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4085

文章

15

篇1:林鸣:博弈深海踏浪伶仃洋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长达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横跨广阔的伶仃洋。2018年10月24日,它全面通车。

该项目的总工程师林明用脚测量了这座桥。他喜欢跑步,当他最忙的时候,他也会在早上在桥上跑步。他经常问自己,如果跑不能持续,国家的世界级工程项目能持续吗?

十年来,林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港珠澳大桥上。十年后,头发变白了。他已经瘦了40公斤。

港珠澳大桥岛隧道工程要求在伶仃洋水深50米处安装33根钢筋混凝土管,重8万吨,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海底通道长6.7公里。

在港珠澳大桥之前,中国在如何建造沉管隧道方面几乎没有经验。对林明来说,这是从零开始,从零开始。安装33根沉管时,他在现场。在安装E8沉管期间,他遭受了大规模的鼻子出血,并接受了两次手术。第二次手术后七天,他回到了现场。最后一节沉管安装后,偏差值达到16厘米,大家都认为是合格的,但林明不能接受。在压力下,他要求吊起沉管并重新连接。

每个人都开玩笑说,林明是这个项目中最大的困难——他太执着、太认真了,但他不想忽视它,即使他不得不为此尽最大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陈情表》的寓意仅仅只是李密为了尽孝吗?涌动的是君臣之间的博弈

全文共 322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告终的时候,正式咱们十几岁的年龄,在学习李密的《陈情表》的时候备受感动,再加上文章在语言上的朴实、朗朗上口,只需要朗读即便就能将全文背诵下来。然而当时也只是被李密那赤诚的孝心所打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对《陈情表》的当事人李密和晋武帝司马炎的了解更加深入,却更加觉得李密辞不赴命除了要供养祖母以外,似乎还有很多的政治考量。(一)李密所处的险恶的政治环境

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给自己,立国号晋,建都洛

阳,改元泰始,这便是后世所称的晋武帝。而在之前两年,也就是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大将钟会伐蜀,刘禅投降,蜀国自此灭亡。

如何对待蜀国归降的君臣是摆在司马炎面前一个棘手的课题,由于当时孙浩依然在江东割据一方,国家并没有实现统一,司马炎需要做一个政治姿态,就是优待蜀国君臣,不计前嫌、量才录用,这样可以瓦解东吴抵抗之心,为统一全国减少阻力。

然而,将天下一统的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受人待见的朝代,晋做出的历史功绩真是少之又少。司马懿采取血腥屠杀曹爽满门的方式攫取了曹魏的大权,司马昭、司马炎父子两个又从曹魏的幼主手里篡国,曹魏的立国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

晋朝的皇帝更是奇葩,晋武帝司马炎在统一三国之后,逐渐怠惰、不理整事。攻破东吴之后,司马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清点人口、府库,稳定社会治安,而是忙着把孙浩的妃嫔全部送到洛阳,据为己有。还命令军士查访民间的女子,一并送到洛阳供自己享乐。

据史料记载,司马炎的后宫有妃嫔、宫女一万余名,每天下朝之后尽然犯愁去哪个宫里,于是侍臣建议皇帝每天乘坐一辆羊车,任羊随意行走,停在哪个宫门口就去哪个宫,一个宫女为了博得宠幸,就在自己的宫门前放上蘸了盐水的叶子,这样羊就会停下,皇帝也就可以和她在一起了。后来,其他的宫女也学会了这个办法,一时之间,宫门外竟然全是洒满了盐水的叶子,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荒淫到如此地步。

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则完全是一个痴呆之人,连基本的辨别能力都没有,他最著名的一个典故就是“何不食肉糜”?当侍臣向他汇报老百姓受了灾荒没有食物的时候,司马衷竟然吃惊地问没有粮食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司马衷自己没有办法处理政事,只好把大权交给皇后贾南风,贾南风是一个出了名的悍妇,擅权自专,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朝堂之上司马氏诸王争夺皇位,自相残杀,战火连绵,民不聊生。

而在晋惠帝时期爆发的八王之乱直接把中国推向了亡国灭种的深渊,八王之乱历时16年,以司马越最终拿到政权结束。在这场灾难之中,手足相残、夫妻反目,残酷血腥,八王之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由于统治者忙于内战,无暇地域外辱,那些长期盘踞在中原北部的少数民族政权乘机入侵,大肆杀戮汉人,当时长江以北的汉族人甚至已经被杀尽,华夏文明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混乱的局面直到隋文帝杨坚建立大隋才宣告结束。

两晋时期,政治及其混乱,知识分子不敢参与朝政,只好崇尚玄谈,也就是著名的魏晋清谈,“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成了社会风气。在这个时期,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被司马昭杀害,由于嵇康对于司马氏的宣召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司马昭对他很是忌恨,恰巧当时与嵇康有仇怨的钟会借机进谗言,司马昭一怒之下,处死嵇康,广陵散终成千古绝唱。(二)李密的生死抉择

李密就是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情势下收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征召,而这实际上

是一封前途未卜的诏书。

而仔细品读李密的《陈情表》,就会看到很多言不由衷的词语。

李密说自己“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可以说是把自轻自贱写到了极致,古代的读书人讲究的是忠臣不事二主,为了抗拒新政权辞官不做的大有人在,李密知道晋武帝司马炎最疑虑的就是这一点。于是主动坦白自己的历史问题,表明自己本就喜欢做官,对蜀汉是没有旧情的。但是李密真的如此吗?

李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自幼失去父母,祖母将自己带大,李密对祖母竭尽孝心,端汤奉药,服侍周到,在那个人均年龄都很短的时代,祖母能活到九十多岁,更加说明了李密对祖母的孝心,这些在史书中都有记载。

这样一个孝子怎么可能对提拔重用自己的蜀汉没有丝毫的留恋,没有丝毫的守节之心呢?在蜀汉灭亡之后,晋的司空张华曾经问询过李密对于刘禅和诸葛亮的看法,李密并没有对亡国之君落井下石,而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件事足以说明李密并不是向他自己所陈述那样是个官迷。

李密在《陈情表》表中恭维晋武帝“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然而这清化又体现在哪里呢?司马家族本就是曹魏的臣子,但是几代人处心积虑、暗藏祸心,欺负曹魏的幼主,才篡权登基,况且曹魏的江山也是从大汉手中篡夺而来,只有当时的蜀汉政权才是大汉朝的血统,才是名正言顺。蜀中君臣多年来都是以光复汉室为己任,如今蜀汉亡了,后主也成为了司马炎的俘虏,被册封为安乐公,乐不思蜀,蜀汉旧臣的亡国之痛无处诉说。这个时候,让李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敌人司马炎稳固江山真是强人所难。(三)李密和晋武帝司马炎之间的博弈

那么司马炎明不明白李密这封陈情表的本质还是一封辞不就任的拒绝信呢?我想老奸巨猾的政治家司马炎应该也觉察到了。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拉拢李密,给他大官做也一定不是多么信任他或者欣赏他,就是想拉他做自己心胸宽广的招牌罢了,既然李密这封公开信写的这样谦卑,字字句句都是臣服于自己,不会为旧主守节,只是想暂时奉养祖母,那么司马炎的愿望就已经实现了。

杀掉已经给自己写了降书,且天下闻名的贤士一定会引起大家的不满,那就不如成全李密的心愿,让他在家安心奉养祖母,借以向天下人展示晋朝皇帝的博大胸怀,对于一个降臣如此宽容,东吴你就不要抗拒了,赶快归顺我司马炎吧。

而且,李密在陈情表中也提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以孝治天下是自己提出来的,现在却不让李密在家里尽孝,那不是言而无信吗,索性顺水推舟,答应李密的请求,而且把戏做足,给李密配了两个丫鬟帮助他一起照顾祖母,让地方官给老祖母发放饮食,让天下人看到晋朝皇帝的仁厚。

而李密呢,虽然在文章中把自己写的卑微低贱,但是实质上,他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没有入仕晋朝,或者说是迟缓入仕,在天下有识之士看来,李密就是用自己的方式为已经灭亡的蜀汉王朝守节,为这个在蜀汉臣子心中最正统的王朝尽最后一点哀思。

在陈情表呈交晋武帝司马炎一年之后,李密的祖母辞世,李密为祖母守孝两年,终于入仕晋朝。但是这三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司马炎的朝局已经稳固,不再需要李密这个金字招牌了,并没有让李密担任他曾经授予过的太子洗马,而是只任命李密做了一个小官,温县县令,李密在温县政绩卓著,过去,中山诸王过境都要逼迫郡县供给,老百姓不堪其扰,李密当上县令之后,据理力争,断然拒绝,使诸王不敢苛求,这是李密为当地老百姓做的好事。

李密后来担任过尚书郎,汉中太守等职位,任职期间,李密在汉中修建了武侯祠,这是他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上司诸葛亮的致敬,也是对故国的最后一次追念。

然而那个在《陈情表》中小心谨慎的李密骨子里流淌的却是宛如竹林七贤一般不屈、傲岸的血液,在一次酒后,李密慷慨赋诗: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晋武帝闻之大怒,将李密罢官回乡。

李密的仕途虽然到此戛然而止,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李密真的当上太子洗马,成为白痴皇帝司马衷的侍从官,那么将来他一定会被卷入跌宕的朝局,若干年后,能否善终也未可知。

从政治的角度分析《陈情表》,并不是对李密的诋毁,相反,这篇亲情和政治交织的文章更能看出李密的为人。一方面是高官厚禄,一方面是生死相胁,李密很巧妙的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得以为祖母尽孝,为故国守节。

有人说,忠臣一定是孝子,这句话千真万确,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的骨肉至亲都不能怀一颗感恩之心,又怎么能指望他为国家尽忠,为百姓谋福。

读《出师表》不落泪是为不忠,读《陈情表》不落泪是为不孝,几千年前的历史烽烟仍然无法丝毫消弭《陈情表》震撼人心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博弈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完整的博弈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博弈的参加者,即博弈过程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二,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三,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

博弈本意是:下棋。引申义是: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一定的规则,一个或几个拥有绝对理性思维的人或团队,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分支博弈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假设所有的节点:

都是理性的,追求收益最大化

都是不诚实的,且不惜任何手段获取利益

所有节点均独自挖矿不理会其他节点,并将所得收益放入自己口袋,现象就是一个节点挖一个分支。由于机器的配置总是有差别的,那么算力最强的节点挖得的分支必然是最长的,如果一个节点的分支不是最长的,意味其收益存在不被认可的风险(即零收益)。为了降低、逃避此风险,一些节点肯定会联合起来一起挖某个分支,试图成为最长的分支或保持最长分支优势。

一旦出现有少量的节点联合,那么其他节点必然会效仿,否则他们收益为零的风险会更大。于是,分支迅速合并汇集,所有节点都会选择算力更强的分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收益风险最小。最终,只会存在一个这样的分支,就是主干分支(Best/MainChain)。

对于不诚实节点来说,结局是无奈的:能且只能加入主干挖矿。不加入即意味被抛弃,零收益;加入就是老实干活,按占比分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文读懂Band Protocol:预言机博弈中的价值输出

全文共 6294 字

+ 加入清单

在加密货币世界中,token价格上涨10倍很常见,尤其是在牛市期间。然而,在加密市场相对平静的30天内,价格上涨10倍很难见到。对此只有两种解释:要么是该资产的价格被操纵,要么是该资产是bandProtocol的Band代币。

Band Protocol已经有几年历史了,但最近才发布升级后的主网。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该项目与ICON和Elrond在内的数十家知名加密货币项目合作,其原生代币Band也上线Coinbase和Huobi等多家知名交易所。

你可能会问:“Band Protocol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Band Protocol是通过创建平台以解决加密货币的“预言机问题(Oracle)”,该平台通过去中心化方式将其现实世界数据反馈给加密货币区块链上的Dapps和智能合约。Band的10倍价格飞涨并非是无端炒作,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

Band Protocol历史

Band Protocol最先浮现于Soravis Srinawakoon脑海中,他是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表单企业家之一,他有斯坦福大学(本科和硕士!)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学习工作经历。在BCG工作期间,Srinawakoon创办了几家公司,涉及行业有能量饮料、咖啡,甚至油炸豆腐片等等。

2014年,Srinawakoon听说麻省理工学院向所有完成调查的本科生“空投”价值100美元的比特币,从那时起开始涉足加密货币。有趣的是:每个受访者收到的0.3枚比特币现在价值超过3500美元。

Band Protocol CEO Soravis Srinawakoon

不久,Srinawakoon和他的朋友们开发了一个加密货币“赌博”网站,用比特币奖励在赌场游戏中获胜的用户。在网站巅峰时期,Srinawakoon卖掉了网站,利用资金开发一个新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被我们熟知的Band Protocol。

Srinawakoon意识到,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内的互动质量会下降,这主要是由错误信息和缺乏责任感造成。因此,Band Protocol是为了向建立在加密货币区块链上社区提供准确可靠信息。Band Protocol第一个版本于2017年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线。

随着时间推移,Band Protocol发展更加注重预言机元素。DeFi和Dapp的发展让他们意识到,如果这些技术不能访问现实世界数据,那么它们中的许多技术就无法发挥作用,这些协议在自己原生区块链中与现实世界隔绝,那么Band的作用和用户群将非常有限。

意识到这一点后,Band Protocol团队取消了基于Ethereum版本的协议和以社区为中心的运营方式,并开始转向预言机协议,将开发出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对开发者更友好的预言机。今年6月推出了Band Protocol新主网是使用Cosmos SDK构建,也是Cosmos网络一部分。

Band加密货币ICO

Band Protocol有2次ICO和1次IEO经历。第一次ICO是在2018年8月公募,1000万个Band代币以每个30美分的价格出售,共筹集300万美元。第二次ICO是在2019年5月私募,500万个Band代币以每个40美分的价格出售,共筹集了200万美元。

Band Protocol IEO

Band Protocol的IEO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轮融资,筹集了近600万美元。通过Binance Launchpad,Band以每个47美分的价格售出了近1240万个代币。由于Band Protocol的初始版本是建立在以太坊公链上,所以在ICO和IEO轮中出售的所有Band都是ERC-20代币。

Band的总供应量为1亿个,不过预计未来会发生变化(后面会有介绍)。在两轮ICO和IEO之后,抛售了27.37%的Band代币。

Band Token分布图

在剩余的供应量中,25.63%分配给了生态系统开发,20%的代币分配给了Band Protocol团队,5%的代币分配给了项目顾问,剩余22%的代币则留给了Band Protocol基金会。在Band目前的文档和媒体中,似乎没有任何关于这个基金会的信息。

什么是Band Protocol?

Band Protocol是一个安全且可扩展的去中心化预言机(oracle),以 Layer 2 的形式为公链扩容。它允许去中心化应用将互联网上的现有数据进行利用,而无需可信任的中介。与现有的其他协议相比,Band Protocol提供了更便宜,更快速的解决方案,并且不会影响安全性。使用 Band Protocol的开发者将能够构建更广泛的去中心化应用,并集成到链下财务数据。

Band Protocol将现实数据传送至区块链

Band Protocol将自己描述为一个“跨链数据预言机”。在加密货币中,数据预言机是一个程序,它可以将API接口和现实世界的数据汇总连接到加密货币区块链上的Dapp和智能合约中。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天气、股票价格、加密货币价格,甚至是飞行记录等。跨链就是意味着Band Protocol能够对多个区块链进行链接,不仅仅局限于以太坊网络内。这一创新模式是目前所缺乏的,也是该项目的主要卖点。

Band Protocol区块链被称为BandChain,验证者和委托人用其原生的Band代币质押,激励最新准确的数据馈送(稍后再谈)。

Band Protocol是如何运行?

