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7303

文章

1000

篇1:刘熙载故居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刘熙载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刘熙载故居,坐落在繁华的兴化市城区。古老的门楼,在喧闹中独自发散着宁静的幽思。故居分前后两进,陈设简朴、典雅。故居前进为客厅,厅内古桌一张,座椅数把。长门、格扇雕有各色图案,多为兰花、瘦竹之类。线条简洁、古雅秀美,一如刘熙载淡泊、素雅的一生。厅堂正中,悬挂着当年咸丰皇帝亲笔御赐的“性静情逸”的匾额,这四个字是刘熙载一生严谨治学的真实写照。

刘熙载(1813~1881),清代文学家。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泰州市兴化人。道光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多年。他是我国十九世纪时期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刘熙载出生于一个「世以耕读传家」的清寒知识分子家庭。父松龄,字鹤与,监生,是个闲居乡里的「隐君子」。熙载「生数岁,父于与言时许其趣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李金发故居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李金发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金发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罗田上村,这里依山傍水,一派田园风光。其故居叫“承德第”,是李金发的父亲李焕章到非洲毛里求斯经商取得成功后回乡兴建的。房屋右侧是一个农家书屋。这个农家书屋由梅县文化局于2010年设立,摆放各类书籍,为游客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著名诗人李金发在“承德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李金发才华横溢,以别具一格的象征派诗风在中国文坛树立了自己的丰碑,是中国象征派诗歌的开山者。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罗田上村:罗田上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道源故居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鲁道源故居为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鸡飞镇珠山村大水井自然村为抗日将领鲁道源将军的故乡,鲁道源故居即坐落于此,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该自然村形成了像鲁道源将军那样保卫国家、爱护家园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国家”二字有着一种独特的见解—家国互存,邻里共帮,和睦友爱,并代代传承。

几间陈旧的瓦屋在寨子中间,一条弯曲的乡间小道、农村房屋保留了抗战时期艰苦朴素的建筑风格,生态植被保护完好,村民民风淳朴。2005年11月被昌宁县人民政府评为“昌宁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被保山市人民政府评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道源(1898—1985) ,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昌宁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抗战期间,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军新编第十一师师长、第五十八军副军长及军长,积极参加抗战。抗战胜利时,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五十八师师长、第十四绥靖区主任、第十一兵团司令官兼武汉守备区司令等。1949年率残部退入越南。195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朱良钧烈士故居及墓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朱良钧烈士故居及墓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朱良钧烈士故居及墓(故居新增)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黄金坝西北。朱良钧(1910-1926年),1926年北平“三•一八”惨案殉难烈士。原籍扬州,自幼随父去北平就读。1926年在天安门前参加反帝--,与刘和珍等烈士同时牺牲。1928年棺柩运回扬州安葬于此。墓地占地20平方米,四周原有砖砌围墙,东向开月洞门。墓冢筑于小平台上,高1米,前立墓碑,上刻隶书“三•一八烈士朱良钧”墓,上款“戊辰年仲冬”,下款“江邑乡人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司马光故居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光故居为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故居景区位于光山县城正大街中段,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北宋真宗时期为县署官余,宋真宗天喜三年(公元1019年)农历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此。据县志载:官舍面南二进,院为四合院落,大门门屋北檐外有照壁,有前厅、厢房、书斋、后堂等。都为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院中植柏树、胡桃、梧桐、中置一井(司马井)。宋嘉定十年(1217),县城遭金兵袭扰,官余舍毁而再复。明洪武八年至十年(1375—1377)间,知县黄德昭迁治另建新署,自此,县署及官舍移办学宫所用。清初,官舍在学宫之内为训导署,之后,训导署圮,井亦随址弃于学宫西墙外为民间所用。至清乾隆五十年(1785),在清理学宫故地时,将井、地收归旧制。1980年,司马光故居被光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对故居进行了修复;2004年,故居被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自幼聪慧好学,宋仁宗宝元六年(1038)。考入进士甲科,历任仁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任天章侍制兼侍讲、知谏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卒赠“温国公”,谥文正,赐“忠清粹德”碑。著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是巨大深远的。司马光故居是他的出生地,故居中的司马井、养粹亭都是为纪念他而建。据明、清《光山县志》载:“井在光山县治东儒学教谕舍前,宋司马池为光山令,生子于官廨,汲此井水以洗为名‘光’”。宋代以来,邑人曾建亭于井上,题曰“养粹亭”,因年代久远,井亭塌毁。明万历年间(1067—1620)复修,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杨殿梓再修养粹亭。民国庚申年(1920),邑人重浚司马井。司马光在这里度过童年,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典故也出于此地。2004年6月1日,国家邮政局在故居成功举办了“司马光砸缸”特种邮票首发式。

