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民间艺术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民间艺术问题。

分享

浏览

4218

文章

19

民间艺术有哪些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

民间艺术概括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可以有多种角度的分类方法,按照材质来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它们基本上都是天然材料,以手工加工制作的。 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剪刻类、塑作类、织绣类(包括印染类)、编织类、绘画类、雕镌类、扎糊类、表演类、装饰陈设类等。也有学者按照造型来分类,但是这几种分类都比较单一,不能完全体现出民间工艺美术极为丰富的内容种类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民间艺术有哪些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流传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刺绣的主要织物是丝绸和丝线。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中国武术即中国功夫,中国的传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塑作艺术是指以捏、塑、堆、纳等方法为主制作的民间艺术品。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十大民间艺术 你知道几个?

全文共 2106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流传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的艺术瑰宝,至今任然绽放着绚丽的光芒。

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期就发明了造纸术,从那以后就有了剪纸艺术。剪纸是我国最普及、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

2

刺绣

刺绣是在织物上刺制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的主要织物是丝绸和丝线。刺绣是中国民间的传统手工艺术,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最为出名的是中国的四大名绣:江苏省的“苏绣”;湖南省的“湘绣”;广东省的“粤绣”;四川省的“蜀绣”。在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中,常常把这四个省的刺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除四大名绣之外,还有河南开封的”汴绣“;浙江杭州的”杭绣“也比较有名,可和四大名绣合称为”中国的六大名绣。“

3

戏曲

戏曲 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中华戏曲的种类繁多,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瑰宝,其中大家最为孰知应该是为中国五大戏曲之首的京剧,其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被视为中国的国粹之一。

清代乾隆年间,原本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并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还融合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及表演方法,还不断吸收了一些地方的民间曲调,在这样不断地交流、融合中才形成了最终的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的宫廷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直到民国时期达到空前繁荣的状况。并以北京为中心开始遍及全国,逐渐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4

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即中国功夫,英文名:Kungfu。中国的传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功夫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往往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完整一气,做到“心动行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身心。这一特点也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5

塑作艺术

塑作艺术是指以捏、塑、堆、纳等方法为主制作的民间艺术品,其内容包括了泥塑、面塑、陶塑、糖塑、米粉捏制品、纸浆拍塑、琉璃和玻璃等造型艺术。其中的泥塑艺术,面塑艺术,木偶艺术等都有很大的造诣,在塑作艺术发展道路上熠熠生辉。

6

围棋

围棋棋类游艺的一种,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被称为“弈”或“棋”,相传为尧帝所创作。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后流传到欧美各国。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因此“围棋”这一叫法得以延续至今。

围棋属于“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围棋是一项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可以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增加机动灵活性,还需要战略战术知识,从多方面来锻炼培养人,所以历经几千年也长盛不衰,还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受到世界广大人民的热爱。

7

茶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

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公认茶叶的祖国。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种茶、制茶都起源于中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农本草经》曾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说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国就发现了茶叶,并且知道了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作用。因此,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也成为了中国的茶叶鼻祖。神农不仅是中国的茶叶鼻祖,同时,神农也是全世界的茶叶鼻祖。

茶饮料也成为最健康、最天然、最有文化内涵的饮料,倍受世人的喜爱。

8

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发明的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价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号称”瓷器之国”,中国的瓷器传到世界各国,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同时瓷器制造的技术也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世界瓷国”的美称。

9

编织艺术

编织艺术在我国也有着悠久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用藤条,草来编织绳子。这种技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丰富,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利用草、苇、麻、竹等各类材料来编织成我们生活所需的器物以及各种装饰品。

10

皮影艺术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拒史料分析,皮影艺术起源于两千年前我国的西汉时期,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在清代达到空前繁荣的盛况 。皮影戏中“影人”是用驴皮或牛皮、羊皮经刮制、描样、雕镂、着色、烫平、上油、订缀而成。“影人” 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透射映到白色布幕上,伴随乐器伴奏,并和唱腔配合,形成一种集视觉和听觉于一体的独特艺术。也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京韵大鼓是哪个地方的民间艺术?是如何形成的?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是中国曲艺曲种之一。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京韵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经艺人改革后发展而来。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唱词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为上下句的反复,并且比较讲究语气韵味,与唱腔衔接自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也有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菏泽的民间艺术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菏泽民间艺术如下:

1、鄄城砖塑。鄄城砖塑是山东省菏泽市特有的汉族传统建筑装饰,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色,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鄄城砖塑以鄄城谢家砖塑为代表。

