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语文真题汇编修辞六十一课【经典20篇】

学生制定一套周密的复习计划是整个复习的第一步。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三生数学备考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5985

文章

192

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专题训练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黄家就是鬼门关。

C?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D?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

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反问)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时雨点红桃千树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d.有闲春色燕双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语文真题汇编修辞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句中"露出老态""坚固稳定""炸开的火焰"依次是后补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B."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一句中"善于用童话"和"解释"依次是定语、谓语。

C."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那个穿裙子的美女不是学生,而是老师。"这两个句子都是并列复句。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使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比喻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化深奥为浅显,使人便于接受;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这是一种像个小钟似的紫色的花,像满天星菊花似的密密麻麻簇生着。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借代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借代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年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资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3.借代的作用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需要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5.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如:①他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例句①是比喻中的借喻,"园丁"指的是老师。可以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而②是借代,"一针一线"代群众利益,是部分代整体,就不能改为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真题汇编修辞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小麻雀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像是等着猫再去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来源:学科网ZXXK]

理解: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麻雀在强大的猫面前冷漠、呆滞的特点。

B.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理解: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日暮云暗,山雨欲来,风吹满楼的情景。

C.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

理解: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D.张老太太剪纸可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张老太太的剪纸技术高超,作品形象逼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修辞专项训练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修辞专项训练

1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夸张设问B比喻设问C夸张反问D比喻反问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9.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续写一段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2012·河南质检)

时间可以摧毁一切,可以把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高峻的山脉变成浩瀚的海洋,也可以把显赫的权威化成黯淡的灰烬。然而,。

10.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一致。(2012·河南郑州质检)

古典诗歌常常以精微的笔触传达丰富的意蕴,仿佛一抹微云,却能引你想象天空的辽阔;①;②。

9.示例: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可以把幽深的洞穴变成高耸的楼房,可以把荒凉的村落变成繁华的都市,也可以把懵懂的孩童变成睿智的学者

10.示例:仿佛一叶扁舟,却能引你想象大海的浩瀚 仿佛一粒新芽,却能引你感受春天的温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题型分析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题型分析

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所有的笑,都是心神外散,而唯有微笑,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它之所以神秘,是因为超越了表达,因为所有的表达都有可能是对这世界的误解,而唯有微笑不是。它之所以美,是把无解与相知拉长了时间,它是最漫长的等待,当你也笑靥轻漾,便融入漫天花雨,和这个无解与无尽的世界一起绽放…

A.“《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诗经”比作“微笑”,生动形象地写出《诗经》丰富、神秘、美好的特点。

B.“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中“给”和“藏”都是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分别是“jǐ”和“cáng”。

C.“它之所以美,是把无解与相知拉长了时间”中的“美”字共9笔,第5笔是“横”;“美”是象形字,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所以其本义为“味美”。

D.“心神外散”和“笑靥轻漾”两个短语结构一致,都是主谓短语。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法修辞。

A.正确;

B.正确;

C.有误,第5笔是”竖”,美”是会意字,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所以其本义为”味美;

D.正确。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真题汇编修辞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2.【2017年江西省中考】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答案】A

【解析】B暗喻,本体: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或头顶盘着的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富士山。当然,本句也有夸张成分。

C.比拟(拟物),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

D.排比,三个相同句式: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夸张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2、三个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3、典型例句

(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5)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真题汇编修辞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站在一处坡上,眼前的徽州水乡,朦胧而清淡,云和雾在山涧缭绕缠绵,远处的山,近处的水,以及斑驳苍桑的小巷,一切的一切,就真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砚台的古墨,泼染了整个徽州大地,从此,便令锦绣山河浸润在水墨里了。油菜花,是这幅画里最艳最wǔ媚的色彩。它站在低处抢先报道。一来,就惊天动地。铺排好阵势,就像没有指挥和领唱的一群单纯女子,一张嘴,让人惊艳,看它一田田,一坡坡,弯曲而不规整,与微风处,推过来,攘过去,开的"满城尽是黄金甲"。

(1)在文中拼音处填上汉字、加线字注音。

浸润________砚台________wǔ媚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中"报道"一词意思的选项是()

A.新闻稿B.把新闻告诉群众C.到来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4)选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妙用修辞之经典例子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在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修辞妙用,供大家参考阅读!

