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蓝山里田王氏宗祠热门20篇

浏览

6926

文章

644

篇1:蒋氏宗祠九侯世家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蒋氏宗祠(九侯世家)为汝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蒋氏宗祠(九侯世家)位于汝城县田庄乡白泥坳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蒋氏宗祠(九侯世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外墙外缘为起点四向各延至10米处

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田庄乡:暖水镇、田庄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暖水镇汝城县辖乡。1949年属四区,1956年设田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1.3万。乡政府驻田庄圩。106国道经此。辖乾甫、上塘、蔡家、田庄、洪流、塘丰、文泉、新复、集裕、新联、白坭坳11个村委会和田庄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茶场、林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莘村曾氏大宗祠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莘村曾氏宗祠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曾氏大宗祠又名宗圣南支。位于北滘镇莘村村。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光绪己丑年(1889年)重修。坐东向西,三间三进,总面阔13.1米,总进深43.2米。硬山顶。

头门两侧是石包台,门墙上绘有黑白的壁画。大门上彩绘“门神”,画像依稀可见。门上保存有兽形铜环一副。封檐板长达13米,雕有精致花卉纹饰。厢廊的瓦廊处有高脊筑起,饰以灰塑。

中座面阔三间,宽13米、深11.45米。后墙挂大木牌匾“大学堂”、“竹斋康衢敬书”。后座面阔三间,深9.75米。后墙悬挂木牌“印心嫡派,告天启四年岁,在甲子仲春既望吉旦,赐进士第文林郎知顺德县事吴裕中题”。

祠两旁均有青云巷,巷口内砌有3米长、1.5米高的红砂岩作墙基。祠左侧建有祠堂的“厨房”,经青云巷出入与祠堂相通。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莘村村:莘村村属顺德区北滘镇自然村,位于顺德区西北面,北滘镇西面,地势平坦,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下设新沙、冲元、冲口、麦岸四个村民小组。2014年年底常住人口12135人,其中户籍人口6135人,外来人口6000多人,支部党员数222人。下设1个集体资产办,1个经济股份合作社。莘村村内现有企业68间,以制鞋、家具、五金等行业为主;农业以水产养殖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壆岗陈氏大宗祠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壆岗陈氏大宗祠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壆岗陈氏大宗祠: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壆岗社区村前路93号左侧。始建于清乾隆甲寅年(1794年),1987年重修。坐西向东。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中、后三堂及天井、廊房组成。砖木结构。门额石匾刻“陈氏大宗祠”,落款为“乾隆岁次甲寅(1794年)三月吉旦”。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硬山,博古脊,绿琉璃瓦面。2017年3月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宝安区文体旅游局

壆岗社区:壆岗社区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部沙井街道中心区域,面积3.08平方公里,下分四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678户,1822人,外来人口5万多人。2004年,深圳市农村城市化以后,我社区成立股份合作公司,目前股份合作公司有企业110家,厂房和宿舍82万平方米。社区固定资产12亿多元,股东人数1592人。2014年,我社区经济总收入1.6529亿元(其中:租金收入94。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场口曹氏宗祠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场口曹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场口曹氏宗祠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年代为清。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场口镇:场口镇地处富阳市西南部,北面紧濒富春江,东南与环山乡和常安镇接壤,西与桐庐深沃镇相邻,地域面积58.4平方公里,下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40654人。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1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1.1亿元,规模企业达21家,粮食播种面积28164亩,财政总收入2091.9万元,农民人均所得5961元。有中学3所,小学14所,幼儿园14所,在校中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响肠方氏宗祠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响肠方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响肠方氏宗祠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响肠村。

清康熙九年(1670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坐南朝北,三进两天井。一进祠门,面阔三间,大门位于明间进深二分之一处,形成前门廊后过厅格局。大门背面二层为戏台,面向中厅,单檐歇山顶,台口矮栏,三面敞开,左右看楼相接。二进中厅面阔三间,五架抬梁前轩后双步结构。三进神堂面阔三间,左右厢房各一间。左包屋已毁,右包屋尚存。方式宗祠附属谱馆一座,与主祠相对,且为同期建筑,两进二层四合院。

保护范围:东至屋檐滴水外12米,南至后墙外8米土坎,西至惜字亭外5米国道边,北至河边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上街桥90米,南至保护范围外人行道,西至惜字亭外5米,北同保护范围。