幸运的是,对于您(以及我)来说,当前Band Protocol与旧版本协议运行方式相比,其运行方式更容易理解。Band Protocol的以太坊版本涉及多个数据社区,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代币,这些代币都是由Band支持,并根据社区内数据需求有价值波动。

Bandchain图解

这一点需要简单说明,因为很多二手资料(如文章和视频)都是介绍以太坊版本的Band Protocol。BandChain(当前的Band Protocol区块链)使用的是更简单的委托权益证明(DPos)机制,用于追溯可靠数据。它本质上是由验证者和委托者组成的网络,确保外部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

Band预言机

当有人想要从Band Protocol中发送数据请求时,他们向BandChain提交一份智能合约,其中包含想要的数据以及他们数据聚合方式的细节。然后根据各自质押Band加权平均数,随机选择验证者来提供数据。

通过智能合约指定获取数据来源,实现智能合约聚合数据。然后,这些数据会存储在BandChain上,并随时供其他请求者(如果有的话)使用。

Band Protocol速度和成本

简单举例来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餐厅点餐一样。你提交一个汉堡(数据)的订单(智能合约),并在订单中指定要在面包上放芥末,在另一个面包上放番茄酱(你希望数据加在一起的具体方式)。厨师(验证者)根据他们对汉堡的烹饪能力“随机”选择(也许顶级汉堡厨师正在上厕所,他们就会选择第二好的汉堡厨师代替)。在支付了订单后(用Band代币),你就会收到定制汉堡(数据)。与餐厅相比,这个过程在BandChain上从开始到结束只需要3-6秒,成本不到1美元。

BandChain如何运行?

BandChain验证者的任务是生成新区块和处理交易数据。验证者在生成新区块和可靠数据时,会得到Band代币奖励。验证者可以自己设定费用。

如果验证者离线时间过长,并重复签署交易(对数据请求收取的费用超过其声明的费用),或者对数据请求没有反应,可能削减部分之质押金。

验证者在Bandchain上的角色

与其他DPoS和PoS共识机制不同的是,成为网络验证者所需的质押数量不是一个固定数字,而是取决于其他验证者的质押份额的多少。

Bandchain上100个验证者

如果想成为BandChain上的验证者,你必须是网络上前100名质押者之一。你可以通过支付所需的Band或说服足够多的人将他们的Band委托给你,从而跻身于这个排行榜。

委托人将Band代币委托给选择的验证者,以换取区块奖励的一小部分和验证者的数据请求费。虽然没有规则强迫委托人审核验证者及其数据,但他们有动力这样做。如果验证者有恶意行为,委托人也会看到他们质押部分Band代币被削减。

Bandchain上委托者的角色

委托人和数据请求者都可以使用Lite Client协议来验证数据质量。

Band Protocol治理

验证者和委托人都可以投票支持或反对协议修改,其中1票等于1个Band。委托人的投票方式不必与委托验证人方式相同。

通常来说,委托人的投票会凌驾于验证者的投票之上,以“平衡”协议的治理。如果委派者没有投票,他们的准选票将自动以验证者投票相同的方式投出。

BandChain投票

事实上,委托人的投票会凌驾于验证者的投票之上,“平衡”协议治理。如果委派者没有投票,他们的准选票将自动以验证者投票方式投出。

关于Band Protocol的运行方式,还有最后一件事需要注意。新版本的Band Protocol旨在为代币供应引入一个可变的通货膨胀率,以每年7%-20%浮动变化去激励Band代币持有者的网络参与积极性。

Band ProtocolVS Chainlink协议

“等一下,上面介绍听起来很像Chainlink!”那么你是对的。Band Protocol被认为是Chainlink的直接竞争对手,Chainlink是目前加密领域最受欢迎的预言机,遥遥领先。Band Protocol的一些特性在与Chainlink的特性进行比较才能更好的理解。

Chainlink vs Band Protocol.

首先,Chainlink的预言机只与以太坊区块链兼容。Band Protocol的预言机具有不可知链性,它兼容包括以太坊在内的几十个区块链。其次,Chainlink预言机是一种“请求”服务。当用Link请求数据时,你可以选择最值得信赖的供应商为你提取数据,并支付LINK代币作为报酬后;当用Band Protocol,你所需要的数据可能已经存储在链上的某个地方,这是因为数据在不断地被输入到网络中。这意味着你可以以更快、更低的成本收到数据。其次,BandChain对数据的请求也是通过区块链上单一交易来处理;Chainlink在两个独立载体交易中发送请求和接收数据,这意味着如果以太坊网络拥堵,可能会有明显的延迟。

Chainlink和Band Protocol之间的第三个区别就是了解你的客户(KYC)规则。如果想成为Chainlink数据提供商,你必须提供文件证明个人或组织身份;这对于Band Protocol来说是没有必要,只要他们有资格成为验证者,任何人都可以。

KYC在加密货币中越来越普遍

有趣的是,有没有KYC似乎并没有太大区别,因为在Chainlink上发现的许多数据聚合器也活跃在Band Protocol上。根据一些消息来源,Chainlink更喜欢与区块链项目合作,这些项目赋予chainlink预言机独有性。也就是说,加密货币应用使用多个预言机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DeFi中,价格数据的错误可能导致前所未有的混乱。

Band Protocol路线图

Band Protocol修订后的愿景是成为不止于加密数字火币区块链的预言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团队概述了4个以中国著名图标命名的发展阶段。

Band Protocol roadmap

Phase 0 阶段(文昌)。这是今年6月10日主网推出的Band Protocol,这个阶段包括将ERC-20 Band代币换成主网Band代币。(目前仍有很多ERC-20 Band代币在流通)。

Phase 1阶段(关羽)。这是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在BandChain上引入智能合约预言机数据请求的自定义脚本语言。它还专注于将BandChain与基于Ethereum和Cosmos区块链上的应用进行整合。

Phase 2阶段(老子)和Phase 3阶段(孔子)。这阶段的重点是提高区块链的互操作性,允许使用其他支付方式,并打开企业区块链的大门。Srinawakoon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Band Protocol将专注于亚洲市场(可能是由于Chainlink在北美的主导地位)。

Band价格分析

Band的价格历史让人眼前一亮。Band在2019年底加密货币熊市进入市场,几个月来,它的价格一直持平在20-30美分左右。这刚好低于其ICO价格每枚代币30美分美元。

BAND价格

今年4月,Band代币的价格开始缓慢攀升。在8月10日,也就是主网发行后整整2个月的时间里,Band代币的价格爆涨至17美元以上。与其ICO价格相比,涨幅高达56倍,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Bandtoken在知名交易所陆续上市,出现了10倍的涨幅。虽然过去几天调整,但与之前的低点相比,Band价格仍然是涨破了天。

如何获得Band

Band加密货币可以在一些知名的交易所进行交易,包括Binance、Huobi和Coinbase Pro。如果你喜欢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可以在Kyber Network和Uniswap等交易所上交易Band(虽然流动性有限)。建议最好的选择Binance交易所,近80%的Band交易都发生在那里。

说到流动性,Band24小时的交易量几乎与其市值相当! 这在质押性加密货币中是非常罕见(因为它们被锁定在指定协议中,无法交易)。根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Band的总供应量还没有任何变化。

Band钱包

现在,Band是在自己原生区块链上运行,如果选择钱包储藏,选择就非常有限。支持Band的数字钱包似乎只有Trust Wallet、Coinbase Wallet和Atomic Wallet。

Atomic 钱包支持BAND

Ledger硬件钱包正将Band添加到其支持的加密货币列表中。如果你目前拥有ERC-20版本的Band,建议将其提到Binance等交易所,在那里可以换取“新”Band代币。

对Band Protocol的看法

Band Protocol是一个非常非常令人兴奋的项目,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原因很简单:任何一种实用的去中心化应用都需要预言机来工作。

Srinawakoon准确地将预言机问题描述为价值“数十亿美元”。像Band Protocol这样“互联网连接”的预言机和“世界计算机”区块链一样有价值。

Band Protocol概述

考虑到DeFi的加速步伐,Ethereum和类似的区块链逐渐占据加密技术的中心舞台,Band的价值只会继续增长,甚至可能挑战比特币作为加密货币“老大”的地位。

Band Protocol唯一真正的问题是加密货币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代币分配,Band总供应量的30%都没有掌握在投资者和Bandchain参与者手中。雪上加霜的是,Srinawakoon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用户并不关心去中心化”,该协议似乎正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它将由一个中心化的验证者集团与被动的委托人组成。

尽管有这些担忧,我们仍然非常看好Band。Band Protocol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有很大的机会成为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加密货币之一。这将从根本上取决于其他加密货币的增长幅度,特别是那些试图成为“Ethereum杀手”的加密货币。目前预言机的发展阶段还处于萌芽阶段,并不能保证数据绝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从DeFi项目对它的需求趋势来看,预言机这条路的探索,让区块链有了更多道路可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一文读懂区块链的博弈机制

全文共 10197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是当下我国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一个关键突破口。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央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很重视,曾就此开展集体学习。

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

区块链技术实际上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说,区块链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将军问题”——一个计算机领域中用于分析一致性问题的虚拟模型。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奖“图灵奖”得主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在1982年研究分布式系统时提出了“拜占庭将军问题”。

拜占庭是古代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于地域宽广,守卫的将军需要通过信使传递消息,以达成一致的决定。但将军中可能有人叛变,他们可能会发送错误的信息来扰乱大家的决策。 拜占庭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让忠诚的将军们达成一致的决议。这个问题在计算机领域中就是如何让互联网中不同的计算机通过互相通信达成一致。在实际过程中有些计算机可能出现错误,有些计算机可能被黑客攻击,怎样保证网络上的计算机对某个事物达成一致就是这个理论模型要解决的问题。拜占庭问题是区块链技术里共识机制的基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才使得区块链技术有了发展的科学基础。

区块链可被看作为一种用于存储信息的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库,也就是整个系统并没有一个大型中央服务器来存储数据,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将自己的私人服务器加入到区块链中共同完成信息的存储。每当新的信息进入区块链后,该信息都将被同步到区块链中的所有节点以保证所有节点存储信息的一致性。同时,信息的记录具有时序性,因此区块链具备了记录可追溯不可诋毁的特性。

做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区块链看成是一个实体账本,每个区块就是这个账本中的一页,区块中记录的信息就是这一页上记录的交易内容。区块链中所有交易都是点对点完成的,无需第三方批准。

比特币是区块链第一个也是最大和最成功的应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每一个完整的节点都存储区块链的全部数据。如果所有节点都记账那么势必会导致每个节点账本的不一致,所以比特币区块链引入了节点竞争记账权的方式,即俗称的“挖矿”,竞争获胜者获得区块记账权并且获得区块奖励。

既然各节点间在互相竞争,那就离不开博弈论了。“挖矿”行为就是各个参与者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尽管博弈论是一门近代才充分发展并得以完善的学科,但博弈论的思想古已有之,一个“去中心化系统”(即没有中央统一调度、各个参与者各自为政的系统)的典型博弈论案例就是战国时代的纵横术。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开始崛起,实力很快便在战国七雄中独占鳌头。面对日渐强大的秦国,摆在其他六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而渔利”,即联合强秦攻击弱国从中得利;二是合纵,即“合众弱之力当一强以图存”,即六国联合起来对抗强秦。在合纵派的努力下,六国一次次地组织起反秦联军,但六国又各怀鬼胎,而首倡合纵的赵魏楚三国尤其受到秦军的重点军事打击。在经过连横派的不懈地分化瓦解后,以及秦国采用的远交近攻战略等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六国联盟分崩离析,被强秦逐个消灭。

回顾六国抗秦的历史,我们要问这么一个问题?在缺少统一的中央权力时,多个地位相等、实力相似的个体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一博弈过程会导致“纳什均衡”的出现,各个参与者都会选择自己的优势策略。

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中,对每一个参与者来说,其核心效用都未必相同,因此每个人的优势策略也未必相同。那如何才能保证系统的正确运行呢?回到六国抗秦的例子,合纵抗秦符合六国的整体利益,但却未必符合单个国家的利益,这就给秦国的连横提供了机会。不用嘲笑六国目光短浅,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每一个参与区块链行业的人。这是每一个现有的区块链项目都必须考虑到的问题。比如大名鼎鼎的51%攻击(即一个攻击群比其他诚信的计算节点控制着更多的计算能力),在最开始,51%攻击仅仅有着理论上的可能性,因为算力分布在全世界,很难集中起超过51%的算力对比特币系统进行攻击。不过,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随着整个系统中的算力日益庞大,单一私人计算机在挖矿时就显得比较困难了,这时相比起单个矿工,把算力加入矿池,再从中分红就属于优势策略。在矿池形成后,51%攻击从理论可能变成现实可能。仅中国境内,几个大型矿池的算力之和就超过了51%。

(▲矿池份额,2019年1月数据)

比特币51%攻击之所以没有发生,并不是这些矿池掌控人的道德高尚,而是这些矿池经过计算,发现挖矿收益高于攻击收益,他们才选择维系比特币系统,而非破坏它。这其实就是博弈论在起作用。

不仅仅要面对51%攻击,区块链要能对抗各种各样的攻击,所以,一个区块链系统在最初开发的时候,就需要运用博弈论来做一个非常好的机制设计,比如使得区块链在进化过程中,可以有投票和决策机制,而且最好在链内。这样,区块链发展才会比较系统,并且有更高的安全性。设计一个好的机制并不是一件易事。这也是为什么区块链研究甚至吸引了多位“图灵奖”得主像姚期智院士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西尔维奥·米卡利(Silvio Micali)的关注与参与。他们都是计算机安全领域的顶级专家。米卡利教授还设计创立了一个全新区块链平台Algorand,已于今年6月19日正式全球上线。

一个博弈系统的纳什均衡点通常都不会是一个最优的理想状态,有时甚至是一个最差的状态。区块链其实是一个达到纳什均衡的共识系统,但与众不同的是,拥有良好机制设计的区块链系统的纳什均衡点可以逼近一种最优理想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区块链视为是一种革命性技术的重要原因。

区块链上每一笔交易,都会记录在每一个节点的账本上,那么问题来了:凭啥那么多人给你记账呢?当然要有酬劳了!谁记账记得最快,就会得到一笔奖金,比如比特币。所有的节点都在同时记账,但每次记账只有其中一位能得到系统的奖金,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上一期中我们已经谈过,区块链系统的分析离不开博弈论。

每天网络上有无数人在交易,也有无数人在玩命计算,争取快准狠地记录大家的账单信息,然后得到系统奖励的比特币,这个过程俗称“挖矿”。所以,简单地说,区块链就是大家来记账,比特币就是记账的报酬。

除了比特币(Bitcoin)外,世界上还有成千上万种虚拟数字货币,它们都是各种区块链系统的奖金,其他比较有名还有像以太币(Ethereum)、莱特币(Litecoin)、瑞波币(Ripple)、新经币(New Economy Movement, NEM)和为物联网设计的IOTA币等。虚拟数字货币有两类:一类是公链币,它们有各自专门设计的底层区块链系统,也有各自的挖矿算法,代码是开源的;另一类是代币,是基于公链(比如以太坊这种开放的区块链平台)的智能合约发行的数字货币。不管哪一类数字货币,都是由其区块链系统中的各个节点在共同记账。除了同一币种的不同节点间在竞争奖金,不同的币种间更在竞争市场,有不同的市值,随之出现的就是各种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纵观数字货币的十年发展,很多币的市值都有剧烈的波动性,经常出现暴涨暴跌。世界上每天可能都有新的虚拟数字货币诞生和死去。有一些山寨币甚至专门为圈钱而诞生,以高额回报为糖衣炮弹(忽悠人时必举的一个例子自然是比特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价格从0.0025美元涨至最高时的20000美元,可是暴涨了800万倍),利用人性的贪婪,抓住“韭菜”想要暴富的心理,来骗取投资者的钱财。当这种币的价格在交易平台上足够高时庄家就会大量抛售套现,由于没有庄家护盘,这种山寨币会很快死去。很多山寨币的存活周期只有2,3个月时间。

因为开发一种全新的底层区块链系统难度很大、成本很高,所以以敛财为目的的山寨币都是代币或者是连代币都没有的空壳。“传销币”是一种常见的敛钱方式,传销头目在国内或国外注册成立空壳公司并设立网站,通常巧立慈善、理财、游戏、医疗研究等明目,并宣称多至百倍千倍收益的“高额返利”,吸引众多人的参与,经营模式通常为“交入门费”、“拉人头”、“组成层级团队计酬”这三点,不断吸纳会员会费达到敛财目的。还有一种敛钱方式是“空气币”,即以区块链项目、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矿机为噱头的投资骗局,谎称募集资金投资相关产业,实际并无区块链技术参与,只为集资诈骗随后跑路。

