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4238

文章

1000

篇1:陈家台子遗址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陈家台子遗址为景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台子遗址位于芦阳镇,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9年7月6日,陈家台子遗址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遗址四周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遗址四周200米。

芦阳镇:芦阳镇地处甘肃景电一期灌区腹地,原属景泰县城旧址,东濒黄河与 芦阳镇靖远相望,南依米家山与中泉分野,西环景泰县城,北连兰化农场。地下地表水丰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是景泰县最大的工业、建筑和养殖大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芦阳镇总面积35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6386户,27243人。芦阳镇有干部职工73人。有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寨子沟二战区兵工厂遗址

全文共 193 字

+ 加入清单

寨子沟二战区兵工厂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寨子沟二战区兵工厂遗址

二战区兵工厂位于壶口瀑布西岸的寨子沟内。当年阎锡山退居秋林时,把好多工厂搬建在宜川,兵工厂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厂位置非常隐蔽,外界很难发现。厂房建造也很特别:主体是东西长约1百米的大石拱窑洞。南北各有许多小窑洞,从内部看,好像是一个具有宽敞走道的双面楼。在周围的各沟岔,还有许多屯兵的土窑洞。旧址保存完好。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脚木足河流域古遗址群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脚木足河流域遗址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脚木足河流域古遗址群(马尔康县)

1.达维村遗址

保护范围:东至地亚迭沟,西至库拉低沟,北至确玛山山脚,南至脚木足河北岸内。

2.代基村遗址

保护范围:东至草登寺院转经廊,村委会活动室向西外延500米,北至山脚,南至坎下村口机耕道以内。

3.孔龙村遗址

保护范围:东至山脚机耕道,南至脚木足河东岸于机耕道交汇处以内,西至脚木足河东岸,白塔向北300米。

4.白赊村遗址

保护范围:东至山脚,寺庙向南、西、北外延至沟坎边。

5.蒲志村遗址

保护范围:东至村道,村道北坎向南外延500米,村寨向西外延150米。

6.沙尔宗村遗址

保护范围:以官寨五角碉楼为基点向北外延150米,西至沟坎,南至山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怎么辨别三线闭壳金钱龟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三线闭壳金钱

通常来说只要宠物龟的背上有金钱图案,那么都可以称之为金钱龟(详情介绍)。不过在金钱龟之中有一种价格比较昂贵,很多商贩都会用普通的金钱龟来冒充它们,它就是三线闭壳金钱龟。所以为了防止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应该要学会怎么辨别三线闭壳金钱龟。

一看背甲:三线闭壳金钱龟的背甲为棕黄(褐)色,从前端至后端有三条隆起的黑色纵线,并以中间一条最明显、最长,故有"川"字背龟之称。同时,背甲四周下缘呈金橘黄色,故也有人称之为"红边龟"。

二看龟头:三线闭壳金钱龟的龟头顶部,有黄色菱形标志,光滑无鳞。

三看腹甲:三线闭壳金钱龟的腹甲横断,由韧带相连,当头和四肢缩回体内时,腹甲前后端均能稍向背部收缩,所以还有"断板龟"之称。

金钱龟从产地来分有:

1.广东种三线金钱龟,主要产于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体型较小,头顶部呈金黄色,背甲呈棕褐色、腹甲为黑色,背甲四周下缘呈橙黄色。

2.海南种金钱龟主要产于海南,体型和广东种差不多,头顶部呈金黄色,背甲呈棕黄色(比广东种浅色)。

3.越南种金钱龟主要产于越南、缅甸和老挝,体型偏大,头顶部呈甘榄色(前端灰青色后端金黄色)也叫灰头,背甲呈棕红色,腹甲为黑色且大多有米字型,背甲四周下缘呈橙红色。越南种体型大,色泽最漂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将军树遗址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将军遗址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皎平渡镇杉栎村委会。

1935年5月2日,毛主席、朱德等领导与中央军委纵队在赶赴皎平渡途中,来到这棵当年长得非常茂盛的杉栎树下稍停休息,并把战马拴在这棵杉栎树上。杉栎树旁边是皎西乡杉栎小学,周边有村庄,有一条通往皎平渡口的公路。毛主席、朱德等在这里讨论了怎样渡过皎平渡渡口,摆脱敌人追赶的事项,另外还在此研究了很多关于红军长征的事宜。红军过后当地群众为纪念这段历史,把这棵杉栎树称之将军树,并保护至今。

