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氏总祠堂【优秀20篇】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浏览

262

文章

183

贯寺李家祠堂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贯寺李家祠堂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贯寺李家祠堂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大石镇贯寺村,清至民国家祠建筑。占地面积495平方米,建筑面积180余平方米。祠堂呈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由堂屋、东西厢房、牌坊门构成。堂屋三开间,单坡硬山顶;东西厢房均三开间,单坡硬山顶;明间为单檐双坡歇山顶大门楼,两侧次间为单檐双坡歇山顶小门楼,大小楼之间有四座相连的单檐双坡悬山顶小夹楼,通宽13米;牌坊门楼为仿木构建筑砖雕砌筑,除雕出结构外,还有二十四孝图、八仙、瑞草瑞兽等图案,雕工精细,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

贯寺村:贯寺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潜山杨家祠堂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潜山杨家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位于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中涧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筑平面座西朝东,呈明三暗五状,由前厅戏楼、中厅“四知堂”、后厅寝堂在一条轴线上构成。原旧构面积约700平方米;曾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公元2004-2005年三次修葺。现有规模已经形成了一个面阔27.30米、通进深42.63米、占地面积约1164平方米的四合院式建筑体系。其中,单檐歇山式戏楼是祠堂里最为著名的建筑,建在前厅。戏楼为两层结构,二层明间为戏台,离地面高约2.8米,左右次间为伶工房。戏台面阔5.5米,进深6米,空间高度约3米;台口有雕花栏杆,台顶有凹面藻井,并使用穿斗法在金柃上制趴梁,构成了三架梁结构,使戏台达到了视觉开阔的设计要求。“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主管的大四喜班曾在这楼台上演出过许多京戏剧目,有的剧目还被用化装颜料记录在伶工房的墙板上,至今其墨迹可辩。1998年5月杨家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涧村:龙潭乡万涧村紧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北部,东与杜埠村接壤,南与天柱山相依,西与“天柱林场”为邻,北与龙潭村毗连。东西最大宽度4.5公里,南北最大长度5公里,总面积为20平方公里,四周群众环抱,中间地势平坦,平均海拔450米,是典型的山区地貌。村内有两条河流穿村而过,一条起源于天柱山大天门,流经甘河、上涧、中涧至下涧。一条起源于天柱山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你所不知的中山祠堂文化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在民国的时期大多都能够看到稍大的家族都会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家族宗祠,那就是祭拜自己长辈的地方,中国的大多地区都会供奉着祠堂,而其中中山的祠堂却是到现在为止保存最好的。本期中山文化带你去了解一下中山祠堂文化。

祠堂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是全族姓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从供奉鬼神、祖先或者有功德的人,逐步演绎到地方教化,聚众议事的场所。中山的祠堂,始建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延续到民国,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祠堂遍布于中山的城乡。

在中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现有三涌,后有石岐”。850多年前福涌梁氏的三世祖梁溪甫督建铁城有功,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建了这座纪功祠,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功建铁城梁公祠”。

现存的梁氏宗祠石木顶梁柱,木桁瓦盖结构,属三进天井,耳厢唐宋建筑风格;并集岭南建筑之精华,显得庄严、深沉而富丽堂皇,是良都地区保存较完好并具有很高建筑艺术的古建筑。

经历几百年风雨,如今“功建铁城梁公祠”依然耸立在福涌村的显要位置,作为中山古城建城的功臣,梁氏的后人,甚至每一个中山人一定庆幸自己的先民,为后代选定了这样一方水土作为家乡的桑梓。

祠堂的的显性文化通过建筑形制和外观装饰来表现,祠堂内外的石雕、木雕和泥塑、灰塑等工艺都蕴含了丰富的含义,比喻石榴,代表石榴多子多子多福。比如莲花和白鹭则教育子孙一路清廉,就连地砖的铺设也有人字形、田字形和丁字形的讲究,不同的铺设寓意人丁兴旺,家有良田等美好理想……一砖一瓦都突显了岭南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

很多的祠堂门前都有一眼塘,水塘后面是良田,背后有山,其实是隐藏了前照后靠,藏富其中的风水理念,再比如很多的祠堂都有堂号,堂号则蕴含了这个姓氏的郡望在里面,说明了这个族姓源自哪里,祖上的功德如何?