(▲徐骏 作 发表于2019.5.17)

打着区块链虚拟数字货币旗号的骗局五花八门,近年世界各地已出现大量的案例。比如“超级明星MXCC”这个诈骗项目选择了影视行业为噱头,将自己包装成由美国硅谷基地孵化区块链知名公司联合马来西亚Superstar Media创投有限公司研发运营的明星影视行业的智能数字资产。这个行业是大众消费品,大家都懂,电影高票房收入、春节的档期很容易让人产生暴富的心态,诱发人性的贪婪。这个诈骗项目以让超级明星会员共享优质影视作品的高利润回报为诱惑,当时一句“超级明星MXCC登陆交易所后,要翻几百倍,投到就是赚”忽悠了大批的“韭菜”,在2018年春节前后的的短短6个星期里收割了50亿元人民币,给世人留下了一场史上最有效率的骗局。再比如2018年底湖南警方破获的“英雄链”诈骗项目,诈骗集团号称“英雄链”结合了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全球首个区块链网络博彩平台(设立在柬埔寨),将发行数字筹码“英雄币”50亿枚,其中25亿枚用于对外销售,但“英雄币”不能直接用人民币购买,必须先购买以太币(这是前面说过的一种世界知名的数字货币),再兑换成“英雄币”。诈骗集团在两个月时间里收割到近4万个以太币,价值近3.5亿元人民币。在“英雄链”项目上线后,涉案团队将这近4万个以太币进行了瓜分。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7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2018年8月24日,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等监管部委进一步联合发文提示风险,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实质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虚拟数字货币甚至成为了洗钱、贩毒、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9年1月10日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2019年2月15日起正式施行,对所有境内区块链项目开展备案审核工作,今年3月30日已发布了第一批共197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

有一点需要明确,国家鼓励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创新不等于鼓励虚拟货币无序发展。因此,对区块链的监管非常重要,在区块链尚未成熟之前,监管应着力服务于区块链的健康发展,以及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防范和预见。对区块链的监管也需要打破传统,采取一些新型方式,比如“以链治链”,引入博弈机制,借助区块链技术来对区块链行业进行监管,若区块链技术被用于监管而非将监管者排除在外,那基于区块链的规制系统,无疑将有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我们已经看到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第一代数字货币所存在的问题,另一类专门为克服数字货币波动性而设计的“稳定币”也应运而生。顾名思义,稳定币旨在通过将数字货币与一种资产或一篮子资产(如商业银行存款或政府发行的债券)挂钩,来保持币值稳定。不同于最初的加密货币,稳定币也可能是由中心化实体发行的,在某些方面依赖第三方机构。

可以这么理解,稳定币是中心化资产抵押发行代币。稳定币是一种加密资产,可以维持一种和目标价格(比如美元)挂钩的稳定价值。稳定币的设计是为了服务那些特定的去中心化的应用,即需要较低的波动阙值才能在区块链上运行的应用。2014年Bitfinex组建的泰达公司(Tether Limited)发行的泰达币USDT是最早的稳定币,其价格与美元锚定,基本保持在1美元左右。最近很火的稳定币则是Facebook旗下的Libra。

稳定币同样面临着有关法律、监管制度、金融稳定以及货币政策等问题。稳定币其本质还是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发行方的信用风险还是最为致命的。今年10月17-18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与副行长陈雨露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政和央行部长级和副手级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发布G20关于稳定币的声明,肯定金融创新的潜在效益,同时指出稳定币具有一系列政策和监管风险,尤其是在反洗钱、反恐融资、消费者保护、市场诚信等领域,有必要在稳定币项目启动前评估和解决这些风险。Facebook的Libra一直受到美国立法者和当局的高度关注,Libra锚定一篮子货币而非美元,抵押低风险的一篮子资产且不限于美元资产,美联储(相当于美国央行)不断对其加以痛斥,认为其有取代美元的威胁。美国国会的参议院与众议院都就此召开了数小时的听证会,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亲自出席接受质询。Libra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既有代表全球逾三分之一人口的活跃用户网络,又有一种不透明地与一篮子主权货币挂钩的私人数字货币。由于其潜在的全球影响力,Facebook的Libra让关于货币可以采用何种形式、谁可以发行、以及如何记录和解决支付的争论变得紧迫起来。多个国家已对Libra投出了不信任票,Libra的部分创始会员如支付巨头万事达(Mastercard)、Visa、Stripe、Mercado Pago和美国电商巨头eBay等也因项目风险纷纷退出。

在另一方面,我国央行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数字货币的自行研发工作。2016年,当时的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专访时就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话题进行了讨论。2018年,人民银行的范一飞副行长发表了题为《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几点考虑》的文章。今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央行的数字货币将替代部分现金。一个月前10月28日的首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发表“数字化重塑全球金融生态”主题演讲时表示央行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央行未来还将与国外银行合作,把DCEP推向全世界。

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今年8月23日在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演讲时敦促全球央行应联合起来创建多极化的储备货币系统,呼吁打造加密数字储备货币,以结束美元主导,降低潜在风险,将削弱美元溢出效应视作长期性目标。事实上,英国皇家铸币局正在开发自己的黄金担保加密货币RMG(Royal Mint Gold)。更早的时候,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Nicolás Maduro Moros)在2017年12月3日的电视讲话中宣布委内瑞拉将发行以该国石油和矿产储备为后盾的加密货币——石油币Petro。饱受美国经济制裁的伊朗也在通过主权加密货币的方式来去美元化,伊朗的四家银行正在开发了一种名为PayMon的黄金加密数字货币。另两个石油大国沙特和阿联酋的央行也在研发他们联合数字货币Aber用于两国的商贸,以规避美元风险。另外,俄罗斯的加密卢布CryptoRuble、瑞典的电子克朗e-krona、印尼卢比稳定币IDK、土耳其的主权加密货币Turkcoin等也都进入了加速开发的阶段。以色列央行也正在考虑推出“加密谢克尔”,而世界大型交易所之一的以色列钻石交易所则宣布将发行基于钻石的加密货币。另外,日本也正在主导建立一个用于加密货币支付的国际网络,类似于银行使用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系统,日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筹备好这个网络,并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可以看到,各方都想在即将到来的稳定币市场激烈博弈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区块链技术不仅仅能用于虚拟数字货币,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2018年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学位证书上链,这样能让学生成为自己证书的管理者,使他们拥有自己的记录,并以安全的方式进行分享,区块链可为链上的证书提供防篡改的、并且可验证的信任证明。

未来我们的出生证、房产证、婚姻证等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公证,变成全球都信任的信息,轻松证明“我妈是我妈”。医院间也可以用区块链来建立有时间戳的通用数据库,看病换医院的话就不用反复检查了,也不用再为报销医保而反复折腾。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上,利用区块链可以记录每个食品的“前世今生”,让手机一扫就一目了然,谁也无法篡改。

国家现在之所以对区块链技术如此看重,是因为这项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更改账本的特性可以大幅提高一些行业如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能对传统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冲击。过去,我们必须通过各种社会、经济制度来降低交易的不确定度,确保交易无问题地完成,而区块链第一次利用纯技术的机制就做到了这一点。利用区块链我们可以驾驭交易中所有的不确定性,并用它进行更多的合作和交换,而且也更快更开放。对此,区块链创业者贝蒂娜·沃伯格(Bettina Warburg)的TED演讲里有着深入浅出的讲解。

一个博弈系统的纳什均衡点通常都不会是一个最优的配置状态,有时甚至是一个最差的状态。

(▲警察逮捕了A、B两名嫌疑犯,警察向两人提供了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举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立即获释,不主动认罪的另一方将判监2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则二人都判监1年;若二人都互相检举对方,则二人都判监5年。)

从双方共同利益角度来看,两人均保持沉默是最优的选择。但两人提前不能互相交流,并不能保证对方不会检举自己,这就陷入了囚徒困境。从单方面自身利益出发,在对方保持沉默的情形下,选择检举对方能使自己的刑期从1年减为0年;在对方检举自己的情形下,选择检举对方也能使自己的刑期从20年减为5年。所以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检举对方都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优势策略(即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这一策略对一个参与者个人来说都是最优的策略)。这就导致了“囚徒困境”唯一可能达到的均衡,就是双方都选择检举对方,结果是二人都被判监5年。

(▲约翰·纳什(John Nash)和维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是不同个体分别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互相竞争的结果。而所有参与者进行团队合作的最优配置状态则叫作“帕累托最优”(Pareto Efficiency),在该状态下,无法进一步优化使得在不令某个个体的情况变得更糟的情况下使得另一个体的情况变得更好,也即,使一个个体变得更好的情况下一定会使至少另一个个体变得更糟。“囚徒困境”的纳什均衡点并不满足帕累托最优,显然在双方合作的情况下有办法可以使得两人的情况都变得更好。两人均保持沉默都只判1年的情况明显优于纳什均衡的结果——两人均检举对方都被判监5年。两人均保持沉默都只判1年的情况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我们再来看一下我们在“囚徒困境”同篇文章里提到过的“环保博弈”问题:

世界上有100个国家,每个国家在选择放任环境污染不管和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中做选择。如果有一个国家选择放任污染,那么世界上每个国家的成本都+1;如果某个国家选择积极治理环境,那么其他国家的成本不变,它自己国家的成本需要+3。

如果一个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放任污染(比如某国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那它自己的成本只有1,其他国家的成本都是4。如果所有国家都这样想,大家都选择撂挑子,那么最后纳什均衡的结果就是每个国家的成本都是100,是一个最差的状态。相反,如果大家都积极治理,最后每个国家的成本都是3,所花的成本并不高,这种情况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

那么在何种情况下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Pareto Efficiency)呢?在传统博弈论中,需要三个条件。

一是对团体中的所有人实行额外奖惩制度,合作者奖励,非合作者惩戒。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者考虑的不仅仅是原来资源分配带来的利益得失,同时还需要考虑如果违背团体规则所带来的损失,当非合作的损失严重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合作会得到更大回报,那么大家会自然地选择合作。囚徒困境若引入这样的奖惩制度,双方不合作带来的回报将不再是最高,会低于合作行为所得到的回报,那样纳什均衡就会改变状态。在环保博弈中引入奖惩制度后也能改变纳什均衡的状态。

二是信息对称条件。在囚徒困境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警方隔绝了两个嫌犯的交流,在隔离状态下,人们更倾向于以最大恶意揣测他人,做出最后的判断。信息对称就是大家互相知道对方的选择,这是建立信任合作的基础。

三是重复博弈条件。经过不同回合的博弈,参与者会相互树立起各自博弈的形象。在多次博弈过程中,愿意吃亏、诚实守信的人会更容易被大家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就会获得更多的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信息对称条件和重复博弈条件很难实现,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很难获取对等的信息,重复博弈的机会也是屈指可数,所以博弈达成的结果往往是一种像“囚徒困境”和“环保博弈”产生的私利最优而社会福利最低的纳什均衡状态,帕累托最优配置并不容易实现。

区块链作为一个众多用户的博弈平台,链上交易的技术特点则为达到帕累托最优创造了先天性的条件。

区块链交易有以下特点:

一是交易信息的极难篡改性。这种机制不是由某种后天权限决定,而是区块链本身的设计如此,这就提升区块链信息的可信赖性。

二是交易权利的平等性。交易双方的交易权利是均等的,不存在实体交易中的某些交易地位差距。交易双方都可以分别自主制定自己的交易决策。

三是交易信息的共识性。交易的信息是交易双方,乃至其他潜在后续交易方都认可并的一种共识性信息。链上所有的交易过程共同遵守同样的共识机制。

四是交易信息的数据性。交易主体、交易媒介都是数字化的信息,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可识性。

五是交易信息的分布式。交易信息的存在是一种广播式的分布式存在,不依赖于某个中心化的组织——即这种信息是大家都会知道的公知性信息,这就使得抵赖可能性极低。

六是交易的高度可重复性。交易具有几乎无上限的可重复性,只要在链上,就可以进行交易,在数字化点对点交易形式下,交易成本急剧下降,交易将变得比传统更频繁和易重复。

下面我们来看下区块链交易的特点为何为实现帕累托最优提供了可行性。

首先,基于去中心化的分布式通信方式,使信息对称成为了可能。在区块链网络中,所有的个体都共享同样的数据库,所有的信息发布都以广播的形式出现,那么,不仅是交易双方享有对等的信息,而是所有的通信方都享有对等的信息。这就彻底改变了双方信息难以对称的局面,为双方共同决策创造了条件,决策更容易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其次,交易双方权利的平等性,使决策的自主性大大提升。经济学着重强调以自由决策的方式实现最优状态。然而现实生活中,完全自由的状态更是难以达到,通常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性,导致交易的过程总有一方占据主导优势,使得结果更向优势方倾斜。而区块链改变了这种状态,创造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更容易以理性决策方式分析结果。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交易双方都拥有完整的交易数据,每个交易主体都可以根据各自掌握的信息自主的进行决策,几乎不存在交易权利的差异性。

三是数字化的交易方式提供了信任机制。区块链上的所有交易:交易主体和交易信息都是一种数据化的存在。在交易数据不可逆、数据信息不可抵赖等特性的加持下,交易过程拥有了一个更为纯粹的环境,交易双方也更容易信任对方。

四是通过共识性的经济激励,去实现系统目标。通过博弈论的分析我们知道,系统的目标和纳什均衡是一致的。以比特币为例,参与者通过投入算力参与到协作网络里面去获得比特币,而不是搞网络攻击,因为后者并不能为参与者带来更大利益,这是博弈形成的纳什均衡所决定的。

五是可重复的交易过程为重复博弈创造了条件。交易信息产生就意味着交换,前一次的交易为了后一次的交易做了铺垫,这种状况存在于所有的交易主体之间。每次交换信息都可以看作是重复博弈的进行,当次数不断积累,这就是在向帕累托最优趋近。

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虽然在传统环境中极难制造,但在区块链的技术变革下变得可能。区块链不仅仅是一种将经济学的机制设计理论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分布式计算和密码学相结合的集成技术,更是一种去中心化、信息共享、共识性的新组织形式,其规则设计旨在依靠网络结构中众多节点之间的博弈,来实现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复杂交易。区块链是一种能实现既定社会目标的信息分散决策机制,较之中心化机制,区块链机制具有两个优势:其一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性;其二是激励相容,较好地解决了非对称信息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所以说,区块链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同时,它也是一场思想革命。当所有人获得了平等的交易机会和自主决策权,那么利益就不会再继续向少数人倾斜,类似依靠现实社会中地位差异获取更多资源的状况将会更少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零和博弈是什么?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博弈论也被称作防范措施论,是科学研究具备抗争或市场竞争特性状况的基础理论和方式,它即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支系,也是运筹学的一个关键课程。

零和博弈从实质上讲是一种均衡关联。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获得胜利的一方和不成功一方的盈利或损害是互相冲抵的。两人的“石头剪子布”是一款經典的零和博弈游戏,每一次石头剪子布,都必然只有一个获得胜利方,一个不成功方(或平手)。假定获得胜利的分值 1,不成功分值-1,平手分值 0。那麼每一局游戏的总盈利所有为0。实际上,游戏设计师在绝大多数状况下并不期待游戏是零和博弈。游戏设计师大量期待游戏玩家中间可以有互相的抵抗,而且游戏玩家添加游戏后,就无法越来越比参加以前更强。那样零和博弈的难题能够选用“非零和博弈”或是引进“巨大/很小”来处理。

大家在叙述发展战略博弈时,经常应用零和博弈或是非零和博弈叙述参与者的抵抗与合作关系。这二种看起来彻底对立面的博弈,却全是以第三方的角度,以全面性逻辑思维来对待博弈的結果。

“和”便是每一个参与者的得与失最后加在一起的結果,尽管从单独参与者的视角看来,每一个博弈的个人有得有失,但大体上看,全部参加博弈的团体得与失可能是“零和”。出現零和結果的缘故是这一方式的博弈是冲突性和竞技性的。零和博弈的参与者必须“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创建在他人的痛楚以上”,“幸福快乐”即个人所得,“痛楚”即所失,而且一方个人所得即另一方所失,求和結果为零。因此零和博弈的参与者中间不太可能战略合作关联。

零和博弈在实际中被当作是一种典型性的极端化思维模式。即便在博弈论的理论模型中,零和博弈实体模型也是例外中的例外,必须在很多约束下能将会达到博弈的零和結果。这类极端化的思维模式便是在对待难题和解决博弈关联时,遵照“非此即彼”“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抵触或是忽视各种各样博弈的将会結果,将各种各样关联简单化为“鱼死网破”,把各种各样結果归入“非赢即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懂去中心化预言机 NEST 3.0:如何在博弈中形成价格并持续输出价值?

