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算术的起源通用20篇

陨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也称“陨星”。下面由问学吧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陨石的相关知识。

浏览

223

文章

1000

生命起源的传说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对古代人来说,人类的起源是一个极其神秘的问题。

用神创论来解释生命的起源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普遍做法。它通常与生产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联系在一起。生命的起源是,生物世界中的所有物种都是由上帝单独创造的,是不可改变的,或者只能在物种范围内改变,但永远不能形成新的物种。西方基督教圣经说,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最初来源于一些古代民族的神话故事。然而,自从基督教在西方中世纪占统治地位以来,神创论已经成为一种神圣的教义。尽管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压倒性的宗教力量来推动神创论,但类似的神创论思想却广受欢迎。

当手工业逐渐发展时,人类学会了用木头和石头来制造各种日用品。因此,神话中的许多内容也是由木头或石头塑造的,相信原始人是上帝用木头或石头雕刻的。然而,当人类学会用粘土制造陶器时,上帝用粘土制造人的神话就产生了。因此,在中国有一个传说,女娲用粘土造人。古埃及人相信第一个人是由一个名叫汉努姆的神在一个陶场用粘土制成的。圣经还说上帝用粘土造人。

然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一种与神创论相反的生物进化思想,认为万物都在变化,一种有机体是从其他有机体进化而来的。这是一个进步的想法。

在古代中国,有“腐肉蛆”和“枯草萤火虫”。在印度经典著作中,也有各种寄生虫和苍蝇从汗液和粪便中产生的记录。这些主张在今天看起来幼稚而荒谬,但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提出生命是物质变化的自然过程的产物的观点仍然是可取的,这与神创论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说客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说客是用以打通互联网和手机联结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那么,说客的起源是什么?

说客的起源

春秋末期,天下共主“周天子”的势力日渐式微,周的统治分崩离析,各诸候大国乘机而起,列国之间的土地蚕食和相互兼并也越来越激烈,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之中。伴随列国竞争的加剧,各种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急剧而升,不仅各路诸候,就是诸候国下属的各类权臣,亦在千方百计招揽人才,为我所用。

典型的如燕王高筑黄金台,孟尝君蓄门客三千等。随着“士”的需求扩大,“士”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具备各种专业能力的“士”也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到战国时期,这种状况已达到空前鼎盛的状态。那时的“士”,既包括著书立说的学士,为知己者死的勇士,率领三军攻城掠地的武士,也包括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而策士,主要指穿梭于各国之间充当外交活动的游说之人。这些人就是说客的前身。

诸侯争斗,形势纷纭,国君和权臣在不断争霸中逐步认识到:国家的国力、军事固然重要,但政治斗争与外交攻势也是争霸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外交做得好,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即可排忧解难,免除战祸。即使战争不可避免,亦能联络到更多的帮手,增加实力,赢得最后的胜算。由此各种谋臣策士便应运而生,并在实际斗争中大显身手。

说客的具体思想谋略与历史上的纵横家不可分割。相传战国时期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鬼谷子(王诩),即为纵横家的鼻祖。其人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精于心理揣摩,明辩说、善辞令。他的两个弟子苏秦与张仪即是战国时代叱吒风云的著名说客,其事迹和成就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工笔重彩画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工笔重彩:就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中国画。那么,中国工笔重彩画的起源是什么?

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算起。史载,黄帝时,“帝又旁观翚翟草木之华,于衣裳染以五采(古通“彩”)为文章”。当时,上衣主绘有:日轮中三胫之鸦;月轮中兔捣不死之药;星辰;山;龙;雉鸡。下裳(裳即裙子,三代两晉为男子穿着,后演变成妇女专用)主绘有:宝杯;杯连座二水草;火焰;粉米;斧钺;“亚”形文字。《尚书》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古通“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汉孔安国注:“会五采也,以五采成此画焉。”)说明,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有以五采章纹于衣裳的绘画了。所绘图案,即为当时地理、文化、政治的缩影,象征王者、领袖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与标志。并一直延续到历代王朝,——后来演变成织绣,将五彩图案绣在衣袍之上。

古代的这种应用于五彩绘画以章衣裳的“取形傅色”,即是工笔重彩画的起源。

到周代,朝廷设官分掌绘事,各官管设色分工。《周礼补考工记》:“画缋(同绘)”之事,“杂五色”、“设色分工,谓之画。”周代开始了有组织的绘画活动。这时的绘画,首先注重的是色彩。

秦代的工笔重彩画,已被运用在建筑彩绘上。

汉代,工笔重彩有所发展。出现了帛画,漆画。尤其是汉代佛教美术,开始兴盛。汉明帝派使臣从天竺国求佛,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教美术也随之发展,推动工笔重彩走向繁荣。重彩人物画,壁画,得到蓬勃发展。汉代壁画丰富,画幅巨大。汉代重彩颜色较简单,整个画调子很红。主要颜色有硃砂、红土、石黄、黑(烟子)、白垩(“白土粉”不变色)。

中国工笔重彩画起源于黄帝时代,到汉代已由实用逐渐转向美术。

中国现代重彩画

工笔重彩中国现代重彩画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下变革和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新画种。始于70年代初,延续至今 ,已有三十多年的历程。它重新高举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民间重彩的旗帜,力求重振汉唐雄风,恢复色彩特有的表现力;它充分利用了现代色彩、材质运用方面的特长,大胆把西方抽象、及构成与装饰美感引进绘画中来 ,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极大的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 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出现不仅在中国画坛形成了强有的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轰动了西方世界,广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称赞,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今天看来,中国现代重彩画兼容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它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与情趣和明快华丽的色彩,为中国绘画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全文共 169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一开始主要流传于南方吴越一带,并作为一种“图腾祭”出现。上古先民以“龙”为图腾,并选择在端午进行拜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端午节起源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节日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端午赛龙舟活动端午赛龙舟活动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端午节农历的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图解端午节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光棍节的起源及含义

全文共 2125 字

+ 加入清单

光棍节以前多用于开玩笑,可这一天也是单身人士内心的心声希望早日能找到自己爱情的归宿。在单身人士的呼吁下,这个节日悄然诞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光棍节的起源含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光棍节的含义是什么

11月11日,光棍节,源于这一天日期里有四个阿拉伯数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而光棍在中文有单身的意思,所以光棍节是单身一族的一个另类节日,这个日子便被定为“光棍节”(Ones Day)。光棍节产生于校园,并通过网络等媒介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光棍节的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在光棍节结婚,于此同时,也是各大商家以脱光为由打折促销的时期。

光棍节产生之初,多少带有些调侃的意味,而那时候光棍也只是指单身男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光棍的队伍逐渐壮大。年轻人忙于工作,让他们无暇交友,但以前的朋友陆续结婚生子,突然的离群感让他们急于寻求群体的归属感,于是单身聚会成了新的社交圈子,在同类人群中,他们的情感得以抒发。这个人群收入水平高、消费力强,对生活品质有要求。光棍群体的扩大必定吸引了商家的注意力。于是在商家的助推之下,单身经济就骤然兴起,光棍节的各种促销活动、广告宣传也将这个小众活动,形成了社会化的节日。

光棍增多并非是坏事,相反是人们追求高质量婚姻生活的结果。光棍节从网络走向社会,从小众活动变成公众活动,也是社会开放度、包容度提升的一种表现。20岁到30岁之间的单身人士往往是承受社会压力最大的人群,除了工作、竞争之外,还有来自家庭催婚的压力。光棍节无非是让光棍们在调侃中轻松面对,有一个机会互相交流,不失为一个解压的方法。同时在这种舆论下,社会给予光棍们的尖锐度也在下降,让单身人士能够有更大的空间选择自己的真爱。

光棍节是干什么的

光棍节是为单身一族而诞生的节日。在光棍节这天年轻人组织聚会进行娱乐性活动,有商家借机举办促销打折活动,有庆祝单身生活的或者想脱离单身状态而去交友联谊的。光棍节是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烈表达。

光棍节表白的话

1、我知道我真的爱上了你,真的爱你。

2、我想要一辈子为你用尽我所有的好,不知道你是否能给我一次机会。

3、希望睡前可以吻你;希望睡时可以抱着你;希望醒来可以看到你。

4、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遇见你。

5、我之所以活到现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此刻能与你相遇。

6、遇见你是命运的安排,而爱上你是我情不自禁。

7、有你相伴的日子,即使平凡也浪漫!

