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原始社会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原始社会问题。

分享

浏览

4459

文章

6

古代的殉葬制度是在什么时候形成原始社会末期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殉葬制度应该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主要是在奴隶制时代出现,比如战国时期、春秋末期。在进入到汉代之后基本上消失。不过在进入到元朝时期又再一次的死灰复燃,确实让人觉得有一些特别不敢相信。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高低贵贱之分

原始社会进入到末期,因为生产力已经快速的提升,所以会有一些剩余的产出,在此时商品的交换制度以及私有制度会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伴随着生产力逐渐的发展部落之中可能会出现阶级之分,慢慢的人和人之间会有高低贵贱之分。后期会形成奴隶制度,人和人之间会有明显的金字塔式等级,贵族和帝王在顶尖,奴隶和奴婢在最低端。

奴隶是没有尊严

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贵族,对于奴隶可以说没有任何的人性,认为奴隶等同于物品,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的处置、随意的杀戮。在那一个时代,奴隶作为陪葬品,这是最为常见的。在商周时期人们对于一些自然现象并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开始有了一些迷信的说法,无论是遇到自然灾害还是一些自然现象总会认为这是神仙控制,会相信死亡之后会有另外一个世界,因此决定把自己生前所使用的东西照顾的人全部带走,慢慢的形成殉葬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之后逐渐的减少

春秋战国时期之后,殉葬制度逐渐的减少,因为此种制度比较残忍,而且伴随着生产力,没有办法提高人口需求会下降。秦始皇为了能够让自己在另外一个世界,同样有军队,因此开始使用兵马俑,而并不是决定用人来殉葬。在进入到元朝时期,又开始鼓励民间的殉葬行为,导致殉葬制度重新死灰复燃。即使到现在这种制度依然是存在的,只是残忍的人性制度被废除。

展开阅读全文

夏朝是原始社会吗?夏朝的社会形态是怎样的?

全文共 1736 字

+ 加入清单

夏朝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但夏朝究竟是个怎样的朝代还存在很多未解之谜。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第一个采用世袭制的朝代,在原始部落时期一般都是采用禅让制,而夏朝则是提出了“天下”这个概念,让夏族王氏和其他部落有了血缘和经济上关系,从而建立了自己的核心领地。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夏朝的社会形态究竟是怎样的,从制度的转变来看,当时应该是从原始社会慢慢转为奴隶社会。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历史,从夏朝开始,似乎都比较清楚。夏朝之前,则感觉茫然一片。知道之前有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样一些部落首领,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都不清楚。而且,按照《史记》上讲的,夏朝之前是禅让制,夏朝之后是世袭制。政治制度怎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呢?这个转变是否太突然了呢?

那么,夏朝之前的社会,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图景呢?

其实,由于《史记》等正史的刻意强调,我们多多少少把夏朝和之前的历史割裂开了。我们感觉有一个明显的分界,实际上,这样的分界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夏朝和之前的朝代,区别并不是很大。

总体来说,无论是夏朝,还是之前的朝代,都处在从原始社会部落制向奴隶社会城邦制的转变时期。

由于新石器的广泛运用,乃至青铜器的发明与使用,使得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食物也变得比以前丰富了很多。这样一来,部落人口的数量,就变多了,人的寿命也增加了不少。

由于人口的增多,必然导致争斗比以前频繁得多。部落与部落的战争,也比之前规模更大。而在争斗之中,为了让自己的部落力量变强,部落与部落又会联合起来,打击敌对部落。

在战争进行过程中,打胜以后,必然会获得大量的俘虏。以前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农耕生产的时候,这些战俘大都会被杀掉。当农耕生产变得发达起来以后,这些战俘就变成了奴隶,战胜方强迫他们在土地上耕种。同时,当部落拥有了一定的土地,并且这些土地能够维系生存的时候,部落就定居下来,建造城镇。因此,奴隶社会城邦制就形成了。