祠堂就是中国乡村中最令人炫耀的建筑,祠堂中的族谱记载了宗族的世系源流,厚薄不一的族谱流淌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所以不管你迁徙到何方,不管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族谱都将连接着血缘和亲情,每年的清明节很多旅居海外的乡亲就是根据祖辈父辈的族谱,寻根问祖不远万里回到故乡的祠堂祭祖。

你可能也喜欢:

中山步行街——闲逛品味其中历史

中山历史名人分别有哪些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满族有多少人口,满族的分布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塘尾游击队整训地旧址-塘尾袁氏祠堂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塘尾游击队整训旧址-塘尾袁氏祠堂为全南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塘尾游击队整训地旧址-塘尾袁氏祠堂年代为1937年,位于全南县社迳乡塔下村塘尾袁氏祠堂(也称光裕堂)。

2018年12月4日,塘尾游击队整训地旧址-塘尾袁氏祠堂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南面外墙向外延伸15米,北面外墙向外延伸7.4米,西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东面外墙向外延伸9.2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塔下村:塔下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亨祠堂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李亨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亨祠堂建于清朝道光末期,距今近200年了,3000多平方米的占地,在彼时彼地也不失为一座宏伟建筑。对研究清代的祠堂建筑和盐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文物价值。

李亨祠堂位于凉高山街原无一厂内,建于道光年间,大盐商李振亨的祖祠。占地3040平方米,由大门、正厅、左右侧厅、过厅、厢房、花房、后院组成的建筑群,面阔达81.5平方米,入口中柱的高大悬山屋面与两侧对称人字形山墙,连接侧门中线的梯形墙十分壮观。进深为39.5米,共有大小天井共11个.正厅为五间四柱硬山小青瓦顶,山墙为典型的川式马头墙,美观雄壮,为台梁式木构架,中间四柱为石柱,周长1.4米,十分壮观。檐下挑房、吊瓜、挂落多数雕刻保留完好。

李亨祠堂的修建者是自贡大盐商李振亨,民间也叫李亨,因其于道光年间创办了自贡人民一直津津乐道的“挖耳井”而起家,李振亨兄弟由此推井汲卤,烧灶制盐,自立盐号运销。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淮盐梗阻,川盐空前畅销,李振亨遂成自贡盐商巨富。李振亨发家后,随即于道光末期在凉高山屈家山建祠。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北以保护范围外20米为界,西至保护范围外4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当湖葛氏祠堂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当湖葛氏祠堂为平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当湖葛氏祠堂位于当湖街道南河头社区港南3—3号,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1年6月3日,当湖葛氏祠堂被公布为平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河头社区:南河头社区,2015年5月由南河头社区、建国门社区合并而来,合并后东起东湖,南临新桥港,西至新华路,北到解放路市河。总面积0.6平方公里,绿化面积21223平方米。社区共有住户3136户,人口7858人。社区党委下设6个支部,共有党员321名。社区现有工作人员9名。社区主要由南河头、西小街、荷花池、金湖小区、湖滨花园等组成。辖区内有财政局、教育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将口王家祠堂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将口王家祠堂为建阳区文物保护单位。

将口王家祠堂位于建阳区将口镇将口村,时代为清代。

将口王家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将口镇:建阳市辖镇。1949年设将口区,1958年改将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13公里。面积195.2平方公里,人口1.9万。福分公路经此。辖将口、西岸、芹口、横塘、松柏、山尾、东田、新建、胡巷、回潭、杨香、南台、石维下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活性炭、木材加工、罐头、萤石等厂(矿)。农业主产水稻,为市禽、蛋主产地。朱熹过芹溪曾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沽塘村層公祠堂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沽塘村層公祠堂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沽塘村層公祠堂位于高安市伍桥镇,年代为清。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伍桥镇:伍桥镇位于高安市西北部,是前0中央总--的祖籍地。距高安城区仅21公里,下辖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121平方公里。 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有黄沙港等溪河4条,镇管小二型水库4座,另有市管中型水库1座,库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年蓄水量1600多万立方米。燕子岭、凤凰山等地下山泉富含人体必 需微量元素,适宜生产矿泉水。全镇地下矿品种较多,已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程庄村程家祠堂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程庄村程家祠堂为东昌府区文物保护单位。

程庄村程家祠堂年代为清末,位于东昌府区梁水镇程庄村村西。

2012年,程庄村程家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水镇:梁水镇位于聊城西北部,历史上一直为为鲁西重镇,现为聊城市东昌府区辖中心镇,是聊、茌、临、冠四县(市)交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也是鲁西地区正在蓬勃兴起的一座新兴城镇。全镇共108个村,总人口6.7 万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6万亩)。200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3800元。 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全。京九铁路、聊临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山宁氏祠堂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古山宁氏祠堂为邵武文物保护单位。

