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的阿其那塞斯黑是什么意思(汇集20篇)

浏览

275

文章

86

篇1:商市什么意思 古代商市有哪些功劳

全文共 3831 字

+ 加入清单

“商市”一词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二》,其中写道:“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商市意思不难理解,就是买卖物品的地方,这样一个场所也是从古流传至今,没有发生过太大改变。其实研究一个朝代的商市就能从中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说商市是城镇最早的雏形,而且还给人们带来了和平。关于商市的功劳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细想过这个问题,那今天借此机会,就让我们了解下商市的历史吧。1、何为“商”?

从字面了解来看,《汉书》解释的甚为通透,即“作巧成器为工,通财鬻货曰商”。《白虎通义》更进一步解释曰:“商之为言章者,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也就是说“商”作为字就是“章”的意思,明了其远近,揣度其有无,沟通四方物资,故而叫“商”。

最初的商人是谁,恐怕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但以商品交换来看,远在尧舜时期便有了专门进行的商业行为,但大部分都是由部落领袖掌握的。如《淮南子》记载:“尧之治天下也……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掘。”再如《尚书》记载“舜贩于顿丘,就时负夏。”又如舜“散其邑粟与财物,以市虎豹之皮”,等等,这些记载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商品交换情况,更反映了当时还是以物物交换为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不顾“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奔走四方,经营商业,甚至开始脱离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的物物交换阶段,专门居间行商,获利谋生,涌现出一大批有名的商人,如春秋末期的范蠡、子贡,战国时期的吕不韦、白圭、巴青等。

商人真正成为一种职业是在汉代。汉朝统一后“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使得各地自由往来,商业活动更加频繁,商业活动范围也更加广泛。为方便管理,汉朝政府在各大城市设立“市廛(chán)”,俗称为“市”,自此商人成为一个职业,甚至一个阶级,真正诞生出来。2、何为“市”?

所谓“市”,即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男耕女织,皆有富余,于是交易就出现了,《易经·系辞》解释得很清楚:

庖牺氏没,神农氏作,列廛于国,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所需。

这就是“市”之起源。

最原始所谓的“市”,与后世所说之“市”有着大不同。所谓“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售卖,故曰市井”。以此推断,当时货物交换地应该是田野上进行的,故而不能真正称为“市”。

到了汉代,才有了专门供商业活动的“市”,但在初期仍然与“城”有着区别,“城”是住所,“市”是交易场所,到了后期,虽然“市”设在城内,但仍然被政府筑起围墙,与住宅隔离,方便管理。

以汉朝的长安城为例,城内外有东西九市,城内圈起来的“市”被称之为“阛”,其中除了商店摊贩外,还住着专门做买卖的商贾,整个部分由市吏管理,对各商人实行登记,注明“市籍”,这套管理制度,从汉朝经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都被沿用。

然而再严格的市场管制也阻挡不了商品经济本身发展的冲力,六朝时期,宫廷皇城固然还是被分割开来的,可是坊间与市廛已全非泾渭分明。大唐盛世,外来商贾云集,民坊、市廛界限更加模糊,至唐朝中晚期,已不只是“日中而市”,夜市也出现在长安城中。六朝时期出现的“草市”较唐时更加活跃,最终因“草市”聚拢人口,发展成一个个新生的民坊和市廛混合在一起的商业小城镇。

到了宋朝,“市”完全冲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东京梦华录》形容当时市场的繁荣景象:“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这样的景象与后世几乎无异,虽然明清对市场的控制有所加强,但在一些大城市如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市场还是如同宋朝一样,不避时间不避地点,任由商业行为的发展。3、商市之功贯穿于整个历史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业自从汉朝立市以来,便很快从贩夫走卒成为立国大计。

早在汉武帝时期,随着北击匈奴的脚步,商人们也开始拓展商路,他们用驼队将中国的丝绸带往西域贩卖,开辟出一条人类前所未有的商路,为了稳定这条商路,汉朝政府甚至沿路设置驿站来为商贾们提供服务,最终西域七十二国向大汉臣服,与其像传统说其是仰慕中原文化所致,不如说这份开疆拓地之功,商贾手段才是真正利器。

除了对外贸易以外,汉朝内部的市场商业行为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城之市、夜市、草市,还有互市,可以说汉代以商业拓地,各朝沿用以商业定边,“商市”在这里,成了王朝靖边宁边的法宝,这是有史实可查的。汉朝应劭《鲜卑胡市议》中提到:“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言下之意是说胡人犯边,实为生计,道德教化对其无意义,所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唯至互市,乃来靡服。”

互市始于汉朝,中唐以后,不唯北疆,西南更有“茶马互市”,东南则海运大盛,出现了泉州、交州、广州等重要商港。宋、辽、金、元更曾在边疆设“榷场”互市,海外通商更加重要。明朝一边修筑长城,设“九边”,一边与边族修好。到了清代,西北少数民族及俄国贸易,专门有设置的理藩院和当地将军、大臣及各旗札萨克管理稽查,内地商人有理藩院票或当地监管衙门的执照,皆可前往贸易,这种方法其实还是利用商贾实行的一种宁边政策。

但是互市一途,真的就这么轻松惬意就能开疆拓土,真的就这么容易宁边靖边吗?其实远不是此番写来得这般顺畅。以明朝为例

中国的统一,向来是北方统一南方。三国由晋统一,南北朝由隋统一,五代十国由宋统一,宋金对峙由元统一,这种现象一直到了明朝才有所改变。1368年,朱元璋的大军将元帝逐出北京城,元朝灭亡,明朝统一中原,实现了有史以来首次南方统一北方的壮举,辉煌一时的蒙古政权败退至漠北,虽然蒙古人退出中原,但与明朝各种各样的对峙和争斗却从未停止。

明宪宗成化年间,东部蒙古势力再次兴起,达延汗完成了对蒙古三大部落的统一,然后和平分封了诸子的势力范围,这就是后世蒙古各部分立的起源。本来“互市”对明、蒙双方皆有好处,实施得也一度很顺畅,但在达延汗后期,随着蒙古各部南下劫掠,明朝中止与蒙古的商业活动,并设“九边”重镇对抗蒙古入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嘉靖二十二年(1522年),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况在蒙古首先发生了转变。达延汗死后,其第三子俺答汗势力日盛,成为蒙古各部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俺答汗是“互市”最坚定的支持者,自1541年到1547年间,先后向明王朝派遣使者几十次,表示愿意臣服明廷,承诺每年进贡,只求在长城关口恢复“互市”。当时整个河套地区都是俺答汗的势力范围,蒙古兵东压宣大,南控榆林、固原,西则虎视宁夏,以此形势之优而愿行臣服之礼,足见其诚意。但嘉靖帝却以“寇情多诈”的理由拒绝了俺答汗的“互市”要求。

