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晋察冀

晋察冀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晋察冀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晋察冀问题。

分享

浏览

5285

文章

19

晋察冀是哪三省的简称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是山西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具体介绍如下:

1、山西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

2、察哈尔省。中国旧时省份。据蒙文文献记载,“察哈尔”是古突厥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全称为“好陈察罕儿”,起源于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及妻的属民。

3、河北省。简称“冀”,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是哪三省的简称读音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是晋,山西省,察,察哈尔省,冀,河北省这三省的简称。晋察冀也叫做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也是十分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介绍

山西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

察哈尔省。中国旧时省份。据蒙文文献记载,“察哈尔”是古突厥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全称为“好陈察罕儿”,起源于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及妻的属民。

河北省。简称“冀”,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

历史意义

晋察冀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全国战略反攻和进军东北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根据地军民在对敌斗争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中,创造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经验,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是指哪里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是指山西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晋察冀也叫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境内。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是哪三省的简称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是山西省,察哈尔省,河北省的简称。晋察冀,别名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和后勤给养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境内。

察哈尔省

察哈尔省,建于1912年,中国旧省级行政区,简称"察",以察哈尔蒙古族命名,省会张家口(当时叫张家口厅,同时张家口以叫张垣而闻名)。张自忠曾任察哈尔省主席。清朝时期,不是一个省,而是叫"张垣特区"。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是现在哪三省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现在的山西省、河北省、察哈尔省。晋察冀,别名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三省简介

1、山西省,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

2、河北省,简称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石家庄。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

3、察哈尔省,察哈尔一般指民国时期的察哈尔省,简称察,以察哈尔蒙古族命名,省会张垣是塞北四省之一。察哈尔省后来撤销,划归为河北、陕西、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根据地是指哪里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根据地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等五省各一部分。晋察冀也叫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晋察冀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地区总称,包括山西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晋察冀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和后勤给养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境内。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察冀也叫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由于处于敌占领区心脏地带,共作战32000多次,歼日伪军35万余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是哪三个省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含今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各一部分)、河北省。

山西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

察哈尔省:中国旧时省份。据蒙文文献记载,察哈尔”是古突厥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全称为“好陈察罕儿”,起源于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及妻的属民。

河北省:简称“冀”,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

扩展资料

晋察冀也叫做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接着,日军组织两万多人进行扫荡,,八路军迎头反击,歼敌2000多人,粉碎了敌人第一次围攻。

后来按照中央指示,于1938年1月10日在阜平召开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作为边区政权的最高领导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边区指的是哪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边区指山西省、河北省、察哈尔省。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7年10月,聂荣臻率八路军一一五师部分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开辟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制度最早实施的地区之一。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境内。

1939年1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迁驻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西北五公里的花山村,称花山旧址,为一三合院普通民居,次年秋,又迁往阜平县史家寨乡家北村,称家北旧址。旧址为窑洞建筑,窑洞分上下两层,共有窑洞35个。

国共内战爆发以后,1946年国军占领了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政府就转移到阜平。1948年春,晋察冀边区政权与晋冀鲁豫边区政权合并,组成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晋察冀边区建制被撤销。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分别指代哪三省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晋察冀是指山西省、河北省、察哈尔省。晋察冀,别名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中国的省份都有自己的简称,湖南的简称是湘,这个大家一定知道吧,但是一定有少数人不知道晋察冀是什么省份的简称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详细内容

1

山西,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

2

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3

河北省,简称“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石家庄。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界于北纬36°05′-42°40′,东经113°27′-119°50′之间,环抱首都北京,东与天津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总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

4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地跨海河、滦河两大水系。河北省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沿海开放地区,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东部地带,是中国重要粮棉产区。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9年8月,国务院新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

5

察哈尔省,中国原省级行政区,简称“察”,察哈尔特别区建于1912年,察哈尔特别区政府初驻直隶省张北县,民国十七年改置为察哈尔省,省会驻万全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析万全县县城置张垣市(张家口市),省会改为张垣(今张家口市桥西区)。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的意思是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意思是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晋察冀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全国战略反攻和进军东北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根据地军民在对敌斗争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中,创造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战斗在晋察冀边区的科学家:看不见的硝烟

全文共 3314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它制定了一系列的游击战争法,如矿山战、隧道战等,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地区”。

作为时代的先驱科学家,他在保卫和建设晋察冀边区的战斗中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钱晋察冀边区纪念馆雕塑作品(网络图)

人民军事工作者和英雄:、王、张芳

张震(1909-2004),河北定县人。他于1927年6月加入该联盟,次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成员。张震1928年考入燕京大学,后转到辅仁大学化学系学习。大学毕业后,他担任辅仁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辅仁男女中学化学教师。