全文共 7219 字

+ 加入清单

匿名团队开发的去中心预言机系统Nest在 7 月 13 日正式发布了 3.0 版本;与此同时,NEST 也正式对外开放,提供外部调用接口。这是 NEST 预言机系统首次正式对外开放,提供外部调用接口为其他 DeFi 开发者所用。

这意味着,一直处于内部测试中的 NEST 预言机报价系统将首次接受市场的公开验证,验证其提供的报价预言机是否能其他为区块链系统所用。如果通过测试,NEST 一直持续运转的报价挖矿系统将最终触达到现实世界,为现实世界提供真正的价值——即解决一直无法解决的预言机报价难题,从而为该系统中的核心代币 NEST 提供价值支撑。

而提供精准的链上资产对报价正是去中心化预言机 NEST 提供的核心价值,也是区块链系统和开放金融系统中一直无法解决的核心难题。

与此同时,NEST3.0 还新增了 nToken 报价系统,即除了原来唯一报价对 ETH/USDT 之外,新增支持开通任意的 ERC20 代币 与 ETH 的交易对。

NEST3.0 还有新哪些功能?新增的 nToken 系统如何实现冷启动?nToken 代币如何捕捉价值?以及普通人是否还有投资机会?以下链闻将对此次更新的进行一一解读。此外,链闻还采访了化名为 Bruce 的 NEST 社区负责人,让他告诉我们 NEST 整体推进的引导策略及其激励设计背后的意图。新增报价偏离防御机制,提高抗攻击性

首先,让我们看看 3.0 版本的 Nest 预言机有哪些新增功能——当然,如果读者对去中心化预言机系统 NEST 还尚不了解,建议阅读链闻之前发表的文章如果说 Uniswap 不是一个好的预言机,那要如何改善?,了解其基本设计理念和运行原理。

据 Bruce 介绍,NEST 3.0 新增了价格偏离防御机制。

此前,为了防止报价作恶行为,NEST 系统会对吃单者(即系统的「验证者」)强制实行一个成交者报价规模的限制,即如果对报价矿工的报价吃单,需要再次提交一个规模为前者 beta 整数倍的报价,其中 beta >1(目前 beta=2),这意味着价格链一定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最终终止 (停机),并且作恶者的成本几何级增长,从而对抗攻击行为。

此次,NEST 3.0 新增的「价格偏离防御机制」则进一步有效防御作恶行为:如果吃单者的报价相对于上次生效报价偏离超过 10%,则本次报价规模为 10 ETH * 10 (规模扩大 10 倍),这让系统更加安全。新增 nToken 系统

新增的 nToken 系统本质上是 NEST 2.0 的扩展。除了原来唯一资产对 ETH/USDT 之外,新增了任意 ERC20/ETH 资产对报价——这意味着,新版支持开通任意的 ERC20/ETH 交易对,在 NEST 3.0 中,这被称为是「nToken 系统」。

每一个单独的 nToken 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 nToken 代币,它是一种基于以太坊网络发行的 ERC20 Token。每开通一个 ERC20 Token/ETH 的价格预言机,就会有一种 nToken 被创建出来,它可能是 nDAI,也可能是 nHBTC。

以 HBTC Token/ETH 为例,一旦在 NEST 3.0 中开通该交易对,将会在 NEST 系统中生成一个映射 HBTC 的代币「nHBTC」。

nToken 系统如何运行?

在新的 nToken 系统中,矿工通过报价进行挖矿,其挖矿方式与 2.0 系统基本相似,但是如何开通全新的报价对,则是一门学问。

nToken 预言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钱包地址或智能合约地址都可以通过 nToken 拍卖合约来创建新的 ERC20 Token/ETH 的价格预言机。每个 ERC20 Token/ETH 价格预言机只可创建 1 次,已被创建的预言机不能被再次创建。

而创新任何新的 ERC20 Token/ETH 价格预言机, 都需要使用 NEST 代币进行开通——开通 nToken 系统成为 NEST 代币的新用例之一。

开通任何一个新的 ERC20 Token/ETH 报价对,创建者需持有最低 10 万 NEST,通过竞标拍卖实现。任何人均可参与竞拍,拍卖为期 5 天。当然,竞标成功者最终需要付出 NEST 代币作为竞拍资金,这些代币将在系统中永久销毁。而竞标成功者为此获得的好处是,一旦竞标成功,可永久性获得区块挖矿释放奖励 nToken 的「5%」份额。

对于未竞拍成功的参与者来说,不仅可以拿回竞拍资金,甚至可以通过nToken 的竞拍激励赚取 NEST 代币收益。具体来说,该竞拍激励机制会将当前竞拍者与上一个竞拍者出价差额的一部分( 50%)将用来奖励上一个竞拍者,该机制可有效减少未能竞标成功的竞拍者的损失,甚至可以此投机赚取 NEST 代币,激励市场参与度。比如,投机者会直接在市场上购买 NEST 参加拍卖,在低价时开始加入竞拍赚 NEST,由于知道自己拍不到最后竞标价,所以这样赚取 NEST 很安全。

这是一个精巧的博弈设计:表面上看,相当于将 NEST 销毁数量补贴给了竞拍参与者,但同时又刺激了更多的竞拍竞争,更多竞拍者的参与又会刺激产生更高的中标额度。

Bruce 告诉链闻,这种竞拍激励机制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激励市场参与度,虽然每次拍卖结束后销毁 NEST 的总量降低,NEST 代币销毁计算公式为(起拍价 P0+最后中标者出价 Pm)/2,相当于将 NEST 的部分销毁量补贴给未竞拍成功的参与者,但整体上增加了互动和提升了全市场的参与度。整个过程下来,增加了 NEST 的需求。他预见,在项目前期,销毁的效果不一定比增加活跃度来得直接。

根据新版白皮书,nToken 总量无上限,释放机制为逐年通缩递减。除了开通报价对的成功竞标者可永久性获得「5%」的区块释放奖励之外,剩下的95%则由矿工获得。矿工挖矿对该资产对成功报价(成功报价意味着该报价没有被吃单,被系统采用),则可获得 nToken 区块奖励。根据新版白皮书,nToken 预言机在被激活时的以太坊区块号为初始产出区块,起始每个区块产出 4 枚 nToken ,每隔 2400000 个区块(约为 1 年)衰减一次,每个区块产出 nToken 的数量依次衰减为原来的 80%,当单个区块 nToken 出矿量为 0.4 枚时停止衰减。

nToken 的价值是什么?获得的 nToken 有什么用处呢?换句话说, 矿工和开通者获得 nToken 的动机是什么呢?

在 NEST 生态中,nToken 代币主要有两大用处,其一是可在交易所、场外 OTC 平台或 DEX 自由交易,另一个是持有 nToken 获得 ETH 每周收益池奖励。

根据新版白皮书,基于持有 nToken 的持仓占比,矿工可获得 nToken 系统的 ETH 收益池分配,系统会每周将 ETH 收益池汇聚起来进行一次分配,分配机制和 NEST 一样,也是基于特定 nToken 代币的持仓占比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持有 nToken 代币越多,领取的每周收益池 ETH 收益越多,而对 nToken 收益池起决定性影响的是 nToken 预言机调用费(DeFi 开发者调用 nToken 预言机价格数据时,需要向 nToken 系统支付一定数额的 ETH 费用,该费用 80% 进入 nToken 收益池,另外 20% 奖励给当时挖到该区块的报价矿工),另一部分收益为矿工付出的部分手续费(报价手续费为报价 ETH 规模的 1%)以及nToken 报价对验证者吃单的手续费(吃单手续费为吃单 ETH 规模的 0.1%)。

也就是说,nToken 的价值捕获取决于下游 DeFi 产品调用该 nToken 预言机的次数。这是一个预言机系统通过对外输出报价,换得外部系统输入的「价值」的过程。下游 DeFi 应用使用 NEST 报价系统的次数越多,该预言机系统捕获的价值越大。但是,只有新创建的 nToken 报价对有更多矿工参与报价,实现了稳定且准确的报价之后,才会又更多的下游 DeFi 产品会选择调用其报价。在早期阶段,如何推进 nToken 报价交易对的冷启动呢?

Bruce 告诉链闻,虽然 DeFi 下游调用决定了系统的稳定,但下游调用无法实现冷启动,只有激励决定了系统能不能启动。他说,nToken 采用了通缩机制以激励早期参与者挖矿报价,让先进来的人挖到更多 nToken,提供早期挖矿优势,等让这个优势维持到报价连续出现时,调用者就会出现。

以热门报价资产 HBTC 为例,由于人们对其预期很高,一旦在 NEST 上开通 nHBTC,将会促进人们持有 nHBTC 的需求,这将会有效推进该报价对的冷启动。

NEST 3.0 已正式启动 1 天,目前已有多个预言机报价资产正在进行拍卖开通中,其中HBTC预言机的开通竞拍资产规模达133 万 NEST,其他正在进行拍卖开通中的报价资产有 HT (115 万 NEST)、OKB (100 万 NEST)、HUSD (93 万 NEST)、DAI (78 万 NEST)、imBTC (73 万 NEST)、WBTC (72 万 NEST)、BIX (71 万 NEST)、LINK (50 万 NEST)和 MKR (41 万 NEST)。

「只有在未来有持续价值输入的时候,NEST系统才有可能出现进一步放大或者均衡,而早期都是非均衡的 ,都是先进来的人具备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nToken 的收益池中,nToken 矿工报价支付的部分手续费 ETH 会「输血」给 NEST 收益池,初始该收益的 40% 输给 NEST 收益池,之后每半年衰减一次,后衰减至 20% 维持恒定,即始终将 nToken 矿工报价手续费的 20% 输送给 NEST 收益池 。原来的报价资产对 ETH/USDT 有哪些变化?

新版 3.0 上线后,在 ETH/USDT 报价资产对之外,将平行存在多个独立的 nToken 报价对。原先的 ETH/USDT 报价资产对将会继续运转,ETH 作为一种主流加密资产,其报价体量的大小和持续运行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3.0 上线后,原先一直在运行的报价资产对 ETH/USDT 会有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收入来源上。

此前,每周进行一次收益分配的 ETH 收益池主要来源有报价矿工的手续费(为报价 ETH 规模的 1%)和验证者吃单时的手续费(比例为吃单 ETH 数量的 0.2% )。

3.0 上线后, ETH/USDT 资产对的收益池将会新增两大收入来源:其一是下游开发者支付的调用费 ETH,其中 80% 的调用费会输入到 ETH/USDT 资产对收益池进行每周分红,剩下的 20% 则分配给调用产生时对应区块的报价矿工;其二是来自 nToken 矿工报价时支付的部分手续费 ETH。

其中,通过外部 DeFi 调用获得的 ETH 调用费不仅成为 ETH/USDT 收益池的核心收入,也是支撑 NEST 整个生态系统的关键。作为一个去中心化预言机,只有在其核心报价资产对 ETH/USDT 被市场验证,且真的能为开发者所调用,才算真正可以捕捉到系统外部的价值,成为一个与市场匹配的产品(Product-market fit)。

ETH/USDT 价格预言机每被调用一次,开发者需向 NEST 系统支付一定数额的 ETH 费用。关于收费规则,DeFi 开发者单次调用每个区块价格需要付出的费用为 0.0001 ETH ,单次调用最低支付费用为 0.001 ETH ,单次调用最高支付费用为 0.01 ETH。这部分的 ETH 收益,其中的 20% 会直接奖励给报价矿工,另外的 80% 会流入系统收益池。

与此同时,作为 NEST 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资产 ,NEST 代币将获得新的使用价值(下文将提到的治理投票功能),以及新增的一系列销毁机制,则为 NEST 代币带来隐形的价值支撑。这些销毁机制包括上文提到的,参与和开通 nToken 预言机竞标需持有最低 10 万 NEST 代币,且一旦竞标成功,将会永久销毁竞标费;此外,在去中心化治理方面,参与节点投票的NestNode 持有人在治理投票期间的 NEST 收益会被系统销毁;而下游 DeFi 应用在首次对接 NEST 预言机时,需销毁一定数量的 NEST 代币。新增投票系统,支持 NEST 治理

NEST 3.0 的升级中,另一个重要功能更新是新增了投票系统,该治理机制分为常规治理和紧急治理,参与者主要是 NestNode 持有人和 NEST 代币持有人。

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 NestNode 代币,这是 NEST 系统中的治理代币,可发起投票和进行投票。作为一种 ERC20 代币,NestNode 代币可进行交易和流转,但总量恒定为 1500 枚。除了治理权限,持有 NestNode 代币还可获得 15% 的 NEST Token 挖矿收益,即报价矿工在挖矿过程中,NEST 矿池合约每释放 100 枚 NEST Token,就有 15 枚分配给了守护者节点 NestNode。

一次典型的常规治理流程为:NestNode 持有人质押至少 10 枚 NestNode 代币后,可以发起投票合约,之后进入为期 1 天的「节点投票(NestNode 投票)」环节,质押 NestNode 数量达到 100 枚以上,则节点投票通过(NestNode 在质押期间的 NEST 收益将进行销毁),此后进入为期 7 天的「社区投票(NEST Token 投票)」环节,期间 NEST 持有人可使用当前已存入 NEST 存取合约的 NEST 代币进行投票,1 NEST = 1 票,同时只能对 1 个投票合约进行投票,在投票周期结束时,得票率 >= 51% ,则该投票为通过状态,任意人可以执行并且使得该合约生效。

而紧急治理模块主要目标则是为了防止 NEST 在合约里被盗走的风险。

当 NEST 被盗时,可通过治理发起对合约分叉,这就是 NEST 系统中最高级别的治理——紧急治理。这意味着,当 NEST 被盗时,可进行合约分叉,重新写一个 NEST token。

一次典型的紧急治理流程如下:和普通治理流程一样,也是质押至少 10 枚 NestNode 后发起投票合约,之后进入「NestNode 投票环节」,在此在投票周期内至少质押 1000 枚 NestNode 以上(与之对比常规治理中,该流程只需 100 枚 NESTNode 就算通过) 数量才算通过(NestNode 在质押期间的 NEST 收益将进行销毁),通过后即刻生效进入下一个「NEST Token 投票环节」。在该环节中,此时由于 NEST 被攻击了,所以需通过「n-1」期的 NEST 锁仓数量来投票,同样是 1 NEST = 1 票。一旦得票率 >= 51% ,则该投票为通过状态,任意人可以执行并且使得该合约生效,无需再等待 7 天投票期结束。

简单总结一下新增的治理体系:

NEST 3.0 将 NEST 代币和 NestNode 代币都纳入到治理体系中来,这为 NEST 代币和 NestNode 代币新增了使用价值,即投票发起权和投票表决权。其中,质押 NestNode 代币可发起投票,而 NEST 代币则可用于投票表决意愿;

持有 NestNode 代币可发起合约分叉投票,该情况适用于在 NEST 代币被盗时的紧急治理,为该系统中最高治理级别,可对合约进行分叉,然后重新写一个 NEST token;

参与治理期间 NestNode 代币的区块释放奖励会被销毁,该销毁机制会使 NEST 代币增值。多代币系统中各个代币主要用例

可以说,NEST 生态系统已从最初的 NEST 代币发展成为一个多代币系统,其中每一种代币都有各自的用例,并履行不同的功能。

有必要总结一下 3.0 版本升级后,各个代币的主要用例:

NEST 代币用例:作为 NEST 生态系统系统中最早出现的原生资产,NEST 代币成为持币用户最多也是最去中心化的代币,在 2.0 阶段持有 NEST 可进行以下操作:1)每周根据持仓占比,获取 NEST 系统的 ETH 收益收益分配;2)作为链上原生资产,可自由交易;

