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蚯蚓

蚯蚓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蚯蚓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蚯蚓问题。

分享

浏览

6743

文章

110

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适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目前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

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分泌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蚯蚓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蚯蚓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是在哪里发现的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最大的蚯蚓为澳大利亚巨型蚯蚓,平均长度为1米,重200克,最大长度可达3米多,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极普斯兰岛低河谷地区,是一种性格很温和的蚯蚓。澳大利亚巨型蚯蚓仅仅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极普斯兰岛低河谷地区,它们的洞穴一般都是在地下0.9-1.5米深的地方。

澳大利亚巨型蚯蚓和绝大多数蚯蚓一样生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这种动物一般能存活5年左右的时间,澳洲巨型蚯蚓一般能长到1米左右,目前在澳大利亚发现最长的蚯蚓有3米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澳大利亚巨型蚯蚓体型虽大,但它也是很脆弱的,只有少数的几种湿地才适合它们生存,而且它们对于脚步造成的震动是很敏感的,听到这种震动它们就会四处爬动。并且它们繁殖率很低,生长周期却很长,所以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收录在了红色名录中。

展开阅读全文

蚯蚓粪的用途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粪的用途是主要用于生物肥、改善土壤、解毒、吸附剂、预防病虫害等方面。 和一般的肥料不同的是,它无臭、无味、呈粒状、吸水渗透性较好。据报道,在蛋鸡限饲期加入40%左右的蚯蚓粪来替代全价饲料,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还提高了增重,降低饲养成本,增加肉鸡的养殖效益。

蚯蚓粪施入土壤里,一方面可调节土壤的物理特性,利于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可明显的增加土壤里的营养含量,增强土壤的肥力。蚯蚓吃了畜禽粪便后,排出叫粪,它不但可以作为良好的饲料和肥料,还可以是畜禽良好的除臭剂。

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蚯蚓是昆虫吗?为什么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不是昆虫。根据昆虫的特性我们可以了解到蚯蚓不是昆虫,因为昆虫的身体结构通常是由头、腹部、胸部组成,然后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三对足、两对翅膀等。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状,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

什么是昆虫:

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叫昆虫纲。昆虫纲是目前发现的物种最多的一个纲,已发现超过100万种,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了超过50%,占节肢动物所有物种的80%以上。

昆虫大多为变态发育,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或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所有符合以上特征的无脊椎动物都是昆虫。常见的昆虫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蚊子、甲虫、竹节虫、蠓、蛾、臭虫、蟋蟀、草蛉、螳螂、蚂蚁。

展开阅读全文

蚯蚓有没有眼睛?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据动物学家研究,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头部已经退化,并没有眼睛。那凸起在它头部前面的,是它的嘴巴,叫做口前叶,没有视觉作用,仅仅是用来索取食物和挖土钻洞的。

蚯蚓又叫“蛐蟮”、“地龙”。这类默默无闻的环节动物,身体细长,在潮湿、疏松的土壤里,穿行自如。一旦碰上坚硬的石块或树根,它们会很快地转向,绕道而过。那么,它们是怎么知道前方有障碍物的呢?

有人说,蚯蚓有眼睛,它们是靠两眼来辨别方向的;也有人说,环节动物比昆虫低等,它们的组织还没有分化出眼睛。据动物学家研究,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头部已经退化,并没有眼睛。那凸起在它头部前面的,是它的嘴巴,叫做口前叶,没有视觉作用,仅仅是用来索取食物和挖土钻洞的。

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是它的触觉器官却很发达,包括表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光线感觉器等,对前进中所接触的物体和环境都能敏感地反应出来。

科学家曾经对蚯蚓的触觉做过这样两个实验:一个是在蚯蚓行走的路上放一块铁片或一块砖头,当蚯蚓的皮肤接触到这些物体后,它立即转向避开;另一个是把蚯蚓放在光线强弱不同的地方,结果蚯蚓向弱光处行走。这说明蚯蚓确实是用触觉器官代替了眼睛的功能,而且对光线的强弱很敏感,遇到强光就会本能地躲避,这证明它完全适应土壤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蚯蚓能在地下穿行自如?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在长期适应穴居生活的过程中,头部已经退化,眼睛也没有了。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是一点也不妨碍它探知外面的世界。它的触觉器官很发达,包括表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光线感觉器等,只要触及外部世界,不管是用哪种方式,蚯蚓都能敏感地洞察。

蚯蚓,这类默默无闻的环节动物,身体细长,在潮湿、疏松的土壤里穿行自如,一旦碰上坚硬的石块或树根,它们会很快地转向,绕道而过。那么,它们是怎么知道前方有障碍物的呢?