七七事变后,张震接受了党的指示,放弃了大学教育,回到冀中老家,加入了吕正操领导的人民自卫队(八路军)。八年来,张震参与了晋察冀边区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先后担任第二人民自卫队参谋长、冀中军区第二师参谋长、冀中军区卫生部长、晋察冀边区政府工矿管理局局长、晋察冀军区工业副部长。

晋察冀边区初期条件十分困难,早期根据地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修理工作。张震利用自己的优势,动员北平、天津、保定等大城市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到冀中参军。其中有王(1912006,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化学和核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张芳(燕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长期从事军事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机械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等。敌后根据地建设急需这些具有不同学术背景和技术专长的科学家。

1932年,张震(前排左一)从辅仁大学毕业后,与全班同学合影

根据当地手工业相对发达的优势,科学家们利用阎锡山军队遗弃的武器装备,成功地制造了各种武器,其中高爆炸药和雷管的研制尤为重要。王和张芳分别有化学和物理背景,他们配合默契。用植物油和矿物油稳定氯酸钾的方法克服了由于氯酸钾的活性化学性质而制造炸药的困难。最终找到了制备安全稳定的氯酸钾混合炸药的方法,并成功试制了电雷管。黑火药的爆炸速度约为每秒300米,而氯酸钾混合炸药在雷管起爆的情况下,爆炸速度可达每秒2000米。

1938年9月的一天,情报显示,一辆日本军用火车正穿过保定以南、王度以北的平汉线上的方顺桥铁路。王亲自带领一支由工程师组成的爆破队在天黑前赶到了伏击地点。他把12个大型炸药筒埋在一棵小树标记的铁轨下,然后把雷管导火索拉到离铁路大约200米远的一个玉米地里,伏击了它。由于多次进攻,狡猾的日本军队通常在夜间行军。等到半夜,王放开了敌人事先安排好的汽车,自己引爆了炸弹,打翻了日军的兵卒。随后,拆除小组成功撤离,并成功完成了任务(见《血王席德:亲手轰炸日军士兵》)。年轻的科学家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人因为他们的研究工作而受伤甚至牺牲。例如,张芳在试图制造雷管时被炸掉了三根手指,而严宇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一名仪器管理员,他技术高超,他的努力改进了电雷管的制造)被日军杀害。

在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的基础上,边区建立了统一的军事工业领导机构——晋察冀边区工业部,由张震任副部长,主要负责科研、技术和生产。由于科学研究人员的努力,硫酸、硝酸和乙醚等一系列化学原料的生产于1940年突破。1941年,他掌握了硝化棉和单基无烟药的制造技术。1942年,它突破了锌蒸发和铜冶炼的技术壁垒,为自制的全新子弹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地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武器弹药生产体系。当时,除了钢铁之外,需要从敌人的轨道上获得的主要原材料,都是以根据地为基地自产的。

尹锡鹏教授毁家抗日

与此同时,晋察冀边区的医疗卫生工作也全面展开。在来到根据地的医学专家中,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是尹锡鹏教授。

尹锡鹏(1900-1974),河北安国县人。192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医学部,继续担任外科助理,成绩优异。第二年,他在日本学习,进入庆应大学医学部学习病理学。他于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受聘为河北医学院病理学教授。

七七事变后,华北处于紧急状态。河北医学院决定南迁回国,安置滞留在村里的最小的尹锡鹏。1938年,冀中军区卫生部长张震得知尹锡鹏的情况,亲自登门拜访,请他参加抗日战争。尹锡鹏欣然同意。几天后,他租了一辆马车,来到军区。加入八路军后,他在河北医学院的一些同事和学生,如、陈其元、、张、等人,也陆续来到冀中军区。当白求恩大夫1939年来到根据地时,他提出要保护好这些宝贵的人才,给他们提供小炉灶,保证营养。然而,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专家更愿意把营养和马匹交给伤员,他们仍然与士兵同甘共苦。

在参军之初,尹锡鹏说他的强项是医学教育,这正好满足了根据地对医学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他第一次被任命为冀中军区卫生部卫生培训小组组长,并于1939年9月担任白求恩卫生学校院长。从那以后,他一直担任副校长和校长。然而,无论他担任哪个职位,他总是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虽然尹锡鹏一向以“认真教学、严格监督”著称,但他总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考虑到学生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他想尽一切办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教学,因此他的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