信息来源: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汉代阿克陶古城遗址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汉代阿克陶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汉代阿克陶古城遗址

阿克陶古城是自治区人民政府1957年公布的首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为汉代古城,位于今阿克陶县旧城。又称阿合图古城,当地群众习惯称“阿克巴夏汗城”。“阿克巴夏汗”,又名“汗西尔达克”,为明末清初天山吉利吉思克普恰克部首领。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西尔达克将伊斯兰教黑山派和卓达尼雅勒接到阿克陶,支持其夺取白山派统治的叶尔羌汗国王位。据说此遗址即为阿克巴夏汗屯兵的兵营。此遗址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称其为汉代之桢中城。汉代桢中城,为疏勒国的卫星城,东汉元和元年(84年),疏勒王忠叛汉,拥兵桢中城,并联康居兵共守桢中以抗班超。班超遣月氏派使劝说康居,使其撤兵。康居兵撤出桢中,并将叛王忠带往康居。三年后,叛王忠再借康居兵占据桢中,并密谋以计诱杀班超。班超将计就计,带亲随至桢中,在忠设置的鸿门宴上,反客为主,将忠擒斩,并逐康居兵出桢中。随后班超即在桢中驻兵屯田,据传,此城即为班超驻兵屯田之地。桢中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城为方形,城墙为土墙,长约120米,地面曾发现古陶器残片。50年代初,城墙尚基本完好,由于城北为稻田,农民挖城墙土作为肥土施入稻田,城墙遭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梁家坡遗址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梁家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梁家坡遗址在羌白镇梁家村东北1公里处,距县城西南12.5公里,属洛河南岸二级阶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1980年10月,西博和县馆作过初步调查。

1981年秋,试掘224平方米。文化层分上、下两层,晚、早两期:晚期,发现半地下室结构的房屋遗址2座,椭圆形灶坑3个,圆形袋状、桶状和椭圆形袋状窖穴6个,硬土圈结构的柱洞lo个。遗物中生活用具有盆、罐、钵、碗、瓮、缸、尖底瓶、葫芦瓶、盂等。红陶占90%以上,少数为灰陶和桔黄色陶,彩陶不多。纹饰以绳纹为主,弦纹、指甲纹、附加堆纹为数较少。生产工具有石铲、磨石、砺石、石球、石核、石片、刮削器和陶错、陶刮器、陶刃等。

早期,发现的生活用具有:圆底钵、圈足钵、三足钵、三足罐等。陶胎薄,夹细沙,质地疏松,外红内黑。多饰网状,交错绳纹。生产用具有骨锥、骨算、骨镞、骨针、陶刮器等。

梁家坡晚期文化层的面貌属新石器时代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东李沟遗址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东李沟遗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李沟遗址位于清水县永清镇东李沟村村西100米处。年代为齐家文化,类别为古遗址。

1989年8月28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李沟河为界;西:以空沟河为界;南:以李沟西塬山顶为界;北:以桐温公路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30米。

永清镇:自然环境:永清镇位于清水县中部,总土地面积3.78万亩,总耕地面积1.71万亩。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8.9°C,年平均降雨量580.5毫米,全年无霜期172天。行政区划:辖4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1010户,乡镇总人口48428人,乡镇从业人员24280人。六通情况:19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嘎仙洞遗址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嘎仙洞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落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大兴安岭北段顶巅,峭壁嶙峋,草木满山,溪水盈盈,嘎仙洞就坐落在这里一座高百米、长约千米的花岗岩峭壁上。沿人造梯而上,登高约25米就到了洞口。洞口高12米,宽19米,洞内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28米,穹顶高20余米,犹如大厅,可容数千人。洞内正中有一块被称为“石桌”的天然石板,用来祭祖的。洞府是部落成员聚会的地方,洞内地面杂陈着碎石兽胄,有明显的火烧痕迹。洞内西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祭祖时刻的铭文。