2、定陶皮影。又名隔纸说书,用牛皮制作,形制巨大,高一尺有余,造型俊俏,做工精良,镂刻细致,线条流畅,色彩对比强烈,明快而富于动感,风格质朴粗犷,色泽古拙,刻工劲健,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3、曹州绳艺。曹州绳艺简称“牌花”。它起源于明清时期曹州辖区的名门望族绣楼之中的“女功”绳结技艺。“牌子”长约四寸,宽寸许,厚如铜钱,上有,以结装饰,以示“牌子”活的种类、等级。以田园情趣为对象,以仿生作品为主流,孤芳独影。生活气息浓郁,又不失高雅气派。

4、捏面人。它以细小麦面和江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当的颜料,分别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等。然后借助于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纹印章等工具,用手捏制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塑像。面塑制作精巧,形象逼真,是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

5、工笔牡丹画。工笔牡丹花是巨野工笔画的当家品种。是在继承传统工笔技法的基础上,揉和现代工艺手段,精工细作而成。施笔严谨精湛,色彩绚丽多姿,充分展示了牡丹雍容华贵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艺术有哪些,有什么种类和特点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分为很多种,其中有一种特别亲民的艺术叫做民间艺术,相信不少人都接触过民间艺术团吧?那么民间艺术有哪些呢?

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以及文人艺术,所提出来的另一种概念,简单来说,民间艺术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生活和审美的需求,然后慢慢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然而这些艺术的种类分为很多种,比如民间工艺美术,民间舞蹈戏曲,民间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民间艺术也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工艺美术等等多种形式。民间艺术指一些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艺术人员所表演出来的,大多都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是舞蹈,也可以是音乐,另外还有一些手工艺品。

民间艺术分为很多种,比如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手工艺品,民间音乐等等多种形式。中国以及各个国家都有一定的民间艺术代表,代表着当地的文化与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曲种,五音大鼓是如何而来的?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我国的戏曲文化,可谓是说都说不完的。暂且先不说我国戏剧里的核心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那么为什么呢?既然是中国的五大戏剧那肯定是被大家所了解了,今天小编要说点不一样的东西,那么是什么呢,就是是大鼓书文化里的五音大鼓,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五音大鼓是一种古老汉族民间艺术曲种。主要流传于北京密云县。清朝就有诗云:“五音齐奏带笺簧,大鼓说书最擅场,野调无腔偏入妙,皆因子弟异寻常。”密云蔡家洼的五音大鼓是现存演唱组合完整、伴奏乐器齐全的五音大鼓,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形态。

据专家考证,五音大鼓产生于清道光年间的河北省安次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后在京津地区流传。随着岁月流转,这种鼓曲于清末产生两个分支:一支走进北京成为供市民欣赏的舞台艺术,这就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发展成的“单琴大鼓”,到解放初期定名为“北京琴书”。另一支则继续在京、津、河北农村广为流传,这就是后来仍存在于北京密云的五音大鼓。

据有关资料记载,五音大鼓吸纳了奉调、乐亭调、梅花调、悲调等其它鼓曲的腔调,从而有了原生态的鼓曲基因。之所以叫五音大鼓,是因为它演奏时包括五种乐器:三弦、四胡、打琴、瓦琴和鼓板。五音大鼓融合了河北“落腔调”与河北民歌“妓女告状”的旋律,因其曲调独特、演唱悦耳、内容丰富而深受农村百姓的欢迎。

五音大鼓的“五音”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在“奉调”、“四平调”、“柳子板”、“慢口梅花]”、“二性板”五个曲种中各取其中的一个曲调,融汇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曲艺品种。几种曲调来回变换,音韵悦耳动听。五音大鼓的唱词和书目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词曲用字用韵工整、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文学性很浓。书目内容丰富,有较强的教化作用和娱乐功能。五音大鼓使用的乐器历史悠久,其中瓦琴、打琴更为珍贵

五音大鼓是一人使用鼓板击节说唱,另有四人分操三弦、四胡、打琴(扬琴)和瓦琴专司伴奏的曲艺表演形式,也是现存鼓书和鼓曲类曲艺形式中比较神秘、独特而又珍贵的一种。说它神秘,是由于这种形式在过去的曲艺史料和相关传说中仅知名目,但缺乏具体的文献资料和遗存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逐渐消失的宁波传统民间艺术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宁波,简称为甬,甬剧是宁波文化里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近年来,可能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没听过看过了。那些逐渐消失的宁波传统民间艺术有什么,而又你知道哪些呢?随本文一起来看看吧!