左起:尹锡鹏、柯蒂斯、福来、蒋.1942年夏天,他去了河北省唐县葛宫村白求恩卫生学校。

在尹锡鹏的领导下,白求恩卫生学校全盛时期培养了1000多名技术干部和720多名学生,成为战争年代边区最著名的医学院之一。除了为普通军医、医生和护士开设课程外,“白色学校”还从毕业生中挑选人员组成高级军医班。在深化他们理论的同时,他们实践临床医学,并经常在校外执行医学任务。例如,他们去疫区预防和治疗疟疾、痢疾和伤寒等传染病,这些疾病受到群众的欢迎。

在抗日战争中,尹锡鹏家族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他的长子在1943年春天的战斗中死去,年仅21岁。同年秋,他年仅16岁、加入八路军三年的二儿子也死于反“扫荡”。这位老教授在一年内失去了两个儿子,他感到难以言喻的悲伤,但他安慰前来看望他的同志说:“在国难期间,两个儿子为抗日救国而牺牲了。他们是光荣的,我也是。只有加倍努力,我才能记住他们。”直到战争结束,他才知道,在他加入八路军之后,为了保护家人,他的妻子带着她的小儿子离开了家,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在街上乞讨过一段时间。

陈院士,边疆农业总管家

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基础,保障农业生产是晋察冀边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财富,尤其是谷物,是赢得战争的主要因素。增加粮食产量和确保自给自足是边境地区自然科学界的首要任务。”陈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新中国农业科技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导者。

陈(1897-1980),河南人。1919年,他考入保定嘉中农业学校。1921年毕业后,他在河南开封农场、察哈尔农业实验农场和张家口工业学校担任技术员和教师。1929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进入日本青山农业大学的特别系学习农业经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陈离开日本,回到北平大学农学院学习。他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张家口推进,陈组织平津察穗流亡学生成立了察穗抗日游击队,后来与八路军联合组织,参加了百政权战争。1941年,应聂司令员的请求,陈调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农林牧殖局局长。从那以后,他一直“在地方一级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组织和领导工作”。(陈抗日事迹详载《从示威领袖到农林部长》)

根据党中央关于群众生产运动的号召,陈组织科技工作者总结和推广群众生产经验,在边区五个分区建立农场和林场,开展作物育种和栽培试验,选育和改良小麦、水稻、玉米、谷子等良种,开展畜牧业、护林造林工作,兴修水利,研究蓄水灌溉。一方面,他注重技术经验,另一方面,他也注重现代科学的指导。

陈不但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而且更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他曾经说过,“今天的农业推广不是一个“有”或“没有”宣传材料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估计推广了什么和多少的问题。这是努力普及科学思想和知识的问题。这是培养大批技术干部的问题。”他对提高干部的科学素质和发展科技事业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的努力,晋察冀边区不仅建立了布局合理、自给自足的军事生产体系,而且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把边区的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开展了一定的工业建设,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是哪三省的简称 察现在是哪个省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是山西省、察哈尔省、河北省的简称。晋是山西省,察是察哈尔省,冀是河北省。

晋察冀是哪三省的简称

说到晋察冀,我们并不陌生,在很多的抗战影视剧里就有“晋察冀”根据地,它是红军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根据地。其实也是三个省的简称。中国各个省区市都有自己的简称,那晋察冀是哪三省的简称呢?晋察冀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和河北省的简称。

我们对山西和河北都很熟悉,可是察哈尔省却不知道,而且中国现在也没有这个省市。察哈尔省是民国时期设立的一个省,建于1912年,是中国旧省级行政区,简称“察”,以察哈尔蒙古族命名,省会张家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重新进行了调整,晋北雁北地区和大同市并入察哈尔省。1952年,察哈尔省废设,现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山西省,延庆县划给北京市。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是哪三省的简称 晋察冀分别指代哪三省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也叫做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晋察冀是山西省、察哈尔省、河北省三省的简称

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

察哈尔省,建于1912年,中国旧省级行政区,简称“察”。新中国成立以后,察哈尔省的行政区划入了其他省份,从此结束了察哈尔行政区划的历史。

河北省,简称“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石家庄,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

展开阅读全文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史家寨村位于阜平县城东北20公里处。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晋察冀边区和冀晋区(后改为北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分布在史家寨及其附近村庄山坡上的一排排窑洞,便是当年边区机关的旧址。从雷堡村至史家寨大东沟,东西8里,从红土山村至史家寨村下漕沟,南北6里,方园近50平方华里地带中的史家寨、雷堡、庙儿台、家北、槐树庄、红土山6个村庄中的大小17道山沟里,共挖有石窑洞400多个,建土坯楦窑100多个。1983年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史家寨窑洞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3年秋,日寇对阜平县进行了三个月的“大扫荡”,大量房屋被毁。在住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晋察冀边区领导机关发扬延安精神,亲自挖窑洞住。当地群众也积极参加。从1944年1月开始,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大部分窑洞基本完成。机关住下后继续挖,一直挖到抗战胜利。窑洞大多为土窑,少量为石窑。两米多高,三米深,木制门窗。另外还有一些土坯楦窑,外面看像排平房,里面为拱形屋顶,没有木料。