于是打了和,和了再打,直到隆庆四年(1570年),戏剧性的变化出现了。俺答汗的一个孙子因家庭纠纷跑到大同投靠了明朝,这个机会被当时的宣大总督王崇古抓住了,他奏请朝廷“封俺答,定朝贡,通互市”,这个主张得到了当时的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张四维的支持,于是一切水到渠成。

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二十八日,隆庆帝下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子弟各有封赏,并从宣府到甘肃向蒙古开放十一处马市,商市宁边的功效再次体现出来。与蒙古接壤的几千里边境很快出现了一派安定、祥和、繁荣的景象。史书中对此评价曰:“朝廷无此后顾之忧,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师旅无调遣之劳。”明蒙边境数十年相安无事。清朝又是另一番光景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清雍正五年(1728年)中俄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这两个条约,开启了中俄间的国际贸易。与1840年之后签订的条约不同,中俄间这两个条约是通过谈判而签订的对等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的缔结,清朝以商市安定了疆土,消除了外患,为北方赢得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安定的国际环境。而俄国看重的则是“准其贸易互市”,条约签订之后,俄国以国家垄断之力,展开了对华贸易,两个世纪中俄国把持了中国商品在西方的销售,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和国家税收。

这一现象,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国际经济事件,就连马克思都专门著文论述。不言而喻,俄国从对华贸易中得到的是国库的充实、国力军力的增强,为其跻身于列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这桩长达两百年的贸易中,俄国是作为国家级的大事来对待与处理的,就拿俄方“市圈”的规划建造者来说,就是参与《恰克图条约》的俄国全权大使瓦萨伯爵。而在清朝统治者看来,这只是政治行为的衍生产品,更多的是出于“安外靖边”的目的而给予俄国的“恩赐”,所以官方的所作所为,就是防范俄国来华商队“窥探枢机”,故而两百年间,能将出口俄国的商品贩卖到恰克图的,全部是清一色的“晋商”。

有商人的地方就能成城镇,晋商靠着他们的勤劳实干,伐木建铺,连绵不绝,自名为“买卖城”,与毗邻的俄国“市圈”仅以木栏相隔,宛若一城,其间“百商云集,万货云囤,市肆喧闹,居然都会也”。这一地方本为内陆腹地,荒僻无比,但因有了商市,就有了自己的机缘,成为远东最繁华的商业都会之一,全球最繁忙的外贸口岸之一。

当然,因商市繁荣起来的不仅仅是恰克图此一地,晋商行经处,城镇鹊起。张家口、归化城、哈密、库伦、乌里雅苏台、伊犁、多伦诺尔、叶尔羌、阿克苏等地,无一不是因商市而兴起的重镇。

结语

尽管历代王朝对待“商市”的态度不一而论,但自汉朝以来将“商市”作为一种手段来安抚便民、消除外患从未真正变过。但客观来看,“商市”之功并非全然就是安边抚民,更多的表现的是对城镇化的推进,还有民族融合的促进。所以,“无商不活、无市不兴”,从这个角度来看,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何尝又不是一部商业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代御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御是古代六艺之一。六艺源自于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而御是指驾驶马车的技术。其中有以下几点:

鸣和鸾: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

逐水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

过君表: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

舞交衢:过通道而驱驰自如

逐禽左: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参宿四指的是什么?在古代代表什么意思?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参宿四指的是猎户座α 星,它可以说是一颗处于猎户座的红超巨星,它是夜空中除太阳外第十二亮的恒星,也是猎户座第二亮星,只比邻近的参宿七暗淡一点,它是明显的红色半规则变星。

古代,“参”字本来的意思是三,“宿”是星宿的意思,最初参宿只包括猎户腰带的三颗星(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又称将军星。后来才加上参宿四、参宿五、参宿六、参宿七组成了参宿。参宿四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只是代表了在猎户座中的方位。

参宿四这名字是中国古代观星师起的,《史记 · 天宫书》中说:“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下有三星,兑,曰罚,为斩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为虎首。”

天文学家一般叫它猎户座α,如果人眼能够看到所有波段的光,那它就可以算是全天最亮的恒星。在分类上,参宿四是一颗红超巨星,并且是已知最大和最亮的恒星之一。在上个世纪对参宿四的距离估计从180光年至1300光年不等,因此对其直径、光度和质量的估计是很难被证实的。目前认为参宿四的距离大约是640光年,这颗恒星标示着冬季三大角的顶点、冬季六边形的中心。在冬季夜空中,它与大犬座的天狼星、小犬座的南河三组成冬季大三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代的包衣是什么意思?来源于哪里?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包衣全称为“包衣阿哈”,满语是家仆的意思。同时,最初的包衣阿哈是满洲贵族对于家仆的通称,后来逐渐被固化后,成为了清朝皇家家仆的一种特定称谓。

其实,包衣不是一般人家的家仆,而是皇室的家仆。所以,其身份、地位与普通人家的家仆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且,包衣是清朝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是来自于满洲贵族的仆人。

包衣在清朝的时候,可以说是世袭制的,如果祖辈是包衣,那么父辈和孙辈将都是包衣。因此包衣作为高等家仆却逃不过世世代代都为家仆的命运。但包衣却与普通的家奴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当时,包衣与仆人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群,做着侍奉皇室的活,身份比较卑微,不会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是伺候皇室的家仆,身份上并不普通,并且最初的家族背景也是比较显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战国说“彩”是什么意思 古代“彩”字含义介绍

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大秦赋》这部史剧刚播出时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因为剧情还原度很高,因此在看剧时也能学到不少小知识。例如,此前很多观众会问,为何战国时代的人夸赞别人会用“彩”这个字。现代中,我们一般认为“彩”指颜色,好像和古代的字义不同。那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彩”字字义在历史上的演变,其实有很多汉字古今的意思都变了,想了解的朋友就赶快来看看吧,如有其他想法欢迎留言讨论。1、战国“彩”的意思

《大秦赋》中,在称赞夸奖时皆用一个“彩”字, 气氛到了甚至会来个“彩!彩!彩!”。很多观众好奇,这个字“彩”在当时是什么意思呢?