故居经过全面整修,占地面积1330平方米,现有东、西两门,四合院落格局。南设有司马光生平展室,北为后堂民俗展室,院中心为司马井、养粹亭,西院墙下有“司马光砸缸”群塑像,千年古柏植于东门外边,院内曲径通幽、花草繁茂、小桥流水,典雅秀丽。故居内收藏有宋代石碑刻、元代石狮等珍贵文物。

司马光故居位于光山县城繁华地段的正大街中段,距离邓颖超祖居仅有500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依托京广铁路的重要枢纽站的信阳市,大广高速和沪陕高速所设的出入口离光山县城各1公里和5公里,县城内公交县路齐全,景区内各项服务设施齐全,有可提供数百人同时就餐的司马光宾馆,距邓颖超祖居约500米,景区内配有专职讲解员约4名,完全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景区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包括:医疗点、购物中心、旅游咨询和投诉服务中心、游客休息室、安全保卫办公室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司马光故居与邓颖超祖居共有停车场一处,面积约1500平方米,可容纳约六十余辆。

司马光故居景区东距大广高速光山出入口1.5公里、北离沪陕高速光山出入口3.5公里、信阳市90公里;南距湖北武汉200公里。司马光故居景区位于司马光宾馆(三星级)内、离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邓颖超祖居不足500米;距天台祖庭——净居寺风景区、蓝天度假村(四星级宾馆)20公里。

开放时间:全天

详细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正大街中段

邮政编码:465450

电话号码:0376—8886186传真:0376---8858087

电子邮件:Emailgswlj2006@126.com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谷寅侯故居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谷寅侯故居位于瓯海区梧田街道梧田街村梧田街296号,建于1906年。故居坐南朝北,面向温瑞塘河。由门台、两厢、正屋组成小三合院。

门台砖砌单开间,两侧为砖垛,基座砖砌做拼花几何条纹,上部各设两条长形凹槽,花岗岩门楣,上设四组斗拱,驼峰承方斗,出挑承砖挑檐。围墙平面外撇成“八”字形,两厢各两间,屋内尚留存青石牌匾,上阳刻楷书“谷同春”三字,字径约40厘米。“谷同春”是清末盛名一方的酱园。当年谷家酿造酱油和黄酒,依托这条塘河,生意不断做大做强,并在清光绪年间盖起了这幢大屋。

天井中间甬道为条石铺设。正屋面阔五开间,进深六间,前为卷棚轩廊,梁架穿斗式。二层设美人靠,屋面硬山顶。二楼为骑廊轩,斗拱雀替雕刻精致。

梧田街道: 瓯海区梧田街道位于温州城区南郊。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及3个社区,总人口约15万,其中户籍人口4.0757万。2005年全年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100.8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街道本级实现产值38.16亿元;实现出0货值44.07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街道本级实现出0货值13.6亿元,农业总产值2750万元,同比增长5%;。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冯燊故居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冯燊故居为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1988年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天村

我国出生的工人运动先驱冯燊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冯燊(1898——1970)早年投身广东工人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东-委员会航务处党代表及特派主任,恩平县工委书记,粤中区委特委特派员,上海海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局社会救济部副部长,1929年出席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第五届工人代表会议。1934年长征期间任红一方面军兴国师组织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恩平县工委书记、西南特委副书记、西江特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广南分委书记、粤中临时区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政委。建国后任广东省委委员、省交通厅厅长、监察厅厅长、省委交通部部长。广东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政协党组副书记。1970年6月27日在“文革”中受“--”极左路线破孩-死于粤北犁市监狱。故居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为三合土舂墙屋,建筑面积103平方米。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全部拆毁重修改建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原貌已改变。

冯燊(1989-1970年)工人运动先驱、优秀共产党员恩平圣堂镇天村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出任恩平县委书记。1928年在恩平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天村党支部,并在恩平各地开展农运工作。 1930年任全国海员总工会组织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央红军兴国师组织科长。1938年至1941年先后任西南特委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绍兴蔡元培故居