有人说,蚯蚓有眼睛,它们是靠两眼来辨别方向的;也有人说,环节动物比昆虫低等,它们的组织还没有分化出眼睛。其实,蚯蚓在长期适应穴居生活的过程中,头部已经退化,眼睛也没有了。那凸起在它身体前端的叫作口前叶,并不能看见东西。由于体腔液的压力作用,口前叶在膨胀时有摄食、掘土和类似触角的功能。

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是一点也不妨碍它探知外面的世界。它的触觉器官很发达,包括表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光线感觉器等,只要触及外部世界,不管是用哪种方式,蚯蚓都能敏感地洞察。

为了正确了解蚯蚓的触觉,科学家做了这样两个实验:一个是在蚯蚓行走的路上放一块铁片或一块砖头,发现当蚯蚓的皮肤接触到这些物体后,会立即转向避开;另一个是把蚯蚓放在光线强弱不同的地方,结果蚯蚓向弱光处行走。这两个实验的结果证明了,第一,蚯蚓确实是用触觉器官代替了眼睛的功能;第二,蚯蚓对光线的强弱很敏感,本能地喜欢弱光,这也间接证明了它完全适应土壤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最早是在哪发现的?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澳大利亚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最早是在澳大利亚被发现的。它叫吉普斯兰大蚯蚓,体长约1米(3.3英尺),粗约2厘米(0.79英尺),由于可伸缩,最长可达3米(9.8英尺),平均重200克(0.44磅),头部为黑紫色,身体呈蓝色,约有200~300节。

吉普斯兰大蚯蚓(megascolides australis)是目前世上发现的最大的蚯蚓,分布于维多利亚省的摩宁顿半岛,最早是在澳大利亚被发现的。这种巨型吉普斯兰蚯蚓肤色美丽,前1/3为暗紫色,后面的部分为粉红色到灰色,吉普斯兰巨型蚯蚓是仅存于澳大利亚独特的本土动物,属于濒危物种。该物种生活在很深的地下洞穴,故平常难以得见。

1870年,测量员Warragul发现了某种类似蛇的生物。便将它送至维多利亚博物馆的Frederick McCoy教授那,教授鉴定其是一种新蚯蚓,便把它命名为Megascolides australis。即吉普斯兰大蚯蚓。 通常它们移动缓慢,但当它们快速在洞穴中移动时会发出嘎吱的响声,因此可以被附近的人察觉到。

吉普斯兰大蚯蚓分布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吉普斯兰,生活在地下约1~1.5米深的某种蓝色、灰色或红色的粘土层中的洞穴中。它们很难被发现,大部分时间都在地底深处度过。有时候降雨量过多,它们就不得不钻出泥土。在发生塌方或滑坡的地方,会比较容易发现它们的洞穴。不像大多数蚯蚓排泄在地表,它们几乎一生都生活在洞穴里,并且在约52厘米深的地下排泄。

吉普斯兰大蚯蚓体长约1米(3.3英尺),粗约2厘米(0.79英尺),由于可伸缩,最长可达3米(9.8英尺),平均重200克(0.44磅),头部为黑紫色,身体呈蓝色,约有200~300节。寿命相对较长。它们在暖和的月份繁殖产卵,吉普斯兰大蚯蚓一次只能产1枚卵,卵长约4厘米(1.6英寸)到7厘米(2.8英寸)。这些卵需要12个月左右来孵化,它们出生时大约20厘米(7.9英寸),达到成熟需要约5年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串钩挂蚯蚓不上鱼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钩挂蚯蚓不上鱼,有可能是季节原因导致气温过高或者过低,从而导致水温产生变化,鱼减少食物摄取;也有可能是在钓场环境中,水质非常肥,水里面的食物充足,鱼类不缺少食物,也就不会咬鱼钩上的鱼饵。

