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昆虫界四不像(优秀20篇)

世界上最长的昆虫是什么呢?是蚯蚓?非也非也!还有一种昆虫刷新了世界最长昆虫的纪录。下面是问学吧小编为你带来的相关资料。竹节虫目竹节虫属昆虫纲,竹节虫目,是昆虫中身体最为修长的种类,成虫体长一般为10厘米,最长可达50厘米。因为它们常常俯身于竹枝上,其身体颜色。形态与竹枝难以分辨,拟态本领十分高超,几乎可以乱真,所以名为竹节虫。

浏览

823

文章

308

篇1:蜈蚣是昆虫吗,为什么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蜈蚣不是昆虫,因为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而且成虫通常有两对翅膀和六条腿,翅和足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三个体段;而蜈蚣身体是由数节体节组成的,每一节上都有步足,而且没有翅膀,所以蜈蚣不是昆虫。

蜈蚣是蜈蚣目、蜈蚣科下动物的一个统称,又叫做百脚虫、吴公、天龙等,是一种有掠食性的、有毒腺的陆生节肢动物。蜈蚣惧怕阳光,是一种昼伏夜出的从无,喜欢在温暖、阴暗、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

较为常见的蜈蚣有青头、红头以及黑头三种,像青头的足部和背部呈蓝色,腹部呈淡蓝色,体型比较小,长度大概是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呈现淡红色,足呈黄色或者是淡橘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11种最常见的可食用昆虫以及荒野生存中的昆虫的安全提示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蚱蜢和蟋蟀、蚂蚁、蛴螬、蚯蚓、蝗虫等。野外生存中寻找可食用昆虫是一个古老而普遍的生存技能。虽然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听起来可能有些令人恐惧,但昆虫实际上是一种丰富的营养食品,并且在野外能够轻松找到。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美食,昆虫在荒野生存环境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野外求生者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在野外,有近2000多种昆虫可供食用,它们在可用性、营养价值、烹饪方式和口味上各不相同。

1

一、11种最常见、最易捕捉的昆虫

1.蚱蜢和蟋蟀:蚱蜢和蟋蟀是世界上存量量最大的昆虫之一,非常常见且容易捕捉。在野外,你可以通过仔细倾听它们的啾啾声来捕捉它们。蚱蜢白天更常见,而蟋蟀则在晚上活动。烹饪时,只需拔掉腿部和翅膀,再去掉头部即可。然后你可以将其烤或煮食。

2.蚂蚁:蚂蚁是另一种在森林中大量存在的昆虫。由于体型较小,因此需要较多的蚂蚁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你可以使用甜的诱饵或在蚁穴里放一根棍子来捕捉蚂蚁。煮沸是最佳的烹饪方式,可以中和蚂蚁体内的酸性物质。

3.蛴螬: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相对容易找到。它们喜欢生活在甘蔗、木薯和番薯等肥根类植物种植地。你可以将其串在一根棍子上,然后在火上烤,或者用清水冲洗后沥干,然后炸至金黄色。

4.蚯蚓:蚯蚓是丰富的野生食物。你可以在翻动石头或腐烂的树叶时找到它们。烹饪前,建议去除其消化道内的内容,然后煮熟、烤熟或晾干后食用。

5.蝗虫:蝗虫有时会成群结队,为你提供丰富的食物。抓住它们后,同样要煮熟或烤熟才能食用。

6.蟑螂:蟑螂虽然有坏名声,但它们是野外生存所需的食物来源之一。食用前要确保去除其头、翅膀和腿,然后可以煎炸或烤熟。

7.蜜蜂和黄蜂:成年蜜蜂和黄蜂提供丰富的营养。捕捉蜜蜂需要诱捕器,诱饵可以用甜味的物质。煮熟前一定要去掉毒刺,然后可以整只食用,或者将其碾成粉末加入其他食物中。

8.蜻蜓:蜻蜓是夏季常见的昆虫,尤其在溪流、池塘和湖泊周围。你可以用临时网兜捕捞其幼虫,然后将其煎炸或整只食用。

9.六月虫:六月虫在春季气温升高时出现。你可以从傍晚开始在植物或地面上寻找它们。捕捉后最好烤着食用。

10.臭虫:臭虫虽然有臭味,但富含维生素B并有止痛作用。你可以将其泡在水中去除臭味,然后煮熟或烘烤。

11.白蚁:白蚁是昆虫世界的动力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你可以在腐烂的树木和树桩上找到它们。捕捉后最好烤着食用。

2

二、食用昆虫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提示

1.去除毒刺:大多数昆虫的毒腺位于毒刺附近,因此要去除毒刺,以降低中毒的风险。

2.注意鲜艳的颜色:鲜艳的颜色通常是一个警告标志,表示该昆虫有毒,不要食用。

3.煮熟:无论哪种昆虫,都应该彻底煮熟,这样可以消除许多潜在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