响肠村:响肠村地处响肠镇中心地带,辖35个村民组,1013户,总面积8.77平方公里(其中山场5992亩,水田2794亩,旱地913亩),村部与镇政府隔河相望,是响肠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交通方便,信息灵通,三条村级水泥路全长18.5公里,有一座小二型农田灌溉水库,库容面积4.5,三条小河呈东西流淌至响肠河,商业店铺129家,个私加工企业6家。 响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位于仙游县石苍乡高阳村,年代为1943年。

简介: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1996年修。坐北向南,通面阔16.3米,通进深24.72米,占地面积为403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前厅、天井、正厅。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省委机关的围攻,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决定将省委活动中心南移到闽中,1943年10月至12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和闽中特委机关在高阳村活动,10月7日,省委在这发出《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决议》。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18年,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阳村:高阳村是石苍乡较突出的省定革命基点村。20世纪40年代初,-29军大举向驻闽北的0福建省委机关围剿,0福建省委机关决定南迁闽中。到达闽中后,先驻足钟山镇临水上湖底自然村,后由温学通、温成才带路,黄国璋、林汝南等到高阳实地视察地形与了解民情后,决议把闽中游击司令部及省委机关迁设高阳。1942年3月间,由温兆符(阜)、温成法、温成才带路,把省委机关领导人带入高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逢简刘氏大宗祠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逢简刘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镇逢简村,堂号“追远堂”。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天启年间扩建。清嘉庆年间及2002年多次重修。刘氏供奉至今已有二十二世了。当时称“影堂”,后改为:“追远堂”。是目前珠三角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祠堂。是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据传,逢简刘氏是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备同宗,是汉高祖的后裔。

刘氏大宗祠是逢简古村“第一祠堂”,无论占地面积还是气势都是其他祠堂所无法比拟的。宗祠建于明永乐十三年,为刘氏五世祖率族建祠。明天启年间进行过修缮,扩建东西钟、鼓二楼及周边楼阁等。宗祠坐北向南,三路三进四合院式结构。硬山顶,龙舟脊,青砖墙。是顺德年代较为久远,造型较为独特的宗族建筑。它五门的整体设计,在附近的祠堂中也算独具一格。刘氏大宗祠的第一道门是“藜光书院”入口;第二道门是“台门”,门上方的砖雕和绘画古朴而有特色,一扇油漆一新的门也还保留着些许古风;与之对称,大门另一侧有第四道门“阁道”;第五道门现已破旧不堪,但门的上方仍隐约可见“广益围所”四字,里面收藏的是全族筑堤护围的工具。五道门便诠释了祠堂的所有功能与内涵。中座是追远堂,寓“慎终追远,孝思不匮”之意。追远堂前有墀池,墀池左右有石狮子各一,台周有白石护栏,这是探花的配置,说明族中曾有人中过探花。

祠内有碑志二块:(一)《叁会题名碑记》,落款为“乾隆三十三年(1768)戊子仲春谷旦立”。(二)《重修上帝庙碑记》,落款为“光绪十七年(1891)岁次辛卯季冬吉旦等仝立石”。

刘氏大宗祠位于逢简村根大街。名“村根”,是“一村的根本”之意,彰显了大宗祠的历史悠久、根基深远。刘氏大宗祠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始建。经历了明天启年间、清嘉庆年间的重建、扩建,祠堂古朴端庄的风格、严谨完备的布局更臻成熟。宗祠占地面积1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15平方米,其“五间三进”的构筑,在岭南是不多见的。

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刘氏大宗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逢简村:逢简村委会逢简村位于杏坛镇中心城区的北部4公里,面积5.2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镇域二环路经过逢简村。下设午桥、麦庄、碧梧、高社、后街、见龙、村根、潭头、明远、槎州、新联、高翔、直街、嘉厚、西街、东岸等1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541人。逢简村历史悠久,水乡古迹遍布,有宋代的“巨济”、“明远”三孔石拱桥,有清康熙帝赐建的“金鳌桥”,古庙、古祠、古屋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雅溪口徐氏宗祠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溪口徐氏宗祠为松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徐氏宗祠(明末):位于象溪镇雅溪口村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五开间两厢房泥木结构,天井石构雕刻图案精美。造型布局,建筑手法等保留了明代建筑工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整幢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米为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整幢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雅溪口村:雅溪口村地处松阴溪北,麓50省道惯穿整个村域,将雅溪口(行政村住所)、坛上、黄田铺这三个自然村串为一体,其中项山头镶锲于黄田铺后山顶,由1500米的蹬山步道连接黄田铺50省道。雅溪口村是一个低收入集中村,村集体基本没有经济收入,主要产业有茶叶、板栗、吊瓜等,今后将以生态村建设为依托,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烟桥何氏大宗祠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烟桥何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烟桥村何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市九江镇烟桥村大巷口。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何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题额为清同治六年(1867)顺天举人顺德梁骝藻所书。二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