全文共 1560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蔡元培故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绍兴市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介绍蔡元培一生事迹的名人纪念馆。蔡元培祖上自明末由诸暨迁至山阴。清道光间,蔡元培祖父嘉谟公在笔飞弄自置房屋,初有大厅三楹,后又在屋后加盖五楼五底,自祖父以下三代合祝元培父培宝煜居东首一楼一底加一骑楼,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诞生于此。座楼东次间为其书房兼卧室,在他28岁前及在绍兴中西学堂(现绍一中)任职时和历次返乡时均居于此。

故居主要建筑有门厅、大厅、座楼,共三进,占地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平方米,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门厅三间,坐西朝东,门楣匾额“蔡元培故居”系艺术大师刘海粟所书。厅内安放着蔡元培半身塑像,目光和蔼睿智,一派长者风范。大厅上方悬挂毛泽东褒誉先生“学界泰斗”匾额和-撰、沈定庵书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对联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的光辉历程。

现故居大厅前厢房、大厅及两边间、座楼前西厢房及座楼西边间均辟为“蔡元培生平史迹陈列室”,介绍蔡元培先生一生业绩。蔡元培故居已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元培故居坐落在绍兴城区笔飞弄13号,为蔡氏祖父以下几代聚居地。蔡元培(1868年至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出身科举,历任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故居的主体建筑是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共三进。第一进门厅坐西朝东,上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第二进厅堂和第三进楼房均坐北朝南,三进分布不在同一轴线上。由门厅通往堂厅的前天井特别开阔,差不多有篮球场那么大,周边的围墙也特别高,高墙深院,显得气势不凡。第二进一堂两厅,已辟为陈列室,堂厅正中放着蔡元培半身塑像,颇有学者风度。左壁悬有毛泽东撰、沙孟海书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巨幅联语;右壁有-撰、沈定庵书的“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的对联。后进为坐楼,五楼五底,蔡元培就出生在此处,并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蔡元培故居已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元培(1868年至1940年)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著名教育家。曾任光复会会长,赴法留学,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中央研究院院长。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校长。1932年与宋庆龄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0年3月在香港病逝。

一生致力于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其74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笔飞弄13号

交通

1、2、10、16、106、108、116、130、137、157、188、303咸亨医院站。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20分钟

电话:0575-85136580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信息:

单买故居门票5元,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套票也包含此景点。联票(含绍兴古城13大景点):140.00元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十八年补殿试,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邓力群故居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邓力群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邓力群故居,坐落于湖南桂东县西南部流源乡山口上屋的邓力群故居是一栋历史悠久的古民居,建筑气势磅礴、建筑手法细腻,始建于清朝乾隆27年左右,逾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该房屋为砖木结构,青砖瓦屋,占地约5亩,有大小房间20余间,具有典型江南民居特点。房屋中厅有藻井,后厅有格扇,正厅、书房、卧室、厨房等一应俱全。同时,该房屋前有鱼塘,前坪上建小花园,后有竹山,整个环境典雅舒适。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纪念意义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瞻仰参观,成为了流源乃至全县最具特色和意义的景点,也成为了老区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因而具有极高的保存和保护价值。修缮工作现已经完成,再进行开发利用,为流源村添加“红色”人文资源和“绿色”旅游资源。

第一大看点:古色古香的床,根据当地老人介绍:邓力群就是在这张床上出生的。

第二大看点:能工巧匠的手工

第三大看点:充满岁月沧桑感的天井和台阶

第四大看点:内牌坊。在修葺故居的时候,在内墙上清洗之后,不仅内牌坊露了出来,而且内牌坊这两个字也显露出来,这两个字有人说是村德,也有人说是树德。

第五大看点:灶台。俗话说的好:一个人家兴旺不兴旺,看看这家的灶台修得好不好。谁都不希望家里出了个倒灶台。看看故居这个灶台,临窗而建,光线充足,视野开阔。从这个家里走出去的人,怎么不会前途光明呢?邓焱萍摄

邓力群(1915年11月—2015年2月10日),原名邓声喈,湖南省桂东县人,北京大学毕业,1935年12月参加革命。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邓力群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书记。人物生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韦国清上将故居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韦国清上将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东兰县城西南16公里处的三石镇弄英村弄英屯。原323国道线旁。是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开国将军-上将的故居。

