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氏总祠堂(精选20篇)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浏览

273

文章

183

三合孙氏祠堂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三合孙祠堂为黟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合孙氏祠堂位于黟县柯村镇三合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祠堂。

三合孙氏祠堂被公布为黟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合村:三合村位于柯村乡东北方向,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全村辖九个村民小组,有257户、868人口,沿漩溪河分布,全线长11公里,与石台县交界。全村总面积3.4万亩,山场面积2.8万亩,耕地面积476亩, 茶园1146亩。全村现有36名党员。三合村是一个以茶、林业为主导经济的县级贫困村,通过村“两委”一班人及上级的支持,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丞相祠堂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丞相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丞相祠堂位于宜宾流杯池公园东南点将台之下,该祠堂始建于宋代,为纪念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人称山谷祠。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云南,途径戎州(今宜宾)而建。

清咸丰元年,该祠及流杯池一带毁于兵乱,咸丰六年(1856年)又重建。清光绪辛丑牟(1901年10月),叙州知府文焕书匾“丞相祠堂”及门联“明知炎德已衰感三顾君恩出抚危局,毕竟大名大朽怀两川相泽来拜荒祠”,原迹尚存于该祠大门。殿内塑关羽、关平、周仓像,殿外古石塔炉青烟缭绕,古石鼓、石狮、石华表傲然屹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碧山汪氏祠堂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碧山汪氏祠堂为黟县文物保护单位。

碧山汪氏祠堂位于碧阳镇碧山村碧东组,时代为清,类别为古祠堂。

碧山汪氏祠堂被公布为黟县文物保护单位。

碧山村:碧山村位于碧阳镇北面,2008年由原碧东、碧西两村合并而成。全村辖21个村民组,人口2900余人。2009年1月设立党总支,下设碧山村千亩桑园示范基地党支部,种蚕繁育基地党支部和老年协会党支部,共有8个党小组,党员128人。产业布局有蚕桑种植业、肉鸡养殖业、优质茶种植和各类加工业等。碧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新安志》记载:隋开朝十二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李氏祠堂遗址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李氏祠堂遗址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祠堂遗址位于永年县临洺关镇,年代为明。

李氏祠堂遗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洺关镇:临洺关镇,永年县城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河北省较大乡镇。全镇现辖32个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其中镇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行政人口7.8万。邯郸市首批小康乡镇,首批现代化建设试点乡镇、“发展民营经济十强乡镇”、河北省“百强乡镇”。 临洺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临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正和谌氏祠堂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正和谌氏祠堂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正和谌氏祠堂位于全南县陂头镇正河村寨下,由院子和祠堂两部分组成。宗祠呈龙腾卷浪形,坐北朝南,壬生丙方位。据信全谌氏五修族谱记载,宗祠始建于1354年,距今660余年。院与石门牌坊于1907年为彰显驸马谌震的荣耀所建。总占地面积1815.28平方米。

宗祠建筑采用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宗祠门廊左右两侧,一对威武凛然的石狮遥相呼应,炯炯有神。正门左右,立一对雕花石鼓。全祠由16根石柱及青砖砌成的马头墙支撑,石柱顶端雕刻有鳌鱼。栋高11.6米,面阔三间,二进三厅,祠堂占地面积1630.48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星槎何氏大祠堂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星槎何氏大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何氏大祠堂位于顺德区均安镇星槎村。清代建筑(1800年)。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三进,总面阔25.5米,总进深41米。主体为硬山顶式建筑,灰塑博古瓦脊,碌筒瓦,黄色琉璃瓦剪边,抬梁式木架构。

宗祠前为一麻石铺成的地堂。

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侧有外廊。花岗岩石脚,清水青砖墙,明间、次间为抬梁式,花岗岩条石地面。梁及驼峰均刻有人物故事图案。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三层花岗岩柱础,上部皆置一“福禄寿”石雕挑头。

