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闫寨(汇总13篇)

中国不仅国土辽阔,而且军人也是非常的优秀。但是中国有几个军区你知道吗?中国的军区分别是哪几个军区你又知道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5543

    文章

    13

    篇1:江西军区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江西军区司令部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江西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宁都县梅江镇李子园村中,座西朝东,前邻水塘,后、左、右为居民房。1933年1月下旬,江西军区司令部由兴国迁入宁都县城,然后迁到这里,直至1934年10月。在此期间,陈毅、蔡会文、李赐凡先后任司令员,李富春、彭雪枫、曾山先后任政治委员,郭天民、陈奇涵、薛子正先后任参谋长,蔡会文、刘畴西、邓小平、罗荣桓、甘渴汉、黄志超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江西省军区司令部系全省地方武装的领导机关,它配合主力红军作战,掩护转移,开展游击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1959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28日(重新公布)。

    梅江镇:梅江镇位于宁都县中部梅江河畔,为宁都县治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东邻固厚乡、会同乡,南毗竹笮乡,西接青塘镇,北连安福乡、石上镇,境内地势平坦,四周多为丘陵山地,国道319、236,省道208、216,昌厦公路横穿纵贯全境,济广、泉南、昌宁高速公路傍境而过。全镇总面积20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56公顷,林地面积13589公顷;辖25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部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部旧址是河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乡市卫辉市苍峪山大峡谷西段狮豹头乡柳树岭村西头,主体建于十九世纪末,1943—1944年曾作为第七分区临时司令部,领导了汲县、林县、淇县等广大豫北地区的抗日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杀敌的壮烈战歌。

    皮定均司令部旧址坐东朝西,硬山式灰瓦顶,为11间石砌单层民房组成的四合院,由过道、南屋、东屋、西屋、院墙组成,总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具有典型的山区建筑风格。旧址外北侧存放了三口石磨,讲述了皮司令带领广大军民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大门门楼窗楹上还存有皮司令亲笔书写的“毛主席”三个字,简朴大方。南屋内展板对皮定均司令员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东、西屋内陈列了抗战时期皮定均司令员当年

    使用过的桌、床、凳、马灯、火盆、瓷器、水桶等物品,这些物品多数都是当年的原物原样,只有部分坍塌房顶和墙壁作了必要的修复,但都是严格按照原貌进行的。

    皮定均司令部旧址对于了解皮定均将军的生平英雄事迹和豫北、豫西地区的抗战史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对于现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的鲜明的时代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新四军苏浙军区三次反顽战役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新四军苏浙军区三次反顽战役司令部旧址为安吉县文物保护单位。

    新四军苏浙军区三次反顽战役司令部旧址位(含新四军苏浙军区三次反顽战役后方医院旧址、新四军苏浙军区三次反顽战役前线指挥部旧址、羊角岭战斗遗址)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迂迢村迂迢自然村、天荒坪镇马吉村吴家道自然村中心、报福镇深溪村冰坑自然村冰坑桥头至上墅董岭的山体中,时代为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0年10月,新四军苏浙军区三次反顽战役司令部旧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迂迢村:迂迢村位于天子湖镇西北面,比邻良村村,山水相依,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资源,又有历史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有“书画迂迢”之美誉。目前全村总人口1650人,农户452户,共有12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0亩,林地10292亩。全村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民风勤劳淳朴。村级集体和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毛竹、三产(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皂角树村、北张庄自然村、何庄村、杨沟村等。北张庄村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下设参谋处、情报处、军政处、军械处、通讯处、机要室等。根据中央关于相对稳定指挥机关驻地,以利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在中原协同作战的意图,经过慎重选址,1948年5月26日,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领导机关进驻县城西北商酒务镇北张庄村,在此指挥开封、郑州、洛阳、襄樊等战役,1948年11月离开宝丰赴淮海前线。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现存刘伯承邓小平旧居、军政处、情报处、通讯处旧址,中原军区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中原军区警卫团干训队旧址等。中原军区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位于北张庄自然村东北,1948年6月17日至19日,中原军区机关和豫西二、五军分区及直属团以上干部共1000多人参加了会议。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张际春、李达等出席会议。会上,陈毅用三个上午的时间传达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自1947年12月至1948年2月间发布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重要指示。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内容包括9栋文物建筑及11栋历史建筑维修,改建26栋现代建筑,立面改造31栋建筑,重建哨楼等。建设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陈列馆、游客服务中心,广场、道路及环境整治等。该项目由宝丰县人民政府投资,宝丰县文物局负责项目建设、陈展及藏品征集等工作。

