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九下文言文曹刿论战翻译精彩20篇

英语是现在的国际通用语言,学习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许多地标、产品上都会标注英语,但有时候我们看见英语单词会觉得很熟悉,却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就来了解一下monster的意思吧。

浏览

528

文章

1000

郭伋守信的文言文翻译 郭伋为并州守译文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郭伋守信》的文言文翻译:郭伋最初担任并州牧时,出巡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个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为什么孩子们从远方来到这儿呢?”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迎接。”郭伋辞让致谢。

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部下官吏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时期才进城。郭伋做人就是这样说到做到。

郭伋守信》的原文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郭伋守信》的版本二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译文:汉朝的郭伋,字细侯,是茂陵人。他官拜并州太守,一向广施恩德。有一次巡行部属来到西河,有几百个小孩,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行礼迎接。孩子们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回来的日期。巡视回来,比原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小孩子,就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的日期才进城。 郭伋以太守这样尊贵的身份,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在野外的亭子里歇宿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可以说是做到了守信的极致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王蓝田性急文言文翻译 王蓝田性急译文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王蓝田性急文言文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羲之听了大笑说:“王承有这种性格,都不值得一提,何况王蓝田呢?”

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蓝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你终究不如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文言文翻译——《出师表》

全文共 4162 字

+ 加入清单

臣诸葛亮上言: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国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象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现在陛下未韶赶得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种种计谋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满腹都是疑问,胸中塞满了难题,今年不战,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安然强大起来,于是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他用起兵来就好象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却曾在南阳受困,在乌巢处于险境,在祁连山上遭到危险,在黎阳被逼,几乎在北山失败,差一点死在潼关,后来才在表面上稳定了一段时间。何况我的才力很弱,却打算不经历危险来安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获胜,四次渡过巢湖没有获得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却图谋杀死他,委任夏侯渊,可是夏侯渊却战败身亡。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的地方,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点。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从我到汉中,其间不过一年罢了,可是却失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官共七十多人,冲锋无前的将领,賨、羌民族将士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一千多人,这都是几十年来从四处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就要损失全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兵力去消灭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争不能停止。战争不能停止,那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既是这样,不趁现在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贼长期相持。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天下的事情是很难评论断定的。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以后先帝东边联合吴越,西边攻取巴蜀,发兵向北征讨,夏侯渊就被杀掉了,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东吴改变态度,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所有的事情都象这样,很难预料。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功是失败,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蛇衔草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版本一

原文:昔有田父耕地,值见创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创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翻译:从前有一位老农在耕地,看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疮,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就用“蛇衔草”当草名了。《抱朴子》说:“蛇衔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起来,接得和原先一样。”说的就是这回事。

版本二

原文:昔有田夫耕地,值见伤蛇在焉。顷之,有一蛇衔草着伤口上,经日创蛇走。田夫取其余叶治伤,皆验。本不知草名,乡人因以蛇衔名之。古人云:蛇衔草能续已断之指如故,非妄言也。译文:过去有一位老农耕地,恰好看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另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第二天,受伤的蛇跑了。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伤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乡里人就用“蛇衔草”当草名了。古代人说:“蛇衔草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样。”并不是乱说的。注释:1.著(zhuó):放2.《抱朴子》:晋人葛洪著。3.曩:从前。4.田夫:种田老人。5.着:放。6.验:验证。7.妄:胡乱。

文化常识

草药:相传神农氏尝百草而治病。草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蛇衔草能治伤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到了明朝,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大部分是草药,它是世界药物学及植物学的重要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养生》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养生

[宋]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③奉传:恭敬地传播。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yì):安逸,舒服。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安分以养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C.夫已饥而食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D.晚食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啊)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9.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一)(10分)7.(3分)C8.(4分)示例:(1)主人不听从却超过这个标准的,我就制止(他)。(2)像这样(做)可以说是善于对待穷困,但是在养生之道上就不够了。(每小题2分)9.(3分)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谈养生。

【译文参考】东坡居士(我)从今以后,(每顿)不超过一爵酒,一种肉食。(家里)有尊贵的客人,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可以减少一些,但不能增加。有请我赴宴的朋友,提前把这个标准告诉他,主人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超过了,(我)就劝止(他)。一是安守本分来怡养福运,二是让胃宽松来蓄养道气,三是节省开支来聚养家财。

我听说战国时代有一处方,我用的有效果,所以恭敬地呈给(您)。这个药方只有四味:一是平安无事当作显贵,二是早早休息当作富裕,三是缓步徐行当作车马,四是推迟用餐当作美味。已经饿了再吃,蔬菜(的美味)超过珍馐,吃饱之后,即使再美味的肉食摆满眼前,也希望早一点撤去。像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处置贫困了,但对于养生之道就不仅如此了。缓步徐行让自己安逸舒服,推迟用餐享受饭菜的美味,难道还要(把安步与晚食)当作车马和美味吗?车马和美味如在胸中,因此才会有这样的看法。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王羲之学书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