“彩”,不单单只是秦人在讲,也是当时的普遍风气,各国都在用,连朝堂之上都在运用。而这个“彩”是“采”的引申义,本义是“精彩,有用,好”。

一句句台词读来,无不彰显老秦人的气节、格局、豪情和血性。这也是大秦系列始终如一传递的历史精神。作为《大秦赋》改编编剧之一秦家乐介绍,作为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重大历史事件的展现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塑造是创作的基础也是关键。2、“彩”字的由来

彩在中国第一次出现是在魏晋。汉代以前,是没有彩这个字的,实际上古汉语中是用“采”这个词的,彩本身是由”采”延伸而来的一个字。《书经》(后称《尚书》)中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这里的采便与今天的彩同义。

《周礼》中有记载,婚礼大仪的第二环节,就是纳彩。彩,是喜庆的象征。彩,是喝彩的由来。称赞夸奖时的欢呼声,“彩”这个词不仅秦人说,在当时是普遍风气。在先秦时代,人们往往以“采”来表达对某人言论的认同与称赞。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汉魏时期才逐渐被取代。3、字源演变

彩,会意兼形声字,大约是北魏以后才出现的字,最早见于“高贞碑”。在先秦文字里,都以“采”作“彩”,所以“彩”的初文(本字)便是“采”。甲骨文的“采”字原是用手采摘茶叶的形象,金文的“采”字和小篆的”采“字都是继承甲骨文发展而来的。古代把对卿大夫的封地叫”采邑“,汉代的宫女叫”采女“,《书经》里说:”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这时,”采“的意思已经由”采摘“的本义发展为表示瑰丽的颜色。在距今1500多年前出现的“彩”字,是个新起的以“采”表音以“彡”表意的形声字,表示“多种颜色”和由颜色而诞生出来的“文彩”、“光泽”的意思。这样,“彡”是表示“色”的符号。《说文》:“彩,文章也。从彡,采声。”郑珍说文新附考:“按经史皆作采,后加系作䌽,又仿彣字加彡,更晚出。”《玉篇》:“彩,文章也。”彩字在字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梁《玉篇》,当产生于汉魏两晋时代。

传世战国文献凡有彩字者,当为后人传抄翻刻所致。采、彩为古今字,采本采摘之采的初字,借用为彩色之彩,后造彩字成为后起本字,表示采之借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代婚礼中的问名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问名是古代婚礼风俗“六礼”中的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另说问名是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问名也须携带礼物,一般用雁。

古代中国婚礼“六礼”之二。曰:“问名: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礼记•方氏注》也说:“问名者,问女生之母氏也。”问名时,用雁为贽见的礼物。《白虎通》卷四《嫁娶》曰:“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贽。纳征曰玄纁,故不用雁贽。”

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或以为问名是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问名也须携带礼物,一般用雁。我国广东海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常用槟榔作为问名携带的礼物。把女方庚帖与男方生辰做了占卜,确定可以成婚之后再行纳吉礼。

《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东汉魏晋之际,受当时战乱环境的影响,人多仓促成婚,六礼不备,问名之礼也就自然未行了。杜佑《通典》曰:“自东汉魏晋以来,时或艰虞,岁遇良吉,急于嫁娶,……六礼悉舍。”隋唐后,官僚富商阶层中“六礼”亦盛行起来。《宋史•礼志》规定宋朝礼制:“士庶人婚礼,并问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征。”问名一礼俗在宋时还叫“系臂”。《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乙集四》中说:“婚礼,古有六礼,文公家礼务从简便。自议婚而下,首日纳采,问名附焉;次日纳币,请期附焉;次日亲迎。纳采即今之系臂,纳币即今之定聘,请期即今之催妆,到亲迎则婚礼成矣。”从“问名即今系臂”一语中可知,宋时订婚也许是以纱系臂,以示双方已系成姻好。可谓“千里姻缘一线牵”。

明嘉靖十年颁发的《士庶婚礼》中说:“问名、纳吉不行已久,止仿《家礼》纳采,纳币,亲迎等礼行之。”近代问名礼,已和纳采合并,俗名“发媒”。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上篇卷七《陕西•礼仪•咸阳县志》载:“纳采问名,县俗发媒似之。盖先通言,至是主人告庙,具书宴。媒往女氏,用雁。若羊酒致辞,女主人亦告庙复书。有启书,各具男女名字,生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原来古代一品大员朝服上绣的仙鹤是这个意思!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仙鹤,又名丹顶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象征。

古代,仙鹤与松树寓意松鹤延年,与鹿和梧桐寓意鹤鹿同春,都意指希望对方延年益寿。

在古文化中,仙鹤的地位也十分的高贵,曾被称为“一鸟之下,万鸟之上”,是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故我国古代一品大元朝服上的图案都是仙鹤。

文人在诗词韵律上也常常将仙鹤作为吟唱的对象,如“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应吹天上律,不使尘中寻”等诗词。那么在诗词韵律中,人们常说天对山,风对雨,那么仙鹤对什么呢?

《笠翁对韵》中卷一冬中描写: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

和神龙对应,由此也可见,仙鹤在古人心中地位之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代老公是什么意思?老公竟然是太监?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其实在古代,真的就有“老公”这个称呼。现在妻子称呼丈夫为“老公”,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只不过古代称呼丈夫,却不是这样,电视剧里面演绎出来了一部分,例如“相公”“官人”等等,但是还有很多称呼并没有展示出来。而且“老公”这两个字,在古代可是用来称呼一个特殊群体,太监的。

“老公”一词,是出自《三国志·魏志·邓艾传》,里面说道:“七十老公,反欲何求!”不过这里的“老公”是老人的意思,句中是指七十岁的老人。只是这个称呼同样让人感觉怪异,原因也很简单,我们现在的称呼习惯与古代人不同,所以如果一不小心穿越了,话可不能乱说,你听不懂古人的话,古人同样更听不懂你说的话,尽管说的都是中文。

老公是民间对宦官的称呼,不过他们在其他场合的称呼就是不一样的,从官职上来说有寺人、黄门、貂珰,如果表示尊敬的尊称也有内官、内臣、中官、中贵等,不过,其实就算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之下,意思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指的是老年人,有时候又是对老年人的蔑视,有时候也指父亲,当然也有时候指的就是丈夫,和现在是一样的,老公老婆两个词都有。

