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撒哈拉沙漠的来历【精品20篇】

浏览

6654

文章

1000

篇1:沙漠巨蜥的品种简介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沙漠巨蜥

沙漠巨蜥(Varanus griseus),主要分布在非洲,体型与其他蜥蜴相比较非常巨大,其性格也相当粗暴,饲养难度也随之变的困难。沙漠巨蜥在受到威胁时会将身体与颈部膨胀,将身体弓起并发出低沉的嘶吼。沙漠巨蜥是挖土的高手,但沙漠与粘土层不易挖掘,所以有时它也会以地面鸟类的巢穴为其居所。科名:巨蜥科中文名:沙漠巨蜥学名:Varanus griseus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爬行纲目:蜥蜴目科:巨蜥科属名:varanus食性:以脊椎或无脊椎动物为食。分布:非洲撒哈拉沙漠经阿拉伯半岛、中亚沙漠地带至印度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沙漠植物如何抗旱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戈壁滩上生长的植物并不多,主要有:仙人掌、仙人球、胡杨、沙棘等植物。戈壁(Gobi),亦称戈壁沙漠,下面是小编找到的资料,是关于沙漠植物如何抗旱,希望对大家有用。

南庭芥是沙漠里的植物吗

南庭芥不是沙漠里的植物。南庭芥是十字花科、南庭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cm,丛生,有星状毛或叉状毛;叶小,全缘或有角状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少而大,呈紫色、紫堇色或白色。因其开花早,花量大,是早春应用非常好的品种,可以应用于各类矮生组合,喜光耐干旱,耐-15℃的低温环境,也可以应用于别墅、公园、岩石园等多种场所。它的生命力很坚强,适应性也很强,易于培养。春、秋均可播种,发芽温度15-20℃,7-14天发芽,春播3个月开花。

胡杨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存

1、沙漠干旱缺水,不适合植物生长,一般的植物根本无法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但是,胡杨树却能在荒凉的沙漠中扎下根,顽强地生长。

2、胡杨的木质纤细柔软,耐旱耐港,抗盐碱,抗风沙,生命力顽强,是自然界稀有的树种之一,树龄可达200年。胡杨的树叶很奇特,因生长在极干旱的荒漠区,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其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胡杨的根系很发达,密如蜘蛛网,长达20多米,能吸收几十平方米内的地下水。地下水位不低于4米时,胡杨生长得很好;地下水位降到6~9米后,胡杨就萎靡不振了;如果地下水位再低下去,胡杨就会死亡。胡杨耐高温,也较耐寒。它既能够耐最高温45°C,又能耐最低温-40℃。不仅如此,胡杨耐盐碱的能力也较强,它能把吸收的多余盐碱通过树干。

沙柳寓意什么精神

沙柳寓意顽强、坚韧、献身精神。沙柳为沙漠植物,也是极少数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植物。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固沙造林树种,顽强且坚韧。且富于献身,沙柳形成植物带,涵养沙地的水分,用自己的身体换来绿地,具有奉献精神。

沙漠植物梭梭树特点是什么

1、梭梭是一种独特的沙漠灌木植物,平均高达2-3m,有的高达5m,中国二类濒危植物梭梭林是戈壁沙漠最优良的防风固沙植被之一,性耐干旱,喜沙性,耐严寒,有顽强的生命力,寿命可达年百以上。

2、生存在沙漠边缘,是荒漠地区的生态保护神;燃烧时火力旺,是优质薪炭林;嫩枝可作饲料;树根上寄生的苁蓉是名贵中药材。大灌木或成灌丛状,树高3~8米。

3、梭梭树的种子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种子,它仅能活几小时。但是它的生命力很强,只要得到一点答水,在两三小时内就会生根发芽。因此,才能适应沙漠干旱的严酷环境。在戈壁沙滩上,天气异常炎热,而迎着热风顽强挺立的梭梭树丛却才给沙漠带来了生命的活力。

沙漠植物如何抗旱

1、具有在干旱季节休眠的特性,雨季来临时它们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长并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2、叶子变异成细长的刺或白毛,可以减弱强烈阳光对植株的危害,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可以使湿气不断积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得很浅的根系所吸收;

3、茎秆变得粗大肥厚,具有棱肋,使它们的身体伸缩自如,体内水分多时能迅速膨大,干旱缺水时能够向内收缩,既保护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热降温的作用;

4、气孔晚上开放,白天关闭,减少水分散失;

5、茎秆大多变成绿色,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6、属于深根性植物,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沙漠包头围巾围法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沙漠这些风沙较大的地方的时候,是需要一条围巾来保护头发的。沙漠包头围巾围法首先就要找到一条较长的围巾,将围巾对折以后,找到中间的位置,放在头上将头包裹起来,然后将垂直的围巾放在后面打个交叉,然后绕回到前面来就可以了。

围巾有哪些材质

围巾的材质有很多的,总括来说一共有四种分类,分别是全棉、莫代尔、竹纤维的植物纤维面料;羊毛、羊绒、真丝等动物纤维面料;涤纶、腈纶、雪纺等化纤面料;丝绵、棉麻、毛腈等混纺面料。

不同面料的围巾各有特点,像羊毛围巾虽然保暖、柔软性好,但是却容易掉毛;棉材质的围巾虽然舒适透气性好,但却容易褶皱。

围巾应该在什么时候用

不要以为围巾只有保暖这一个特点,其实围巾还是一种装饰物,一年四季都是可以使用的。不同的季节使用的围巾是不一样的。在春秋季节一般是使用棉、莫代尔、腈纶这一类型比较薄的围巾,而在冬季,为了保暖就可以选择羊毛、羊绒这一类型的围巾。不要以为夏天就不需要用到围巾了,在夏天可以使用真丝、麻质一类轻薄的围巾作为服装的装饰。

围巾怎么清洗

不同材质的围巾清洗的方法都是不同的,真丝围巾最好选择手洗,可以选择中性的洗涤剂,揉搓的时候要轻柔,清洗后不需要扭干直接晾晒就可以了,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

羊毛类的围巾最好选择干洗,当然要自己洗也是可以的,洗涤剂应该选择羊毛专用的或者柔性的,清洗的水温不宜超过35度,清洗的时间不要过长,清洗的时候不能用手搓,需要马上洗净过水,然后沥干水分后放在阴凉处晾晒。

棉麻类的围巾也是不能机洗的,容易因为拉扯而出现变形,水温不宜超过40度,清洗的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先在清水中加入洗涤剂浸泡围巾,然后在清洗,清洗后不要拧干,压干水分后放在通风阴凉位置晾晒。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乌纱帽上的一对翅的来历 乌纱帽上一对翅怎么来的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乌纱帽上一对翅主要是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而增加的乌纱帽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会颤动,赵匡胤居高临下,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乌纱帽上的一对翅的来历