我们再来看看部落联盟首领的形成过程。

当部落还很小,而且以家族为单元的时候,部落首领肯定是部落里力量最强大而且比较有智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带着大家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当部落结成联盟以后,整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必然也是最强大的那个部落联盟的首领来担当。当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变得衰弱,精力和智慧都不够的时候,必然会被本部落或者外部落更强大的首领所替代。

《史记》讲夏朝之前,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采用禅让制。禅让的标准,是依靠德行。如果德行很好,就能担当部落联盟首领。如果德行有亏,就需要把首领位置让出来。但是另一本史书《竹书纪年》讲的并不是这样。这本史书里,说唐尧在老了的时候,被虞舜夺位。虞舜在老了的时候,被大禹夺位。事实上,《竹书纪年》中所描述的场景,似乎更符合那段时期社会的形态。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证明。

一是夏朝建立以后,整个部落(方国)首领其实也在不断更迭,但是从来没有依靠“德行”来选择君王的情况。当夏启在年老了的时候,他的儿子武观就不断地造反,试图推翻夏启,自己称王。后来夏启把王位传给太康后,东夷部落的后羿夺取了太康的政权,并立了一个傀儡王中康。中康死后,后羿取代了中康的位置。但是,后来后羿也变老了,因此少康打败后羿,夺了王位。

虽然《史记》在记载太康失国、后羿失国的时候,都认为是他们贪玩好耍,醉心于狩猎或者游玩,因此政权被夺去。也就是说,《史记》试图从“德行”上来解释王位更迭的问题。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明显是一种弱肉强食的过程。这种过程,和更早的原始时期的过程是比较一致的。

既然夏朝和更早的原始部落时期一致,中间多出一个尧舜禹的“禅让”,显然就显得非常突兀和不合常理。

二是除了中原地区的夏朝之前出现过“禅让”,其他地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就没有出现过“禅让”。比如古蜀国,开明氏由于治水有功,因此代替杜宇氏为首领。杜宇变成一只杜鹃,飞到西山,由于思念故国,日夜啼叫,以至于最终嗓子啼出血来了。显然,这是一场很明显的政变。这场政变,和《竹书纪年》里讲的尧老了以后,舜幽囚尧到边远的山区,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总之,夏朝之前的社会形态,与夏朝实际上是变化不大的,只不过我们人为地划了一根线,把夏朝和之前隔开来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原始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萌芽和人类完成生物进化

全文共 3279 字

+ 加入清单

大约2300万年前,真正的人类出生在地球上。我们一般称这个社会为从人类诞生到公元前3000年的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的早期,人类的外貌与现代人大不相同,他们的体能也相对较弱。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生产技术不发达,没有城市文明,缺乏对自然的了解。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原始人通过艰苦的劳动逐渐掌握了改造自然的技能,积累了一些原始的经验和知识。这是科技萌芽。然而,这一时期的科学尚未成为真正的科学。这时,科学形式只是原始的自然经验知识,而文字尚未出现。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主要依靠直接观察和简单的自然考察来理解和改造自然。

传统上,我们把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大约25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从南方古猿进化到现代人的第一阶段。这一进化阶段称为生物进化阶段,也称为初级进化阶段。这一阶段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这个阶段是人类体质变化的阶段。考古发现表明,早期人类的骨骼没有现在人类的骨骼直立。因此,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并不直立行走。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开始从非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的物理进化阶段。与此同时,虽然人类智力发展缓慢,但它已经逐渐开始得到发展。

1)南方古猿到能人

人类的祖先是南方古猿。起初,南方古猿像所有森林中的南方古猿一样,生活在树上。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一些地区的森林减少,生活在树上的南方古猿被迫生活在地面上。但是地面杂草丛生。当他们用四肢行走时,植物挡住了他们的视线。结果,它们慢慢地开始试着抬起前肢,只用后腿行走。此外,他们发现直立行走时不仅能看得更远,而且他们自由的前肢也能捕捉猎物,用石头和棍子作为武器保护自己。因此,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森林猿终于学会了只用后腿走路。这是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生活在420万到150万年前。他们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他们还不能制造工具。他们的大脑体积只有450-530毫升。他们是被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

