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养肉鸽的最佳技术(汇总20篇)

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灌木多年生植物,因果实呈蓝色而得名,如果想要种植的话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蓝莓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1899

文章

1000

区块链技术如何保护我们的微博隐私?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谁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

随着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数据恶意搜集,有没有可以用来保护隐藏我们的个人信息呢?或许区块链能帮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区块链本质上是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性、公开透明度等特点。

茶叶科图链(KorthoChain)区块链生态系统是为互联网电子商务贸易领域的数据加密脱敏、交易信息存证和数据确认权提供了新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那么,科图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呢?

第一、用户数据确权

商家一旦入驻,科图链(KorthoChain)生态系统将通过SHA-3加密安全算法,对商家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及确权,从一开始便确立了商家数据不可篡改,唯一归属的地位,保护生态参与者权益。

第二、价值生态圈

科图链(KorthoChain)包括商品信息跟踪、交易数据上链、权益通行证激励等。(4)能有效保证商品质量安全,从制造商到商家,再到消费者,每个商品生产、流通数据上传到块链,确保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质量,同时连锁上交易时间,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促进消费商品质量保证和商家诚信,提高消费生态的产能。数量生态内的参与者,通过贡献值,来衡量其权益通证的激励,贡献值越高,获得的权益通证奖励就越多。

第三、DSL特定智能合约

通过DSL合同、BFT共识等技术实现信息价值的传递和保护,吸引很多人参与生态,降低存储和带宽的成本,确保信息安全可以查询。

第四、商家搭建商城

很多商家缺乏资金支持或技术团队,无能力搭建一个独立的商城,但入驻基于科图链(KorthoChain)最底层技术架构的应用趣淘鲸DAPP上,可直接快速上传店铺产品信息,搭建属于自己的“网上商城”,实现平台的规范化及标准化。从而打造出一个立体化的生态系统,构建起一站式的区块链内容和价值传递网络。

“趣淘鲸”以科图链(KorthoChain)最底层技术为核心,确保用户数据的实时上链、加密匿名,这将有效解决个人隐私数据泄密及剽窃的问题。同时平台以社交化体系为根基,以用户为中心,平台更加注重用户、传播和内容,通过用户背后的裂变,向社群这个垂直领域蔓延,继而引发社群共振效应。让所有生态参与者自发去促进整个生态繁荣和蓬勃发展,从而建立开放、共创、互利的共享经济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区块链技术助力海鲜产品溯源

全文共 1220 字

+ 加入清单

可持续性和可追溯性是海产品行业的关键。目前海鲜产品及其历史可以保存在不变的块链中。

挪威科技公司SeafoodChain已经发布了企业块链平台。该企业应用构建在UNISOT支持的开源块链上,为海产品提供全球可追溯性、质量证明和产品来源。

如今,消费者越来越担心他们的食物来自何处,以及如何桌上如何处理。同时监管也越来越严:要求食品有即时、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现今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可持续来源的食品,而海鲜产业是全球食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然而,保存在当今海鲜供应链中的记录都由手工纪录来完成,这使海鲜售卖系统非常容易出错。

但如果借助SeafoodChain,供应链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就可以确保海产品符合有关捕获和售卖海产品的法律法规,同时这些海产品是可追溯信息的。确保使用区块技术,可实时跟踪供应链中的产品,还可以降低供应链中海产品运输的总成本。

无论是渔夫在海中捕捞鱼,还是在鱼孵化场中鱼卵的DNA历史,贯穿整个繁殖周期,无论是饲养周期、环境条件、捕鱼期,还是加工期、分销期、零售期,海鲜供应链的任何一个产品都可以被跟踪。

SeafoodChain公司宣称,在区块链中利用ERP的角度,在SAPS4HANA和MicrosoftDynamics365等ERP系统中构筑企业应用程序是独特的。同时,该技术构建在开放的块链上。

从渔民智能手机APP和鱼蛋生产厂到物联网自动传感器、ERP插件、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该系统能够掌握供应链整个环节的数据,监控数据。

SeafoodChain公司为海产品和水产养殖业提供解决方案,具体记录展示整个供应链。这就提高了供应链的透明性并且能够使得供应链参与者和消费者基于产品的真实性、质量和可持续性做出选择。科技的发展也使得法律监管更容易。

从最初始的野生产品经过物流,产品分配最后到消费者手上都能全程追踪产品,具体来说每一个在供应链的参与者能够提供和分享具体的信息,从而实现可持续和环保的选择。这样可以减少浪费,提高宝贵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消费者扫描一个在产品上的QR代码,来获得和相关产品内容,物流证明,发源地证明,并且在烹饪食品方法上获得建议。养殖商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优化制造过程,提高质量,并加强客户与产品的联系。

采用区块链技术使餐饮业和水产养殖业建立了一个环节,制造商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获得产品质量反馈,从而有效地优化制造和分销过程。

UNISOTAS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尼尔森(StephanNilsson)拥有20年开发价值链和ERP集成的经验。他看到了一场跨企业的开放的由区块链提供的解决方案带来的机遇革命。

在解决有巨大产出吞吐量的企业的问题方面,拥有稳定性和点对点支付,和低成本是非常必要的。确保供应链中区块链技术的不变特点,在建立信任防止数据篡改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透明度。

更不用说品牌声誉和客户满意度对未来全球企业增长的重要程度了,希望更多企业关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阿里已完成大规模IPv6技术应用

全文共 389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5G/IoT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对IP地址的需求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而与之相对应的IPv4地址分配却已捉襟见肘。未来,面对5年内将爆发增长到500亿的终端设备入网,IPv4有些力不从心,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上场可谓恰逢其时。

诚如互联网之父Vint Cerf博士所说的一样,IPv4是一个实验性的网络发展而来,随着IPv6的到来,我们终于有机会能够具体的部署实施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商业网络。

阿里巴巴集团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宣布阿里已完成大规模IPv6技术应用)

12月6日,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军者,阿里巴巴宣布已全面应用下一代互联网连接协议,淘宝、天猫、优酷以及高德地图等多个用户过亿的应用成为国内首批落地IPv6技术的APP。

IPv6全球部署已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多年来,IPv6在中国可谓是一直不温不火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改造难度太大。互联网所有的通信都依赖于网络基础设施,但是庞大的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巨大,即使基础设施在理论上都能支持IPv6,由于改造过程中要求不能够影响正在运行中的千百万IPv4业务,企业改造动力不足。

“如今,在我国部署IPv6,一方面在技术上比以前更加成熟(比如网络的云化、网络的虚拟化),为IPv4向IPv6过渡提供更多的便利;另外一方面,私有地址会持续,由于成本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部署,未来的投资、改造成本将是巨大的。”此前,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这样说到。

同时,刘东讲到,根服务器是互联网的神经中枢,根服务器与国家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IPv6给我们带来了根服务器巨大的机遇,我们应当拥抱这样的机遇,主动有为、主动部署。

不可否认,IPv6已是大势所趋,推动IPv6落地受到国家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去年11月2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改造,推动IPv6域名体系全面升级等。今年5月2日,工信部关于贯彻落实《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更加详尽,涉及六大面二十一项举措。同时,针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通信管理局、以及四大运营商和BAT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提出了详尽的工作计划和改造要求。

其中规定:2018年末,包括阿里云为首的企业完成内容分发网络(CDN)IPv6改造;2018年末,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云服务平台完成50%云产品IPv6改造;阿里云等云服务平台企业完成50%云产品IPv6改造;到2020年末,完成全部云产品IPv6改造。鼓励云服务企业面向用户提供IPv6技术咨询、网站改造等服务。

在此推动下,我国IPv6改造成效显著。截至7月底,三大运营商已完成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成都五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IPv6改造,正在加速推进IPv6推广。今年以来,国内IPv6用户占比已从0.3%上升到5%。

IPv6优势不只是分配地址多

据了解,TCP/IP协议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石,其中IP是网络层协议,规范互联网中分组信息的交换和选路。目前采用的第四版IP协议IPv4地址长度为32位,总数约43亿个IPv4地址已分配殆尽。

IPv6是IP地址的第六版协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设计地址长度达128bit,可以提供2的128次方个IP地址,即使将地球上所有沙子都变成晶体管,依然会有足够的IP地址给电子设备使用。

此外,IPv6技还有这些优势:

1)管理更方便:不需要人工配置或者如DHCP这类地址分配服务

2)端到端管理更透明:无需NAT这样的地址转译,只需直接v6地址通信

3)更安全:IPv4设计时没有考虑安全性。V6把IPSec设计到协议中

4)更好的移动特性:利用路由扩展头和目的地址扩展头,移动节点和对等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同时,简单的固定报文头和灵活的扩展报文头使IPv6报文处理效率提高,并更具扩展性。

5)鼓励创新:由于公网IP地址不再受到数量限制,开发者不再因为IP地址不足,使开发受到限制。

IPv6可谓点尽优势。无论在地址分配数量,还是管理,安全性上,都成为无可挑剔的IPv4替代者。

阿里全面应用IPv6正式启动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阿里巴巴从2017年开始率先投入IPv6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运营商的协助支持下,阿里巴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支持IPv6的技术部署及优化方案,截止2018年12月,已为超2000万用户提供IPv6服务,成为国内首家率先进行IPv6超大规模应用的科技公司。

今年6月20日,阿里云宣布联合三大运营商全面对外提供IPv6服务,希望能在2025年前帮助中国互联网真正实现“IPv6 Only”。阿里云推出的全栈IPv6技术解决方案,面向工业、金融、能源、传媒、车联网等200多种行业场景完成了输出落地。自2018年6月以来,阿里云DNS 的IPv6日查询量呈现爆发态势,同比增长了600倍。

此外,阿里云为企业提供的一站式快捷IPv6改造方案,最短几分钟即可完成业务系统的IPv6改造,同时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当时,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蔡依群讲到,自2012年全球IPv6网络正式启动以来,阿里巴巴就开始着手IPv6的网络研发的设备选型,完成了由内到外的IPv6升级路线改造,IPv6高速转发最高可达400G,是业界商用性能的2.5倍。

