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杨利伟的太空之旅(九篇)

浏览

5587

文章

9

篇1:13名航天员集体亮相 “杨利伟”成商标被否认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前天晚上,在总装备部为载人航天成功举办的一台文艺晚会上,记者见到了杨利伟一家人。就记者提出的辽宁绥中准备把自己县的“大白梨”注册“杨利伟”商标一事,杨利伟妻子张玉梅回答道:“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件事。”这也是杨利伟家人首次对注册“杨利伟”商标一事作出回应。

儿子称杨利伟喜欢吃麻辣鱼

杨利伟首飞成功返回地面后,他的名字也就成了众商家蜂拥追逐的目标,杨利伟家乡辽宁绥中甚至想把其特产大白梨注册“杨利伟”商标。

对于这种狂热的举动,杨利伟一家一直保持低调,直到前天晚会现场,面对记者的提问,杨利伟妻子才首次对这件事作出回应:“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件事,也没有接到任何征求此事意见的电话。”“如果接到类似的电话,你们会怎么回答,会答应吗?”记者问。“我和利伟都是军人,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关乎部队荣誉,我觉得部队是不允许发生这种事的。”张玉梅回答说。当记者进一步提出绥中县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杨利伟爱吃大白梨时,杨利伟儿子杨宁康在旁插话说:“我爸爸不喜欢吃大白梨,我爸爸喜欢吃的是麻辣鱼。”

记者查阅了相关法律,按规定,名称是一种权属,是一种人身权利,包括姓名权、名称权、荣誉权、肖像权,想要注册航天员杨利伟必须航天员本人同意,否则在民法意义上是一种侵权行为。

13名航天员集体亮相

当天晚上,杨利伟一身戎装、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晚会现场,依然是一脸微笑,看得出他身体恢复得不错。与杨利伟一同出席的还有航天员大队第一梯队的其他13位成员。在晚会现场,面对战友们的祝贺,杨利伟说:“我今天的荣誉是国家和部队给我的,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大家的。”

21时,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和“神五”腾空的巨幅画面,13名航天员身着蓝色的训练服,整齐划一地出现在舞台上。瞬间,场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随后,13名航天员为大家奉献了一曲斗志昂扬的《中国航天员之歌》,当航天员集体谢幕离开时,掌声又经久不衰地响起。

一家三口为信报签名

在杨利伟到场前,记者就被告知谢绝采访。但“追星”心切的记者还是想方设法地和他接近,结果是好多次都被随行士兵挡在门外。后来,记者托现场的一位军人朋友把报纸送过去,这样,杨利伟才在本报“号外”的封面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接近杨利伟的夫人张玉梅和儿子杨宁康相对就容易些。在礼堂中央靠近走廊的座位,记者找到他们,张玉梅在丈夫名字的旁边认真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祝信报越办越好”的祝语,儿子杨宁康也在父母名字的旁边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杨夫人的陪同人笑着告诉记者,“你们这张信报可是有意义啊,因为这是他们全家第一次集体对外签名,杨利伟个人之前也只是给军报签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杨利伟访问香港将受“高规格”接待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于本月三十一日访问香港。消息传出,香港掀起一片“太空热”。社会各界翘首以盼杨利伟及多位科学家的到来。

十月二十四日中午,行政长官董建华亲自宣布了杨利伟即将访港的消息。原来确定的杨利伟访港时间是四天,现已证实延长到六日。他在香港的活动安排,包括与行政长官会面、为科学馆的航天展揭幕、参与有四万人的大球场庆祝活动,以及有一千四百人出席的大会堂讲座。为迎接杨利伟的到来,香港政府部门、商界、学校等等,都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各种准备。

民政事务局与多个政府部门及协办是次活动的民间团体代表积极商讨杨利伟访港行程细节。据悉,港府将以“高规格”对待杨利伟的到访。他到达的时候,机场会有隆重的欢迎仪式,之后专车接送他往礼宾府,董建华亲自迎接。而警方则高度关注他访港期间的安全。警务处处长曾荫培表示,已经跟有关部门研究活动保安的部署,强调警方会作出充足准备。

而精明的商家,已在抓紧时机准备发一笔“太空财”。有本地礼品生产商表示,稍后将会制作“神舟”一至五号的模型,待正式收到定单后,最快十日后作公开发售。旅游业方面,有旅行社发言人表示,正研究筹办两至三日的旅行团,安排市民追踪杨利伟访港,行程包括畅游太空馆航天科技展,观看“神舟”五号太空舱、出席香港大球场欢迎活动等。