第二进前有花岗岩台阶。台阶两边有石护栏,上面雕有八仙的图案,栩栩如生。第二进为厅堂式,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灰塑博古屋脊,垂脊各置灰塑狮子一只,碌筒瓦,琉璃瓦剪边。前廊地面铺花岗岩条石。二、三间梁架为抬梁式,地面为阶砖。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金柱为圆形木柱,前廊为卷棚顶。二、三间为花岗岩石脚,粗砌清水砖墙。第三进由一条小巷进入,风格古朴。里面有一口方型井,较为少见。

星槎村:星槎村始建于明代,清初以星山和茶山的谐音命名。星槎村位于均安镇西北部,距镇城区中心8公里,西邻新会天河村,北与杏坛南华村隔江相望,东接上村,南连沙浦。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00多人,下辖兴隆、阜隆、福岸、蚬沙、均联、上力6个村民小组。星槎村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农工商企贸,2004年全村生产总值达6.8亿元。特别是工商业经济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李亨祠堂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李亨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亨祠堂建于清朝道光末期,距今近200年了,3000多平方米的占地,在彼时彼地也不失为一座宏伟建筑。对研究清代的祠堂建筑和盐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文物价值。

李亨祠堂位于凉高山街原无一厂内,建于道光年间,大盐商李振亨的祖祠。占地3040平方米,由大门、正厅、左右侧厅、过厅、厢房、花房、后院组成的建筑群,面阔达81.5平方米,入口中柱的高大悬山屋面与两侧对称人字形山墙,连接侧门中线的梯形墙十分壮观。进深为39.5米,共有大小天井共11个.正厅为五间四柱硬山小青瓦顶,山墙为典型的川式马头墙,美观雄壮,为台梁式木构架,中间四柱为石柱,周长1.4米,十分壮观。檐下挑房、吊瓜、挂落多数雕刻保留完好。

李亨祠堂的修建者是自贡大盐商李振亨,民间也叫李亨,因其于道光年间创办了自贡人民一直津津乐道的“挖耳井”而起家,李振亨兄弟由此推井汲卤,烧灶制盐,自立盐号运销。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淮盐梗阻,川盐空前畅销,李振亨遂成自贡盐商巨富。李振亨发家后,随即于道光末期在凉高山屈家山建祠。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北以保护范围外20米为界,西至保护范围外4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漕川佘氏祠堂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漕川佘氏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佘氏祠堂座东朝西,原为三进,一进在“文革”中被拆毁。现二、三进保存完好,尤以二进建筑考究,气势恢宏,其梁柱有镂雕、浮雕、彩绘人物、花草、禽兽、缠枝、祥云等图案,雕刻细腻精美,形象栩栩如生,该祠堂是徽派建筑文化和江北建筑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它为研究这一时期南北文化交融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堂主体外,四周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西至上大街,南至东大街,北、东两面各15米。

地址:含山县运漕漕川社区上大街43号

漕川社区:千年古镇漕川社区,又名“蓼花洲”,又称“中闸”,原辖东河、上大、西北三个居委会。2005年合二为一,取名“漕川社区”,设置0漕川社区党支部,运漕镇漕川社区居委会,辖区内党员人数148人,两委工作人员9名,环卫工人31人 ,总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2万人。拥有12条主街道,其中人民街、五里街、东大街、下大街、西大街均为16米宽路面,全部架设路灯,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连氏祠堂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连氏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连氏祠堂位于襄垣县古韩镇南峰沟村北。坐北朝南,南北长16米,东西宽15.7米,占地面积251平方米。据碑文记载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正殿,两侧有东西厢房、东西耳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梁架结构,柱头斗拱为三踩单昂。庙内存壁画4平方米。原有碑碣不存。

