长安的交通要道,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和交通运输的需要,唐朝扩大了灞桥的规模,形成南灞桥和北灞桥。而在唐朝,长安人在送朋友离开时,总会在灞桥分离,因此形成“灞桥折柳”、“灞桥风雪”、“灞桥伤别”等一系列灞桥文化,“灞”字成为唐朝的时尚文字和时尚文化的代名词。比如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在《送李庶子致仕还洛》中“灞池一相送,流涕向烟霞”,道尽了灞桥的伤感之美,李商隐的“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此后霸陵也一直是西北重镇,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不过在历经数千年历史沧桑之后,古代灞桥还是被历史的风霜所掩埋,直到1994年时,当地人在灞河上取沙,意外发现许多庞大的桥洞和石雕,这才让灞桥遗址重现天日。

灞桥的发现意义重大,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同时在桥腹中还发现大量古代的瓷器和文物,对研究古代桥梁史和历史帮助巨大,其价值无法估量。为了保护灞桥遗址,它在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当中。

若是在春天来到西安,灞桥遗址是一处极好的景点,踏在拥有上千年历史的遗址上,天上是如雪花般飘落的柳絮,这番景色,一定美得不可方物。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 灞桥纸是什么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灞桥纸是陕西东郊灞桥地方出土的一种纸张残片,根据专家介绍,灞桥纸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纸,这种纸纸色暗黄,纸面较为平整、柔软,呈薄片状,有一定强度,是现今已知的出现最早的纸。

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的质量提高了,使用也更普遍了,所以蔡伦发明的纸叫做"蔡侯纸"。1957年5月8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共80多片,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纸作为文化交流的纽带连接着中国与外域,从汉代起,丝绸之路的通达就将中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了欧亚大陆西侧,让人类拥有了更经济实用的载体来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之光。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纸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灞桥纸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纸。1957年5月8日,出土于西安东郊灞桥因此定名为“灞桥纸”。 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据专家介绍这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

灞桥纸纸色暗黄,纸面较为平整、柔软,呈薄片状,有一定强度 。鉴定发现其原料主要是大麻纤维,间有少许苎麻 。其纤维平均长度为1毫米左右,绝大多数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并且纸中含被切断、打溃的帚化纤维 ,说明这种纸的原料经历了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过程,只是加工程序较低 。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 灞桥纸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灞桥纸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纸。1957年5月8日,出土于西安东郊灞桥因此定名为“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据专家介绍这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

灞桥纸纸色暗黄,纸面较为平整、柔软,呈薄片状,有一定强度。鉴定发现其原料主要是大麻纤维,间有少许苎麻。其纤维平均长度为1毫米左右,绝大多数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并且纸中含被切断、打溃的帚化纤维,说明这种纸的原料经历了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过程,只是加工程序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竹筒酒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竹筒酒产自鲸鱼沟竹海景区,其色如琥珀,晶莹剔透。酒液金黄碧绿、芬香醇厚、柔口爽口绵甜爽净、绿色健康、营养丰富。经传统工艺泡制的基酒具有性平暖胃、舒肝益脾、活血补血、顺气除烦、消食生津、之多重功效。竹子常规营养成分包括水分、能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慢出物和粗纤维、内含十八种氨基酸、七种维生素、类黄酮、B-胡萝卜素、竹多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叶绿素、膳食纤维、荷叶碱、荷叶甙、等多种生物碱和有机酸,以及、钾、钙、铁、镁、铜、锌、钠、钿、等十八中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物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历来受到营养师的极力推崇,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辐射,抗疲劳,抗衰老,降血脂,抑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竹子,凉心经,益元气,除热暖脾,养血清爽,鲜竹内膜富含竹衣,竹茹,哈多糖,赖氨酸和多种维生素,成酒色质优如琥珀入口绵甜温和,有舒筋活血,清热去闷,健身养颜,延年益寿之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臊子面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灞桥臊子面历史悠久,-称其为汤饼,苏轼在诗中也有描述,它以面条中加食用碱、臊子汤中用粉面勾芡为主要特色。打臊子时先将五花肉、冬瓜、黄花、木耳、红白萝卜、白豆腐、炸豆腐等食材切成丁放入锅内加调料炒熟盛出,再将早已煮好的骨头汤烧开,下白豆腐丁烧开用粉面勾芡后撒上蛋花、倒入炒好的菜丁,关火后撒入生韭菜点缀调味。最后将加了碱的细面条煮熟过水捞入碗中,再浇上臊子即可食用。白白的面条,挂着金黄的臊子混着红绿黑白各色菜丁,味道鲜咸,调上油泼辣子,常作为招待客人的第一顿主食,在灞桥以及周边的高陵、临潼等地区普遍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丁丁面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时期,刘邦率农民起义军西入咸阳,驻军霸上(即白鹿原),汉高祖刘邦的姬妾薄太后(汉文帝生母)贤惠善良,体恤民情,品尝民间美食丁丁面后赞不绝口,所以丁丁面在白鹿原地区留传至今。