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并于本月十六日成功着陆,至今不过十天,港府便争取到杨利伟来港访问。舆论认为,这既反映了港府顺应广大市民心愿,积极主动向中央政府争取,同时更显示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高度重视和关爱。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指出,过往中国人登陆南极建成长城站,又或者成功攀登喜马拉雅山,均于事后在香港举行展览,中央今次行动迅速,主要为乘着杨利伟热潮未退,提升港人的国家感情,期望以“软教育”凝聚港人团结力量,增强对中央的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杨利伟游港魅力大 伏明霞陪午餐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本报综合报道一到香港就被淹没在港人欢迎之海而“心跳加速”的杨利伟一直没有好好观赏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美景的机会,昨日他终于开始了休闲游玩的行程。于是一日之间,这股英雄的旋风从维多利亚港刮到了青马大桥,又刮到了太平山顶。刮到哪里“火”到哪里,不仅造成被无数游客围观欢呼的场面,还有成龙大哥这样的明星陪玩,中午更是把伏明霞也吸引过来共进午餐。杨利伟笑说,“香港给我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非常深刻的记忆,特别是香港同胞的热情。”

视点一 成龙大哥陪着游

昨日大清早,已有大批消息灵通的市民等候在杨利伟下榻的酒店之外,杨利伟一现身,人群立即响起了欢呼声。

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有关人员早已等候在旁,欲带杨利伟参观香港最著名的几个景点,最值得一提的是,旅发局还请来了担任香港旅游大使、前日刚在欢迎大会上与杨利伟惺惺相惜的成龙大哥当“陪游”。

在由署理财政司司长、民政事务局局长、旅发局主席等政府官员组成的专业队伍陪伴下,杨利伟满脸笑容地登上旅发局安排的天星小轮“辉星”号,欣赏了国际著名的维多利亚港两岸景色和正在举行的帆船赛。

视点二 与伏明霞共进午餐

中午时分,杨利伟接受香港妇女界的宴请,出席湾仔万丽海景酒店的午宴。

人们惊喜地发现,久未露面的“跳水皇后”伏明霞俨然在座!她是以妇女界其中一份子到场和杨利伟共进午餐的,结果被戏称为“两位‘国宝’的相遇”。据悉,这可是伏明霞在港首次公开露面,把深闺的她也吸引出来了,可见杨利伟魅力之大。

有意思的是,据透露,在宴席间各与会人士的焦点当然集中在杨利伟身上,但伏明霞却成了“客人”访港团焦点———访港团各位航天科技人员均争相向伏明霞索取签名及要求合照。

视点三 百万奖金转交国家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金利来远东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捐资1亿港元设立“曾宪梓航天科技发展基金”,以奖励对祖国航天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航天员,支持国家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

曾宪梓1日晚上在香港各界欢迎杨利伟一行访港宴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并当场把第一笔500万港元的支票交给杨利伟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其中100万港元奖励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杨利伟表示,将把这笔奖金转交给国家,以用于进一步发展航天科技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杨利伟太空操作准确 教官称打100分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杨利伟圆满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最激动的莫过于他的教官、航天员选训研究室主任黄伟芬。

“我给杨利伟打100分。”黄伟芬对记者说。

黄伟芬是亲自把杨利伟送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人,先后在酒泉指控大厅和北京航天指控中心看杨利伟在太空上的飞行。她认为,杨利伟的表现非常好,特别是在进舱、发射、返回的3个关键阶段,杨利伟心率一直保持在70多次,发射时,心率只有72次,冷静极了。国外有的航天员进舱时,心里往往有点紧张,心率会加快,而我们这次是首飞,杨利伟却保持着一以贯之的平静。上升和返回时,航天员要承受相当于自己体重十几倍的压力,呼吸十分困难,他却泰然处之。他在太空中还与地面有过多次“天地对话”,语调平稳,与平时在地面没有什么两样。

杨利伟没有一点“空间运动病”。黄伟芬说,航天员在上升阶段,一般都会出现头晕、呕吐等反应,而通过我们的不间断观察,杨利伟竟然没有一点痛苦的表情。这一点就验证了平时的训练是非常过关的。

杨利伟在飞船里一共有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每一次都准确无误。对此,黄伟芬赞不绝口。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很难操作准确,但他万无一失。他在飞船上还发出过很多指令,最精细的“倒计时3秒”,他也操作得丝毫不差。