古韩镇:古韩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古有八景:宝峰晴雪、狮山晚照、凉楼盛观、漳江春渡、市桥怀故、韩山独秀、仙堂旧隐、甘泉嗽玉。历史人物主要有,西汉杰出的政治家张良;东晋著名高僧、旅行家、翻译家法显;明洪武年间监察御史连楹;明嘉靖年间礼部和吏部尚书刘龙等。 古韩镇地处襄垣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是全县的人口大镇、经济重镇、发展强镇。全镇共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兰圃祠堂战斗旧址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兰圃祠堂战斗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兰圃祠堂战斗旧址林氏宗祠位于闽侯县祥谦镇兰圃村林氏宗祠。

1949年初,林森县(1944年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1950年复名闽侯县)兰圃村有个大地主恶霸林柯锬,拥有田地千亩,家财万贯。他眼见农民斗争风暴日益高涨,为保护自己利益和安全,利用兰圃村农历2月14“迎神”节日之机,演戏闹节3天,特请驻扎沪屿乡的县保安队光顾自己的家宅,备盛宴款待保安队长刘兆春及其随带兵丁队伍一行,妄图借保安武力恫吓民众。

兰圃村地下党支部获此信息后,立即向闽中游击队密报这一动态。闽中游击队领导当即研究决定:“趁保安队在兰圃祠堂看戏之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敌人。但战斗必须神速,歼敌要稳,一鼓作气,不得误伤群众,确保万无一失。”当即派出陈振标、沈祖夏、郑书程、黄建国等12名游击队员,乔装打扮成看戏群众,依靠兰圃地下党同志内线,里应外合,打击歼灭敌人。12名游击队员连夜赶到离兰圃村2里路的泮洋自然村地下党接头户郑孝铨家。为稳准地歼灭敌人,大家进一步商讨作战方案。一致认为:根据敌人在兰圃过节的行踪,每晚必在林柯锬家吃晚宴,应选择敌人到祠堂看戏之机,严密布阵,趁敌不备,突然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农历二月十五日,夜幕降临,“迎神”通宵演戏开始,在林柯锬家的兵丁,个个喝得飘飘然,嘴上叼着“哈德门”香烟,肩扛腰挂长短武器,三摇两摆、趾高气扬、前呼后拥着林柯锬进入兰圃林氏宗祠,集中坐在祠堂东西两侧楼上观戏。见到敌人看戏兴头正浓、戒备松懈,12名游击队员混在看戏的群众中,严密监视着敌人的动静。按照预定作战方案,分成两组,每组5人,陈振标、沈祖夏负责指挥,两组战斗人员在戏楼背后埋伏。当戏演到高潮时,观众爆出阵阵喝彩之际,突然“砰!”一声指挥信号-响,站在敌人身后的10名游击队员同时举-射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场击毙保安对长刘兆春和敌机-手数人,敌副队长薛某负伤跳楼与部分敌兵混在看戏人群中仓惶逃窜,林柯锬也惊恐万分地逃脱,来不及逃脱的纷纷跪地求饶,缴械投降。

这场战斗,共击毙敌人5名,伤敌3名,缴获捷克式轻机-1挺、长-10多支、-几百发。没有误伤一个群众,游击队无一伤亡。战斗结束后,游击队领导对俘虏进行告诫教育后,予以释放。并在台上作了简短的安民报告,随后,游击队连夜撤离兰圃村,带着战利品胜利返回驻地。

兰圃祠堂战斗拔掉了闽侯七里地区一个-武装据点,震慑了敌人的-气焰,鼓舞了人民对敌斗争的士气和信心。

兰圃林氏宗祠始建于1919年,由乡人传瑨、芳清等集资建成。20世纪50年代曾被征用为粮库,后又改建为村文化活动场所,历经沧桑。2000年7月由村民出资重建,2001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保存状况良好。

兰圃村:兰圃村位于324国道两侧,北上距福州23公里,东面背靠长乐营前镇,南与福建省小城镇试点镇--青口镇接壤。全村2049户,6893人,土地面积10195亩,共有农田耕地1381亩,森林面积5827亩,全村36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55人,党员156人。村中有卫生所2处、市场1处、小学1所、幼儿园1所、老人会4处、夕阳红队伍1支、龙舟队2支、中型超市4个,有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功桥杜氏祠堂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功桥杜氏祠堂为马鞍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杜氏祠堂:位于和县功桥镇丰山杜村村中。时代为清代晚期。