那么,除了老公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用来称呼丈夫的词吗?相公、官人什么的都已经太寻常了,各种电视剧里面全都是这样叫的,今天来说一些不常见的。郎君,这个词其实是来源于“郎”这个称呼,因为很多女子不太容易只叫一声“郎”,一个字显得太过甜腻,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叫的出口的,所以就会在后面在加上一个字,变成了“郎君”,我们可以自己试试,郎和郎君虽然都是在叫丈夫,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良人,这个词我们大概只在一些文学作品当中看到过吧,或者歌词、诗词等等这种文艺气息很重的地方,但是在一段时间内,不管是丈夫称呼妻子,还是妻子称呼丈夫,其实都是叫“良人”的,也算是男女比较平等的一种展示,这个词现在听来有点“作”,但是当它流行的时候,却是夫妻之间称呼的主流。

还有一个“老爷”,但是这个词不能乱用,那必须是在官宦人家当中,才可以对丈夫这样称呼,以显示男主人的地位尊贵,所以有些电视剧里面不管是不是当官的,但凡有个宅子有妻有妾的都叫做老爷,那是不合理不符合史实的。看来了解好中国古代的各种文化,才能够很好的发展古装影视剧行业,知来处方能明去处啊。

其实古代对于丈夫的称谓还有不少,还有近现代的称呼,每个时代都有独属于自己时代的很特别很有时代感的称呼,而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正是“老公”这个词,所以也不要觉得别扭,毕竟都已经成了习惯了,而且一个词是什么意思,也是随着时间而改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吸龙涎什么意思 古代吸龙涎的含义揭秘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朋友好奇“吸龙涎”究竟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这和古代神话故事有关。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神话体系中,龙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龙全身上下都被当做是宝。古时候,有人在海面上发现了一种固态腊状物质,这些物质被晒干后会发出一种迷人的香气,因来历不明,所以有人说这是龙的唾液形成的,因此后人便将它称为“龙涎香”。其实龙涎香和抹香鲸有关,但依然有很多谜题无法解开。1、吸龙涎什么意思

传说龙涎是龙的唾液,历史上和龙涎有关的有龙涎香、龙涎井和龙涎酒等。这些和古代神话传说有关,古代人民认为龙是一种神异动物,比较美好的象征含义

龙涎香最明显的鉴别特征之一是它的气味,据说,天然龙涎香具有很清新的气味,当然咱是没闻过的。如果是从鲸鱼身上取出的话,它被描述为具有强烈的粪便气味,但大量物质干燥后,龙涎香的味道就会显现出来。

天然龙涎香一般会在海上漂浮数年之后才会到达海岸线,在被人们捡到后它的气味不会因此消失,而且它暴露在海洋中的时间越长,质量就越好。龙涎香的这种香味持久性要归功于它的主要成分之一——龙涎香素,也正是这种持久性,它往往被用作香料或制作香水。

龙涎香块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氧化而变色,从白色到黑色,天然龙涎香颜色从灰色到棕色不等。2、龙涎香的来历

汉代时期便有关于龙涎香的记载。据说当时有渔民在海里捞到一些灰白色清香四溢的蜡状漂流物,有一股强烈的腥臭味,但干燥后却能发出持久的香气,点燃时更是香味四溢,比麝香还香。一些官员便将其当着宝物贡献给皇上,在宫廷里用作香料,或作为药物。

据说早在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亚述和波斯的宗教仪式中所用的香料,除植物香料如肉桂、檀香、安息香等之外,就有龙涎香。但它是从何而来,如何形成的,一直都是未知的。有人说是火山喷发的物质,有人说是一种蜡,还有人说其实是一种真菌,甚至有传言说龙涎香是龙的唾液。

直到后来有渔民在捕捉抹香鲸的时候发现了龙涎香,海洋生物学家们在深入调查后确定了龙涎香的实质是抹香鲸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抹香鲸在遇到刺激性异物时,肠道中的油脂和分泌物会将异物包裹,经过生物酸的侵蚀和微生物把其他有机物分解,随消化系统或经呕吐排出体外,然后在海水中经过漫长的氧化过程,并遇到海洋中的盐碱而自然皂化,形成的干燥固体香料。

龙涎香是一种非常臭的粪便,但是在经过干燥之后,能发出非常持久的香味,是一种清灵而温雅的动物香,在动物性香料中它的品质最高尚。3、龙涎香为什么很贵

物以稀为贵,龙涎香价值高正是因为稀少。这种物质的化石证据可以追溯到175万年前,而人类很可能已经使用它1000多年了。

在古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这是抹香鲸的产物,普遍认为这是坚硬的海水泡沫或大型鸟类的粪便之类的产物。然而,直到19世纪开始大规模捕鲸后,人们才发现,这东西原来是抹香鲸“生产”的。同时也发现其他种类鲸鱼并没有这种“生产”能力。

有一种理论认为,抹香鲸的主要食物是头足类动物,如乌贼和墨鱼。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猎物的喙是无法消化的,所以在消化之前就会被吐出来。但在极少数情况下,这些难以消化的东西会进入鲸鱼的肠道,并与之结合在一起。它们就会慢慢地变成一团坚实的龙涎香,在鲸鱼体内生长多年。

龙涎香其实是鲸鱼的一种保护行为,因为这些喙往往非常锋利,很有可能伤害到鲸鱼内脏,所以需要给它包裹起来。然而,抹香鲸生活在世界各地,这意味着在任何海洋上都能发现龙涎香的沉积物,或者说它会被冲上大部分海岸线。

而事实是,龙涎香非常罕见,甚至在鲸鱼尸体中发现的比例都不到5%。而且,其它种类的鲸鱼也有大量的食物来自头足类,但是它们基本不产生龙涎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延禧攻略尔晴爬龙床是怀了龙种么?古代爬龙床什么意思?

全文共 1277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爬龙床意思也非常好理解,就是上了皇帝的床。尔晴爬龙床就已经是犯下死罪了,而且还跟傅恒的弟弟偷情,虽然不是龙种但是这个情节已经让人无法忍受了。虽然也能理解观众朋友们想让尔晴早点领盒饭的心情,但也不得不佩服尔晴能把事情做到这一步。富察皇后去世,估计后续又要迎来一段高潮,很多事情的真相都会被揭露,就看乾隆皇帝最后会怎么处置了,对于尔晴来说被赐死是迟早的事情,就看会不会牵扯出更大的事件了。

延禧攻略》皇上(聂远饰)乱点鸳鸯谱,把原来想趁着富察皇后(秦岚饰)怀孕时,爬上龙床翻身的大宫女尔晴(苏青饰)赐婚给了傅恒(许凯饰)。

尔晴喜出望外,这样不仅嫁给很多别人心目中的如意郎君,而且她的家庭也因为为了让她的身份配得上富察家儿媳,皇上还抬旗。

尔晴新婚第一天回宫谢恩时,她对明玉说,她厌恶了每天当人下人的日子,即使傅恒不爱她,但是她现在的身份是贵夫人,不再动不动给人行礼跪安,还可以赏雪,还让明玉早点为自己做准备。