乌纱帽是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原来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乌纱帽在明朝以后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不过,宋元时期,乌纱帽仍然是民间比较普通的便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2134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元宵节来历及传说,供大家参考!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酥油茶的起源是什么 酥油茶来历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藏区有两个部落,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和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辖部落的土司杀害了文顿巴,但是在举行火葬时,美梅措殉情而死,双方死后,美梅措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变成盐湖里的盐,藏族人打酥油茶,茶和盐相遇,这则是由茶俗引发出的故事。

酥油茶的起源是什么

传说,藏区有两个部落,曾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但由于两个部落历史上结下的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梅措跳进火海殉情。双方死后,美梅措到内地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再次相遇,这则由茶俗引发出的故事,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过年的来历 过年是怎么来的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又名春节、新春、岁节、年节、新禧、新年、大年,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过年”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它承载了中国人最热烈的情感和美好寄望。“年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均有载:“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过年是怎么来的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岁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岁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纳福祈年。

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个集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库布齐沙漠一日游攻略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库布齐沙漠一日游攻略,欢迎大家阅读!

行程特色

超值服务 蒙古族歌手敬献两米四花尊贵哈达。 不增加任何购物店,不更换景点。

第1天:呼和浩特——库布齐沙漠——呼和浩特(行车约3小时)

住宿:无 餐饮:中 交通:汽车

小贴士:暂无

呼和浩特出发,乘车前往神奇的库布齐沙漠,它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金黄色的沙坡浩瀚无际,在蓝天白云下又好似一条金黄色的卧龙,浩瀚的特大响沙带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堪称天下一绝。赴沙漠景区游玩(游玩不低于1小时),自由活动(游客可自费乘沙漠之舟骆驼进入沙漠,也可坐惊险刺激的沙漠车冲浪,多项沙漠娱乐项目供游客选择)。乘车返回呼和浩特,参观蒙亮民族风情园(2A级景区,1小时左右),结束愉快旅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的来历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不已,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屈原;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官被越国收买,谗言陷害伍子胥,致使夫差赐死伍子胥,并把其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也有人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孝女曹娥而设,相传曹娥父亲打渔时溺水多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便于五月五日投江救父,并于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被传为神话。

端午节作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3月21日是什么节日?世界森林日的来历和意义

全文共 5520 字

+ 加入清单

3月21日是什么节日世界森林日的来历意义

世界森林日的由来

“世界森林日”,又被译为“世界林业节”,英文是“WorldForestDay”。这个纪念日是于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予以确认。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

森林可以美化我们生活,让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好;森林可以抵御风沙,保护我们免遭灾害。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从早期的农业耕种到近现代对木材及林产品的消耗猛增,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品质不断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因此“世界森林日”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森林问题的警醒。

当今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通过“植树节”的全民植树造林以弥补日趋减少的森林面积,通过纪念“世界森林日”来引导人们更加关注森林、保护森林。从而唤醒人民加倍珍惜森林资源,加倍爱护森林树木;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的林业技术等;同时还可利用国际立法的方式来规范林业活动特别是伐木行为。

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占世界3.9%,森林覆盖率14%。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6公顷,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0.5公顷,发达国家人均占有1.07公顷。

世界森林日的目的

设立世界森林日这一节日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世界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神——森林资源的重视,通过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森林的意义

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森→林→木→十”的结局。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好。森林可以抵御风沙,保护人类。

各国的世界森林日

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有的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定环境和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中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而今,除了植树,“世界森林日”广泛关注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

森林资源减少的主要因素

森林面积减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口增加、当地环境因素、政府发展农业开发土地的政策等,此外,森林火灾损失亦不可低估。但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最主要的因素则是开发森林生产木材及林产品。由于消费国大量消耗木材及林产品,因而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它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毫无疑问,发达国家是木材消耗最大的群体。当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木材的消耗亦不可忽视。

非法砍伐森林是导致森林锐减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报告,全球4大木村生产国(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所生产的木材有相当比重来自非法木材。

保护森林的措施

为了扭转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趋势,国际社会有必要采取下列若干措施:

1、缔结国际森林公约

众所周知,森林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国际社会对森林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政治高度上却远远不够。虽然自1992年在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森林问题原则声明》以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下分别于1994和1997年成立了政府间森林工作组和政府间森林论坛,2000年联合国成立了联合国森林论坛,但成效十分有限。

缔结森林公约既可唤醒各国人民更加珍惜弥足珍贵的森林资源,加倍爱护森林爱护树木;又可强化各国对林业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林业的投资,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的林业技术等;同时还可利用国际立法的方式来规范林业活动特别是伐木行为,以拯救日益减少的森林资源。

2、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

森林虽具可再生特点,但也经不起人类的大肆掠夺。10年来,森林资源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发达国家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上述数字即可看出,发达国家是国际木材市场的最大买家,亦即最大的消费源;如果按人均计算,发达国家更高出发展中国家的若干倍。当然,发展中国家也有必要逐渐改变非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比如,发达国家风行、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一次性筷子消费现象每天就消耗掉无以数计的木材。

3、多管齐下

多管齐下是拯救森林资源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要立法执法,大力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严梢控制林木砍伐量,杜绝非法伐木行为。二要规范国际木材交易行为,在国际和国家两个层次上建立木材认让和标识制度,从而达到国际市场交易的任何木材均是出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的目标。三来开发研究木材产品的替代品,这样也可减少森林的消耗,从而达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世界森林日历届主题

2007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森林:我们的骄傲”。

2008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

2009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

2010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加强湿地保护,减缓气候变化”。

2011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庆祝:为人类保护而持续增长的森林”[CelebratingForestsforPeople]。