2015年6月5日,功桥杜氏祠堂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本体外3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5米。

功桥镇:功桥镇地处和县西南,南临沈巷经济开发区,登高可眺望芜湖,西与含山县接壤,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全镇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全镇水陆交通便捷,供电、通讯设备完善。牛屯河、丰山河、功桥河境内川流不息,和新路、长姥路、联新路贯穿境内,距南京、马鞍山、芜湖、巢湖均在100公里以内。功桥镇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宋朝歌豪杜默、中国奥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五塘龚氏祠堂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五塘龚氏祠堂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塘龚氏祠堂位于义乌市上溪镇五塘村46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1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

五塘村:五塘村概况 五塘村位于上溪镇北边,距离上溪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全村共有农户269户,人口611人,土地面积320亩,全村共分为8个村民小组,党员24人,村两委成员5人,2008年人均收入8087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素质的提高,村集体研究讨论了村庄整治方案,近年来基本完成了村庄“小五化”工作,建立了村图书室,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张九龄故居祠堂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张九龄故居祠堂为始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张九龄故居位于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始建于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是唐代著名贤相、岭南诗祖张九龄的父亲张宏愈迁始兴石头塘村时所建,距今已有1332年历史,故居内设宗祠,有张宏愈、张九龄父子牌位。

隘子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沟。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孕育了中国历史上不能忽视的名相名将:唐朝宰相张九龄和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的张发奎。

据说张九龄的曾祖父在韶关曲江做官,而张九龄的父亲则来到始兴置立田产以耕为业。民间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隘子镇:隘子镇地处粤北山区,位于始兴县城南边,距县城65公里,东靠司前镇,南与翁源县毗邻,西与曲江县接壤,北与深渡水乡交界,是始兴最边远的山区乡镇。全镇总面积为32326公顷,其中林地面积为26600公顷,耕地面积为745公顷,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辖区内有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个镇属机关单位,中小学校20间。全镇有4494户,总人口2012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路州周氏大祠堂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路州周氏祠堂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周氏大祠堂位于乐从路州。清代光绪丁亥(1887年)建,民国八年(1920年)、1996年、2000年均有重建。坐北向南,三进两廊一后院,分左、中、右三路,面阔22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1087平方米。单檐硬山顶。

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屋脊雕有灰塑人物、鸟兽、花卉图案。前廊为雕花抬梁式梁架,均为人物及花卉雕刻。两扇大门上绘有门神,刻有一副对联“笃诚万代光先祖,祜训千秋仰后贤”。门侧置两块花岗岩抱鼓石。

第二、三进面阔各三间,进深各三间,均为穿斗式梁架。二进有刻着清代书法家、前贵州政务厅长陈官韶书写的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的硬木屏风,屏风按原貌重造。除中座的壁画重新绘画外,内墙上的壁画基本上还保留原状。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路州村:路州村位于乐从镇的中部,距镇2公里,紧靠三乐公路, 面积3.68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常住人口3779人,其中农业人口3474人,非农业人口305人,总户数1049户,耕地总面积1000亩。村委会下设1个股份社,9个村民小组,全村有党员122人,村民代表75人,“两委”成员5人。辖区内建有大小厂房45间,商铺124间。自建立村委会以来,村委会在上级的关怀和指导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杭头宋氏祠堂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杭头宋氏祠堂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杭头宋氏祠堂位于苍山县向城镇杭头村西南,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