无独有偶,今年天猫双11,阿里云创造了国内首次大规模IPv6商业应用实践。完成上千个内部应用IPv6的全栈改造,同时,20余个阿里云产品完成了IPv6的改造。

目前,新浪微博通过阿里云完成了IPv6公网访问业务的升级改造,下一步计划通过无NAT的IPv6源地址更精准地描绘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服务,实现业务创新与增值;长江电力基于IPv6网站解决方案,实现了互联网网站和应用系统的双栈访问,为终端用户提供了更流畅的网络体验。

在今日的发布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TO、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宣布阿里已完成大规模IPv6技术应用。张建锋表示,“让技术变成全社会能够共享的普惠基础设施,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创新成本,这是阿里巴巴技术的愿景。我们希望通过阿里云向客户、合作伙伴分享技术发展的红利,共同构建中国的IPv6生态,推动中国互联网加速迈向下一代互联网。”

同时,在会上阿里向外界公布了IPv6未来的规划:

未来1-2年,阿里生态全面支持IPv6。

未来3-5年,带动我们的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全面支持IPv6。

改造计划分四个阶段:

1)2018年中前,支持外网IPv6的访问

2)2019年Q1前,完成公网外联,主要是电商业务对外服务支持IPv6

3)2019年底前,完成内内网IPv6互访

4)最后在2020-22年,全面实现仅支持IPv6(IPv6 Only)

阿里云如何吸引中小企业接受IPv6改造

此前,在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曾分析,现在的IPv6推进仍存挑战:1、商业驱动力不强,缺乏杀手锏应用以及独特的业务和商业价值;2、产业链协同不够,国内大部分商业网站及业务提供商缺乏向IPv6过渡的能力,普通终端用户也没有向IPv6迁移的动力;3、网络安全面临挑战,IPv6网络的安全隐患尚未充分暴露,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带来的新挑战,国际出口受限。4、网络运营压力加大,网络侧同时运维IPv4和IPv6两个协议栈,对网络运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网络建设投资的增加。

不可回避的是,在IPv4向IPv6的过渡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与挑战。淘宝、天猫、优酷以及高德确实打造了很好的“样板”,然而现在中中小企业的IPv6改动动力并不足。那么,阿里云又是如何吸引中小企业用户接受改造的呢?

阿里云智能研发总经理蒋江伟(花名:小邪)表示,企业对自建数据中心进行IPv6升级的话,会面临改造工期长、改造成本高、技术难度大、质量不可控等问题。客户自己升级IPv6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改造周期长,技术挑战大,质量不可控。从网络基础设施,到网关、管控和应用层面,用户需要重新设计并从头改造技术栈,在此过程中还要保证业务连续性稳定性。这要求客户需要自身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和支撑能力。对业务的持续交付,对网络的QoS和SLA也提出很高的要求。就阿里自身改造经验来讲,这样的改造可能要历时数年。

阿里云提供一站式快捷IPv6改造方案,将网站、电子政务等系统上云,客户能在短短数周甚至数日内完成业务系统的IPv6改造,而且阿里云高可用、容灾等措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在蒋江伟看来,美国之所以发展速度快,也得益于云计算的普及,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应用改造门槛,我们国家也是这样,云计算的IPv6部署,将加速中国v6时代到来。阿里在v6改造过程中,积极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教育网合作,在网络连通测试上已经取得很大进展。阿里云与运营商携手,这意味着从IPv6在“管-云-网-端”的全面打通,这在国内是首例。

蒋江伟分析到,中小企业确实会面临动力不足等因素,但IPv6改造已成趋势,如果中小企业始终坚持原来的状态,可能会被大的趋势所淘汰。另外,优酷、淘宝、高德的ipv6布局经验,海量用户的IPv6业务真实场景的落地,坚定了整个行业IPv6升级改造的信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真实的业务能持续的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后来者铺平道路;优酷/淘宝/高德的改造过程的技术经验也能给到后来者借鉴,在保障稳定性与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如何平滑的升级IPv6。同时,阿里云所提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也可在最大程度上的助力中小企业以是低的成本完成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区块链技术如何解决医疗“不可能三角”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在金融领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不可能三角”,在金融领域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样东西不可能同时获得。金融领域的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这三者就能够构成投资的不可能三角。

医疗数据当中也具有“不可能三角”,三个顶点分别是数据安全性、共享性和成本。安全性就是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都是个人的私密信息,某些私密内容不能对外发布;共享性是让患者的数据可以在医院之间流动。患者到别处就诊不需要重复提交数据信息;数据成本是数据分享和保密所需要的成本。

安全性、共享性能够达到要求,成本还要低其实比较难实现。如果要安全性和共享性提高,就需要非常高的成本。

如果三者之间想要达成比较好的效果,只能够降低对于共享性的要求。但是如果共享性要求降低,信息数据就要重复提取,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三者要同时实现高标准,区块技术提供了思路。区块链技术具有重要特点可以解决问题,首先是分布式账本对于数据的节点化保存,加强安全性;其次不可篡改保障数据稳定性和真实性;区块链技术能够使得信息数据公开透明,便于在多家医院安全便利地流动,数据可全程监测。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病历系统当中,在美国已有案例。电子病历系统MedRec有认证和保密的功能,在医学授权情况下才能获取数据,病人数据备份在多个节点中。同时世界各家医疗巨头企业正在研发区块链技术下的医疗系统,这样的医疗系统对于中国也比较适合,能够解决异地医疗的问题,为病例数据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VXA技术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VXA技术

VXA技术是由Exabyte(安百特)公司开发的磁带备份技术,VXA技术不依赖于精确的磁头和磁道位置来保证读写的可靠性,它不像流式磁带设备为定位磁道而需要昂贵的高精度的部件和精确的机械零件。不同于传统的磁带驱动器,VXA通过自动调节磁带移动易和主机的传输速率相匹配而完全消除磁带“回扯”问题,能够显著提高介质和驱动器的可靠性,进而优化了备份和存储。

VAX 以包的格式多些数据,对磁带上的数据记录区进行无空隙扫描,目前已经从VAX-1发展到VAX-2,在保持高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了速度和容量,单盒磁带容量为160GB(非压缩为80GB),速度为每秒12M(非压缩为6M)。

展开阅读全文

篇5:4G网络标准:TD-LTE、FDD-LTE简介与技术差异

全文共 1922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今,3G还未全面广泛应用,4G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宣传。从近期获悉,中国移动将会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制式。除TD-LTE之外,世界上广泛采用的一种4G标准还有FDD-LTE。本文将为你介绍这两种4G网络模式。

4G网络

4G即是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英语:fourth generation of mobile phone mobile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缩写为4G),也是3G之后的延伸。这套无线通信标准,从技术标准的角度看,按照ITU的定义,静态传输速率达到1Gbps,用户在 高速移动状态下可以达到100Mbps,就可以作为4G的技术之一。

4G网络有如下两个标准:

LTE Advanced(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是LTE的增强,完全向后兼容LTE,通常通过在LTE上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升级过程类似于从WCDMA升级到 HSPA。峰值速率:下行1Gbps,上行500Mbps。是第一批被国际电信联盟承认的4G标准,也是事实上的唯一主流4G标准。

WiMAX-Advanced(全球互通微波存取升级版):即IEEE 802.16m是WiMAX的增强,由美国Intel所主导,接收下行与上行最高速率可达到300Mbps,在静止定点接收可高达1Gbps。也是国际电 信联盟承认的4G标准,不过随着英特尔于2010年退出,WiMAX技术也逐渐被运营商放弃,并开始将设备升级为LTE,WiMAX论坛也于2012年将 TD-LTE纳入WiMAX 2.1规范。

这一看,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4G网络还是有距离的,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4G网络,只可以算 是准4G,是3G网络向4G网络后续演进的一个过程。现在,LTE、WiMax是谈论得最多的两种4G技术,实际这两者只能算是准4G技术,是3G向4G 演进的必经之路。一般来说,现在的4G网络就是指LTE网络。WiMax的前身是WiFi,但覆盖范围比WiFi要广得多。LTE的定位是移动通信宽带 化,WiMax是将宽带无线化。它俩是竞争对手,但LTE阵营强大的多。

4G网络的正常演进形态

其中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技术便是3G的演进,通常被称作3.9G,包括TDD、FDD两种双工模式,TD-LTE是LTE的TDD版本,而 FDD-LTE是LTE的FDD版本。LTE是3GPP2004年启动的项目,分为FDD-LTE、TD-LTE,前者由欧美主导,后者由我国主 导,2007年工信部把TDD-LTE命名为TD-LTE。

TD-LTE

TD- 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是基于3GPP长期演进技术(LTE)的一种通讯技术与标准,属于LTE的一个分支。该技术由上海贝尔、诺基亚西门子 通信、大唐电信、华为技术、中兴通讯、中国移动、高通、ST-Ericsson等业者共同开发。

3GPP组织

3GPP是通信规则的制定者,1998年12月成立,由欧洲、日本、中国、美国的权威组织构成,主要目的是为推进3G标准化工作,制定了WCDMA、 TD-SCDMA标准。2004年时,又启动LTE(准4G技术)项目。2008年,正式立项LTE-Advanced。

TD-LTE也叫LTE TDD,TDD即指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媒体普遍将TD-LTE宣传为中国国产标准,事实上其技术属于LTE(长期演进技术)。中国政府和企业是TD-LTE 的主要推动者。TD-LTE的升级版叫做TD-LTE Advanced,这才是真正的4G标准。

中国移动主导推送TD-LTE发展

TD-LTE与TD-SCDMA实际上没有关系,TD-SCDMA是CDMA(码分多址)技术,TD-LTE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两者从编解码、帧格式、空口、信令,到网络架构,都不一样。

FDD-LTE

FDD(频分双工)是该LTE技术的双工模式之一,应用FDD(频分双工)式的LTE即为FDD-LTE。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 厂家的利益等因素,FDD-LTE的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TDD-LTE。FDD-LTE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4G标准。

FDD-LTE被多个国家运营商采用

FDD模式的特点是在分离(上下行频率间隔190MHz)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系统进行接收和传送,用保证频段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FDD模式的优点是采用包交换等技术,可突破二代发展的瓶颈,实现高速数据业务,并可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光子网格技术,光子网格技术定义和应用