8、虽然我不帅!但是我有真爱!虽然我不聪明!但是我很可爱!虽然我花嘴!但是我一定不花心!

9、在爱情的世界里,我一无所有,也一无所知,在情感的小站里,我愿你是第一位来客,也愿你是永远的主人,伴着我宠着我;一生一世!

10、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理想的爱情,但没有一个人能像你那样在最初的时刻打动了我,而且积累越来越深沉的爱意。

光棍节是什么时候

光棍节是每年的11月11日。解释光棍节的由来有诸多说法,最著名的传说就是1993年,高校南京大学组织起来的活动,起因是在南京大学有个寝室的四个男大学生,彻夜畅谈关于“如何摆脱单身”问题的探讨,卧谈会举行了一段时间,它们就开玩笑定快到来的11月11日为光棍节,四个“1”的数字就似他们四个光棍,而后他们在这天在校园内组织了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传播,迅速在南京各个大学流传,随后经过新闻网络媒体的发布,逐渐被带入社会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光棍节的起源

光棍节的起源(一)

据说这个节起源于800多年前,也就是1111年11月11日,那天的日期,达到创纪录的8个“1”,正符合单身男女们孓然“一”身的孤单姿态。甚至有人说,设立这个节是上帝的意思。YS诞生那天,也就是公元1年1月1日,第一个光棍诞生了。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成为一些光棍纪念的日子,而真正成为节日,就是1000多年以后的1111年11月11日。

光棍节的起源(二)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男子经历了1000次试图结婚的努力,但是一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只能一辈子单身,好事者为了纪念他,就以他来命名一个节日——“光棍节”!他的生日就是11.11。

光棍节的起源(三)

传说中,有四个男人都是光棍,没老婆没女朋友没情人也没某某伴侣。他们聚在一起搓麻将。从上午11点打到晚上11点。输赢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过程中,不论是谁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条。

于是自始至终,都在,四条,四条,四条。最后有输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说,四条四条,四条什么啊?另外三个说,四条就四条,还四条什么。四条什么?这本来不算个问题,麻将牌里,四条就是四条,没有四条什么的说法。

不过,打完麻将,他们一起去冲澡,答案很快就出来了。输钱的那个人,十分兴奋,边冲水边欢呼,我知道四条什么了,我知道四条什么了!后来,这四个光棍为了纪念终于知道四条是什么,特把这个设为光棍节。事有凑巧,这天刚好是11月11日,日历上,刚刚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条……

光棍节的起源(四)

“光棍节”既非“土节”又非“洋节”,上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于高校,是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产品之一。随着一批批学子告别校园,近两年“光棍节”的气氛渐渐向社会弥散,特别是一些大学生们,还举办了“光棍”小型聚会。究竟有没有这个节日?有关专家认为,这只属少数人的另类节日,而非正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腊八节节日起源故事

全文共 1747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腊八节节日起源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腊八习俗

习俗一:吃冰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习俗二:吃腊八粥荤腊八粥1、土豆和小米各120千克煮半熟,大蒜20千克均捣碎后用兆福牌原味牛油调和2、冬瓜片35千克,白菜丝25千克。青椒丝15千克,鸡肉末25千克作配料放入3、加入适量清水和调味品:味精、盐、黄酒、花椒等然后文火相煮4、煮至冒气停火几分钟,然后再文火相煮,反复三次左右即可出

腊八节节日起源故事

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节主要吃什么食物

一、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二、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三、腊八粥

腊八节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生物形态的起源

全文共 2592 字

+ 加入清单

大自然具有多种机制,使细胞组织成为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形状。如用最简单的方法分类——按照体积的大小,人的位置便是在离最大顶端的百分之 0.001 的地方。鸟、鼠、蜂或许看上去不大,其实它们也处于离顶端的百分之一之处。其余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昆虫和小虫,它们的平均长度仅仅三毫米——“这样大小的东西,就是掉在汤里,我们也很少注意到”。要详细描述多样化配方,为期尚远。然而,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着和其它生物,诸如昆虫、蒲公英、黑猩猩同样遗传程序的控制,这一事实使我们继续有希望能对演变有个一般性的理解。

有些科学家只想对实际过程略加澄清。有的却想发现生物界的牛顿定律。本世纪早期,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动物学教授达西·汤普逊(D′ Arcy Thompson)在他关于多细胞有机体成长的专著中写道,有生命物体的进化必须受几何所规定的框架的限制。今日的生物学家,许多都会认为这是条死胡同,认为该学科的大步进展不是出诸笔墨,而是来自实验室中的观察。

尽管如此,在生物学实验研究激增的同时,理论学者也在背后悄悄地致力于了解,这些生命图案如何在时间上编织出来。从理论上我们不仅可以得到酵解和细胞钟所表现的时间上的图案,我们也可以同样取得诸如条纹、点子、山形纹等的空间图案,这些可以看作为驻波:虽然组成花案的彩色分子本身可能在作剧烈活动,整个图案是固定不动的。此种可能性早被杜灵在他 1952 年的一篇论文中认识到。关于形态起源——有机形式的发展,杜灵的看法近来有人研究是否可以用来解释诸如斑马的条纹、金钱豹的点子,以及身体各部分的初始分化。

要使一个图案从亿万个运动不已的分子混合体中出现,其所需要的配料在本书第六章讨论过。其一是扩散;化学浑汤不同的部分到底是经过扩散彼此才“交换信息”。另一个是化学反应。分子一面扩散一面起反应,反馈出现,于是花样产生。为了对这些空间结构作数学模拟,非线性动力学必须描述不可逆化学反应的速度,同时要顾及各种化学配料不同的扩散率。因此,杜灵的基本途径现今称为“反应-扩散理论”。第六章提到的“可激发性”可能也很重要。

生在淡水里的水螅,有人说有一百个、有人说有五十个、有人说有九个头。虽然古希腊的大力神,借助于其驭者,终于结果了它的性命,它的一个低贱的远房亲戚现今仍然健在,并且在对形态发生的研究中作着贡献。从水螅身上一、二毫米的一小段,就可以长出整个的水螅。这惊人现象早在 1744 年就被出生于日内瓦的动物学家特兰布利(Abraham Trembley)注意到。它为形态起源的研究,提供一个虽非典型、确是方

便的系统。如果从水螅头附近取出一小片组织,放在身体的另一个部分,

48  小时以内就会长出一个新头;那个新头甚至可以拿走,它自己又会再长。“局部组织受到某个物体的感染了”,马普病毒研究所的马因哈特(Hans Meinhardt)这样写道。马因哈特对此形成图案的能力,在杜灵式反应-扩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按他所说:“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关于简单有机体成长的控制,水螅将会提供一幅颇为完整的图画。”