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尔晴当上富察福晋后,就变成人五人六,之前隐藏的性子也完全暴露出来,因为傅恒书房有一个婢女收拾,她就人家手指甲全拔了,害傅恒对她的好印象却没了,有的只是血淋淋的一双手。

尔晴和傅恒不和,于是回长春宫找场子,可是因为皇后病重她就头也不回出宫嫁人,长春宫早已经不是她能嚣张跋扈,颐指气使的地方。

尔晴为了重获皇后的宠爱,给皇后送来为自己准备的生子秘方,并且蛊惑身体不允许怀孕的皇后接受,并且都瞒着璎珞,等皇后有喜被宣布已经为时已晚。

尔晴助皇后怀孕有功,所以渐渐取代璎珞的位置,成为日常陪伴皇后散步的人,璎珞虽然不满,但是也让明玉时时盯着尔晴,以防万一。

可是她千防万防都没想到尔晴为了报复傅恒,居然大胆到爬上龙床,只为给傅恒吃一个哑巴亏。

这天是皇上和皇后嫡子永琏的忌日,皇上倍感伤心,所以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又跑到皇后这边,还说不回去,要这歇息。

皇后已经肚大如盆,按照规矩,肯定不能和皇上同床共枕,于是让璎珞把皇上安排在侧殿休息,没想到尔晴看到这就露出算计的目光,并利用这个部下陷阱,只能说尔晴当贵夫人后把胆子养肥了。

尔晴想到傅恒说她永远不如魏璎珞,万分恶毒的话,于是打扮成普通宫女装扮,冒充琥珀给皇上送醒酒汤,送去的时候害怕守门的太监认出她,她还特意低头,不过她应该算计好了这个时候李玉不在,要不然她不会这么轻易混进去。

尔晴刚进去,李玉就回来了,没一会儿,屋里就发出尔晴的惊讶声,皇上宠幸宫女这种事李玉见惯不怪,于是阻止小太监上前查看。

只不过第二天一早见从屋里出来衣衫不整的尔晴时,李玉直接傻眼了,赶紧进屋请安,可是却被暴怒的皇上用鞋子猛揍。

尔晴报复成功,心情特别好,但是也要伪装成委屈的样子,赶紧出宫回家,回到家就去找小叔子傅谦,看到傅谦画她,还大力点赞,说他画得不错,只不过言语间的暧昧超过叔嫂之间该有的距离,真是人至贱无敌啊。

不过根据放出来的花絮,尔晴好像没有侍寝成功,只是故意弄成满头乱发,像刚和皇上云雨过得样子,而且还假装要自杀,让皇上放她离去,所以她的孩子应该是傅谦的孩子。

尔晴真是戏精,就这样制造了一场假象,连皇上都被套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首饰在我国古代最早指的是什么?首饰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首饰我国古代最早指的是男人头上的帽子。“首饰”一词今天多指女性佩戴的装饰品,但是在古代,“首饰”的意思却专指男人所戴的帽子。在《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秦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绛柏,以表贵贱。”其中,“柏”是古人戴的头巾。秦代的时候,给武将戴的帽子上增加了红色的头巾,用来区分贵贱。

关于首饰:

首饰是指以贵重金属、宝石等加工而成的雀钗、耳环、项链、戒指、手镯等饰品。首饰一般用以装饰人体,也具有表现社会地位、显示财富等意义。

首饰是用各种金属材料,宝玉石材料,有机材料以及仿制品制成的起装饰人体及其相关环境的装饰品。广义上首饰已包含了首饰、配饰、摆饰的部分范围,或者说三走向了一体,这是当今首饰业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新材料、新观念不断的进入,使首饰的界线也会越来越模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代的名伶是什么意思?名伶的含义是什么?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名伶的意思就是乐官,属于创作音乐的人。随着朝代的更替,乐官也被称为伶官,名伶就是著名伶官,也就是在古代出名的、有代表音乐作品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名伶”一词逐渐演变为对戏曲行业著名演员的称呼。

古代音乐的发展:

古代音乐可以见证着一个时代的艺术发展,也能呈现出不同时代各种特征。我国在古时代就有了音乐的萌芽,而如今在古代音乐领域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音乐发展在不同时期所体现出的状态均是不一样的。音乐的发展,见证了从古至今的辉煌和巨大成就,这不仅是经济技术上的蓬勃发展,同样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技艺超群。

古代音乐的发展见证了音乐种类所发生的创新性变化。从古代开始音乐就已经在劳动中萌发了幼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济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古代音乐的发展也随之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代休沐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休沐意思是休息洗沐,犹休假,和我们现在的星期天差不多。在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

古代休沐意思是休息洗沐,犹休假。《史记》中说,“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古代官员一旦进了公堂,一连五日不得擅自离开,因此,有在长安做事的官员,从家骑马出发,到长安到郊区,把马寄养在朋友家里,当班五日后,再取马回家。在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

《汉书·霍光传》:“ 光 时休沐出, 桀 辄入,代 光 决事。”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京邑士子,至于良辰美日,休沐告归,徵友命朋,来游此寺。”《初学记》卷二十:“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唐 韦应物 《还阙首途,寄精舍亲友》:休沐日云满,冲然将罢观。严车候门侧,晨起正朝冠。

唐 杨师道 《春朝闲步》:休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宋 范成大 《次韵韩无咎右司上巳泛湖》:“休沐辰良不待晴,径称闲客此闲行。”清 钱谦益 《南征吟小引》:“已而,(袁可立子)休沐里居,扞御孤城,搘拄强寇。”郑观应 《议院》:“惟礼拜日得告休沐,余日悉开院议事。”郁达夫 《偕吴秋山游鼓山》诗:“休沐同登屴崱峰,扶摇直上乘抟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宇宙大将军是什么意思?盘点古代奇葩的官职

全文共 145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在看古代很多人的各种不同的官职,都会觉得不好理解,因为不同时期对于不同甚至同一个官职也是有不同的叫法的,各自的职权范围也不一样,但在这众多正经的官职名称当中,却还有一些听起来不那么正经的奇葩官职名称,比如宇宙大将军、银牌天使等等,这些官职都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吧。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宇宙大将军