该祠堂初建于明崇祯九年九月(1636年),由宋氏九世祖宋之普、宋之韩等人筹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宋氏十五世祖宋献章等人修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后重修。该祠堂现存房屋9间.正殿3间,坐北朝南,设有走廊,全是木质顶柱,正殿内正面为后来修建的神龛,供奉宋氏先祖牌位,神龛右侧有万历年、民国二十四年立宋氏先祖墓碑。正殿为砖木结构,屋顶硬山式,上覆灰色筒瓦,瓦头有猫头等纹饰、正殿门两侧有“册”形窗户。东西配殿各3间,结构同正堂;门楼,砖木结构,屋檐起脊,饰祥瑞饰图案;院内南墙两旁各嵌有修祠捐款、地着名录碑,并立有一块“罗先生墓碑”。该祠堂为苍山望族宋氏遗留的古建筑,保存东西23米,南北26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对于研究明清时期临沂市古建筑风格、民俗文化以及明清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杭头宋氏祠堂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杭头村:杭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戴时宗祠堂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戴时宗祠堂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戴时宗祠堂位于长泰县武安镇陶然园,年代为明至清。

简介:又名“瞻依堂”,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清代重修。建筑面积438平方米,坐西朝东,由前厅、天井、月台、两侧过水廊房和主堂组成,硬山顶。祠前有旷埕和泮池。前厅面阔五开间,进深两间。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厅、主堂均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梁架、柱础雕刻精美细腻。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18年,戴时宗祠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安镇:长泰县辖镇。县府驻地。1940年置武安镇,1958年建红星公社,1960年更名城关公社,1984年复置武安镇。位于龙津溪下游,面积1012平方公里,人口48万。鹰厦铁路、郊柏公路过境。辖十里、积山、欧山、鹤亭、溪东、宫山、珠坂、城关、京元、金里、珠浦11个村委会和城河、登科、中山、罗山4个居委会。主要企业有运输、建材、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甘蔗、水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柳岗王氏祠堂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柳岗王氏祠堂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柳岗王氏祠堂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

王氏祠堂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南宋名臣谏议大夫王大宝为母亲王氏请旨建造的。该祠堂于宋代建炎三年创建,明代嘉靖十三年重修,清代雍正十三年再修,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王氏祠堂总面积约1904平方米,贝灰木架结构。祠堂大门为石结构的双叠楼亭台式,石亭顶端有一太阳形状石徽,顶台中央立有高0.61米,宽0.22米的“圣旨”石牌,因此称为“圣旨亭”。亭门通梁刻“王氏祠堂”,明嘉靖十三年(1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梁背刻“时思”二字。亭匾高0.31米,长1.43米,正面刻“科第”、“唐节度使王审知”、“宋建炎榜眼王大宝建炎进士王大鼎”,背面刻“宋赐进士文林郎惠州府推官王仁”、“明成化戊子科乡进士囗囗囗囗囗王囗”、“清康熙丁酉科进士郎王时”。亭大门高2.23米,宽1.51米,两侧门高均为2.1米,宽1米。大门的门框上,一直以来都会贴一副春联,那就是“庆春王正月,祝天子万年”。相传此对联是王大宝所作,这与潮阳灵山寺由王大宝奏准皇上而立的“祝圣碑”似有联系。长方形双迭楼台式,长3.51米,宽2.55米,通高5.73米,顶台为1.91米。站在王氏祠堂大门前眺望,可见郁郁葱葱的山峰,山顶正对着大门。祠堂背后曾有一条小山丘连接山冈,故有丝线挂金钟的美誉。由于王氏祠堂是奉旨建造的,有圣旨牌,所以,路过的宋朝官员,文得下轿,武需下鞍,叩拜而过。