嘎仙洞为天然大型山洞,离地面25米。洞口向西南,略呈三角形。洞内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28米,穹顶最高处20余米,略分为前、中、后3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洞内幽暗深邃,石壁平整。1980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洞内发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公元443年(太平真君四年)派遣中书侍郎李敞祭祖时所刻的祝文。祝文刻在距洞口很近的西侧石壁上,共19行201字。字体古拙,介于隶楷之间。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

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夏季,苍松翠桦浓荫蔽日,遍地野花盛开,灿烂似锦;冬季,皑皑白雪盖山林,一片银色世界,-雪原中自由奔驰着各种动物,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在这里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没想到,有一天忽然出现了一个躯体庞大、面目狰狞的吃人恶魔。它住在山巅崖的一个山洞里,窥探着人们的行动,只要发现猎人进入森林,它就伸出魔掌将人残害,鄂伦春人受害者不计其数。勇敢的鄂伦春人为了消灭这个恶魔,多次组织青年猎手上山去和它格斗,但都由于它的妖术厉害而失败了。鄂伦春人并未因此丧失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就这样一直斗争了许多年,鄂伦春人始终不渝的斗争精神终于感动了上天的嘎仙。嘎仙与恶魔比试,先让恶魔将洞口的一块石头搬走,结果恶魔输了,他们又比试箭法,嘎仙将石头的正中心射穿了一个车轮般大的一个圆孔。恶魔看到嘎仙的本领比自己强大,就逃之夭夭了。人们怕恶魔再次返回森林,就在它住过的洞口塑了一尊手持弓箭的嘎仙石像。果然,恶魔三次过海眺望,看见嘎仙屹立的雄姿就不敢回来了。

从此,鄂伦春人自由地在大兴安岭的丛山密林中打猎、生活。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嘎仙,人们把恶魔住过的山洞改名为嘎仙洞,把大石头上有窟窿的那座山取名为窟窿山。

阿里河镇: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是鄂伦春自治旗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阿里河东连北国林城加格达奇,西邻鄂伦春自治旗吉文镇和甘河镇,全镇总面积为4541.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为16万平方米,耕地面积5580亩,草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为4000平方公里。阿里河镇辖15个社区,4个行政村,镇内外驻企业有阿里河森工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号军三角庄根据地遗址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红号军三角根据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红号军三角庄根据地遗址

三角庄,在江口县德旺乡杨柳村朝阳山的半山腰,距德旺乡政府约6公里,距县城约60公里,前有顺溪河,背靠朝阳山,与梵净山原始森林相连。

清朝末年,因战祸连年,自然灾害不断,苛捐杂税不堪重负,百姓民不聊生,奋起-,此起彼伏,红号军起义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855年(咸丰五年),江口举人徐廷杰、梅济鼎、贡生夏昶、农民吴劳苟、陈福林、徐兴等人集中上五洞(铜仁)地区各族群众数千人以红布蒙头为号,于公元1855年11月7日(咸丰五年十月初二)在铜仁举行起义,称红号军。红号军因顺应民意,大得人心

,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从11月到第二年2月的4个月间,先后攻下铜仁府、松桃、思南、印江、石阡、玉屏、岑巩、青溪、三穗、秀山、晃县、凤凰、花垣等城池,红号军发展到2万多人。1856年2月28日(咸丰六年正月二十三日),红号军兵败铜仁,首领徐廷杰、梅济鼎、吴劳苟、徐兴、毛大仙等阵亡。

咸丰六年二月(1856、3)红号军首领陈福林、刘世美、赵子隆、严占鳖、朱元北、杨宗保等率领红号军退往梵净山南麓三角庄建立根据地,这里背山面水,进可攻,退可守。红号军在此构筑土木石城,设前营、中营、后营,积极筹粮备战,赶造军械,遍帖告示,并主动与松桃的苗族义军和思南的白号军联络,相互支援配合,共同与清军战斗。因声势浩大,惊动清廷,咸丰皇帝令川、湘、黔三省清军全力会剿,终因寡不敌众,于1856年10月26日,根据地失陷,红号军失败。其余部坚持斗争10多年,最后投奔白号军。红号军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波及面广,影响很大,震撼了清朝的统制,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长尾沟门遗址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长尾沟门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尾沟门遗址位于庄浪县朱店镇中街村西北1公里。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距地表5米的黄土层及其下部的砂砾层中,采集有羊角、羚羊角、牛角、象肢骨化石及白色石英凹刃刮削器等,经测定年代为距今27000±600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其上部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0.8—1.8米,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和夹砂红陶片,纹饰主要为细绳纹,彩陶纹样多见钩连纹、花瓣纹等。可见器形有曲腹钵,重唇口尖底瓶等。该遗址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内涵丰富,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和演进有重要价值。