4.小心蛞蝓和蜗牛:食用蛞蝓和蜗牛时要小心,因为它们可能吃有剧毒的蘑菇。

3

在野外生存中,掌握食用昆虫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丰富的蛋白质来源,并且在野外容易找到。但在食用昆虫时,务必谨慎,去除毒刺,煮熟食用,以确保自身安全。昆虫是野外生存中的珍贵资源,善于利用它们将有助于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让你在野外生存中更加安心和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昆虫的自卫术有多高明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昆虫以便融入当然,向自然界展现了五花八门的存活本事。昆虫的诸多与众不同而又趣味的防身工具自卫术,变幻无常,让人大开眼戒。

叶子虫具备平扁、横扩的腹腔,拓展的腿节及其翠绿色的鱼体色,这种特点使叶子虫看起来和落叶没什么区别。他们装得这般的像,以致于捕食者们压根辨别不出来。有的类型的叶虫边沿乃至也有齿印。以便进一步蒙蔽捕食者,叶虫行走时前后左右晃动,效仿叶子随风飘荡而动的模样。

枯叶蝶和枯叶蛾全是掩藏大神,他们的自卫术跟叶子虫十分类似。静止不动时后翅肩角和战线一部分突显,形近枯枝状。一对嘴唇须并排在一起伸到头的正前方,好似离去枝干的叶茎。有的枯叶蛾翅表面还生有不一样色调鱼鳞产生的花纹,像枯枝上的病斑。当他们停息在树技处时,如不仔细观查,难以辨别是叶還是虫。

竹节虫也是昆虫界的伪装大师。竹节虫日常生活在竹林里,身长达33公分,是世界上最长的昆虫。其头顶部基本上与身体等宽,长细而分节显著的身体极似细竹。前足简短,俩对长细的中、后胸足紧贴着身体两边。他们的身体和脚好像圆竹一样,总体看起来好似一节干枝,要是一动不动,一般就不容易被对手发觉。另外,它还能依据光源、环境湿度、溫度的差别更改鱼体色,让本身彻底融进周边的自然环境中,使飞禽、乌龟、搜索引擎蜘蛛等克星无法发觉它的存有而安然无事。

甲壳虫也可以当机枪手?这听起来仿佛科幻片。生物学家发觉,根据在胃中的反映房间内混和化合物,一种称为放屁虫的甲壳虫确实无愧昆虫机枪手。当遭受威协时,放屁虫能够从后背不断喷涌臭哄哄的液體,看起来如同“浓烟重机枪”。尽管在大自然,许多 甲壳虫都能够从腹腔代谢臭哄哄或是别的刺鼻的化合物来抵挡捕食者。但放屁虫既能够看准总体目标又可以不断喷涌,它的武器装备显而易见更强劲。待对手从臭味中冷静下来时,放屁虫早已逃得烟消云散了。

最好是的正当防卫便是主动进攻,有那么一种昆虫,每日都是打上那麼几架,它便是锹甲虫。打架斗殴要有“武器装备”,锹甲虫上颌演变得极为粗大,变为一件极为强悍的武器装备。成年人锹甲虫的大颚神气十足、极具风韵。这对上颌可刺、可夹、可挑,各种各样技击姿势五花八门,称得上昆虫界的“武术大师”。锹甲虫好战的性情和他们喜爱吃甜食相关,摄取过多糖份后,锹甲虫身体就积累了很多动能,以便将不必要的卡路里消耗掉,锹甲虫会挑选打架斗殴这一方法,且摄取糖份越多,攻击能力也越强。

昆虫的正当防卫高考招生简直令人惊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为什么昆虫没有鼻子却嗅觉灵敏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昆虫不想人一样长有鼻子,但是它们对气味的敏感度有时候比人还要灵敏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昆虫没有鼻子却嗅觉灵敏

所有的昆虫都没有长鼻子,但它们的嗅觉都异常敏锐。原来,昆虫的头部都长有一对触角,它们就起了鼻子的作用。这对触角上布满了嗅觉器。

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蜜蜂的触角,仅仅一根触角上就有4000~30000个这样的嗅觉器,苍蝇也有3600个左右的嗅觉器。每个嗅觉器内都分布着神经末梢,直接与脑神经相连。

当嗅觉器闻到气味后,信息立即传送到大脑,然后,大脑再指挥昆虫朝有气味的方向飞去。昆虫除了触角上长有嗅觉器外,它的下唇须和下颚须上也长有嗅觉器,它们也能闻到远方的气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蜈蚣是昆虫类吗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蜈蚣不是昆虫类的。蜈蚣是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卿姐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

红头娱蚣: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

青头蜈蚣: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娱蚣的二分之一。

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更小。

蜈蚣的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强,被蜇后会造成疼痛但不会致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以后你吃的消炎药,很有可能是昆虫粪便做的

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昆虫排便似乎不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科学问题之一,但事实上,它们的排便对昆虫和人类生活有许多独特的功能。

与大多数动物不同,昆虫种类实际上充分利用了它们的排泄物。它们以粪便为巢,培育食物,在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相互作用,发挥保健作用,作为庇护所,用于繁殖后代,具有药用价值,甚至可以防御天敌。

家和“灵魂伴侣”

