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宋朝最后怎么灭亡的(推荐七篇)

元旦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不晓得你们有了解过这个节日吗?知道宋朝人是怎么过元旦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宋朝人怎么过元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浏览

6609

文章

7

篇1:宋朝怎么灭亡的

全文共 180 字

+ 加入清单

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崖山海战极为惨烈,战后,有十万人自杀殉国,海上都是尸体。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那么频繁,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才是真正的亡国?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灿烂历史,王朝的更替发生的很频繁,好像也印证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正是这些王朝的兴衰才推动了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自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到后来被元朝灭亡,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实属不易。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那么频繁,但是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才是真正亡国呢?

夏商周一脉相传,到秦一统,两汉三国,三家归晋,东晋南渡,到宋齐梁陈,为隋一统,唐分五代,梁唐晋汉周,到宋一统江山。中国华夏文明传承有序。

“臣构言,既蒙恩道,许备活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谴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

别以为只有汉族血统的屁股才配得上那张龙椅,无论元还是清,人家当皇帝,也搞年号,也有制度,也读书,也写文章,也宣扬中华文明。这片土地上,不止是只是汉族一个民族,你干不好,人家就取而代之,没有什么可说的。

宋朝的灭亡所代表的是汉文化的断绝,士文化的断绝,是精神的决绝。

1、汉文化的断绝,历来中国不缺乏少数名族统治的年代,但是像元朝这样一统南北的少数民族却没有,元朝的统治所带来的是科举制的废除,游牧文明大举南下破坏农耕文明,知识分子从不可杀到臭老九等等这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汉文化的破坏,历来的王朝更迭中不曾出现的事情。

2、士文化的断绝。南宋灭亡,陆秀夫等殉国的数以万计,先不说这值得不值得,至少这份勇气和骨气是值得知识分子学习的,而在明朝灭亡的时候,大臣们都闭门不出,南方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嫌水冷而不投湖,这是汉族知识分子中士文化的决绝,自此以后,知识分子的骨气和风度不如宋之前,再也没有出现李白、苏轼一样的人物。

3、精神的决绝。宋朝实行的包容的政策是以后朝代所没有的,宋代是历代唯一一个不重农抑商的朝代,宋朝的包容精神是一个民族国家气度的体现,这是以后未有的。

明朝虽然是汉人政权,但是制度几乎都是模仿的元朝,并没能改回到宋朝的开放。但是至少汉人的刚毅和不屈还在,等到明朝彻底成为历史的时候,汉人就变得彻底奴化了。这种奴性的基因,直到辛亥革命后才逐渐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宋朝怎么灭亡的 宋朝被谁灭亡的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灭亡和外族入侵有关。金朝在整个崛起的过程中就会和北宋结盟,然后就会选择一起共同的对抗辽国。金朝在攻占燕京地区之后,就会一直想要霸占北宋的领土。经常后来就选择入侵北宋,然后迅速的进入到首都。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人在被抓之后,则意味着北宋进入到灭亡的阶段。

宋朝和官僚政权有没有关系

在北宋末年时期,蔡京可谓是无恶不作,导致当时的政治气氛极度的黑暗。宋徽宗以出游为名,想要把蔡京的儿子杀掉,然后将蔡京贬到儋州(今海南),可是却没有太多的效果。蔡京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早有了很多忠心耿耿的手底下。

宋朝的历史背景

在我国的历史上,这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主要分成两个时期,一个是南宋,一个是北宋。赵匡胤在发动兵变之后,迅速的掌握大权,创建宋朝更是直接取代原先的后周政权。在宋朝的历史上,由于文化经济还有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也曾经经历过衰落以及繁荣,只是很可惜,在元朝入侵之后,整个宋朝就开始进入到灭亡的阶段。