史家寨村西山跟有石窑洞8个,是晋察冀分局驻地。副书记程子华、秘书长-住在这里。史家寨村下二里处的漕沟有土窑洞14个,为边区抗联会驻地。史家寨村对面鹞子河东的大东沟有窑洞15个,还有一排简易平房,为边区公安局驻地。

家北村大东沟有土窑20个,为边区城工部驻地。家北村歪脖子沟有窑洞80个,为晋察冀边委会驻地,主任宋劭文、副主任张苏也住在这里。边区政府在这里住了一年多,并从这里迁移到张家口市。在这里召开过1944年底至1945年初的全边区群英大会;1947年冬又在此召开边区土改和整党大会,彭真、邓颖超、聂荣臻等人都参加过这次大会,都住过这些窑洞。家北村黑枣树沟为边委会伙房。黑枣树沟与歪脖子沟中间的山梁,挖了个隧道式山洞,既是防空洞,又是到伙房的通道。家北村太平庄,建造十间简易平房,为边区“大礼堂”,是当时最大的建筑。家北村二十亩地,有土石窑洞30多个,为晋察冀边区高等法院驻地,院长王裴然也住在这里。

庙儿台村西黄土岗,有土窑洞100多个,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驻地。当时聂荣臻到了延安,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在此居住。庙儿台村大教场有窑洞10个,后沟有窑洞25个,三亩地有窑洞6个,这3处为边区招待所,经常有国际友人居住。庙儿台村上北头岸(河儿峪沟口)有两排土坯楦窑共100多间,是晋察冀边区党校驻地。庙儿台村上河儿峪沟中的当家沟、走道沟共有窑洞30多个,边区运输队(亦称县驮骡队)曾在此居住。

史家寨村西五里远的雷堡村,有窑洞30多个,为晋察冀日报社驻地,总编辑邓拓住在这里编辑出中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红土山村有窑洞20个,还有几间楦窑。

槐树庄村的大角扇里有窑洞20多个,葡萄岸、杨沟有窑洞4个,这些地方都是报社下属单位驻地。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史家寨乡境内

乘车线路:阜平县乘开往史家寨的班车,到史家寨后沿通村公路西行至元帅门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保定市阜平县花山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一处五点:即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花山毛主席旧居、县城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处、史家寨乡家北晋察冀边区政府机关驻地、史家寨乡庙台冀晋军区司令部旧址。张立方一行到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各分点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保护规划和维修的初步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烈士陵园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烈士陵园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晋察冀烈士陵园位于唐县军城镇南关村。所处位置相传宋代名将杨六郎阅兵教场。总占地面积67亩,这里背靠高耸的古城遗址,东临古老的通天河,四周群山环绕,园内绿树掩映,墓碑林立,风景异常秀美。晋察冀烈士陵园原为晋察冀边区抗战烈士公墓,始建于1940年2月,那时战火纷飞,物资缺乏,敌人骚扰,边区军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可是1941年却两次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炸毁了纪念塔等主要建筑,1942年边区军民又利用间隙进行修复。建国后党和政府又拨专款多次组织修缮和扩建,使陵园结构完整,建筑协调,墓林相间,相得益彰,定名为晋察冀烈士陵园。陵园坐西朝东,以中间的白求恩墓为中轴线,南侧是柯隶华墓,北侧是琼尤恩墓,拾线而上的是烈士公墓和晋察冀边区抗战烈士纪念塔遗址。晋察冀烈士陵园是一处埋葬忠骨的圣地,也是人们祭奠英灵的场所,前来祭扫,拜谒和参加纪念活动的人络绎不绝。白求恩、柯棣华的亲属和加拿大、印度、美国、朝鲜、日本等国友人常来这里凭吊和参观游览。杨成武、吕正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到陵园故地重游,198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前来陵园观瞻并植树纪念。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军城镇南关村