水螅中图案的形成似乎取决于两个因素:短程的化学激发(经由自催化)和远程的抑制。产生出的非线性导致许多有机体所共有的图案特点。典型情况是:一小片组织开始与其周围稍有不同,开始释放少量的“激发剂”,由于自催化,激发剂的浓度很快地增高。局部的高浓度触发抑制信号的制造,这是另一种生物分子,它散布到周围的组织,使别处不生产激发剂。这些所谓“形态子”的浓度分布轮廓,实际上告诉细胞它相对于特殊组织的位置,从而决定此细胞演化为头细胞还是尾细胞。例如,要看是昆虫身体的哪一段,结果是腿还是触角。一般认为,激发和抑制不仅模拟初始图案的发展,并且对请如鬃毛、毛发、羽毛、树叶重复式结构的间隔,也扮演重要角色。反应-扩散理论已被运用于四肢软骨的排列,羽毛鳞甲的分布,动物的体纹,以及蝴蝶翅膀上的复杂花纹。是否成功,尚有争论。反应-扩散式方程可以产生各式各样不同的图案。杜灵的母亲写道:“他给我看了一些(图案),问我它们像不像牛身上的斑点。它们的确很像,以至于现在我一看到牛就想起他的数学图案。”

动物的这种图案一般规定在壳或子宫里的胚胎上面。图案形成的精确时刻和当时胚胎的大小,是决定动物终身穿戴的花纹的关键因素。数学模型启示我们,为什么处于哺乳动物体积分布谱两端的象和老鼠,它们身上颜色比较均匀一致,而不太大也不太小,像短鼻鳄鱼、金钱豹、斑马,它们身上的花纹就会很不寻常。此类模型表明,金钱豹的尾巴太细,装不了斑点,斑点都合并为条纹。的确,按照牛津大学数学生物学中心的詹姆士·默里(James Murray)教授所说,数学模拟可以解释为什么“世上有身上是斑点、尾巴是条纹的动物,而没有这个样子反过来的动物”。

然而,用杜灵不稳定性来描述图案形成有个大问题,那就是:该不稳定性从来还没有在任何实验中真正出现过。对有些似乎控制发育的物质,有人建议它们是“形态子”:哈佛医学院的一对夫妇小组得到很好的证据,证明视黄醛酸会触发鸡胎中的一团细胞,使它们成长为腿或者翅膀;而座落在曲宾根的马普生物演

在胚胎时期决定的动物身上的花纹,各动物的大小有关。老鼠体

积太小,因此多数身上没有班点。体积大的动物,好比象,也倾向于全身一个颜色。用数学我们可以预言,面积不够大时,班点就要变条纹:右下方的楔形图说明,猎豹身上和尾巴上花纹不同。

化学研究所的一个小组得到证据,证明果蝇胚胎的发育受 bicoid 蛋白梯度的影响。可是这类例子不符合杜灵关于花样产生的图像。其理由本书第六章已经略为提及。杜灵的反应-扩散理论无法描述自组织所有可能的机制。加州伯克利的吉姆·默里(JimMurray)、奥斯特(George Oster)和其他人提出了一个与此有关但性质不同的处理方法。他们用一个类似的模型,但里面采用直接测量的生化量和细胞密度,他们叫这“力学-化学”方法,因为细胞受到的化学和力学影响都考虑到了。此模型可以和已知量或实验可测量挂钩,它是否正确因而比较容易检验。默里使用了一个力学-化学模型,对短鼻鳄鱼身上花纹是在怀孕期哪个时刻规定在胚胎上,作了精确的预言,这个具体结果可以直接检验。此种措施进一步的运用将帮助我们了解,创伤如何自我治愈,正常发育期中四肢的软骨布局如何规划,以及是何种因素导致先天性缺陷和畸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源于哪个朝代 端午节起源于什么时候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最初是南方吴越先民——百越族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的《风土记》中,“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端午节源于哪个朝代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五一劳动节的起源一览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劳动节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18年,当时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汉口等地向群众发送介绍“五一”的传单,唤起工人反对剥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五一劳动节的起源,欢迎阅读!

1劳动节的意义

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所以,人们才这么注重劳动节。

劳动不仅有关人的健康和智慧,也有关人的快乐和美好。劳动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劳动锻炼和造就了我们人类。人的伟大其实就在于会劳动、能劳动和爱劳动。没有劳动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能体现劳动的生活是充满幸福的。

中华民族历来以劳动为荣,是一个崇尚劳动、刻苦耐劳、勤劳勇敢的民族。墨家就反对不劳而获,主张自食其力。相传在远古时代,神农氏就“教民农作”,教给人民耕作方法。《史记》中有“舜耕历山”的记载,颂扬了古圣贤以身作则、勤于劳作的高尚品德。大禹治水在外一共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勤勉奉公、刻苦耐劳的精神。

李大钊曾说,我认为人生求乐的方法,莫过于尊重劳动。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劳动者的权益给予法律和制度上的保护保障。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光荣,劳动神圣。没有勤劳勇敢的精神,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与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的产生。建国以来,无数各行各业劳动者艰辛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祖国经济的繁荣富强。

2劳动节的习俗

中国劳动节的习俗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美国劳动节的习俗

美国政府后来在设立劳动节时,自行规定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劳动节,所以美国人的劳动节不在5月,而在9月。

每逢9月的劳动节,美国人可以放假一天,全美各地的民众一般都会举行游行、集会等各种庆祝活动,以示对劳工的尊重。在一些州,人们在游行之后还要举办野餐会,热闹地吃喝、唱歌、跳舞。入夜,有的地方还会放焰火。

俄罗斯劳动节的习俗

自国际上设立劳动节以来,俄罗斯一直比较重视这个特别的节日。“五一”这天,俄罗斯全国放假,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及群众性游行。

一般来说,“五一”游行的队伍要先穿过城市的主要街道、广场,最后在古老的或者宽阔的中心广场举行大型集会和庆典。同时,俄罗斯各地的各种俱乐部还会举行内容丰富、色彩缤纷的娱乐活动,人们的节日情绪很高。

3劳动节的起源

十八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条件,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不久,队伍日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了罢工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史上最大恒星级黑洞?人类离宇宙起源又进了一步

全文共 2453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文章是由中国物理学会的成员写的。

科普作家张玄忠审视科学

昨天(2019年11月28日)上午9: 30,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了“郭守敬望远镜发现有史以来最大恒星黑洞新闻发布会”。

来源:中国新闻网

超大质量恒星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70倍,远远超过理论上限25倍的太阳质量。这一重大发现将对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做出重大贡献。

发现巨型恒星黑洞对天体物理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LAMOST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现这个恒星黑洞的?黑洞的形成和宇宙的进化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将在下面逐一回答。

什么是恒星黑洞?在我们了解恒星黑洞之前,我们必须先知道黑洞是什么。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它的引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引力,所以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它。

这时,你一定想知道这样一个神奇的天体是如何形成的。

黑洞最初是一颗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像我们的太阳一样,这颗恒星不断经历核聚变反应。不同的是,它不能像太阳一样在聚变燃料耗尽后逐渐膨胀成为红巨星。

相反,由于其巨大的质量,在聚变燃料逐渐耗尽后,恒星内部无法与恒星原子之间的引力竞争,导致内核坍塌并形成黑洞。

根据黑洞的质量,它们被分为三类:恒星、中等质量和超大质量。

其中,超大质量黑洞存在于每个星系的中心,它们的质量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数百万倍,而中等质量黑洞的质量在100万到10万个太阳质量之间。恒星黑洞的质量大于或等于3个太阳质量。

▲射电望远镜拍摄的真实黑洞(图片来源见水印)

为什么科学家如此关注这个质量是太阳70倍的恒星黑洞?

原来,根据先前恒星演化的理论模型,在太阳金属丰度下,只能形成一个质量是太阳25倍的黑洞,但这个名为LB-1的恒星黑洞的质量几乎是理论值的3倍!