对一些昆虫来说,它们的排泄物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龟纹瓢虫的幼虫通常被称为龟甲虫。它们用粪便包裹自己以保护自己,它们的身体被粪便覆盖以形成粪便壳。对其他生物来说,这是对敌人的威慑。

松香胶菌实际上在每个卵附近积累粪便,并作为一种拒食剂。昆虫粪便在物种繁殖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影响交配吸引、父母养育甚至父权制保障。例如,未交配的黄腹溞利用粪便中的挥发性成分吸引异性,从而增加交配概率。

蟑螂是臭名昭著的昆虫。他们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它们甚至利用粪便的气味来定位并返回它们的巢穴。换句话说,根据蟑螂的生活习惯,追踪和分析其排泄物的位置可能有助于城市居民清除家中令人讨厌的蟑螂。它们的排泄物很小,黑色或棕色,看起来有点像胡椒粉。

粪便既健康又有营养。

就在农民使用牛粪作为肥料的时候,蚂蚁把它们的粪便撒得到处都是,创造了一个可以咀嚼和食用的“真菌花园”。真菌生长在蚂蚁粪便的环境中,随着它们的生长,它们将很快成为蚂蚁的食物来源,这是一个微妙的生命周期。

昆虫不是唯一使用粪便的动物。我们人类也使用我们的排泄物。蚕沙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在中药中,蚕沙可以止痛、退烧、消炎

白蚁(台湾乳白蚁)将它们的粪便散布在它们的巢穴周围,使它们的巢穴更安全。这些吃木头的动物有一种特殊的肠道菌群,可以消化纤维素。2013年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植物群可以为白蚁提供一种天然抗菌剂,可以抵抗病原菌。

2000年,一项先前的研究表明,从白蚁中分离的细菌可以产生与细胞分裂密切相关的中心体蛋白质。这种蛋白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在癌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这使得一些科学家相信中枢蛋白可以用作抗癌药物。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和观察发现,黑蚂蚁可以在它们的巢穴中建立独特的排便区域。蚂蚁将大部分垃圾——尸体、巢渣和食物残渣——放在巢的内部角落。人们通常在家里有浴室和厕所,但是一些昆虫可以在周围有更多病原体的潮湿环境中生存。

事实上,与昆虫粪便相关的本地微生物种群可以保护一些物种免受新病原体的攻击。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地中海粉虱的幼虫粪便具有抗菌活性,并能抵抗广谱细菌。

粪便可以拯救生命。

昆虫粪便具有潜在的医疗价值,缺乏新的抗生素,多药耐药感染使医生和患者焦虑不安,一些科学家担心未来的抗生素危机。粪便的抗病原体特性有助于发现新的抗菌剂和益生菌,但从现在开始,人们不需要在早餐食品中添加昆虫粪便。毕竟,昆虫粪便中的某些成分会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如美国蟑螂和鼻衄。

昆虫粪便不仅是它们的庇护所,也是人类过敏的来源。昆虫细菌种群是昆虫学家、进化论者和分子生物学家的一个重要科学领域。这项最新研究可能会给抗菌研究带来技术创新。在即将到来的可怕的后抗生素时代,昆虫粪便可能会有积极的贡献。

根据研究报告,到2050年,细菌耐药性将导致3亿人死亡,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也许将来人们会从昆虫粪便中受益,昆虫粪便具有抗菌和消炎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昆虫记主要内容 昆虫记主要内容是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昆虫主要内容是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此书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等。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全文共 1438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农业大学位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南麓,大学所属之昆虫标本馆始建于本世纪20年代,由原金陵大学植物病虫害系昆虫组和南京大学前农学院农艺系昆虫组收藏的昆虫标本合并而成,又经过45年来的不断整理和采集,才具现有的规模。

该馆的昆虫标本先后由程淦藩教授(蝉科分类学家)和齐兆生、夏师我等先生在原金陵大学及四川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农林生物系)工作期间采于四川峨眉、灌县、松潘等地,黄其林教授(毛翅目分类学家)和周孝刚先生在江苏南京等地,以及丁锦华教授(飞虱科分类学者)、张芝莉研究员(蛴螬分类学者)、钟觉民、田立新、杨莲芳、李佑文、孙长海、王备新等先生的广泛采集。目前有昆虫标本12万余号,其中针插标本5万号、浸渍标本7万号,隶属于昆虫纲33目417科,另收藏新种模式标本300号。