2012年世界森林日的时间

2012年3月21日,农历2月29日,星期三;2013年3月21日,农历2月10日,星期四。世界节日、国际日、纪念日大全、农历节日大全1月元旦节(1月1日)黑人日(1月第一个星期日)日记情人节(1月14日)国际海关日(1月26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1月27日)国际麻风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小寒节气(1月5-7日交节)大寒节气(1月20-21日交节)2月世界湿地日(2月2日)国际气象节(2月10日)反殖民主义斗争日(2月21日)国际母语日(2月21日)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月最后一天)立春节气(2月3-5日交节)雨水节气(2月18-20日交节)3月国际海豹日(3月1日)全国爱耳日(3月3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世界青光眼日(3月6日)国际妇女节(3月8日)保护母亲河日(3月9日)中国植树节(3月12日)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3月14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国际航海日(3月17日)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儿歌日(3月21日)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1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世界戏剧日(3月27日)复活节(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惊蛰节气(3月5-7日交节)春分节气(3月20-22日交节)4月愚人节(4.1)国际儿童图书日(4.2)世界自闭症日(4.2)巴勒斯坦儿童日(4.5)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4.7)世界高血压日(4.7)世界卫生日(4.7)非洲环境保护日(4.10)世界帕金森病日(4.11)世界社会工作日(4.15)非洲自由日(4.15)世界血友病日(4.17)国际古迹遗址日(4.18)世界地球日(4.22)世界法律日(4.22)世界读书日(4.23)世界防治疟疾日(4.25)世界知识产权日(4.26)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4.28)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4.29)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30)全球青年服务日(4月的第2或第3个周末)潍坊国际风筝节(4月20日至25日)国际秘书节(4月的最后一周星期三)世界儿童日(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世界航天节(4.12)谷雨节气(4月19日-21日交节)清明节气(4月4-6日交节)5月五一国际劳动节(5.1)世界新闻自由日(5.3)五四青年节(5.4)世界防治哮喘日(5月的第一个周二)世界微笑日(5.8)世界红十字日(5.8)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5.9)国际护士节(5.12)玫瑰情人节(5.14)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碘缺乏病防治日(5.15)国际家庭日(5.15)世界电信日(5.17)国际博物馆日(5.18)世界计量日(5.20)网络情人节(5.20)全国学生营养日(5.20)世界文化发展日(5.2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22)全国助残日(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非洲解放日(5.25)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5.26)国际维和人员日(5.29)世界无烟日(5.31)立夏节气(5月5-7日交节)小满节气(5月20-22日交节)6月六一国际儿童节(6.1)世界牛奶日(6.1)世界环境日(6.5)全国爱眼日(6.6)世界海洋日(6.8)中国人口日(6.11)世界无童工日(6.12)世界献血日(6.14)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17)世界难民日(6.20)父亲节(6月的第3个星期日)奥林匹克日(6.23)世界手球日(6.23)全国土地日(6.25)国际禁毒日(6.26)联合国宪章日(6.26)全国科普行动日(6.29)世界青年联欢节(6.30)芒种节气(6月5-7日交节)夏至节气(6月21-22日交节)7月中国共产党诞辰(7.1)香港回归纪念日(7.1)国际建筑日(7.1)国际体育记者日(7.2)美国独立日(7.4)国际接吻日(7.6)国际合作节(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世界过敏性疾病日(7.8)中国航海日(7.11)世界人口日(7.11)银色情人节(7.14)国际冰壶日(7.16)曼德拉国际日(7.18)人类月球日(7.20)世界语创立日(7.26)世界肝炎日(7.28)第一次世界大战(7.28)非洲妇女日(7.30)小暑节气(7月6-8日交节)大暑节气(7月22-24日交节)8月八一建军节(8.1)国际电影节(8.6)爸爸节(8.8)全民健身日(8.8)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8.9)国际青年日(8.12)国际左撇子日(8.13)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8.15)世界人道主义日(8.19)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8.23)纳米比亚日(8.26)全国律师咨询日(8.26)立秋节气(8月7-9日交节)处暑节气(8月22-24日交节)9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国际扫盲日(9.8)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9.8)中国教师节(9.10)世界预防自杀日(9.10)世界清洁地球日(9.14)相片情人节(9.14)国际民族日(9.15)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16)全国爱牙日(9.20)国际和平日(9.21)世界老年痴呆日(9.21)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世界无车日(9.22)世界避孕日(9.26)世界旅游日(9.27)国际翻译日(9.30)国际聋人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海事日(9月的最后一周)白露节气(9月7-9日交节)秋分节气(9月22-24日交节)10月十一国庆节(10.1)国际音乐节(10.1)国际老年人日(10.1)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0.2)国际非暴力日(10.2)世界动物日(10.4)世界空间周(10月4-10日)世界住房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教师日(10.5)全国高血压日(10.8)中国航天日(10.8)世界视力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世界邮政日(10.9)世界居室卫生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世界镇痛日(10.11)世界60亿人口日(10.12)世界关节炎日(10.12)世界保健日(10.13)国际标准时间日(10.13)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10.13)世界标准日(10.14)葡萄酒情人节(10.14)全球洗手日(10.15)国际盲人节(10.15)世界农村妇女日(10.15)世界粮食日(10.16)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世界厨师日(10.20)世界骨质疏松日(10.20)世界统计日(10.20)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联合国日(10.24)世界发展信息日(10.24)环卫工人节(10.26)世界男性健康日(10.28)世界卒中日(10.29)世界勤俭日(10.31)万圣节前夜(10.31)寒露节气(10月8-9日交节)霜降节气(10月23-24日交节)11月中国记者节(11.8)全国消防日(11.9)吉尼斯世界纪录日(11.9)世界青年节(11.10)光棍节(11.11)联合国糖尿病日(11.14)电影情人节(11.14)国际宽容日(11.16)国际大学生节(11.17)世界厕所日(11.19)非洲工业化日(11.20)世界电视日(11.21)世界问候日(11.21)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1.25)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11.29)美国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立冬节气(11月7-8日交节)小雪节气(11月22-23日交节)12月世界艾滋病日(12.1)废除奴隶制国际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12.2)国际残疾人日(12.3)全国法制宣传日(12.4)国际志愿人员日(12.5)国际民航日(12.7)世界足球日(12.9)国际反腐败日(12.9)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12月第二个星期日)世界人权日(12.10)拥抱情人节(12.14)世界强化免疫日(12.15)国际移徙者日(12.18)南南合作日(12.19)澳门回归纪念日(12.20)国际篮球日(12.21)平安夜(12.24)圣诞节(12.25)大雪节气(12月6-8日交节)冬至节气(12月21-23日交节)传统(农历)节日农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鄂温克族有什么风俗习惯?鄂温克族的来历习俗

全文共 2957 字

+ 加入清单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人口30505人(2000年)。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

鄂温克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来历习俗

鄂温克族的口头创作有神话、故事、歌谣、谜语等,还善于用桦树皮刻剪成各种工艺品。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鄂温克族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主要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

鄂温克族的名称由来

鄂温克族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鄂温克语言届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北语文——鄂温克语文,分布持哈、莫尔格勒、敌鲁古雅等方言,没有文字。牧区通用蒙文,猎区、农区和山区通用汉解放前只有少数知识分子能懂满、蒙、汉、俄四种文字。

鄂温克族由于历史上的不断迁陡和居住分散,加之交通不便,互相来往少,处于隔绝,逐渐形成区域间的经济和生活略有差异;曾被其它民族分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霍恩克尔”、“喀木尼堪”、“特格”等。事实上,这几部分人本是一个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只是在生产、生活上有某些差异。如被称“索伦”的人数最多,约有两万三干多人,分布在辉河、伊敏河、莫和尔图河、雅鲁河、济沁河、绰尔河、阿伦河、格尼河、诺敏河、甘河、油漠尔河流域。这部分鄂温克人从事狩猎业和畜牧业及半农半猎为生,一部分人曾一度搞过农业;被称“通古斯”的两干多人,居住在莫日格勒河,锡尼河中上游一带,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被称为“雅库特”一部分人,居住在额尔古纳河和贝尔茨河(今激流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