大约200万到150万年前,原始人学会了制造简单的工具,他们的大脑容量平均扩展到680毫升。我们称这个时期的原始人为能人。石器的创造和发明是原始人的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创造。石器也是原始人改造自然最有力、使用最广泛的工具,是实现人与自然动态关系的武器。当时,石器非常简单,只有天然的石头经过轻微加工。人类主要依靠动物尸体和收集为生。为了相互交流,语言开始形成。然而,原始人此时只能从喉咙发出不同的声音。它们没有具体的含义,语言也很模糊。有能力的人的身体特征在劳动中发生了变化。根据考古总结,能人很矮,身高为144厘米,可能是由于开始吃肉,能人门牙、犬齿较大,前臼齿比细长的南方古猿窄;锁骨与现代人相似,手骨和脚骨比现代人厚,大体相似;头骨的骨壁很薄,眉脊不明显。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能人的前肢得到了进一步解放。简单的思维将他们的大脑容量扩展到了大约680毫升。

2)能人到直立人

大约200万到20万年前,原始人学会了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器和使用自然火。这一时期的人类被称为直立人。直立人是一个真正的猎人,结束了主要以动物尸体为食的时代,并开始寻找肉类。直立人通过不断学习,已经能够制造各种不同用途的工具——铲子、耙子、锤子、石刀等。锤子可以用来打碎骨头,石刀可以用来刮骨髓,双刃石头有很多用途。从现在起,直立人已经花了他的整个生命学习和他的语言系统变得越来越发达。

如果石器的创造和发明是原始社会第一个重要的技术创造,那么火的使用和人工绘制火的发明是另一个当之无愧的技术创造。火扩大了食物的种类和来源,为增强体质和促进大脑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想象一下,在原始社会的一个雷雨天气里,一道闪电击中了森林中的一棵大树,大火从一棵大树慢慢蔓延到其他树…雨后,如果仍然有一些火没有熄灭,能人偶然来到这里,发现了少量燃烧的树木和动物的尸体。一些勇敢的能人慢慢走近火边,发现火可以让他们感到温暖,捡起在火中燃烧的动物的肉吃,发现火处理的食物会更美味,火可以通过干树枝“带走”。所以智者开始使用火。慢慢地,他们发现火也可以防止野生动物的入侵,可以用来围攻和猎杀野生动物,可以用来取暖和照明,而且不会在吃了他们留在火里的东西后拉肚子。只有到那时,他们才能正式结束刨花和吸血的生活。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和火的使用,熟食增强了能人的体质。然而,在这个时代,原始人只使用自然火。

直立人阶段是人类进化的最关键阶段。与能人相比,直立人在大脑、牙齿和面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立人的大脑结构开始进化。熟肉中的蛋白质为大脑发育创造了条件。直立人的大脑明显增多,其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和重组,表明直立人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文化行为。此外,牙齿和面部也发生了变化,后牙减少,前牙过大,这可能与直立人吃肉和需要用牙齿撕咬肉有关。脸变得更平了,身材也明显增加了。原始人类在劳动中不断地改变他们的身体能力,他们的身体协调性越来越好。

3)直立人到智人

智人生活在大约20万到1万年前。智人看起来与现代人非常相似,平均大脑体积为1360毫升。智人不仅会利用自然火,还会在利用野火和保存火种的基础上,最终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如“钻木取火”或“打石取火”。智人通过锤打将燧石等石头加工成薄片,还制造各种石器。刀具、刀具、斧头、锯子和凿子等工具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火的帮助下,智人可以制造非常精细的骨血管。他们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服。后来,经过多年的积累,智人也学会了制造标枪、长矛和弓箭,用于打猎和捕鱼。弓箭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制造更复杂的工具,他们的智力已经相对发达。弓箭进一步扩大了人类的狩猎范围,丰富了食物,进一步增强了体质。智人的大脑体积与现代人非常相似。除了保留了一些原始特征,晚期的智人已经基本上和现代人一样,而人类自身的进化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2.新石器时代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是考古上石器时代的最后阶段。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用研磨来加工石器。抛光石器非常流行。石器不再是单一的,种类更加多样,效率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甚至连石犁也造出来了。石器的使用和改进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不仅狩猎、采集和捕鱼,还开始饲养动物和种植庄稼。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发展。