1928年,15岁的-从这里投身革命,次年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的百色起义。1930年随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后跟随中央红军走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1950年,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邀请,率军事顾问团赴越,帮助越南人民军抗法战争,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奠边府战役,深得越南人民的爱戴。1955年被国务院授予上将军衔。1977年后,一直担任我国党、政、军领导人,直到1989年近世。故居四周环山,五峰连立,地势犹如弧开的手掌,背靠四山,面朝一坡。故居现有陈列室两间,展有-上将生前用过的遗物,以及他戎马生涯和解放后一些国事活动的照片等100余件。参观故居,能使人切身感受到一位共产主义战士无限忠诚的情怀,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如何从一个农家放牛娃变成叱咤风云的军队将领、共和国的领导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赵翼故居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赵翼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赵翼故居位于前北岸7号(延陵西路)。赵翼(1727~1814),字耘松,一字云崧,号瓯北,清雍正五年(1727年)生于阳湖县安尚乡(今武进戴溪乡)西干圻村,他57岁时,方移居常州城内白云溪旁。嘉庆十九年(1814年)卒于常州。

赵翼是清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与袁枚、蒋士铨合称“江左三大家”。赵宅原有平屋5进,现头、五两进已毁,二进存轿厅2间,三进存大厅5间,均为民居。四进3间为著书处“湛贻堂”:硬山造木结构,堂宽203米,进深157米,高76米。西首另有书斋“箫斋”3间,均为清初建筑,由其后裔居住。原大门前有一对石狮,并有“探花及第”匾额,中堂内有清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书匾“湛贻堂”,“文革”中毁坏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雷沛鸿故居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雷沛鸿故居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雷沛鸿故居位于青秀区河堤路雷屋16号,时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1年,雷沛鸿故居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雷沛鸿(1888—1967) 字宾南。宣化(今南宁)人。4岁接受启蒙教育,14岁中秀才。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两广简易师范文科,不久考入广东高等学堂预科。三十一年考入两广高等实业学堂(后改名两广高等工业学堂)。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间在香港加入同盟会,并发展堂兄雷鲲池等入盟。先后在广西发动筹办铁路邕局筹备处、发动工商界集资支持梧州西江航业公司造轮船等实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严济慈故居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严济慈故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严济慈故居位于东阳市横店镇,年代为民国。

作为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世人印象中的严济慈理性、睿智。鲜为人知的是,生活中的他至情至性。在他的故乡横店镇下湖严小区,还保留着两幢故居,一幢是祖居也即出生之地,一幢是他和妻子张宗英为母亲建造的康养居所。后者在下湖严被称为当时全村最美的房子。

1901年1月23日,严济慈出生在下湖严一幢三合院内。这幢小小的九间头三合院由严济慈的曾祖父所建,西南朝向,占地206平方米。曾祖父于清朝同治年间在横店后岑山开了一家中药铺“惠元堂”,因医德医术受人称道,前来买药就诊的人不少,家境日渐殷实,遂在家乡造了此院。

小小的三合院砖木结构,硬山顶,穿斗式架构,粉墙黛瓦,木雕精致。院墙上绘水墨画,中间一幅内容为教育儿孙读书,边上两幅题字“人生意气自当平,打死鸭儿起骂争”,劝解人们不可意气相争。另有4幅写意小品,分别为“春馆栽丹牡,夏池放绿荷,秋园开白菊,冬岭发红梅”,画风淡雅,寓意高洁。

1935年,祖居因人口增多而拥挤,为使劳苦大半辈子的母亲住得宽敞些,严济慈把攒下的稿费和工资寄回东阳,让胞弟严济火负责建造一幢四合院。

四合院为东阳传统民居“十三间头”,前后两进,二楼四面连通,为典型的“走马楼”。正门上方石刻“客星照耀”四字,取意严家远祖严子陵与光武帝同榻而眠时,把脚随性地架在光武帝的肚子上,被太史上奏“客星犯帝座甚急”的典故。在乡人眼里,此四字更多是以非常之星寓非常之才。走进院内,清风明月,书香满楼,无论是左右边门门楣所书的“枕史”“葄经”,还是格扇门上雕刻的“礼、乐、射、御、书、数”格心、“文经武纬”花板,都说明了严济慈对家族重视教育的殷殷厚望。