王氏祠堂的建筑结构为三进四厢房,入大门是阳埕,进而是中厅、天井、拜亭和各有两间对称厢房的后厅。拜亭上的瓷塑艳丽多彩,有精致美丽的双凤朝牡丹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拜亭和后厅的梁架上有众多的木雕,人物、雄狮、松鹿、骏马、花篮等组成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图像,其雕刻古朴自然、生动流畅,技艺精湛。旧时祠堂后厅、拜亭等处悬挂着十几块文魁、武魁、状元、进士等字样的木匾,但在解放初的破除封建迷信运动中,这些牌匾分给贫苦农民当柴火烧。今祠堂尚存木匾一块,匾高0.7米,宽1.9米。匾文为“文魁”、“主试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粮饷李翰章监临头顶顶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御史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刚义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癸酉恩科乡试中式第十九名举人王廷献立”。祠堂厢房两侧现存有两块石碑,一为“明王氏世族”碑,一为“呈明县主勒石示禁”碑,可惜历经风雨沧桑,碑文已模糊不清。

据说王大宝母亲是潮阳金灶镇柳岗村人,王大宝小时候多在外婆家居住读书,科第为官后不忘母恩,于是请旨获准建祠,以为纪念。经过历代维护和修缮,这座祠堂的建筑具有南宋遗风,也保存有明代和清代建筑梁架和木雕的特点。2001年,王氏祠堂被原潮阳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柳岗村:柳岗村简介柳岗村位于潮阳区金灶镇北部、榕江南畔,创建于北宋(1126)年间,现有6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709户,现有总人口8095人。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47名,其中正式党员143名、预备党员4名,支(村)委会成员7名。全村拥有耕地面积2800亩,林地面积43.5亩。境内有陈氏家庙、王氏祠堂(文物保护单位)、双忠公庙等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翕合堂张氏祠堂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翕合堂(张氏祠堂)为开化县文物保护单位。

翕合堂位于马金镇杨和村·清·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氏祠堂。共有二进,中有天井,占地面积约345平方米。两进面阔都为五间。大门门罩用砖叠檐翘角,下有砖雕,门框砖砌。硬山顶,阴阳合瓦,有勾头滴水。

马金镇:开化县辖镇。1950年设马金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改镇。位于县境北部,马金溪东岸,距县城中心17.6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2.2万。205国道和衢(州)淳(安)公路过境。辖上街、下街、界首、排田、烂田、黄荆林、杨和、塘沿、柴坑、山头、湖头、上江坑、下江坑、姚家一、姚家二、明塘坞、星田、内徐塘、外徐塘、横岭底、璜田、苏阳、秧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南隅李氏祠堂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南隅李氏祠堂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隅李氏祠堂位于巨野县田庄镇,年代为清。

2015年6月23日,南隅李氏祠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田庄镇:田庄镇位于鲁西南大平原巨(野)、郓(城)、嘉(祥)、三县交界处,是巨野县的城郊镇,辖61个行政村,6.2万人.总面积8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万亩,是一个富有魅力和充满生机的经济文化重镇. 田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属古麟州阅历千载到于今,在这快神奇的土地上,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英杰辈出.明朝礼部侍郎、都御史宋沧,清末八旗都统、武状元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僧格林沁祠堂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格林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僧格林沁祠堂在东城宽街47号。又称显忠祠。祠堂坐北朝南。由仪门,享殿及配殿构成二进四合院式建筑。仪门3间。东西配房各5间。二门前有一碑亭,亭内有石碑,碑高4米余。碑阳为满文,碑阴无字,碑侧雕龙。二门l间。民国时,建为怀幼小学,后更名进步小学,现为宽街小学。祠的主要建筑保存完好,是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僧格林沁(?一1865),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大臣,都统。在镇压捻军中,被义军杀死。光绪年间为他立专祠。

景点位置

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47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许家黄庄祠堂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许家黄庄祠堂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黄庄祠堂位于莒南县十字路街道许家黄庄村东首,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许家黄庄祠堂是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字路街道:莒南县十字路镇地处莒南县城驻地,辖107个行政村(居),12.1万人,总面积170万平方公里,9万亩耕地。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702万元,人均收入2670元。我镇北临莒县,南靠连云港、新浦,东临日照,西靠临沂,境内兖(兖州)石(石臼)铁路横贯东西,莒(莒县)新(新浦)公路、岚(岚山)济 (济宁)公路在此相会,通讯、水、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