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民党

国民党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国民党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国民党问题。

分享

浏览

4117

文章

19

国民党代表的是哪个阶级利益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国民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资产阶级是根据一些经济学思想学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为社会所做的阶级划分中的富有阶级之一。

中国国民党成立于1894年,由孙中山先生创立,其前身为中国同盟会,1949年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由大陆迁往台北 ,现为中国台湾地区政党。下面说说国民党代表的是哪个阶级利益。

详细内容

1

自孙中山,宋教仁创立国民党以来,一直走的是资本主义路线。资产阶级的英语“bourgeoisie”来自法语,源于意大利语的“borghesia”,而后者又是源于从希腊语“pyrgos”演化而来的“borgo”,意思是村庄。因此“borghese”就是指在村庄中心拥有房子的自由人。

2

资产阶级是根据一些经济学思想学派,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为社会所做的阶级划分中的富有阶级之一。在马克思主义里,资产阶级被定义为在生产商品的社会中拥有生产资料,占有工人劳动的阶级,和“资本家”实际上是相同的意思。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赚取薪资者)与资产阶级在本质上是互相敌对的,比如说,劳工自然都希望薪资能够越高越好,然而资本家却希望薪资(即成本)能够越低越好。换句话说,资本家会剥削劳工。

3

在最激进的极权的话语中,“资产阶级”是一种侮辱;那些被认为与资产阶级合作的人通常被称为资产阶级的走狗。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全文共 1670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党的游击战1939年前后开始,两三年之后即告失败。那么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国民党失败的原因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国民党失败原因:经济崩溃说

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提出经济崩溃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国民党失败原因:腐败

国民党既不能实现向现代法理型政党的结构转变,又丧失了革命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在意识形态内聚功能减弱、组织结构涣散和政治无内部制衡与外在监督的情形下,逐渐趋向腐败。组织涣散、派系争斗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统治垮台的根本原因。蒋介石的观点认为国民党军队腐败根源于党的腐败,推论出国民党腐败是该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国民党的腐败与抗战胜利后的劫收结合起来,劫收是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国民党政权腐败的政治根源有三:一是清党和向旧军阀势力妥协,使该党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丧失革命精神和活力;二是删除三民主义中的革命成份,失去抗御腐败的思想武器;三是国民党政权的政治体制在设计和程序上的弊端,使其缺乏应有的制衡机制,基层组织涣散。

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

1.日寇的入侵。使共产党的队伍空前壮大,使之与人民群众牢牢的结合在一起。

2.经济上严重的通货膨胀。

3.政治的腐败。

4.军心涣散

国民党失败原因:私有制

认为南京政权失败原因在于所依靠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意识形态,这决定了他们为满足私利必然损害和牺牲人民利益,必然失去人心,走向败亡。

国民党失败原因:未来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

把中国放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提出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中国是在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政治衰败和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现代化起步的。南京政权面临来自外国列强、地方势力和民间社会三方面挑战,来不及实现制度创新,厉行政治、经济、农村等各方面改革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只得向专制体制回归;于是丧失现代化导向,不但无法化解抗战胜利后的参与爆炸危机,反而发生合法性危机,最终被以中共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兴起的革命力量击败。南京政府对社会的抽取超过了社会可资抽取资源的限度,引发社会对抗;政府在集权的同时不向社会尽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也无力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变革,结果丧失政治转型的历史机遇,失去合法性基础。

国民党失败原因:政治反动说

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内战与人民为敌。

国民党失败原因: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

学者们把视角上溯至清末,指出从传统官僚帝制到现代中央集权科层制之间必须经过集权(传统)——分权——集权(现代)的过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启动。民国以来至30年代的权力分散和政治无序,诱发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但国民党的全能主义政治在权力凝聚与分散两个层面都犯了错误。政府偏重从地方收缴权力而不注重决策的分层化,造成在中央能够控制的权力网络,决策过分集中于行政中枢,特别是蒋介石个人,权力运作中人治传统更起作用,制度化水平低下。国民党在本应分权的社会层面却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并对地方势力施行削弱和消灭政策。结果是被剥夺殆尽的民间社会丧失了推进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愈演愈烈的暗斗明争贯穿南京政权之始终,削弱其统治。于是全能主义政治走向全面衰败,出现改朝换代的革命。