在人类学会使用火之后,他们开始制作陶器。制陶是人类的第一个化学过程。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利用自然能量改变自然物质的性质,生产出第一批人造物质。陶器使人类生活更加方便。陶器上的图案是早期艺术的体现。冶金技术也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养动物。起初,他们可能只驯养狗和羊。这是畜牧业的雏形。大约9000年前,人类开始种植庄稼。这是第一个农业。畜牧业和农业的出现使人类获得了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导致人类定居和乡村生活。在这个时候,人类已经学会了用木头和砖块建造房屋。

原始技术发明的意义不仅在于人类已经开始积极改造自然,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他们改造了人类自身,发展了人类的智力和智力,人类也逐渐认识到自然物体的本质。制作石器需要人们了解岩石的性质,什么样的岩石适合加工石器,什么样的形状适合各种用途。从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石器到学习如何切割、打磨和掌握穿孔技术,这都是人类观察和创造的结果。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积累了关于自然的经验知识。同样,从野火的使用、火种的保存到人工生火的学习,这也是自然经验知识积累的结果。即使是烧烤或用火烹饪食物也需要相当多的知识。当然,原始人在劳动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是非常肤浅和初级的。然而,它最终包含了对自然事物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并被用作进一步改造自然的武器。这种经验知识应该被视为萌芽的科学。正是这种萌芽的科学形成了后来的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

新石器时代后,人类被称为现代人。这时,人类的进化(初级进化)已经基本完成,人类的体能已经发展到最大限度。在随后的几年里,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在各种物质工具的帮助下,人类不断地扩展他们的体能。

摘自清华出版社授权的《科学技术史与方法论》

推荐:一本“透视”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和方法论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石湖原始社会遗址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石湖原始社会遗址为赫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石湖原始社会遗址

地址: 赫山区谢林港镇石湖村蔡家园西南

类型: 古遗址

时代: 新石器

建设控制地带:

公布日期: 益政发﹝1983﹞33号1983年3月20日

谢林港镇:谢林港镇地处益阳市西郊,镇区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是益阳高新区辖区内唯一的乡镇。谢林港镇下辖17个村、1个社区,即猫村、中山、石港湾、凤形山、涧山、楠木塘、石桥、高桥、北峰山、石湖、牛角湖、鸦鹊塘、复兴、清塘、玉皇庙、谢林港、青山17个村和福竹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泞湖原始社会遗址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泞湖原始社会遗址为赫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泞湖原始社会遗址

地址: 赫山区泉交河镇竹家山村

类型: 古遗址

时代: 新石器

建设控制地带:

公布日期: 益政发﹝1981﹞109号1981年9月16日

泉交河镇:泉交河镇是赫山区最大的乡镇,由原泉交河镇、泞湖乡、烂泥湖乡合并组成。总人口48459人,总面积101平方千米。辖 上节街、下节街、中节街3个居委会;三阳、安山、先锋、胜阳州、壮图山、大塘、沙田、小河桥、共升、长冈、十房湾、石仑、万兴坡、蔡家冲、南湖、黄茅岭、祥云山、孙家段、鹅公咀、团竹山、东冲湾、联兴、将军湾、汪家湾、陶家、枫树坝、桥西、黄家岭、柏家冲、干角。

展开阅读全文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一册复习攻略:原始社会--战国

全文共 177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一册复习攻略:原始社会--战国

一、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P1~6页)(识记)

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变法(P29页)

1、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P38-39)

1、文字:(P31)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4)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5)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

2、思想家老子(P36页)(识记)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后被道教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P37页)(识记)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3)教育: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都江堰(P27页)(识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既消除了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5、百家争鸣:(P38-39)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有: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具有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4)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