如果鱼钩上的蚯蚓失去了活性,就不容易吸引掠食性鱼类。天气闷热的时候水里面的氧气含量过低,不适合鱼类生存或者觅食。在使用串钩钓鱼的时候还要参考所在水域内鱼的大小,所在水域鱼比较小的时候串钩挂的蚯蚓过大就会导致鱼咬钩比较困难,也可能出现不上鱼的情况。

因此,在钓鱼之前,首先要看当天的天气是否符合钓鱼的标准,其次就是要注意观察所在水域内的钓场环境,另外还要参考鱼的体型大小等其他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钓鱼的季节、时间段、环境和水域等,以获得更多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蚯蚓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是一种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败动物,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生活环境中充满了大量的微生物,但很少生病。这些蚯蚓独特的抗菌免疫系统与蚯蚓有关。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为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温度为20-27℃也是蚯蚓茧卵的最佳温度,32℃以上时停比生长,40℃上述死亡。因此,蚯蚓养殖:夏秋两季要搭遮荫棚降温,冬季要加热棚内或桑园覆麦草保温,有利于蚯蚓的正常生长繁殖。

蚯蚓是用皮肤呼吸的,所以蚯蚓的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止水分流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因此,饲料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蚯蚓通过大气中扩散到土壤中的氧气呼吸。土壤通气越好,新陈代谢越强。它不仅被称为茧,而且缩短了成熟期。

能促进蚯蚓的作用Cu、Zn、Cd、Ni等重金属转化为交换态和水溶态,但Pb,、Cr蚯蚓对重金属形态蚯蚓对重金属形态的综合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蚯蚓粪主要用于生物肥料、改善土壤、解毒、吸附剂、预防病虫害等方面。与普通肥料不同,无臭、无味、颗粒状、吸水渗透性好。

展开阅读全文

青蚯蚓和红蚯蚓一样吗,主要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1、体型不同,青蚯蚓为本土原生的物种,体型长得较大;而红蚯蚓是外来经过人工培育后的一个物种,一般体型都不会很大。

2、除了用来垂钓和当饵料,这两种蚯蚓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相对的青蚯蚓作为一个古老的原生物种,药用和其它方面的用途比红蚯蚓更为悠久广泛。

3、从垂钓方面来看,红蚯蚓因其体型适中,便于挂钩,直接用于垂钓比较方便,适合钓各种鱼类;另外红蚯蚓能在水中存活更长时间,肉质也更加有劲道。相对的青蚯蚓体内泥土类的废物过多,肉质因此更加疏松,并且在水中存活的时间也相对更短,长时间使用就会失去诱惑力,不利于垂钓。

4、在实际的垂钓中,青蚯蚓大多用于垂钓体型较大的鱼类,像鲤鱼、青鱼草鱼和鲶鱼之类的,因其体型更大,腥味也相对更浓烈持久,对这类鱼有着比较强的吸引力。而红蚯蚓基本没有什么限制,几乎只要是肉食和杂食的鱼类都可以用来作饵,可以说红蚯蚓是一种万能的鱼饵。

展开阅读全文

蚯蚓幼虫和线虫有什么不一样的,你分得清楚吗?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幼虫和线虫的区别如下:

1、长度不同

蚯蚓幼虫非常的细小,大概1cm,线虫的长度大概是大小1.0~1.5×0.03~0.04毫米。线虫比蚯蚓还要小一点,但是都像头发一样细,这一点不是很好区分,所以根据形态分辨更容易。

2、形态不同

蚯蚓幼虫大多都是浅粉红色,有些带黄褐色,很有活力也带一点透明,不过并不是全白色的。而线虫是在污水及死水可滋生大量的幼虫。根结线虫雌雄异体。幼虫呈细长蠕虫状。成虫线状,尾端稍微圆润,无色透明。

3、益害程度不同

蚯蚓幼虫和线虫一个是益虫,一个是害虫。蚯蚓可以让土壤变得疏松,还会给土壤增加有机物的含量,帮助植物的生长。而线虫,会寄生在植物上,吸收植物的养分,导致植物腐烂,甚至可以寄生在动物身上,就有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串钩怎么挂蚯蚓?怎样挂?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钩挂蚯蚓的方法:

1、缠绕挂蚯蚓方法

缠绕挂蚯蚓方法是将蚯蚓缠绕在渔钩上钓鱼,缠绕挂有两种挂法:一种是从尾部挂入往头部方向缠绕,另一种是从头部挂入往尾部方向缠绕。无论是从哪头挂入,蚯蚓的头尾都要保持在钩上蠕动。

2、腰挂蚯蚓法

用鱼钩从蚯蚓腰部横穿而过,而且只挂一次,这种上饵的形式叫腰挂蚯蚓法。腰挂的蚯蚓只要不死,就会不断的扭动,这种活饵在浑水中能引起鱼的注意,钓鱼是非常有效果的。

3、尾挂蚯蚓法

取一条蚯蚓,掐去尾尖一小段,用大钩从尾尖的断处穿入,包满钩身,留蚯蚓的头腰部在钩尖之外任其扭动,这就是尾挂蚯蚓法。主要用于钓凶猛鱼,可钓悬浮也可钓沉底。

4、排挂蚯蚓法

在大鱼钩上连续挂上三五条大蚯蚓,蚯蚓的头尾会相互扭成一团,这就是排挂蚯蚓法,主要用于钓流水中的鲶鱼,可以用车竿钓,也可以用海竿钓。

展开阅读全文

蚯蚓为什么在玻璃上几乎不能动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为什么呢?蚯蚓为什么在玻璃上几乎不能动?小编在此整理了蚯蚓不能在玻璃上爬动的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蚯蚓的结构

蚯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的器官都是横向贯穿全身的,比如消化管、排泄器官肾管和后肾管、位于腹部的神经(分节的神经中枢)等,在断裂以后还能保留功能。特别要说明的是蚯蚓的血液循环系统。蚯蚓的背部和腹部各有一条贯穿全身的血管,这两条血管依靠每个体节内部的毛细血管相连,独立形成简单的血液循环,当蚯蚓在平行于体节方向断裂时,每个体节内部的组织器官由于尚能利用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而不会坏死,这是保障断裂后存活与再生的重要条件。

蚯蚓被切断以后,断面上会形成新的细胞团,形成栓塞将断面闭合,防止失血、组织液流失及微生物入侵。只有重新形成闭合的体腔,它们才有可能存活下去,接下才是再生的阶段。

对于再生, 具体是什么样的机理现在还不清楚,仍旧有待深入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假说,一种认为秘诀在于具有类似干细胞的作用的中胚层细胞。当断裂发生时,未分化的中胚层细胞会由体内迅速迁移到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同时体内伴随进行着大量有丝分裂,将消化、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细胞向再生芽部位生长。还有一种可能的假说是断裂处的细胞会去分化,恢复到原始未分化的状态,然后由这些细胞进行分裂、分化、生长,完成再生。

蚯蚓不能在玻璃上爬动的原因

在蚯蚓的腹面处的有小突起,用手抚摸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蚯蚓的刚毛,可以协助运动,配合身体的肌肉的不断收缩向前蠕动,由于玻璃板的摩擦系数比粗糙的纸板小,所以蚯蚓几乎无法运动。

蚯蚓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体腔上皮等构成。最外层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形成角质膜(cuticle)。此膜极薄,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层构成,上有小孔。柱状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分为粘液细胞和蛋白细胞,能分泌粘液可使体表湿润。蚯蚓遇到剧烈刺激,粘液细胞大量分泌包裹身体成粘液膜,有保护作用。上皮细胞基部有短的底细胞,有人认为可以发育成柱状上皮细胞。感觉细胞聚集形成感觉器,分散在上皮细胞之间,基部与上皮下的一薄层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相连。此外尚有感光细胞,位上皮的基部,也与其下的神经纤维相连。

蚯蚓的肌肉属斜纹肌,一般占全身体积的40%左右,肌肉发达运动灵活。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层收缩,环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着生于体壁上斜问后伸的刚毛伸出插入周围土壤;此时其前一段体节的环肌层收缩,纵肌层舒张,此段体节变细变长,刚毛缩回,与周围土摆脱离接触,如此由后一段体节的刚毛支撑即推动身体向前运动。这样肌肉的收缩波沿身体纵轴由前向后逐渐传递。