甬剧: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与浙江的姚剧、湖剧一样,同属滩簧腔系。

姚剧:

姚剧原名“余姚滩簧”,主要流行于浙江余姚、慈溪、上虞的一种汉族地方戏曲剧种。1950年后定名为姚剧。姚剧是在当地汉族民间歌舞曲艺“马灯”、“旱船”、“采茶篮”、“崔冬冬”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余姚一带,姚剧又被称作“灯戏”、“灯班” 。

舞狮:

在宁波市宁海县一带较为流行,一般在夏历正月或佛教有关节日,数十名农民组队,去各村轮流舞狮,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狮舞有独舞、对舞、群舞,以三狮共舞为多,一雄一雌一仔,边舞边敲锣打鼓,以表演“抢五灯”为最精彩,即在场地中间、四角各置一盏灯,狂舞狮子在中间嬉打、咬打、抢灯等动作,四周围观群众。

赛龙舟:

城乡赛龙舟主要在池塘、河流和湖泊中举行,龙舟分青龙、黄龙、白龙等;赛龙舟一般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举行。前者相传是楚国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划龙舟,表示人们竞相营救。后者则为宁波的中秋节。除举行庙会外,赛龙舟可增加节日娱乐气氛。当比赛开始时,划船人员头高高地昂起,一人站立于龙舟前身敲锣指挥,服装与龙舟同色,一声鞭炮响,龙舟齐发,锣鼓声与岸上观看的人群呼喊声不绝于耳,场面甚为热闹,先到终点者为胜。宁波东钱湖的龙舟最负盛名。

梁山伯祝英台故事:

东晋时上虞祝氏女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会稽的梁山伯同学三年。后祝英台先归家,次年梁山伯去祝家拜访,才知其为女性,央人求聘,而祝已许马氏子。后山伯为县令,勤政爱民,死于任上,葬在城西乡。后祝英台过山伯墓,痛哭呼号,墓自裂,祝跳入梁墓中同葬。现宁波西乡有梁祝合葬墓及梁山伯庙。宁波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的谚语。现梁祝故事以电影、戏剧、曲艺等各种艺术形式流传,范围非常之广,涉及并流传到欧美各国,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你可能也喜欢:

别具一格的青岛结婚习俗

盘点云南少数民族有多少个?

细数极具特色的海南特产茶叶

海南有什么特产烟,你了解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惠州民间艺术之一:惠东渔歌文化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惠东渔歌因曲调品种多样,旋律韵味独特,还为音乐创作提供丰厚而珍贵的素材。惠东渔歌从宋朝由福建沿海传入惠东的浅海渔歌。是广东省汉族民间艺术之一。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惠州文化吧。

“惠东渔歌”流行于惠东县的港口、稔山范港、盐州新渔村、巽寮新渔村等地。当地人称它为“鲘船歌”或“城歌”,它属“粤东渔歌”中的浅海渔歌类。它与广东省部分沿海市县的渔村,如汕尾、海丰、宝安、惠阳等地渔村的渔歌同出一宗,与以上地方的渔民风俗习惯、歌唱风格大体相同。但由于他们长期住在不同的地区,受当地的风俗、语言、文化、庙堂音乐、地方戏曲和民间小调的影响,使同出一宗的渔歌在演唱风格上略有不同,各具特色。

出于对民间艺术的珍视,叶林提起笔,向省委领导写信,呼吁重视惠东渔歌濒临失传的困境,并谈到了自己对拯救惠东渔歌的设想。这封信得到了朱小丹等省委领导的高度关注,信件在批示和复印之后,被下发到各级政府。

惠东渔歌有“啊啊香调”、“啦打啼嘟啼调”、“呵呵香调”、“贤弟调”、“罗茵调”等20多个品种。只限于渔民们在船上演唱,有独唱和齐唱,渔民群居时以“答歌”(即对歌、或叫斗歌)为乐,均无乐器伴奏;其旋律具有浓厚的地方戏曲音乐和庙堂音乐韵味;歌词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一呼一应句式。歌词纯朴、修词简练,对现代歌词的创作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惠东渔歌在十年浩劫中元气大伤,“洗脚上岸”的渔民们迎来了新时代之后,以前耳熟能详、人人会唱的渔歌也渐渐被淡忘,只有在渔村祭祀、节庆、婚丧等场合上,才可以听到令人留恋的经典老渔歌。