鄂温克族人民在历史上从不承认自己是“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他们祖祖辈辈都自称是“鄂温克”。然而,他们恢复本民族自称的愿望,在历代统治阶级民族压迫的制度下,始终未能实现。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根据鄂温克族人民的愿望,在呼伦贝尔盟民族事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曾专门组织他们的代表人物座谈了“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民族名称问题,并组织鄂温克族的广大群众对族称问题广泛地进行酝酿、讨论。他们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三部分人本是一个民族——鄂温克族是无疑的。人民政府根据他们一致的要求,恢复了原来的真正族称——鄂温克。

鄂温克族的宗教信仰

鄂温克族大部分信仰萨满教,牧区有些人还信仰藏传佛教。敬奉鬼神,崇拜大自然。习惯上主要有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过去实行天葬(即风葬),后来多改为土葬。主要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

鄂温克族的饮食

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离开奶茶,不仅以奶茶为饮料,也常把奶茶加工成酸奶和奶制品。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最常见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点心上食用。

肉类以牛羊肉为主。过去每户每年平均要食用二十来只羊和两头牛。冬季到来之前是鄂温克族大量宰杀牲畜储存肉类的季节。食肉的方法有:手把肉、灌血肠、熬肉米粥和烤肉串等。

居住在北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鄂温克族,完全以肉类为日常生活的主食,吃罕达犴肉、鹿肉、熊肉、野猪肉、狍子肉、灰鼠肉和飞龙、野鸡、乌鸡、鱼类等,食用方法也与牧区略有不同,其中罕达犴、鹿、狍子的肝、肾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则要煮食。

鱼类多用来清炖,清炖鱼时只加野葱和盐,讲究原汤原味。鄂温克族很少食用蔬菜,仅仅采集一些野葱,做成咸菜,作为小菜佐餐。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食渐被面食如:面条、烙饼、馒头等所代替。

鄂温克族都以奶茶为饮料,饮用时根据个人的口味再加黄油、奶渣。此外,还饮用面茶、肉茶。林区的鄂温克族还饮用当地特有的驯鹿奶。

鄂温克族传统炊餐用具别具特色,有用罕达犴骨做成的杯子、筷子,鹿角做成的酒盅,犴子肚盛水煮肉、罕达犴筋缝制的鹿皮盛粮口袋,桦木、皮制的各种碗、碟等。如今瓷、铝、铁、塑料制品已广为使用。

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

吃饭时,全家人围绕火堆席地而坐,在三角架上吊着铁锅,将捕获的驼鹿或其它猎物切成肉块,放入沸滚的锅里涮着吃。涮出的兽肉多挂着缕缕血丝,半生半熟。人们认为这样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容易吸收。

剩余的大量兽肉,鄂温克人晾晒成肉干和肉条,贮存起来慢慢吃,外出狩猎时,把它装在鹿包兜里当干粮。

鄂温克族的节庆

鄂温克族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和瑟宾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米阔勒”节是生产节日,每年夏历五月二十二日举行,这一天要给马烙印、剪鬃、去势、除坏牙,给羊剪耳记号等,并举行宴会。瑟宾节是每年的6月18日,“瑟宾”是鄂温克族语,意为“欢乐祥和”。瑟宾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们会身着盛装参加聚会,由酋长来主持节日,节日上会有抢银碗,米日干车,赛马等各种体育竞技。还有人们特别注重的祭拜火神,祭拜祖先的仪式,之后会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除春节等节日与邻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特有每年6月18的瑟宾节和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米调鲁节”。“米调鲁”是欢庆丰收之意。节日期间,人们要身着盛装,男人们要进行剪马鬃、马尾活动,届时牧民家家都要备下丰盛的酒肉,宴请亲朋好友。

米阔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尔格勒河流域鄂温克牧民的丰收节。每年的5月中下旬,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温克人喜气洋洋地聚集到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日。

米阔鲁节要进行一系列生产活动,主要是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毛及给羔羊割势等。首先从“尼莫尔”(即放牧小集团)的一头开始,先从马群里套出二岁子马,放倒,人们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人用刀子割耳为记号。这时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烧红,在马的左跨上烙印。割下的鬃毛由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块由畜主点数保存。在羊圈里,母羊都放出去吃草了,只剩下满圈的小羊羔,牧人们把公羊羔割势(阉割寨丸),把母羊羔耳朵剪下自家样式的豁口(每家的羊豁口不相同,以示区别)。

米阔鲁节上,老人们也赠给自己的亲人(如外甥、侄儿、女儿等)母羊羔之类,祝福晚辈们拥有更多的羊群。最后,各家胶次举行宴会。宴会开始时一般是按照鄂温克人先茶后酒习惯进行。敬酒日寸,从首席轮始,即由男女主人捧着一个木盘,盘里放两个酒杯,依次敬让。敬酒轮一周时,主人拿出一条“哈达”,向割势人致谢,同日寸郑重的向大家说明新的一年幼畜繁殖数。大家向主人道喜,祝他牲畜旺盛,烙印割势的数字与岁俱增。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汉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立夏吃糯米饭的来历

全文共 1436 字

+ 加入清单

立夏天气是很显著的,能发现,该节气过后,江南地区开始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强对流天气也比较多,雷雨现象也不少,出门要注意携带雨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吃糯米饭的来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立夏风俗有哪些

1.尝鲜:到了节日当天,人们比较流行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

2.做夏:在福建闽东地区,会有吃锅边糊的习俗。即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3.吃面:北方地区则普遍吃面食,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种类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4.喝七家茶:夏天酷暑炎热,宜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到了这个节气,有的会去各家讨一些茶叶,泡了一起分享,很有过节氛围。

立夏农作物特征

此时气温上升很快,雨水增多,对于农事生产也有一定的要求,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近乎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已基本定局。同时也要抓好稻田水分管理,适度露晒田。蔬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多种喜温蔬菜开花结果的最佳时期,但也是蔬菜病虫害的高发期,要注意做好各种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果树进入幼果期的果树,需注意做好保果措施,定期施肥。

立夏吃糯米饭寓意什么

如今,立夏吃的传统美食糯米饭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了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立夏饭”。而除了立夏饭之外,还有立夏蛋,立夏面等一系列的传统美食。只是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罢了,不管怎么样,立夏吃传统美食是一种美好寓意,也是对家人的美好祝福,这代表了大家希望在来年的时候可以五谷丰登,而且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立夏吃糯米饭的来历

很多地方在立夏这个节气都会吃一些美食,糯米饭就是其中之一,立夏吃糯米饭的由来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每个地方的传说都不一样,但大致都与阿斗有关。