这一发现让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团队大吃一惊。尽管他们在发现恒星黑洞后的三年内反复检查、审议和回顾了审查过程,但他们不能否认恒星黑洞的存在。

他们在2019年11月27日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这个结果,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LB-1的发现也给恒星黑洞的理论模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一发现的最大贡献者是LAMOST,它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大口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

恒星演化的理论预测:1。恒星的命运由初始质量、金属丰度和物质损失决定。2.金属丰度主要通过恒星风物质损失影响恒星演化。3.大质量恒星的金属丰度越低,恒星风损失率越低,核心质量越大,由核心坍缩形成的黑洞质量越大。

金属丰度:天体和其他宇宙物质中除氢和氦以外的所有元素的原子总数或总质量的相对含量。

-5。-为什么是LAMOST?LAMOST是一台大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它是世界上光谱采集率最高、孔径最大(4米)和视场最大(5米)的望远镜。它可以同时监控3000个天体,4000个光纤定位单元可以在几分钟内将所有光纤对准目标。

从2016年秋天到现在,研究小组在两年内进行了26次累积40小时的观测,而一架普通的4米望远镜需要40年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此外,LAMOST还采用薄镜面和拼接面主动光学技术,配备近1000个致动器,确保观察时镜面聚焦。它有非常强大的数据处理软件,超过3000个更新,现在有超过80000行程序。

然而,LAMOST最独特的特征并不是它的大口径或大视野,而是它可以实践一种利用视速度监测发现黑洞的新方法。正是这种方法使它能够发现这个“独特的”恒星黑洞。

LAMOST望远镜(图片来源见水印)

LAMOST不像其他望远镜那样使用X射线来监测黑洞,而是直接监测大量恒星的运动。它通过光谱中谱线的移动来揭示恒星的运动,这需要获得大量的恒星光谱。正是其极高的光谱采集率和平行可控的预光定位系统使其能够完成监测任务。

解释:黑洞周围的物体会受到其强大引力的影响并发射出X射线,这可以用来观察黑洞的存在。

LAMOST发现黑洞的过程黑洞非常小,本身不发光,而且离我们很远,所以科学家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

目前,观察黑洞有三种主要方法。

ⅹⅹⅵ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引力波实验听空间和时间的波动来推断两个黑洞的合并,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罕见的双黑洞。

第二个是推断黑洞的存在,并通过监测明亮伴星的运动来测量黑洞的质量。这种监测方法适用于余伴星和黑洞的同时发生。这种方法只能探测到银河系中大约20个恒星黑洞,它们的质量都不到太阳的20倍。

第三种方法是传统的利用黑洞吸盘进行X射线导向,但只有少数能产生这样的辐射。正是因为LAMOST研究小组突破了传统方法的限制,他们才能够发现LB-1。

▲新闻发布会现场照片

LB-1是一颗B型星。通过对这个恒星黑洞光谱轮廓的精确探测和比较,LAMOST研究人员计算出了一个B型亚粒子,其视速度周期为78.9天,振幅为105千米每秒,有效表面温度为18100-820K,表面重力加速度LG = 3.40.15。

研究人员给出了两种型号的LB-1。

第一个模型是起源于原始双星的LB-1。这个模型起源于他们对光学伴星的观察,表明它的金属丰度与太阳相似。然而,这不能形成超大质量黑洞。

第二个模型是,LB-1黑洞起源于一颗贫金属恒星,并通过一个动态过程捕获伴星。然而,由动力学过程形成的双星有偏心轨道。

对LB-1来说,由潮汐力引起的绕轨道时间尺度超过了宇宙年龄。因此,目前还没有符合LB-1的理论模型。对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已经得出结论,现有的恒星演化理论是不完整的,或者存在一种未知的黑洞双星形成机制。

这些照片来自新闻发布会现场。

b型星:指年龄为248岁,质量为9.1米,恒星半径为11R的星

光谱:不同波长的恒星光的强度分布。

发现这个恒星黑洞LB-1星际黑洞的意义表明,现有的恒星演化理论是不完整的,或者存在一个未知的黑洞双星形成机制。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恒星黑洞形成的认识,引发了对恒星黑洞的新思考,推动了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创新。

从牛顿的力学宇宙模型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到引力波的成功探测,到拍摄黑洞的真实照片……科学技术理论在不断进步,人类正在接近真理。

恒星黑洞的发现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奥运会的由来 奥运会起源于什么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奥运会全称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884年,古希腊爆发战争,各地战火连绵,农业欠收。希腊平民非常渴望和平,于是,伊利斯城邦国王联络其他几个城邦的国王,达成了一项定期在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的协议,并规定在运动会年实行“神圣休战日”,期限是三个月。

在这期间,任何人不得发动战争。即使正在交战的双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备去奥林匹亚参加运动会。从此,就产生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古代奥运会,这种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19世纪末,在法国人顾拜旦的倡议下,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在雅典开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元宵节起源于哪个朝代?元宵节的由来典故介绍

全文共 1810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据说是司马迁创建《太初历》中,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便是元宵。因为古代把夜间称为“宵”,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一个圆满的开始,所以古人会在元宵这一天加以庆祝,这个节日也是延续至今。不过早年,元宵节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周期,而东汉佛教的传入,对元宵习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花市灯如昼,元宵共团圆。

又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新年开始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供人们聚会、庆祝的节日不少,元宵节也不那么令人瞩目,但在古时,这一日堪称狂欢节,甚至比除夕还热闹。古往今来,不仅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元宵节的起源,要追溯到汉代。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道教文化中,这一日是上元天官的生日,传说此日他会下到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所以又名“天官赐福”。汉武帝也会于这一日,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古人常把夜称为“宵”,正月又称元月,故而称“元宵”,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将元宵节定为民间节日之一。

源于汉,兴于隋。到了隋朝,元宵节已经成为了重大节日。在《隋书·音乐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到了唐代,元宵节盛况空前。武则天时期宰相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写尽了盛唐元宵的动人气象:“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都城平时都有宵禁,官兵昼夜巡逻,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但在元宵节期间,官府会下令特许打开坊门,弛禁三夜,任由人们彻夜狂欢。苏味道时期尚未有烟花,这首诗中的“火树银花”即指灿烂绚丽的灯光,风流倜傥的少年们纷纷游街,带起的尘土随马而去,歌姬舞女艳若桃李,行走欢歌。 唐代元宵节期间的花灯规模有多大?《明皇杂录》《岁华纪丽》等书中记载,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结缯丝为灯楼三十间,高百十尺,垂以珠玉,微风一动,铿然成声,其灯为龙、凤、虎、豹之状”。除了皇帝本人,达官贵人们也纷纷斥以巨资打造各不相同的灯盏,观灯活动让都城“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有不蹑地浮行数十步者”。唐玄宗“大酩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率其声乐来赴阀”,还让这些声乐歌舞队比胜负,进行赏罚。

唐中宗李显还曾带着皇后与宫女微服出行,踏月赏灯,并让“宫女数千人,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在灯轮下轻歌曼舞。《明皇杂录》中记载,除了赏灯出游,街上还有山车旱船、寻橦走索、丸剑角抵、斗鸡戏马、拔河(牵钩)等杂技表演。文人则献踏歌词,吟诗作赋,倍添雅兴。

彼时元宵大规模的花灯,也与唐代佛教盛行有关。东汉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期,汉明帝就会在元宵节于宫廷、寺院中“燃灯表佛”,民间也倡导挂灯,后有点花灯纪念佛祖的仪式。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宋代出现了专门的灯市,灯市从十五持续到十九,灯品也琳琅满目,如《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元宵节上有“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的龙灯,也有数百人抬着行走、高达数丈的“鳌山灯棚”,上面布置各种灯彩,燃灯万盏,名“鹁鸽旋”。明清时期,元宵节的花灯式样也一直在翻新,在明代绘画《明宪宗宫中行乐图》中就描绘了很多宫灯的样式和其他习俗的场景。

元宵节之所以这么吸引人,还不只是灯会。这一日,深藏闺阁的少女们也可上街游玩,在美好浪漫的氛围中,可以得见鲜衣怒马的英俊少年,可谓是中国的情人节。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经典佳句“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是描述了元宵节的夜晚,青年男女暧昧的爱慕氛围。

随着明清市民社会的发展,狂欢喜庆的习俗更盛,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各个地方也融入了不同的风俗,踩高跷、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等等。小说《镜花缘》里记载多九公在智佳国猜了一个出典于《孟子》、谜面为“万国咸宁”的灯谜,谜底为“天下之民举安”,可见元宵节还有祈求国泰民安的寓意。在民间,也有送花灯求子、走百病等带有祈福性质的习俗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51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有很多,而不同的传说所流传下来的寓意习俗也有很多不一样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元宵传统文化活动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 ”、 “绢灯 ”、 “五彩羊皮灯 ”、“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元宵节猜灯谜起源于什么时候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能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鸟类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264 字

+ 加入清单

鸟类通常是带羽、卵生的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那么,鸟类的起源是什么?