    2005年,省委、省政府两办联合下发了《2005—2010年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豫办[2005]4号),将宝丰“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确定为全省五条黄金线路之一,并确定为全省首批开发的26个精品景点。2016年,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来,宝丰县加强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力度,已对10处计55栋文物建筑进行了保护修缮。

    开馆时间:上午9:00—下午17:00

    商酒务镇:商酒务镇位于宝丰县城西北部,镇政府距县城12公里,东接肖旗乡、南连张八桥镇、西邻前营乡、西北临汝州市,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9公里,面积62.2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过境河流有石河、净肠河支流桓水、小泥河。1992年撤乡建镇,下辖27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全镇共有4.2万人。 该镇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民风朴实,也是宝丰酒的发源地,素有“酒务春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1942-1944年

    地址:临汾市安泽县杜村乡桑曲村

    1942年秋,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率军区司令部由沁源换防至安泽杜村乡桑曲村,在此驻扎两年多,指挥太岳军区部队与日军作战。著名战役有柳寨伏击战、关圣岭战斗等。刘少奇、邓小平同志曾来桑曲指导工作;陈赓司令员与国民党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将军在此达成两军联防合作协议。1944年,太岳军区司令部于移至沁水县。

    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村旧址现存建筑4座,分别为北房、东西厢房及南房。北房为正房,曾为陈赓同志办公旧址。现各建筑仍保持当时风貌。

    1987年,安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桑曲村:桑曲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

    时代:1946年

    地址:光山县泼陂河镇老街二街34号

    泼陂河镇:光山县辖镇。1957年设泼陂河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设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京九铁路、寨(河)新(县)公路、泼(陂河)晏(河)、泼(陂河)凉(亭)公路过境。辖邬围孜、王围孜、蔡围孜、赵畈、杨榜、雀村、椿树店、黄大塘、刘岗、蔡湾、何尔冲、黄涂湾、黄老湾、新街、新建、罗洼、东岳寺、田洼、刘田、徐坪、曾围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1940—1942年

    地址:沁源县城东南7公里

    太岳军区正式成立于1940年6月7日。是根据朱总司令指示,-率决死一纵队在晋东南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沁源开展游击战,粉碎闫锡山“十二月事变”以后,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根据黎城会议整编建立的。由386旅旅长陈赓任司令员,王新亭任政委,周希汉任参谋长,苏精成任政治部主任。军区归属192师指挥,下设3个军分区。

    军区成立伊始,司令部驻于闫寨崔家大院。1940年11月18日,日军第41师团,36师团和独立混战旅团各部7000余人对沁源进行了第一次扫荡后,闫寨成为一片废墟。太岳区领导号召军民挖窑洞安居,继续战斗。军区党政军领导亲自动手,带领官兵打土窑洞达170余孔,旧址现存的土窑就是当年挖成的。1944年秋司政机关南撤。

    旧址由三孔院落平行布列组成,通面宽60米,通进深22米。建筑依山开凿窑洞10孔,主体8孔,坐北朝南,为-、陈赓、警卫班、参谋部等办公室和居室。窑洞总占地面积215平方米。

    2013年5月,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29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原军区旧址位于湖北省大悟县东北部的宣化店镇,它是大别山区鄂豫两省边陲的一个山乡重镇,与河南省罗山县、新县接壤,东近天台山,与红安为邻,西靠京广线、京珠高速公路。开武公路贯通全境,南出浩浩长江,北依大别山,四周群山环抱,峰峦起伏,烟树苍苍。