吃糯米饭传说是因为诸葛亮七擒孟获之事。三国蜀汉鼎盛时,辖区远至滇中,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头领中,有些人并不十分心悦诚服,南蛮头领孟获便是其中的突出人物之一。等到刘备白帝城病逝之后,诸葛亮受命托孤,辅佐幼主,为了北伐大计,诸葛亮打算先安定南部的动乱,他亲自出征南蛮,多次出奇制胜,七擒七纵,制服了这位桀骜不驯的孟获,使他不得不对蜀汉幼帝和诸葛先生拜服。

后来,诸葛亮病重,临终时特地召来孟获,当面嘱咐他说:“我死后,你每年今日要去看望幼主阿斗一次。”这天正是立夏时节,孟获是个直性爽快人,一经答应,就要做到,从此,每年立夏日都要往成都拜见蜀主刘禅。

数年后,晋武帝司马炎灭了蜀国,把阿斗掳到洛阳,孟获不忘诸葛亮所嘱,每年立夏日仍然带了亲兵护卫前往洛阳看望阿斗。此人粗中有细,唯恐阿斗被亏待,每次都要亲自用大秤称量阿斗体重,一再告诉晋武帝,如有丝毫差池,他是绝不答应的。

武帝见他如此认真,便想出一个主意,知道阿斗喜欢甜的黏食,每届立夏,便命人早早煮了豌豆糯米饭给他吃,此时新豌豆上市,又甜又香,做成饭,糯香可口,阿斗至少要吃两大碗,等孟获来称人,都比上年重上几斤。难怪阿斗要“此间乐不思蜀”了。从此,立夏点食豌豆糯米饭和称人便在民间传开,相沿成俗。

立夏详细解释

是指二十四节气中排行第七个的时令,太阳黄经为45°。今年它在公历的5月5日,星期三,农历的三月二十四。立是开始,夏是夏天,有夏天的开端之意。不过夏也有“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了。许多人还以当天的阴晴测一年的丰歉,认为这个节日最好下场雨,不然便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毛乌素沙漠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沙地海拔多为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可达1600米左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出露于沙区外围和伸入沙区境内的梁地主要是白垩纪红色和灰色砂岩,岩层基本水平,梁地大部分顶面平坦。各种第四系沉积物均具明显沙性,松散沙层经风力搬运,形成易动流沙。平原高滩地(包括平原分水地和梁旁的高滩地)主要分布全新统一上更新统湖积冲积层。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伊克昭盟)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

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这里曾流传着“榆林三迁”的故事。今非昔比,现在的榆林已是“塞上名城”。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

中国大沙区之一。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总面积为3.98万平方公里。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靖边县自驾沿G20国道开车,沿途可看沙漠风光

景点位置

陕西省靖边县靖边县北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胡同的来历,胡同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胡同是北京人最讲究的了,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称为胡同,这样北京人就听明白了。但是如果你在南方跟人说胡同,可能就不会有人听懂了。那么胡同的来历是什么?它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一起到胡同文化看看吧!

胡同由来:

北京人是讲究走路的。因为老北京城无论大街小巷,多是横平竖直,所以北京人走路无法取巧,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拐硬弯儿,比较比较也还是一样长短。即使是这样,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选择的。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就是乱,搅和得你不得安生。

穿胡同,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愿意见的人或事儿,多绕一下也就“躲过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总喜欢用城市名称来命名——比如“南京路”“广州路”什么的。

北京的“扁担胡同”有11条,“井儿胡同”有10条。既然人们开门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荼儿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于是就又有了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和锡拉胡同。走在这类名字的胡同里,人觉得塌实。

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

在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着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历代胡同: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呢?是不是像“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条,其中有二十九条直接称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

从明北京城复原图上数,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六百二十九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三百五十七条,并有三十多条胡同历经清朝、民国时期一直不走样地叫到现今。

而明朝人张爵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中记载,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一千一百七十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四百五十九条。清朝北京的胡同比明朝又有所发展。一数清朝朱一新老先生所写的《京师坊巷志稿》一书中所列的当时北京街巷胡同名才知道,清朝时大约已有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六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九百七十八条之多。

建国后胡同:

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

到了解放前的1944年,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根据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一书中所记,当时北京共有三千二百条胡同。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句话: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

你可能也喜欢: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锦绣太原城,太原最值得看的景点

中国四大书院,汇集历朝历代名流之地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越南名字的由来 越南名字的来历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的越南长期臣服于中国,越南之前叫安南。嘉庆八年清朝改“安南国”为“越南国”,册封阮朝创立者阮福映为“越南国王”。

最初阮福映是希望清朝赐国号“南越”,但因为南越之地,包括了广东和广西,嘉庆帝担心以后会膨胀安南的野心。而既然阮朝有此请求,清廷又不好当面驳回。

于是清廷大臣们便给出了一个主意。这个国家是现有越裳久地,后来又有安南全壤,所以天朝认为,你们的国号应用“越南”二字。“越”字代表先世疆域,在先;“南”代表新开拓的藩封,在后,故叫“越南”。从此,“越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什么是半干旱半沙漠气候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气候的改变,现在有很多地方严重的缺水,导致半干旱,这时就需要我们多加了解这方面知识,才能解决目前的困境。那么就需要我们先来了解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以及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只有我们多方面掌握才能更好的去解决这些事情,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半干旱半沙漠气候。

半干旱气候,又称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小于年潜在蒸发量。通常将干旱指数AI(年降水量和年潜在蒸发量的比值)大于0.2小于0.5的定义为半干旱区。

沙漠气候也叫荒漠或干旱气候。因所处纬度不同又分热带沙漠、亚热带和温带沙漠三种类型。沙漠气候是沙漠环境形成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现在的沙漠气候是通过地质时期及历史时期演变而来的。沙漠所特有的气候是人类活动的丰富资源,但同时也会带来灾害,如沙尘暴、热浪及洪水。

极端干旱的沙漠气候,跨越纬度大,不同区域气温差别很大。根据所处纬度的不同,可分为低纬度沙漠和中纬度沙漠。低纬度沙漠也称热沙漠,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区内,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沙漠,澳大利亚中部的大沙漠等。中纬度沙漠也叫冷沙漠,分布在温带大陆内部,如我国的新疆和内蒙古一带及北美大陆西南部的沙漠等。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我们为大家说介绍个大家可以仔细的去阅读,要想了解更多这类知识,我们关注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多生活当中的知识,供我们学习。生活的美好是靠我们大家自己来创造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环境,才能更好的让我们的环境不受到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寒食节的习俗有哪些?寒食节的来历和意义