昆虫标本馆成立以来,不仅为本校大学生、研究生及有关爱好者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材料,还为国内外昆虫学家提供珍贵的科研标本,曾先后为赵修复(福建农学院教授)、周尧(西北农业大学教授)、章士美(江西农业大学教授)等国内著名分类学家提供蜻蜒、蝉、蝽、叶蜂等有参考价值的珍贵标本,为我国昆虫分类研究服务。此外,还与奥地利自然博物馆、德国自然博物馆、美国斯密森博物馆、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昆虫系无脊椎动物标本馆、澳大利亚及维多利亚博物馆等有标本互换等密切的业务往来。该馆还是毛翅目标本(重要水生昆虫)及飞虱科标本(水稻、经济作物等重要害虫)的主要收藏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标本馆创始人之一黄其林教授(1906~1978年)是我国毛翅目昆虫分类研究的奠基人,1945~1947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昆虫系进修期间,受业于毛翅目专家Dr.H.H.Ross的指导,1958~1962年先后发现中国毛翅目昆虫1新亚属、37新种,1979年获中国农业部颁发的《技术改进一等奖》。自1978年起,田立新、杨莲芳、李佑文、孙长海等率同研究生们先后记述我国云南(180种)、福建(90种)、浙江(80种)、湖北(44种)、江西(90种)、安徽(34种)、海南(41种)、河南(50种)和江苏(43种)等省的毛翅目昆虫,并对中国横断山区(90种)和西南武陵山区(23种)的毛翅目昆虫进行种类鉴定。在参加《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综合研究》中,承担毛翅目昆虫的鉴定工作,获中科院1986年科技进步特等奖。

该馆负责人田立新、杨莲芳教授曾于1986、1991、1993年三次参加国际毛翅目学术讨论会,与世界20余国毛翅目学者进行广泛的业务交流,1990年、1995年与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昆虫系莫尔斯博士(Dr.JohnC.Morse,Clemson University)合作,先后两次主持水生昆虫的国际采集活动,对我国东南六省及横断山区水生昆虫进行研究,创编我国《水生昆虫与水质监测通讯(内刊)》,该馆主持的《中国毛翅目系统分类研究》于1990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又获农业部教育司颁发的题为《中国水生昆虫及其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的聘请外国专家工作成果奖。

该馆人员还曾致力于寄生蜂、粒脉蜡蝉及飞虱科成、若虫分类研究。1981年获江苏科技进步三等奖。昆虫标本馆工作人员80年代以来先后共发表论文80余篇,发表新种300个,著作10余部,其中《农业昆虫鉴定》、《中国经济昆虫志(毛翅目)》、《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幼虫分类学》、《中国水生昆虫及其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英文版)等著作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什么在土壤里生活的昆虫经不起太阳晒?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这与昆虫的表皮有关系。昆虫的表皮外面有很薄很薄的一层蜡,它起着极重要的保护作用,不让身休里的水分蒸发掉。昆虫最怕失水,火水过多就要死。而在土壤里活动的昆虫,因为表皮经常在土里擦來擦去,把这层蜡破坏了,所以经太阳一晒,水分会很快从身体里蒸发掉,这一来它就活不成了。

有不少昆虫是钻在土里的,它们吃植物的根,是很讨厌的害虫,例如蝼蛄、金针虫,都是有名的地下害虫。如果我们把它挖出来,它一定毫不迟延地又往土里钻。

要是你有兴趣,可以试一试,把虫子从土里挖出来以后,不让它入土,而让它晒在强烈的太阳光下,它一定活不了多久。这是为什么呢?

这与昆虫的表皮有关系。

昆虫的表皮外而,有很薄很薄的一层蜡,它的厚度一般不超过千分之一毫米。这层蜡虽不多,可是它起着极重要的保护作用,不让身休里的水分蒸发掉。原来昆虫最怕失水,火水过多就要死。而在土壤里活动的昆虫,因为表皮经常在土里擦來擦去,把这层蜡破坏了,所以经太阳一晒,水分会很快从身体里蒸发掉,这一来它就活不成了。在土壤面,又阴又潮湿,水分不容易蒸发掉,所以不会干死。

从这里我们就联想起,能不能用一种办法,把生活在地面上的昆虫身体上的蜡层也破坏掉?如果可以做到,岂不成了一种消灭害虫的好办法?

经科学家们试验证明,如采用研得很细的玻璃粉、滑石粉,甚至于石膏粉、高岭土,喷在甲虫身上,或者让甲虫在这些粉上爬过,过不了24小时,这些甲虫会全部死去。有趣的是,这些死虫子身体干得有些发脆。经用化学的方法检查,这些甲虫的腹部末端(擦到地的部分)和腿关节部分的蜡已经磨掉了。这种方法,在储藏粮食(或种子)的仓库里,可以用来防止粮食生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昆虫记大头黑步甲外貌特征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黑步甲是一种生活在日本群岛上的一种甲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着有力下颚的大嘴魔王,一种是长着纤长小头的小头强盗。虽然两者长相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是蜗牛的克星。它们是一种比较强悍的昆虫,有着硕大的力气,是天生的打架高手,身长约35毫米,可以说是昆虫中的小巨人,在遇到危险后就会蜷缩装死。

《昆虫记》是一部生物学著作,又称为《昆虫世界》《昆虫语录》《昆虫的故事》等,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著作概述了昆虫的种类、特征和习性,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描写昆虫的文章有哪些