中街村:中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石金钱龟的饲养注意事项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黄喉拟水龟(详情介绍)

金钱龟(详情介绍)又称之为黄喉拟水龟,虽然也被称为金钱龟,但是它们的价格比起金钱龟来要相差很多,不过比起饲养金钱龟,石金钱龟的饲养风险要小的多,即使有些龟因为意外而死亡,那么蒙受的损失也不会太大。不过我们当然是希望自己的龟越健康越好,因此对于石金钱龟的饲养注意事项,我们应当做一定的了解。

一、不要曝晒。石金钱龟属于水龟类,并不像陆龟那么耐旱。虽然它们也需要阳光,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以及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同时也可以杀死细菌。而且阳光还能提高龟类体温,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对食物的消化。但需要阳光不等于可以曝晒。有人自作聪明地认为是该给龟龟阳光了,于是就把它们在阳光下晒着。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殖龟的场所里有阴地也有阳光直接能晒到的地方,这样龟就可以自由去选择了。需不需要阳光,其实龟本能就会去寻找,不需人为的干预。

二、不要过度喂食物。你给石金钱龟喂食的时候,有一部份龟好像怎么也吃不饱。那是因为这些龟还保留着原始的本能,就是野外生存的时候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食物,于是它们的本能就是如果见到食物就拼命吞吃。但长期这样必然会伤害到龟的消化系统。所以请不要过度喂食,如果有可能的话,少食多餐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不要换水过勤。虽然换水过勤可以保持水质清洁,但却会因为经常换水对龟造成惊吓或是干扰。而且现在的养殖场所大多是用自来水,那么自来水里的各种化学物质也会对龟造成剌激。这一点尤其是对于养殖石龟苗而言更加值得注意。

四、不要选择太过透明的龟池。很多人可能养殖的石金钱龟不多,于是就选用了玻璃缸来养殖石金钱龟。其实玻璃缸并不是一个好选择,虽然便于观察,但在要让石龟明白玻璃是透明的物质是很难的,因此,养玻璃缸里的石龟很容易在缸上蹭来蹭去的。最好还是要给龟设一个藏身之所,动物的本能是看不到它们的地方就认为是安全的。就算是要用玻璃缸养殖石龟,最好也要在缸体内种植一些水草或设置一些大木头假山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桐梓人”遗址

全文共 1429 字

+ 加入清单

桐梓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桐梓人”遗址

辞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均专刊“桐梓人”条目记载:“桐梓人我国古人化石。1972年在贵州桐梓岩灰洞发现,故名。所发现的化石为牙齿两枚。地质时代可能属更新世中、晚期。牙齿的形态特征:门齿粗壮,有发达的底结节,根尖圆钝;前臼齿也显得很粗壮。这两枚牙齿的大小及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的十分相似,而与现代人显著不同。”这一词条使默默无闻的桐梓岩灰洞名扬天下。

岩灰洞距桐梓县城25公里,位于桐梓至赤水公路西侧一公里外的柴山岗南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科考、旅游的好去处。岩灰洞位于九坝乡柴山岗半坡,下距河面32米,向阳不燥,泥土多成粉末状,所以当地人都叫它岩灰洞。洞穴呈喇叭形,高3.0米,宽1.8米,洞道时宽时窄,“之”字形向东北延伸。进入2.5米处是一宽大的厅堂,“桐梓人”为何择此而居?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令人遐想。