许多词曲作家先后来到惠东渔村采风,创作了大量渔歌题材的作品。惠东渔歌是中国汉族地域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但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你可能也喜欢:

茉莉花之都,福州茶文化

历史老街,福州三坊七巷文化

领略别样的欧式建筑——江心屿

美不胜收的奇景:雁荡山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艺术瑰宝:大庆叶贴画文化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是历史的缩影。文化的种类繁多,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文化自然是少不了的。大庆的叶贴画文化是民间艺术瑰宝,下面一起来大庆文化里看看吧。

全世界共有植物40余万种,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形态和色彩,例如披针形、倒披针形、卵形、倒卵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20多种叶形。有的叶缘还有多种变化,有锯齿形、波纹形、缺刻形;有的表面光滑,有的布满茸毛;有的坚挺,有的柔软。

真是叶叶不相同,片片有变化。每种叶片都有它的特点和魅力,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欣赏,就会为它的美丽形态和精细结构而赞叹。利用各种植物的枝叶可以制作出风格独特、形式新颖的叶贴艺术作品——叶贴画。

叶贴画主要是利用植物的叶片,不过,植物的花朵、茎干、枝条中也有很合适的制作材料,特别是叶贴花鸟画,起连接植物叶片、花朵作用的枝条在画面上也非常重要,它相当于绘画作品中的线条。

制作叶贴画,首先得采集各种植物枝叶。采集完植物叶片后要进行整理,经过整理后的材料,要用吸水纸层层叠放,用夹板捆住压实,有条件的要放入烘箱内烘干,没条件的则要放到阳光下自然风干。经过上述这些加工、整理过的材料就能用于叶贴画的制作了。

叶贴画的制作一般经过立意、构图、选材、制作、装饰等步骤。而画框、底板(三合板)、衬纸、粘合剂、颜料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材料。其中,粘合剂的选择很重要。首选的粘合剂是用来粘合木材的白乳胶。白乳胶无臭无毒,而且干燥快。市面上的白乳胶有两种,一种胶液干燥后胶膜呈白色,一种胶液干燥后胶膜呈透明状,通常选后者。

制作叶贴画,要尽可能地保留和利用植物枝叶原有的形态特征。虽然必要时可以对某些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剪切、拼接、重叠。

你可能也喜欢:

每一个都值得游览的江西四大古镇

魅力无限的江南同里古镇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满族有多少人口,满族的分布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紫阳民歌——唱响安康的民间艺术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非常多历史上的艺术流传下来,也是作为我国文化的继承,其中紫阳民歌就是其中之一,紫阳民歌不仅流传久远,还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你对紫阳民歌了解多少呢?本期安康文化为你解说。

紫阳民歌是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汉族民间歌曲的总称,是陕南地区汉族民歌中最具代表的曲种。它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是紫阳汉族劳动人民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专辑代表:樊光安《巴山汉水情》、合辑《紫阳茶歌》等。紫阳民歌剧:《王二嫁嫂》、《茶山情》等。

基本特征

1、紫阳民歌是紫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的,无论是词或曲都能体现当地的易风易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2、紫阳民歌受南北遗民文化的影响较大,极具兼容性,小调似江南的婉转细腻,号子有北方的雄浑高亢。

3、紫阳民歌语言简洁,借喻巧成,风趣幽默,具抒情性、叙事性、舞蹈性于一体。

4、紫阳民歌韵白独特,旋律流畅,音乐上采用了“宫”、“商”、“羽”、“徽”四种调式,演唱上真、假嗓相结合。

紫阳民歌流传久远,其歌词借喻巧妙,风趣幽默,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所用方言似川、似楚,韵味独具;其旋律优美婉转,高腔唱法中游移于调式音级间的色彩性颤音唱法具有独特的价值。紫阳民歌的传承直接依托于各种民俗活动,反映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紫阳民歌对于丰富中华民族音乐宝库、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你可能也喜欢:

地名由来:牡丹江为什么叫牡丹江?