白鹿原土层肥沃,昼夜温差大,小麦守土时间长,出粉率高,丁丁面选择白鹿原小麦面与蔬菜、豆腐、猪肉等材料做成,以主食副食搭配合理,符合当地人口味而见长。丁丁面制作分和面、擀面、切丁丁、煮丁丁、炒菜、调味等步骤,吃法分为烩丁丁、炒丁丁、油泼丁丁、菜拌丁丁等。目前,此项目传承人是狄寨街办狄寨村的王养修。该项目于2008年列入区级非遗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樱桃

全文共 4527 字

+ 加入清单

灞桥樱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灞桥樱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灞桥樱桃历史悠久。相传,汉高祖刘邦打猎时,循着白鹿的足迹来到西张坡上,发现了这娇艳欲滴、馥郁甜香的果实。如今,200多年前清代的樱桃树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基本介绍灞桥樱桃颗粒饱满,果型硕大,果实呈肾形或宽心脏形,色泽艳丽有光泽,多数品种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少数为浅黄色,果肉质地细腻、汁多、口感酸甜、味浓有香气、营养丰富,含有铁、维生素A、B、C及钙、磷等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适口性强。此果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成熟待摘灞桥樱桃

地理环境灞桥区地处陕西关中盆地中部,系西安市辖区之一。从东向西,从南向北成阶梯状倾斜,原面呈舒缓状起伏。境内最低海拔358.3米,最高海拔1240.7米,相对高差882.4米。全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以上,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变化明显,非常适宜樱桃的生长。经济效益在灞桥区委、区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洪庆山、霸陵原、白鹿原上已经形成了3万亩的樱桃生产基地,挂果面积约为1000亩,成为西北最大的万亩樱桃种植基地。每到春季,红灯、大紫、黄玉、拉宾斯、先锋等20多个品种的樱桃漫山遍野,年产量达到5000吨,产品不仅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地,还走出国门,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每年为村民带回收益5000多万元。

地域范围

灞桥区是西安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区东部,因境内有始建于汉、隋朝的灞河古桥而得名。地处东经108°59′-109°16′,北纬34°10′-34°27′。灞桥樱桃主要分布在灞桥区东部台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洪庆浅山、狄寨原一带,包括席王、洪庆、狄寨3个街道办事处共38个行政村。生产面积2000公顷,年总产量15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灞桥樱桃栽植以狄寨原为主,狄寨原海拔高度750-790米,土壤多为黄墡土、坡地黄墡土。土质通透性强,保墒性好,土壤pH值介于7-7.8之间,有机质含量1.17%,碱解氮53ppm,速效磷11ppm,速效钾159ppm,氮磷钾比例为5︰1︰31,微量元素铁、硼、锌、锰等含量丰富。

(2)水文情况:灞桥区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量6896万立方米,亩均206立方米;地表水主要为过境客水,灞河在区境内的河段长约34公里,流域面积125.52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6.07亿立方米,水质良好,矿物质含量丰富,无污染,为灞桥樱桃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3)气候情况:灞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3-13.7℃,年平均日照时数2638小时;≥0℃的天数为310天,总辐射量101.08千卡