宋朝的政治制度

在我国的历史上,宋朝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制度,当时的皇帝虽然是一个最高的统治者,但是权力早就已经被文官集团限制。当时的宋朝所对外执行的就是“三省六部制”,另外还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制度,这就是“监司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中央会派出一些地方性官员,然后展开管理和监督,就可以有效加强地方政权的控制,能有效防范于未然。只是当时的政治虽然早已注重于每一个细节,却依然没有太多的效果,导致整个朝代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宋朝怎么灭亡的 宋朝是如何被灭亡的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公元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公元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公元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儒学复兴,出现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 ,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宋朝的灭亡影响大吗?为什么说宋朝灭亡是亡天下?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其实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朝代,相传在当时的历史上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而且,宋朝时期宋词也是非常的兴盛,宋词是一种可以唱可以诵读的一种诗词,在当时有不少的人也是在说宋词的出现也是促进了当时宋朝经济的繁荣,不过,后来宋朝还是灭亡了,小编看到一句话说宋朝的灭亡是亡天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具体的也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大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为什么说宋朝的灭亡是“文明的中断”呢?请允许我先引用周良霄《元代史》序文中的一段话:宋亡之后,元王朝统一中国,并在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某些落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明代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承袭元朝,而元朝的这一套制度则是蒙古与金制的拼凑。从严格的角度讲,以北宋为代表的中原汉族王朝的政治制度,到南宋灭亡,即陷于中断。”元王朝从草原带入的制度及其影响,深刻地重塑了宋后中国的历史。择其大者,介绍如下——

一、“家产制”的回潮,本来宋人已有“天下为公”的政治自觉,就如一位宋臣告诉宋高宗:“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天下非君主私有,而为天下人共有。而来自草原的统治者则将他们所征服的土地、人口与财富都当成“黄金家族”的私产,推行中世纪式的“投下分封制”,“投下户”即是草原贵族的属民,有如魏晋—隋唐时代门阀世族的部曲农奴。

二、“家臣制”的兴起,宋人相信君臣之间乃是一种公共关系:“君虽得以令臣,而不可违于理而妄作;臣虽所以共君,而不可贰于道而曲从”。君臣之间,“各有职业,不可相侵”。入元之后,这种公共性的君臣关系被私人性的主奴关系代替,臣成了君之奴仆,许多大臣甚至需要入宫服役。在主奴关系下,君对于臣,当然也是生杀予夺,想廷杖就廷杖,就如惩罚自己的奴隶,一位明朝的观察者说:“三代以下待臣之礼,至胜国(元朝)极轻。”

三、“诸色户计”的诞生,我们知道,宋代实行募兵制,人民已基本上不用服兵役,劳役亦不多见,差役也开始折钱结算。入元之后,征服者却按草原旧制,推行全民当差服役的“诸色户计”制度:将全体居民按职业划为民户、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医户、乐户等等,职业一经划定,即不许更易,世代相承,并承担相应的赋役。

四、“驱口制”的出现,宋朝基本上已废除了奴隶制,但元朝征服者又从草原带入“驱口”制度,使奴隶制死灰复燃。所谓“驱口”,意为“供驱使的人口”,即在战争中被俘虏之后、被征服者强迫为奴﹑供人驱使的人口。元朝的宫廷、贵族、官府都占有大批“驱口”,他们都是人身依附于官方或贵族私人的奴隶。这就是文明的区别,宋元之间的差异太大了,元朝入主中原后汉化程度很低,大量的文化失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历代王朝的噩梦,300年就灭亡,唯有宋朝躲过了却被人诟病?

全文共 213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朝代,绝大多数都会想到唐朝。的确,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明,是史书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朝代。

然而如此强大的王朝也没能逃过300年灭亡魔咒,实际上,唐朝只存在了289年。

那么除去早期文明,中国历史上有没有逃过300年魔咒的朝代呢?当然有,它就是宋朝

然而与唐朝在人们心中享有的赫赫威名不同,宋朝一直以来都是饱受诟病的存在,这又是为何?武将开国,重文轻武

公元907年,偌大的唐王朝在无数人的痛哭和叹息中轰然倒塌。

此后,中原大地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天下战火渐起,纷争更甚。乱象一直到宋朝出现并统一中原后才得以终止,其中的最大功臣,便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一名将军,公元960年,他发动陈桥兵变,很快掌握政权,被簇拥称王,建立宋朝。

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只是第一步,赵匡胤和任何一个开国皇帝一样,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享有此千秋伟业。

于是赵匡胤想到了他自己。武将出身,靠掌握兵权才当了皇帝,因此在他看来,武将是个大麻烦。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武将拥兵自重的现象,赵匡胤先是杯酒释兵权,将绝大部分的兵权收归自己所有。

接着又颁布重文轻武的国策,采取以文制武的方式,这也奠定了宋朝此后打压武将的一贯作风。

说起来宋朝的军队其实并不少,武器装备也很精良,但偏偏战斗力不高。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和宋朝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关。

宋朝为了避免产生藩镇割据的局面,将大部分的权力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其中自然包括军权。

在宋朝,发兵之权与握兵之权是分离的,中央禁军与边防厢军是分离的,军队与将领是分离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这种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武将专权,但也大大降低了指挥作战的灵活性。

因为战场上瞬息万变,随时会有突发状况,军队之间却有这样繁琐的规矩,又如何能战胜强大的游牧民族?将士彼此疏离,缺少配合,士气低落,又如何击败敌人?