金华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不同地区习俗大不同:金华端午节习俗

北方二月二的习俗和食俗

展开阅读全文

韩城人的民间艺术形式——耍神楼

全文共 2145 字

+ 加入清单

趔、跳、抠、跑、撞、跪、扳、压和上杆、游摆、武打。一系列的动作形成了韩城人的民间艺术形式,耍神楼。其实耍神楼也称抬神楼和跳神楼。本期韩城文化为你介绍每年农历七月谢雨送神的民间艺术形式,耍神楼。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耍神楼,亦称“抬神楼”,“跳神楼”,“趔爷架”,是流行于韩城北原、东原一带的民间祭祀舞蹈。有人它说具有迷信色彩,其实是一种渊源较深的民间古舞。

神楼是一种庙形建筑形式的木制楼阁,因内置泥塑神像,故称“神楼”。神楼分三部分:上为楼顶,中为楼身,下为楼腿。楼顶似庙顶,脊瓦坡形建筑,但多以木顶、棕皮,棕须代之。楼身约2·5尺见方,似庙宇寝宫,内置泥塑彩绘神像。

神楼有文武之分。武神楼两个,是供耍的。文神楼一个,只抬不耍。文神楼比武神楼略大,按例排在武神楼之后。两个武神楼的神像,一曰“黑虎”神,即道教所奉祀的财神“赵公元帅”,黑面六臂。一曰“灵官”神,即道教所奉祀的“玉枢火府天将”。文神楼的神像,人称“老神”,供五池菩萨。西庄乡除文武三神外,还有法王神楼。这种神楼高大、沉重,需16人抬。耍神楼,多在每年农历七月乡人谢雨送神之时。也有在元宵节闹社火时耍的。

耍神楼的舞蹈动作很丰富,有趔、跳、抠,跑、撞、跪、扳、压和上杆、游摆、武打等11种之多。

趔:即抬神楼的四个人(前二,后二)肩扛楼杠,一手把抬杆,一手扶楼腿,配合鼓点,踏着脚步,四人同时将神楼左右平行摆动。其舞步除时左时右外,也有忽前忽后的动作。随着抬者的舞动,楼身前后左右摇晃,楼内神像也雄姿英发地舞将起来,活灵活现,异常威武。这种趔的动作和步履,是耍神楼时最基本的舞蹈语汇。

跳:这是另一基本耍法。即除“趔”姿外,随着锣鼓节奏而双脚并跳,以前后抬者的脚跳使神楼上下翻舞。

抠:近似抵、顶。即抬者前二人用肩力往后扛,而后二人则使劲往前顶,如两牛抵架一般。借此使神楼更加动荡,使神像舞态更加活跃、生动。

跑、上杆:趔、跳、抠,舞到一定时候,扶楼的道首突然发出口令,接着鸣锣开道,随着声声呐喊,四人抬着神楼飞跑前进。大约跑至30米远处停下来又边趔、边抠、边转身,随着一声锣响,又吆喝着如前而跑,往返多次。跑时,两个武神楼同时朝反方向错身对跑,呈长方形交叉画面,如大鹏对飞一般,舞态瑰丽壮观。只见人跑、楼跑、神也跑,昕得锣声、人声、铁环声,有武士驰骋疆场的撕杀气氛。跑楼数遍,黑虎神楼下有四人着黑服,戴黑巾,执黑旗,灵官神楼下有四人着红服,戴红巾,执红旗,各自腾空上杆,各把楼角倾身向外。摇旗呐喊,随楼跑而进,浩浩荡荡,好不威风。

撞:即抬楼的四个人协调一致地用抬杠头,作撞门状,反复数次。过去撞门是真撞,这是在遇到平日处事不当,行为不公,略有民愤的家户或商店时,有意行动的,以示警告。此等风俗,可能与黑虎神的“主持公道”及灵官神“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有关。

扳、跪、压、武打:扳。跪、压是有意制造前两人与后两人矛盾冲突的富有戏剧色彩的大动作,为以后的武打作铺垫。如前两人中,有一人先将抬杠离肩用双手下扳。使楼身倾斜而失去平衡,给后两人的抬动造成困难。由于楼前一侧倾斜。其对角线的后一侧就必然翘起,使抬者肩离抬杠,为保持楼身平衡,得采取同样办法将翘起的抬杠往下扳。这样两个对角就出现前仰后倒或后仰前倒的状态,使得神楼跌宕不递,富有情趣。当着前两人同时扳杠时,就出现半跪状,两杠头也同时着地。为不使后边的人得胜,周围的助手们便帮着压杠,使神楼全都前倾。这时。为压倒对手。后两人则用力下扳,另一些助手也象楼前助手一样,亦帮着向下压杠。由于前扳,后扳,前压,后压而使神楼呈或前或后的大倾斜。相争激烈时,可将扳者吊于空中,现出“空中飞人”一般的险情。随着人群的呐喊、吵闹、骂声,神楼耍到高潮,天神也将“发威”了。接着就地打群架,村社互打,不打不散。打时六亲不认,死不偿命。往往将抬杠抽出来当武器,以显神威。