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描述昆虫文章(一):蚂蚁

你必须见过蚂蚁,但团结一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蚂蚁你见过吗?那天,我特地找来一条虫子放在蚂蚁窝前,过了一会,有一只蚂蚁出来找食物了!那只蚂蚁发现了那只虫子,于是就爬过去咬那虫子的腿,可那虫子一脚就把小蚂蚁踢开了!小蚂蚁立即快速向自我的窝的方向爬去,我不知是怎样回事?哦!原先,小蚂蚁去叫同伴一齐帮忙打死那条虫子。蚂蚁们来了,只见它们有的咬虫子的脚,有的咬虫子的头,有的咬虫子的身体等部位虫子不停地在地面打滚,有的蚂蚁被虫子压住,有的被虫子踢开,但蚂蚁们还是坚持不懈地爬回去继续紧紧地咬住虫子,过了一会,虫子的动作越来越慢,之后一动不动了,死了,蚂蚁打胜仗了喽!看着这战斗的场面,我陷入了沉思:团结就是力量,一群小蚂蚁尚且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们人呢,应对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不也要有这样的精神和力量吗?

描述昆虫的文章(二):萤火虫

在四月中旬的时候,我们大大小小一群人到桃米生态村的颜氏牧场露营,到了牧场,首先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大草皮、高耸的树林以及晴空万里的苍穹。它给我的感觉就是很自然,没有太多人工种植的花卉。之后牧场主人过来收费,顺便介绍营区的设备,其中提醒我们晚上有一场萤火虫导览,地点是牧场附近的湿地,心想,我必须要去!    稍作整顿之后,孩子们就在翠绿色的草皮上打羽毛球、飞盘、爬树、追逐、打滚,大人们忙着准备晚上的烤肉食材,太阳渐渐西下,等食物上桌时,我们迫不及待的拿烤肉吃,一口之后一口的吃,看谁吃得多,心理感觉到满满的幸福。集合了!我们拿着手电筒,在漆黑的小径上,导览员轻声细语地说着注意事项,走着走着,转个弯,突然小路两旁满是飞舞的萤火虫,走到沼泽地时,只能用惊艳来形容,哇!好漂亮喔!一整片成千上万的萤火虫,仿佛是黑暗中的舞者,又如发光的天使,美极了!好像天上的星星都在那里集合了,在漆黑的夜里,格外的醒目,真是壮观!我们捉了许多萤火虫,带回帐篷里,让它在帐篷飞舞,躺在棚内,看着萤火虫飞舞,小小的帐棚变成我们最美丽的苍穹。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随手一挥,如获至宝地将它捧在手中,我屏气凝神看着手中的小星星,默默地许下心愿。夜深了,我和妹妹玩得精疲力尽,躺在帐蓬里,脑海依然浮现着捕捉萤火虫的趣味,第一次露营就有这样完美的经验,真的很个性,期望还有机会造访这美丽的新乐园。

描述昆虫的文章(三):萤火虫

每一天晚上吃饱饭后,我都会跟姐姐到户外散步,没想到这天竟然让我遇到了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我看见一闪一闪的光芒,刚开始以为是眼花,但是往前一看,发现小光点一边闪耀,一边漂移,我大声的叫了出来:萤火虫!,我赶紧叫姐姐一齐来看,我们跟着它的脚步移动,最后它停在树叶上方。走进一看,它就不亮了。姐姐跟我仔细观察,哇!原先萤火虫这么迷人。可能是我叫太大声了,很多人听到后都跑出来看。陆陆续续又出现好几只萤火虫,爷爷、奶奶说,好几十年没看过萤火虫了,这天竟然看见一群,真的好幸运。我期望萤火虫能够在那里顺利的繁殖、生长。大家就应爱护环境,让更多萤火虫在野外闪烁,带给人们更多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蚯蚓是昆虫吗?为什么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不是昆虫。根据昆虫的特性我们可以了解到蚯蚓不是昆虫,因为昆虫的身体结构通常是由头、腹部、胸部组成,然后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三对足、两对翅膀等。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状,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

什么是昆虫:

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叫昆虫纲。昆虫纲是目前发现的物种最多的一个纲,已发现超过100万种,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了超过50%,占节肢动物所有物种的80%以上。

昆虫大多为变态发育,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或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所有符合以上特征的无脊椎动物都是昆虫。常见的昆虫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蚊子、甲虫、竹节虫、蠓、蛾、臭虫、蟋蟀、草蛉、螳螂、蚂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蛆虫香肠!昆虫冰淇淋!这样的高蛋白食物你吃不吃!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蛆可能会吓退许多人,但是研究人员说它们可以被开发成多种食物

据国外媒体报道,蛆香肠...昆虫冰淇淋...这些恶心的食物只是看名字,让你吃你一定认为这是酷刑,不人道!然而,如果你几天没有食物,你会饿疯的。这些食物卖得很好,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你到底想不想吃?