此次 3.0 上线后,NEST 代币又新增更多效用,比如治理中的投票权,1 NEST = 1 票;同时 NEST 代币新增一系列销毁机制,该机制将成为 NEST 的一种基础价值支撑,包括 1) NESTNode 持有人进行治理投票期间的 NEST 收益会被系统销毁;2)持有 NEST 可参与 nToken 竞标和开通 nToken 预言机,一旦竞标成功,将永久销毁竞标费;3)下游 DeFi 在首次对接预言机时,需销毁一定的 NEST。

NestNode 的用例:1、拥有发起 NEST 系统投票合约的权利;2、拥有发起 NEST 系统分叉的发起权;3、拥有 NEST 系统挖矿释放量 15% 的收益权;4、链上原生资产,自由交易。

nToken 的用例:1、每周根据持仓占比,获取 nToken 系统的 ETH 收益收益分配;2、链上原生资产,可以进行自由交易;

毫无疑问,NEST 是一个以激励机制见长的团队,他们希望在早期调用需求不足的时候,靠激励机制的设计刺激早期参与者加入并引导流动性,以激励连续性报价和促进共识的产生,最终当下游调用需求出现,并当 NEST 系统能为其自身持续提供价值输入的时候,该系统才会进一步放大并呈现均衡状态。理论上看,NEST 的机制设计非常巧妙,而结果如何,还需要等待市场的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股票入门博弈语言知识大全

全文共 5124 字

+ 加入清单

博弈语言有哪些呢?简而言之,就是资金在进行交易时的运动方式。无序流动的小笔资金,是无法决定股价命运的,它通常只能随波逐流。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股票入门博弈语言知识大全,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箱体操作买卖点有哪些

对于箱体,一般由上下上或者下上下三段组成,但因为现实走势中往往会出现延伸,所以我们把箱体分两种,一种叫箱体一种叫延伸箱体。

如果很粗略的讲,不管对箱体或者是延伸箱体来说,都可以简单的说箱体被突破后自然就形成买点和卖点,但在真实的走势中,箱体往往并不标准,如果是延伸箱体的话,走势就更复杂,对买点和卖点的争论就会增多。

在此我们引入一个原理,箱体的买卖点遵循的是靠近原则,也就是最靠近买卖点的组成箱体的那一段决定了买点和卖点。听起来有点拗口,画图出来就明朗了。

一、一般箱体的买点。对于一般箱体而言,因为只有上下上,下上下三段,所以相对比较简单,不过在下上下或者上下上中,高低点往往是不一样的,出现标准的矩形箱体的情况反而非常少。

1.一般W型。这种形状也叫矩形箱体,两次的高低点差不多,最多是存在假突破和假跌破的`情况,导致K线的上影线或者是下影线不在箱体里,但是立马就收回来了。这种形态的箱体操作很简单,因为箱顶和箱底都很好确认,突破箱顶即买,跌破箱底即卖即可。

2.前高后低型。这种形状的箱体,在上升中,第一次的高点比第二次明显的要高一点,第二次的低点比第一次的也略微高一点或者差不多(甚至存在第二次有下影线要低一点的假突破的情况),在下降中刚好反过来。这种情况下的买点或者卖点是以较低的那个点为标准,突破即买,跌破即卖,不用等到突破最高点或者跌破最低点再出手。

3.奔走型。这种箱体,上升中,第二个高点比第一个高点高,第二个低点也比第一个低点高,在下降中刚好反过来。这时候,上升中,它的买点就是突破第二个高点产生,它的卖点是跌破第二个低点产生。

由上可以发现,一般箱体的买点和卖点严格遵循箱体买卖点靠近原则。

二、延伸型箱体的买点。对于一个延伸型的箱体,我们可以发现它起码由5段组成,即上升中是上下上下上,下跌中是下上下上下上。甚至还可能是7段或者更多组成。在此我们用5段延伸箱体来举例,其他的类似。

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延伸型箱体,一般来说箱体的形状依然还是一般W型、前高后低型和奔走型三种。它们的买点和一般箱体的是一样的,而且,他们依然遵循箱体的买点靠近原则。大家有没有发现前高后低型的延伸型箱体和上升三角形很像?

二、破坏型箱体的买点。这种情况,意味着一开始的时候箱体没有做成功。在上升时,第二个底比第一个低;在下降时,第二个高点比第一个高,这时候箱体都被破坏了。

这时候箱体都被破坏了,后期依然可能按照现在的趋势走,也可能往反方向走,所以它的买卖点和箱体的买卖点是不一样的。我们讨论按原趋势走的情况,第一种情况如下图左图,箱体被破坏后随后的反弹或者下跌又回到箱体里面,接近前高或前低甚至超过前高或前低,这时候并不产生买点或卖点,只有当它回调或反弹时不创新低或新高同时再次反弹或再次回调时形成突破才产生买点或卖点。第二种情况如下图右图,箱体被破坏后随后的反弹或者下跌又回到箱体里面,接近前高或前低甚至超过前高或前低,这时候并不产生买点或卖点。再次的回调或反弹时没有成功突破但是做了一个小级别的箱体产生买卖点并最终沿原趋势运行。第三种情况是最终形成同级别的箱体,这种按正常箱体处理就可以,不再累述。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看完以上详细介绍,股民朋友对于箱体理论有了更多了解,而对于以上箱体操作买卖点,股民朋友需好好掌握,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炒股中,或能提高投资收益。当然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需注意规避好风险,抓住高抛低吸机会。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之什么是箱体理论

什么是箱体理论?

所谓箱体理论,是指股票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价格区域.即股价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这样就形成一个股价运行的箱体。当股价滑落到箱体的底部时会受到买盘的支撑,当股价上升到箱体的顶部时会受到卖盘的压力。一旦股价有效突破原箱体的顶部或底部,股价就会进入一个新的箱体里运行,原箱体的顶部或底部将成为重要的支撑位和压力位。 因此,只要股价上扬并冲到了心里所想象的另外一个箱子,就应买进;反之应卖出。箱体理论的优势在于不仅仅是以一天或几天的K线数据为研究对象,而是以整个的所有K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因而决策的信息量更大。箱体理论的精髓在于,股价收盘有效突破箱顶,就意味着原先的强阻力变成了强支撑,而股价必然向上进入上升周期。只要技术指标盘中不即时显示箱顶标志,持仓待涨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当股价升势明显时。同理,当上升中的股价出现箱顶标志后开始出现下跌,以后很可能会下跌或整理一段较长的时间,将时间或精力耗在其中是件不明智的事情,但往往对此前景投资者是无法预测到的。突破(跌破)强阻力(支撑)必然上涨(下跌)寻强阻力(支撑),突破上箱底进入上箱寻顶,跌破下箱顶进入下箱寻底。

箱体理论将股价行情连续起伏用方框一段一段的分开来,也就是说将上升行情或下跌行情分成若干小行情,再研究这些小行情的高点和低点。上升行情里,股价每突破新高价后,由于群众惧高心理,极可能发生回跌,然后再上升,在新高价与回跌低点之间就形成一个箱子;在下跌行情里,股价每跌至新低价时,基于强反弹心理,极可能产生回升,然后再趋下游,在回升之高点与新低价间亦是形成一个箱子,然后再依照箱内股价波动情形来推测股价变动趋势。由于箱体理论的基本特征可以清楚看出,这是抵抗线概念的延伸,股价涨至某一水准,会遇到阻力,跌至某一水准,则遇到支撑。自然而然使股价在某水准间浮沉。这种浮动产生不少的箱形。股价趋向若确立为箱形走势,股价自然有高价与低价之分。

每当股价到达高价附近,卖压较重,自应卖出股票;当股价回到低点附近,支撑力强,便是买进机会。这种短线操作可维持至股价向箱体上界限或下界限突破时,再改变操作策略。由于股价趋势冲破箱形上界限,表示阻力已克服,股价继续上升,一旦回跌,过去阻力水准自然形成支撑,使股价回升,另一上升箱形又告成立。

因此,股价突破阻力线回跌时,自然形成一买点,此时买进,获利机会较大,风险较低。相反,股价趋势突破箱形下界限时,表示支撑已失效,股价继续下跌,一旦回升,过去支撑自然形成阻力,使股价回跌,另一下跌箱形成立。因此股价跌破支撑而回升时就是卖点,而不适于买进,否则亏损机会大,风险同样增加。

以上便是对箱体理论定义的详细介绍,股民朋友应该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么,箱体操作买卖点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详情。

股票入门博弈语言知识大全

一、博弈语言的简单分类

就象人类语言一样,博弈语言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任何一位汉语言专家,都不敢说他已深刻了解了汉语言的奥秘。同样,在股市中,没有一位投资者敢说,他已全部了解了庄家的操盘手法。

作为投资者,必须在博弈语言的基本语法上下功夫,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宝库。下面的内容是一些博弈语言的简单分类,也是笔者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当然,博弈语言远远不止这几种,笔者意在抛砖引玉,求教大方。

1、承

“承”是博弈语言的基本语法之一。简单地说,就是庄家或机构主力在下方(挂买盘)承接。承接与护盘是两种不同的语法,尽管它们在某些时候看起来一模一样;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承接”与“护盘”往往都出现在大市不好的时候。承接是主力主动而为,庄家往往会在买一、买二、买三上挂上大量的买单,并且不怕大单打压。而护盘是被动的,往往下档接盘较少,大盘如有跳水动作,则股价往往会飞流直下,一般靠尾市偷袭,以维持股价不致于下跌过猛。

2、护

“护”即护盘,就是主力资金托住股价不使其下跌过多。护盘这种博弈语言,往往出现在庄家刚想拉升时,突遇大势不好,或个股突遇利空消息打压;也见于庄家因各种因素将股价打压到自己的成本价附近,不让场外客买入比自己更廉价的筹码而护盘。

护盘有许多种方法,比如:公司突然发布预亏公告,庄家措手不及,股价低开,再逐步推高,以吸引买盘介入,减轻庄家压力。护盘这种方式还常用于庄家出货阶段,如庄家每天偷偷出货,早市一开盘就逐步盘跌,尾盘对倒拉高,以维持股价不致于下跌太快,以便日后再次派发。如申能股份从转配股上市后,盘中就一直出现这种博弈语言。

庄家的目的不同,护盘的方式就不一样。按走势划分,有下跌抵抗式、横盘式;按时间划分,有尾盘式、早盘式;按功能划分,有实盘式、虚盘式;等等。

3、吸

“吸”这种博弈语言,多见于吸筹阶段。“吸”有许多种方式,比如打压吸筹、拉高吸筹等。假如有一只个股,每当盘中卖一位上,几手、十几手的散单累结到一定数量时,就突然有一笔或连续几笔大单将卖盘上的散户抛单全部吃完,再结合这只个股的价位,你很快就能断定是不是有庄家在吸筹。

“吸”这种博弈语言是较难掌握的。特别是打压吸和拉高吸,与“出货”之间的区别很难分清。“吸”按走势划分,有横盘吸、打压吸、拉高吸;按开盘方式划分,有低开高走式、高开低走式(与下跌式承接有一点相同之外);按力度划分,有强吸式、缓吸式,等等。

4、转

又称对倒或对敲,多见于拉高阶段、派发阶段。不要看盘中买盘一浪高过一浪,但主力的筹码并没有增加,一手进一手出而已,有时甚至在减少。对倒的典型形态,就是小猫钓鱼式的走势。根据主力的目的不同,转有不增仓位的转、适量增仓的转和派发筹码的转等不同方式。

下跌走势,但“护”一般不会下跌,或下跌幅度较少,走势要明显强于大盘。“承”按走势划分,有下跌式、横盘式、推高式;按力度大小划分,有大单承接式、小单承接式;按时间划分,有连续式,间隔式,等等。

证券从业基础知识股票交易策略

(一)价值型策略

即着眼于股票的内在价值。最典型的一个是巴菲特,完全从公司基本面上寻找投资机会。还有一个奥尼尔的CANSLIM模型,其中的多半要素也是属于价值的范围。如果细分,可以说巴菲特是价值挖掘型,而奥尼尔是价值增长型。

(二)趋势型策略

通俗说,就是追涨杀跌。从众心理是趋势的主要基础。趋势也是股市运行的最明显特征。虽然牛市即具有明显上涨趋势的时间只占总时间的15%左右,但由于它的特征显著,还是受到最多的投资者偏爱。顺便提醒炒股时间不长的朋友,运用趋势型策略最关键的是资金管理和止损,而不是信号的成功率。趋势型策略的典型人物一个是索罗斯,他不仅关于运用趋势,还提出走在趋势的前面,就是找趋势转折点。另一个是范·撒凯的《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书中提到的巴索,建议大家都去找一下这本书看看,理解一下R系数的理念会使您对趋势型策略有全新的认识。

(三)能量型策略

前面的趋势型主要关注价格,而能量型主要关注的是成交量。成交量是股价的元气,这句话十分到位地表达了这类型策略的观点。例如OBV指标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能量型策略的例子。典型人物一个是江西证券的廖黎辉,他用自己的模型1998年前后做了一个公开模拟账户,年收益超过10倍。另一个是花荣,他曾对OBV深入研究,不过真正的东西他不会拿出来的`。

(四)周期型策略

螺旋式上升是世界最常见的发展方式,股市也不例外。一个螺旋就是一个周期。我们常说的波段,它的学名应该也叫周期。周期型策略的代表人物我认为第一个应该是艾略特,波浪就是周期嘛,只不过他那里的波浪还只是非理性的,靠肉眼看,就像看云彩似的。好在现在有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电脑,能够代替我们把波浪数得更统一,如果再加上神经网络技术,波浪的前景应该很光明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我知道的就是波涛先生,他的专长是研究浮动波长周期,开辟了一个赚钱的新领域。如果有兴趣赚钱的,建议找本波涛的书好好看看吧。

(五)突变型策略

不是在说突变论的突变,这里我们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这里说的突变就是价格发生突然变化的意思。突变往往是容易把握的好机会。只不过全国80%的个人投资者都是业余股民、上班族,用不上,所以不多说了。知道的代表人物一个是鲁正轩,他有本书专门研究涨停板,听说他在孙中山老家曾操盘赚了不少钱。另一个人物是亚洲一号,他曾在叶滔网站的模拟炒股中达到28倍收益。

(六)跟庄型策略

把这个策略排在第五位,也是想请各位注意除了它之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是更好的策略。跟庄的书太多了。其代表人物一个是青木,他是一代股民的老师。另一个是几何级数,他写的庄家系列文章比青木说的还全面。这家伙本来是在医院搞X光的,他对股市也差不多能透视了。

(七)数理型策略

不是数理化的数理,而是数术之理的意思。我对此一窍不通,曾有朋友想教化我,但我一看就晕,学不了。只知道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江恩,他的数理水平比咱们国人高手当然差远了,但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名的将数理方法运用在股市上的。第二个代表人物应该是周文王了,他拘而演易,创立了数理大厦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博弈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博弈”是一个名字,原本指的是下棋,后来引申为“对某一件事进行决策”。

“博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如果两个人在下棋对决的话,则我们可以说这两个人在“博弈”,不过随着词汇的发展,也多出了其他不同的含义。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博弈是什么意思吧。

详细内容

1

下棋

在古时候,“博弈”通常指的是“下棋或者围棋”,作为“名词”使用,因此,如果“博弈”出现在古文中的话,则我们可以理解为“下棋”就可以啦。

2

赌博

随着时代的变迁,“博弈”这个词也有了更多不同的含义,比如“博弈”还可以用来指“赌博”,比如某个人在赌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博弈”来形容啦。

3

竞争

接着如果一个人为了争取某个利益而竞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博弈”来形容这一个行为哦,这是一种具有“竞争性”的行为。

4

概念

“博弈”指的是在很多决策主体中,各个主体针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做出相对应的决策的一种行为,比喻为了谋取什么利益而出现的竞争性行为。

5

出处

“博弈”的出处是《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在《 朱熹集注》中:“博,局戏;弈,围棋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研究人员称,DeFi交易员正在博弈以太坊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去中心化金融(DeFi)一直在阻塞以太坊网络,但绝不是大多数分析师所猜测的那样。