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常听老人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那时,我就在想,桥究竟是什么呢?难道只是村西头的那两块老槐树叠加起来的、我们上学必须经过的"桥"吗?(选自山西省中考满分文《美丽的桥》)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上面几例中,第一例运用比喻、排比手法,第二例运用似物、排比手法,第三例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第四例则采用设问方式,先设下疑问,再展开故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借代

全文共 199 字

+ 加入清单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5.选择一个你熟悉或喜欢的抒情对象,仿照下面一段文字,写一段话。

作家是什么人?是把苦难视为财富的人,是把寂寞视为欢乐的人,是把沙漠视为绿洲的人。因为作家有一颗博大的心,又有慧光独特的第三只眼睛。所以,他们留下的书籍,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

6.5月13日是母亲节,为了感恩母亲,同学们想了两个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1)母爱深似海,岂止怀胎十月; 。

(2)幼时不晓事,妈妈唠叨总逆耳; 。

5.示例:教师是什么人?是把淡泊视为崇高的人,是把学生视为未来的人,是把人格视为生命的人。因为教师有一颗博爱的心,又有一双伯乐般敏锐的慧眼。所以,他们培养的学生,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6.示例:(1)亲恩永难忘,生当反哺千回。(2)长成才知恩,母亲叮嘱倍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排比的用法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美丽和宽广!?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这样说话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够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不管思想内容与否,一味追求排比的形式的美,势必造成形式主义,不但不能增强表现力,反而会削弱表现力。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夸张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要注意的是,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地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

2.三个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3.典型例句

(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2)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3)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真题汇编修辞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对下面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B."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理解: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雪花洁白的颜色和漫天飞舞的美态。描写细腻,语势连贯,突出了雪的美丽和灵动。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来源:学_科_网]

理解: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塞外雄奇的风光。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相互映衬,表意凝练,引人联想。[来源:Z§xx§k.Com]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理解: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提醒人们思考。突出了物质基础是花儿红的首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真题汇编修辞

全文共 1829 字

+ 加入清单

雪一化就有路了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懑和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让她明白她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卑劣的角色……

③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然后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雪花。

⑤我换乘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只见马路边的屋顶和地面上已是厚厚一层白雪。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昏黄的路灯照着银色的雪地,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

⑥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⑦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

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远处有人影匆匆而过,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又试着来回走了一会儿,可是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⑨饥饿、疲惫、寒冷、烦躁,我的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我恨透了那个惹事生非的女人,都是因为她的过错,才使我徘徊流落在异乡这可憎可恶的街头,饱受风雪之苦。

⑩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

⑾开门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似乎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

⑿然后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她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

⒀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踩在了雪地里。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

⒁“这大雪天儿出门,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

⒂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⒃“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⒄我心里咯愣一下,沉默着……

⒅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我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啊!

⒆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一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

⒇“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喑噎了。

(21)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一化,就有路了!”

(22)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23)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

(24)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世上如果曾有误解和诽谤,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宽宥和融化一切。

(25)那个风雪之夜,费尽周折的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轻轻将那张已被雪水洇湿揉皱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请你仔细阅读全文,将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1)→胆怯疑惑→(3)→(4)

(2).请你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⒆小节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描写一段雪景作为文章的结尾。

(4).文中的“我”在那个风雪之夜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请你也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谈谈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专题训练

1.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难点歼灭之对偶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

难点歼灭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表述两个相关或相近词。

例:身居斗室,即知天下大事;足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

练习:将下列古诗句中的对偶上下句连线:

业精于勤荒于嬉 雪却输梅一段香

落霞与孤鹜齐飞 深巷明朝卖杏花

万里悲秋常作客 行成于思毁于随

小楼一夜听春雨 望帝春心托杜鹃

位卑未敢忘忧国 百年多病独登台

庄生晓梦迷蝴蝶 似曾相识燕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 事定犹须待阖棺

无可奈何花落去 秋水共长天一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