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食物短缺的矛盾,以及食物短缺对家畜繁殖的不利影响,科学家们把注意力转向了一种以前很少使用的蛋白质来源:昆虫。

澳大利亚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食物方向,他们已经开始用蛆、蝗虫和其他昆虫来开发一系列“特殊”食物。毕竟,在人口过剩的世界里很难找到足够的蛋白质,除非人们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更广泛的食物概念。可持续蛋白质生产的最大潜力来自昆虫和新植物。

昆虫不仅丰富,而且营养丰富。

随着人口的增长,世界各国开始考虑他们最重要的资源问题,包括食物。除了供应可能减少之外,人们对肉类消费的担忧还集中在肉类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上。

科学家们当然知道人们不想吃完全由昆虫制成的食物,所以他们开始尝试在食物中添加昆虫作为蛋白质补充剂。这些“前沿”食品包括昆虫冰淇淋和一些由黑牛虻制成的鸡肉产品,这有助于减少世界各地大量食用鸡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一些研究人员正试图在香肠和冰淇淋等食物中添加昆虫成分。

2009年,世界养鸡数量增加到500亿只。家禽是世界上一个巨大的产业,面临着寻找一种比目前使用的粮食作物更可持续、更合乎道德、更绿色的替代蛋白质的压力。根据研究,含有高达15%黑牛虻“幼虫粉”的鸡肉产品不会损害鸡肉的味道、嫩度、香味或营养。

研究表明,含有高达15%黑牛虻“幼虫粉”的鸡肉产品不会损害鸡肉的味道、嫩度、香味或营养。

还有奶牛,引起了气候学家的注意。养牛业以一些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了气候变化。例如,奶牛对大气的影响之一是打嗝和胀气释放的甲烷气体(通常称为“放屁”),这是第二大温室气体。一个牛一日可以释放13227升甲烷,而地球上的甲烷总量约为59-68亿升。

肉类行业的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大量的资源被用于照顾动物。根据这份报告,每生产一磅(0.45公斤)牛肉就要消耗1800加仑(6814升)的水。因此,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开发对环境危害较小的替代品来替代人类熟悉和喜爱的肉类。这些公司包括像“不可能”和“公正”这样的公司,它们通过在实验室培养细胞来开发“人造肉”。

“试管肉”在实验室是如何生长的?

包括“不可能”和“正义”在内的公司正在开发用培养细胞在培养皿中生长的“人造肉”。

“试管肉”是一个用来描述实验室中生长的肉制品的术语。这种“肉”是通过从活牲畜的肌肉组织中提取干细胞来培育的。

这些干细胞有再生的能力。科学家将它们放入含有糖和矿物质的营养汤中进行培育。然后,这些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发育成骨骼肌,可以在几周内收获。2013年,荷兰科学家首次创造了实验室生产的牛肉。英国伦敦的一家餐馆为两位美食评论家提供了一个试管汉堡供他们品尝。评论很好。美食家说牛肉和真正的肉没有多大区别。2017年3月,一家美国公司首次成功利用干细胞生产禽肉。该公司还用人造肉类制作肉丸。

2017年3月,旧金山的孟菲斯肉类公司首次成功利用干细胞生产禽肉。该公司还用人造肉类制作肉丸。

凭借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实验室开发的人造肉制品最早将于2021年上市。然而,与此同时,人类有一种完全可行的方法来替代动物蛋白,而且它就在它们面前嗡嗡作响——或者在人们的厨房里——也就是说,到处都是昆虫。

仔细想想,这一切都很合乎逻辑,但我们还不准备接受。(任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什么昆虫力气最大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有很多动物,形态各异,昆虫种类繁多,遍布每一个地方的角落,下面小编为你介绍力气最大的昆虫

什么昆虫力气最大?

众所周知昆虫能完成令人惊异的力量壮举,但谁是他们中间力气最大的一个呢?它们的力气究竟有多大?在数月的测试和试验之后,在一项探索动物力量和耐力不同原因的实验中,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罗伯·内尔博士和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利·西蒙斯教授发现,屎壳郎是真正的大力士,它可以拉动自身体重1141倍的重物——相当于70公斤的人能举起80吨重物(6辆满载双层巴士的重量)。

昆虫世界从来都不缺少大力士,不过一种食粪金龟,在榜上排名第一。体型仅10毫米长,但能拉起其体重1141倍的重物,相当于一般人提起2辆满载货物的18轮大卡车,或者说70公斤重的人提起80吨重物。它的力量比已知的最强昆虫犀金龟大1/3,比蚂蚁大几百倍,比世界最大力的动物只稍微差一点,目前世界上力量最大的动物是一种螨。研究者们通过往这些金龟坚硬的翅鞘上粘棉线来测量它的力量,棉线通过滑轮组系在一个微型的吊桶上,往桶里滴水的滴数就可以用来量度力量大小。而且,如果吃得不好的话,力气就会变小。

此发现一举颠覆了人们一贯对蚂蚁“举重冠军”的印象。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也是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目前已知的蚂蚁种类有1.17万种,预计这还不到蚂蚁所有种类的一半。有学者测定,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