邮编:072358

电话:6420776

传真:6420778

南关村:南关村位于唐县县城西北47公里处,是晋察冀烈士陵园所在地,全村136户,人口388人,贫困户数6户,贫困人数8人,耕地面积225亩。2018年人均月收入1535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农业种植、外出务工和农闲经商为主。村内无集体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40华里处。它距北京28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100公里,距保定140公里,距佛教胜地五台山70公里,处在阜平、石家庄、定州、忻州和保定的交汇点上,交通十分便利。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0领导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根据地,曾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中国抗战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晋察冀的边区阜平县城南庄,居住工作了46天。期间,召开0中央-扩大会议,审视度势,调整了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还亲自起草了《纪念一九四八年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一次具体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成为新中国成立的动员令。

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后人。1972年,阜平县委、县政府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毛主席居住工作过的地方建起了城南庄革命纪念馆,1974年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在城南庄革命纪念馆的基础上建成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分为展览区、室外雕塑区和后山旧址区。展览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广场占地6300平方米,中间放置自然卧石,上有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展厅面积1700平方米,馆内运用大量珍贵的照片、文物以及先进的声、光、电、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了晋察冀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创下的光辉业绩。整个展览庄重、朴实、简洁、大方,融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

室外雕塑区位于展览馆的后广场,设有六组雕塑:聂荣臻和美穗子,邓拓、沙飞与新闻战士,李勇和爆破组,戎冠秀与受伤战士,国际友人白求恩,狼牙山五壮士,这些雕塑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晋察冀根据地的特点,加深了观众印象。

旧址区有两重院落,前院矗立着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铜像,气势恢弘。院中栽有桧柏、银杏和榕树,鸟儿在树枝间啾鸣,不失清静和幽雅。后院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包括三排二十一间土坯房,其中有毛主席、-、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宿办室,还有军区作战科、电话室和会议室。这是晋察冀军区司令

部在河北唯一完整保留的机关旧址以及毛主席进京之前唯一完整保留的居住旧址,原址原貌,原汁原味!后山脚下还有一条长约128米的防空洞,是由晋察冀军区工兵连的战士人工挖凿而成的,依旧保存完好。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环境优美,北靠菩萨岭,南临胭脂河。馆内周围松柏苍翠、绿草如荫、繁花似锦;馆外青山耸立、林木葱茏,造就了庄重肃穆又富有自然情趣的观览和休憩环境。

城南庄村:城南庄村辖9个自然村(新庄、简长沟、亚沟口、新房、城南庄、柳树沟、南湾、塘沿口、保地沟),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1780亩(其中水浇地1280 亩,旱地 500 亩),林地10000亩,森林覆盖率67%。全村总人口801户2399人,村两委班子12人,其中支部 6人,村委7人(其中一人交叉任职),党员174人,村民代表 56 人。 。

展开阅读全文

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张家口市宣化路第六中学校园内,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是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小楼,西侧是二层主楼,东侧是两座南北相对的单层配楼,具有明显的欧洲风格,同时采用中国传统工艺,可谓中西合璧。主楼内陈列着相关的实物、图片、文字材料等,再现了晋察冀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业绩,以及晋察冀边区首府的革命历史。校园门口竖立着聂荣臻元帅塑像。

经过八年抗战,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从日伪铁蹄下夺回了张家口。我军解放张家口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于8月27日迁到张家口市桥东宣化路62号,即现今市六中院内,直到1946年10月10日我军战略撤退。在一年多时间内,聂荣臻、罗瑞卿、萧克等在此日夜操劳。1946年3月1日,周恩来率军调三人小组飞抵张家口,在此听取张家口执行小组的工作汇报,并作了具体指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占地3600多平方米,南面三座欧式楼房为当时的司令部,北面“山”字形排房是政治部驻地。

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中顾委常委萧克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书写了牌匾。

2013年5月,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晋察冀边区银行旧址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边区银行旧址为五台县文物保护单位。

晋察冀边区银行旧址,位于五台县石咀乡石咀村普济寺南侧。民国二十七年(1938)3月2日,晋察冀边区政府利用普济寺南院,改建成立边区银行,下设冀晋、冀察、冀中三个分行。

首任经理关学文,职工20余人,8月撤至河北阜平。旧址现有金库1座,设在南厢房内墙根石洞内,洞口宽0.7米,高1.73米,洞内分上下两层,洞与洞形成90度转折。上层石洞长5米,宽2.25米,高2.03米;下层石洞长4米,宽2.15米,高2.6米,顶部有“晋察冀边区银行,民国二十七年仲秋建”字样。占地面积19平方米。1985年7月13日,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石咀村:石咀村简介石咀村位于忻台旅游沿线、清水河畔,距县城62公里。东临河北省与阜平县相邻,北依佛教圣地五台山麓。是佛教圣地五台山旅游生活服务区。全村居住着343户,729口人,占地2.5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