“桐梓人”的发现,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1971年冬,贵州省地质局112地质队在九坝乡一带进行地质普查工作。工人何仁在留守工地时,出于业余考古爱好,经常爬山钻洞,在岩灰洞发现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堆积,兴奋不已,便自费向中国科学院发了500多字电报,报告这一发现。中国科学院派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张森水、吴茂林来贵州,与贵州省博物馆的曹泽田等组成野外考察小组。于1972年元旦上旬来到九坝乡,在何仁的引导下,到岩灰洞试掘。其后又经过几次系统的发掘,获得金丝猴、巨貘、中国犀、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25种哺乳动物化石。尤其珍贵的是出土了两枚人类牙齿化石,旧石器12件及烧骨等重要文物。经分析和科学测定,人牙化石为旧石器中期直立人,俗称猿人的化石,距今二十万年以上。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人类发展进化史上的关键一环,学术界将其命名为“桐梓人”。当时,《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重大发现。消息公布后,16个国家的电台、报刊纷纷转载和报道。不少国家发表文章评价其重大意义。北京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摄制了新闻专题片《“桐梓人”的故乡》在全国放映。

“桐梓人”的发现之所以引起全世界关注,是由于它填补了古人类发展进化年代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在这以前,仅发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70万年的兰田人、60万年的北京人、50万年的马坎人、40万年的长阳人、30万年的丁村人、10万年的观音洞人、4万年的柳江人。唯独空缺2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化石。“桐梓人”的发现正好连接上这一人类发展进化的链条。从岩灰洞出土的旧石器和烧骨的研究中,发现了古人类用火的痕迹,是迄今长江以南最早的发现。在“桐梓人”化石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氟斑牙病例,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何仁,一个普通的地质工人,怎么也不会想到那500字的电报会引来这么重大的发现。那历尽沧桑的岩灰洞,怎么也不会想到会引起世界对它的关注。它给人们体验远古人类生存环境,感悟人类发展,历史演进的艰辛历程,遐想古人类生活、迁徙、繁衍的神秘状况提供了物质条件。

深藏在大娄山的岩灰洞,充满神秘,令人神往。

景点交通:景点位于桐梓县城西北九坝镇,桐梓县城到九坝镇20公里,全部为通乡油路。桐梓县城至习水公路途经九坝镇,桐梓县城至九坝镇每天有客运车辆往返。外地游客经崇遵高速公路桐站下车到景点,或经习水至桐梓县在九坝镇到景点。

景点服务:该景点目前处于待开发阶段,附近有九坝镇山堡村乡村旅游避暑点、上天池乡村旅游点,同时还有待开发的黄河沟旅游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秦直道遗址甘泉段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秦直道遗址甘泉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北国匈奴的侵扰,于公元前212年命大将蒙恬修筑的一条军事性通道。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秦始皇本纪》记载“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湮谷直通之。”《史记·蒙恬列传》也载:“始皇欲游天下,到九原,直抵甘泉,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

秦直道南起淳化县甘泉山上的秦林光宫,沿子午岭北行,经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靖边、榆林、穿越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鄂尔多斯草原至阴山脚下的秦九原郡,全长700多公里。因道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

凭借这一通道,秦帝国的铁甲雄师从都

城咸阳出发,三天三夜便可抵达阴山脚下,使匈奴“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挽弓而抱怨”,远盾大漠深处,数十年不敢露头。

秦直道在甘泉境内全长34.8公里,由富县、志丹、甘泉三县的分水岭墩梁入境,经寻行甫、赵家畔、杏树嘴、箭湾、高山窑子下山至安家沟村,过洛河圣马桥,由方家河村西北上山,经老窑湾、王李家湾、榆树沟等地入志丹县境。

甘泉境内秦直道洛河南段从箭湾至高山窑子保存最好,路基宽度一般在30至50米之间,最宽处达58米。沿途有垭口、兵站遗址多处。特别是“堑山堙谷,逢山开巷,遇石堑齐,过河架桥,遇沟填平”的修筑特点在洛河北段的方家河村得到集中体现,号称秦直道博物馆。

洛河引桥桥墩残存桥基宽82米,顶宽44米,高72米,长56米。2004年,秦直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备审报世界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庭金钱龟怎么养

全文共 1511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养殖金钱龟不像在养殖场里饲养那么专业,那么,家庭金钱龟怎么养?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家庭金钱龟怎么养吧!