    宣化店地区是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发生地,周恩来同志1946年5月同美蒋代表举行了宣化店谈判;又是全国著名老根据地之一,从1925年起这里的革命火种未灭,革命红旗未倒,革命政权未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董必武、徐向前、李先念、郑位三等曾在此战斗过,留下了许多革命史迹;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在宣化店诞生;解放战争第一枪在宣化店打响。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树声、王首道、陈少敏、任质斌等领导的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中原军区司令部定驻在这里,统一领导中原地区的反内战斗争,这里就是中原地区的延安。国民党反动派为独占抗日胜利成果,调集三十万兵力,将我中原部队主力层层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东、西、南、北不过百余华里的狭小地区,在经济上对我军严密-,中原部队处境非常困难。在非常困难的时刻,党中央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三月,特派董必武同志带巨款到宣化店慰问中原军民。四月下旬,我党获悉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在五月五日至九日向我中原部队全面进攻,周恩来同志亦在重庆和南京公开揭露蒋介石的阴谋,并力促美蒋代表赴宣化店视察。周恩来同志同美国代表白鲁德、国民党代表王天鸣,五月八日上午到达宣化店。下午,周恩来同志及中原军区-李先念、王震在宣化店湖北会馆与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并在汉口杨森花园签订了停止中原战争的协议(汉口协议)。6月26日凌晨,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议,中原大地这根战争导火索,终于被蒋介石点燃。1946年6月26日晚震惊世界的中原突围爆发。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原部队在宣化店战略牵制及其突围战役起了重要的战略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为华北、华东、东北各解放区壮大人民力量,做好迎击全国内战的准备工作争取了时间;为配合各兄弟部队作战,粉碎蒋介石对我军的全面进攻作出了贡献;为保存中原的主力和骨干准备-中原以及向全国进军取得了成果。中央军委电示肯定:“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毛泽东高度评价:“中原坚持与突围是成功的。”周恩来说:“同志们在敌人包围进攻有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在宣化店,拖住了三十万蒋匪军,毛主席曾多次表扬过你们,你们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你们都立了大功。”刘伯承、邓小平指出:“没有一年前中原突围,也不会有一年后的千里跃进大别山”。

    中原突围和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已成为历史,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仍完好地保存在宣化店。1974年,谈判旧址等旧址辟为纪念馆,即:周恩来同志与国民党代表谈判、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原军区大会场、中原军区-旧居等旧址。2005年11月20日,中原军区旧址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务院于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旧址群系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的建筑,砖木结构,宽敞壮观,门窗均有浮雕,精工巧艺,形象生动,体现了较为古老的民间建筑艺术特色,占地面积2301平方米,建筑面积1302平方米。

    新四军五师旧址群位于大悟县城南34km处大悟山南麓的白果树湾。1939年2月,全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李先念同志受中共中央的指派,率领一支小部队挺进鄂豫敌后,建立了新四军独立游击队。1940年1月,进驻大悟山,建立了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1941年4月5日,豫鄂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通电全国,李先念同志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至1942年,新五师司令部驻扎在新屋畈,1943至1945年,移驻白果树湾,并以此为中心,与日伪顽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五年中,李先念同志依靠和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敌顽的矛盾,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求生存,图发展,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最初的160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拥有第十三、十四、十五三个野战旅,两个军区,正规部队5万的雄师。李先念同志领导新五师在孤悬敌后的处境中,始终高举抗日大旗,顽强战斗,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抗日的中坚、民族的脊梁。他们以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先后抗击日军15万、伪军8万,战斗1262次,缴获各种火炮43门、抗弹筒71个、轻重机枪344挺、长短枪15484支,取得了重大的军事战果。创建了东起皖西宿松、太湖,西到襄西的荆门、宜昌,北起豫中叶县,南至湘北的南县,跨越豫、鄂、皖、湘、赣五省边区,纵横9万km2,人口1300万,建有七专区三十八县抗日民主政权,拥有地方武装30多万人的抗日根据地。几次受到中央、华中局嘉奖和赞扬:嘉奖李先念领导豫鄂挺进纵队到五师:“发展工作第一,独立作战第一”,始终在豫鄂边区立于不败之地。新五师在大别山区5年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坚定了中原前哨的抗日阵地,一次次粉碎了日伪顽军频繁的扫荡,一次次打退了国民党掀起的-高潮。特别是新五师建立的抗日根据地,紧邻国民党心脏南京和紧紧包围国民党重点城市武汉,对蒋介石从心理上构成一种压力,对蒋介石的-降日和消极抗日起到监督作用,迫使蒋介石抗日。新五师不仅自己卓有成效地抗击了日本侵略军,还对逼蒋抗日、巩固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配合华北八路军和华东新四军兄弟部队抗击日伪顽军起到积极的支持策应作用,为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