全文共 6211 字

+ 加入清单

光子网格技术,光子网格技术定义应用

1引言

网格(grid)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其标志性应用为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科学计算(E-science)[1]。它将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科学仪器、高性能计算机、分布式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组合起来,以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如全球气候模拟、高能物理、基因图谱的测绘、核试验模拟、新药的研制、虚拟专家会诊、大规模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网格技术使人们能够共享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相关服务,因此它在天文、航空航天、交通、汽车制造、气象、钢铁生成、核反应堆等诸多领域的科研计划和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网格应用中,传感器、远程设备、高性能计算机及可视化设备之间需要实时传送terabyte甚至petabyte量级的海量数据,网络在网格应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互联网无法提供低延时保证下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同时其尽力而为的服务方式无法满足用户的QoS要求。因此,构建在传统互联网上的网格应用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如数据传输速度慢、可靠性差、用户交互性差、使用界面不够友善等,极大地影响了应用系统的效率。

光子网格(opticalgrid)是近年来在上述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2~3]。其基本思想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机、计算机集群、大型存储设备、高清晰显示设备、大型科学仪器以及各种类型的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通过光网络相互关联起来。由于光网络具有大带宽、高度透明、低延时、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动态带宽调整能力,因此光子网格在满足用户共享网格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可为网格应用提供海量数据的快速传输、高可靠性管理及资源的灵活调度和控制。

光子网格网络的实施,可突破网格应用中的网络瓶颈问题,使网格用户能够与高端计算资源保持同步并维持令人满意的互动功能,从而加速应用领域的科研进程,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光子网格的实施,使得高性能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及科学仪器的拥有者能够更有效地拓展应用市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由此可见,光子网格是使网格应用真正走向实用的可行技术。

2 光子网格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科学计算应用的不断发展,其对计算机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及高性能可视化的要求在不断增加。计算机处理或存储能力受技术及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为每个用户配备高性能计算、存储及可视化设备既不经济也不现实。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将计算及存储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计算机,通过共享不同研究机构的计算、存储及可视化资源来实现大规模科学计算及可视化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节省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与此同时,当今科学计算问题的复杂性在不断增加,它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共同协作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因此,必须构建一个高速网络将这些科学研究工作者、高性能计算及存储设备、高精密仪器及可视化设备关联起来,实现不同地理位置之间海量数据的高效传送。上述应用导致了对网络的连通性及带宽要求的不断增加。

光纤及光网络传输设备的大范围敷设及广泛应用为互联高性能计算机、大型存储设备、高清晰显示设备及大型科学仪器提供了可能。目前,在10Gbit/s及更高速率上,与IP交换机相比,光交换机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成本。光网络可以提供低成本、高带宽、高可靠性光连接,已被绝大多数研究机构甚至一些个人用户所接受。

光子网格即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的,它通过光网络将终端用户、计算、存储等资源关联起来,从而实现远程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

3光子网格研究的关键问题

光子网格不等于简单地用光网络来提供大数据传输。要有效地支持网格应用,传统的光通信网络及网格技术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要支持网格应用,需要为大量的用户和终端设备提供从Mbit/s至Tbit/s量级的传输带宽。用户对带宽的请求具有突发性、并行性、大规模、多种粒度并存的特点,而光网络的带宽资源及网格的计算与存储资源均是有限的。很显然,为每个用户任务提供专用的光通路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因此,光通信系统需要支持不同类型、多粒度、突发性带宽需求,具有按需分配带宽的能力;提供组播和广播能力;同时,系统为满足应用需求,还需要为用户或应用提供自组织、自管理和自控制分布式网络资源的能力,支持灵活、快速的通道建立。

其次,网格应用不同于通信网络上的点到点通信业务,它具有分布式、多任务流的工作特点,多个任务可以分配至不同的计算资源上并行运行,不同的任务分配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光网络资源分配方式。即使计算资源分配方案是确定的,由于光通道源、宿节点对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路由选择,因此光网络资源将有不同的调度方案。而不同的任务分配方法又会导致不同的任务完成时间。因此,要在给定的限制条件下高效地完成一个给定的业务,系统必须支持大规模的分布式并行网络服务,必须合理地描述各业务流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协同调度计算资源及光网络资源,否则将直接导致系统运行效率及资源利用率的降低。

再者,目前网格计算在完成资源发现、任务调度的过程中,通常不考虑网络资源的限制及可用性,并且缺少从网络中获取可用的网络资源信息的发现机制。而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资源是一个影响系统效率和应用功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寻找一种新的资源描述、资源发现及资源更新机制,以实现对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合理利用。

最后,网格应用的多业务流、大数据量特性要求通信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及数据正确性保证。虽然网格具有一定的容错机制,网络也具有一定的保护/恢复能力,但是如何根据用户的QoS需求,通过光网络和网格的协同操作来实现更高级别的系统容错,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及网格用户与通信网络接口的安全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关键问题,国内外研究机构及相关学者就光子网格及其应用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光子网格体系结构及实现技术:重点研究建造光子网格的技术、光子网格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光子网格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各部分集成的方式或方法以及它们与网格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控制与管理协议:重点研究光子网格的控制及管理机制,包括用户网络接口、计算资源调用及控制机制、光网络突发带宽的动态调用及调整、信令和路由协议、域间和层间控制协议、光子网格中间件的接口技术及实现方法等。

·光子网格资源发现及调度机制:重点研究光子网格环境下网格信息资源和光网络资源的描述、注册、发布、更新、服务部署、资源发现和资源调度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工作模式下网格信息资源与光网络资源的协同优化调度机制、实现算法及性能指标分析。

·光子网格容错及安全访问机制:重点研究光子网格权限管理机制、用户身份认证技术以及跨域调度的安全和权限管理技术,研究在光子网格发生光纤链路中断、设备节点故障、服务器宕机或服务程序中断情况下,如何设立不同等级的容错策略,在保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同时,使用户察觉不到系统故障,以满足不同用户的QoS要求。

·业务模型及应用实验:重点研究多种网格应用模型下业务类型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对不同类型业务,根据用户的QoS要求,制订不同的业务等级机制,给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下业务工作流的描述方法,并提供一种辅助用户进行流程定义、生成描述文件的可视化工具,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性能计算及可视化、大规模协同设计、实时数据传输等典型应用,探讨多业务应用模式下光子网格的实现技术、应用流程和发展前景。

由此可见,构建一个新型的网络架构,集成网络、网格信息资源和服务,实现对终端用户、网络资源和网格信息资源的协同管理,无论在理论研究或实际应用中都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4光子网格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相关机构已在光子网格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计划或项目包括:

·美国的OptiPuter项目[4],它通过多个波长来互连计算机集群系统、可视化及协同操作工具,并通过扩展的GMPLS协议及接口实现对光网络的控制;

·由日本和美国合作研究的G-lambda项目[5],其目的是在网格资源调度器(gridresourcescheduler,GRS)和网络资源管理(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NRM)系统之间建立一个标准的Web服务接口(GNS-WSI),以保证GRS和NRM之间信息的协同交互,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动态跨域连接的建立及相关应用;

·加拿大CA*net4研究网络的UCLP(usercontrolled lightpath)计划[6],其目标是倡导“用户使能的网络”,旨在为用户提供动态分配网络资源的功能,授予用户更大的能力革新基于网络的应用;

·欧盟的Phosphorus项目[7],其目的是设计和实现一种新的网络服务平面结构,以提供网格网络服务,实现对网络和非网络(计算、存储)资源的集成管理。

与此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如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开放网格论坛(OGF),就网格计算的网络应用和编程环境、体系结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和性能、P2P、调度和资源管理以及安全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OGF的网格高性能网络(gridhighperformancenetwork,GHPN)研究组已提出多个协议草案,如面向网格的光网络基础结构(draft-ggf-ghpn-opticalnets-2)、网格基础结构的联网问题(draft-ggf-ghpn-netissues-4)、传送协议综述(draft-ggf-ghpn-transportsurvey-1)、网格网络服务的用例(draft-ggf-ghpn-netservices-usecases)和网格网络服务(draft-ggf-ghpn-netservices-2)以及网格光突发交换网络(draft-ggf-ghpn-GOBS)等。全球光网格论坛(GLIF)也在近期就光网络控制平面及网格网络接口技术启动了一系列的标准化研究工作。

此外,一些企业(如HP、IBM、Intel等)也在大力开展光子网格相关技术及应用研究(如云计算、云存储等),他们在世界各地正在投巨资建立数据中心,这些都对光子网格技术及应用起到了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

中国也对光子网格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设立多个项目开展了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一些重要的研究技术包括:光网络集成计算环境[8,9]、网格与网络资源协同调度[10,11]、光子网格容错技术等[12]。

目前常见的光子网格体系结构主要有:基于密集波分复用、暗光纤和低成本光交换机的波长网格;基于光突发交换网络(OBS)的网格;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网格。图1所示为典型的基于ASON的光子网格体系结构。

该体系结构框架分成3个层次。第1层为应用层,包括所有运行在光子网格上的分布式应用。第2层为服务层,是该体系结构的实体,包括工作流和网格中间件两个部分。工作流封装多种不同的应用业务并对外发布服务。网格中间件负责向下调度、封装资源,具有资源监控、资源发现、资源调度、容错及安全控制等多种功能。第3层为物理资源层,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传统的网格信息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显示设备等;另一部分为光子网格特有的资源,包括端口资源、节点资源、链路带宽资源、光路资源等。

其基本工作流程为:首先,服务层通过相关接口获取物理资源层的相关信息;当服务层接收到应用层的用户请求时,它调用资源管理和调度模块,将计算、存储、显示等任务分配至不同的可用资源上,当需要进行数据传送时,调用光网络的控制平面,动态地建立光通道连接。通过上述步骤,可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QoS需求。

5光子网格技术的应用

众所周知,E-science对很多领域的科研计划和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天文领域中的行星流体与磁流体动力学计算;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的计算和仿真;飞机设计中数值风洞、载荷疲劳计算;汽车制造中的虚拟制造、整车空气动力学设计;钢铁生产中钢板碰撞性能计算、钢管成型仿真分析;核反应堆堆芯热工水力分析、核反应堆保护和控制分析、核级设备应力分析与抗震力学分析等。在这些应用中,位于不同区域的用户需要共享数据资源、进行大规模协同计算和分析并实现大数据流的数据交互和传送。