祖居和故居之间有一棵高挺的柏树,这是1996年严济慈落叶归根时种下的。从1950年至1996年,严济慈共回过故乡10次。1958年之后,出于种种原因,他28年未曾归乡。1982年,他写信给东阳县领导和母校东阳中学,言及对故乡“梦魂萦绕”。2011年,严济慈故居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次年,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被命名为“严济慈星”,以纪念这位现代物理学巨擘。但是,一如那些深情唯美的法兰西情书不再被人记起,这处居于东阳乡间的传统民居,也已陷入沉寂,并在努力抵抗着时光的侵蚀。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横店镇:横店街道位于浙江省中部,辖67个行政村,41个居委会,8.6万人口,2001年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100亿元,农(居)民人均收入7820元,是我省重要的高科技工业城,被誉为“中国磁都”和“东方好莱坞”。横店影视城闻名遐迩,建有10多个风格迥异的影视旅游基地,以尊重史实的严肃态度和真实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的手法再现了中国列代朝野,世间万象的丰富人文景观,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宋任穷故居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宋任穷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宋任穷故居位于长沙市浏阳市葛家乡乌石龙村。

宋任穷(1909-2005),原名松韵琴,又名宋绍梧,湖南浏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时期任红28军政治委员,参加长征。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1966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是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005年1月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宋任穷故居又名“咸恒泰”,面积420平方米,用材以土墙、青砖、木材为主,呈两纵一横摆设,共有住房12间。1978年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损毁,2008年按原貌修复,另辟有陈列室。2009年对外开放。

宋任穷故居于2009年6月被长沙市委宣传部公布为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宋任穷故居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任穷(1909年7月11日——2005年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宋韵琴,曾用名宋绍梧。1909年7月11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乌石垅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幼年读过私塾。1922年考入本县金江高级小学。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员。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共青团区特支书记、中共区委委员、县工农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孙殿英故居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孙殿英故居坐落在和平区睦南道20号。该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当年对外声称是他的驻津办事处,可是根据历史记载的史实,此处实际上是他在天津行销-、经营军火、贩-票的据点。该故居为英国古典式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物的外型高低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在私人别墅里是比较考究的。它共有四层楼,二楼的平台有八棵白色的立柱直顶到三楼,显得古朴典雅,三楼的中间四个房间朝南处有四个门通向平台,四楼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平台。该故居现为长芦盐务局所使用,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殿英(1889年—1947年),归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马牧镇丁辛庄)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为张学良收编。抗战爆发后,历任冀察游击总司令、新五军军长,1943年在河南对日作战时被俘,旋投汪伪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追随蒋介石-,打内战。194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茶马王故居纪念馆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茶马王故居纪念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茶马王故居纪念馆位于束河古镇的西北侧,九鼎龙潭旁,沿着古城内的仁里路走到西北角,穿过一条名叫挑水巷的小巷子即是。这座故居是曾经束河名震一方的王氏马锅头(即马帮帮头)家族的故居,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来此可以参观古老的纳西民宅,了解马帮岁月里的故事。

故居是一座古朴的纳西族小院,院子大门两侧贴着东巴文字写成的对联,十分特别,院内种植了花木,环境优雅古朴。进入正房内,可以看到原样保存的马帮头卧室,这里有老床和纳西、藏族风格并存的家具等,一切都古色古香。屋子里挂着一些马帮当年的画像、照片等,还有一座祠堂,供奉着各位马帮先人的牌位。

故居的侧房一楼,是马帮头的后人接待游客的地方,可以在这里品品茶,和主人了解一下马帮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故居的院子和房间内,都不可以拍照,敬请配合。

特别提示

整个故居内均不允许拍照,敬请配合。

地址:丽江市古城区束河古镇挑水巷(古镇西北侧,九鼎龙潭旁)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由茶马王氏的后人管理,开放时间不定,约8:00-18: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束河古镇门票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刘仲莹故居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刘仲莹故居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为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仲莹故居(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位于莱芜区牛泉镇鹁鸽楼村,年代为1902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5年5月4日,刘仲莹故居(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被公布为济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牛泉镇:牛泉镇地处莱芜西南部,南依巍巍莲花山,北临涓涓汶河水,东与高庄办事处毗邻,西与泰安岱岳区的角峪镇接壤。地势南高北低,西北倾斜,南部为山区,北西部为丘陵和平原,是由原牛泉镇和圣井乡于2000年底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万亩,山场7.5万亩,丘陵7.5万亩,所辖69个行政村 ,7.5万口人 ,其中城镇居民1.2万人,农村人口6.3万人, 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陈伯忠故居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陈伯忠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陈伯忠故居位于黄田镇江头上寨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间两廊,面阔11.6米,长10.4米,建筑占地面积121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灰塑龙舟脊,镬耳封火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花岗岩墙脚。檐板雕花,雕刻精美。外墙楣灰塑,塑花鸟吉祥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陈伯忠故居整体保存较好,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陈伯忠(1900年—1926年),黄田镇江头村委上寨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广宁县农民协会副委员长、中共四会支部书记,曾在江头乡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组织领导江头乡农-动。1926年10月,在迳口龙撞口被暗杀,后被追认为烈士。