讨论生物进化问题,无论从生物学角度或是从古生物学角度来说,脊椎动物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是最清楚的。从最低等的无颔类开始,遵循着这样一条路线前进:无颔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再分别向鸟类或哺乳类演化。每当跨越另一大类时,两者之间都能找到过渡型的动物化石,即所谓的中间环节——既具有原先动物的特征,又具有后来进化为较高级动物的特征。例如最原始的两栖类动物化石——鱼石螈,便属于中间环节的化石。在它的身上,有鳃盖骨、将背部和尾部连接起来的鳍、近尾部体表残余的鳞片、体侧的侧线等,这些均属于鱼类的特性;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能在陆上支持体重、可使身体离开地面并在地面行走的比较粗壮的五趾型脚,还能用肺呼吸等陆上动物的特征。所以。在古生物学研究中,寻 找中间环节化石历来是古生物学家最感兴趣的课题。

近年来,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辽宁西部地区的晚珠罗世或早白至世火山岩地层中,发现不少具有从爬行类向鸟类进化性质的中间环节化石。说得具体些,发现了若干恐龙和与恐龙密切相关的后裔。或者说,“证实了”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鸟类起源问题的提出,已有 1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 1864年,格根鲍尔玛提出,恐龙中的美颔龙具有从爬行类向鸟类演化的中间环节的特点:1867年。柯普也曾提出鸟类与恐龙以及翼龙的关系非常密切的问题。他俩都认为鸟类的起源与恐龙有关。但这两位学者此后没有再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暂时搁置下来。

时过不久,英国著名的进化论学者赫鲁黎,于旧68年开始进行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详细研究,并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发表演讲,从比较解剖学的角度列举735处恐龙与鸟类的共同特征。从而确立了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基础。所以,一般人都认为赫青黎是该学说的创始人。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环境

林地是构成地球植被的重要部分,许多生物以林地为生息繁衍地,鸟类是其中最重要成员。在这里,植物是生产者,各种昆虫和一些以植物为食的哺乳动物是消费者,鸟类一方面作为消费者参与了林地生态的活动,另一方面又抑制着对植物有破坏作用的生物。林地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而鸟类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它们处在不同的食物链上的不同环节,成为了林地生态系统的骨干。

我们的祖先深深懂得爱鸟的意义,文字记载虽详略不一,但从古至今历代不绝。甲骨文中有字像啄木鸟啄虫状,且出现在卜辞中,有令鸟防虫之意,中国的古人很清楚这种鸟的价值。到孔子时,他明确地提出了“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的保护鸟类的思想。《礼记·王制篇》规定:“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指出捕杀幼鹿和毁巢掏鸟蛋都是不允许的。《淮南子》中有休猎休渔的详细记载,特别强调在特定的季节不得毁林和烧田以保护幼鸟。此后各朝代都有政府的法令强调保护鸟类和其它的动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的法规和条例,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世界共有鸟类156科,9000多种,已经有139 种灭绝了,保护鸟类已经刻不容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火山的基础知识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4746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是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说起火山的时候我们对其都有一丝惧怕。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火山基础知识,仅供大家参考!

火山基础知识

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以来,很多学者根据板块理论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认为大多数火山都分布在板块边界上,少数火山分布在板内,前者构成了四大火山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板块学说在火山研究中的意义在于它能把很多看来是彼此孤立的现象,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以这个学说建立的火山活动模式也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如环大西洋为什么就没有火山带;板内火山不在板块边界上,用地幔柱解释它的成因似乎依据也不够充分。新近又有学者(李鸿业,1993)提出两极挤压说,揭开了地球发展的奥秘,他认为在两极挤压力作用下,地球赤道轴扩张形成经向张裂和纬向挤压,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经向和纬向构造带内。下图为全球火山和强震分布图,图中红色为全新世火山,数据取自 Smithsonian 研究所,白色为7级以上强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目录绘制。

一、环太平洋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又称环太平洋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或火环),南起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经北美洲西部的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转向西北的环太平洋火山带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向西南延续的是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以及印度尼西亚群岛,全长4万余公里,呈一向南开口的环形构造系。环太平洋火山带也称环太平洋火环,有活火山512座,其中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南段的30余座活火山,北段有16座活火山,中段尤耶亚科火山海拔6723m,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再向北为加勒比海地区,沿太平洋沿岸分布着著名的火山有奇里基火山、伊拉苏火山、圣阿纳火山和塔胡木耳科火山。北美洲有活火山90余座,著名的有圣海伦斯火山、拉森火山、雷尼尔火山、沙斯塔火山、胡德火山和散福德火山。在阿留申群岛上最著名的是卡特迈火山和伊利亚姆纳火山。在堪察加半岛上有经常活动的克留契夫火山,向击千岛群岛和日本列岛山岛弧,著名火山分布在日本列岛,如浅间山、岩手山、十胜岳、阿苏山和三原山都是多次喷发的活火山。琉球群岛至台湾岛有众多的火山岛屿,如赤尾屿、钓鱼岛、彭佳屿、澎湖岛、七星岩、兰屿和火烧岛等,都是新生代以来形成的火山岛。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可算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火山,如喀拉喀托火山、皮纳图博火山、塔匀火山、坦博拉火山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培雷火山等,近代曾发生过多次喷发。

环太平洋带,火山活动频繁,据历史资料记载全球现代喷发的火山这里占80%,主要发生在北美、堪察加半岛、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南部包括苏门答腊、爪哇诸岛构成的弧-海沟系,火山近400座,其中129座是活火山,这里仅1966-1970年5年间,就有22座火山喷发,此外海底火山喷发也经常发生,致使一些新的火山岛屿出露海面。

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火山岩主要是中性岩浆喷发的产物,形成了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最常见的火山岩类型是安山岩,距海沟轴150-300公里的陆地内,安山岩平行于海沟呈弧形分布,即成所谓的“安山岩线”。另一特点是,自海沟向陆地方向岩石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一般随与海沟距离的增大,依次分布为拉斑系列岩石、钙碱性系列岩石和碱性系列的岩石。这里的火山多为中心式喷发,火山爆发强度较大,如果发生在人口稠密区,则往往造成严重的火山灾害。

二、洋脊火山带

大洋中脊也称大洋裂谷,它在全球呈“W”形展布,从北极盆穿过冰岛,到南大西洋,这一段是等分了大西洋壳,并和两岸海岸线平行。向南绕非洲的南端转向NE与印度洋中脊相接。印度洋中脊向北延伸到非洲大陆北端与东非裂谷相接。向南绕澳大利亚东去,与太平洋中脊南端相边,太平洋中脊偏向太平洋东部,向北延促又进入北极区海域,整个大洋中脊构成了“W”形图案,成为全球性的大洋裂谷,总长8万余公里。大洋裂谷中部多为隆起的海岭,比两侧海原高出2-3公里,故称其为大洋中脊,在海岭中央又多有宽20-30公里,深1-2公里的地堑,所以又称其为大洋裂谷。大洋内的火山就集中分布在大洋裂谷带上,人们称其为大洋中脊火山带。根据洋底岩石年龄测定,说明大洋裂谷形成较早,但张裂扩大和激烈活动是在中生代到新生代,尤其第四纪以来更为活跃,突出表现在火山活动上。