国民党失败原因:失去农村(民)

认为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迅速崩溃,农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未解决具有决定意义。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南京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农村精英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豪强恶霸逐渐占据底层权力中心,乡村阶级冲突加剧。到南京政权统治时期,政府穷于应付各方面挑战,对农村底层的控制更加微弱,政府职能在农村基本只体现为征粮、征赋、征丁,加剧了与农民的紧张关系。渴望土地的农民在共产党的土改措施下被大规模动员起来,成为改朝换代最强大的社会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韩练成当国民党的最大的官是什么官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历史你了解多少?对于韩练成你了解多少?你可知道他是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这为大将军吧。

韩练成

练成(1909—1984),宁夏固原县人,原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是中国共产党深入龙潭虎穴的四大传奇将军之一(其他三位将军是熊向晖、郭汝瑰、钱壮飞),是被蒋经国称为在“总统身边隐藏时间最长的隐形将军”。

韩练成,在国共两个阵营都曾是传奇人物,在国民党蒋介石身边,他曾受到三个对立派系高层的共同信任:被冯玉祥誉为“在北伐时与我共过患难”、在抗日正面战场带领桂系主力、甚至在莱芜战败后反而贴到蒋介石身边参与最高机密,叙级中将。

在共产党阵营,他与周恩来建立了秘密而密切的单线联系,周恩来说他是“没有办理入党手续的共产党员”,朱德称赞他“为党、为革命立了大功、立了奇功”,毛泽东更说:“蒋委员长身边有你们这些人,我这个小小的指挥部,不仅指挥解放军,也调动得了国民党的百万大军哪!”以致蒋纬国在一九九六年还说他“是隐藏在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

韩练成最后官拜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历任兰州军管会副主任、西北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甘肃省副省长等职。1955年9月,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韩练成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级解放勋章。授衔前,周恩来曾征求过韩练成的意见:根据他的坎坷经历和条件、贡献,如果按起义的国民党军长对待,可以考虑授予上将军衔。但如按他的入党时间和当时的职务,将被授予中将军衔。韩练成明确表态:“和平建国,我就该功成身退了,还争什么上将、中将?何况,你是最了解我的人,我是什么起义将领?再说,我干革命本来就不是为着功名利禄。”韩坚持按自己入党时的职务、级别,接受中将军衔,不仅没有接受对起义将领的授衔待遇,对发给他的按起义将领对待的奖金,连看都没看就一次性地交了党费。

1948年,韩练成脱离国民党部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韩练成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解放后曾任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甘肃省副省长等。1984年2月27日,韩练成病逝于解放军总医,享年75岁。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党军队中甲,乙,丙三种师差别到底有多大?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在1930年中原大战胜利之后,中国国民党展开了第一次整军,最终统一了军队的编制,这也就国民党军队中所说的民国19年编制,这是国民党军队第一个正式编制,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有些部队还在沿用1930年的民国19年编制。民国19年编制国民党分甲、乙、丙3种编制的师,那么在国民党军队中甲、乙、丙三种师差别到底有多大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甲种师

一个师步兵3个旅,每个旅3个团,共9个步兵团

师直属:炮兵1个营(4个连,每连4门炮), 工兵1营(3个连), 辎重兵1营(2个连),,骑兵连、通信兵连、特务连;乙种师

一个师步兵2个旅,每个旅3个团, 共6个步兵团

师直属:炮兵1个营(4个连,每连4门炮), 工兵1营(3个连), 辎重兵1营(2个连),,骑兵连、通信兵连、特务连;丙种师

一个师步兵2个旅,每个旅2个团, 共4个步兵团

师直属: 炮兵1个营(2个连,每连4门炮), 工兵1营(2个连), 辎重兵1营,,骑兵连、通信兵连、特务连;

师作为战略单位,同时在师、团之间设置旅级司令部。

常规上来说,师直接管理团好处自然是指挥调动上较为灵活,而且特种兵科易于调配,,而且部队安全性稳定最好.但因为北伐时期的军缩編为师后,每师后期规模又扩大,所以师直接指挥团较为吃力,因而在师和团之间增设旅一级.