为何要打?据传,人不打,神不怒,神不怒,则天不下雨,打是为了感天动地,使神怒而化雨,以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由于打群架粗鲁残酷,致伤人命,后来就逐渐取消这一节。近年来,为保留这一传统,村民们正研究设计“假打”方案,用武打艺术代之。

游摆:这是东庄抬法王神楼时的群舞场面。由于神楼过大、过重,抬者过多,不可能象耍武神楼那般轻松舞动,而由16位抬者统一脚步,踏着鼓点,列队前进(共四列:前二列,后二列),或左右游动。远远看去,如鱼龙在江水中游摆、跳跃一般。同耍武神楼一样,抬法王神楼时也有跑的动作,艺人们叫它“跑鼓”。跑鼓时,由于楼重人多引来的惯性,另需十多人在前护挡。抬者护者众多,跑时喊声震天,其场商浩大壮观,气势逼人,叫人看了激动不已。

据许庄神楼所书,神楼的最早的重修时间为明万历元年,距今己有400多年的历史。

韩城市党政部门为继承发展民间艺术,于1985年在陕西省文化厅雷达、张桢祥等人支持下,由当时韩城市文化局局长程宝山负责组织,将这一古老的的民间舞蹈进行了挖掘、整理和新排,使它在时隔半世纪之久又重放光彩,并作了录象。

1977年日本新制作座民间歌舞团来西安访问时,曾演出了《丰神祭》,就是保留在日本国民间的抬神楼舞蹈。据他们讲,这种神楼舞蹈艺术,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而我国“耍神楼”,在消声匿迹多年后又重见天日,这就有了更大的意义和影响了。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艺术有哪些 哪些地方有民间艺术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艺术有刺绣、泥塑艺术、剪纸、皮影戏、雕刻、戏曲等。

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按照材质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棉、泥、陶瓷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

民间艺术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于2010年10月16日建成开馆,博览馆坐落于沪太路和外环线交界处的顾村公园东南角,外观设计理念取自于“中国结”这一民间文化形象,建筑面积14600平方米。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是集收藏展示、交流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文化设施,致力于国内外民间艺术的展示与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并将结合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展多元文化活动,成为宝山对外交流的窗口。并被命名为上海市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博览馆建筑结构为上下两层。一层展厅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由上海大学布展,共设序厅、海上宝山馆、中国馆、亚太厅、中东厅、非洲厅、欧美厅和拉美厅等8个展厅,以声、光、电等多媒体的手段与实物相结合,让参观者在互动参与中了解世界五大洲、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博览馆一层的中庭有2个挑高10米、400平方米的展厅,可以用作举办大型展览和各类活动。350席的报告厅配备有同声传译系统,可举办论坛和国际会议等。

博览馆二层展厅面积为1200平方米,共有6个展厅,可用于举办各种不同风格的临展。目前正在展出的临时展览有:尼泊尔文化风情展、国际面具展、南通哨口板鹞风筝展、瓷器个人收藏展、茶具个人收藏展等。

此外,博览馆还拥有3000平方米的手工作坊,作为宝山区与上海大学的区校合作项目,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此设立首饰、陶瓷彩绘、布艺等多个工作室。

博览馆为团体游客免费提供讲解服务,并配备数码式语言导览系统,能分别用汉语和英语介绍博览馆的各个展项。

展开阅读全文

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中国四大文庙之一,秦淮名胜,一定要去的。

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在夫子庙景区,一个小胡同。这里展示了民间工艺的精粹,各种美轮美奂的灯彩,果真是秦淮灯彩甲天下。江宁织造的工艺无比精湛,虽然织造的机器看起来不怎样,但积出的布匹却是别样的美丽。这或许只有民间高手才能积出的精品吧。各种金光闪闪的金箔亮瞎了双眼,细节也做得很到位,真是千锤百炼的结晶。

景点位置

南京市秦淮区贡院西街53号

展开阅读全文

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坐落于顺河回族区理事厅街38号院的是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技艺而建立的一家民办博物馆。该博物馆布展中原传统彩灯200多盏,陈列与制灯相关的器物100多件,展示相关民间手工艺品100余件。