一个典型的光子网格应用实例是欧洲原子能研究机构CERN开展的高能物理实验,它的目标是处理大型粒子对撞机源源不断产生的petabyte量级实验数据。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超出了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台超级计算机或集群系统的能力,因此,CERN计算机中心负责将这些数据通过高速网络分配给欧洲、北美、日本等国的区域中心,后者再将任务进一步分解到物理学家的桌面上,通过不同区域物理学家的计算和协同分析来共同完成相关实验。目前,已有位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科学家参加到该实验中,不同区域间采用的是10Gbit/s的光网络通道进行数据交互和传输。

另一个应用例子是实时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法(electronic-verylongbaselineinterferometry,e-VLBI)应用。e-VLBI是采用网络将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实时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的射电干涉技术。它在航天器精密跟踪、航天测控、精密时间比对、深空观测、人造地球卫星、月球探测器、太阳系行星际探测器等领域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在下一代e-VLBI系统中,其观测站的射电望远镜的采样速率将达到10 Gbit/s,数据处理中心的数据汇聚速率将达到40 Gbit/s,数据需要从位于偏远地区的观测站通过超长距离的高速光网络实时传送至数据处理中心进行相关处理。面对上述应用需求,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正在开展一系列基于高速光网络的e-VLBI技术研究,如欧洲EXPRES研究计划和东亚e-VLBI研究计划。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GRAGON研究项目也针对e-VLBI应用就光通路动态建立、大文件数据传输等进行了相关研究及现场实验[13]。

光子网格可以突破E-science应用的网络瓶颈,使得高性能计算广泛应用成为现实,用户和用户之间、用户和高性能计算机之间可方便、实时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互动,这些将加速用户的科研进程,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给科研工作者及高性能计算资源的拥有者带来光明的前景。

光子网格可用来管理分布在各地的贵重仪器,通过提供远程访问仪器设备的手段,可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大大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它还可以用于构造网络化虚拟现实环境,实现对高性能计算结果或数据库的可视化,使分布在各地的使用者能够在相同的虚拟空间协同工作。该环境可以广泛应用于交互式科学可视化、医疗、教育、训练、艺术、娱乐、工业设计、信息可视化等许多领域,如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虚拟历史博物馆、协同学习环境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光子网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子网格代表着光传送网发展的一个方向,体现了网络和业务应用融合的一个大趋势。光子网格技术及应用体系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网格应用的发展和光网络技术的进步。可以预见,光子网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时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常见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技术 你知道哪些

全文共 2340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蓬勃发展,出现了各种标准的无线数据传输标准,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和不同的应用场合,本文将目前应用的、无线通信种类进行了分析对比,方便大家参考了解。

一、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式及技术原理

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无线通信技术自身有很多优点,成本较低,无线通信技术不必建立物理线路,更不用大量的人力去铺设电缆,而且无线通信技术不受工业环境的限制,对抗环境的变化能力较强,故障诊断也较为容易,相对于传统的有线通信的设置与维修,无线网络的维修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完成,更加便捷;扩展性强,当网络需要扩展时,无线通信不需要扩展布线;灵活性强,无线网络不受环境地形等限制,而且在使用环境发生变化时,无线网络只需要做很少的调整,就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常见的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式及技术分为两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

1.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短(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指通信双方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并且传输距离在较近的范围内,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及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有:Zig-Bee、蓝牙(Bluetooth)、无线宽带(Wi-Fi)、超宽带(UWB)和近场通信(NFC)。

(1) Zig-Bee

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而建立的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Zig-Bee来源于蜜蜂群的通信方式,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来与同伴确定食物源的方向、位置和距离等信息,从而构成了蜂群的通信网络。其特点是距离近,其通常传输距离是10-100m;低功耗,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2节5号干电池可支持1个终端工作6-24个月,甚至更长;其成本,Zig-Bee免协议费,芯片价格便宜;低速率,通Zig-Bee常工作在20-250kbps的较低速率;短时延,Zig-Bee的响应速度较快等。主要适用于家庭和楼宇控制、工业现场自动化控制、农业信息收集与控制、公共场所信息检测与控制、智能型标签等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2) 蓝牙(Bluetooth)

能够在10米的半径范围内实现点对点或一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和声音传输,其数据传输带宽可达1Mbps通讯介质为频率在2.402GHz到2.480GHz之间的电磁波。蓝牙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络中各类数据及语音设备,如PC、拨号网络、笔记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移动电话和高品质耳机等,实现各类设备之间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蓝牙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办公环境、汽车工业、信息家电、医疗设备以及学校教育和工厂自动控制等领域,蓝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芯片大小和价格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弱。

(3) 无线宽带(Wi-Fi)

它是一种基于802.11协议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技术突出的优势在于它有较广的局域网覆盖范围,其覆盖半径可达100米左右,相比于蓝牙技术,(Wi-Fi)覆盖范围较广;传输速度非常快,其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1mbps(802.11b)或者54mbps(802.11.a),适合高速数据传输的业务;无须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在一些人员密集的地方,比如火车站、汽车站、商场、机场、图书馆、校园等地方设置‘热点’,可以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用户只需要将支持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健康安全,具有WiFi功能的产品发射功率不超过100毫瓦,实际发射功率约60-70毫瓦,与手机、手持式对讲机等通讯设备相比,WiFi产品的辐射更小。

(4) 超宽带(UWB)

UWB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其传输距离通常在10M以内,使用1GHz以上带宽,通信速度可以达到几百兆bit/s以上,UWB的工作频段范围从3.1GHz到10.6GHz,最小工作频宽为500MHz。

其主要特点是:传输速率高;发射功率低,功耗小;保密性强;UWB通信采用调时序列,能够抗多径衰落;UWB所需要的射频和微波器件很少,可以减小系统的复杂性。由于系UWB统占用的带宽很高,UWB系统可能会干扰现有其他无线通信系统。UWB主要应用在高分辨率“较小范围”能够穿透墙壁“地面等障碍物的雷达和图像系统中。

这种装置可以用来检查楼房、桥梁、道路等工程的混凝土和沥青结构中的缺陷,以及定位地下电缆及其它管线的故障位置,也可用于疾病诊断。另外,在救援、治安防范、消防及医疗、医学图像处理等领域都大有用途。

(5) NFC

NFC是一种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工作频率为13.56MHz,由13.56MHz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而来,它与目前广为流行的非接触智能卡ISO14443所采用的频率相同,这就为所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提供了一种方便的通讯方式。NFC采用幅移键控(ASK)调制方式,其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06kbit/s和424kbit/s三种。NFC的主要优势是: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与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其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价值。

NFC的应用情境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A接触-通过,主要应用在会议入场、交通关卡、门禁控制和赛事门票等方面;

B接触-确认/支付,主要应用在手机钱包、移动和公交付费等方面;

C接触-连接,这种应用可以实现2个具有NFC功能的设备实现数据的点对点传输;

D接触-浏览,用户可以通过NFC手机了解和使用系统所能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E下载-接触,通过具有NFC功能的终端设备,使用GPRS/CDMA网络接收或下载相关信息,用于门禁或支付等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美联储看好旨在加快支付速度的技术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美联储看好旨在加快支付速度技术,现在急于启动并运行自己的平台FedNow。

在周四的网络研讨会上,美联储行长布雷尔纳德表示,美国央行将“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快”推出即时支付服务。

Brainard说,COVID-19展示了美国人对“弹性即时支付系统”的迫切需求。FedNow的目标是成为答案,即使它要到2023年或2024年才能到来。

美联储针对私营部门,实时的总结算计划而开发的FedNow可能会在未来发挥关键作用。

Brainard说:“通过创建这个中立的平台,与其他公司合作的银行将能够提供更多的创新服务,而这些服务我们甚至都无法想象。”

她说,与此同时,美联储“仍然乐观”认为,只要有适当的保障措施,新兴的支付技术就可以使零售支付水平的消费者受益。

她还列举了Facebook链接的天秤座稳定币的影响,重申了过去的说法,即全球稳定币项目引发了有关私人货币监管,合法性及其潜在经济影响的“基本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AMD自曝新一代APU: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AMD自曝新一代APU: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可以确定的是,AMD会在2015年发布第四代主流APU Carrizo,仅供笔记本平台使用。今天,AMD正式公布了Carrizo APU的诸多细节,从PPT来看,AMD在移动端终于能跟Intel一战了。

首先,Carrizo APU的CPU部分采用的是第四代推土机架构,也就是传说中的挖掘机(终极推土机),最多拥有四颗核心,但依然采用28nm工艺制造。

GPU部分,AMD号称Carrizo APU最多能搭载8颗Radeon 28nm SoC,也就是8组流处理器,最多512颗。

尽管依然采用了28nm工艺制造,但通过高密度设计,Carrizo APU将内建31亿个晶体管,比目前的Kaveri APU多出29%,转码性能提升3.5倍,功耗则降低40%。

此外,Carrizo APU还支持所谓的电压自适应功能,负载不高时会降低电压同时自动降低频率,号称可以让CPU功率降低19%,GPU功率则降低10%。

上述只不过是Carrizo APU的冰山一角而已,它最大的特色还是能够完整支持异构运算(HSA),并且将首次兼容HSA 1.0,该技术允许CPU和GPU协同工作,更好的调用整体资源。

和上文所说一样,Carrizo APU仅限笔记本和一体机使用,具体产品会在2015年中期上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肉鸽要怎么养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肉鸽细嫩味美,为家禽类之首,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食品,又是高级滋补营养品,集食用、药用于一体。不过肉鸽要怎么养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养殖肉鸽前期准备工作

A、养鸽场舍的准备: 肉鸽怕湿、怕闷热、怕兽害,从便于管理和防疫出发,有条件的养鸽场应选择在干燥、通风好、光线足、交通便、无污染、无噪音的地方。鸽舍类型很多,常见有双笼舍、单笼舍、群养式、敞棚式鸽笼,朝向最好向南或朝东南向。 没有条件的鸽场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利用旧厂房、库房改造。待养殖成功,有了经济基础再作发展。