蜣螂俗称屎壳郎,属鞘翅目蜣螂科。体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虫。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世界上有2万多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长。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屎壳螂不仅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想文化意识。如,在古埃及人看来,屎壳螂是一种神圣的动物。他们相信在空中有一个巨大的屎壳螂,名叫克罗斯特,是它用后腿推动着地球转动的。在埃及到处可见它的图腾商品、形象、文字,在那里,它不仅是避邪的护身吉祥之物,也是象征生命不朽及正义之物。另外还有如《鹰和蜣螂》这样的寓言故事,也告诉我们,弱者可以向强者挑战,只要不屈不挠,坚持战斗,最终定会取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漫谈北极昆虫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范围内各种各样的昆虫有200多万种,但它们主要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在北极地区,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蛾、檬、蜘蛛和蜈蚣等。其中,苍蝇和蚊子数量最多,约占昆虫总数的60%~70%,而在温带地区,这两种昆虫的数量却只占昆虫总量的10%~20%。奇怪的是,在北极可以看到广泛分布于热带的蝴蝶和蛾子,而有一些在温带繁衍得很广的昆虫家族,如蜻蜓、蚂蚱、蟋蟀等,在北极却无影无踪。还有,在世界其他地区,蚂蚁几乎是无处不在,但在北极却很少看到它们的踪迹。

在北极,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和羽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躲在土壤里,和周围的物质冻在一起。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或使体液停止循环,从而破坏其机体。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蜻蜓等昆虫悬停在空中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王静莹说,我们可能不会把昆虫看作小型飞机,而是空中的游泳者。

通过在电脑上模拟蜻蜓翅膀的拍打,王静莹相信昆虫在飞行时会同时使用阻力和升力。就像人们游泳时把水推开一样,蜻蜓也通过推开周围的空气来盘旋。王静莹说:“蜻蜓的翅膀先落下,然后突然收缩,然后向上扇动,轻轻拍打,然后继续这一轮的动作。翅膀形成的大角度在它们落下时推开了大量的空气,而它们回来时的拍动要浅得多,这表明它们回来时遇到的空气阻力非常小。划船时拉桨或游泳时改变手和脚的方向也是如此。”

电脑模型清楚地解释了蜻蜓是如何盘旋的,但是它们的翅膀是如何移动的,导致昆虫在空中来回、左右飞行,甚至是翻转身体?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正在通过实验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让昆虫在烟雾中飞行,发现一只昆虫在空中飞行时结合了四种不同的空气动力学机制。

更好地理解昆虫的飞行原理将有效地促进飞行技术的发展,如减少机翼阻力和制造微型飞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烟青虫属于昆虫吗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烟青虫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6月上旬出现,并为产卵盛期;2~4代产卵盛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7月上旬~8月上、中旬,8月上旬~9月上旬,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大家知道烟青虫属于昆虫吗?

当然了,烟青虫它的一生是开始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这种形态的昆虫又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腹部圆形以后,翅芽显着。以后,变成成虫。可见,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昆虫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孵化的自土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出翅芽,这是翅芽已很明显了。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头部腹部以及腿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触觉。味觉器内,触角有嗅觉器官。腹节或前足胫节的基部有鼓膜,主管听觉。复眼主管视觉,单眼主管感光。后足腿节粗壮没有集群和迁移的习性,常生活在一个地方,一般分散活动,吃的是植物。昆虫从卵孵化成若虫,以后经过羽化就成为成虫,不经过蛹的阶段以卵在土中越冬,初夏由卵孵化为若虫,若虫没有翅膀,其形状和生活方式和成虫相似。在每年羽化成成虫。腹内的卵成熟了,就开始产卵,它一般将卵产在干燥而地势稍高的沙瓤中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的产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成虫产卵于土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块在土中越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昆虫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昆虫触角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与听觉,其表面具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感觉器,可用来接受和分辨气味。在昆虫的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声音通讯、及处决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头部都有一对触角,既有像蝈蝈、蝴蝶那样的长触角,也有像瓢虫、苍蝇那样的短触角。另外,触角的形状也各种各样,有丝状、棒状、念珠状、锯齿状、栉状和羽毛状等。触角除有嗅觉、触觉和感觉外,还有其他一些功能。

它的作用相当于人的鼻子、指尖和耳朵。触角上面还长有许多不同形状的感觉器官,可用来接受和分辨气味。 危害桔树的凤蝶之所以能准确地落在桔树上产卵,马铃薯瓢虫之所以能一点儿不差地落在马铃薯叶上产卵,它们都是靠触角来分辨气味的。

另外,蟋蟀靠前肢胫筋,蝉靠腹部鼓膜下面的所感器,均可“听”到声音。触角除感觉功能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例如,云斑鳃金龟的雄虫触角发声,象蟋蟀一样,用于招引雌虫;水龟虫用于呼吸等。

由于昆虫种类、性别不同,它们触角的长短、粗细和形状各不相同,例如蝗虫的触角很短,螽斯的触角很长,呈线状;蝴蝶的触角细长而末端膨大,蛾的触角很短,呈羽状;雄蚊触角长有许多刚毛,呈毛丛状,而雌蚊则刚毛很少;天牛的触角比它的身体还长,金龟子的则很短小,呈棒状。最长的为新几内亚天牛的触角,长达20厘米。只有原尾目昆虫没有触角,双翅目、膜翅目幼虫的触角大多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昆虫为什么要脱皮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昆虫的蜕皮是生长的需要,因为昆虫的表皮(外骨骼)是由蜡质层和几丁质层组成的。蜡质层位于表层的最外层,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