1930年的民国19年编制最大缺点是师所辖的步兵团数过多,而师属特种兵科编制较小,特别是在炮兵方面差距太远. 甲种师为例:9个步兵团,只有4个炮兵连,战时一个团都分不到1个炮兵连.

另外甲、乙、丙3种编制的师的之间差距太大,一个甲种师相当是丙种师的2.5倍,同样都是师长,差距可是太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党中统和军统有什么区别 军统和中统的谁厉害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党中统军统的区别在于主管上级单位不同,然后工作内容也不一样,控制的势力范围也是不同的。

1、主管上级单位

军统直接隶属于军事委员会,是军队编制,工作人员为现役军人,有军装有军衔。而中统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管理,中统是党务机构,没有军衔,常见的制服是中山装。

2、工作内容

中统的工作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军统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

3、控制的势力范围

中统在各省各大城市的政府、党部和警察局中,具有最大化的控制力,蒋介石也有意不许军统染指,以免戴笠失控;而军统在野战部队、各地警备司令部和军事机构中有绝对优势,这些也是中统禁区。

展开阅读全文

军统和中统的区别 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的区别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军统中统并称国(guó)民(mín)党(dǎng)两大特务组织,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抗战力量,而决定成立的。那么军统和中统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是主管上级单位不同。军统直接隶属于军(jūn)事(shì)委(wěi )员(yuán)会(huì),是军队编制,工作人员为现役军人。而中统由国(guó)民(mín)党(dǎng)中央党部管理,是党务机构,没有军衔。其次是职责和分工不同。中统仅限于党务调查、舆论控制和党政机关的思想监控,军统是用来监视、控制军队的部门,兼有谍战、反特和敌后武装等工作范畴。

最后是控制的势力范围不同。中统在各省各大城市的政府、党部和警察局中,具有最大化的控制力,而军统在野战部队、司令部和军事机构中有绝对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南昌路180号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南昌路180号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上海执行旧址

在南昌路180号(原环龙路44号),是一排三幢砖木结构坐北朝南沿街的楼房建筑。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主要辖江、浙、皖、赣和上海市的国民党党务。民国13年(1924年)3月1日开始办公。中共中央派了干部参加工作。执行部的主要人员为:文书科主任毛泽东(原定邵元冲,但未到任);组织部长胡汉民、秘书毛泽东、干事罗章龙;宣传部长汪精卫、秘书恽代英;工人农民部长于右任、秘书邵力子、干事邓中夏;青年妇女部长叶楚伧、秘书何世桢、助理向警予;调查部长茅祖权,会计科主任林焕廷。胡汉民、汪精卫离沪后,组织部和宣传部分别由叶楚伧、戴季陶负责。

执行部各部的工作,除实际工作很少的调查部外,都由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向警予等共产党人负责。执行部先后成立了妇女运动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宣传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工人运动委员会等,吸收有关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士参加。民国13年3月,执行部联合上海八十多个团体举行列宁追悼会。3月24日,执行部出版《评论之评论》周刊。民国14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执行部及各区党部隆重举行追悼活动。民国15年1月,国民党“二大”正式决定撤销执行部。同月,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成立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

上海执行部旧址30年代曾改建为耶稣教堂,50年代改作民办学校,现楼下为上海天明电子公司,楼上为居民住宅,房屋内部及外部均有改动,结构基本如旧。1959年5月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旧址,原为江阴市近代实业家吴汀鹭先生的宅地,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3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8平方米。

1937年12月日本军队侵占江阴,吴汀鹭避居乡间,被日军挟持来澄,威逼他出任“维持会长”,他凛然拒绝,设计出避上海。此宅被日军侵占作为驻澄警备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又被国民党军队接收。