B、养鸽笼具的准备: 鸽笼市场有定型的鸽笼购买,对小型农户式养鸽场可购买镀锌网自制,自制鸽笼长180厘米,高50厘米,深60厘米,中间用隔网分成3个小间,每间饲养1对。底网间隔1厘米,后网,隔网,边网的下二分之一处间距1.5厘米,前网、顶网间距可大些。 鸽具有食槽、水杯、蛋 、砂杯等,可成套购买,也可利用盆、瓶自制。

C、养鸽技术的准备: 提高肉鸽的繁殖率、成活率、一级品率,是保证养鸽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提前解决养鸽技术的人才问题,是外聘,还是内培,如内培,就要按排人员或自己到正规的养鸽场培训,没有条件就要购买大量的养鸽方面专业性书籍,报刊杂志进行自学,也可经常查看本网"技术文摘-肉鸽"栏目,不断提高、丰富养鸽技术。

D、养鸽饮料的准备: 鸽子无胆囊,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喜食粒料,如玉米、稻谷、麦子、豆类等。这就要根据当地的农作物资源配制资料,但由于原粮的品种和质量不一致,饲料稳定性差、鸽子挑食,营养成分往往不够全面、合理、影响肉鸽的生产。因此,有条件的养鸽场要有购买颗粒机的思想,自制肉鸽颗粒饲料。也可到市场上购买专业性肉鸽饲料。

E、养鸽防疫准备: 肉鸽抗病力较强,但随着养鸽业的迅速发展,鸽的引种贸易流通频繁,疫病发生率日渐增多,为防治鸽新城疫、鸽疫、鸟疫、鸽沙门氏菌病、鸽毛滴虫病。需要常备抗菌药、消毒药、驱虫药、其他药物。

F、养鸽引种的准备 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肉鸽供种货源,掌握选择种鸽的基本知识,要坚持到有种苗经营资格单位购买的原则、坚持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坚持就近购买的原则,把好种鸽的质量关、价格关、结构关,对新办的养鸽场应浅序渐进,分批引种,逐步扩大、优化种鸽规模、结构。

肉鸽品种

美国落地王鸽、白羽王鸽、卡努鸽、球型鸽、元宝鸽、银王鸽、蒙丹鸽、贺姆鸽、 石岐鸽等。

养殖肉鸽注意事项

A、注意种鸽的质量

生产用的种鸽是否优良是每个养鸽企业的先决条件,是鸽场的基础。优良的种鸽其免疫力、抗病力、受精力、孵化率均比较高,乳鸽生长速度快,25日龄可达500克以上。如果是劣质种鸽,那情况就不一样了,经济效益无从谈起。因此,在引种时一定要到持证的种鸽场去买,并且要分清育种种鸽、商品生产种鸽,这样就可降低引种风险,增加成功率。

B、注意养鸽技术。 饲养管理技术是养鸽业成败的关键。不管是现有的养鸽场,还是新办鸽场,如果缺少饲养知识和技术,不能更新科学技术,而采用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就算拥有优良的种鸽,也产生不了好的经济效益。对此,在建场和引种前就要学习和掌握好技术,要通过技术培训或购买一些养鸽知识书刊学习,切不可请不懂鸽业的,而且没有培训过的人来管理,否则付出的"学费"将会是惨痛的代价。

C、注意市场风险。 目前乳鸽市场缺口很大,供不应求,但是要讲市场没有风险是错误的。乳鸽消费市场,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个需求标准。优质乳鸽进入市场肯定畅销,但如果是劣质乳鸽达不到质量标准,那市场风险必然存在。

D、注意引种价格。 种鸽的价格由质量、月(年)龄和供种单位销售服务结成。品种好、服务优的种鸽价格自然就贵。但过高引种价格影响今后的资金营运。因为种鸽一般使用5年就要换种,加之银行利息和不可预测的经营风险,若两三年内收不回本金,就有可能亏本。因此,引种时,在注意鸽的质量同时,要引进不同月龄、年龄的种鸽,这样就可降低前期投资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美国国防部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高度机密数据库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国防部(DOD)再次依赖区块技术,这次是为了保护一个高度机密数据库,其中包括4.5条超过4000名用户的百万份文件。

去年,国防部暗示,在促进不同政府实体之间的交易和沟通方面,可能会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加强网络安全,并确保不会出现违规行为。

美国国防部再次转向区块链技术

周二,负责近40%联邦研发拨款的美国政府部门决定在这方面再进一步,并将一份价值20万美元的小企业创新研究合同授予来自印第安纳州普利茅斯的区块链创新者SIMBA Chain。

凭借这一重大责任,SIMBA计划设计一个以区块链为动力的概念验证平台,以加强安全性、可读性和联邦政府目前处理的大量数据的管理。

根据公告,备受关注的项目“可审计军事飞地数据访问真实性分类账”(ALAMEDA)将从2020年6月1日开始,为期5个月。

根据最初测试阶段结果的可靠性和质量,美国国防部将决定是否为旨在在商业领域更广泛采用区块链的第二阶段再授予辛巴链100万美元。

依靠SIMBA链提高安全性

从本质上讲,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理想系统将帮助美国国防部轻松高效地维护和整合科学数据库,并在经验证的来源之间共享,而不会成为恶意行为者或黑客的猎物。

该解决方案还将允许国防部在区块链平台上添加或删除用户数量,并有效处理权限,从而增加额外的安全层。

SIMBA-Chain提出的解决方案类似于Github,它将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作为催化剂的潜力,在第三方提供商和用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SIMBA Chain的首席执行官Joel Neidig在评论这一成就时说,美国国防部、服务提供商和几家公司级公司已经利用移动设备及其促进信息自由流动的能力。然而,Neidig解释说,这种数据交换的便利性带来了落入坏人手中的潜在风险。

因此,我们希望利用复杂复杂的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来证实用户访问,促进验证用户之间的直接和安全连接,并确保不会受到任何非法使用,Neidig总结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秘鲁最大超市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肉类销售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南美洲是重要的牛羊肉产地,世界著名的牧场就有多块在南美洲,南美洲的牛肉和羊肉运到世界各地。

区块技术从2019年以来被人们所熟知,对于供应链和运输过程中的信息数据都能有效监控。

在南美洲的小国秘鲁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其最大的超市中运用区块链技术,让供货商和消费者都能够直观地验证肉制品的来源,对于每个信息都能够清楚掌握。

去年12月起,该超市在其20多家门店供应的中高端肉品上贴上了逐一对应的徽标,这些肉品的供应全过程均应用区块链技术来跟踪记录。

秘鲁区块链初创公司首席运营官马尔科·埃斯帕萨表示:区块链技术从牛等动物出生前开始引入,也就是从配种阶段开始跟踪记录,其记录内容包括接种疫苗、喂食、饲养温度、环境等,所有在屠宰前的细节,这些都会有相应的电子证书。

区块链具有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将每一个信息数据都登记到账簿上面,这些信息在传输当中具有保真性,用户的知情权能够受到保障。

除了秘鲁之外,2020年区块链技术将会在南美洲多国推开。

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区块链的更多应用潜力得以在能源市场、数字身份、供应链,以及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得到开发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今日以太坊价格和技术图文分析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在W1上,图片仍然看跌。在经历一轮下跌之后,市场正在调整。据推测,市场策略是将最低价格突破80.86美元。MACD行的下降支持了这种猜测。随机指标正为黑十字做准备,作为新一轮中期下跌趋势的开始。

在D1上,ETH / USD在下跌至76.0%斐波那契并在MACD上趋同后处于修正平整中。报价被挤压在支撑位和阻力位之间(分别为155.50美元和202.50美元)。突破上边界可能使市场发展到38.2%(233.00美元)的全面修正性增长。同时,突破支撑位可能会使报价跌至100.00美元的重要心理水平。

在H4上,加密货币在迅速上涨后正在显示一个修正三角形。在这种情况下,这是进一步增长的模式,但是,也不排除在跌破局部支撑位182.00美元之后的短期下跌至174.00美元。这种情况由随机数上的黑十字形成支持。此外,我们应该注意阻力位191.75美元。突破这一点将预示中期修正的延长。

对于用户而言,Istanbul硬叉的最重要功能将是ProgPow算法的引入,该算法将解决采矿中的某些问题。特别是,与GPU相比,它将消除ASIC硬件的优势。

切换到权益证明算法后,用于堆叠的ETH可以获取证券的状态。CFTC表示了这一点。早些时候,他们谈到以太坊更像是一种交易所商品,而不是证券,但是现在,他们强调的是,一种资产的状态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显然,这正在发生。

一方面,作为资产的加密货币的明确等级可以吸引新的投资者和新的资金。另一方面,这意味着监管,隐私和权力下放的减少,即加密市场的价值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区块链最基本的技术原理有哪些?在现实当中有哪些用处?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比特币如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但是您知道区块链最基本的基础原理吗?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区块链最基本的技术原理是比特币等区块链应用存在的基础,也是理解区块链核心构成的第一步。对于真正喜爱区块链技术的朋友们来说,区块链最基本的技术原理是一定要清楚的。

1、区块链最基本的技术原理有哪些?