根据 Certus One联合创始人Hendrik Hofstadt的说法,在最近六个月中,以太坊最常用的软件版本Geth的体系结构怪异导致垃圾邮件散布网络的做法激增,以确保交易利润

根据Coin Metrics的数据,交易垃圾邮件是自5月以来平均以太坊用户费用增加约800%的众多原因之一。诸如MMM或DeFi在2020年的总体增长之类的庞氏骗局也应受到指责。

Hofstadt告诉CoinDesk,算法交易公司已经创建了机器人群来监视以太坊交易队列(称为内存池)。这些机器人在Uniswap等DeFi平台上等待大型交易。机器人经过检查后,便迅速下订单,以利用所谓的“后退”中的价格变动优势。

但是,太多的公司知道这种做法。因此,一些公司在春季的几个月中通过发送执行死刑墙以挤占其他人并获得积压的命令来改变他们的策略。

根据开发商Philippe Castonguay的数据,粗略模型显示,自2018年4月以来,已使用约599万美元的汽油费执行该交易策略。对于无用交易,这大约相当于一周的典型以太坊费用。

此外,这些交易大多数发生在3月12日“黑色星期四”以来,当时DeFi平台的交易量创历史新高。

根据霍夫施塔特提供的地址,对于贸易公司而言,这总体上意味着更多的费用,但套利却成百上千。

对于网络而言,垃圾邮件会将其他交易排除在外。这也增加了每个人的平均费用。

7月29日,格思团队批准将执行模型转换为先到先得的原则。但是,矿业公司是否将更新到新的Geth版本还有待观察。

霍夫斯塔特说,如果矿工比起帮助整个网络,更重视DeFi交易者的额外零花钱,他们可以照常营业。

实际上,根据Coin Metrics的数据,自5月5日以来,以太坊每天的网络总费用已从162,200美元增加到1,909,000美元,自7月5日起增长了1,07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挖矿与经济博弈

全文共 14900 字

+ 加入清单

技术最初是为比特币设计的一种特殊数据库技术, 它基于密码学中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来实现去中心化的P2P系统设计.但区块链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比特币.现在人们在使用区块链这个词时, 有时是指数据结构, 有时是指数据库, 有时则是指数据库技术.从数据的角度来看,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或称为分布式共享总账, Distributed shared ledger), 这里的“分布式”不仅体现为数据的分布式存储, 也体现为数据的分布式记录(即由系统参与者集体维护); 从记录效果的角度来看, 区块链可以生成一套记录时间先后、不可篡改、可信任的数据库, 这套数据库是去中心化存储且数据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具体地说, 区块链技术就是一种大家共同参与记录信息和存储信息的技术.过去, 人们将数据记录和存储的工作交给中心化的机构来完成, 而区块链技术则让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数据的记录和存储.区块链技术在没有中央控制点的分布式对等网络下, 使用分布式集体运作的方法, 构建了一个P2P的自组织网络.通过复杂的校验机制, 区块链数据库能够保持完整性、连续性和一致性, 即使部分参与人作假也无法改变区块链的完整性, 更无法篡改区块链中的数据.区块链技术涉及的关键点包括: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去信任(Trustless)、集体维护(Collectively maintain)、可靠数据库(Reliable data base)、时间戳(Time stamp)、非对称加密(Asymmetric cryptography)等.

区块链技术原理的来源可归纳为数学上的拜占庭将军问题.将拜占庭将军问题延伸到互联网生活中来, 其内涵可概括为:在互联网大背景下, 当需要与不熟悉的对手进行价值交换活动时, 人们如何才能防止不会被其中的恶意破坏者欺骗和迷惑, 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如果进一步将拜占庭将军问题延伸到技术领域中来, 其内涵可概括为:在缺少可信任的中央节点和可信任通道的情况下, 分布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应如何达成共识.从这些角度来看,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闻名已久的拜占庭将军问题, 它提供了一种无需信任单个节点, 还能创建共识网络的方法.

作为区块链技术最成功的应用, 比特币系统应用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的共识机制实现交易的不可篡改性和不可伪造性. PoW共识机制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引入分布式节点的算力竞争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共识的安全性.比特币系统中, 各节点基于各自的算力相互竞争, 共同解决一个求解复杂但验证容易的SHA256数学难题, 最快解决该难题的节点将获得区块记账权和系统自动生成的比特币奖励.具体过程如下:如果想产生一个区块并写入到区块链中, 需要找到一个小于系统规定难度值的随机数, 这样才可能被其他节点认可, 并写入到区块链中.而找到随机数需要输出密码散列函数家族SHA256的哈希算法.其中, 一个符合要求的输出值由N个前导零构成.零的个数取决于网络的难度值, 挖矿难度越高, 零的个数会越多.当输出值不满足要求时, 这个随机数就会增加一个单位, 直到找到为止.找到合适随机数后, 节点获得记账权和相应比特币奖励, 并将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交易记录在区块上, 所有区块按时间顺序连接则构成区块链.一般地, 比特币系统通过灵活调整随机数搜索的难度值来控制区块的平均生成时间.

在比特币系统中, 产生区块的过程称为挖矿, 进行挖矿的参与者称为矿工.由于比特币系统大约每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 这意味着大部分矿工在一定时间内很难产生区块.为了增加获得稳定收益的可能性, 矿工会选择加入开放矿池进行合作挖矿.具体地, 矿池中的矿工需要耗费资源尝试产生区块, 即发送完整工作量证明给管理者.但完整工作量很难产生, 矿工也可以选择发送部分工作量证明获得相应收益.无论哪个矿工产生区块, 获得的收益将按贡献比例分配给每个矿工.参与者注册为矿工很简单, 只需要提供一个公共的网络接口就可以加入开放矿池, 因此开放矿池很容易受到攻击.有些注册矿工只发送部分工作量证明, 当产生完整工作量证明时就会将其抛弃, 这种攻击方式被称为区块截留攻击.在这种情形下, 攻击者发送部分工作量证明, 但不会对矿池产生有效收益, 这也导致攻击者与其他矿工共同分享矿池收益, 从而减少其矿池的收益.

研究表明, 在一个开放的矿池中, 矿工可以通过攻击其他矿工增加自己的收益.如果所有矿工都选择攻击对方, 那么他们获得的收益将少于他们互不攻击时获得的收益.这就是PoW共识算法中的挖矿困境, 而这种困境也对应到博弈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即攻击对个体而言是最优策略, 但却不是系统最优的.如何理解和分析挖矿过程中的博弈困境无疑给比特币的发展和技术开发乃至投入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Eyal基于博弈理论, 定性地分析了挖矿过程中的困境, 但并没有给出纯策略存在条件以及相应证明.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矿工博弈困境的纯策略和混合策略均衡, 并给出两种均衡存在的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 PoW共识机制存在着显著的缺陷, 其强大算力造成的资源浪费(例如算力)历来为研究者所诟病, 而且长达10分钟的交易确认时间使其相对不适合小额交易的商业应用.与此同时,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数字币的相继涌现, 研究者提出多种不依赖算力而能够达成共识的机制, 例如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PoS)共识, 授权股份证明机制(Delegated proof of stake, DPoS)共识, 缠结(Tangle)以及Tendermint机制等.而最理想的共识算法是系统中的节点达成的共识是一个纳什均衡, 即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都不会提高自身的收益.这为基于博弈论构建共识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 PoW共识过程中的挖矿困境对应经典的囚徒困境模型, 其纳什均衡为互相攻击, 此时的系统收益并不能达到最优.为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益, 有必要建立相关机制, 使矿工趋向于合作, 以获得较高的系统收益, 从而为实现高效的共识算法提供依据.

零行列式(Zero determinant, ZD)策略是近几年在博弈论中兴起的一种新方法, 它能够打破传统的纳什均衡理论.如Press和Dyson用ZD策略优化囚徒困境模型, 一方面可以解决系统收益低问题, 另一方面, 无论对手采取何种策略, 都可以强迫对手与自己收益之间满足线性关系.此外, ZD策略被应用到无线网络中的资源管理和频谱共享等问题.这些都为本文运用ZD策略对矿工的策略选择进行优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本文组织结构为:第1节介绍区块截留攻击和博弈理论中的纳什均衡及囚徒困境模型; 第2节利用博弈均衡理论对矿工算力相同和不相同两种情形的挖矿困境进行分析, 给出纯策略均衡以及混合策略均衡存在条件; 第3节运用ZD策略对区块截留攻击博弈进行优化, 得到获得较高系统收益时矿工策略选择的优化条件; 第4节给出数值仿真; 第5节总结本文内容, 并对今后工作进行展望.

1 预备知识

1.1 区块截留攻击

区块截留攻击是指在一个开放矿池中矿工与矿工之间的攻击.攻击者只发送部分工作量证明给矿池管理员, 当发现完整工作量证明时就将其抛弃.而工作量证明只能被任务的创建者使用, 攻击者不能将区块截留攻击的算力用于其他用途, 也不能从这部分算力中获得任何其他的收益.因此, 这种攻击一方面会造成算力浪费, 另一方面也会使整个矿池收益降低.此外, 少量部分工作量证明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矿池的有效算力和有效收益, 但矿工进行攻击后, 整个矿池的有效算力和有效收益将低于所有矿工正常挖矿时所获得的收益.虽然矿池管理员检测到整个矿池的总收益降低, 发现正在遭受区块截留攻击, 但并不能判断哪个矿工正在发起攻击.

除了区块截留攻击, 还有其他几种类型的攻击, 例如矿池间的区块截留攻击、自私挖矿攻击、劫持攻击以及服务拒绝攻击等.

1.2 博弈理论

博弈论被誉为“社会科学中的数学”, 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更确切地说, 是指在双方相互竞争对立的环境条件下, 参与者依靠所掌握的信息, 遵循一定的规则约束, 各自选择策略并取得相应的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1.2.1 纳什均衡

通常认为Neumann与Morgenstern在1944年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由此延续, 在上世纪50年代, 纳什提出了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NE)理论, 刻画了所有博弈者策略构成的一种最优情势(Profile), 即任何博弈者单方面试图改变自己的策略, 则在该情势下该博弈者的收益将受到损害(至少不会改善).换言之, 这种情势下所有博弈者的策略都是所有其他对手策略的最优反应(Best response).

考虑n人博弈模型, 其策略空间为S=∏SiS=∏Si,SiSi是策略xixi的集合.定义X=(x1,x2,⋯,xn)X=(x1,x2,⋯,xn),xi∈Sixi∈Si,x−i=(x1,x2,⋯,xi−1,xi+1,⋯,xn)x−i=(x1,x2,⋯,xi−1,xi+1,⋯,xn).设Ui(X)Ui(X)=Ui(xi,x−i)Ui(xi,x−i)是个体i采取策略xixi时的收益函数.n个参与者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可以达到纳什均衡X∗X∗=(x∗1,x∗2,⋯,x∗n)(x1∗,x2∗,⋯,xn∗).这种均衡是指没有个体可以通过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而增加收益, 即

如果式(1) 对每个x′i∉x∗ixi′∉xi∗都严格成立, 称该均衡为严格纳什均衡.如果x∗ixi∗是一个纯策略, 称这个均衡为纯策略纳什均衡; 否则, 称这个均衡为混合纳什均衡.

1.2.2 囚徒困境博弈模型

考虑两个策略A和B的博弈模型, 当两个个体都采用A时, 各自获得奖励R; 当两者都采用B时, 各自获得惩罚P; 当A策略个体遇到B策略个体时, 前者收益为S, 后者收益为T.其收益矩阵表示如下:

其中,R表示对“双方合作的奖励” (Reward for mutual cooperation),P表示对“双方背叛的惩罚” (Punishment for mutual defection), 当一方合作而另一方背叛时,S表示合作者获得“傻瓜的报酬” (Sucker′′s payoff),T表示背叛者获得“背叛的诱惑” (Temptation to defect).

囚徒困境模型是博弈论中最为经典的博弈模型.其背景如下:两个嫌疑犯P1P1和P2P2作案后被捕, 接受隔离审讯; 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8年, 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 坦白一方获释, 另一方判10年; 如果两人同时抗拒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对于P1P1和P2P2来说, 坦白意味着背叛(Defect), 不坦白意味着合作(Cooperate), 用收益矩阵表示如式(2), 满足条件T>R>P>ST>R>P>S, 且2R>T+S2R>T+S.对于行参与者而言, 如果列参与者选择合作, 则他的最优选择为背叛; 如果列参与者选择背叛, 背叛对手的收益高于合作时获得的收益.因此, 无论对手采用何种策略, 选择背叛策略都是最优的.理性个体最终会处于互相背叛状态, 即(D,D)(D,D)是囚徒困境博弈的纳什均衡状态.但是, 根据收益间的数值关系可知, 该状态的收益将低于两者选择合作时的收益, 理性参与者将面临选择合作或背叛的困境.

参与者进行一次交互, 会面临囚徒困境, 选择纳什均衡点---背叛.当进行多次博弈时, 就构成迭代的囚徒困境(Iterated prison′′s dilemma, IPD), 这时, 参与者最优策略依赖于对手策略选择, 从而改变原先的均衡状态, 以达到系统较好的“均衡”.两个最经典的迭代策略是“针锋相对” (Tit-for-tat, TFT)和“赢存输变” (Win-stay, lose-shift, WSFS). TFT策略:首先参与者不会背叛对方, 如果对手选择背叛, 在下一次博弈中他将选择背叛来惩罚对手; 如果下一次对手选择合作, 他将会和对手再次合作. WSFS策略:对收益设一个阈值, 当第一轮收益高于该值时, 在下一轮博弈时, 参与者将继续保持上一轮采取的策略; 如果上一轮所得收益低于该阈值, 则在下一轮博弈时, 参与者将采用与上一轮相反的策略.若11表示合作,00表示背叛, TFT策略可表示为[1,0,1,0][1,0,1,0], WSFS策略表示为[1,0,0,1][1,0,0,1].

两人两策略的博弈除了囚徒困境, 当收益矩阵(2) 中的参数R,S,T,P满足不同条件时, 还有其他博弈类型.例如雪堆博弈(Snowdrift game, SG)、鹰鸽博弈(Hawk-dove game, HDG)、胆小鬼博弈(Chicken game, CG)等.

2 挖矿困境的博弈均衡分析

矿工正常挖矿, 会获得与其付出算力成正比的收益, 付出的算力会耗费大量的电力、人力、物力等资源; 矿工也可以通过只发送部分工作量证明进行区块截留攻击, 获得高于实际应获得的收益.攻击是最优策略, 但当所有矿工都选择这种策略时, 整个矿池的有效收益几乎为零, 所以矿工最终获得的收益少于不攻击时获得的收益.因此对于矿工而言, 攻击与否是一个困境.

2.1 相同算力的情形

在开放矿池中, 忠实矿工进行正常挖矿, 会耗费一定的算力, 假设耗费的资源为c(0<c<0)(0<c<0).矿工之间合作挖矿, 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挖到区块的概率, 并且各个矿工的期望收益也将大于单独进行挖矿时获得的收益.假设矿工合作挖矿时收益会扩大r(r>1)(r>1)倍, 系统将扩大后的收益再按算力进行公平分配.为了简单化模型, 假设每个矿工的算力相同, 扩大后的收益会进行平分.当矿工不忠实挖矿, 对该矿池进行区块截留攻击时, 矿池管理员仍会按其贡献算力分配收益, 这样的行为不仅使该矿池总收益减少, 所有矿工的收益也将降低, 这就是挖矿过程中的“搭便车者” (Free rider).这里只考虑矿池中有两个矿工的情况, 每个矿工有两种策略选择:合作(Cooperation, C)和攻击(Attack, A).假设每个矿工正常挖矿时的收益为1, 他们的收益情况如下所示:

当策略选择为(C, C)时, 两个矿工合作挖矿会扩大r倍收益, 也会耗费一定的资源c, 因此对应的收益为(r(1−c)(r(1−c),r(1−c))r(1−c)).当一个矿工选择合作, 另一个选择攻击时, 即(C, A)或(A, C), 对于合作者而言, 只有一个矿工进行挖矿, 收益不会被扩大r倍, 矿池收益为1, 忠实矿工和攻击者获得相同的收益1/21/2, 但忠实矿工正常挖矿会耗费其资源c, 所以其最终收益为1/2−c1/2−c, 攻击者收益为1/21/2.当两个矿工都选择攻击(A, A)时, 整个矿池的有效收益为0, 则这两个矿工的收益为0.