1947年成为国民党要塞司令部。司令先后为孔庆桂、戴戎光。江阴要塞以唐秉琳为首的中共地下党曾在此从事巧妙而艰苦的斗争,在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中成功策动了国民党江阴要塞7000多名官兵起义。4月22日江阴县城解放,要塞司令部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接管。

4月28日,奉中央军委之命,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在此召开人民海军成立大会,此地成为海军司令部所在地。

5月中旬,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阴要塞司令部,由刘世湘任司令员、唐君照任政委。其后,这里相继驻过陆军、海军部队。

2003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63680部队正式移交给江阴市人民政府进行全面修缮保护。这是组融名人故居、优秀建筑、革命纪念地于一体的建筑。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旧址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旧址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旧址位于安庆市孝肃路168号,时代为1926~1927年。1926年1月,国民党(左派)安徽省临时党部成立,直属广州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光明甫、朱蕴山等任常委,柯庆施任秘书长。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左派临时省党部迁往汉口,设立常务干部学校,培养了大批骨干。1927年3月初,随北伐军返回安庆,随即成立安徽省党部,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该建筑始建于1919年,为砖木结构3层楼房,建筑面积1331平方米,楼前有花园,为中西合璧式,弧形门窗,前檐和左右两侧均置有宽阔的内走廊,整个建筑庄严典雅。曾是安徽省教育会会址。

光明甫(1876—1963),名升,字明甫,以字行。枞阳县人(出生地原属桐城北乡)。清末秀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求学于江宁三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前身),开始接受民主思想。因参加革命党人赵声召集的具有民主思想的“北极阁-”被校方开除。三十一年东渡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加入同盟会,民主革命思想趋于成熟。宣统二年(1910)回国,任教安徽官立法政学堂。

展开阅读全文

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二十八集团军军火库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二十八集团军军火库为金寨县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二十八集团军军火库位于天堂寨镇后畈村黄氏祠,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9年6月21日,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二十八集团军军火库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东、南、西、北各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30米。

天堂寨镇:天堂寨镇处于鄂`皖两省,罗田-英山-金寨三县交界处,与风景秀丽的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紧密相连。全镇总面积206.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7万人,耕地面积1.95万亩,山场面积22.2万亩。 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1316毫米,年均气温12.6摄矢度,整个气候有利于动植物生长;这里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怡人。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党台湾党部旧址—复兴堡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党台湾党部旧址复兴堡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党台湾党部旧址—复兴堡

年代:1943~1945年

座落地点:永安市燕西街道文龙村

简介:旧址为清代中期始建的方形土堡,占地面积1979.6平方米。抗战时期,先后在此设立福建省中央银行、福建省邮政管理局。1943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党部奉命从漳州迁设于此,直至1945年11月。

保护范围:东面、西面各向外延伸20米至民宅,南面、北面各向外延伸20米至水田。

2009年,国民党台湾党部旧址—复兴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龙村:文龙村地处永安市西南方向,距市区4公里,有3个村民小组,108户,447人;有耕地367亩,山林7007亩,茶果园560多亩。该村是我市最早的养殖专业村,有95养殖场,其中:养猪场5个,母猪存栏1000头,年出栏商品猪2万头;种鸡场4个,年出栏鸡苗120万羽;另有鱼池350亩,年产鱼350吨。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90元。 该村紧紧围绕“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晋南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即黄氏大宗祠,位于洛江区罗溪镇双溪村东头崎。

1949年6月下旬,晋南永游击大队大队长林萱率100多名游击队员,兵分两路,直奔大罗溪,攻打设在双溪村东头崎黄氏宗祠的国民党乡公所。时任乡长张器闻风率员潜逃,游击大队占领乡公所,随即焚烧乡公所的所有一切公文、户籍及粮食清册,并向群众进行了短暂的形势宣传。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黄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二进五开间歇山式结构,红瓦大坡屋顶,飞檐翘脊,出砖入石,外有盘龙石柱、石鼓、石狮,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晋南永游击大队攻打国民党大罗溪乡公所战斗旧址黄氏大宗祠于2010年9月被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信息来源:洛江区委党史研究室