“我给杨利伟打100分,是因为我实在挑不出他的一点毛病,实在太完美了。 ”黄伟芬如此“表扬”杨利伟。

杨利伟这个人,出类拔萃之处就在于他既聪明又刻苦。他刚来时,基础理论与他人相比并不是最好的,但一年之后,他就名列前茅了。

杨利伟是一个佼佼者,但他时时处处都很谦虚。大家集体乘车,他总是最后一个上。如果有一点点小事没做好,他都会主动作检讨。这才是真正优秀的军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杨利伟在太空呆了多久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五号飞船,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乘有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飞船在轨道运行了一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至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在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00秒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毫米,总重7840千克,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斜角42.4度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千米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杨利伟在太空,呆了一天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王永志杨利伟获太空探索者协会奖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在15日于北京闭幕的第27届空间探索者协会年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获“水晶头盔奖”,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获“列昂诺夫奖”,中国航天员王亚萍获“最佳报告奖”。

这些奖项是由空间探索者协会设立的,授予那些对世界载人航天飞行做出特殊贡献的人。该协会成立于1985年。它的成员是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的宇航员。目前,它由来自35个国家的近400名宇航员组成。

“人类何时会重返月球并飞往火星?今天,我们面临着更严峻的任务。”该协会的创始人、前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Aleksei leonov)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人类太空行走,他说:“每次年会,我都希望看到有成就的退伍军人,听到新一代人报告新的成就。这是航天工业接班人的希望,也是我们协会不断发展的象征。”

首届年会在中国举行,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的91名宇航员。在为期6天的会议中,各国航天员围绕“共同实现人类太空梦想”这一主题,就国际载人航天计划的回顾、未来国际载人航天计划、国际空间合作的前景以及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他们还去了北京、天津、Xi和深圳的许多学校和研究机构,普及空间知识,并与各行各业和年轻人分享空间飞行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杨利伟离开地球前挥手说:我们明天见

全文共 1320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离开地球前的一句话是:“明天见!”

因为现场没有记者,后来见诸各种报刊、书籍的关于杨利伟进入飞船前向人们挥手致意的照片,均是记者们(也包括我在内)三天前“导演”的作品,而绝非杨利伟当日上天前的留影。由于这一时刻非常特殊,也非常微妙,五个人坐在那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说话。毫无疑问,这一时刻对杨利伟来说是一个非常难熬的时刻,就像一个人被悬在了空中,大家都在看着你,看你什么时候升到天上,或者落在地上。而对其他四人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多少有点尴尬的时刻——与杨利伟说话不是,不说话也不是。说了,觉得多余;不说,又不放心。

片刻后,有人说了一句,给杨利伟说个笑话吧。说这话的人是想缓和一下气氛。结果笑话还是没人说,连提议说笑话的这个人也不知说什么笑话好。后来,是一位负责关闭飞船舱门的师傅和杨利伟聊起了天。这位师傅对杨利伟说,听说苏联的加加林第一次上天的时候,也有两位师傅负责为他关闭飞船的舱门。后来,其中一位师傅退休了,另一位师傅当上了苏联国家航天博物馆的馆长……两人正聊到这里,指挥控制中心传来“航天员进舱”的指令。于是,杨利伟在教练员、医生和两位师傅的协助下,缓缓爬进了飞船返回舱。而就在两位师傅即将彻底关闭飞船舱门的最后一瞬间,杨利伟一回头,微笑着向刚才与他聊天的那位师傅开了一句玩笑:“‘馆长’,明天见!”这是杨利伟上天前留在地球上的最后一句玩笑话。

清晨8时,鲜红的太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这一天,戈壁滩上的天气出奇得好。没有风,没有雨,更没有沙尘风暴,只有阳光洒满千里戈壁,戈壁一片灿烂金黄!说来有点离奇,此次“神舟五号”的发射,无论火箭还是飞船,自进入发射场后,便一路绿灯,一帆风顺,不像前四次发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而且每个问题都能把人吓出一身冷汗!