如此看来,在宋朝这样的军事制度下,拥有强大兵力的可能性的确微乎其微。畏战求和,偏安一隅

和其他王朝边境多附属国不同,宋朝的边境,大多都对中原土地虎视眈眈。宋朝没有足够的兵力镇压他们,只能勉强与他们形成鼎立之势。

然而,这还不算最令人诟病的。最令人诟病的是宋朝胆小畏战的态度。

拿最经典的潭渊一战来说,宋真宗亲临战场督战,军队士气大振,打得辽兵连连败退,只能求和。这对宋朝来说本是个乘胜追击的绝妙机会。

然而,宋真宗本人畏战,朝中大臣也多数畏惧辽兵,哪怕有官员拼命谏言,宋朝最后还是和辽签订了潭渊之盟,达成短暂和平。

此后,宋朝不是求和,就是在准备求和的路上,从此开启了自己屈辱外交的生涯。这种耻辱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顶点。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耻。

自此,北宋灭亡。宋朝既丢了皇帝,也丢了都城,只能迁往南方,摇身一变,成了南宋。

之后,南宋皇帝虽然也曾想要北上收复失地,成就一番事业,但最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即便有忠臣良将,也还是无力回天。

更别说大多数时候都是求和派占上风了,他们龟缩在江南,只关注眼前的风花雪月,丝毫没有作战的勇气。

短短的一百五十年里,南宋就经历了不断的“抗金”“求和”“再抗金”“再求和”,求和派和主战派也互相争吵,打作一团。

于是,就在这种权力的倾轧和斗争中,宋朝最终和以往的任何一个王朝一样,毫无意外地走向了灭亡的结局。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面对气势汹汹的追兵,陆秀夫抱着幼帝跳海身亡。这个强大又懦弱的王朝,终于在最后一战,展露出它的气节。

辛弃疾曾在诗词里叹息般写道:“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抗金的战场还历历在目,只可惜啊,如今已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多维角度,再看宋朝

很多人不喜欢宋朝,是因为它空有300年的时光,却只知道一味求和,毫无其他王朝的魄力。

论民族影响,比不过唐朝;论军事战斗,比不过元朝。其他王朝哪怕后来没落了,好歹还有过高光时刻,但宋朝从赵匡胤之后,就被逼得节节败退,在求和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这样的做派,实在看得人牙痒痒。

然而,我们评判一个朝代,从来都不只看它的军事。宋朝没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吗?实际上是有的,只是不在战斗上,而在经济文化上。

宋朝可以说是商品经济极速发展的朝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极为突出,此外更是发展了海外贸易,加速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

在宋朝,第一次出现纸币“交子”,第一次打破了市坊的分界线,第一次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也是第一次商业税款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这在别的朝代都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宋朝经济繁荣的体现。

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宋朝盛行诗词,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词人。

苏轼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描绘月亮;晏几道用“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来吟诵过往。

辛弃疾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来歌咏豪迈;李清照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书写婉约。

繁华的时代赋予他们灵感,他们赠予其瑰宝。不可否认,宋词与唐诗一样,都是我们文化中最重要的硕果之一。

王朝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宋朝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环。我们只能从史书中去寻找它的影子,捕捉它的足迹,构建起对它的印象。

但,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看宋朝,看看它在其他方面的贡献,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宋朝怎么灭亡的?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灭亡原因有重文轻武;割让“燕云十六州”;联金抗辽、联蒙抗金决策失误;统治阶层对军事的无知、无能、不作为;朝政腐败等。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

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灭亡原因:

1、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方针,造成了军队内相互牵制,动辄掣肘,弊病丛生;

2、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使汉族江山的天然屏障失去,无法抵御外族骑兵;

3、联金抗辽、联蒙抗金决策失误,只看到了辽(金)的强大,没看到金(蒙)的危胁;

4、统治阶层对军事的无知、无能、不作为,导致了开封防御战的失利;

5、皇帝昏庸,朝政腐败,政治内斗严重,以及军费开支较大,百姓负担过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