现在保留的是清末重修后的原貌,精致典雅的砖雕、石雕、灰雕、木雕在经历了百年的历史风霜后,昔日容颜展示在世人面前。

九江镇:现九江镇于2005年1月10日由原九江、沙头两镇整合而成。合并后,新九江位于南海西南部,紧邻西樵、顺德、高明、鹤山、新会等市镇,面积94.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9万多人,外来人口5.5万多人,下设5个社区居委会,23个行政村,是珠江三角洲为数不多的典型水乡,也是南海著名的侨乡。全镇有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15万,足迹遍布世界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九江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太平成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成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成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樟市镇太平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太平成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樟市镇:名称来历 因镇人民政府驻于樟树下村而得名。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33′26″~112°55′46″,北纬25°37′15″~26°13′30″。地处县城东北,东接北湖区同和乡、苏仙区荷叶坪乡,南接正和镇、龙潭街道,北与洋市镇交界,西抵仁义镇、和平镇。舂陵江绕镇西而过。人民政府驻樟树下圩场,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23,距县城12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龙现吴氏旧宅含家庙、宗祠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龙现吴氏旧宅(含家庙、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现吴氏旧宅(含家庙、宗祠)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近代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旧宅为中西合璧式建筑。坐东朝西,平面布局为两进一照壁,并设厢房,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32平方米。门楼为八字形,立面为巴洛克风格。宅楼,五间三层,进深十三檩,两侧厢房各为六间两弄二层楼。

家庙位于宗祠北侧,坐东朝西,布局为前后两进,呈“凸”形,总面积476平方米。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九檩,明、次间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双步,均施藻井。二进整体为石质构筑,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五架梁前后双步。

宗祠位于旧宅北100米,坐东朝西,布局为五间三进,建筑面积501平方米。一进,进深九檩,明间置戏台,歇山顶建筑。天井两侧厢房各一间。二进,进深十一檩,明间五架梁前双步后四步。三进,进深六檩,明间五架梁后单步。宗祠柱础均为方形木质。

旧宅、家庙、宗祠保存基本完整。是一组类型、形制及文化内涵丰富的建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廖氏宗祠门楼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廖氏宗祠门楼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冯川镇沙溪居委会,始建于明万历年,清同治年重修。该门楼为三处,砖石结构,座北朝南,最前为首门,面阔7.5米,通高8.925米,四柱三门三楼,门首上方相嵌青石匾,其上刻有“廖氏宗祠”等文字。门楼两门刻有人物、花卉、松鹤等图案,门前置放四只石狮,石狮保存现状差,两旁墙体均毁,但门楼保存较好。廖氏宗祠门楼反映出当时宗祠建造的一个风俗,这对研究当时门楼的建造形制及廖氏族人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沙溪社区:沙溪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龙川胡氏宗祠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龙川胡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位于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乡大坑口村。龙川胡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议决族内大事的场所,祠内装饰以各类木雕为主,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称,龙川也是原国家主席-同志的祖居地。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古徽州的发迹地--绩溪,绩溪古属徽州,文风鼎盛,宗祠建筑遍布。龙川胡氏宗祠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红顶商人胡光镛的族祠,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进,占地总面积1271平方米,以山带水,气势飞动,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

龙川胡氏宗祠前是一个约100平方米的广场,房屋场基和广场的场地、阶挥、栏杆全用清一色的花岗石砌成。前进是座22米宽的高大门楼,门楼前后两向各有六根石柱,五根月梁和四根方梁,结构严谨,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精致图案,中间前一根为"九狮滚球遍地锦",后一根是"九龙戏珠满天星"。两旁木梁雕刻均为戏文人物。门楼后面为天井,也是用花岗石铺成。20根石柱同20根月梁衔接,排列在天井四周,擎起东西两廊和前中两进的南北房檐。

过天井是中进,为祠堂正厅。由14根围粗达166厘米的银杏树圆柱架着大小19根冬瓜梁构成。每根屋梁两端皆配有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有彩云、飘带,中间分别楼成龙、凤、狮、虎。梁间悬挂层层云朵,楔上镶嵌片片花雕,连梁钩(挂灯用)都衬以刻有蟋龙、孔雀、水仙花、万年青等动植物形象的钩托。