2.1.1 纯策略纳什均衡

当r(1−c)>1/2r(1−c)>1/2且c>1/2c>1/2, 一个矿工选择C策略时, 另一个矿工选择C策略比选择A策略获得收益大, 为了使自己的收益达到最大, 另一个矿工也会选择C策略; 当一个矿工选择A策略时, 另一个矿工选择C策略比选择A策略损失更多, 为了使自己的收益不损失太多, 另一个矿工只能选择A策略.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矿工的纳什均衡点为(C, C), (A, A).在图 1中, 区域(c)满足该条件.

当r(1−c)<1/2r(1−c)<1/2且c>1/2c>1/2, 一个矿工选择合作时, 另一个矿工会选择攻击来增加自己的收益; 当一个矿工选择攻击时, 为了不降低自己的收益, 另一个矿工只能选择攻击.也就是说, 无论对手选择何种策略, 矿工的最优策略是攻击, 这时矿工将面临矿工式的囚徒困境.此时的纳什均衡点为(A, A), 在图 1中, 表现为区域(b).

当r(1−c)>1/2r(1−c)>1/2且c<1/2c<1/2, 一个矿工选择合作时, 为了使自己的收益达到最高, 另一个矿工会选择合作; 当一个矿工选择攻击时, 为了使自己的收益不会损失很多, 另一个矿工仍旧会选择合作.即无论对手矿工选择何种策略, 该矿工选择合作对其自身利益是最大的.因此, 这时矿工的纳什均衡点为(C, C), 这种情况在图 1中为区域(d).

当r(1−c)<1/2r(1−c)<1/2且c<1/2c<1/2时, 有r<1r<1, 而r为收益扩大的倍数, 这与模型假设r>1r>1矛盾, 因此这种情况为图 1中的区域(a).

2.1.2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矿工博弈有一个唯一的混合均衡点.设矿工1选择合作的概率为x(0≤x≤1)(0≤x≤1), 矿工2选择合作的概率为y(0≤y≤1)(0≤y≤1), 则矿工1合作的期望收益为y/2y/2, 矿工1攻击的期望收益为yr(1−c)+(1−y)(1/2−c)=ry−y/2−ryc+1/2−c+cyyr(1−c)+(1−y)(1/2−c)=ry−y/2−ryc+1/2−c+cy.在混合策略均衡点下, 矿工1合作与攻击的收益相等, 即

化简后有

同样地, 矿工2选择合作时的期望收益为xr(1xr(1-c)+(1−x)(1/2−c)=rx−x/2−rxc+1/2c)+(1−x)(1/2−c)=rx−x/2−rxc+1/2-c++cxcx.矿工2选择攻击时的期望收益为x/2x/2.在混合策略均衡下, 矿工2选择合作与攻击对应的收益也应是相等的, 即

化简后有

根据式(3) 和式(4) 可以得到混合均衡存在的条件

定理1.设算力相同的两个矿工合作的概率分别为x,y, 则x,y与挖矿资源耗费c成正比, 与合作后收益扩大倍数r成反比, 且混合策略均衡存在的条件为

注1.图 1中, 区域(b)和区域(d)只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不满足不等式(5) 的条件约束.只有区域(c)满足不等式(5) 的条件约束, 即存在混合纳什均衡.

2.2 不同算力的情形

本节分析矿工算力不同时的系统分配收益情况.假设在开放矿池中有两个矿工挖矿, 整个矿池的总算力为1, 矿工1的算力为t(0<t<1)(0<t<1), 则另一个矿工的算力为(1−t)(1−t), 与上一个模型相同的是,c表示各种资源支出,r表示矿工合作后的收益扩大的倍数; 不同的是, 假设矿工挖矿后, 矿池的收益根据矿工挖矿情况而定, 资源支出c需满足c<min(tc<min(t,1−t)1−t).不失一般性, 设t<1−tt<1−t, 这里仍然存在“搭便车"者:通过区块截留攻击, 增加自己的收益.矿工的策略选择仍然为C和A, 他们的收益情况如下:

当两个矿工策略选择为(C, C)时, 合作挖矿时整个矿池收益为1, 矿工获得收益为自己的算力, 这样会耗费c, 但收益会扩大r倍, 因此这时的收益为(r(t−c)(r(t−c),r(1−t−c))r(1−t−c)), 当两个矿工策略选择为(C, A)时, 矿工1选择合作, 矿工2选择攻击, 这时整个矿池的收益为t, 矿工1获得收益为它所占整个矿池算力的比例与耗费资源之差, 即(t2−c)(t2−c).同样的, 矿工2的收益为t(1−t)t(1−t); 当两个矿工都选择攻击时, 系统有效收益为0, 此时每个矿工的收益也为0.

2.2.1 纯策略纳什均衡

1) 当r(t−c)>(1−t)tr(t−c)>(1−t)t,(1−t)2−c<0(1−t)2−c<0, 矿工1选择合作时, 矿工2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会选择合作:矿工1选择攻击时, 矿工2为了使自己的收益不会降低的太多也会选择攻击.因此这时矿工的纳什均衡点有两个: (C, C)和(A, A).

2) 当r(t−c)<(1−t)tr(t−c)<(1−t)t,(1−t)2−c>0(1−t)2−c>0, 矿工1选择攻击时, 矿工2为了有收益必须选择合作(当选择攻击时, 收益将为0), 此时的纳什均衡点为(A, C).

3) 当r(t−c)>(1−t)tr(t−c)>(1−t)t,(1−t)2−c>0(1−t)2−c>0或者t2t2-c>0c>0时, 矿工1选择攻击, 另一个矿工选择合作时获得收益将高于选择攻击时获得的收益:而当矿工1选择合作时, 另一个矿工选择合作时的收益同样高于选择攻击时获得的.因此, 矿工的纳什均衡点为(C, C).

4) 当r(t−c)<(1−t)tr(t−c)<(1−t)t,(1−t)2−c<0(1−t)2−c<0时, 对手选择攻击, 该矿工选择合作时, 会获得较少收益, 当选择攻击时, 会获得相对多的收益.此时矿工的纳什均衡点为(A, A), 这就是矿工版的囚徒困境.

2.2.2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矿工以某种概率进行策略选择, 当概率为0或1时, 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当概率不为0或1时, 为混合策略均衡问题.假设矿工1合作的概率为x(0(0≤≤x≤1)x≤1), 矿工2合作的概率为y(0≤y≤1)(0≤y≤1), 根据均衡的性质可以知, 矿工1选择是否合作, 收益应该是相等的, 即

化简后为

同样地, 均衡条件下, 矿工2选择攻击或合作的收益应该是相等的.即

化简后为

根据式(6) 和式(7), 可以得到在矿工算力不相同时混合均衡存在的条件

定理2.设算力不相同的两个矿工合作的概率分别为x,y, 则x,y与资源耗费c成正比, 与收益扩大倍数r成反比, 矿工的合作概率与其本身算力成反比, 且混合策略均衡存在的条件为

注2.根据x,y存在条件, 可以得出, 只有第1种和第4种情形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存在混合均衡.由此发现, 矿工算力相同是算力不同情况下的特殊情况.

3 挖矿困境的博弈优化

由第2节可知, 区域(c)的纳什均衡为(A, A), (C, C).当两个矿工相互攻击时, 将获得较低的系统收益, 甚至为零.为了提高矿池收益, 我们将ZD策略应用到该挖矿困境中, 对系统收益进行优化, 最终得到较高的收益.

具体模型如下:假设在一个开放矿池中, 有两类矿工, 一类忠实矿工(LM, 正常挖矿, 维护整个矿池的利益), 另一类自私矿工(SM, 自私挖矿, 只考虑自己的收益).对于(C, C)、(C, A)、(A, C)、(A, A)四种情况, LM和SM的混合策略概率分别为lm=lm=[a1[a1,a2a2,a3,a4]a3,a4]和sm=[b1,b2,b3,b4]sm=[b1,b2,b3,b4],lmlm,smsm分别是下一状态下选择合作的转移概率向量.例如, 上一状态两个矿工都选择C时, 下一状态LM选择C的概率为a1a1, 选择A的概率为(1−a1)(1−a1); SM选择C的概率为b1b1, 选择A的概率为(1−b1)(1−b1). LM的收益向量为

SM的收益向量为

因此, 两个矿工的策略选择转移情况可由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矩阵M来表示.其中, 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的稳态向量s=[s1,s2,s3,s4]Ts=[s1,s2,s3,s4]T, 且s1+s2+s3+s4s1+s2+s3+s4=11.

则LM和SM的稳态期望收益分别为

定义M′=M−IM′=M−I, 这里II是单位矩阵.因此式(9) 等价为

根据克拉默法则, 可以得到

其中, Adj(M′)(M′)为M′M′的伴随矩阵, 它的每一行都与ssss成比例.选取Adj(M′)(M′)的最后一行, 经过行列变换可以得到, 对于任意向量vv=[v1,v2,v3,v4]Tvv=[v1,v2,v3,v4]T, 与ssss的点积是一个行列式

假设vv=αWWL+βWS−γIvv=αWWL+βWS−γI, 这里αα,ββ是不为零的系统参数, 令lm′=[−1+a1,−1+a2,a3,a4]lm′=[−1+a1,−1+a2,a3,a4], 如果LM的混合策略lm′=ϕvv=ϕ(αWWL+βWWS−γI)lm′=ϕvv=ϕ(αWWL+βWWS−γI), 其中ϕϕ是不为零的次数, 则

定理3.在一个开放矿池中, 当LM采取ZD策略时, LM可以控制SM的收益与自己的收益保持线性关系:γ=αUL+βUSγ=αUL+βUS.

证明.通过式(10) 可知, 无论SM采取哪种策略, LM都可以通过ZD策略使SM的收益与其自己收益保持线性关系.并且, 由于LM考虑系统的整体收益, 提高自身收益, 也将提高对手收益.

引理1.LM采取ZD策略时, 系统参数αα,ββ应满足

γγ满足

或者

证明.根据定理3可知,α/β<0α/β<0, 由式(10) 可得, LM的策略lmlm应满足

混合策略概率aiai(i=1,2,3,4)(i=1,2,3,4)应该满足0≤ai0≤ai≤1≤1, 有

根据不等式组(13), 当ϕ<0ϕ<0时,γγ需满足

在挖矿过程中, 很明显SL=SS<TS=TLSL=SS<TS=TL, 对于这种情况不失一般性, 假设α>0α>0,β<0β<0, 则

很明显, 式(15) 与式(14) 矛盾.

根据式(13), 当ϕ>0ϕ>0时,γγ需满足:

由式(16) 可以得到系数αα和ββ应满足:

当α<0α<0,β<0β<0时, 可以得到条件与式(16) 矛盾, 通过式(14) 仍然可以得到α/β>−1α/β>−1.

综上分析, 当LM采取ZD策略时, 即lm′=ϕvvlm′=ϕvv=ϕ(αWWL+βWWS−γI)ϕ(αWWL+βWWS−γI).可以得到系统参数αα,ββ应满足式(11).

定理4.在挖矿过程中, 当LM采取ZD策略, 满足γ=αUL+βUSγ=αUL+βUS和α/β<0α/β<0时, 两个矿工的最终收益可以为图 2上线段ACAC和AFAF上的任意一点, 并且LM可以用ZD策略单方面控制线段AC.在A点可以使该模型达到一个新的纳什均衡---这个均衡具有较高的系统收益, 即:UL(lm∗,sm∗)UL(lm∗,sm∗)++US(lm∗,sm∗)US(lm∗,sm∗), 并且LM和SM不会偏离这个均衡, 即:

LM的ZD策略lm∗lm∗为

证明.下面对矿工算力不相同时, 对纯策略纳什均衡中的第4种情况进行证明, 即满足r(t−c)<r(t−c)<(1−t)t(1−t)t,(1−t)2−c<0(1−t)2−c<0条件, 纳什均衡为(A, A).则该情形下, 两个矿工的收益(UL′,US′)(UL′,US′)分布为图 2中四边形ABECABEC, 不失一般性, 假设α>0α>0,β<0β<0.当γ=αUL′+βUS′γ=αUL′+βUS′时, 则LM可以通过采取ZD策略控制线性关系α(RL−UL′)+β(RS−US′)=0α(RL−UL′)+β(RS−US′)=0.

下面分析当矿工收益为四边形ABECABEC各区域时, 矿工挖矿博弈的不同结果, 以及最优区域.

当UL′<RLUL′<RL,US′<RSUS′<RS时, 也就是图 2中的三角形ABFABF区域, 有γ=αUL′+βUS′>αRL+βRSγ=αUL′+βUS′>αRL+βRS, 这与式(16) 矛盾.因此, 当UL′<RLUL′<RL,US′<RSUS′<RS时, LM不能采取ZD策略满足两个收益的线性关系式α(RL−UL′)+β(RS−US′)=0α(RL−UL′)+β(RS−US′)=0.也就是说当LM采取ZD策略时, 矿工挖矿博弈结果是不会优于矿工收益为四边形AFECAFEC时所得到的收益.

收益分布在线段FAFA.当LM的ZD策略lm′=ϕ(αWWL+βWWS−γI)lm′=ϕ(αWWL+βWWS−γI)中的α=0α=0时, 可以满足γγ=βUSβUS, 并且满足式(15).这时, SM的收益都在线段FAFA上.即, 当LM采取ZD策略时, 不管SM采取何种策略, LM都可以控制SM的收益为线段FAFA上的任意一点, 并且可以保持两个矿工收益的线性关系值不变.

同样的, 可以得到在线段ACAC上, LM采取ZD策略时, 即可以保持两个矿工收益的线性关系.而在线段CECE上并不能保持该线性关系.

综上分析, 可以得到当两个矿工最终受益可以为FAFA和ACAC上的任意一点.对于线段ACAC, 不管SM采取何种策略, LM都可以通过调整α/βα/β的值单方面控制两个矿工的收益.

不失一般性, 假设α>0α>0,β<0β<0, 当ϕ>0ϕ>0时, 对于任意的αα和ββ, 只有满足式(11), 并且γ=RLγ=RL++RSRS, 则LM采取的ZD策略lm∗lm∗(式(19))可以由式(12) 得到, 即, 不管SM采取何种策略, LM可以单方面控制两个矿工收益的线性关系, 并且系统收益可以达到较高值.

注3.定理4从博弈论的角度对PoW共识算法中矿工的策略选择进行优化, 给出系统达到较高收益时的均衡条件.即采用ZD策略方法使系统丢弃原来挖矿困境相互攻击的纳什均衡, 形成新的均衡, 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收益.所以, 基于ZD策略的博弈论方法为设计高效的共识算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4 数值仿真及结果分析

基于上述模型, 用数值仿真来说明LM用ZD策略(lm′=ϕ(αWWL+βWWS−γI)lm′=ϕ(αWWL+βWWS−γI),γ=αUL+βUSγ=αUL+βUS)可以使LM和SM的收益保持线性关系, 并且维持系统收益稳定并达到一定的高度.当矿工算力相同时, 假设系统参数资源耗费c=5/8c=5/8, 合作后矿工收益扩大倍数r=5/3r=5/3,ϕ=1/20ϕ=1/20,α=8α=8,β=−18β=−18. LM和SM的收益向量分别为WWL=[5/8,−1/8,1/2,0]TWWL=[5/8,−1/8,1/2,0]T,WWSWWS=[5/8,1/2,−1/8,0]T=[5/8,1/2,−1/8,0]T.

下面是当LM和SM分别采取不同策略时, 对系统收益的分析.其中, WSFS策略的混合策略概率为[1,0,0,1][1,0,0,1], TFT策略的混合策略概率为[1,0,1[1,0,1,0]0].

在图 3中, 当SM采取WSFS策略时, LM选择ZD或者WSFS策略时, 最终系统收益能达到最优值1.25, 而LM采取TFT策略或一个随机策略[0.1,0.2,0.3,0.4][0.1,0.2,0.3,0.4]时, 系统收益不能达到最优.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在LM选择的这4种策略中, WSFS策略是最佳选择, ZD策略经过迭代一定次数后也能达到系统最优, 而TFT策略和随机策略[0.1,0.2[0.1,0.2,0.3,0.4]0.3,0.4]都只能获得较低的系统收益.