宇宙大将军这个官职名字可谓是嚣张至极,在中国历史上也只出现过一次,而且还是侯景封赏给自己的,侯景是北魏时期的蝎人,侯景天生左脚残疾,但是骑射技术非常高超,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更是当时的佼佼者,为北魏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侯景做人反复无常,先后投靠过多个主子,这也导致了他凄惨的结局。

公元549年,侯景投靠了南梁,在第二年的时候,发生叛乱,攻陷了南京。随后梁武帝萧衍更是被侯景活活饿死。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侯景扶持梁武帝的儿子萧纲为南梁皇帝,随后自封为“宇宙大将军”,当萧纲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下巴都快掉了,直接愣愣的说:“将军这个职位和宇宙根本不搭边啊!”即使很多人进言,侯景还是我行我素,当了宇宙大将军。2、银牌天使

“银牌天使”这个名字可能是所有的官职名当中最好听的,但是“银牌天使”的行为方式与这个名字截然相反,银牌天使更是点燃了契丹和女真指点的恩怨。契丹人建立了辽朝之后,势力不断的扩张,因此当时的女真人为了得以生存,就投靠了契丹,自这以后,女真部落就一直被契丹所控制。为了更好的管制女真人,契丹的最高统治者就派遣心腹之人专门手持着银牌前往女真部落巡视,因此这些人的权力极大,督促女真向契丹进贡,于是就有了“银牌天使”的称号。

仗着契丹军队的支持,银牌天使肆意妄为,逼迫女真向他们自己进贡大量的金钱财物、奇珍异宝。随着野心的膨胀,银牌天使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享有了“荐枕”特权。“荐枕”指的是:女真人为了讨好这些所谓的银牌天使,就向他们进贡大量的未婚女子。女真人的讨好越来越助长了银牌天使的嚣张跋扈,到了后来,只要是银牌天使看上的女子,不管已婚还是未婚,都要“荐枕”。很快,银牌天使的行为使得积怨已久的女真人忍无可忍,立起了反抗契丹的大旗。3、太子洗马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官职名字可能就有一种想法:“给太子洗马的仆人还有一个专门的官职?”实际上“太子洗马”干的并不是洗马的活,而是辅佐太子处理政务,是朝廷的从五品官员,俸禄六百石。中国的很多名人都担任过这个官职,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唐代名臣魏征,还有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张之洞。并且在早先的时候,这个叫做先马,最早设立于秦汉时期,太子出行时,在前面引路叫做先马,后人因为笔误,使得一个高大上的名字瞬间变得矮矬穷。

后来太子洗马也成了一个经常被调侃的官职。明代的刘定之刚刚当上太子洗马时,当时的兵部侍郎王伟就开玩笑的说到:“皇宫里面的好马数不胜数,你可要好好的洗,必须把所有的马儿都洗干净”。刘定之听完就幽默的回复:“不单是皇宫里的好马,就算是司马脏了,我也会把他给洗干净”,王伟听完哈哈大笑。因为在明代,兵部侍郎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少司马”。4、囧卿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官职名字都是一脸懵,实际上囧卿是太仆寺卿的另外一个叫法,主要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道路运输,另外囧卿还负责掌管国家的马匹,囧卿这个管职最早诞生于周朝,历史上第一个太仆寺卿的名字叫做伯囧,因此后人也把太仆寺卿称作囧卿。

马在封建时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国家的马决定了其战斗力,而且马匹同时也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三国时期袁绍和袁术的老爸袁逢就担任过这个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的解元郎是什么意思?是状元吗?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想当官要通过科举考试,现在当官首先要是个公务员,之后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考试以及面试事宜,所以当官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这也是优中选优理念的贯彻。那么,解元郎是什么意思

要想知道解元郎的意思,需要重新看看科举制度。虽然科举制度也有一些很明显的漏洞,例如科举制度让官僚主义更加泛滥,而且人们当官的条件单一,埋头背书,埋头记知识,却忽略了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官僚控制读书人思想的手段,导致官场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科举考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地点也朝着最终的宫殿靠近。乡试类似现在的省市考试,会试是需要到皇宫的礼仪部门考试,而殿试是到皇宫去考,皇帝亲自监考。三次考试的第一名分别是解元、会元、状元,如果三次都拿到第一,就是连中三元的意思。

因此,解元郎就是通过了乡试考试,并且获得第一名的知识分子,接下来可以参加会试,继续提升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喝花酒是什么意思?揭秘古代喝花酒有哪些项目

全文共 161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喝花酒”其实大家也应该是有听说过,当然意思大家也是了解的,当然了有的人要问了这个我们现在的喝花酒和古代的喝花酒是一个道理吗?那么古代人的一些喝花酒都会有什么项目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有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时下炙手可热、抢尽眼球的美女经济,其实古已有之。“漂亮的脸蛋出大米”,在中国,至少在2500年前就已经有人身体力行了。而始作俑者,是西施。

据说,当年越国选美,西施名列榜首。在进京途中,行人争相围观,结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难行。护送西施的越国相国范蠡,见此盛况,心生一计,索性叫西施住进路旁旅社的一幢华丽小楼,而后四处张榜:欲见美女者,付金钱1文。

告示贴出,四下轰动。西施登上朱楼,凭栏而立,飘飘然似仙女下凡。观赏者排成长龙,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两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厌。3天下来,范相国所得金钱无数。进京后,他把这些钱都交到国库。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范蠡的举措,不折不扣地为后代的“美女经济”开了先河。

从唐代起,文人士大夫聚会饮筵,时兴招妓女做席纠(或称酒纠)行令佐酒,或以歌舞侍宴。这就是现在的所谓“三陪”。曾经的中国古代社会,市民追花逐柳,商人豪爽使钱,纨绔子弟一掷千金,使妓院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养育了妓女;而妓女和以游冶为中心的都市生活,又反过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中国社会如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等朝代,妓院的开张和利税,历来是各个朝代税收的“重头之戏”。

眼下红红火火的选美,应该说是“美女经济”链条中的“重中之重”。其实,这一“美丽赛事”也是古已有之。古代帝王选妃,实际上就是一种选美,不过那是百分之百的帝王意志,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选美。而据古籍记载,真正有组织、有章程、有参选者和参观者的选美活动,应是滥觞于宋代,只不过那时不叫“选美”,称为“品花”。品评的对象也不是广义上的美女,只针对妓女。此项赛事也名曰“花榜”。冯梦龙在其《卖油郎独占花魁》中,把南宋杭州名妓莘瑶琴称为“花魁娘子”。妓女“一经品题,声价十倍”(《清稗类钞》)。