∕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90.6%;≥0℃积温4925℃,有效积温4349℃;年降水日为74-138天,年均降水量720毫米,夏多冬少,春季适中;年均无霜期186天。

(4)人文历史情况:樱桃又称朱樱,朱果,荆桃,含桃,莺桃,楔桃,英桃,牛桃,樱珠。我国作为果树栽培的樱桃有中国樱桃、甜樱桃、酸樱桃和毛樱桃。樱桃成熟期早,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中国栽培樱桃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樱桃》中记述:“香色鲜农气味殊,人争摘时踏破珠。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在宋朝大文学家苏轼的《樱桃》中也有樱桃的记述:“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干。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传。”而樱桃这个名词很可能到五代十国时才出现,在后梁•宣帝的《樱桃赋》中:“懿夫樱桃之为树,先百果而含荣,既离离而春就,乍苒苒而东迎。”

樱桃细嫩多汁,酸中带甜,风味独特,味浓有香气,适口性强。樱桃花开春季,雪白漂亮;果实艳红晶莹,玲珑剔透,即好看又好吃,且营养价值颇高,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樱桃歌》中赞道:“莹惑晶华赤,醍醐气味真。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烧人。琼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匀。”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在《菩萨蛮•席上分赋得樱桃》赞道:“香浮乳酪玻璃流,年年醉里尝新惯。何物比春风?歌唇一点红。江湖清梦断,翠笼明光殿。万颗写轻匀,低头愧野人。”

灞桥樱桃有在两千多年前被汉高祖刘邦去坡上打猎时采食的历史。如今,种植于200多年前的清代樱桃树依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成为灞桥地区樱桃栽植的历史见证。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选择大气环境、用水水源、园地土壤无污染;地势平缓,地下水水位较低,土层深厚肥沃,PH值6.5-8.0,排灌良好的台塬地建园;应距国道、铁路等交通主干线100米以外,交通便利。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6)要求。

(2)品种选择:栽植品种应具有树势强健,丰产性好,适应性、抗逆性

强;果个大,果形美观,色泽红艳,富有光泽;果皮较厚,果肉较硬,肥厚多汁,酸甜可口,风味浓,品质上,耐贮运,早中熟等特性。主栽品种有:红灯樱桃、早大果、红艳樱桃、拉宾斯、先锋、那翁、巨红樱桃、佳红樱桃。

(3)生产过程管理:

①栽植:栽植密度为3.5-4米×4-5米,每亩栽植40-45株,授粉树比例不少于20%。

②土壤管理:一是深翻改土。按行株距挖深宽0.8-1m的栽植沟穴,沟穴底填埋厚30cm左右的作物秸秆。挖出的表土与足量有机肥、磷肥、钾肥混匀,回填沟中。待填至低于地面20cm后,灌水浇透,使土沉淀,然后覆表土保墒。二是中耕松土。全年应中耕2-3次,深度10cm,以消灭杂草,保持土壤良好通透性。三是果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随水施用。早施、重施基肥,适时适量追肥。所使用的肥料不应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樱桃园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2000中3.4-3.5之规定。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农家肥:包括厩肥、厕肥、沼气肥、绿肥、作物桔秆肥、饼肥等,除沼肥、绿肥外,其它肥料堆沤腐熟后使用,有害元素含量不得超标。商品肥料:包括有机复混肥,腐殖酸类肥、微生物肥、无机(矿质)肥(化学肥料)、叶面肥等。其它肥料:不含有害物质的食品、鱼渣、牛羊毛废料、骨粉、氨基酸残渣、骨胶废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糖醋厂废料等有机物料制成的,经农业部门登记允许使用的各种肥料。禁止使用的肥料: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金属、橡胶、塑料等有害物质的垃圾;硝态氮肥和未经腐熟的人粪尿;国家或省上明文禁止使用的肥料和未获准登记的肥料产品。施肥量以当地土壤条件和施肥特点来确定,一般有机肥用量为2000-2500公斤/亩,氮磷钾肥比例为2:1:2为宜,结果树一般每生产100kg樱桃,需施纯氮1.0kg、纯磷(P2O5)0.5kg、纯钾(K2O)1.0kg。③水分管理:浇水依据天气状况而定,结合地下施肥同时进行,全年3次,即发芽前、果实膨大期、采收后封冻前。灌水方法有漫灌、微灌及喷灌等,以微灌效果最好,在生长季节漫灌亩灌水量应控制在15-20m3以内,灌冬水(10月份)亩浇水