罗溪镇:1971年置罗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市区49公里。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4.1万。泉(州)仙(游)、罗(溪)南(安)公路过境。辖双溪、前溪、后溪、三村、新东、垵内、建兴、三合、柏山、永生、翁山、东方、洪四、钟山、广桥、双合、大路脚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红薯、小麦,盛产龙眼。传统产品有铜锣。.。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党中央银行遗址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党中央银行遗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银行曾搬迁于窑子沟村,省政府的许多机构也随之而来,他们办公、住宿于呼延大院,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那时的小乡村是何等的荣耀辉煌。银行撤走之时有部分机械和半成品就地掩埋,现村民在建房和耕地时不时有当年遗物出土。

文峪乡:文峪因孔子曾到此讲学建文庙而得名,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东有卢敖炼丹遗址;为卢氏得名之由来;西有双庙水库,高峡平湖,长龙卧泊;南有苞犊寨之屏障,地势险要,风景秀美;中有水峪河大峡谷,壁垒万仞,仅见一线之天;北有柳林古渡,南寺钟声,为文峪之门户,全乡总面积237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7748户,29369 口人,耕地面积34384亩。拥有林地面积26.7万亩。。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党第九十军抗战旧址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党第九十军抗战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党第九十军抗战旧址

时代:1938年

地址:开封市祥符区罗王乡罗王村

罗王乡:开封县罗王乡位于县城东27公理处,欧亚大陆桥一一陇海铁路,紧邻乡政府所在地,106国道、日南高速在我乡境内相交。北临310国道、商开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乡政府所在地的罗王.火车站建有装卸货物的宽敞仓库,年吞吐量达140万余吨。24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耕地面积7.1万亩,地势平坦,平均海拔65米,现有人口54万人。 罗王乡电讯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千门。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党陆军第73军77师抗日阵亡纪念碑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党陆军第73军77师抗日阵亡纪念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民党陆军第73军77师抗日阵亡纪念碑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赫石坡岳王亭后一山坡上。

1946年,为纪念在与日寇进行的三次长沙会战和常德保卫战、长衡战役中英勇捐躯的国民革命军73军77师将士而建,以示缅怀英烈,不忘国耻。

纪念碑坐北朝南,通高5.2米,占地面积4.2平方米,各部分均为花岗岩材质。碑分四层,一层为高出地面0.2米的正方形基座,北侧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碑围,正面刻青天白日图案;二层高0.9米,平面呈方形,下部砌成坡状与基座相连,上部石棱突出呈半圆型;三层为边长0.7米的立方体,南北侧中部内凿0.1米,形成边长0.4米的平面,雕刻有花纹,东西两侧均以行书繁体竖刻数行文字;四层为高3.1米的方锥体,四面均以行书竖刻繁体文字,上施朱漆,南侧“陆军第七十三军七十七师抗日阵亡纪念碑”,“英雄百东侧战无余敌”,西侧“中华民国复兴碑”,北侧“浩气长存”。该纪念碑造型古朴端庄,威严凛然,令人肃然起敬。碑上刻字记叙了77师将士浴血抗战的历史。“文革”期间,该纪念碑遭到了严重破坏。

国民党陆军第73军77师抗日阵亡纪念碑所在地岳麓山于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抗战期间国民党东莞县政府遗址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抗战初期国民党东莞县政府遗址位于樟木头镇石新养贤学校内,GPS坐标:北纬22°5419.6",东经114°0458.0",海拔高程10米。