汴京灯笼张亦称汴梁灯笼张,世居开封,为开封著名彩灯制作世家,至今已传承七代。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建立后,与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开封大学等高校联建了实习基地。同时免费向公众开放,开通了彩灯文化电话专线,团体参观安排专场,由传承人亲自讲解和示范。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已成为弘扬中华传统彩灯文化,展示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技艺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展开阅读全文

佛山民间艺术社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手工业发达而称著海内外。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相传源于明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佛山民间艺术,各具特色。其通过剪、刻、扑、塑、扎、铸、绘、粘等手法,制作出剪纸、扎作、彩灯、秋色(包括纸扑、雕塑、雕刻、粘砌、铸塑等)、木版年画、书画等数十种艺术品。佛山的民间艺术,以装饰性强而深受群众喜爱。

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是对外开放单位,创办于1956年,传统的民间艺术在这里得到继承和发展;许多国家元首、政府代表团,中国国家领导人,著名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艺术交流,他们对这里的艺术成就给予很高评价。

广东佛山市

展开阅读全文

秧歌,载歌载舞的中国民间艺术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秧歌载歌载舞中国民间艺术

秧歌是载歌载舞的综合艺术,是一种用锣鼓等伴奏,将舞蹈,歌唱等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民间主要流传着唱秧歌、扭秧歌、戏曲秧歌、戏剧秧歌四种型式。秧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千年的历史,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

2006年5月20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山西省太谷县秧歌剧团和朔州市大秧歌剧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关于“秧歌”起源的三种说法

“秧歌”的起源,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

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奋力抗洪,最后取得胜利,大家高兴地拿起抗洪的工具当道具唱起来,跳起来,抒发高兴的心情,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有了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第三种说法是根据《延安府志》的“春闹社,俗名秧歌”的记载,可见秧歌可能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

“秧歌”的特点

“秧歌”六大特点:一是舞队庞大,歌舞单逗;二是结构严谨,礼仪深重;三是舞则纯舞,唱则逗情;四是即兴扭舞,多样统一;五是走阵多变,布阵巧妙;六是鼓乐清纯,快慢适度。海阳大秧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秧歌表演,其表演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其次是乐队,随后是舞队。舞队有各类角色几十人。秧歌队常用阵式有"二龙吐须"、"八卦斗"、"龙摆尾"、"龙盘尾"、"二龙绞柱"、"三鱼争头"、"众星捧月"等。

海阳秧歌舞蹈动作的突出特点是跑扭结合,舞者在奔跑中扭动,女性扭腰挽扇、上步抖肩;男性颤步晃头、挥臂换肩。

“秧歌”的流派与表演形式

在表演形式上,秧歌分大场子和小场子两种,大场子是群舞,锣鼓铿锵、万马奔腾,宛若大河滔滔;小场子多是双人舞、多人舞。海阳秧歌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流派风格。即"大架子秧歌"与"小架子秧歌"。"大架子秧歌"代表了海阳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主要流传在海阳东部和南部地区,以颜明玉、王发为优秀代表。

"小架子秧歌"流传于海阳;在西北部地区,除打击乐伴奏外还配有唢呐、笙、笛等乐器。舞蹈动作不多,以跑阵式为主,俗有"跑秧歌"之说。舞蹈步法主要是"三步一隔",即走三步、踏一步,当秧歌队串街走阵时,主要是以两竖排队相互交叉走"三步一隔"贯串始终。

多年来,秧歌在我国的民俗风情发展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很多地方都会举行大型的元宵民俗踩街活动,高跷、秧歌、东北二人转、河南豫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齐上演,人们以最昂扬的热情迎接元宵佳节的到来,同时将传统文化特色演绎得十分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古代民间艺术之冰灯

全文共 1631 字

+ 加入清单

冰灯是我国北方冬季民间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出现,历史较早,并且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