展开阅读全文

鱼为什么爱吃蚯蚓

全文共 1421 字

+ 加入清单

钓鱼爱好者喜欢用蚯蚓来钓鱼,那么鱼为什么爱吃蚯蚓?小编在此整理了鱼爱吃蚯蚓的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鱼为什么比肉容易坏

(1)鱼的鳃和内脏藏菌很多而且极易腐烂。鱼一旦死亡,这些部位的细菌立刻迅速繁殖,并穿透鳃和脊柱边上的大血管,沿血管很快伸向肌肉组织。有人检查了刚杀死的鱼和刚死的鱼,发现鱼肉就不是无菌的。1两鱼肉里有5000~16000个细菌,它们的来源主要是鳃,可见细菌繁殖发展之快。反之,畜肉(猪、牛、羊)一般都是宰杀放血,并立即开膛去脏,减少了细菌污染的机会。经检查也证明,健康的畜肉是无菌的。

(2)鱼肉是被疏松的少量结缔组织分隔为很多小肌群的,细菌很容易沿着疏松的组织间隙侵入肌肉。反之,畜肉是被致密坚硬的结缔组织(即筋)包围成一束一束的,细菌比较不容易侵入肌肉。如果鱼在捕获时就已受伤,则细菌更易从伤口进入肌肉。而畜类发生这种现象就比较少。

(3)鱼肉含糖量一般只有0.3%左右,而畜肉则多半在1%以上。动物死后,肉里的糖即转化为乳酸,使肉酸度增高并发生僵直变硬。酸度增高和肉僵硬都起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鱼肉因为含糖少,所以产生乳酸也少,肉酸度和僵直维持的时间都不及畜肉。鱼肉僵直时期很快消失进入自溶阶段(蛋白质分解阶段),为细菌的滋长创造了条件。

(4)水中的微生物属于而冷微生物较多(尤其是海中的微生物)。所以鱼离水死后,即使放低温下繁殖得较慢。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所以鱼肉比畜肉容易坏。为了减慢鱼腐烂过程,对家庭来说,买到鱼后应尽快去鳞、鳃、内脏,用清水洗净血液和粘液,将肚子用一根小棍撑开,挂在阴凉通风或冰箱里,并及腌制加工,或及时烹调做熟。

鱼爱吃蚯蚓的原因

一,就季节而言,四月中旬,就是鲫鱼繁殖季节前后,鲫鱼最爱吃蚯蚓,好象妇女生孩子的时候,总要多吃几只鸡。

二,就钓场而言,越是原始的,野味十足的钓场,鱼越喜欢吃蚯蚓,因为它生活的环境中,蚯蚓是它最美味的食物。

三, 就水位而言,水位上涨的时候,鱼爱吃蚯蚓。2010年4月,军武老师来湘阴传授钓技,正好碰上雨季,河水暴涨,一周上涨了一米多,这时河水淹没了河边大片河岸,蚯蚓为逃生不得不从洞中爬出来,正好成为鱼儿的美食,这时候蚯蚓钓鲫鱼反而超过粉饵,我用蚯蚓小鱼不断,成为“小鱼王”,而军武老师用《军武最爱》连上几条大鱼,他成了“大鱼王”。

四, 就地形而言,理想的钓场,粉饵要好,地形复杂的钓场,蚯蚓要好。比赛场地,钓底平整,无水草,当然大家会用粉饵,洞庭湖一带野钓,水下地形复杂,水草众多,特别是水底有看不见的水草,蚯蚓下去,落在水草上也能钓到鱼。

五,就水流而言,流水用蚯蚓好,静水用粉饵好。排水渠排水时,鱼儿觅食活跃,如果用蚯蚓,水流冲不散饵料,当然蚯蚓好。

六,就鱼体形而言,小鲫鱼用蚯蚓好,大型鱼,特别是鲤鱼等,还是“螺鲤+天下鲤”或者“三合一鲤”为佳。以前我用蚯蚓,很少钓到鲤鱼,但后来用“三合一鲤”后,冬天也经常钓到鲤鱼。