全文共 2445 字

+ 加入清单

寒食节是我国古时盛大的节日,然而现在已近失传,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寒食节。那么寒食节的习俗有哪些?寒食节的来历意义是什么?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意义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寒食节去野外采集野菜,不仅锻炼身体,而且也满足了人体所必须,一举两得。最后,还要说说春季养生中的精神调节问题。前面说过,女子伤春,在寒食节期间出来散散心,勾搭勾搭小伙,能够预防精神上的疾病。男子虽然不伤春,但在春季肝气过盛,容易精神失常的时候,缅怀下先人,寄托哀思,起到了悲克怒的作用。对肝的调理是相当有好处的。经过了五千年的文化滋润,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成为缅怀故人,激励生人的节日。

历史上,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

寒食节的习俗有哪些

1、禁烟冷食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着,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2、拜扫祭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3、寒食饮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4、寒食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5、寒食踏青

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寒食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寒食节郊游、蹴球等,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寒食节的的其他四个习俗。6、寒食节郊游

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7、寒食蹴球

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8、寒食咏诗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9、春天净肠

一般来说,野外的狗熊在冬眠结束后,春天第一件事情就是找点青草吃。因为青草富含纤维素,吃了以后容易腹泻。狗熊清理下自己肠胃中积攒了一个冬天的废物,接下来才好吃东西。据动物学家说,狗熊在春季腹泻前,往往都蔫头蔫脑的,但一旦调理顺了,接下来就欢实了。这寒食节的食品结构安排,是不是和狗熊的腹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放鞭炮的来历 为什么春节要放鞭炮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鞭炮有着悠久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有着驱逐瘟邪、吉利平安的寓意。古时候,年兽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会在除夕之夜来到村庄里伤害人畜。人们为了吓走年兽,于是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吓跑年兽。这一习俗流传至今,成为了今天春节燃放炮竹的习俗。

放鞭炮的来历

最早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而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不过,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这种动物就是——年兽,会经常趁人不备袭击人畜。

传说,年兽是可令人寒热,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在每年除夕的时候,年兽就会跑到村子里食牲畜,伤人类。人们为了免受伤害,于是就会熄灭灯火,并且在火中燃烧竹节,使之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来吓走年兽。因为年兽是出现在除夕年关的野兽,于是被人们称为“年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新年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新年春节的来历习俗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为什么厨师都要戴高帽子_厨师戴高帽子的原因来历

全文共 6231 字

+ 加入清单

厨师是以烹饪为职业、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厨师这一职业出现很早,大约在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专职厨师。旧时代人们称厨师叫“火夫”、“厨子”、“橱役”等,是以烹饪为职业,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以下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万个为什么之厨师为什么戴高帽子?

厨师入门知识

【炒】 古写作“煼”,是目前最基本的烹调方法之一;即将食物切成小件,连同调味料放入烧猛油的铁镬(锅)中迅速翻搅致熟的手法。

【炝】 食物切好后,经沸水或热油的“灼”或“泡”等处理后,再在烧镬(锅)中爆入干辣椒和花椒油拌匀的烹调方法。

【炊】 即利用蒸、煮等将食物致熟的方法。多见冠名在潮州菜中。

【煮】 最简单的烹调方法之一;在镬(锅)中用适量的沸水或汤水以及调味料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煎】 烧热铁镬(锅),放入少许生油,然后将食物平滩紧贴在镬中,利用慢火热油使食物的表面呈金黄色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爆】 利用热镬(锅)热油,攒入适量调好的汁酱或汤水,使镬中的小件食物快速致熟又赋入香气的烹调方法。

【炸】 古写作“煠”,最常用的烹调方法之一;指将食物放入大量的热油中致熟至脆的烹调手法。

【烚】 古写作“煠”,利用大量的沸水将肉质较韧的食物在炉火上炊软炊熟的加工方法。

【滚】 利用大量的沸水的涌动将食物窳味带出的加工方法。

【氽】 北方烹调术语,古为“川”;近乎粤菜的“渌”,即将加工成丸状或片状的食物在沸水中致熟后,捞起入碗中,再添入沸汤的烹调方法。

【灼】 北方写作“焯”;是指食物切成薄片等,利用沸水迅速至熟再蘸上酱料而吃的烹调方法。

【炟】 将蔬菜放入添有枧水或生油的沸中用慢火煮透,使成品软并保持翠绿的加工方法。

【涮】 北方烹调术语;将切成薄片的食物放入辣汤中致熟再蘸上酱料而吃的烹调方法。

【煀】 古时写作“爩”;指将食物直接放入镬(锅)中或瓦罉(煲)中,加入大量姜葱等香料料头,盖上盖,利用大量的香料料头至香及达到成熟的烹调方法。

【焗】 利用灼热的粗盐等将用锡纸或玉扣纸等包封好的食物在密封的条件下致熟的烹调方法。

【焖】 北方烹调法;指质韧的食物放入镬(锅)中,加入适量的汤水,盖上盖并利用文火炊软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炆】 近乎北方烹调法的“烧”,故有“南炆北烧”之说;指质韧的食物放入镬(锅)中,加入适量的汤水,利用文火炊软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烩】 用适量的汤水将多种肉料和蔬菜一同炊煮的烹调方法。

【蒸】 利用水蒸汽的热力使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炖】 食物加入清水或汤水,放入有盖的容器中,盖盖,再利用水蒸汽的热力致熟并得出汤水的烹调方法。北方菜系是指用大量汤水及文火将食物炊软炊熟的烹调方法。

【扣】 食物经调味及预加工后,整齐排放入扣碗之中隔水蒸熟,然后主料覆扣入碟中再泼上用原汁勾好的琉璃的烹调方法。

【煲】 将食物放入大量的清水,置在炉火上慢火炊熟并得出汤水的烹调方法。

【熬】 利用慢火长时间地将肉料鲜味融入汤水中并使汤水浓缩的加工方法。

【靠】 利用浓味的原料和鲜汤,利用文火和通过较长的时间将鲜味赋入另一种乏味主料中的加工或烹调方法。

【煨】 古作埋入炭灰至熟方法。今指利用姜葱和汤水使食物入味及辟去食物本身的异味的加工方法。北方菜系又指食物连同汤水放入密封的瓦坛中,在文火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焐】 替代“煨”的古意,指食物经腌制后,用荷叶等包裹,再用湿泥或面图裹封,置入炭火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烘】 点心或食物调好味或加工好后置入烘炉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煸】 同煏,旧讹写作“鞭”或“火便”,近乎“熯”,是指将食物放入热镬(锅)中,不断地翻炒,使食物中水分略熯干而辟除窳味的加工方法;或经此而收浓鲜味而吃的烹调方法。

【溜】 北方烹调术语,近乎粤菜的“打芡”,即酸甜的汁水用生粉勾芡令酥炸过的食物滑嫩可口的烹调方法。

【羹】 古老的烹调法之一,是指切制成丁的食物用沸汤煮后,除除加入湿生粉,使汤水溜成糊状的烹调方法。

【攒】 曾写作“溅”或“灒”等,分“攒油”或“攒酒”;前者是指将烧沸的热油泼洒在蒸熟的食物上以辟腥增滑的手法;后者是指将绍酒泼洒入正在烹煮的食物上,令食物更有“镬气”的手法。