量为60m3左右。同时,雨季要注意抓好排水防涝工作。

④整形修剪:嫁接:砧木苗培育成功后,采集品质优良、树势健旺、丰产和无病虫害的接穗进行嫁接。整形:树型以纺锤形为主,定干高度距地面80-85㎝,主干上着生6-8个角度开展的主枝,分2-3层,层内主枝间距15-20㎝,对幼树修剪以延长头短截为主,生长期多采用摘心办法控制枝条生长。对结果树以长放修剪为主,树冠高度控制在3.5-4m。春季结合复剪按叶果比3-5∶1疏除过多过强花枝,注意保留中、长果枝。同时疏除过密花芽。

⑤保花保果:花期采用人工授粉或放蜂授粉。

⑥疏花疏果:疏除过密幼果,结合叶果比3-5∶1的比例要求疏除过多小弱花果。稳定单株产量在20-25kg,亩产量800-1000kg。

⑦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采用化学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用药原则:允许使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时,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

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按照有关农药使用准则,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选用低毒和中毒等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生长期只允许使用一次;严格控制好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注意不同作物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

禁止使用A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

杀菌主要采用喷施石硫合剂,比例为0.3-0.5波美度,以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抗病能力。

病害防治:可用5%菌毒清水剂100倍液防治腐烂病、根癌病;2%农抗120水剂100倍液防治腐烂病、溃疡病。27%铜高尚悬乳剂6000-8000倍液防治枝

流病。

虫害防治:可用0.3%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防治黄刺蛾、叶螨;50%

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金龟子、天牛等;5%卡死克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卷叶虫、叶螨等。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根据品种、采后用途、销售途径、市场条件、气候条件等,以采收成熟度、鲜食成熟度、生理成熟度确定适宜采收期。按先冠外后冠内、先下层后上层的顺序进行人工采摘。注意不能捏、碰、摔、挤压等造成损伤。随采果随选果,将病虫、畸形、过小或残损伤果拣出。采收后的果实根据该品种的果形、大小、色泽等进行分级。分级后的产品要根据用途或不同销售渠道等对其进行分别包装。所有包装物必须符合包装卫生标准。在包装物内要有标签或在包装物外标示出产品名称、产地、采摘日期、果品标准级别、生产单位等项目。

(5)生产记录要求:灞桥樱桃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生产记录应包括:施肥名称、时间、用量;使用农药名称、时间、用量、防治对象;除草时间、方法;收获时间、数量、销售地域。每户生产记录必须保存两年以上。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灞桥樱桃果实呈肾形或宽心脏形,色泽艳丽、有光泽,多数品种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少数为浅黄色,果肉质地细腻、汁多,口感酸甜,味浓有香气,适口性强。

(2)内在品质指标:平均单果重10克,最大单果重14克,可食率为85-93%。每100克樱桃中碳水化合物≥10克,蛋白质≥1.1克,维生素A≥32毫克,铁≥5.8毫克。

(3)安全要求:灞桥樱桃执行《无公害食品落叶核果类水果》(NY5112-2005)中的卫生要求。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选果分级:灞桥樱桃根据果实成熟度和大小对采收果分级。

(2)包装:严格按照《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管理办法》进行包装,包装中

不含有任何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物质,包装材料符合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3)标识:同一批灞桥樱桃的包装标识,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完全统一。标识内容包括“灞桥樱桃”字样及等级、产地、净重、发货人名称、包装日期、挑选人员代号。