研究过比特币构成的朋友都知道,看似现在非常简单的比特币其背后有七层架构,每一层当中都应用了很多的技术原理,了解这些对于理解区块链技术非常关键。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区块链基本的技术原理包括几个方面,分别是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原理、区块链的哈希加密计算原理、公钥及私钥签名认证原理、梅克尔树的校验原理等几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当中又包含了很多细分技术构成,对于真正了解区块链技术非常关键。

是不是所有的区块链技术原理都一样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由于区块链技术具备非常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每一种用途所侧重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构建区块链应用服务时,所采用的技术也就会存在一些不同。但是一些比较合适的技术,如分布式记账、哈希加密算法等等这些都是不能缺少的。对于社会上真正喜欢区块链技术的朋友们来说,不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字货币行情变动上,而应该花更多时间去研究学习区块链最基本的技术原理。

2、在现实当中有哪些用处

一些朋友看了网络上一些剖析去技术原理的文章会感觉到特别枯燥,认为这些原理只是一种理论基础而已,在实际当中没有什么真正的用处。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对区块链技术原理的实际作用进行一些介绍。

区块链最基本的技术原理包括的内容非常多,每一种技术原理稍加修改之后,就能够应用到现实社会当中。如分布式记账技术是区块链的核心,它可以应用在知识产品保护、食品安全追溯、医疗数据共享等很多领域;哈希加密算法对于提升互联网信息安全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地抵御各种网络黑客的攻击。除此之外公钥及私钥的构成原理也非常重要,对于现代金融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松江鲈鱼怎么做?松江鲈鱼养殖技术

全文共 2270 字

+ 加入清单

松江鲈鱼是一种特产鱼,从古到今由来已久,甚至不少文人都感叹其味鲜美。那么,松江鲈鱼怎么做?一起来看下松江鲈鱼养殖技术吧。

松江鲈鱼怎么做

清蒸鲈鱼的做法:

【主料】鲈鱼1条(挑鱼不要挑大,1斤2两以内为好)、大葱、姜、小葱、香菜

【辅料】盐、纯香麻、胡椒粉、李锦记蒸鱼豉油、料酒、油、自制混合豉汁料

步骤:

1.将斩杀好的鲈鱼清洗干净,将少许精盐倒入掌心,揉开,涂沫鱼身内外、撒上少许胡椒粉,轻拍少许料酒,铺上姜碎腌制10分钟;

2.将蒸鱼盘内抹上一层薄薄的油,姜片及大葱葱白段间隔铺在盘中央,将腌制好的鱼摆上;调制蒸鱼淋汁,我个人喜欢用李锦记蒸鱼豉油+自制混合豉汁料+料酒少许+纯香麻油少许调制;

3.蒸锅内水滚开后,将蒸鱼盘放入,将蒸鱼淋汁小碗盛装放入(不要浇到鱼身上),盖严锅盖,隔水旺火蒸制8分钟左右(时间视鱼大小及是否改刀可调整)熄火,虚蒸1-2分钟,立即起锅;(蒸鱼的最高境界是蒸好的鱼肉呈“蒜瓣肉”状,此时口感最为鲜美。)

4.利用鱼蒸制的时间可以做以下工作:将姜及小葱切丝浸凉白开备用;将3中蒸好的鱼取出,倒掉蒸鱼时渗出的汁水,铺上姜丝、葱丝,及香菜碎,浇上3中蒸好的蒸鱼淋汁;将烧滚的油快速浇在盘面上OK上桌;

烹饪技巧:

1.鱼要生猛鲜活,活鱼清蒸最美;蒸鱼讲究的是原汁原味,力求鲜活,滋味最佳。我是个“老派”之人,如果要吃清蒸鱼或生滚鱼粥,一定是要赶在开饭前去现买现杀的。那些杀鱼后放2个钟再拎出来蒸着吃的所谓“营养吸收最好”的理论令我无语,不算挑剔的舌头告诉我,鱼斩杀后10分钟、30分钟、1个钟,2个钟、肉质、口感及鲜度径渭分明,放两个钟的鱼烧着吃都勉为其难更别提清蒸着吃;

2.鱼上锅蒸之前,腌制时间不要太长,以10分钟为佳。因为盐有渗透和凝固蛋白质的作用,放置时间过长会使肉质发硬影响口感;

3.蒸鱼时,蒸鱼汁和鱼最好分开蒸,最后再浇上去,是因为酱汁和食材过早混合,在高温蒸煮的过程中会发生些许化学物理发应,影响鱼肉的肉质细嫩口感;调制好的蒸鱼汁也可以不蒸,但籁籁反复尝试过蒸过的蒸鱼汁不带酱汁里的些许涩味,口感更鲜美;

4.蒸鱼盘内抹上一层薄薄的油,姜片及大葱段间隔铺在盘中央,再将鱼摆上,相当于将鱼稍稍架空,有利于锅内热气循环鱼身均匀受热;

5.清蒸鱼讲求一鼓作气,一气呵成。有三忌:一忌水未开而将鱼放入;二忌中途开盖泄气;三忌蒸熟后长时间锅内保温;

6.鱼蒸好后最好移个盘,是因为蒸鱼中渗出来的汁水,带有很重的鱼腥味,去掉汁水,是蒸鱼不腥很重要的小窍门哦。

松江鲈鱼养殖技术

一、鱼池条件

池溏可以采用水泥池或硬质底土池,在池底或池壁铺放一些竹筒,或用砖、瓦等堆成洞穴状以适应松江鲈白天栖息在阴暗处、夜间出来觅食活动的特性。池溏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东西走向,长宽之比为2∶1,池溏坡度可以大一点,池底要平整,稍有坡斜度,利于排干池水。池溏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300平方米~700平方米为宜,水深不超过1米。水源水质要好,鱼池要紧靠水源,水源一定要是活水,不能是死水,循环水最好。

二、鱼苗暂养

池溏经过药物鱼消毒后,必须待药物毒性消失后,才可放入鱼苗。暂养鱼苗的池溏以300平方米为好,一般可放养松江鲈鱼苗5000尾左右。在放入鱼苗之前,池中需施放基肥,如粪肥、绿肥等。待鱼池水质转肥后,可放入一定数量的淡水虾类,使其能繁殖幼虾,作为松江鲈的饵料。

在松江鲈鱼苗放入鱼池以后,要以培育鲢、鳙鱼种的方法进行饲养,使水中有丰富的浮游动物,但水质绝不能和培育鲢、鳙鱼种一样肥,要掌握在水中虾类于凌晨时不因缺氧而浮头为准,一般水中溶解氧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放养松江鲈鱼苗的时间,可以在4月底至5月底这段时间内进行,从沿海浅海处和江河近海的水闸处,捕捞鱼苗进行暂养,暂养到1个半月左右就应进行分塘饲养直至成鱼。

三、成鱼饲养

成鱼鱼池大小一般以700平方米左右为好,可分为单养和混养两种。700平方米左右的单养鱼池可投放夏花鱼种1000尾左右,池溏中要适当放些肥料,经常投喂活虾、小型底栖性鱼类或活的蝇蛆。混养鱼池一般效果较差,不宜提倡。必须注意混养的鱼种,其适宜与草鱼、鳊鱼混养,而不宜与鲢、鳙鱼种或亲鱼混养。

四、日常管理

松江鲈的生存条件要求极高,生态环境的要求也与家鱼的饲养方法不一样,故日常饲养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每天早、中、晚必须巡视池塘,根据各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每天黎明时检查有否浮头现象;松江鲈的食料小虾、小鱼有否缺氧现象;病鱼、死鱼是否及时捞掉。近黄昏时检查有无浮头的预兆,以保证夜间的安全。特别是在酷暑季节,天气突变、闷热无风、阴霾或降雨前后一定要加强巡塘,掌握鱼情,经常注入新鲜水,水质保持良好,做好防逃、防病等工作。

五、鱼病防治

白皮病

症状:发病初期,尾柄处出现一些白色小点,并很快的扩大,致使背鳍与臀鳍病变向体表至尾鳍基部发展,皆成白色,不久即死亡。

病原体为白皮极毛杆菌,菌体为杆状,顶端有1根~2根鞭毛。

病情况在鱼种和成鱼阶段均有发生,发病时间在6月~12月。

预防方法保持鱼池水质清爽,饲料丰富、新鲜。在捕捞操作时,尽量防止鱼体受伤,放养鱼种前,使用(2~3)×10-6浓度的硝酸亚汞洗浴1小时左右。若发现浸浴时鱼有缺氧症状,可进行充气增氧。

治疗方法:硝酸亚汞(0.1~0.2)×10-6浓度全池泼酒;“五倍子”(2~4)×10-6浓度全池泼酒。

松江鲈有几个鳃

江浙沪一带的人坚信松江鲈鱼有四个鳃,甚至称其是四鳃鲈鱼。

其实松江鲈与其他鱼一样,也只有两个鳃。当松江鲈鱼呼吸时,两个鳃盖同时一张一合,看上去两边共有四条鳃。那个被误以为是鳃的其实只是不通水的假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獭兔简易饲养管理技术

全文共 1305 字

+ 加入清单

獭兔

獭兔,学名力克斯兔,是一种典型的皮用型兔,因其毛皮酷似珍贵毛皮兽水獭,故称为獭兔。獭兔皮、肉产品均是国际国内市场的畅销商品。

一、引种的准备工作

1.将准备养兔的房屋彻底地打扫干净后消毒。

2.将笼具、用具准备齐全,洗刷干净,料加工机械调试好。

二、引进种兔后的饲养管理

1.种兔到家后,让种兔在笼中适应一会,然后将温开水加入水碗中,让兔自由饮水。

2.种兔休息数小时后,将少量饲料加入食槽内(给原量的1/3),让兔自由采食,经二到三天后。将饲料逐步加至正常量。饲喂量掌握在兔体体重的5%左右,饲喂程序:早5点喂精料,占全天的45%,上午11点喂青饲料,晚上9点喂精料,占全天的55%。注意:一开始喂饲料时,必须是从引种场家带来的饲料,应在七天内更换本场的配方,夏季水碗中不能缺水。

三、配种期的管理

1.母兔6月龄,公兔7月龄,无病无伤残的即可进行配种繁殖。

2.种兔6月龄没有兔瘟防疫的,先防疫再安排配种,配种前先用消毒液将待配公母兔生殖器消毒。

3.配种时先将公兔笼中水碗、食碗拿出,将发情母兔放入公兔笼中交配,配种时间最好掌握在晚9~10点。第二天早6~7点再复配,并做好记录。

4.母兔配种后5天再将母兔放入公兔笼中,如初配母兔还接受公兔交配,证明上次交配没有受孕。若母兔爬在笼内不动且有咕咕叫声,证明交配母兔已受孕。15天后,再如此检验一次会更准确。有经验的饲养者可在母兔配种10~12天摸胎来检查母兔的受孕情况。也可根据母兔配种后的采食情况、体重增重情况来判断母兔是否受孕。