大洋中脊火山带火山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多集中于大西洋裂谷,北起格陵兰岛,经冰岛、亚速尔群岛至佛得角群岛,该段长达万余公里,海岭由玄武岩组成,是沿大洋裂谷火山喷发的产物。由于火山多为海底喷发,不易被人们发现,据有关资料记载,大西洋中脊仅有60余座活火山。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冰岛上的火山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岛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30余座,人们称其为火山岛。据地质学家S、Thorarinsson(1960)统计,在近1000a内,大约发生了200多次火山喷发,平均5a喷发一次。著名的活火山有海克拉火山,从1104年以来有过20多次大的喷发。拉基火山于1783年的一次喷发为人们所目睹,从25公里长的裂缝里溢出的熔岩达12公里以上,熔岩流覆盖面积约565平方公里,熔岩流长达70多公里,造成了重大灾害。1963年在冰岛南部海域火山喷发,这次喷发一直延续到1967年,产生了一个新的岛屿-苏特塞火山岛,高出海面约150m,面积2.8平方公里。6a之后,在该岛东北32公里处的维斯特曼群岛的海迈岛火山又有一次较大的喷发。这些火山的喷发,反映了在大西洋裂谷火山喷发的特点。

在太平洋中脊,于南纬6°-14°的太平洋东隆的轴部,新生代以来的裂隙喷发,形成了宽40-60公里,长800公里的玄武岩台地,发现的活火山仅有14座,其活动强度与频度都不如大西洋裂谷火山带。

印度洋,据查有三列走向近SN的海底山脉,即海岭,仅有部分火山出露海面而成火山岛屿,如塞舌尔群岛和马尔克林群岛,它们都是现代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

在大洋中脊以外,仅有一些零散火山分布,它们是以火山岛屿的形式出现,如太平洋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有夏威夷群岛,即通常所说的夏威夷一中途岛的火山链,有关岛、塞班岛、提尼安岛、帕劳群岛、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及萨摩亚群岛等。在大西洋,如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也都是一些火山岛,南极洲的罗斯海中的埃里伯斯火山也属该种类型。这些火山岛屿都由玄武岩构成,与大洋裂谷带内的火山岩基本相同。

三、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

东非裂谷是大陆最大裂谷带,分为两支:裂谷带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中部,至红海北端,长约5800公里,再往北与西亚的约旦河谷相接;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喀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阿尔伯特湖,至阿伯特尼罗河谷,长约1700公里。裂谷带一般深达1000-2000m,宽30-300公里,形成一系列狭长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如埃塞俄比亚高原东侧大裂谷带中的阿萨尔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0m,是非洲陆地上的最低点。

自中生代裂谷形成以来,火山活动频繁,尤其晚新生代以来更为盛行,据统计,非洲有活火山30余座,多分布在裂谷的断裂附近,有的也分布在裂谷边缘百公里以外,如肯尼亚山、乞力马扎罗山和埃尔贡山,它们的喷发同裂谷活动也密切相关。东非裂谷火山带火山喷发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裂隙式喷发,主要发生在埃塞俄比亚裂谷系两侧,形成了玄武岩熔岩高原(台地),占埃塞俄比亚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熔岩厚达4000m,它是30-50万a以来上百次玄武岩浆沿裂隙溢流形成的。在肯尼亚西北部,也形成了厚达1000m 的熔岩台地,其形成时间晚于埃塞俄比亚的熔岩台地,大约形成于14-23万a间,在更晚些时候形成的是响岩,在11-13万a间形成了长达300公里的响岩熔岩台地。第二种是中心式喷发,多分布在裂谷带的边缘,主要的活火山有扎伊尔的尼拉贡戈山、尼亚马拉基拉山、肯尼亚的特列基火山、莫桑比克的兰埃山和埃塞俄比亚的埃特尔火山等。有的火山喷发只生成了爆裂火口,或成火口洼地,或是火口湖,如恩戈罗恩戈罗(坦桑)火口洼地直径达19公里,面积304平方公里。

现代火山活动中心集中在三个地区,一是乌干达-卢旺达-扎伊尔边界的西裂谷系,自1912-1977年就有过13次火山喷发,尼拉贡戈火山至今仍在活动;二是埃塞俄比亚阿费尔(阿曼)坳陷的埃尔塔火山和阿夫代拉火山,自1960-1977年曾发生过多次喷发;三是坦桑尼亚纳特龙(坦桑)湖南部的格高雷(Grgory)裂谷上的伦盖(坦桑)火山,自1954到1966年曾有过多次喷发,喷出岩为碳酸盐岩类,有较高含量的碳酸钠,为世界所罕见。位于肯尼图尔卡纳湖南端的特雷基火山在80-90年代间也曾多次喷发。现代火山活动区,温泉广泛发育,火山喷气活动明显,多为水蒸气和含硫气体,这是火山现今的活动迹象。

四、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这一带共有共有活火山70余座,其中地中海沿岸有13座,印度尼西亚有60余座。这一火山带喷发的岩浆性质从基性到酸性都有,不同的火山表现不同,同一火山不同喷发阶段也有变化。

全世界有516座活火山,其中69座是海底火山,以太平洋地区最多。活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 - 印度尼西亚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和红海-东非大陆裂谷带。中国境内的新生代火山锥约有900座,以东北和内蒙古的数量最多,约有600~700座。最近一次喷发的火山是位于新疆于田县的卡尔达的火山。火山的分布受控于全球板块构造。

如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希韦卢奇火山。2012年4月17日早晨,希韦卢奇火山强烈喷发,喷发出的火山灰高度高于海平面9500米。报道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火山与地震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在距火山40公里的研究站观测到了喷出的火山灰。火山灰气流在东侧方向绵延100公里。此次喷发是2012年初以来该火山最强烈的一次喷发。尽管火山灰不会给附近居民点带来严重影响,但对当地航空安全造成了威胁。

火山活动是一种宇宙自然现象。宇航探测发现月球、火星、金星、木卫一上均有火山活动。

火山的根源介绍

在距离地面大约32公里的深处存在大量高温液体,其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

岩石熔化时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世界的某些地区,山脉在隆起。这些正在上升的山脉下面的压力在变小,这些山脉下面可能形成一个熔岩(也叫“岩浆”)库。

这种物质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便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

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锥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象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火山喷发实际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当岩浆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时,它的温度和压力开始下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火山的形成原因

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溶解在岩浆中挥发份逐渐溶出,形成气泡,当气泡占有的体积分数超过75%时,禁锢在液体中的气泡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爆炸性喷发,气体释放后岩浆粘度降到很低,流动转变成湍流性质的。如若岩浆粘滞性数较低或挥发份较少,便仅有宁静式溢流。从部分熔融到喷发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差别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白酒的起源,白酒真的是“酒神”杜康发明的吗?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其间有许多发明创造,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智慧。酒和酒文化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每当有重要的活动,如节日、婚礼、探亲访友,葡萄酒就成了必需品。市场上有很多种酒,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米酒、药酒等。目前,最受欢迎的是白酒。白酒是以谷物为原料,以谷物为催化剂,将谷物中的淀粉分解成乙醇,然后蒸馏得到的溶液。

谁发明了酒?