家庭金钱龟怎么养?

我曾经见到有人养殖金钱龟竟然是没有水的环境的,而且一养就是几年的时候,他难道不会去查查资料认识一下金钱龟是属于水龟类的吗;我也曾见过有人竟然一两个月都不给金钱龟喂食,因为他认为金钱龟是很耐饥的生物……金钱龟的养殖虽然说不是很困难和很严格的一件事情,有人喜欢让金钱龟在家里爬来爬去,认为这样吉利,也有人喜欢做出一个很好看的假山假池让金钱龟在里面作为观赏用……anyway,这些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既然一个金钱龟能给你饲养了,那么,一些养殖要点必须是要知道的。下面就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金钱龟它是水陆两栖动物,是用肺来呼吸的,因些,若要把它放在没有与陆地相连的纯水池里,我们必须在水池中放置石块又或者是砖头等露台,可以让龟在水面上有活动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供给金钱龟晒背啦、休息啦等活动。另外,大凡龟类都是喜阴的,金钱龟也不例外,我们需要建造一些洞穴给龟躲藏,从而提高龟的安全感。

在喂食方面,金钱龟的吃食行为大多是在水中进行的,有时也在岸上吃,可把食物直接投入水中,也可把食物放置于水陆交接的浅水处或近水斜坡处,这些都可以。但关健有些人喂一些硬壳动物,比如说喂虾时就要注意一些啦,要把虾头的尖刺剪掉,这样的话可以避免剌伤龟体,那么壳可以一起喂龟,因为这样补钙的。除了虾,金钱龟还喜欢食用荤腥食物,比如喂小鱼、小虾、蚯蚓、泥鳅、动物内脏、蜗牛、蟋蟀、少量红肉、香蕉、瓜皮等都是可以的,但要注意,鱼虾一定要干净、新鲜,而香蕉等水果也无需喂太多,因为多喂水果容易引起肠胃问题。另外,温度与金钱龟饮食关系也非常大。当温度降到了20度以下的时候就不要喂食了,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的。金钱龟最适应的温度是25~30度,这时生长的最快。温度越高消耗的能量会更高,所以金钱龟的食量会增大,但有趣的是,当温度过高时食量反而下降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金钱龟是变温动物,不像人类一样是恒温的,所以,但变温动物体的的消化酶同样需要一个最佳温度活性才最强,而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时候都会造成消化不良,所以,温度过高了同样龟的食量会减小了,是因为它消化不了。金钱龟长肉最快的温度是28~30度。龟越大喂的次数越少,龟越小喂的次数越多,苗龟一般每天喂3次,小龟一般每天喂1次,成龟一般要2~3天才喂一次。下蛋季节的母龟要多喂,冬眠前夕要多喂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很多人在室内养殖金钱龟,但长年没有让金钱龟接触到阳光,但这样是不行的,阳光能让动物的表皮组织产生维生素D,维生素D的产生金钱龟才能吸收钙质。所以金钱龟需要晒太阳,但又不能在高温天气直接暴晒(这样会引起龟体脱水),所以最好采用半遮阳的环境。金钱龟饲养水温环境最高温度不要超过37度,夏天要注意对水池遮阳,一般可用大叶植物进行遮阳。

还有就是冬眠,这些文章虽然很多地方都有介绍了很多,但针对于家庭养殖却相对比较少,特别是近年来,北方地区也有人养殖金钱龟了,问题是北方的气温在冬天的时候很低,这就要特别注意了,所以这里就针对这种情况说一说。一般华东地区在当年11月至来年4月,温度低于12度时会进入冬眠状态,将龟放于背高的浅水中,放置在阴暗、安静的环境中即可,冬眠期间的温度要保持在3到12度之间,因此,在北方养殖金钱龟过冬的时候一定要在室内,最佳冬眠温度为8到10度,可以用加温设备保持温度,另外,冬眠期间禁止晒太阳,不然龟会经常醒来,这样会极大的消耗龟的体力,等开春可能就会因体力不支而死亡。

家庭养殖金钱龟其实并不难,只要熟悉金钱龟的生活习性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玉碑地遗址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玉碑地遗址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玉碑地遗址位于铜都街道玉碑地村。