四、孕兔的管理

母兔怀孕后采食量逐渐增加,所以要逐步加大饲喂量,并多喂一些青草,27天后,喂料量再逐步减少。注意:此阶段禁止抓拿兔子及注射各种疫苗,以免造成母兔流产。

五、产前产后的管理

1.产前三天将产箱放入笼内,产箱内的垫草要柔软、保暖、干净。

2.母兔产仔时,室内温度不能太低,不能有任何大的响动,水碗中一定不能缺水,经常观察,若有产在产箱外面的仔兔,应及时将其放入产箱。当产在产箱外面的仔兔体温较低或冻僵时,可放入40~45℃温水中,将头部露出,当仔兔发出吱吱叫声和四肢有力蹬动时,将仔兔从水中取出,用干毛巾擦干水分放入产箱内。

3.母兔不采毛或采毛少的可进行人工辅助拉毛,不给仔兔喂奶者及时人工辅助让小兔吃上初乳。

4.仔兔随着生长,吃奶量增加,所以母兔饲料喂量须随着增加。

5.母兔奶少的可加喂一些煮熟的黄豆、花生果或动物油,以利于多下奶。注意:产后母兔每天喂一片新诺明,连喂三天,根据母兔哺乳小兔情况,及时调整喂料量。

六、仔兔管理

1.仔兔出生后保证及时吃上初乳。产箱内必须有多的垫草及兔毛来保温。

2.对于每窝过多、过瘦的仔兔,及时拿出,每窝最好留6只仔兔。

3.仔兔16天后开始少量补料,并开始预防球虫病,补料可用仔猪料替代,要少喂多餐,饮水最好用温开水。注意:室内温度要适宜,仔兔若出现尿湿症,应及时做出处理。

七、断奶关

仔兔28天~35天、体重达到500克可一次性断奶,一窝内若有瘦小的,可先拿出体壮的,让瘦小的晚断奶几天。45天后可逐步更换饲料。

八、防疫

断奶5天后注射瘟巴二联苗,20天后再注射一次兔瘟疫苗,以预防兔瘟及巴氏杆菌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详解

全文共 4517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在信息量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人们对通信系统容量的要求也在高速增长, 而当前无线通信受到带宽和容量限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 对图像信息的实时传递更是无能为力。随着激光的产生,光波通信技术日益表现出适应这种通信需求的势头。卫星激光通信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都对此极其关注,并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用激光进行卫星间通信具有如下优点:开辟了全新的通信频道使调制带宽可以显著增加、能把光功率集中在非常窄的光束中、器件的尺寸、重量、功耗都明显降低、各通信链路间的电磁干扰小、保密性强并且显著减少地面基站,最少可只有一个地面站。

卫星激光通信包括深空、同步轨道、低轨道、中轨道卫星间的光通信, 有GEO (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 GEO)- GEO,GEO- LEO ( low- earth orbit, LEO), LEO - LEO, LEO- 地面等多种形式,同时还包括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随着元器件发展,卫星光通信技术已基本成熟,并逐渐向商业化方向发展,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都制定了多项有关卫星激光通信的研究计划, 对卫星激光通信系统所涉及到的各项关键技术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在最近几年卫星激光通信就将进入实用化阶段。特别是一旦实现小卫星星座之间的激光星间链路及其系统成熟, 必将更加促进其商业化发展。可以预言,卫星激光通信必将成为未来超大容量卫星通信的最主要的途径。

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1、系统基本组成

为了实现空间光传输与ATP(acquisiTIon tracking poinTIng)技术, 通常需要信号光与信标光。一般的卫星间光通信系统由以下4 部分组成, 其主要部件如图1 所示。

(1)光天线伺服平台

包括天线平台及伺服机构, 由计算机控制。在捕获阶段完成捕获扫描, 系统处于按预设指令工作状态, 将光束导引到粗定位接收视场, 从而完成光束捕获。在跟踪、定位阶段,根据跟踪探测器获得的误差信号, 经处理后送到伺服执行机构, 构成一个负反馈闭环系统, 完成精定位。对于运动载体上的光通信系统, 为了减小各种扰动误差影响, 还需要增加陀螺控制回路。

(2)误差检测器

包括光天线及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一般由捕获探测器和定位探测器两部分组成。捕获探测器完成捕获与粗跟踪, 并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引导到定位探测器上, 进行精定位,最后调整收发端, 使光束对准。

(3)控制计算机

控制计算机包括中心控制处理器与输入、输出接口设备。控制计算机可以接收卫星控制指令, 控制天线伺服平台粗对准光链路的连接方向。捕获阶段可以由预定的程序控制光束扫描和捕获。在跟踪阶段, 计算机对误差信号进行计算,并实时地输出信号控制天线伺服平台的粗、精跟踪, 完成光束的对准。

(4)光学平台

收发端机的功能是探测对方发来的信标光, 确定信标光方位, 给出误差信号使ATP 系统校正接收天线的方位, 完成双方光天线的粗对准。在天线已粗对准的情况下, 探测双方发来的信号光, 并利用信号光在4 象限探测器上的坐标, 提供方位误差信号给ATP 单元完成双方天线的精对准和跟踪任务。探测对方发来的信号光, 通过放大、解调等电处理, 完成通信任务。

卫星激光通信系统是在自由空间中利用激光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光束传播过程中发散角很小, 所以光束的对准是十分困难, 尤其是作为运动卫星间的光通信, 完成收发光束的捕获、跟踪、瞄准就成为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最关键的技术。以上所谈系统只是理论分析, 对实际应用国内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2、关键技术

在卫星激光通信系统中要实现信号的发送接收, 以及光束的精对准, 通常都需要信标光与信号光来共同完成。信号在星间传输系统中有以下关键技术。

(1)光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1)高功率光源及高码率调制技术

在激光通信系统中大多可以采用半导体激光器或半导体泵浦的YAG 固体激光器作为信标光和信号光的光源, 工作波长为0.8- 1.5 pm 近红外波段。通常信标光的调制频率为几十赫兹至几千赫兹或几千赫兹至几十千赫兹, 以便克服背景光的干扰。

2)高灵敏度抗干扰的光接收技术

在空间光通信系统中, 接收的光信号通常都很微弱。此外, 在高背景噪声场(如太阳光、月光、星光等)的干扰情况下,又加大了光信号接收的难度。快速、精确捕获目标和接收目标信号就是光、机、电结合的精密综合技术, 也是空间激光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削弱这种影响。

① 提高接收端机的灵敏度, 最好达到nW—pW量级。

② 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统计处理, 在光信道上采用光窄带滤波器( 干涉滤光片或原子滤光器, 但由于通光频带较窄,对存在多普勒效应的光波滤光效果存在很大的缺陷) 以抑制背景杂散光的干扰, 在电信道上采用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

3)精密、可靠、高增益的收发天线

为完成系统的双向互逆跟踪, 光通信系统均采用收、发合一的天线。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光束质量一般比较差, 要求天线增益要高, 另外, 为适应空间系统, 天线(包括主副镜、合束、分束滤光片等光学元件)总体结构要紧凑、轻巧、稳定可靠。

(2)光束的捕获、对准、与跟踪

1)捕获、对准过程:分别以A, B 表示需建立光链路的两个终端

① A 端机发出信标光, 然后在不确定视场范围内进行扫描。B 端在A 端扫描的同时采取跳步扫描的方式进行扫描,另一帧B 端跳一步, 凝视于另一角度。如果不确定视场不大,而B 端的接收视场等于或大于不确定视场时, 则B 端不必进行扫描, 只处于凝视等待状态。A 端信标光的光束在扫描过程中必然会落在B 端的接收视场内, 即B 端必然会接收到A 端的信标光。

② 当B 端接收到A 端的信标光后, B 端探测器输出的位置误差信号, 经处理后送给万向支架控制器, 驱动万向支架转动, 从而对准A 端。A 端收到B 端的信标光, 达到一定门限后, 扫描停止。A 端探测器(CCD)功输出位置误差信号, 经处理后送给万向支架控制器, 驱动万向支架转动, 进一步对准B端。

③ A 端和B 端进一步调整, 从而达到捕获、对准的目的。

光速的捕捉、对准与跟踪过程示意图如图2 所示:

2)目标跟踪

跟踪、瞄准系统是进行精跟踪, 其功能是在完成了目标捕获后,对目标进行瞄准和实时跟踪。通常采用4 象限红外探测仪QD 或Q- APD 高灵敏度位置传感器来实现,并有相应电子伺服控制系统。

 国内外发展状况

1、卫星激光通信发展回顾

(1)美国

美国开展空间光通信方面的研究最早, 于60 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空间光通信方面的研究计划。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早在70 年代就一直进行卫星激光通信的研究工作,其它如林肯、贝尔等著名实验室也都开展了空间激光链路的研究。近几年来,空间激光链路研究已成为美国的研究热点,这将有助于改变近些年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落于欧洲甚至日本之后的局面。

(2)日本

日本是光通信技术发展很迅速的国家, 日本与80 年代中期开始空间光通信研究,主要有邮政省的通信研究室(CRL)、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和高级长途通信研究所(ATR)的光学及无线电通信研究室进行这方面的工作。ETS- VI 和OICETS 计划, 是由他们提出的计划,这是两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空间光通信研究计划。ETS- VI 计划旨在进行星地之间的空间光通信实验, 且已于1995 年7 月成功地在日本的工程试验卫星ETS- VI 与地面站之间进行了星地链路的光通信实验,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进行的空间光通信实验。此举使日本一跃而居空间光通信研究领域之首位。日本和欧空局还将利用各自研制的、装于各自卫星上的空间光通信终端, 合作进行空间光通信系统的空间实验, 这进一步显示出空间领域逐步走向国际合作化的趋势。

(3)欧盟

欧洲空间局(ESA)于1977 年夏就开展了高数据率空间激光链路研究,至今欧空局在空间光通信方面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工作。ESA 先后在空间光通信研究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空间光通信各项技术的研究,现已在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