【烫】 指用沸水收紧肉料表皮的加工方法。北方常见是指将切片、切件的原料在沸汤或辣汤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烧】 古时的“炙”,粤菜是指将食物放在炭火或明火上致熟的烹调方法。现北方菜系是指通过慢火将汁水略收干并将食物炊熟的烹调方法。

【烤】 北方菜系用来替代“烧”的旧意,故有“南烧北烤”之说。是指食物置在明火上致熟的烹调方法。

【卤】 利用生抽与香料药材调好的“卤水汁”使食物致熟或令其入味的烹调方法。

【酱】 利用大量的汁酱或生抽入味或致熟的烹调方法。

【浸】 利用大量的沸水或汤水以“菊花心”为度的热力在一定时间内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类似北方的“氽”,即物料灼熟后,再舀入过面的汤水而食的烹调方法。

【风】 常年将腌制好的食物吊挂在通风的地方,让其自然阴干或风干的加工方法。

【腊】 在农历十二月前后将腌好的食物吊挂在通风的地方,让其自然阴干或风干的加工方法。

【烟】 茶味或香料药材在密封情况下点燃,让食物赋入其香喷烟味的烹调方法。

【熏】 旧写作“熏”,有“干熏”与“湿熏”之分,“干熏”类似“烟”;“湿熏”是食物用鲜花或绍酒等赋入香味的烹调方法。

【糟】 将食物放入酒糟之中入味或致熟的烹调方法。

【醉】 利用大量的烧酒入味或致熟的烹调方法。

【甑】 古时的“蒸”;将食物斩件调味后放入瓦钵之中,再利用较强的蒸气致熟的烹调方法。

【冻】 又称“水晶”,是指将煮烂的食物加入琼脂或猪皮等再煮成羹,然后置入冰箱待其冰冻凝结而吃的烹调方法。

【飞水】 将食物投入沸水中过一过水致半熟而迅速捞起,为继后的烹调提供良好前沿基础的加工方法。

【冰浸】 食物切成丝后,迅速投入冰水之中,令食物有爽脆效果的一种加工烹调方法。此法源于日本。

【拨丝】 食物上浆油炸后,放入煮溶的糖浆中拌匀,使食物夹起时能拉出细丝的烹调方法。

【挂霜】 食物经油炸后,放入煮溶的糖浆中拌匀打散或直接洒入糖粉的烹调方法

【椒盐】 食物经油炸后致熟和干身后,再用事先用椒米和精盐配好的“椒盐”翻炒拌匀的烹调方法。

【油泡】 利用大量的热油,迅速地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走油】 又称“拖油”“走油”“跑油”;是指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滚油之中迅速拖过,为继后的烹调提供前沿基础的加工方法。

【火焰】 将生猛新鲜的海鲜放入玻璃器皿内,利用点燃高度数的白酒产生的热力致熟的烹调方法。

【啫啫】 食物及姜葱等放入烧致极热的瓦罉(煲),使食物发出“啫啫”声音和喷出香气的烹调方法。

【串烧】 肉料切片腌制好后,用竹签串丐,放入热油中“泡”而食的烹调方法。或肉料切片后,用铁钎串起,放入炭炎上烧熟,再撒上孜然等味料的烹调方法。

【铁板】 原是西式烹调方法;即指食物“走油”后,连同以洋葱为主的香料料头和汁酱,放入烧致极热的铁板中致熟和致令食物喷香的烹调方法。

【桑拿】 又称“石烹”等;食物经拖油后,投入烧至灼热的石子(多是雨花石)上,再攒入调好的汁酱或汤水,利用蒸气将食物至熟或喷出香气的烹调方法。

【煎封】 北方又称“煎烹”,一般适合于鱼类较多;即将鱼类用调味品腌过后,用热油慢火煎透,再封上料头芡使透味的烹调方法。

【窝贴】 属“半煎炸法”,即将腌过的肉料上好“窝贴浆”贴在肥肉上,利用“猛镬阴油”令肉料一面酥脆而一面软滑的烹调方法 。

【窝塌】 将腌好的食物上好“蛋粉浆”,利用先煎后炸的手法,使食物煎熟,然后再加入调好味的鲜汤再煮透的烹调方法。

【软煎】 属“半煎炸法”,即将腌过的肉料拌上“蛋粉浆”,利用先煎后炸的手法使肉料致熟,然后切件淋上酱汁的烹调方法。

【蛋煎】 肉料先用“飞水”或“油泡”的方法预熟,再放入调好味的鸡蛋浆内拌匀,然后用文火将肉料蛋浆底面煎至金黄色的烹调方法。

【吉列】 为英文CUTLET的译音;即将食物上蛋浆后,粘上面包糠,再用热油浸炸的烹调方法。此做法源于西厨。

【酥炸】 食物用调味品腌过后,先上湿粉浆,再拍上干生粉,再用热油炸熟,然后捞入酱汁的烹调方法。

【火锅】 又称“涮锅”,广东称“打边炉”,即将新鲜肉料“片”、“切”成薄片,或肉料挞成丸、球、馅等,连同蔬菜等送到客人边,让客人自行放入滚水或滚汤中烹熟的食法。

【汽锅】 将肉料腌制后,连同药材,放入煮滚调味汤水的一种特制的“气锅”中,细熬而食的烹调方法。

【凉拌】 将熟食食物或蔬果改切好后,加入调味料和拌均匀的烹调方法。

【鱼生】 将新鲜生猛水产去血后,改切薄片,拌上姜丝、葱丝、薄脆、柠檬丝等,再蘸上生抽而吃的烹调方法。

【刺身】 原是日本料理的做法,原指生食肉片,经中国菜引用指将鲜活的水产或海产去鳞净血,薄切成片,滴入柠檬汁,蘸上日本芥辣而吃的烹调方法。

【竹筒】 古称“熷”,指用竹筒为器皿,再经“烤”“烧”“蒸”“炖”等方法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蜜汁】 指将白糖、蜂蜜、麦芽糖等化成浓汁,放入加工好的原料,经“熬”、“蒸”等方法使质地软糯、甜味渗透、润透糖汁的烹调方法。