2008年,陈伯忠故居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伯忠(1901~1926年),男,又名新启,广宁县十二区黄田江头村(今属四会市黄田镇)人,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10岁读私塾,15岁转元恺小学。1921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1923年冬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筹建“广东新学生社”。1924年,根据党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当选为国民党广州市十七区党部执行委员。同年7月参加广州农-动讲习所第一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和故居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靖宇将军纪念馆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位于驻马店市南5公里,京广铁路东侧的驿城区古城乡的李湾村,始建于1966年秋,后在-中停工,1981年扩建后开放,建筑面积为4466平方米。

馆门朝北,砖石结构,建筑宏伟壮观,双檐斗拱,琉璃绿瓦面顶。门楣上 书:“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背面有朱德委员长题写的“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十三个遒劲的大字。

进门一条整洁的通道向南,路西是纪念馆工作人员的住房。路东中间一角门,形似满月,古朴雅致。过了月门则是清洁宽敞的庭院,院中芳草盖地,奇花送香,紫竹亭亭,松柏相映。

庭院中央,杨靖宇将军的丰身石雕像面南巍然而立。下有高2.00米,厚0.80米,宽1.20米的主大理石底座。上 书“杨靖宇将军,1905——1940”字样,雕像刀法精湛,神润贯于匠心。南边是一排九间的展厅,陈列有照片、图表、油画等92件展品,较系统地介绍了杨靖宇将军的生平事迹。

雕像北边是一座常见的农家小院。门楣上悬挂一块横匾,上 书“杨靖宇将军故居”。院内有北屋四间(西三间一门,东一间另开门),两间又各有两间小房。东、西配房各三间,均为砖木结构,黄色小瓦面顶。院中西侧有一棵家槐,是杨靖宇将军幼年所栽。北屋为杨靖宇将军的诞生处和他青少年时代的住所。屋内陈放有木床两张、睡柜一对,半截柜和大立柜各一个,方桌一张,抽斗桌一张以及茶壶、脸盆等用品。这些家具都是杨靖宇青、少年时代所用过的。北屋东头的一间,陈放着简陋的桌凳,这是杨靖宇将军青年时代领导豫南农民革命经常秘密-的地方,一些重大的斗争方略就在这里产生。东西配房为展室,内陈照片、图表、文献、书籍等101件,着重介绍了杨靖宇青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尤其是他领导豫南农民革命时期的革命文物保存较为完整,其中有豫南农民暴-动时所用的旗帜、步枪、手枪、大刀、长矛等。还有在东北抗联任总指挥时用过的搪瓷碗、军用锅、切菜板、皮袄、皮褥等军用物品以及将军幼年学习用具30余件。这些珍贵文物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和将军光辉的一生。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张贯一,号润生,字骥生,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民国12年),考入河南省开封工业学校,1927年(民国1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豫南特委书记,领导了确山农民-和刘家庙起义。1929年(民国18年),杨靖宇受党委派赴东北开展工人运动。“九一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骆冠宙故居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骆冠宙故居位于和平县东水镇大坝村田心自然村。

骆冠宙(1920~2009),又名刘奇,和平县东水镇人。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和东县委青年部长、特派员等职。1940年,中共和平县委决定:派东水大坝支部党员刘奇(骆冠宙)和骆西锦到联中读书,开展党的学生工作。具体任务:一是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二是掌握学生会主席,掌握学生会的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41年7月,中共四联中学总支部成立,下辖两个分支部,共有党员39人,刘奇任书记。1946年6月,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后随军南下广东。建国后,曾任肇庆市军分区政委等职。

该故居始建于明末清初年间,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该屋名为“紫氣银第”,是客家特色府第式古建,石灰夯墙、木、瓦结构,有壁画、木雕、石雕,屋内结构独特。由于风雨侵蚀,现已部分损毁。

2012年1月,编入和平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大坝村:大坝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