古山宁氏祠堂位于邵武市沿山镇古山村,时代为清代。

古山宁氏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山村:名称来历:因村部驻地上在远古山时期就有好几座遗传在当地闻名的山:狮子山、象鼻山、旗山、遥平山等因而得名为古山,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21′00.8″,北纬27°18′25.3″,海拔高度238米,地处邵武西北部,东与沿山村接壤,西邻百樵村,南与三元村交界,北邻里居村、危家戈村。部驻古山中央地段,本村共有2条主要交通要道,分别为中央主街—古山街、古兴路、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李氏祠堂遗址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李氏祠堂遗址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祠堂遗址位于永年县临洺关镇,年代为明。

李氏祠堂遗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洺关镇:临洺关镇,永年县城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河北省较大乡镇。全镇现辖32个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其中镇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行政人口7.8万。邯郸市首批小康乡镇,首批现代化建设试点乡镇、“发展民营经济十强乡镇”、河北省“百强乡镇”。 临洺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临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北坊夏家祠堂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北坊夏家祠堂为新建区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明

类型:古建筑

地址:江西省新建县厚田乡北坊村

简介:

该祠堂位于厚田街北一里的北坊村头。前后两架,中施天井,招梁穿斗综合运用木架结构,后厅为主要建筑,九米深的进深,内主有七根杉木立柱,柱间隔仅一点四米,柱脚加八角石桑防潮,已有发柱基磨坏。整个祠堂深22.4米,宽15米,后厅金柱间宽6.2米,高7米,四周风火山墙围护严实,山墙加铁挂,右侧墙倾斜。

厚田乡:[概况]厚田乡──清朝兵部尚书周学健的故乡。全乡面积77.4平方公里,有18个行政村和1个林场,77个自然村,总人口23231人。99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727万元,实现利税1733万元。厚田乡地处新建县西南部,位于南昌县、新建县、丰城市三县(市)交界处,昌樟高速公路和温厚高速公路在本乡交汇,贯穿全境,设有互通立交通口,距昌北机场30公里,东*赣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庙头裴氏祠堂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庙头裴氏祠堂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庙头裴氏祠堂

类别:古建筑

时代:清

地址:新安县铁门镇庙头村

庙头村:庙头村位于新安县城西5公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8925人,耕地面积900余亩,设党总支1个,分支部5个,辖东、西、南、北、中5个片,66个村民小组进行管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村域内有新安电力集团、新安化肥厂等大型骨干企业,民营企业11家。310国道、连霍高速、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全村现有各类运输车辆420余台,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人均纯收入3900元,全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滕州张氏祠堂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滕州张氏祠堂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滕州张氏祠堂位于滕州市大坞镇大坞村。年代为。2006年12月7日,滕州张氏祠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古滕张氏族谱》记载,张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十三年(1748年)竣工。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张氏堂祠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内外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封闭式建筑风格。以正门、正厅为中心的南北轴线上,前后为两进院落。大门外两侧为大方砖砌八字墙,一对石狮拱卫。内院由方砖铺地,东西两厅各三间,为卷棚屋盖,后有高大雄伟的堂厅,厅堂房屋均为硬山起脊,灰色小瓦覆顶。堂厅是主厅,张氏祖先的牌位按支系和辈分分别摆放在堂厅和东西厅内。

张氏祠堂是大坞张氏族人祭祖的场所,北方人也称为家庙,张氏族人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二日祭祖,俗称丁祭,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按照传统的仪式,要在族内选取一位辈分较长、威信较高的长者在前面当司仪喝礼,下面跪着参加祭祖者,多是各支系的头面人物,参加者穿着整洁、按辈分排列,认真祭拜。

据山东省文物普查资料记载,滕州市张氏祠堂是鲁南苏北地区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古代家族宗祠建筑,它的形式,风格,建筑格局是研究封建宗法文化和宗祠建筑艺术的实物载体。1995年2月“张氏祠堂”被滕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山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5月,滕州市大坞张氏祠堂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录。张氏祠堂不仅仅是张氏族人祭祖的祠堂,已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建筑本体损毁严重。滕州市文广新局为抢救张氏祠堂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于2013年8月委托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编制了《张氏祠堂保护修缮一期工程方案》。2014年9月,省文物局批准该方案并拨专款启动了张氏祠堂保护修缮一期工程,此次修缮本着不改变文物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留张氏祠堂的历史原貌,工程历经三个月,完成了东、西厢房和东门楼的修缮工程。为使昔日的张氏祠堂早日恢复往日的风采,滕州市文广新局再接再厉,于2016年3月17日,启动了张氏祠堂二期保护修缮工程,据滕州市张氏祠堂文物保护与传承协会会长张光坦先生介绍,张家祠堂二期修缮工程,主要包括大堂、过厅和大学。