正厅两侧各为高达丈余的落地窗门,每扇窗上截有镂空花格,下截是平板花雕,内容以荷为主体,间以水禽。正厅上首也是一排落地窗门,花雕画面以鹿为中心,衬以山光水色,竹木花草。后进是寝室,上下两档,中隔一个狭长的天井。寝室窗门雕刻的全是花瓶,采用浮雕和浅刻技法。窗门中间的小片花板上,分别楼刻着八仙道具、文房四宝、书案画卷、圆椅条桌等,小巧玲珑,立体感强。

据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坑口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故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龙川胡氏宗祠宗祠是古徽州聚族统宗,维护宗族的建宗法制的产物。对现今说已失去它的作用和意义,但它的木雕艺术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历史文物来研究有它特有的考古和观赏价值。尤其是它的木刻花雕独树一帜,形成自有的艺术风格,可谓木雕艺术的一颗"明珠","古祠一绝"的含义也就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透堡农民暴动旧址--林氏宗祠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透堡农民暴动旧址--林氏宗祠为连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透堡农民暴-动-旧址林氏宗祠位于连江县透堡镇北街埕里。

1931年7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组建后,工作的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10月9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领导(市委农村工作巡视员)邓子恢(化名林祖清)到达连江镜路,随即召集特支扩大会议,传达部署减租抗债斗争,并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共连江特支为了引导农民同-势力作持久的斗争,保卫胜利果实,逐步成立了农民自卫队,领导群众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邓子恢返回福州后,市委派张铁(市委军委秘书长)驻透堡协助杨而菖推动连江的农-动。经过邓子恢的启发教育,杨而菖在农民减租斗争的实践中政治觉悟、领导艺术都有所提高。他敏锐地察觉到,地主恶霸决不会甘心减少剥削收入,于是在透堡农会总部——林氏宗祠召开党员骨干会议,成立农民自卫队,监视地主的活动,武装保卫减租果实。

11月16日下半夜,在地主豪绅杨孝友、黄福成、杨青等“五虎六豹”的率领下,数百名团丁手执梭标,点燃火把,向农夫会冲杀过来。面对-派的猖狂进攻,杨而菖等决定举行透堡暴-动-,以武装斗争保卫减租抗债斗争成果。杨而菖带着上千名农民自卫队员暴-动-队伍勇敢迎战,激烈的巷战进行了三天三夜,最终失败。

透堡农民暴-动-是中共连江-地下党组织领导的连江土地革命第一次农民武装斗争,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初步尝试。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主客观条件尚不成熟。首先是尚未从残酷的斗争中创建出一支坚强的工农革命武装队伍,以对付--的镇压;其次是没有很好地开展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没有清醒地看到农民头脑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宗族观念,以致被地主欺压和利用;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轻敌麻痹思想,低估了地主豪绅力量。

林氏宗祠建筑面积358平方米,清代建筑,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二进通间,现保存状况良好。

透堡农民暴-动-旧址林氏宗祠于1961年6月被连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连江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被福州团市委、中共福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福州市老促会、福州市少工委授予福州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文冲陆氏大宗祠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文冲陆氏大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冲陆氏大宗祠位于黄埔区文冲街道文冲社区西坊南大街4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东侧相邻建筑西墙线,北至北侧相邻建筑南墙线,南至池塘北边线,西至西侧长胜巷相邻建筑东墙线。东至东坊仁和里东边线,北至东坊和庆里二横路一线,南、西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

建设控制地带:。

文冲街道:文冲街道办事处于2002年8月成立,位于黄埔区东部,所辖面积10.07平方公里,街道总人口41729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7650人。文冲街道办事处辖下有文冲、石化、开元及海安四个社区,街道辖内有全国500强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及大型商场“好又多”等一批大、中、小型企业。街道成立以来,经过全街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逐年稳步增长,人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玉山胡氏宗祠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胡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戊申年(1608),竣工于万历庚申年(1620),又粉饰3年至天启癸亥才告完成,共历时十六年。建造规模大,费时长,工程质量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清雍正辛亥年、清乾隆四十五年、乾隆五十三年和2000年的维修,至今保存完整。胡氏宗祠是我省不可多得的年代久远、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为研究明以后江南的建筑艺术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洽湾胡氏宗祠规模宏大,古朴秀丽,做工讲究,选材精细,用材硕大,装饰精美,最大的木柱柱径460mm,铺地的石板最长达5米,前堂明次间脊檩表面彩绘图案栩栩如生,为典型的明代江南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混合砖木结构建筑,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是我省现存不可多得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南村周氏大宗祠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南村周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村周氏大宗祠位于白云区太和镇南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东侧相邻建筑西墙线,南至相邻建筑北墙线。西从文物本体外延5米,北从文物本体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蟠龙中街东边线,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5米,西至宗祠西侧广场西边线,北至宗祠西侧广场北边界一线。