东晋的王羲之,七岁时就擅长书法。他十二岁时,看见父亲枕头中有前朝的《笔说》藏在父亲枕头中,便偷来阅读(或便偷偷地阅读)。父亲说:“你从哪里偷来我珍藏的书?”王羲之笑着不回答。母亲说:“想要看你用笔法。”父亲见他还小,怕他不能领悟到书中的奥秘,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把)它传授你。”王羲之跪着请求说:“倘若等到我成人(你再把它传授给我的话),恐怕就阻扰了我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把书传授给他。不满一月,(王羲之的)书法就大有长进。

原文

晋王羲之,七岁善书。年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欲看尔用笔法。”父见其少,曰:“待尔成人,吾授之。”羲之拜请:“使待成人,恐蔽儿之才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王羲之

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翻译软件哪个好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喜欢去国外旅行的朋友来说,语言沟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因为和当地人的语言不同会给我们的旅行带来很大的困扰。翻译初学者需要寻找一个好的翻译软件,翻译经验者需要一款加强自己效率的翻译软件。翻译软件哪个好?下面就来介绍几款国内不错的翻译软件:

翻译软件哪个好?

transmate:

ransmate翻译软件作为一个受大众欢迎,评价最高,最具发展,涉猎众多领域的一个翻译软件,凭借其强大的语料库,术语库,集系统管理,教学管理,翻译实训于一体,综合项目管理、原文预览、伪翻译、预翻译、排版、翻译记忆、拼写检查、低错检查、在线翻译等功能,避免重复翻译、减少翻译工作量、提高翻译效率、确保译文的统一性。无论是翻译公司还是翻译译员,从中文到英文再到小语种,用于商业或是教学,号称翻译者不得不体验的翻译软件。

FreeTranslation:在线免费语言翻译工具

FreeTranslation提供包括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土耳其语,中文,韩语等在内的四十多种语言互相翻译的工具,主要是在线的简单词汇翻译服务。

WordCrafts :

在线应用翻译服务平台 WordCrafts是一个提供Mac和iOS本地化翻译的工具,协助开发人员评估他们的应用程序并翻译成多国语言,方便开发者拓展海外市场。优秀的应用很多时候都限制在了语言上,对于不懂的语言,用户使用起来非常免费,翻译从来都是个苦差事,大到逻辑变化、语序调整,小到词性转换、句子拆分,哪项工作不需要挖空心思、绞尽脑汁。

UniverSalSubtitles:

视频字幕翻译服务平台 UniverSalSubtitles是一款为任何视频添加字幕的在线工具,字幕使视频更强大,更全球化并且更加容易搜索到,成立于2010年;已经做了超过17万个视频的字幕。

翻译软件哪个好?以上介绍了几款国内最知包的翻译软件。希望可以帮助到初学翻译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荆人袭宋文言文翻译注释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荆人袭宋讲述了楚国人偷袭宋国的故事。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做事情要随时掌握发展变化了的情况,以制定新的政策。告诉我们事物是会不停变化的,应该用更深的眼光看待事物。

原文内容: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全文翻译

荆国的人准备攻打宋国,派人先在澭河上做好标志。澭河水暴涨,荆国人不知道,按照标志夜晚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人,部队混乱就像都城的房舍倒塌一样。原来那时他们做的标志可以走过去,现在水情已经变化上涨了很多了,荆国人还按照标志走,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失败。当今的国君效法先王的治国方略,就像这件事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温泉文言文翻译 温泉记盛大谟的翻译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汤泉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一直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有一百丈瀑布。山上大约有八九个弯道,每过一个弯道就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分,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已经出来了,江水击打着水面,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鼓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温泉记》原文

南乡霞港有温泉,僻匿丛山中,人罕问者。丁卯,予与诸子由港口入,循石磴下上崎仄。两岸皆山田,鳞叠相望。行三四里,过织女崖。崖下有缫茧釜,釜中水自沸,潆回扰宕,如缫丝然。旁悬大小银缸,隐隐欲吐。又有斜壁激流,如白云旋转。皆裔怪能留人。

复行半里许,涉涧逾小岭,又入一谷,乃及温泉焉。泉亘平冈,有三凹,迤逦以流。初凹窄而长,水自纵横,石孔出气,蒸如雾,锐热不受指。二三凹稍广,气渐杀。 其下有石盆,可坐五六人濯足。其水幽洁,浣衣净甚。泉上有坪,可立亭,泉侧有田屋可居,故为瞿氏业,愿有以售。丙子冬,予复游其地,适买之,时浣濯其间,温酒烹卵,饮石上。竹木蓊然,碧影参差,与泉心相荡,为之低徊不能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河中石兽》