七, 就鱼群而言,小杂鱼多的地方,蚯蚓好,反之粉饵好。去年秋天,湘阴县下坝湖到了钓鱼的黄金季节,我邀请“执迷野钓”等二位钓友一起去过把瘾,小杂鱼与鲫鱼实在太多了,执迷野钓用粉饵,饵就是下不了底,半路上被白条与鳑皮抢光,偶尔到底,下去就是一条鲫鱼,我对这个钓场实在太熟悉了,我用蚯蚓,结果小杂鱼不太抢蚯蚓,所以上鲫鱼不断。

八,就操作而言,新手用蚯蚓好,因为它操作简单,调钓不用十分准确,而台钓,饵料的调配要恰到好处,浮标也要刚好到位,钓钩,线组也不能太大或太小。

展开阅读全文

蚯蚓集体大逃亡预示着什么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11日晚在台湾东部海域、宜兰县政府东偏南方107.2公里处发生规模5.4地震,12日一早就有民众发现,新北三重段河滨自行车道上,出现大量蚯蚓集体逃亡,画面相当震撼。不免让民众担心。这到底预示着什么?

据报道,今早爆料公社内就有网友上传在新北三重段河滨自行车道上,出现上百只蚯蚓爬满地的影片,下午又有网友上传在屏东同样也出现大群蚯蚓的照片,由于蚯蚓出没通常被认为跟地质灾害有关,但另外也可能跟天气剧烈变化或地质变化有关。

台“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技正”萧文启表示,有一说是大地震来临前会有大量生物异常现象,但目前依旧持保留态度,还是以科学证据观测为准,因为各方面变化都有可能会造成此现象,民众无须太过担忧,最近台湾的地震状况也仍在正常范围内。

蚯蚓饲养管理

1. 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 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2. 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3. 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蚯蚓繁殖生长

1. 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 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3.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蚯蚓是植物的“好朋友”?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门。蚯蚓生活在土壤里。它吃土壤里腐烂的有机物,有时也会钻出土壤,吃地面上腐烂的落叶。蚯蚓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镁等矿物质元素以及铜、硼、锰等微量元素,不仅是农作物的好养料,而且使土壤的肥力大大增加。此外,蚯蚓在土里能弄碎土壤,改变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将深层土翻到表面,将表层土及其所含的有机物带入土壤下层,从而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有利于对土壤的改良。蚯蚓在土壤里非常活跃,它在土里钻来钻去,使紧结的土壤变松,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所以说蚯蚓对植物的生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展开阅读全文

腿上的“小蚯蚓”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人会发现自己的腿上突然长出好多“小蚯蚓”,小腿居多,这是什么呢,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个“小蚯蚓”就是人们常说的静脉曲张,那么,静脉曲张是怎么来的呢?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临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等。但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在下肢。

如果出现了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腿部有酸胀感,皮肤有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足踝水肿;肢体有异样的感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局部坏疽和溃疡情况的话,静脉曲张应该就可以确定了。

有人说,静脉曲张是小病,不用管,是真的不用管吗?实际上,若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一般临床症状较轻,进展较慢,多表现为单纯曲张,少数情况可有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溃疡等情况;若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甚至深静脉回流受阻情况,则病情相对较重,小腿站立时有沉重感,易疲劳,甚至下肢的肿胀及胀破性疼痛,后期则发生皮肤营养性变化,脱屑、萎缩、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的形成。所以说,静脉曲张看似小病,但是任由发展的话,它也会掀起大风浪。

但是,如果真的得了静脉曲张也不用担心,通过小手术就能解决问题:下肢静脉曲张有穿弹力袜、注射硬化剂、手术剥除等治疗方法,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作瓣膜修复手术和腔镜下交通支结扎术等。下肢静脉曲张也可能提示其他疾病存在,需积极治疗原发病;若深静脉回流不畅,则手术处理浅静脉更应谨慎。

人人都想要美腿,但是一定要积极做好预防,不让 “小蚯蚓”有可乘之机,如果它真的来了,也有打败它的方法。

(作者供职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展开阅读全文

蚯蚓快速高产养殖技术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过;以土壤中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喜食带有甜酸味的食物。蚯蚓雌雄同体,卵生,幼蚓4个月发育成熟。具体养殖技术有以下几点。

品种选择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那些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种蚓是北星二号、大平二号,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种蚓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