根据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的“杜康是酿酒的始祖”,可知杜康是酿酒的始祖。有这样一个关于酿酒过程的故事。我国夏朝时,杜康是掌管粮仓的官员。有一天,杜康无事可做,想开发一种美味的饮料,但他想不出一个办法。晚上,杜康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一位老人走过来对他说:“杜康,你以水为源,以粮食为原料,把粮食浸泡在水中,然后在第九天在酉时找到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滴入其中,就成了美味的美酒。”然后老人消失了。

白酒(360doc.com)

杜康醒了,听从了老人的指示。酉时九日(5 ~ 7点),他去路边找三个人。首先出现的是一位温和、谦虚、有礼貌的学者。杜康急忙上前解释他来的目的。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学者欣然同意,割破了手指,往桶里滴了一滴血。那位学者离开后,一支由一位英勇无畏的将军率领的部队到达了。杜康上前解释他为什么而来。将军还捋了捋胳膊和袖子,割破了手指,往桶里滴了一滴血。见尤氏已经快结束了,但杜康还没有找到第三个人。他有点担心。他碰巧看见一个愚蠢的人睡在树下。他吐了口,而且很脏。杜康按住他,刺破他的手指,在桶里滴了一滴血。

有了这三滴血,杜康终于做出了他理想的饮料。从远处,他能闻到饮料的香味。他忍不住尝了尝。他感到芳香可口,身心放松,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但是他又开始担心了。他叫什么名字?他想:这饮料里有三个人的血,是从尤氏滴下的。写“酒吧”。你怎么看的?这是在第九天做的,所以拿着同音字读酒(9)。

刘玲醉酒地图(中国古董网)

因为学者、战士和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人们喝酒时通常遵循这三个程序:在第一阶段,人们举杯互相问候和劝诫,就像学者互相背诵诗歌一样。在第二阶段,酒经历了三个回合,当感觉到胜利的时候,他什么也没说,而是像战士一样一饮而尽。在第三个阶段,喝醉的人是疯狂的,或者躺在地上呕吐,或者拿着脸盆呕吐,或者躺在任何地方,而那些看起来愚蠢的人是无意识和无耻的。

后人以杜康为酒名,以纪念杜康对酿酒的贡献。例如,曹操的诗“短宋行”写道:“杜康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人。”

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葡萄酒不仅是沟通感情的纽带,也是化敌为友的利器。葡萄酒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完全不同。有些人谈论放荡,好像他们是蛇和蝎子。有些人对酒精上瘾,一日三餐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数据证明,适度饮酒对身体有益,过度饮酒对人体的危害和隐患不容忽视。请适量饮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重阳节的起源故事是什么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起源故事是什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习俗

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 同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历史含义是:认为它是延寿,不老的美称。

吃羊肉面

“羊”与“阳”同音,要吃白面。羊肉性温,特别是冬季天冷时吃了防寒。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吃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比较吉利。

喝清茶

吃的东西太多了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消化过滤肠道,只有茶,健康,绿色饮料。

重阳节的起源故事是什么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重阳糕:此糕也称菊糕、花糕、五色糕,是一种非常松软类的糕点。因重阳糕的“糕”与“高”同义,所以人们就以重阳糕来代替无法登高的遗憾,这也渐渐成了重阳节的食俗之一。

菊花酒:菊花是重阳时节开得最绚烂的花,赏菊花也是重阳习俗之一,而且重阳节乃是九月初九,九九等同久久,亦与“酒”同音,所以重阳佳节有饮菊花酒的食俗。

羊肉面:不得不说,重阳节食俗很重寓意,羊肉面的“羊”就是与重阳的“阳”谐音,所以成了重阳的食俗,且面一定得是白面,因为白添一笔为百,百减一笔乃九九,既应了九九重阳,又有长命百岁之意。

螃蟹:重阳吃螃蟹是最好的时节,这时螃蟹又大又肥美,而且肉质细腻,富含高蛋白,可以有效补充多种氨基酸。重阳吃螃蟹自是要吃母蟹,母蟹蟹黄很多,肉多味鲜,想想都要流出口水来了。

糍粑:糍粑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糕点,软糯香甜,当做好出锅后沾上芝麻和白糖一起吃,别提是有多美味了,而且糍粑除了做成糯糯的团子,还能炸成“油糍粑”,油糍粑有着金黄色的面貌,酥脆的表层和柔软的内心,吃上一口满嘴留香,可谓重阳佳节一道必备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最新24节气立冬的起源介绍_立冬的养生攻略

全文共 2920 字

+ 加入清单

立冬节气是冬季第一个节气,它代表着冬天的开始。这个时候天气渐渐变冷了,那么你们知道关于24节气立冬的起源介绍_立冬的养生攻略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4节气立冬的起源介绍_立冬的养生攻略,欢迎参阅。

立冬的养生攻略

1、吃冷吃热要看体质

天冷了吃些凉性食物虽然有镇静和清凉消炎的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平常有燥热、手脚心发热等阴虚症状的人,可以适当选择“甘寒”食物。

比如,伴有虚弱、食少、水肿的心血管病人冬天吃凉性的鸭肉,能起到补虚的作用。另一方面,脾胃虚寒的人则不宜进食寒性食品,反而可以吃一些热性食物。同时注意不要补过量,热量摄入太多会聚在体内,导致阳气外泄,对人体平衡造成破坏。

2、凉性和温性食物搭配吃

比如兔肉、鸡肉、鸭肉、鸡蛋、海带、蜂蜜、芝麻大白菜、芹菜、香蕉、苹果等。这些食物最好和温性食物一起吃。如很多人喜欢炖牛肉,牛肉属温性食物,炖的时候加点白萝卜,就是很好的凉热搭配。

萝卜味辛甘、性平,有下气消积化痰的功效,它和牛肉的“温燥”可以调剂平衡,不仅补气,还能消食。此外常用红枣、枸杞等食物滋补的人,不妨在烹调的同时加进点凉性的荷叶,滋补的效果会更好。

3、多吃凉菜

天冷时,人们喜欢吃油脂多,高热量食品,且活动的做的比较少,这时候肥胖就来了,尤其是胸部、腹部和臀部,莫要急,莫要慌,听我来支招,这时候你可以多吃些凉菜,迫使身体在消化时自我取暖,消耗脂肪,这样肥胖我们就不怕了!

4、多喝白开水

天气冷了,多喝点凉白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的功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白开,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死,因此每天可多喝些白开水来保健康。

2节气立冬的起源介绍

春秋时期,人们用土圭(立杆测影)测量日影长短。日影最长、太阳移到最南端一天,定做冬至。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3节气立冬至,补冬起

立冬,中医认为,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因此,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而饮食方面则要适时进补。

立冬泡脚养肾

立冬,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的养护。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人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

立冬起居“养藏”

立冬起居调养强调“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温补饮食最宜过冬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立冬也就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开始了,饮食方面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立冬饮食养生:逢黑必补

在中医的五行学说中,黑色和肾脏对应的都是水,它们同为一行,黑色能补肾是理所当然的。《素问.六节脏象论》里讲“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意思是说肾的首要功能是藏精。肾是人体的藏精大户,也就是先天、后天之精的贮藏之地。

黑色既能补肾,又对肾精有很好的固摄之效,内外相加,自是养肾、养精的上好选择了。黑米也被称为“补血米”、“长寿米”,古时候还是宫廷御用的“贡米”。中医认为:黑米滋阴补肾、补益脾胃、益气活血、养肝明目。被古人誉为“肾之谷”,黑豆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健脾利水、活血解毒、滋肾阴、润肺燥、止盗汗、乌发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黑枣有“营养仓库”之称,性温味甘,有补中益气、补肾养胃补血的功能。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有凉血止血、和血养荣的作用。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因此,冬季应适度增加上述食物的摄入。

适合立冬吃的食材

核桃配韭菜

韭菜又名起阳草、壮阳草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蔬菜。它味辛、性温,具有益脾健胃、温肾壮阳、温中行气、散血解毒的功效,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和防治多种疾病。核桃仁能补肾固精、强健筋骨,肉能润养,皮能敛涩,因此肾虚遗精的人最适宜吃了,可以用于治疗肝肾亏虚引起的各种症状。韭菜补肾,核桃仁强肾健脑,搭配起来做菜是真正的药膳佳肴。