几丁质是复杂的含氮多糖类,它是外骨骼的主要成分。在几丁质层的下面是分泌外骨骼的表皮细胞。表皮细胞分泌的外骨骼一经硬化后,就不能继续扩大,从而使昆虫生长受到限制。因此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蜕皮时,表皮细胞分泌一种酶,将几丁质溶解,同时蜡质层破裂,昆虫的幼体就可以从外骨骼中钻出来,并且由表皮细胞重新分泌外骨骼。当新的外骨骼还未完全硬化之前,昆虫身体可以增大。外骨骼的硬化是因为蛋白质的变性的原因。所以,正在发育而迅速生长的昆虫幼体蜕皮次数较多。当昆虫发育到不再继续长大时,蜕皮也就停止。完全变态的昆虫最后一次蜕皮以后,蜕皮激素分泌正常,保幼激素分泌减少,进入蛹期。

一只昆虫从卵孵化成为幼虫,幼虫期要脱几次皮,每脱一次皮就增加一龄,就像高等动物长大一岁一样。刚从卵里孵出来的小虫叫第一龄,脱过第一次皮叫第二龄,脱过第二次皮叫第三龄,照此推下去,把幼虫脱皮的次数加上一就是幼虫的龄期。

昆虫为什么要脱皮呢?因为昆虫不具有高等动物的骨骼系统,靠身体外的体壳起皮肤和骨骼的作用。这种体壳也称为外骨骼或体壁。体壁虽然保证了昆虫更有利地适应各种自然环境,但它在昆虫身体各部分的薄厚不一样,有些厚的和硬的地方发生了骨化,缺乏弹性,当幼虫长到一定阶段,虫体的生长受到限制,它就要脱掉旧皮,换上新皮才能继续生长。

昆虫脱皮是其生命中不可少的环节。昆虫幼虫每脱皮一次,不仅使它们的躯体增大,内部各器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外部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另外,由于昆虫的皮是由新陈代谢的产物形成的,所以脱皮也有排泄的作用。昆虫幼虫的生长和形态变化,由于脱皮而显出一定的规律性,例如为害蔬菜的粉蝶就脱皮!次。

昆虫更换外衣的过程,是受到身体中内分泌器官的控制。当昆虫长到一定的时候,它就分泌出一种皮激素,把昆虫旧表皮和真皮细胞分离,渐渐形成了薄薄的新表皮,最后,昆虫收缩腹部肌肉来增加胸部的血压,使背部向上拱起,于是,旧表皮沿着胸部背面特别脆弱的地方脱出。例如蝉在脱皮时,从背部中央“"”形地方裂开,从外表皮里蠕动,先头后尾,慢慢地爬出来。生活在水中的昆虫,借助它们吸收了空气或水后,使身体膨胀,也是在旧表皮的特别脆弱的地方裂开,以后靠蠕动的力量脱出柔软的昆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这块琥珀化石凝固了1.3亿年前昆虫孵化瞬间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在黎巴嫩发现的一块琥珀中,科学家发现了四种新孵化昆虫。大约1.3亿年前,当这些小动物伸出头来观察这个世界时,突然出现的树脂冻结了它们的生命。

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昆虫破卵器的化石证据。当昆虫幼虫即将孵化时,它们会用这个工具刺穿蛋壳。科学家们不能确定这些昆虫死亡的具体过程,但是由于它们在孵化后很快就被固定下来,因此它们可以为理解昆虫的进化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今天,许多昆虫仍然使用破蛋器来刺破蛋壳或打开蛋壳盖。当它们从蛋里出来时,破蛋器会很快消失。科学家表示,找到这一特征的化石证据非常罕见。堪萨斯大学的迈克尔·恩格尔是这项研究的作者,他说:“这些使孵化顺利进行的结构通常在动物孵化后很快就消失了,所以获得它们的化石证据确实非常特殊。”

在黎巴嫩发现的琥珀含有4个相同昆虫种类的标本。这些昆虫和针差不多大,旁边还有一些蛋壳碎片。根据鉴定,他们是草蛉的祖先。

琥珀实际上是松科松树的树脂化石,几千年来一直被用作珠宝。它们还可以保存很久以前的各种动物和植物材料,包括昆虫、花粉等。科学家认为,树脂包裹过程非常快,一些个体仍然紧紧地抓着蛋壳。

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也证明了破蛋作为昆虫生活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牛津大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卡多·佩雷斯·德拉·富恩特博士说:“鸡蛋破碎机有许多形状和位置。”。“现在的红腹锦鸡儿幼虫用一个有锯齿状‘刀刃’的‘面具’来切蛋壳。一旦使用,这个“面具”会脱落并与空蛋壳连接。这正是我们在琥珀中发现的幼虫和蛋壳的情况。”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古生物学》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