东川玉碑地遗址位于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办事处营盘村南,处于金沙江支流的碧谷江西岸一独立台地上,遗址面积约18000平方米。

玉碑地遗址的发掘丰富了云南青铜时--古学文化内涵,初步确定该遗址为战国时期及其以前的(包含青铜冶炼的)聚落遗址。已有的迹象表明其文化面貌(尤其陶器群)和已知的石寨山文化(滇文化)不同,极可能是金沙江支流小江流域一支新的考古学遗存(文化),进一步的认识有待对该遗址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测年分析以后才能确定。该遗址的居民极可能从事冶炼(铸)行业,对研究石寨山文化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玉碑地遗址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2月25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公示第八批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决定》,玉碑地遗址被列入第八批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又称思的克古城,1961年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收人《中国名胜辞典》,遗址位于阿克陶县阿克陶镇亚格恰克村,为19世纪柯尔克孜族希布察克部落封建主思的克屯兵驻守之地。清同治三年六月

(1864年)喀什白山派宗教头目托合提·麻木提乘乱攻占喀什噶尔,不久思的克率兵攻入喀什噶尔,驱逐托合提·麻木提,占据喀什,自称“喀什噶尔帕夏”(喀什王)。同年十二月浩罕侵略者阿古柏挟布素鲁克侵入喀什噶尔,思的克与阿古柏反目,在喀什与阿古柏展开激战,思的克兵败逃回阿克陶,又集结柯尔克孜等族群众六七千人反击阿古柏,再遭失败。思的克逃至英吉沙、阿克陶一带,再次组织柯尔克孜等族民众抗击阿古柏侵略者,并筑城据守,几经激战之后,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相传斯的克巴克城即为当年思的克率柯尔克孜等族民众抗击阿古柏侵略者的军营。城为方形,四周有炮楼。今城内已辟为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耀州城墙遗址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耀州城墙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耀州城墙遗址

时代:明

地址:铜川市耀州区永安路街道办

保护范围:各段城墙遗址本体四周外扩1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20米。

2018年,耀州城墙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路街道:永安路街道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37184人(2010年),农业人口0.78万人。辖邻德、崇德、南泉、解放、东站5个社区,东街、南街、西街、五台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永安南路67号。沿革:1949年建城关区,1956年改镇。1959年为管理区,1962年建公社,1964年复设镇。位于耀州区东南隅,漆、沮二水绕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寺坪遗址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寺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寺坪遗址位于渭源县路园镇双轮磨村南30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和齐家两种文化。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2米,断面暴露有灰层。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器表素面或饰有黑彩勾叶圆点纹、黑色竖条纹、带纹、旋涡纹,可辨器形有彩陶双耳罐、钵、盆、尖底瓶等;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有深腹罐、单、双耳大口罐、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双轮磨村:双轮磨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白家遗址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白家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家遗址

〔概况〕白家遗址为七八千年前老官台文化,遗址在县城东北渭河北岸油槐乡白家村南。1958年普查土地时发现,曾经多次发掘。据80年代初发掘了解:北半部为村庄所压,南部一部分被渭河冲毁,面积共约6万平方米。现存3000平方米。地层堆积较单纯,第一层厚20厘米,为近代扰乱层。第二层厚80至100厘米,土色为棕灰色,较松软。第三层厚40厘米,土为黄灰色,较松软。

〔出土文物〕遗物多数从第二层发现。在一处墓葬中有14岁男孩骨骼一具,脚下随葬品有小罐、小杯、石斧各一件。还发现生产工具有通体磨光的石铲、石斧和骨矛头。生活用具有夹砂红褐陶制的器物,器多内黑(或灰)外红(或灰褐),器具有三足钵、圈足钵、三足罐、小口球腹瓮和小杯。其中三足罐口缘多制成细密锯齿状,纹饰主要为网状交叉绳纹。彩陶仅见宽带纹,皆红色,多饰于三足钵的口缘内外。三足器物的足均矮小,最高10厘米。

白家遗址出土的陶、石器

白家遗址的出土文物,证明它是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期早期村落的遗址,属华县老官台文化。亦是本县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