在图 4中, SM采用TFT策略, LM分别采取ZD、WSFS、TFT、[0.1,0.2,0.3,0.4][0.1,0.2,0.3,0.4]四种策略.观察图 3, 通过对比发现这4种博弈都不能使系统达到最优, 而ZD策略虽然不能系统收益最优, 但相对于其他策略有明显的优势, 在迭代一定次数后可以使系统收益趋向于稳定, 并且可以得到高于其他策略的收益. LM的最差策略为随机策略[0.1,0.2,0.3,0.4][0.1,0.2,0.3,0.4].

在图 5中, SM始终选择[0.1,0.2,0.3,0.4][0.1,0.2,0.3,0.4]策略, LM仍然采取ZD、WSFS、TFT、[0.1,0.2,0.3,0.4][0.1,0.2,0.3,0.4]四种策略.这4种博弈同样不能达到最优, 当LM采取ZD策略时, 经过一定次数的迭代博弈后, 系统收益逐渐稳定并且明显高于其他3个策略.这时, SM最不可取的策略为TFT策略.

根据图 6可以得到, 不论SM选择何种策略, 只要LM采用ZD策略, 两个矿工收益的线性组γ=γ=αULαUL++βUSβUS, 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 会逐渐趋向稳定, 并且都为同一个值.也就是说, 当矿工算力相同时, LM可以用ZD策略控制SM的收益与自己收益保持线性关系, 不论SM采取何种策略.

当矿工算力不同时, 参数满足不同的条件, 也会有不同的困境.当系统条件满足纯策略中的第4种(均衡点为双攻击)情形时, 我们对该情形进行建模, 不妨假设参数ϕ=1/20ϕ=1/20,α=1α=1,β=−10β=−10, 算力耗费c=0.3c=0.3, 收益扩大倍数r=1.1r=1.1, LM的算力t=t=0.480.48, 则SM的算力(1−t)=0.52(1−t)=0.52.

在图 7中, SM采用WSFS策略, LM分别采用ZD、WSFS、TFT、[0.1,0.2,0.3,0.4][0.1,0.2,0.3,0.4]策略. LM采用WSFS能立即使系统收益达到最优, 而采用ZD策略后, 在迭代一定次数后也能使系统收益得到满足.另外两种策略只能使系统收益处于较低值.在这4种策略中, 最差的为随机策略[0.1,0.2,0.3,0.4][0.1,0.2,0.3,0.4].

图 8与图 7不同的是, 这里的SM采取的是TFT策略.从图 8可以发现, 虽然ZD策略不能使系统收益达到最优, 但它仍然是LM的最佳选择, 在重复一定次数后, 系统收益可以达到稳定, 并优于其他3个策略, 其他3个策略只能使系统收益更低.这里的劣势策略仍然为[0.1,0.2,0.3,0.4][0.1,0.2,0.3,0.4].

在图 9中, LM同样采用4种不同的策略, 这4种策略都不能使系统收益达到最高, 但比较这4种策略, ZD策略对应的系统收益要明显高于其他3种策略, 这说明ZD是LM的最佳选择, 而TFT策略则是最不可取的策略.

图 10为LM采用ZD策略, SM分别采取其他3种策略.从图 10可以看出, 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 LM和SM收益的线性组合γ=αUL+βUSγ=αUL+βUS, 会逐渐稳定到同一值, 由此验证了我们的结论:当矿工算力不同时, 不论SM采取何种策略, LM都可以通过采用ZD策略, 使两个矿工的收益保持线性关系.

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无论矿工算力是否相同, 无论SM采取何种策略, 当LM采用ZD策略时, 经过一定次数的重复博弈, 可以获得相对高的系统收益, 甚至能达到最优.并且无论SM选择哪种策略, 经过一定次数的迭代, LM都可以使SM的收益与自己的收益保持线性关系, 这使得设计高效的博弈共识算法成为可能.

5 总结与展望

一方面, 均衡分析是博弈论中的一块重要内容.本文对共识算法挖矿困境的分析, 对理解和剖析PoW共识算法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具体地, 当矿工算力相同时, 3种情况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分为(A, A), (C, C)和(A, A), (C, C).对于混合策略均衡, 给出均衡存在条件, 并得到两个重要结论: 1) 当收益扩大倍数r不变时, 资源耗费c与合作概率成正比; 2) 当c不变时, 收益扩大倍数r与合作概率成反比.当矿工算力不相同时, 根据参数满足不同的条件, 可以将此时的困境分为4种, 纯策略纳什均衡分别为(A, A), (C, C), (A, A)和(C, C), (A, C).通过分析得到混合策略均衡存在条件, 以及一个重要结论:当收益扩大倍数r和费用支出c保持不变时, 矿工的算力与合作的概率成反比.这些性质, 对矿工挖矿的均衡选择起到理论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 有效共识机制的设计一直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问题.在PoW共识算法中正常挖矿的纳什均衡是相互攻击, 给系统本身造成资源浪费.本文应用ZD策略对PoW共识算法中矿工的策略选择进行优化, 使得系统收益达到最大化, 为进一步设计基于博弈论的高效共识算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具体地, 对PoW共识过程中矿工的策略选择进行优化, 发现LM采取ZD策略, 可以使系统收益达到较高值, 甚至控制系统收益, 使之达到最优, 也可以使SM的收益与自己的收益保持线性关系, 并给出数值仿真, 进一步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此外, 以太坊中的PoS共识算法中也存在类似的策略选择困境:权益较大者忠实于矿池是否能获得高收益, 权益较小者忠实于矿池是否一定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并获得相应收益.后续工作将对这种情况及区块链中类似模型进行分析, 通过对系统均衡的分析, 设计更合理更有效的共识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博弈是什么意思 博弈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博弈本意是指下棋,它的引申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一定的规则,一个或几个拥有绝对理性思维的人或团队,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有时候博弈也用作动词,特指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博弈的参加者,即博弈过程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第二,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第三,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第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第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约翰·纳什:在得失博弈中获得均衡

全文共 3704 字

+ 加入清单

被世界称为“传奇”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Johnf nash),他一生中所有的荣耀、奋斗和疯狂,都将随着2015年5月23日的急刹车,永远留在新泽西州的土地上。这个坏消息成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全世界都在为他的离开而叹息。

约翰·纳什(网络图)

纳什也是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中主角的原型,一位博弈论大师和著名数学家。2015年3月25日,纳什与数学家路易斯·尼伦伯格一起获得了2015年阿贝尔奖,以表彰他对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杰出贡献(有些人还称之为“诺贝尔数学奖”)。然而,在获得该奖项不到两个月后,纳什和他的妻子都死于车祸。

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

约翰·纳什,枣水市一名天才少年,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博弈论。与此同时,他在代数簇理论、黎曼几何、抛物线和椭圆方程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纳什没有写多少论文,只有几篇足以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1928年6月13日,约翰·纳什出生在西弗吉尼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家电力公司的工程师。他的母亲也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名教师。纳什的天赋在小学四年级就显露出来了,但他的数学成绩只有B-。纳什的老师告诉他的母亲,他对家庭作业知之甚少,但母亲非常清楚,孩子已经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高中,当一名教师做冗长的证明并不容易,但纳什只需两步或三步就能解决问题。

高中毕业后,纳什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然后进入卡内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948年,三年级学生纳什被几所美国顶尖大学录取,包括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甚至更加热情。当数学系系主任列夫·舍兹(Lev Schetz)感觉到纳什的犹豫时,他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大学,这促使纳什接受了1150美元的奖学金。多亏了慷慨的奖学金和靠近家乡的地理位置,纳什选择了普林斯顿,来到了爱因斯坦当时居住的地方。在这里,纳什对拓扑学、代数几何、博弈论和逻辑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卡内基梅隆大学(网络图)

孤独的天才创造神奇的“纳什均衡”。1950年,纳什把他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篇题为“非合作博弈”的长篇博士论文。这本书在那年11月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本文讨论的问题后来也被称为“纳什均衡”。“纳什均衡”首先是指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而最终结果是每个人追求私利的行为对所有人都不利。其次,“纳什均衡”是非合作博弈均衡。事实上,不合作比合作更常见。

“纳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为博弈论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生活中,“价格战博弈”、“污染博弈”和“容易的自由和壁垒”这三种常见现象可以用来直观地理解“纳什均衡”。

诺贝尔“纳什均衡”理论奖

纳什是一位天才数学家,然而,他的天才发现——非合作博弈的均衡(纳什均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纳什1948年来到普林斯顿大学,当时他还不到20岁。那时,普林斯顿是一个拥有许多大师的杰出地方。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列夫塞斯(数学系系主任)和其他人都在这里。

事实上,博弈论的主要结构是由冯·诺依曼创立的。早在20世纪初,塞米、博罗和冯·诺依曼就开始研究游戏的精确数学表达式。直到1939年,冯·诺依曼遇到了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并与他合作,博弈论才进入经济学的广阔领域。

1944年,冯·诺伊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出版了他们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论的初步形成。其中,合作游戏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顶峰。然而,它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表现在它过于抽象,应用范围极其有限。长期以来,人们对博弈论的研究知之甚少,这只是少数数学家的专利。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它标志着博弈论新时代的到来。

纳什当时研究的博弈论只是以各种游戏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1950年以后,纳什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两篇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之间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随后的博弈论研究基本遵循这一主线。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被冯·诺伊曼断然拒绝,他以前被爱因斯坦拒绝过。在骨子里,他挑战权威的本质,这使得纳什坚持自己的观点。

当我们回顾纳什的年轻时,我们仍然会被他的聪明才智和传奇经历所吸引。1945年,纳什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在那里他的数学天才得到认可,他的教授称他为“年轻的高斯”。1948年,在普林斯顿的热情召唤下,纳什来到这里,并迅速展示了他的机敏和才华。不久,他发明了一种在浴室里标记六边形瓷砖的游戏,这种游戏非常流行。1950年6月13日是纳什的22岁生日,恰好是他获得博士学位的那一天。1950年11月,纳什的博士论文发表,纳什的哥哥大卫·盖尔扮演了重要角色。就在被冯·诺依曼“轻视”几天后,纳什遇到了盖尔,并向他介绍了自己的想法。盖尔仔细听着,意识到纳什的思想,比冯诺依曼的合作博弈理论,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同时大大赞赏其严谨和优雅的数学证明。盖尔建议他把它整理出来并立即出版,以免被其他人超越。纳什,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不知道竞争的危险,也从未想过要这样做。结果,盖尔作为他的“代理人”为他起草了一份给科学院的短信,而主席列夫·萨尔茨则亲自将手稿提交给科学院。

1957年,纳什结婚了。此后,漫长的岁月证明,也许这比纳什一生中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1958年,纳什因在数学方面的杰出表现被《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然而,纳什并不是一个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而是一个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他有天才通常的骄傲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尽管他的事业和爱情都令人骄傲,纳什仍然喜欢独处,喜欢解决困扰人们的数学问题,被称为“孤独的天才”。

纳什夫妇的结婚照

30岁时,纳什突然出现了许多奇怪的行为:他担心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会因为应征入伍而被摧毁;他梦想建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纽约时报》上的每一封信都有一个神秘的含义,只有他能理解这个含义。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他给联合国写信,然后去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写信,要求他们支持他建立世界政府的想法。他爱上了法语,甚至用法语写数学论文。他认为语言和数学神秘地联系在一起...最后,由于幻听,他被诊断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后来他被一个接一个地诊断和治疗,并且复发了。1962年,当他被视为菲尔兹奖获得者时,他的精神状态让他错过了这个奖项。

就在纳什处于梦幻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各种领域,如经济学教科书、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科学专著以及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数学杂志。同时,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中的一个常用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协商解”、“纳什过程”、“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早上,当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往常一样向纳什问好时,纳什回答道:“我今天又在电视上看到你女儿了。”从未听过纳什讲话的戴森仍然记得那次震惊:“我认为最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缓慢的觉醒。渐渐地,他变得越来越清醒,从来没有人这么清醒过。”

纳什逐渐从疯狂中恢复过来,这似乎是他一生中的一件大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当瑞典国王在1994年宣布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约翰·纳什时,数学界的许多人都惊叹纳什还活着。

纳什是一位从不停止思考的数学大师,他没有放松自己的研究,因为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在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没有一位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够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来巩固他以前的成就。然而,我还是继续努力。由于出现了25年的部分不真实的想法,这相当于提供某种休假,我的情况可能不符合正常。因此,我希望通过目前的研究成果或未来出现的任何新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在20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纽曼曾经对纳什说,“其他人通常会寻找攀登山峰的方法。纳什只是爬上另一座山,然后转过身去,从远处的山上照射探照灯。在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总是能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瘦弱、沉默寡言的人在校园里游荡。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会在黑板上写下“命理学”的题目(也称为“占卜和算术”)。他被称为“鬼”。人们知道这个“鬼”是一个数学天才,但他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四处游荡让人不舒服,他会立即被警告:“你这辈子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的杰出数学家!”

事实上,纳什是一个生活在无限区域的边缘人。用力,他摔倒了,再也不会回来了。纳什徘徊在深渊的边缘,最终被他的妻子和朋友拉了回来,他们在一个宽容、自由和无压力的环境中无条件地帮助了他。最终,在经历了无数痛苦的日子后,纳什的“美丽心灵”从他的“梦”中醒来。

对许多人来说,数学家可能遥不可及。他们沉迷于由各种抽象符号组成的世界,似乎远离现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纳什?“这是个天才”——这是纳什的导师写的推荐信,只有一句话。如果我们回顾纳什的一生,似乎我们也可以用一句话来结束:“这是一个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购房博弈开发商 把握3招购房者可占主动权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买房的全过程便是购房者与开发商博弈的全过程。彼此看起来实力悬殊,但倘若购房者能把握在其中技巧,也可以在一进一退中间攻占主动权

怎样把握住买房的机会,花儿与少年的钱购买深爱的小屋子?专业人士觉得购房应掌握下列好多个技巧:

一、关心地区发展前途

李嘉诚先生说过,房地产业关键的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若要自身房子将来有一个不错的挑选,一定要购买好的地段。可是好地段的房子一般较为贵,室内空间并不大,如何解决这一分歧?专业人士提议,买“将来的好地段”,也就是买预期。说白了买预期,便是看一个地区的发展趋势行情。城市的发展的总发展趋势基础意味着了房市将来发展趋势的室内空间。因而,买“预期”一需看近些年国家相关部门房房地产宏观经济政策现行政策的关键方位;二需看城市规划建设等单位近些年有哪些新的整体规划,例如新城区新城区整体规划、城市轨道整体规划、重特大项目投资等。看好这种机遇,针对投资人而言,大部分就可以得到将来相对性较为丰富的预期长期投资。

二、挑选有整体实力开发商

特别是在当今行业前景不容乐观的状况下,买房挑选有整体实力的知名品牌开发商。销售市场大环境不稳定,小的开发商有“老板跑路”的风险性。一旦这类状况产生,购房者便会深陷漫漫长路的消费者维权高路中。有整体实力的开发商“老板跑路”的风险性要低得多。

此外,信誉度不太好的开发商通常出现不准时交付,或是出期房屋产品质量问题等让人烦心的状况,而知名品牌开发商通常较为高度重视自身的信誉度,出现这种难题的概率会较为小,并且中后期的服务水平也会更好。在日后转让时,知名品牌开发商开发设计的新楼盘也更非常容易交易。

三、重视质量超过价格

很多人买房会深陷一个错误观念,光看价格而忽略居住的质量。实际上,假如居住质量差的房子是难以再度换置。针对刚性需求购房者而言,假如感觉房子合适居住就理应坚决下手。由于销售市场一直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另外,准购房者也应理智应对销售市场上各种房市信息内容,作出自身的分辨,不盲目跟风“股票抄底”。

在挑选房子的全过程中,要需注意房屋朝向、自然通风、光照、噪声等要素,这种全是影响居住的要素。一个新楼盘居住质量不太好得话日后交易净得室内空间并不大,自身居住起来都不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