    新五师不仅为民族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还为打垮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急于独占胜利果实,挑起了全面内战,并疯狂进犯我中原解放区。以新五师为主力的中原部队,以顽强的毅力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不怕牺牲,服从大局,坚持了长达10个月的战略防御,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的30万军队,为兄弟部队赢得了时间,并于1946年6月26日成功地实施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取得了战略和战役的全面胜利。

    新四军五师旧址有28处(包括:五师军政-住处、作战处、秘书处、参谋处、军需处、医务处、经济处、管理处、政治部、联络部、组织部、宣传部、《七七报》社、抗大第十分校、十三旅旅部、大山寺保卫战遗址、五师练兵场、党委办公室、鄂豫边区行政公署、鄂豫边区党校、礼南县政府、整风班、边区建设银行、边区消费合作社、医院、造纸厂、卷烟厂、兵工厂、宋斌烈士墓等),分布在以白果树湾为中心约方圆5km范围的11个自然村中。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42.03平方米。房屋大都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的民用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其中有的旧址原是宗氏祠堂,外墙青砖到顶,正屋前廊卷棚,室内方砖墁地,多间立柱梁架,雕刻花石柱础。部分旧址二层砖木结构,上房明间上下为鼓皮(当地明间柱间之间的一种木)、雕花装修,有的旧址造型别致,外墙顶沿彩绘花纹,色泽鲜艳,石雕双龙雄居屋顶,通风叮当作响。旧址群体现了浓厚的民间建筑风格,是大悟县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佳作,具有重要的近代历史文物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晋察冀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保定市阜平县花山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一处五点:即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花山毛主席旧居、县城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处、史家寨乡家北晋察冀边区政府机关驻地、史家寨乡庙台冀晋军区司令部旧址。张立方一行到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各分点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保护规划和维修的初步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张家口市宣化路第六中学校园内,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是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小楼,西侧是二层主楼,东侧是两座南北相对的单层配楼,具有明显的欧洲风格,同时采用中国传统工艺,可谓中西合璧。主楼内陈列着相关的实物、图片、文字材料等,再现了晋察冀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业绩,以及晋察冀边区首府的革命历史。校园门口竖立着聂荣臻元帅塑像。

    经过八年抗战,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从日伪铁蹄下夺回了张家口。我军解放张家口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于8月27日迁到张家口市桥东宣化路62号,即现今市六中院内,直到1946年10月10日我军战略撤退。在一年多时间内,聂荣臻、罗瑞卿、萧克等在此日夜操劳。1946年3月1日,周恩来率军调三人小组飞抵张家口,在此听取张家口执行小组的工作汇报,并作了具体指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占地3600多平方米,南面三座欧式楼房为当时的司令部,北面“山”字形排房是政治部驻地。

    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中顾委常委萧克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书写了牌匾。