中国古代民间艺术之冰灯

因为独特的地域优势,黑龙江可以说是制作冰灯最早的地方。传说在很早以前,每到冬季的夜晚,在松嫩平原上,人们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农夫和渔民在悠然自得地喂马和捕鱼,他们所使用的照明工具就是用冰做成的灯笼。这便是最早的冰灯。当时制作冰灯的工艺也很简单,把水放进木桶里冻成冰坨,凿出空心,放个油灯在里面,用以照明,冰罩挡住了凛冽的寒风,黑夜里便有了不灭的灯盏,冰灯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后来,每逢新春佳节和上元之夜,人们又把它加以装饰,而成为供人观赏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清代《黑龙江外纪》里对此有过详细的记载:“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村落妇女来观剧者,车声彻夜不绝。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其时,冰灯在南方一些地方也相继出现过。乾隆、嘉庆年间,四川诗人张问陶曾写过一首专门描写冰灯的诗,题名就叫《冰灯》,诗云:“黑夜有炎凉,冰灯吐焰长。照来消热念,凿处漏寒光。影湿星沉水,神清月里霜。三冬足文史,底用探萤囊。”南京诗人金德荣在被谪戍新疆巴里坤时,在其古风长诗《巴里坤冰灯歌》中也咏叹道:“雪山高与天山接,上有万古不化雪。朔风一夜结作冰,裁雪妙手搏为冰。以矾入冰冰不化,以烛照冰光四射。五里之内尽通明,半月能教天不夜。元夕月轮照碧空,大千人入水晶宫......”

哈尔滨是中国冰雪艺术的摇篮,哈尔滨冰灯驰名中外,饮誉华夏。哈尔滨大规模有组织地制作和展出冰灯始于1963年,人们利用盆、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数十个冰花,于元宵佳节在兆麟公园展出,轰动全城,形成了万人空巷看冰灯的盛大场面。至今许多老哈尔滨人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感慨万千。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冰灯游园会。当时就有人即兴作词,来形容这“万人空巷,盛极一时”的今古奇观:“灯节,灯节,玉树冰灯明月。人山人海兴浓,园北园南烛红。红烛,红烛,普照万民同乐。”

冰灯是黑土地的特产,是龙江人的骄傲。从盆制冰景到一年一度大规模的冰灯游园会,哈尔滨冰灯艺术日趋成熟,它的影响和辐射早已使其驰名世界,风靡海内外。1985年,勤劳智慧的冰城人民进一步挖掘冰雪热能,开发冰雪资源,以蜚声中外的冰灯游园会为中心,推出了以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经贸为内容的哈尔滨冰雪节,把让人畏惧的冰雪变成了宝贵的自然资源,给冰城之冬增添了盎然的春意。以后每年的1月5日,便成为哈尔滨人民特有的地方性传统节日,北方人改变了足不出户的“猫冬”习惯,开始参加各种冰雪活动,哈尔滨之冬不再寂寞,哈尔滨的冬天热了起来。

古代的冰灯制作,也是很讲究技巧的。所用原料,有冰,也有雪,为了延长展出寿命,有的还“以矾入冰”或“以矾水淋雪成冰”,使做出的冰灯“至二三月间方解”。至于制作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呈奇献巧。《国朝金陵诗征》中写新疆巴里坤的冰灯“广长十余丈,其内山原、楼阁、玉屏、石壁、几案、人物悉搏冰为之,照以烛。”《吉林纪事记》记载当地的冰灯是“镂八仙、观音等象于薄片,裁以作灯,夜燃烛放光,几如刻楮之乱真,其巧诚为不可思议”。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冰灯要远比这复杂的多,它是以冰为载体,集园林、建筑、雕刻、绘画、舞美、文学乃至音乐,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独特的冰雪造园艺术,同时应用、声色、光、形、电、动等现代科技,创造出玲珑剔透.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他融合了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外建筑和民俗风情等广阔领域里的文化,是世界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绚丽的奇葩。

冰灯的制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冬季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里,先从松花江里造出可塑性强、抗压强度与一般材料相差无几的坚冰,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用电据破成不同规格的冰料,再用木工使用的刨子、扁铲等工具加工成冰砖或冰配件,以水为粘合剂,制造出巍峨的冰建筑和精巧的工艺品造型,晶莹的冰雕就这样诞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民间艺术新起之秀磁州窑剪纸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艺术新起之秀磁州窑剪纸

林峰1959年出生于河北邯郸,1984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设计学院,进修于清华美院。从小在窑区长大,小的时候只是觉得怎样跟伙伴们把泥巴玩好,长大后才慢慢对磁州窑这个民间瓷窑产生兴趣。

一般民间艺人多用书法、绘画来把磁州窑描述成书。现实中而像瓷枕品相好的真不好找,只能从书面上找到这种东西,自己根据清华大学老师的建议,如果磁州窑单纯用瓷器来发展,比较单调,可以用其他的工艺来发扬光大。

通过细细的揣摩觉得剪纸文化特别接近于磁州窑,用剪纸文化做出来会更加丰富。剪纸原来只限于窗花,现在也出现了很多字画的形式。把磁州窑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效果不错,同时也得到了自己老师的赞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