养殖方式室外养殖法:选择向阳潮湿,能灌排水的地方。箱宽1.2m,箱间沟宽0.4m,深0.4m。箱面平整,稍压实。先在中央填上1m宽,0.2m厚的发酵饵料,再放上含有幼蚓的饵料,使总厚度达23cm深,最后用麦秸或草帘覆盖。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养殖,气温降至10℃时应转入室内保种。管理上要注意两点:一是经常保持湿度;二是大雨天要遮雨并防止洪水冲击。屋内养殖法:是使用木箱、纸箱、箩筐、桶等简易设备,进行蚓茧的孵化,早期幼蚓的培育以及成蚓的养殖。

饵料蚯蚓食性广,几乎所有的植物残体、腐殖质、腐烂动物和生活垃圾都是蚯蚓的食物。蚯蚓的饵料尽可能多样化,避免单一。饵料须先去杂质,然后将秸秆、杂草、甘蔗渣等切碎,加上猪、牛、鸡粪,堆成1m高的圆锥形,用草帘或塑料薄膜覆盖发酵。假如原料过干,应喷水浇湿,也不要太湿,用手紧握时,能挤出少量水滴为宜。经过5天发酵,料温一般升到70℃左右,倒翻1次,有利于发酵均匀。经过几天温度会降下来,再喷水浇湿,再翻几次。经过3周左右饵料发酵完毕。理想的发酵饵料应是黑褐色,无恶臭,松散,不粘手。

密度养殖蚯蚓的密度掌握大概数就行,比如种蚓每平方米5000条左右;蚓茧孵化每平方米2万个左右;1月龄幼蚓每平方米3万条左右。

管理要点日常管理应精心一些,包括检查温、湿度、产卵及孵化、摄食情况、敌害侵扰及异常现象等。

蚓粪清除:蚯蚓将粪便排在饵料的表层,在喂料时,先把表面蚓粪轻轻刮去,将余下的饵料及蚯蚓集中一侧,重新添上一层新饵料,将旧饵料覆盖在上面。

定时翻料:蚯蚓养一周左右,将上下层料对翻一次,有利通气。因为上边料比下边料疏松,蚯蚓喜欢生活在上层,使下层料利用率低。具体做法是先清粪,后翻料,再投饵。

展开阅读全文

养殖蚯蚓基础知识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一、蚯蚓的基本习性常识

A、蚯蚓的外形特征:

蚯蚓的形态通常为细长的圆柱形,头尾稍尖,整个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无骨骼,外被一薄而具色素的几丁质层,除前两节外,其余体节上均生有刚毛。由于蚯蚓为常见动物,具体形态略

B、蚯蚓的生长情况:

蚯蚓自蚓茧产下开始至幼蚓孵化,直至发育成熟,出现环带并开始产卵,称为一个生活周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赤子爱胜蚓的蚓茧需14~28天孵化成幼蚓,再经30~45天生长为成蚓,成蚓交配后5~10天开始生产蚓茧。若饲养条件适宜,成熟蚯蚓约1.4~5.5天产1个蚓茧。平均每条蚯蚓的生活周期(世代间隔)为70天左右

计算蚯蚓的寿命,一般从幼蚓自蚓茧中孵出开始,到蚯蚓自然死亡为止。不同种类的蚯蚓,其寿命的长短也有差异,野外自然条件下生活的蚯蚓。其寿命仅为两个季度,而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其寿命可延长至2-4年多;人工养殖蚯蚓寿命可长达10至15年

C、蚯蚓的生理习性:

1、蚯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性,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其身体的形态结构对生活环境具有相当的适应性。

2、在自然界,蚯蚓以生活在土壤上层15~20厘米深度以内者居多,越往下层越少,。

3、蚯蚓喜欢温暖、潮湿和安静的环境。一般蚯蚓的活动温度为5℃~30℃,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15℃~25℃,在0℃~5℃则停止生长发育,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或40℃以上常导致死亡。

4、蚯蚓还喜居安静的环境,怕噪音或震动。

5、蚯蚓对光线非常敏感,喜阴暗,怕强光,常逃避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

6、蚯蚓的活动表现为昼伏夜出,即黄昏时爬出地面觅食、交尾,清晨则返回土壤中。

D、蚯蚓的食性特点:

蚯蚓爱吃细、烂、湿的饲料,加之它依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因而水分的供应特别重要。饲料的含水率以70%左右为宜,用手挤压上层料,指缝间应有滴水,底层要求积水1~2厘米。夏季每天早晚要分别浇水一次,冬天每3~5天浇水一次,并在饲料面上加盖稻草保温保湿。

E、蚯蚓的繁殖特点

蚯蚓性成熟后,大多为异体交配,配偶双方相互受精,即把精子输送到对方的受精囊内暂时贮存。在交配过程中或交配后,成熟卵即开始从蚯蚓的雌孔中排出体外,落入环带所形成的蚓茧内。蚯蚓的受精过程是包含一个至多个卵的雏型蚓茧途经受精囊孔时,原来交配所贮存的异体精液就排入雏型蚓茧内。 蚯蚓产生蚓茧的过程是由蚓体环带分泌蚓茧膜及其外面细长粘液管开始的,经排卵到雏型蚓茧从蚓体最前端脱落,蚓茧前后封口为止。蚯蚓的胚胎发育过程(即蚓茧的孵化)。它包括卵裂、胚层发育、器官发生三个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蚯蚓的功效和作用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蚯蚓吗?蚯蚓的功效作用是什么?蚯蚓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蚯蚓的功效与作用。

蚯蚓的药理作用

1、平喘作用

大白鼠和家兔气管灌流实验表明;广地龙90%醇提浸膏能明显增加灌流量,显示其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蚯蚓浸膏能对抗组织胺和匹罗卡品引起的支气管收缩,使其流出量增加2~3倍以上。用广地龙提取的含氮成分20毫克静脉注射后15分钟,再静注致死量(0、6毫克/公斤)的组织胺,可保护50%的豚鼠不致死亡。抗组织胺实验证明:琥珀酸是地龙平喘的有效成分之一。也有认为其有效成分可能6-羟基嘌呤。还有报道:从地龙的水溶性成分中提出的多种氨基酸,经豚鼠组织胺喷雾实验证明也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2、镇静抗惊厥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本品乙醇浸出液20毫克/公斤,其对抗电惊厥的效果与注射苯巴比妥钠20毫克/公斤相当。但地龙不能对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故认为其抗惊厥的作用部位在脊髓以上中枢神经。地龙抗惊厥成分和降压成分是两种不同的成分,应该加以区别和分离。

3、解热作用

蚯蚓能治“大热”。蚯蚓中的蛋白质经加热或受酶的作用分解后,才具解热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其解热成分系蚯蚓解热碱,化学上为酪氨酸的衍生物。蚯蚓解热碱及蚯蚓水浸剂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及温热刺激引起的人工发热的兔均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但较氨基比林,奎宁等的作用弱。另有以大肠杆菌引越的兔人工发热实验证明;地龙的解热成分为花生烯酸。

蚯蚓的选购

采集蚯蚓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挖掘法:选择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地方,如菜园,用铁铲翻土采集。

2、灌水法:蚯蚓数量较多的田地灌水,蚯蚓很快从土内钻出来。

3、拾取法:蚯蚓喜栖黑暗环境,在春末,每逢晚上下雨,可在凌晨3-4点钟时,到田边手持电筒拾取。

4、诱捕法:蚯蚓喜食新鲜饲料,我们将发酵的饲料堆在蚯蚓较多的田边,3-5天后,即可用铁铲翻开采集。

蚯蚓的基本介绍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蚯蚓的营养价值

中药称地龙,地龙性寒味咸。其味咸,性寒。功能为清热、镇痉、止喘、利尿。主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头痛目赤、喘息痰热、中风、半身不遂等病证。中医治疗前列腺等湿热下注泌尿感染等病中的常用中药,该方是民间古方。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治秃发。

蚯蚓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蛇瘕,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将它化为水,治疗伤寒,大腹黄疸、温病、大热狂言,饮汁水皆愈。将它炒成屑,去蛔虫。将它去泥,用盐化成水,主天行诸热,小儿热病癫痫,涂丹毒,敷漆疮。将成与葱化成汁,治疗耳聋。治中风、喉痹。干的炒研成末,主蛇伤毒。治脚风、疟疾。可解蜘蛛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