但是,7时49分,就在大家为这次的一帆风顺而暗自庆幸时,一个万万没想到的故障还是发生了:“01”发射指挥员郭宝新突然听到火箭系统指挥员王学武报告,火箭利用系统测试电源出现掉电!郭宝新的脑袋里“嗡”地响了一声。因为这个电源的供电时间最多为30分钟,即是说如果在30分钟内不能排除故障,就意味着今天原定9时发射的计划就必须推迟!郭宝新当即下令启用应急方案,王金安总师立即带领配电抢修小组赶到现场,火速排查!发射系统的人们焦急地等待着排查结果。15分钟后,掉电故障终于排除!郭宝新的额头一片虚汗,发射系统的官兵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8时15分,紧紧搂抱着火箭的发射支架像一双巨大的手臂,开始缓缓展开,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自己乳白色的身姿完全袒露在阳光映照的蓝天之下,于是“中国航天”4个大字显得格外耀眼。如果说飞船是飘扬在高科技的珠穆朗玛峰上的一面旗帜,火箭就是将这面旗帜插上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运动员。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先后研制出的各种火箭有23个系列、208个型号,但拥有能发射载人飞船的火箭的国家,只有中国、美国和苏联。中国的“长征号”系列火箭从1970年至今已有过近百次的发射纪录,而“长征二号F”火箭则是“长征号”火箭家族中可靠性最高、安全性最好、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它全长近60米,起飞推力600吨,可将8吨重的飞船送上太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杨利伟谈太空旅程:曾有错觉产生 地球很美

全文共 2263 字

+ 加入清单

中新网10月16日电 经历20多个小时成功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并已安全回到地球的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今天晚上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连线采访时表示,自己“当然”希望这次遨游太空的旅程能“再长一些”。

杨利伟在太空中曾有两次休息,期间大概睡熟有半个小时。杨利伟坦承,自己在飞行十几个小时以后有一点疲劳。但他仍表示希望飞行能再长一些。

杨利伟说,在太空飞行过程中,刚入轨的阶段对身体最有挑战性。此时需要失重对身体的影响。而自己当时有一点儿错觉,感觉是头朝下。经过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进行调整,依靠平时训练的方法进行克服后,自己就恢复了正常。

杨利伟说,自己在飞行过程中并没有紧张,整个过程中一直在想着程序和操作,更没有感到恐惧感。

杨利伟表示,在着陆时感到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但当时自己的心情非常高兴,因为又回到了地球。而在走出舱门,又一次脚踩土地时,自己为祖国感到了骄傲。

16日清晨返回地球后,杨利伟当天乘专机由内蒙古着陆场返回北京,下午进行了休息。杨利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不疲劳,身体状况恢复得很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仍然建议杨利伟多休息,因为从15日凌晨到16日晚间,杨利伟睡眠的时间太少。而根据专家形象的说法,在天上14圈就是14天,因为飞船一会儿转至阴面,一会儿转至阳面。有可能对人的生理节律造成一定影响。

附: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对话全文(据央视国际)

白岩松:杨利伟你好。

杨利伟:你好。

白:我是白岩松,我特别想对你首先说的是,欢迎你回到地球。

杨利伟:谢谢你白岩松。

白:杨利伟,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过程中,哪一段是你感觉最难受的,最具有挑战性的?

杨利伟:应该是刚入轨这个阶段。刚入轨的时候人在失重情况下,怎样去克服失重对身体的影响,应该是这一段。

白:当时的难受程度是什么样的?

杨利伟:当时我有一点儿错觉,自己感觉是头朝下的位置。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平时训练的方法来进行克服的,大概经过一个小时多一点,就恢复正常了。

白:有一点可能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就是你现在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杨利伟:我现在的身体状况恢复得很好。

白:今天下午睡觉的时候睡着了吗?

杨利伟:睡着了。

白: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众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白:大家也非常关心,你做了一些自选动作,比如说把航天日记展示给大家看,当时你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杨利伟:因为那是我在第一时间解开束缚去拿程序本,我在上面写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白:就是在返回的过程中,就是马上要回家了,那个时候开始想家的,还是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想家了?

杨利伟:应该是在返回的时候。

白:因为现在宿双宁总指挥也在我们的演播室,我得问几个和他也有关的问题。我们在整个的飞行的过程中,吃饭的感觉怎么样?

杨利伟:吃饭的感觉很好,因为我们吃的都是航天食品。

白:有很多的朋友都在关心你,究竟在太空的20多个小时里,有没有睡着觉呢?

杨利伟:有。

白:大约睡了多少长时间?

杨利伟:大概睡熟有半个小时吧。

白:你最疲劳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这20多个小时里头?

杨利伟:应该是在飞行了十几个小时以后有一点疲劳。

白:你觉得这20多个小时是长还是短?

杨利伟:当然是希望再长一些了。

白:对于你来说,在整个今天的飞行过程中,失重和超重都出现过,哪一个更让你觉得难受?

杨利伟:应该说各有各的特点。

白:我听到一个细节,说在起飞前几秒钟你的脉搏依然只有70多下,真的在整个过程中一点儿没有紧张的时候吗?