如今,历经两次修缮后的张氏祠堂焕然一新,更可喜的是祠堂内办起了图书室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古老的家祠担当了丰富大坞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任,张氏祠堂更像一个老有所为的人,又一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大坞村:大坞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为何我国北方很少见到祠堂,而南方几乎每个姓氏都有祠堂呢?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要从多个方面来综合判断。首先南方很多地区是不适宜耕种的,就以广东地区为例子,广东自古就属于南蛮之地,但是祠堂却是非常盛行的,主要就是因为地理条件十分恶劣,所以当地的人对祖先就这更深的感情。而且话说回来,早期很对北方有很多被派往南方的官员,地处他乡,难免会思念家乡,所以在传承这里就各位的注重了,不断的修建祠堂来提醒自己以及后代自己的根在哪里。

第二,南方现在保留的祠堂,大部分建成于明清时期。研究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从南宋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由北向南转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我国的经济中心最终在南方得以确立。南方先后出现了著名的徽商、浙商、粤商等等。而祠堂的建设、修缮以及保护是一个宗族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的体现,宗族汇总不断出现的高官、富商对保护祠堂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所以,从经济实力上来说,南方更有保护宗族祠堂的实力。

第三,修祠堂容易,维护祠堂可是件难事。北方作为政治中心,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战乱频繁、农民起义不断。比如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人口消失了1500万以上。家族都灭亡了,还怎么会有祠堂。并且战争以及之后的饥荒和疾病,进一步加剧了人口的流动,这也就使得很难有连续几代、十几代的家族安稳地生活在一个地方。再加上外部契丹、女真、匈奴这些凶悍的少数民族对内地的袭扰一直不断,所以北方人一直把生存作为第一需要,而无法在祠堂的维护上费太多心思。而南方就相对稳定一些,在五胡乱华时期,南方虽然也有朝代更替、但没有大规模的战乱和屠杀,所以祠堂也就维护得更好一些。

第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祠堂成为了四旧的代表性符号,北方相比起南方来,更接近政治中心,所以受到的冲击也就更明显。而同一时期的南方,祠堂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由于南方人普遍存在的宗族意识,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将祠堂保留了下来。比如皖南赣北有些祠堂,当地人将食堂设在了里面,这就巧妙地躲过了一劫。

综上所述,之所以祠堂在北方不如在南方常见,一是因为南方宗族观念更强;二是因为北方战乱频繁,再加上一些天灾,所以祠堂不容易保留下来。三是因为北方是政治中心,所以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受影响比较严重,而南方受政治的影响较小一些。四是因为经济重心后来移转到南方,南方对祠堂的维护投入的更多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詹岙詹氏祠堂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詹岙詹氏祠堂为永嘉县文物保护单位。

詹氏祠堂位于桥头镇詹岙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

2003年,詹氏祠堂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头镇:“环山抱水水抱山,宜人赏景景宜人。”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位于永嘉县西南部,瓯江中下游北岸,金丽温高速公路和49省道自西向东,菇溪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邻桥下镇,南与温州市鹿城区隔江相望,西连青田县温溪镇,北接西溪乡。全镇总面积9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91亩,其中水田13627亩,旱地2964亩,下辖5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10万,其中常住人口7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曲江邓氏祠堂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曲江邓氏祠堂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曲江邓氏祠堂位于永兴县油市镇新塔村,时代为清。

2012年,曲江邓氏祠堂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外延40米处。

油市镇:撤销油市镇,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新设立的便江镇、高亭司镇永兴县辖乡。1950年属山峰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更名油市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9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6万。乡政府驻油榨圩。107国道经此。辖儒林、大扬、油市、坪洞、车田、冷水、新塔、高冲、禾港、石塘、田心、燕尾12个村委会和油市居委会。乡镇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山吴氏祠堂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三山吴氏祠堂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祠堂