全文共 3909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原文注释】

①沧州南,一寺临【临:靠近。】河干(gān)【干:岸边。】,山门【山门:寺庙的大门】圮(pǐ)【圮:倒塌。】于河,二石兽并【并:一起】沉焉【于之,在河里】。阅【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设帐:讲学,教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究:推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是【是:这】非木杮(fèi)【木杮:木片。】,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去:离开】?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湮:埋没。】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颠:同“癫”,疯狂。】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盖:原来是。发语词,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沙为坎穴【坎穴:坑洞】,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如是:像这样】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已:停止】,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如:依照】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ú)?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了河里。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重点词句】

1.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今义:并列。阅:古义:经历阅十余。今义:阅读。是:古义:代词这是非木柿。今义:判断词是。盖:古义:发语词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古义:只但知其一。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2.一词多义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橘。是为其来也。在。

3.词性活用。棹:名词用为动词,划船。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汉字通假。①“颠”同“癫”,疯。②钯:同“耙”,整地的农具

5.注音:圮p?;曳yè;棹zhào;杮fèi;湮yān;溯sù。

6、句式

(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

(3.)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课文理解】

1.文章分层:第一层(1):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两种寻找方法

第二层(2-3):另两种不同的寻找方法

第三层(4):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

2.四种寻找方法: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原地水中

不可得

第二种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3.中心思想:

⑴作者得出什么结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ú)?

⑵主题概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4.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了。(“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当求之于上流。(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5.写法探究

⑴层层铺垫: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⑵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⑶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①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

②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答疑解惑】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

★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前两者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因其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他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2、文中写道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寺僧无知,只按照常理做事,因而寻石兽而不得,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和自信的心态。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认识错误,以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既是对讲学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他的自信与自狂。

3、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

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最后一段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

4、文章是怎样层层铺垫,巧妙地造成讽刺效果的?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5、说说本文对你的启示,并再列举一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故事。

(1)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要多方面考虑问题。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实践出真知。

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言之成理即可)

7.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

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文言文复习卷《岳阳楼记》

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一、《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增其旧制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在洞庭一湖

(5)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6)日星隐曜

(7)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8)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一碧万顷

(10)而或长烟一空

(11)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12)把酒临风

(13)或异二者之为

(1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微斯人,吾谁与归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

(2)

(3)

3.内容理解。

(1)高度概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2)表现“古仁人”更高尚的人格境界的句子是:

(3)作者发出了自己的豪言壮语的句子是:

(4)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4.课后重点:请简要概括“迁客骚人”与“古仁人”观物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

古仁人:

附一:中山区2019~2020学期第一学期阶段质量检测。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

(1)而或长烟一空

(2)把酒临风

(3)何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2分)

附二:大连市2020年中考仿真题。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问题。(8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百废具兴

(2)乃重修岳阳楼

(3)南极潇湘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3.选文描写洞庭湖美景的目的是什么?(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重点复习《河中石兽》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临:靠近。

河干:河岸。

圮:倒塌。

于:到。

并:一起。

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阅:经过,经历。

岁:年。

求:寻找。

竟:终了,最后。

以为:认为。

下:动词,流到下游。[来源:学#科#网Z#X#X#K]

棹:划(船)。

曳:拖。

迹:踪迹。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非:这不是。

为:被。

确论:正确的言论。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激:冲。

如是:像这样。

已:停止。

反:反而。

溯流:逆流。

固:本来。

如:按照。

其一:表面现象。

其二:根本道理。

据理:根据某个道理。

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吗。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大水带走呢?

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沙层上,越沉越深罢了。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即下游)寻找石兽,不是很疯狂吗?

5.众服为确论。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

7.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不是更疯狂吗?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课文分析

1.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2.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而寺僧与讲学家都错了呢?

寺僧: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凡事要全面具体分析,不可主观臆断。

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4.试分析讲学家与老河兵“笑”的含义。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去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糊涂,轻信讲学家的说法,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5.老河兵比讲学家高明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实践经验,联系水流、泥沙与石兽三者关系综合判断,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论语》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1.注音。

愠yùn三省xǐng吾身论lún语罔wǎ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不亦说乎说: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反省,自我检查。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3.请写出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文言文翻译——《雁门太守行》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一: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

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译文二:

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译文三:

黑云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

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边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着紫气。

寒风半卷着红旗,轻骑驰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

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文言文实词汇编

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21.道(dào)

(1)名词。

①道路。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②规则,正确的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④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⑤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2)动词。

说,讲。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2.得(dé)

(1)动词。

①取得,得到。

如:a.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传》)

b.一狼得骨止(《狼》)

②达到。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③助动词。能够,可以。如: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满井游记》)

④同“德”,感激。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副词。

与“无”连用,译为“是否”。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23.定(dìng)

动词。

①固定,集中。如:定目细视(《幼时记趣》)