【焯水】:又称“出水”,是将原料置于开水或冷水锅中进行初步熟处理的一种方法。

【过油】 :用油为传热介质对烹饪原料进行初步熟处理的方法。小型原料从温油走过又称“滑油”;大型原料从旺油中走过又称“走油。

【挂糊】 :烹饪前将原料均匀裹上一层糊液的工艺。

【上浆】 :用淀粉、鸡蛋、盐等与原料一起调拌,使原料外层裹上一层薄薄浆液的工艺。

【上劲】:将加工成茸泥末的动物性原料加精盐、水、淀粉及其他辅料后反复搅拌,使之 达到色泽发亮、肉质细嫩、入水不沉、不散状态的一种加工方法。

【勾芡】 :在烹饪过程中向锅中加入淀粉水溶液,使菜肴汤汁具有一定浓稠度的工艺。/又称“着腻”、“着芡”、“拢芡”。

【温油】 :俗称三至四成,温度一般在70℃~100℃。

【热油】 俗称五至六成,温度一般在 110℃~170℃。

【旺油】 俗称七至八成,温度一般在180℃~220℃。

【滑锅】 :将锅烧热,淋少许油把锅滑遍,再倒出油的一种方法。

【炝锅】 :又称“炸锅”,是指将姜、葱、辣椒末或其他带有香味的调料放入烧热的底油,锅中煸炒出香味,再及时下菜料的一种方法。

【高汤】 :又称“清汤”、“上汤”、“顶汤”,是指用猪骨、鸡骨、鸭架、碎肉头等原 料熬制好的毛汤,加入和成稀糊状的、未加盐的鸡茸或肉茸处理,使之清澈如水、味浓而鲜的一种汤料。

【奶汤】 :又称“白汤”,原料加清水煨制而成的色泽乳白的汤。

【码味】 :在烹饪前将原料用调味品调拌浸渍入味的工艺

看过“为什么厨师都要戴高帽子”

厨师戴高帽子的原因

在饭店、餐馆里,每个厨师都戴有一顶白颜色的高帽。对厨师戴白高帽的由来,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呢。

据说,200多年以前,法国有位名厨叫安德范·克莱姆。他是十八世纪巴黎一家着名餐馆的高级主厨。安德范性格开朗风趣且很幽默,又爱出风头。一天晚上,他看见餐厅里有位顾客头上戴了一顶白色高帽,款式新颖奇特,引起全馆人的注目,便刻意效仿,立即定制了一顶高白帽,而且比那位顾客的还高出许多。他戴着这顶白色高帽,十分得意,在厨房里进进出出,果然引起所有顾客的注意。很多人感到新鲜好奇,纷纷赶来光顾这间餐馆。这一效应竟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使餐馆的生意越来越兴隆。后来,巴黎许多餐馆的老板都注意到了这顶白色高帽的吸引力,也纷纷为自己的厨师定制同样的白高帽。

久而久之,这白色高帽便成了厨师的一种象征和标志,演变到如今,几乎世界各地的厨师都普遍戴上了这白色的帽子。白色高帽便成了厨师维护食品卫生的工作帽。

世界各国的厨师工作时穿的工作服可能不一致,但戴的帽子是一致的,都是白色的高帽,戴上这种帽子操作,有利于卫生,可避免厨师的头发、头屑掉进菜中。不过最先戴上这种帽子的厨师倒不是从卫生着眼,而是作为一种标志。

现在,几乎全世界的厨师都戴上了这种帽子。厨师通过戴的工作帽的高矮来区别技术级别的高低,经验越丰富、级别越高的厨师,帽子的高度就越高,可分为厨师长帽、厨师帽、厨工帽。帽褶的多少也是有讲究的,与帽子的高矮成比例。厨师长帽一般高约29.5厘米。总厨、大厨戴此帽。厨师帽与厨师长帽基本一样只是高度低得多,帽褶也少。一般厨师戴的帽子。厨工帽则基本没高度,帽褶也更少。厨房小工戴的帽子。厨师帽子上的褶皱越多就是等级越高厨师戴的叫厨巾,不叫领带。随着级别的不同它的颜色又不一样。一般厨师长佩带红色;主管佩带黑色;普通员工佩带白色。因为管理模式的不同,个别酒店的颜色也有出入!有的地方把厨巾叫三角巾,一般西餐厨师穿戴的很多,九十年代一般都是白色的,现在有的酒店为了区分级别和部门才分了颜色,每个酒店不一样的,就拿香格里拉大饭店来说吧,他们的三角巾最高级别的是白色,学徒小弟是各种颜色的(为了区分部门);假日酒店里级别最高的总厨戴的是黑色的,部门厨师长是白色的。三角巾的用处是遮住厨师的脖子,以免有脏东西被客人看到。还有个三角巾的趣谈是一个老外告诉我的,说是当厨师要打喷嚏的时候可以用三角巾挡住,以免尴尬。比较专业点的说法是当火灾的时候厨师扯下三角巾浸湿捂住嘴可以逃生。

厨师职业要求

文化要求

学习厨师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一定承受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学习厨师烹饪可报考相关的烹饪学校或者跟师傅或者直接去从事餐饮服务的地方。

品行道德

厨师的品行道德素质,即厨师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具有水平和修养。

作为一名社会主义中国的厨师,除应具备爱国、爱党、爱人民的起码思想品德之外,根据烹饪职业的特殊性,还应该特别提出以下几点: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二是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三是热爱集体、热爱企业的精神;四是牢固的法制观念。

身体要求

俗话说:“老阴阳,少厨子。”厨师工作是一种强度较大的劳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厨师,从身体素质上讲,首先要有健康的体质。厨师的工作很辛苦,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较为繁重。无论是加工切配,还是临灶烹调,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体力。没有健康的体质是承受不了的,再者,厨师还要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厨师工作与普通工作不同,往往是上班在人前,下班在人后;做在人前,吃在人后。甚至有时业务忙起来,连一顿完整的饭都吃不上。加上还要经受炉前高温、油烟的熏考等等。这种职业劳动的特点,要求厨师要有较强的耐受力。有人把这种耐受力形象的概括为“四得”,即饱得、饿得、热得、冷得。第三,厨师还要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厨房工作一旦开始,就呈现出高度紧张的状态。特别是业务量大的时候,尤其不同。当客点菜或订购筵席之后,厨师就要立即做出反应,配菜烹调。此外,在生产过程中,有些菜需要急火烹制,如炒菜类。这些菜点往往要求

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操作程序,这就要求厨师具有敏捷的思维、熟练的动作和充沛的精力。

业务素质

厨师的业务素质包括内容很多,其主要方面是要有精湛的技术。具体的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厨师,更有精细的刀工,对火候的掌握要得当,调味要准确适口。要有较好的文化知识素养。要掌握现代营养、卫生等有关烹饪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要了解祖国的烹饪文化历史,要懂得一定的民俗礼仪知识。要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和艺术创新基础。此外,还应该有勇于创造、大胆革新的精神,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及5S的灵活运用等。

工作禁忌

一: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卫生。

二:着装整洁,正确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随时维护个人卫生

三:不浪费原料,生熟分开避免炒勺尝口味

四:在厨房内禁止吸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