黑豆

冬季讲究吃“黑食”,黑豆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食材。黑豆有“乌发娘子”的美称,黑豆制成的豆浆、豆腐等豆制品,也是肾虚所致的须发早白、脱发患者的食疗佳品。

羊肉

羊肉性甘温而不燥,温中暖下,补肺肾气,较适合冬令进补。除了可以配萝卜外,配山药、栗子、核桃仁一起炖,更是营养全面。

立冬饮食习俗

吃倭瓜饺子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当然这种倭瓜并不是说我们到了立冬这天才去超市买来的,而是要在夏天的时候就买好,一直存放到立冬这天。它经过了季节的变化,因此糖化程度比较高,感觉更加甜糯,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

24节气立冬的起源介绍_立冬的养生攻略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英语拼写为:mooncake(月亮蛋糕)。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的原因_泰山五岳的起源是怎样的

全文共 4572 字

+ 加入清单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首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气势雄伟磅礴,有“天下第一山”之称。下面给大家分析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泰山五岳的起源

三山五岳,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山,世界道教圣地。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全世界的风景了!

俗语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

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五岳的说法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阴阳等诸家而形成的。因此我们认为五岳的思想是糅合夏代、商代以来的四方神和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而形成的山岳崇拜。

华山

五岳是封建时代帝王加封的。《史记集解》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帝王们为了“报天之功”,常以雄伟险峻的大山为祥瑞,在峰顶上设坛祭祀,举行封禅大典。

封禅的理论估计起源于东周春秋战国时代。而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秦始皇亲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处。到了唐代和武周武皇武则天,封禅活动在中原中岳嵩山。经过封建帝王的封禅历史,五岳的地位更高了。

中国的世界名山不少,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民间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唯独这五座山尊为“岳”,不是没有道理。拿东、西、中三岳来说,都位于万里母亲河黄河岸边,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

衡山

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和繁荣的地方。五岳在我国虽不是最高峻的山岭,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了。《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由于受到当时一些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天下名山全面考察,当然也就无法“择优录取”了。

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千百年来,皇帝在这里祭祀,僧人道士在这里修行念经,善男信女在这里烧香许愿,名人雅客也喜欢在这里赋诗作画,给五岳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五岳更加有名了。难怪人们登五岳后,会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慨叹。

泰山的诗词选录

七绝·咏五岳

李祚忠

华山陡险泰山雄,

分水嵩山峻峙中。

幽峭恒山临北塞,

衡山秀丽顶南空!

附注:分水:分隔黄河、长江水系。

五绝·五岳

李祚忠

东雄南秀丽,西险北幽崎。

中峻皆名岳,高登会有期!

1.

2.

3.

4.

5.

泰山五岳的传说

古代帝王附会五岳为群神所居,在诸山举行封禅、祭祀盛典。「五岳」说始于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

五岳中“岳”意即高峻的山。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在五岳修建佛寺、道观,进行宗教活动,每个“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称“大帝”、“神君”等)作为掌管该岳的最高神祇。这几座山上的天然风景亦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山信徒游览。于是,五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唐宋以前,五岳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观并存。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彼此展开争夺。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面,东岳和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

国人论风光必曰三山五岳。“三山”者,“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是苏东坡所谓“东方云海空复空,群山出没空明中”的“仙迹”;而“五岳”则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他们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岳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五岳既不愧为天下名山。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东周文人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中岳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五岳”被誉为中国的“五大奇观”。 >>>下一页更多精彩“泰山五岳的渊源”

#p#副标题#e#

4岳的争议

五岳的名称,始见于《周礼·大宗伯》和《周礼·大司乐》,但它并没有说明五岳是哪几座大山。《史记》才定为岱宗(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这五个确定的大山,但五岳到底是指哪几座山,却是众说纷纭。

《尔雅》说: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把黄河南面的华山,西面的吴山(即岳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南),东面的泰山(即岱宗),北面的恒山,长江南面的衡山,视为五岳。郑玄注《周礼·大司乐》采用此说法。

同是《尔雅》,又有第二种说法: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北五里)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郑玄注《周礼·大宗伯》采用此说法。

邵晋涵《尔雅正义》说:冀州之霍山,与泰、衡、华、恒,唐虞之五岳也;华、岳、泰、恒、衡,周之五岳也;泰、衡、华、恒、嵩高,汉初相承之五岳也,泰、华、霍、恒、嵩高,武帝所定之五岳也。金鹗《求古录札记》则认为:岱、衡、华、恒、霍太,唐虞夏之五岳也;岱、衡、华、恒、嵩高,殷之五岳也;岱、衡、华、恒、吴岳,周之五岳也。

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的原因

司马迁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里的“泰山”便指位于现在山东泰安市的泰山。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

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六朝任方>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这个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因此,泰山被称之为五岳之首当之无愧。

泰山岱宗的由来:岱宗:岱,“始”(祖)的意思;宗,“长”(者)的意思;岱宗就是天下至尊、山中之王的意思,所以泰山也叫岱宗

泰山五岳的渊源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

“岳”在东周春秋前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职称,尧时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领就叫“岳”。后来把主管方岳的官吏与岳官驻地的大山名称统—起来了,便出现了代表四方大山的“据道教典范《洞天记》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黄帝远在五千年前,其疆域版图不出中原黄河流域,黄帝是否封岳无正史可查,但到唐虞三代出现了四岳是无可置疑的。

历史上各朝京都虽屡有变迁,均不出豫、晋、陕、三省范围,其所封四岳都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春秋产生了“五行”之说,战国时颇为流行。由于阴阳学家邹衍等人的大力宣扬,“五德终始论”越来越盛。“五岳”之说才应运而生,故《诗话》曾说:“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

中国岳山称名始见于《尚书》。《尚书》有东、西、南、北四岳,而无五岳。四岳山名见于经书者唯有东岳岱宗。《周礼·大宗伯·大司乐》始言五岳,而不言为何山。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才对名山大川较翔实可靠地总结了自五帝至秦代的演变过程:“因为夏、商、周的国都都在黄河与洛水之间,所以嵩山为中岳,其他四岳各随其方,四渎都在山东。至秦称帝,建都咸阳时则五岳、四渎均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后,才有了明确规定:自河南省崤山以东为名山五,即嵩山、恒山、泰山、会稽、湘山;大川二,即济水和淮河。”《史记·封禅书》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综上所述,汉之前五岳之制因势而异,各有不同。西周建都于丰、镐,以华山为中岳:东周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以后,又以嵩山为中岳,华山为西岳。只有东岳泰山和北岳恒山称呼未变。至汉武帝时,才正式创立五岳制度,并登礼天柱山封为南岳。据《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为南岳,恒山(河北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诏定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北岳恒山在汉、唐、宋、明时,皆在山阳的河北曲阳登礼,遥祭恒山(河北恒山)。明代中后期浑源利用河北恒山人文景观损坏严重之际,伪造历史,附会传说,称浑源玄武山为恒山,向朝廷提出改祀,到清代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改祀北岳于浑源。这就是五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联起源于什么 春联的起源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

春联来源于桃符之说。在东汉后,形成与门神配套的文化仪规,强化门神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古代对于贴年画和贴春联,有个专用名词叫“封印”,不论是挂桃符、贴年画和春联,皆有操作的规矩。“封印”,是指封闭已经扫除干净,清理整洁的内在场态,让邪气妖氛不能再进入家中。 “封”,是封闭、阻隔之义; “印” ,则是标示于显隐两境,我已经封起来了。

春联来源于春贴之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的习俗起于何时,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贴春联,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