养贤学校建于1930年,为中西合璧式建筑,坐北向南。1938年11月,莞城沦陷,广九铁路首尾已为日军占领,但中段自平湖至横沥9个站完全在抗日军队控制中,当时国民党守军和地方部队在此驻军1万多人,故东莞、宝安两县政府都搬迁到樟木头石马圩。东莞县政府搬入石马圩北面的养贤学校。国民党东莞县县长张我东,国民党东莞县党部书记长香棣方等县政府、县党部工作人员在此办公。当时,国民党广东省金库、交通部电政局以及驻军司令部等部门也迁至养贤学校附近地方,一时樟木头、石马成为东莞政治、经济、军事中心。1943年,日军打通广九线,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迁往惠阳镇隆。1945年1月,迁到常平土塘,直至日军投降后,才迁回莞城。1945年春,日军第129师团奉命从长沙秘密南下,在惠阳县淡水一带和广九铁路沿线驻防,以对付美军舰队--华南。其时,日军第129师团司令部驻养贤学校。1949年10月,樟木头乡、石马乡合并为樟石乡,成立大会于1950年2月在养贤学校举行。1958年4月,樟木头农业中学创办,附设在养贤学校。后改为小学校,招收石新、柏地这两个社区的儿童入学。2000年起,改为民办学校,学校名称不变。

樟木头镇:樟木头镇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南部,地处广州、深圳、惠州、东莞四市的中心地带,省道莞惠、东深公路在此交汇,惠常、莞从高速从辖区内经过,常虎、龙林、莞深高速均惠及樟木头。镇内有长途、短途两个汽车站,是周边镇区公路客运的中转站;广深、京九、广梅汕铁路途经此地,火车站每天有113次列车停靠。全镇下辖9个社区,常住人口2.3万人,新莞人13万多。

展开阅读全文

扶眉战役围歼国民党军遗址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扶眉战役围歼国民党遗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段家镇大同原到午井镇以西高望寺地带。

1949年7月12日,第一野战军3军9师由临平挺进扶风天度,防守该镇的国民党军早已逃跑,追至法门镇,在镇东桥沟一带,隔沟击战,迫使国民党王治岐部119军仓皇向西南逃窜。解放军跟踪追击,一路由法门镇西追至岐山青化镇,另一路南下,追至扶风县城,守城国民党军和县长郭仲鳞所带领的地方武装早已逃之夭夭,县城不攻而破。解放军立即渡过韦水,登临南岸,从三人庄、贤官村直插县道坡,战斗半小时即歼国民党1个连。这时国民党38军驻扎在县道坡至大同原边烽火台一线。晚10时许,解放军占领敌人防线中心。

段家镇:段家镇位于扶风县中南部,地处扶风县城与绛帐工业园区中间,距县城7公里,东与杨凌高科技示范区毗邻,扶绛公路、法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冯家山、宝鸡峡首灌区,宝鸡峡一、二支渠横穿东西,水利条件十分优越。镇辖13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2.4万口人,辖区面积32.4平方公里,耕地3.76万亩,其中水浇地3.75万亩。陕西。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发起辽沈战役

主要作战地区:锦州战术:"关门打狗"(打下锦州,就可切断东北敌军撤向山海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结果:歼灭敌军47万多人,解放东北全境意义:第一次取得对国民党军数量上的优势。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结果:1949年1月,解放军全歼被围之敌

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该诗描绘什么情景?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

答:淮海战役中人民支援解放军前线作战的情景。因为人民解放军在中共领导下与美蒋反动派作战,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广大人民为早日获得解放,于是自发组织积极协助我军作战。启示我们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胜利发展之际,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部署,秘密挥师入关,与华北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31日战略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主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

主要作战地区:张家口、天津战果: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意义: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3、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局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自南京解放以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展开阅读全文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全文共 1653 字

+ 加入清单

国民党为何会丢掉天下? 天下曾经是国民党的,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连宿敌中共的军队都编列在国民政府门下并接受蒋介石的领导。可是,抗战胜利后,国共重新展开内战,结果四百多万的国军不敌二百多万的共军,蒋介石被迫丢失大陆并跑到台湾这个小岛上蛰伏起来。遥想内战之始,以国民党军队之众,外加美国的鼎力支持,为何还会惨败并丢失天下呢?不外以下几大因素:

第二,国军内部派系森罗,山头主义处处可见。

表面上,蒋介石的军队异常强大,实际上真正属于他的嫡系部队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军阀派系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军队的统一性与协调性,不仅造成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为共军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创造了条件。事实上,自红军长征以来国军各派系的争斗就极其严重,蒋介石基本上也是打着让共军与各派系军阀火并的算盘组织围剿的。可是各派系基本上也是心明眼亮,所以真和共军拼个你死我活的很少,多数巴不得共军尽快离开自己的辖区,好避免蒋介石的中央军找到借口收编他们的部队。反观共军,虽然也曾存在老毛与王明、张国焘的争斗,但老毛最终掌握了全局,并创造了自上而下的铁板一块的军事指挥体系。在内战期间,放眼共军内部,上下精诚团结,好像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似的。以一个运转高效的精密团体,去攻击一个内部耗散掣肘的庞然大物,显然是前者胜算多而后者胜算少。

第一,国军虽众,但战斗力差;共军虽少,战斗力很强。

历经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国军将士肩负起了主要的抗战任务,因而损兵折将甚重。据统计,尽管国军抗日成果辉煌,但损失惨重,光将军就牺牲206位,中级军官阵亡10多万,士兵损失四百多万。要知道这些都是军队里的精华,对军队的战斗力损害极其严重,尽管抗战胜利后兵员得到迅速补充,但战斗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语。况且,历经了惨烈的抗日战争后,国军将士很少有人愿意打内战,所以面对共军作战也就士气不高。 反观共军,坐看国军与日军火并,自己则闪在敌后休养生息招兵买马,实力得以不断壮大。整个抗日战争,共军参与的恶战不多,不仅实力保存完整,还能不断扩充地盘。及至内战爆发,共军上下摩拳擦掌士气高涨,面对士气不高精神疲惫的国军以逸待劳,战而胜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庞大严密而又高效的间谍网络是中共取得天下的重要保证。潜伏在国民党中央核心机关里15年沈安娜,不仅在国民党中央党、政、军、特的高层会议上担任速记,而且凡是蒋介石主持的会议沈安娜都是速记的不二人选。这样国民党的重要情报就通过沈安娜源源不断地送达周恩来等领导的手中,来自国民党高层的许多绝密情报中共得以了然于胸,这样不仅避免了工作的被动,而且得以从容安排有针对性的斗争方案。原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中将作战厅厅长郭汝瑰,这位常在蒋介石身边参与指挥作战的高级将领,在国共两党的大决战中,为中共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军事情报。最后,郭汝瑰在中共地下组织的指引下,以国民党二十二兵团司令兼七十二军军长的身份,率部在四川起义,被退踞台湾的国民党称为“最大的共谍”。

综上所述,国民党想不失败都难呀!

第三,国军腐败异常严重

即便抗战期间,国民党腐败官员也层层克扣本来就不多的军费,前线战斗部队的军饷经常拖欠,有的部队甚至连足够的军粮都领不到,士兵们掠夺抢劫老百姓成为家常便饭。军官们为了贪污军饷,往往多报士兵的人数,一般部队的实际士兵人数只有纸面上人数的三分之二左右。加之国民党军采用“抓壮丁”的强征士兵方式,士兵逃亡十分严重,经常有被强征的士兵只有十分之一到达前线的现象。问题是,腐败问题蒋介石也早已意识到了,并且多次召开整军会议,下决心铲除腐败。但是,由于派系林立,这样的腐败已经根深蒂固,从抗战一直延续到内战,试问国军又焉能有不败之理?

第四,蒋介石“搞独裁无胆,搞民主无量”。

由于派系林立和共军的存在,蒋介石要搞独裁是不可能的,他也没那个胆量和能力。但是,他对民主又不热衷,对社会各界的民主呼声置若罔闻,导致各民主党派和人士纷纷予以挞伐,从而让蒋介石成了事实上的“独夫”。这样,从政治上就不得人心的蒋介石,军马未动就提前奠定了败亡的根基。

第五,农民支持与否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内战的走向。

由于中共一直不断地没收地主土地,并将之分给农民,才取得了农民的鼎力支持。但是,由于担心蒋介石胜利后土地又被地主拿回去,所以农民只能踊跃参军支持中共,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共军的兵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