    2013年5月,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清丰县东南单拐村内。1944年到1945年平原分局和军区机关及邓小平带领的北方局,先后进驻这里。领导八路军和冀鲁豫军民英勇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3年11月,为了加强冀鲁豫与冀南两区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分局(平原分局),领导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1944年5月11日,冀鲁豫和冀南两区合并,两个区党委机关撤销,各地委(12个)直接由分局领导。合并后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兼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任副政治委员,曹里怀任参谋长,朱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1个军分区和水东独立团。1944年7月黄敬回延安治病后,宋任穷代理平原分局书记。1944年9月,分局和军区机关迁单拐办公。这时,因彭德怀、刘伯承等仍在延安学习,由太行分局书记邓小平代理北方局书记。194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为加强冀鲁豫工作,给北方局发出指示:最近冀鲁豫根据地有极大发展,人口将近两千万,为敌后最大的根据地,但减租减息大半尚未进行,各种政策尚未完全正规,根据地的群众基础尚不巩固。为此,中央提议北方局及时进至冀鲁豫工作,普遍发动群众,进行彻底的减租减息,求得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强调北方局必须亲自到平原去工作,协助分局完成这一伟大任务。经过2月份的准备,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于3月上旬由山西麻田带领北方局组织部长刘锡五、宣传部长李大章等20余机关人员来到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中心区——濮阳,先住在分局附近李家楼,半个月后,进驻单拐村。

    冀鲁豫军区领导在单拐村生活和工作的民房,现存有邓小平同志旧居、宋任穷、杨勇等同志的旧居。

    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是革命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原分局和军区搬迁至濮阳县后所建。它位于村东路南的陈氏祠堂,面积20余亩。山门面北,正面为拱券砖石结构,其上用青砖砌成“山”字形。进入山门,迎面就是机器房(祠堂的正殿)。房门面南,阔三间,高丈余,硬山,前出厦,厦下顶柱上当年安装机器打的圆洞仍历历在目。东西两面山墙上有“点将台”、“应战场”字迹。正祠前东西两侧,各有配房三间,砖木结构,前出厦,高八尺许,亦系当年机器房。由此往南又有北屋三问,系兵工厂办公室。该房东南30米处有水井一口,系当年兵工厂所凿。兵工厂还制造出我军军工史上第一门大炮——“盖亮号”九二式步兵炮。

    为打击日伪势力,扩大根据地,军区在这里领导了多次功势作战和战役,还积极发动这一带贫苦农民建立政权,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增佃斗争,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晋绥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第四批国保)

    时代:1939年

    地址:兴县城西7.5公里蔡家崖村

    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军政领导机关旧址,1940年2月,晋西北行政公署(后改为晋绥行政公署)在这里成立。120师和晋绥军区司令部也进驻这里,直至1948年下半年撤离南下。

    旧址原为晋绥开明绅士牛友兰的宅院和花园,抗日战争时期全部捐献抗日民主政府。坐北朝南,分东西两个相对独立的院落,并相互串通。总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

    东院为四合式小院,原晋绥行署正副主任续范亭、牛荫冠长期居住和工作在这里。院子的正北面为倚山建造的石窑洞三孔,紧连东侧又建一孔。东西厢各有石窑两孔。正南原为普通瓦房数间,70年代改建为砖木展厅。院子的东南隅为砖砌大门。

    西院原为牛友兰的后花园,当地人称“花园院”。1941年120师暨晋绥军区司令部进驻此院后,军区主要领导人贺龙、吕正操等长期居住在这里。1948年春,毛泽东、-、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迁往西柏坡时曾路居这里。院子的正北面为倚山建造的六孔石窑洞,前带插廊。西北面石窑,为当时军区司令部增建的礼堂。院子的西南有瓦房八间,为警卫排住房。当年就是在这些普通的窑房内,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著名的“晋绥干部会议”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院子正中是“六柳亭”,又名“六角亭”,由贺龙同志亲自设计,亲自栽树,由六棵柳树和石桌、石墩组成,因呈六角形状,故名。

    1962年建立纪念馆。现为山西省、吕梁地区和兴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江汉军区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江汉军区司令部旧址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江汉军区司令部旧址

    位于随县洪山镇周家湾村,土坯房,五间。1947年12月6日,李先念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与张才千率领的中原军区独立旅在红安华河会师,奉命重组新的江汉军区。江汉军区在随县设址办公,下辖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独立旅、军分区、第二军分区、江汉公学、《江汉日报》。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江汉军区胜利完成了重建与巩固发展江汉根据地的历史使命,并牵制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有力地配合了中原战场和淮河战役的胜利作战。1949年5月,江汉军区及鄂豫、桐柏军区各一部组成湖北军区。该旧址见证了江汉军区的发展和壮大,对研究党史、军史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