(4)贮藏与运输:灞桥樱桃以鲜食为主。运输过程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葡萄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灞桥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灞桥葡萄的发展始于汉代,2000年前,张骞将华夏第一株欧亚种葡萄带回丝绸之路的起点—汉长安,葡萄从此在三秦大地、秦岭北麓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规模不断扩大。唐朝盛期,社会稳定,人民富庶,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文化得以空前发展。明、清时期,葡萄在灞桥开始普遍种植。上世纪70年代,灞桥开始栽培酿酒葡萄,80年代中期,灞桥区委、区政府调整发展战略,开始大力发展大粒鲜食葡萄。经过多年发展,全区鲜食葡萄栽植面积居陕西之首。

地域范围

灞桥葡萄生产区域位于关中盆地中部,主要涉及西安市灞桥区新筑、新合、灞桥、狄寨四个街办,11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9′00″~109°16′00″,北纬34°10′00″~34°27′00″,总生产面积2.7万亩,年产鲜果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灞桥葡萄穗重450-550g;果穗呈圆锥形,整齐端庄;果刷粗长,颗粒松紧适中,不易脱粒;果粒黑紫色,果粉匀厚,果皮厚薄适中,果肉与果皮易分离;果肉细腻,汁多味浓香甜,极具地方特色。 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平均含糖量≥14.00%,含可溶性固形物量≥17.3%, 含维生素B2量≥5.98×10-3㎎/100g。 3、安全要求:灞桥葡萄的产地环境符合NY 5087-2002《无公害食品鲜食葡萄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生产管理过程严格遵照《有机葡萄生产技术规程》,农残检测超标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处理;产品标准符合NY 5086-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浆果类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

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昨日起免费向市民开放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到底有多“迷人”,只有亲身去体验一番,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绿、它的美„„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无论是欣赏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还是带小朋友来这里“亲水游”,或是在这个天然氧吧里打球、骑车,不同的园区让每个游客都能尽兴游览。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洪庆山水泉子山庄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水泉子位于灞桥洪庆街办东部,地处骊山山脉西端,依托洪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万亩石榴园,全省第二大刺槐林、侧柏林等自然资源,以果品种类多,群山环抱为特点。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望,灞水蜿蜒,俯视各底,满目苍翠,现该村已开发观景台、古泉遗址、粗布展厅、古树名木3株(古木瓜树1000多年,古梍角树一株520年一株320年)等景观,并已有20余户挂牌经营农家乐,已成为西安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经营范围:农家乐饭菜、采摘野山果,樱桃、杏

用餐情况:各种农家小吃、家常菜,可接待100人,人均30元

住宿介绍:2人间、3人间,接待能力20人,每间房价格60-90元。

游玩简介:爬山、棋牌

自驾路线:行驶至灞桥区香王收费站—前往洪庆街办田王—沿路上至水泉子山庄

展开阅读全文

灞桥樱桃观光园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灞桥樱桃观光园(白鹿塬樱桃谷)位于在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办龙湾村。樱桃是灞桥区的特色产业,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灞桥区委、区政府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支农力度,扶持西张坡、东李、龙湾等樱桃生产专业村成立了樱桃协会。目前,洪庆山、霸陵原、白鹿原上已经形成了西北最大的万亩樱桃种植基地。每到春季,红灯、大紫、黄玉、拉宾斯、先锋等20多个品种的樱桃漫山遍野。

自古道:“樱桃好吃树难栽!”樱桃因其特殊的生理习性,只适宜在海拔300~600米的山坡阳处或沟边栽培。西安灞桥区樱桃观光园因其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优越,所产樱桃在全国成熟最早,口感十分之好,所以“灞桥樱桃”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园内种植的樱桃品种有红灯、大紫、黄玉、拉宾斯、斯坦勒、艳阳、红艳、勃兰特、意大利早红、美早、早大果等20多种。白鹿原樱桃节在每年的五月十号到二十号左右举办,是西安市民五月休闲度假游玩的好去处。

景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龙湾村

乘车线路:西安市区坐公交车232、240、910路在狄寨站下车,到狄寨后在换乘小巴或出租至龙湾村即到。

自驾线路:西安市内走东二环往北到咸宁路,咸宁路往东到纺南路,纺南路往东到101县,顺着101县到狄寨镇。在狄寨镇有到樱桃沟的指示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