青楼秘史:中国古代青楼中分为哪四种妓女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行当,妓女是人类文明的糟粕。在我国古代,妓女被称为“娼妓”。何为“娼”?也就是“唱”——唱歌的啊;何为“妓”?也就是“技”——演戏的啊。合二为一,也就是唱歌的和演戏的。

既然已经是一种文化,那么,妓女就没那么简单。以我国为例,妓女至少分为四种。

第一种,家妓。

古代的有钱人,都喜欢在家里弄一帮唱歌的、跳舞的,既能满足自己的精神享受,又能标榜自己的社会地位,还能待客助兴,疏通人际关系,可谓有百利无一害。

由于这些艺人都是被主人购买的,也就是说,她们的一切人身权已经转让了,已经付费的主人可以对她们为所欲为。渐渐的,她们就成了主人的家妓。不但要陪侍主人,有时候还要陪侍主人的客人。地位远远低于妾。

第二种,官妓。

官妓,顾名思义,就是官方允许的妓女,是合法的妓女。齐国的国相管仲,是官妓的发明者。当时,为了安置一些女性战俘,天才管仲就开设了“国家妓院”。在“国家妓院”里,客官可以放心消费,完全不必担心有人突袭。

“国家妓院”的收入,除了扣除官妓们的生活费外,剩下的全部收归国库,作为军队的军费。就是靠着这一招,齐国财源滚滚,国库充盈,一跃而成为大国。

第三种,私妓。

私妓是对应官妓的。既然国家可以靠这个挣钱,那么,民间的妓院也可以啊。

这个,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什么怡红院,什么春芳楼,都是此类。私妓是最为平等的,只要你有钱就可以,一视同仁。

当然,后来私妓也分成了各种档次:高档的要色艺双绝,懂点琴棋书画;中档的文化程度低一点,但也要艳压群芳;至于低档的,那就没什么讲究了,变成了纯粹的皮肉生意。

第四种,营妓。

营妓,顾名思义,就是军营里的妓女。这些女子,是专门为士兵们提供抚慰的。这个太好理解了,看看现代的“军中乐园”,就全明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代将领致师是什么意思?两军交战为何要致师?

全文共 2099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致师在古代是一种比较冒险的举动,其主要作用是为了鼓舞军队士气,展示出己方的必战之心。两军交战,双方将领出面单挑,这便是致师。一旦致师获胜,便能有效打击敌方士气,在交战时也能取得先机。这在春秋之前被当做是一种礼仪,大家在看古代小说时,应该也有读到过这样的场景。不过随着战斗规模的扩大,致师能起到的作用是越来越小,而且还会徒增伤亡,所以这项作战方式也就慢慢消亡了。一、古代将领单挑叫“致师”

小时候看小人书,被《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水浒传》《杨家将》中那些每逢战事,两军对垒,将与将单挑独斗,大战多少回合,胜利者斩对方于马下所吸引,十分憧憬古人那种金戈铁马,摇旗呐喊,金鼓大振的场景。那么,古代真实的战场会是什么样呢?是否真的如演义小说中那样单挑呢?

留意史料,在春秋以前,人们古朴的思维讲究礼仪,就是打仗也要师出有名,两将“单挑”分个高下叫作“致师”。

《周礼》中说:“环人掌致师。”

《兵筹类要》中说:“两军既丘,各以其将出斗,谓之挑战。”

致师,可以解释为挑战,两军对垒,为了激发己方的斗志,派出武艺高强的将士,来到对方的阵营前挑战,用以侮辱激怒对方,沮灭对方的士气,震慑敌人。

东汉末年的郑玄解释说:“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二、《左传》中的致师

《左传》中记载:“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代御执辔,御下两马,掉鞅而还。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

这段记载是说公元前597年,诸侯晋国与楚国之间爆发邲之战,临战,楚国的大将许伯、乐伯与摄叔三人交流“致师”的看法,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付之行动。

许伯驾驭着战车飞驰到晋军的军营前兜了一圈之后,耀武扬威地快速返了回来;随后乐伯乘着战车逼近晋国军营前,开弓射敌,他的车夫还从容地走下战车,整理了一番战马的辔绳,便后安全返回;接下来摄叔驾驶战车,直接冲入晋军大营,挥戈杀敌,并且割下敌人的耳朵,捉了一个俘虏回返。晋国军队分两翼追来,乐伯左边射马,右边射人,箭无虚发,阻止了晋军的夹击。

当乐伯的箭仅剩一支时,恰在此时一只麋鹿撞入,乐伯一箭射中麋鹿的背部。此刻,晋国将领鲍癸率部队追了上来,乐伯就让摄叔拿着麋鹿献给鲍癸,对他说:“由于今年还不到时令,应当奉献的禽兽还没有来,就把它奉献给你和你的随从作为膳食吧!”

于是,鲍癸命令部队停止追击,感慨地说:“他们的车左善于射箭,车右善于辞令,都是君子呀!”

最终邲之战也以楚国大胜晋国告终,从而奠定了楚庄王称霸诸侯的基础。

《史记•周本纪》中说:“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到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是说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伐商纣王之时,两军在牧野大战,周武王命尚父姜子牙带领百余名勇士致师扬威,震慑商纣王,在牧野之战中商朝的军队许多临阵倒戈,归顺了周武王,最终夺取天下。三、项羽约刘邦单挑

看来在春秋之前,讲究仁人君子,遵循周礼,致师还时有发生,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礼崩乐坏,致师这种传统的方式逐渐消失了。

每逢战事,将领们也会在战场上厮杀,冲锋陷阵,更重要的是指挥战斗,特别是高级别的将领,是一军的灵魂,不会冒险到一线战场上去拼命。

到了秦末,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较量逐渐处于下风,两军在广武附近对阵之时,项羽激昂地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二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为也。”

项羽的意思是说:如今天下不定,都是你我之间连年争斗不止,让老百姓处于兵荒马乱之中,所以,我们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你我单挑好了,一决胜负。

刘邦听了,诡异地笑了:“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意思是说:我才不与你比武,军事讲究韬略。

项羽望着刘邦那熊样,派出一队“壮士”出阵挑战,刘邦军中有楼烦善于射箭者,项羽前来挑战的将士都被射杀,“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看来这项羽就是天地英雄,那大无畏的精神镇住了这楼烦射射者,不敢发箭了,真乃世之英豪。四、“回合”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单挑杀敌者有之,比如三国时期的小霸王孙策与太史慈,旗鼓相当,英雄对英雄,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但不是每战都是两将交锋,如真的如演义所说,军队中的士卒也就失去作用,真实的战场,单挑的事发生的可能性很少。