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三山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同治五年(1866)扩建。一进两重,四合院式布局,面阔14.8米,进深23.7米,砖木结构,硬山布瓦顶。祠内存“三让遗馨”“至德流芳”横匾两块。该祠堂整体保持了鄂东南清代传统祠堂的结构和风格,是研究湖北乡土建筑的重要实物。

重修后的吴氏祠保持了原来的风格,总体建筑为列架式砖木结构,硬山顶,猫拱式山墙,青砖碧瓦,门口有直径1米的石鼓列于两边。祠内有八角徊楼和戏台,均有八仙过海及花卉雕刻装饰,梁柱之类亦有龙、凤纹花雕。整个动、植物雕饰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祠宇进深23.7米,面阔14.8米。是目前樊湖水域内幸存而又罕见的古代祠宇,有较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自吴氏祠堂建筑外墙向四周分别延伸5米。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0米。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三山村:三山村位于距城区西南15公里的三山湖上,南临黄石,北接武汉,交通十分便捷。这里湖光山色,气候宜人。是本市唯一的水产养殖专业村,全村760户总人口3400人,其中党员102名。村委会下辖8个村民小组,3个商品鱼养殖基地,拥有2万亩三山大湖螃蟹养殖经济联合体,5千亩螃蟹内湖养殖基地,万亩精养鱼池。年产鲜鱼1200万公斤,螃蟹15万公斤,创社会总产值7千万元,人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仁里下祠堂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仁里下祠堂为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仁里下祠堂

坐落在绩溪县瀛洲乡仁里村村中,建于清代,坐西北朝东南,祠堂名为“敬爱堂”。分前、中、后三进,占地面积687平方米,前进门楼,面阔五间。歇山屋顶,砌封火墙,抬梁式构架,设拱轩顶,中开仪门。斗拱承挑出檐,三合土地坪。门楼后是庭院,条石地坪,东西两侧是廊,享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屋顶,抬梁构架,三合土地坪,寝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屋顶,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前檐及东西稍间有石雕栏板11组,条石踏步登上寝楼,有天井。祠堂内的额枋、雀替、驼峰雕刻非常精美,艺术价值较高。2011年6月21日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保单位,批准文号为绩政【2011】46号;2016年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6】219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赵家祠堂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赵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赵家祠堂位于济源市梨林镇梨林村。清代,坐北朝南,现存山门、正殿、东厢房、街屋四座建筑。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五檩中柱悬山造。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六檩前廊式悬山造;前檐枋,檩间用隔架斗拱,大斗八棱底莲花,腰中间凹槽;耳手指并拢,十字拱雕刻花纹,非常精美;均为青砖下碱,土坯墙身。东厢房,面阔二间,进深四架椽,单檐硬山。街屋为杂物储藏室,下碱为青砖,墙身土坯。祠堂还存碑刻五通。

梨林村:梨林村是位于梨林镇的中心,全村480户,1600人,6个居民组,52名党员,2000余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主要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000元。先后获得“市文明村”、“市生态文明村”、“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妇联组织建设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水生张张氏祠堂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水生张张氏祠堂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水牛张张氏祠堂位于郑州市西部沟赵乡水牛张村内,东临郑州轻工业学院(新区)。张氏祠堂主体建筑为单檐硬山式,座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三间,通长9.76米,进深一间,通长5.79米,前出廊。檐部下有两根木柱支撑,柱头上为平板枋与大额枋呈“T”形,梁架五架梁结构,次间外筑山墙,山墙上作简单的砖雕墀头。灰色小瓦覆顶,正脊和垂脊做花脊式,正脊两端吻饰已脱落,垂脊仅一侧还留存着小兽。前檐明间为实板门,次间各置方窗,内置寿字花格窗棂。祠堂后墙正中供奉张氏始祖牌位,张氏始祖牌位由青石雕刻而成,在周边为高浮雕雕刻而成的龙形图案。张氏始祖牌位两侧为八通家谱世系碑。在房屋门口处还立着一通民国时期的《水牛张张氏宗祠碑记》碑刻。据碑文记载,水牛张张氏家族祖上于明初从洪洞县迁徙于此。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沟赵乡:沟赵办事处(原郑州市中原区沟赵乡)位于中原区的西北部,离市中心18公里远,东临石佛办事处(原石佛乡)西临荥阳市廿铺乡,南临须水镇,北临惠济区的古荥镇,东西长10.8公里,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为56.8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平均自然坡度2.9‰。全乡土质均为沙土壤,适于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等作物的生长。郑汴洛高速公路穿境。南水北调工程,索须河纵贯境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