杨利伟:我没有想紧张的问题,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在想着程序和操作。

白:就是一直在这20多个小时的时间里头程序和操作是你特别在意的事情是吧?

杨利伟:对。

白:有没有恐惧感,利伟?

杨利伟:应该说没有恐惧感,一切都是按照程序去做的。

白:今天在回到地球,着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杨:着陆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但是当时心情感觉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又回到了地球。

白:当你走出舱门的时候,脚又一次踩到土地上的时候这种感觉一定非常特别?

杨利伟:是这样的。

白: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杨利伟:应该是为我们祖国感到骄傲。

白:宿总(注:宿双宁)有关心的问题要问你。

杨利伟:宿总你好。

宿双宁:你好,你现在从返回地球到现在已经是14多个小时了,你感到疲劳吗?

杨利伟:不疲劳,我现在恢复得可以。

宿: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多休息,因为从咱们14号晚上,或者15号凌晨,到现在,我看你睡眠的时间太少,逐渐适应我们现在的节律。因为在天上我们胡总指挥说,他说14圈他说是14天,因为它是一会阴面一会阳面嘛。一个是日出,一个是日落,可能生理节律有一点打乱,今天晚上好好休息。

白:利伟我只有两个问题,在走之前可能只有航天城比如卫星发射基地的人送你,但是回来的时候,我相信今天全国的人民都在等待着你回来,利伟你怎样面对这种新的生活和马上来到你面前的鲜花和掌声?

杨利伟:我想荣誉是属于我们大家的,是属于我们全国人民的,我自己没过多地想过这个问题。

白:完成了这20多个小时的过程事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今天写日记会写什么?

杨利伟:我会把在太空航行过程当中的一些感受总结一下,为我们以后的任务积累一些经验。

白:好,今天夫人去接你,孩子去接你的时候,儿子在您的耳边说的是什么?

杨利伟:欢迎我凯旋归来。

白:好。非常感谢利伟你接受我们的采访,好好休息。

杨利伟:好,谢谢。

白:好,保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杨利伟儿子立志上火星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航天员杨利伟儿子所在班被命名为“宇航中队”

航天员杨利伟的儿子:长大以后我要上火星

昨天早上,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儿子杨宁康回到中关村一小上学,第一件事就是和全校师生一起参加少先队主题活动。杨宁康所在的三年级四班被北京少工委命名为“宇航中队”。

杨宁康想去火星、月球

“我们班被授予‘宇航中队’这个光荣称号,我们感到特别光荣。”杨宁康说,“我希望今天我以爸爸为骄傲,明天爸爸以我为骄傲。”

但杨宁康的志向比爸爸还要大。“我在爸爸拍的照片上,看到了咱们美丽的地球,美丽的家园,我就下决心,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样在太空遨游,我还要去月球、火星,去更远更神秘的地方。”

杨宁康开过班内“记者招待会”

杨宁康在上周五就返校上课,由于同学们太兴奋、问题太多,班主任李老师不得不在上课前先开了一个小型的班内“记者招待会”。

“杨宁康,你爸爸穿着宇航服怎么上厕所呀?”“你爸爸拍的照片上能不能看到长城?”“你爸爸在太空看到的天是蔚蓝、深蓝还是天蓝?”孩子们问的问题都很好玩,有一些问题杨宁康都答不上来。杨宁康说,有的同学问我“火箭发射时你害不害怕?”我说“一点都不怕,因为我知道中国的航天技术是先进的,爸爸是最棒的,最了不起的。”

学校不希望杨宁康受影响

“杨宁康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我们不希望因为他爸爸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李老师对记者说,学校不想让记者采访杨宁康,也不想让他有特殊感。

前两天,当知道班里要被命名为“宇航中队”后,李老师特意单独和杨宁康谈心:“你因为爸爸的荣誉自豪吗?”“这样的高兴和你自己通过努力得双百的高兴一样吗?”李老师还对全班同学讲“宇航中队”这么大的荣誉给了三(4)班,但同学们为这个称号做了什么?最后班里的同学一起喊出的口号是“为自己的荣誉而努力。”

李老师诚恳地对记者说,荣誉对于孩子们很重要,但这时候我们要教孩子学习杨利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荣誉更重要。

中关村一小发出倡议: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关村一小的少先队员们昨天向全国的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学习英雄,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爱国主义信念;从太空俯瞰,我们的地球是那么美丽,让我们珍爱我们的生存环境,珍爱我们的地球家园;努力学习科技知识、掌握报国本领,力争将来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市教委、团市委、市少工委昨天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号召,学习“载人航天”精神,立志自强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