(4)国内情况

不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对卫星光通信的研究都已经进入了空间实验阶段,而且很快就要发展到实用阶段。我国卫星光通信研究与美、欧、日相比起步较晚,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单位( 比如电子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武汉大学近年来也参与了卫星激光通信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成果。) 进行卫星光通信方面的研究工作, 这些工作涉及到卫星光通信的基础技术及基本元器件的研究,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但离空间实验阶段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国外的距离较大,但从现有国内器件及技术水平看,卫星光通信所需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 这与国外开展卫星光通信研究的初期情况不同, 当时卫星光通信所需的主要元器件均不成熟,因此, 国外卫星光通信方面的研究工作初期走了不少弯路。现在卫星光通信所需元器件已经比较成熟,我国的卫星光通信研究只要加大投资力度,一定会很快在关键技术方面得到突破,我国卫星光通信研究从开始到进行星上搭载实验的时间也会大大短于国外所花费的时间。

2、卫星激光通信展望

近年来的商业需求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 对卫星间激光链路技术要求更加迫切, 这些已经作为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发展该方面技术的动力, 并正向商业应用转化。现在空间光通信系统发展的趋势主要是:

(1) 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应用正在向低轨道小卫星星座星间激光链路发展;

(2)激光星间链路用户终端向小型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3)低轨道小卫星星座激光链路正进入商业化、实用化发展阶段。在空间光通信研究的前期, 主要是以中继星为应用背景。然而,随着小卫星星座的迅猛发展,国外对第二代中继星的兴趣已经下降,对小卫星星座的兴趣大大增加。空间光通信研究工作,已经开始逐渐从以中继星为主要背景转到以小卫星星座为应用背景上。可以预见研究重点将会逐渐转移到小卫星星座星间激光链路的研究上。基于此点, 对小卫星星座星间激光链路的研究工作将在空间光通信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结

对卫星激光通信关键技术( 如信号收发、空间目标捕获、对准、跟踪) 的研究在美、欧、日等国已开展了近20 年, 但是前些年由于受到元器件技术的限制发展较慢。在上世纪, 进入90年代, 随着元器件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而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特别是小卫星星座的迅猛发展, 使得对小卫星星座的星间光通信更加重视。 利用小卫星星间激光通信实现全球个人移动通信, 已不是遥远的事情了。

我国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激光通信的研究, 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国内若干科研机构开展了大气激光通信方面的学术和实验研究。我国虽然在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但由于卫星光通信的元器件及技术已成熟, 同时又有国外经验借鉴, 如抓紧机会, 定会在较短时间内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研究水平。因此, 我国应该尽快投入人力物力, 全面开展卫星光通信的研究工作。只有这样, 我国才能在将来的全球卫星商业通信中处于领先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区块链是合法的吗,全国知名的区块链技术有哪些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区块链,绝对算的上是近几年网络上最热门的词汇。随着全国知名的区块链技术被应用在越来越多领域,大家对区块链的认可逐渐加深。不过伴随全国知名的区块链技术被应用的同时,区块链身上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新闻,例如区块链诈骗、区块链骗局等等。很多对区块链不甚了解的人被这些新闻引导对区块链产生偏见,那么区块链是合法的吗,全国知名的区块链技术具体又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区块链是合法的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区块链是一种合法合规,并且被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技术。这个时候有朋友可能要提出,为什么在网上搜索区块链词条,还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新闻呢?这是因为在区块链数字货币交易当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家对区块链数字货币不了解的特点,打着区块链数字货币的旗号进行诈骗,发行一些完全不具有投资价值的传销币,收敛了不少钱财。骗局曝光以后,大家只记得区块链数字货币涉及到诈骗,却忽略了这只是打着区块链旗号进行的诈骗行为,事实上,区块链本身是合法的,区块链数字货币也只是区块链应用的一小部分,并不能完全代表区块链。

2、全国知名的区块链技术有哪些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案例很多,首先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区块链数字货币,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数字货币,单枚价值最高时达到19850美元。比特币交易遍布世界范围,由于便于携带与交易,很多国际性的大宗交易会使用比特币作为媒介。区块链的应用不只在于数字货币,还包括其他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例如将国家税务系统与区块链相结合推出的区块链电子发票平台,用户可以在区块链数据库中自助查询和打印,节省人力物力。区块链技术还被应用在交通物流、金融保险、公共服务、公益等领域。

通过上述讲解,大家可以得出结论,区块链是合法的,全国知名的区块链技术被应用在很多地方,这些应用使得行业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目前国家也在加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希望通过通过区块链,解决困扰经济发展的合约与信用问题。随着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区块链技术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鳄龟的绿色养殖新技术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鳄龟

鳄龟由于生长迅速,产肉率高,因此也被人们称为“肉龟”,所以这是一种被人为定义可以吃的龟,人类不会拒绝美食也不会浪费赚钱的机会,因此鳄龟的养殖应运而生,下面介绍一下鳄龟养殖的最新方法技术

一、龟池建造

选择水源方便、无污染、交通便利但又安静的地方建池。其形状以东西向的矩形圆弧角的水泥抹面池或同形状但外建防逃墙的土池为宜,每个池面积几十平方米~几百平方米;池深1.2米~1.5米,水深30厘米~80厘米;池底自北向南有10°~16°的斜坡,最低处设带有防逃网罩的排水管口;池角均呈圆滑弧状,其上加盖防逃压板;龟池外围建防逃墙,墙高1米,在墙上一侧面留门,墙顶也可加置向池内出檐的防逃压板(“T”形防逃墙)。外围防逃墙顶应每隔0.6米左右留设一个直径2厘米~3厘米的插孔。在室外的水泥池墙的最高水位线上,留出数个溢水孔。新建的水泥池有碱性物质,可用10%冰醋酸刷洗池壁、池底,灌满水后浸泡1天~2天,放掉后再用同法消碱一次,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灌入新水。养龟之前,还需用15×10-6~20×10-6漂白粉或1×10-6“强氯精”对全池泼洒消毒杀菌,2天后方可放养龟种。

除上述一般条件外,人为创造一个鳄龟最佳的生长温度是强化养龟的重要措施。在低温下通过无烟锅炉水(气)暖,使龟池水维持30℃左右,空气温度在31℃左右;也可利用温度自控仪与电加热装置实现恒温强化饲养。

二、龟种放养

采用高密度绿色养殖是获得高效益的新技术,也是养龟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初期放养密度(200克/只左右)为24只/平方米~27只/平方米,按重量计应为5公斤/平方米左右,但随着鳄龟个体的快速生长,应注意及时降低密度。待平均规格达350克/只~400克/只时,应减为20只/平方米~22只/平方米;待平均规格达500克/只时,可按15只/平方米~17只/平方米放养;600克/只时,按12只/平方米~14只/平方米放养;700克/只时应为10只/平方米~12只/平方米;800克/只时为8只/平方米~9只/平方米。

三、饲料投喂

建议采用SDG鳄龟专用绿色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48%以上)。调制时现场称取配料,添加配料总重5%~10%的光合细菌和45%左右的清水,制成粒径2毫米~3毫米的长颗粒即可。如有条件,制成浮性膨化颗粒饲料,效果更佳。

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鳄龟总体重的1.5%~2.5%,鲜活饲料的5%~10%。每天投喂3次,分别在6时~7时、12时~13时、17时~18时进行。投料要多点且均匀,并尽量使饲料入水时发出声响。切忌集中投于一处,造成饲料成堆。每池的饲料台个数应根据池的大小决定,一般每平方米设3个~4个。

四、水质调节

鉴于高密度集约化养龟条件下,龟的摄食量和排泄物都较多,而水温又较高,即使投喂的饲料是绿色饲料,其对水质的污化速度也较快,水体中易产生较多有害物质,尤以氨化亚硝酸盐及H2S危害较重,而通过泼洒和底施光合细菌,即可有效地改善水质,减少有害物质。每次加注新池水时,同时施用10×10-6~15×10-6光合细菌;换水也是调节水质的有效方法,水深20厘米左右可每天换一次,30厘米的水深可2天换一次。切忌多天不换水,不可使水体散发臭味。每隔7天~10天可泼洒一次生石灰,浓度为70×10-6,并注意与光合细菌交叉施用,不可同时使用。

五、水温调控

水温的科学调控直接影响成龟养殖的增重及成活率,鳄龟长期在18℃~20℃的条件下,生长速度要比最佳生长水温30℃~31℃慢几倍。因此务必使养龟水温维持在30℃~31℃内。另一方面正在换水或裸露在外界的养龟池恰遇暴雨或气温骤变等恶劣天气时,应及时防范,极力避免水温变幅大于2℃。

六、病害防治

鳄龟一般较少患病,但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易患消化不良症,可对病龟填喂含多酶片的药饵(每公斤龟用药2片)。外伤类症可用碘酊药棉对患处消毒,涂上消炎生肌膏后2天~4天即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移动TD-LTE的4G网络技术介绍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在国内3G网络还未通吃的情况下,移动4G网络时代已悄然来临。作为我国最早部署4G网络的运营商,中国移动4G已确认采用TD-LTE制式。我们该如何理解移动TD-LTE,它采用什么技术实现,特点、TD-LTE网络优缺点都有哪些?本文为你一一讲解。

TD-LTE介绍

TD-LTE即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有人指是TD-SCDMA的长期演进,不过实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全球4G网络可以分为WIMAX 802.16m和LTE-Advanced两大阵型,而后者又可细分为TD-LTE-Advanced与FDD-LTE-Advanced。TD-LTE与FDD-LTE在技术传输上的差异便是前者采用不对称的频率时序,而后者是采用一对称频率时序。

4G网络演进路线

2010年10月,由我国主导的TD-LTE增强型入选成为4G国际标准,和FDD-LTE一起成为4G国际两大主流标准。TD-LTE是一个中国主导的并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标准。TD-LTE的技术优势体现在速率、时延和频谱利用率等多个领域,使得运营商能够在有限的频谱带宽资源上具备更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TD-LTE演示网的理论峰值速率在上、下行分别达到了50Mbps、100Mbps。

中国移动主导推送TD-LTE发展

中国移动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承担TD-LTE网络建设的企业,负责TD-LTE试验网络的建设、运营维护、技术产品测试等工作。为了进一步推动TD-LTE的国际化和产业化发展,中国移动也联合了国内外设备制作商和运营商,实现TD-LTE和FDD-LTE网络的兼容和融合发展,令TD-LTE产业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