②安定,稳定。如: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结束,完了。如: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湖心亭看雪》)

④平定。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

24.度(dù)

(1)名词。

量长短的标准。如:如: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2)动词。

①跨过,越过。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读duó,估计。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25.发(fā)

(1)名词。

读fà,头发。如: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观潮》)

(2)动词。

①出发。如: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②征发,征派。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③发迹。如: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发出。如: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26.伐(fá)

动词。

①讨伐,进攻。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②砍伐。如: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27.方(fāng)

(1)名词。

①方圆,面积。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②方向,方位。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③地方,地区。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副词。

正。如:方欲行,转世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狼》)

28.复(fù)

(1)动词。

①反复,重复。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②恢复,还原。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③回答,答谢。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副词。

再,又。如: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

29.负(fù)

动词。

①背,用背驮东西。如: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②依靠,依附。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30.盖(gài)

(1)名词。

盖子。如: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

(2)连词。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3)语气词。

用于句首,引出下文,可不译。如: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副词。

①表示原因,原来(是),(是)因为。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②大概,大约。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诫子书文言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的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三峡 郦道元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一、通假

1、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

二、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善跑的马,动词用作名词。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湍,急流,形容词用作名词。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清波,形容词用作名词。

4、每至晴初霜旦。霜,结霜,名词用作动词。

三、重点实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在略无阙处: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同“缺”空缺。

3、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4、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半夜

5、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至于夏水襄陵:到//漫上山陵。襄,上。

7、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8、或王命急宣:有时//宣布,传播。

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指飞奔的马。//不如

10、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的水//潭,深

11、绝巘多生怪柏:巘山峰

12、飞漱其间: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13、良:的确,实在。很

14、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

15、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16、清荣峻茂: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

17、晴初霜旦:早晨。林寒涧肃:寂静。

18、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声。

19、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绝:消失。

四、一词多义

1、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2、绝:久绝(消失)。

绝巘(山峰):极

阻绝:断

3、自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山鸡献楚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翻译:楚国有个人担着山鸡在路上走,有路人问:“你担的什么鸟呀?”担山鸡的人骗他说:“是凤凰。”路人说:“我只听说有凤凰,今天真见着了,你卖不卖?”担山鸡人说:“卖的。”路人给十金,不卖,又加倍,才卖给他。路人准备去献给楚王,但过了一宿鸟死了。路人不疼惜金钱,只恨不得献给楚王。国中人传说,都以为真是凤凰,很嘉许他要献给楚王,于是将此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对他这番忠心很赏识,将他召来厚加赏赐,超过他买鸟的金十倍。

原文:

楚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 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不辨真伪,以假为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八大山人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八大山人》讲述了八大山人的故事。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获得生员的资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轻时遭遇变故,抛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发做了僧人,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

原文翻译

八大山人住在山中二十年,跟随他学习的经常有一百多人。临川县令胡亦堂听说他的名声,请他到官衙。一年多后,他恍惚不得意,于是发作疯病,忽而大笑,忽而整日痛哭。

一天晚上,撕裂了自己的僧服,焚毁它,跑回了南昌。他独自在集市中徘徊,常常戴着旧布帽,披看破长袍,鞋子破烂,露出脚跟,甩着袖子,像跳舞一样轻快地行走。市中的人跟着观看嘲笑他,没有人认得出他。他的侄子认出了他,就留他住在自己家。很长时间,病才好了。

山人擅长书法,能够自成一家。写的狂草非常怪异而有气势。也喜欢画水圣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野鸭),自由自在而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

夜里在山中住宿,点烛交谈,八大山人犹如身体发痒忍不住地想要与人交流,就借助手势进行表达。随后竟然索要笔在桌上写字来酬答我,直到蜡烛燃尽露出烛根也不知疲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一、通假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3、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

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

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

16、施: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竹鸡之性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是:竹鸡的本性,遇到同类必定争斗。捕竹鸡的人扫落叶作围墙,把诱鸟放在里面,自己隐蔽在后边操纵罗网。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没有能逃脱的。这是因为眼睛已经闭上,就不再看得见人了。

鹧鸪本性喜欢清洁,猎人在茂密的树林中打扫干净一片地方,多少撒些谷米在上面。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猎人就用长杆粘取它。麂出没在荒草中,害怕人看到它的足迹,无论远近,只沿着一条小路走。村民把绳结成环套,安放在麂经过的地方,麂足一被绊住,就会倒挂在树枝上,被人们生擒活捉。江南多土蜂,人们找不到它的洞穴,往往把长纸袋粘在肉上,土蜂看到必定衔入洞穴,人们就能追踪寻找到它,用火熏取它的幼虫。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原文: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拓展资料:

竹鸡之性出自洪迈的《容斋随笔》卷十三《虫鸟之智》一文,洪迈,1123年出生,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南宋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