那动不动两军阵前大战多少多少回合,纯纯是小说家为了塑造英雄人物把古代战争简化了。

所谓的“回合”,是指古代两将战马冲刺,两将兵器相交的刹那叫“合”,如果都没能击中对方,带马回头转弯的过程叫“回”,因之,所谓一个回合需要马匹加速、冲击,兵器对刺,随后减速,带马回转,这有一个过程。

如演义中那样,势均力敌的两将,动不动斗上百十余合,或三百合,这是不可能的,纵使人不累,那马也累死了。由之,那单挑是小说家给读者的误区,不要当真就好。

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垒,厮杀充盈着血淋淋的故事,是智慧与胆识高下的对比与较量,谁赢得生存权,谁就赢得最后的胜利。

致师,横贯天际的壮举,分明是古人在灵魂深处点燃的一束豪情的光芒。

作者:陈二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代流放是什么意思?主要流放到哪些地方?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为了能给震慑住一般老百姓,不让其违法乱纪,通常会制定一些比较残酷的刑法。这些刑法也是各式各样的,五花八门,光是死刑就有好几种死法。古代将刑罚分为五种,分别是笞、杖、徒、流、死。这些刑罚的存在时间很长,从隋朝就存在知道清朝末年才得到取消。所谓笞就是用木条抽打、杖类似于笞但是用的是木棍、徒是指囚禁起来并从事体力劳动、死最简单就是死刑。“流”是什么意思?

“流刑”大概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大家比较了解的“流放”。在许多的影视作品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某犯罪,流放边关,永不可返京。”既然是流放,自然不可能把你流放到文明繁华的地方,所以流放地一般都是人烟罕至穷乡僻壤的边疆,比如清朝通常喜欢讲囚犯流放到“宁古塔”。

“流刑”虽然是非常重的处罚,但是与死刑相比显然还是非常宽容的。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流放到了边疆还有翻盘的希望,判了死刑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所以在唐朝的法律里写的很明白:“谓不忍刑杀,宥之于远也”。如果执法者对于犯罪人的宽容,不忍心“刑杀”,才宽容的让他流放到远处。

在唐朝“流刑”中的“流”自身就是刑罚,囚犯到了流放地后,除了不许随意出远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和一般百姓一样,并不受限制。等到刑期满了,就可以重新返回家乡。如果是官员服刑,在刑期满了以后,不仅能返回故地,还能官复原职。

但不意味着流放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只不过是去个穷地方住两年,日子到了回家就行。首先,流放要走很远的一段路,每天翻山越岭几十里,风吹日晒又风餐露宿很多身体不好的囚犯,就直接倒在了去流放地的路上。

其次,古代人的乡土观念很重,就算当了大官死后也要埋到故土才行。让他们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服居役,本身对他们的精神是一种严重的惩罚。

最后,就算你走到了流放地,人家是不管饭的。你流放的这些年日常生活吃穿住用都要自己大点,如果是富裕人家还好,如果是平民很可能因此饿死了。毕竟古代交通不便,大家都不信任陌生人,你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根本没人会雇佣你工作。为何女囚犯宁死也不愿流放?

之前有说过,流放相比死刑而言是一种宽容的处罚,但是对于女囚犯来说,被流放恐怕比死刑更难受

因为女囚犯的身体素质不如男囚犯,还要带着刑具加上流放距离很远,女囚犯在长途跋涉的过程中,很大可能会因为体力不支或者水土不服而死在半路。

就算女囚犯身体强壮或者运气不错,挨过了漫长的旅途,到了流放地,她们还要想方设法从当地人手中讨到一份工作。可想而知,对于女囚犯而言,流放与死刑差别不大。甚至死死前还要遭更多的罪,还不如当初直接一刀砍了她。

但对官吏来讲,押送“流刑”女囚徒到目的地的差事,可是一件争先恐后抢夺的“美差”。

原因很简单:押送“流刑”的女囚徒,虽然是一份苦差,同时也是“外快”丰厚的美差。

古代一般的平民百姓是无法享受流放之刑的。能享受到这个待遇的,很多都是有钱的大户人家或者是官员,有的甚至是京城官员。这种情况下,囚犯的家人自然会拿出钱来打点贿赂押送的官吏,希望他们等在路上照顾一下,不要让囚犯受太多罪。

女囚徒则比男囚徒更柔弱,家里人自然愿意拿出更多的钱。如果女囚犯家里真的非常富裕,甚至还会有婢女一路跟随侍奉。如果遇到这样的大户人家,官吏自然也就能跟着享福,不仅能够获得不菲的收益,还能真正的享受一次“旅游”。

所以女囚徒对于流刑畏之如虎。但是这样的机会,却是押送官吏们争抢的“美差”,他们会通过押送,获得不菲的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席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西席意思是宾师之位,就是老师的意思。古代以西东分宾主,家塾教师和做官僚们私人秘书的“幕客”,都称为“西宾”,又称“西席”,主人称为“东家”。去做塾师、幕客称为“处馆”。古人对老师最为尊重,所以把老师称为“西席”。

老师尊称为“西席”,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

此事据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老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

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纨绔子弟的纨绔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纨绔指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纨”就是丝绢的意思,过去的有钱人为了腿部保暖,两条小腿就各自套上长筒袜,这种袜子就被称作"绔"。而用丝织品来做袜子,那就叫"纨"。

“纨绔”是什么意思呢?

纨绔子弟”是一汉语成语,旧时指有钱有势人家里的成天衣着华丽,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什么事也不干的富家子弟。

纨绔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绔同“裤”,又可写为“袴”,用于“纨绔”。

我们知道,由古人身上穿的衣服的叫法和今天是有区别的。上身穿的叫"衣",而下身穿的叫"裳"。裳就是裙子。一走路,呼呼进风,容易得老寒腿。

所以,过去的有钱人为了腿部保暖,两条小腿就各自套上长筒袜,这种袜子就被称作"绔"。而用丝织品来做袜子,那就叫"纨"。

“纨”就是丝绢的意思。纨是古代精细有光的单色丝织物(绢),是一种珍贵的衣料。汉代宫廷以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而以细绢制成的团扇,稱纨扇。

绔,通“挎”,是裤子的雏形,就是胫衣、套裤。古人在绔的外面往往穿着一条围裙状的服饰,那就是裳。衣、裳、绔三者并用,就可以将身体全部遮覆。由于绔都被穿在里面,所以常用质地较差的布制成。而到了六朝时,那些世家子弟居然用白色的丝绸来做裤子,非常奢靡,所以被称为“纨绔子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