太和镇:太和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中部、广州市几何中心,是广州市15个中心镇之一。2004年6月白云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该镇辖原太和、龙归两镇,共21个村民委员会(258个农村经济合作社)和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土地面积155.3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5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7.1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4.92万人。此外,还有旅居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约2万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武陟安氏宗祠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武陟安氏宗祠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武陟安氏宗祠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小岩村。

武陟安氏宗祠座落于武陟县城东五公里处,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群,东西两院并列。西院为旧祠,始建于大清乾隆二十八年,占地三亩有余,西大殿飞檐重叠,雕梁画栋,五脊六兽。东西廊下各镶嵌有砖雕、人物花卉,栩栩如生,实属古建砖雕中的上乘之作。于大清光绪二十一年,用四年时间在旧祠东邻修建新祠,占地约九亩有余。

新建的安氏宗祠无论在规模和工艺上都远远高于旧祠。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门前有月台宽敞、石狮雄踞。门上高悬大清翰林院士毛绳庆手书的“安氏宗祠”门匾。其雄伟庄严之势,可与多处名胜古迹媲美。腰房为拜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新建的“追远堂”也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

令人惊叹的是一座有99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古建筑。整个前沿敞开,虽有砖砌房檐,仅作陪衬之用,整个房顶的千钧重量在两山墙和厅中的四根立柱上。站在拜殿中,倍感光线充足,宽敞明亮。祠内所有建筑均为单檐硬山造,灰板筒瓦覆顶,脊上和螭头的雕刻或镂空或悬浮,美仑美奂;额房和驼峰上的木刻,或人物、或花卉惟妙惟肖。特别是“追远堂”房顶上的透雕花脊,更是古建筑中的稀少的精品。“追远堂”隔扇上的雕花栩栩如生、做工精细。各座古建筑上悬挂的牌匾均出自名家书法。

2004年,因需要,新盖仿古建筑西屋一座,更衬托出宗祠气势恢宏。2009年,省人民政府拨款,县文化局聘能工巧匠,对老大殿进行修缮。

该祠堂历史悠久,古色古香,堪称宗祠文化的佼佼者。200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省文物管理局多次考证,在省众多宗祠中把安氏宗祠确定为唯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充分体现出安氏宗祠非凡的文物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水斗村伍氏大宗祠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水斗村伍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水斗村伍氏大宗祠位于县杏花镇杏花社区水斗花厅小组。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建筑于清光绪元年(1875)在原址重建,坐北向南(分针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三间三进合院式建筑。面阔23.16米,进深32.35米。占地面积749.23平方米。第一进面阔三间,正脊为博古脊,前廊为三步梁,梁上置驼墩、雕卷云纹、折枝花、如意云纹,驼墩上设五踩双层斗拱。门额书“伍氏大宗祠”五字。第二进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龙舟脊。梁架为抬梁穿斗相结合,五架梁为抬梁式。有元宝状托脚和饰卷云纹叉手。梁上驼墩置斗拱,斗拱为一斗三升偷心造。驼墩雕卷草如意纹。六根格木柱,柱头做成栌斗状。前廊为卷棚顶,双步梁上雕如意纹驼墩。第三进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正脊为龙舟脊,前廊三步梁上驼墩雕牡丹纹,明间正檩字“大清光绪元年岁序乙亥十一月戊子初七庚子日庚辰时大梁(?)众裔重建”。每进左侧各有一间与主体建筑同向的附屋,博古脊。水斗村伍氏大宗祠保存较好,山墙上的壁画古朴美观,可以作为我县同类建筑的鉴定标本,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03年9月18日,公布为封开县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岩坦戴氏宗祠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岩坦戴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岩坦戴氏宗祠位于永嘉县岩坦镇,年代为明、清。

戴氏宗祠建于明代,坐东朝西,宗祠由正厅、厢房、戏台、门厅组成,正厅面阔五开间,中间天井。戏台歇山顶,门厅屋面悬山顶,铺小青瓦。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岩坦镇:永嘉县辖镇。1949年为岩坦乡,1961年改建公社,1984年复设乡,1986年改置镇。位于县境北部,楠溪江上游两岸。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岩坦街居委会和岩坦、坦一、西壪、叶坑、三面山、源头、闪坑、岩门、屿北、蛙蟆垄、东岙、庙下12个村委会。有公路接仙(居)清(水埠)水路。产柑橘。有编织、竹木加工等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