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蒲江雀舌哪家最好(合集13篇)

浏览

7029

文章

13

篇1:蒲江石窟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蒲江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江石窟位于四川省蒲江县西南10公里处的朝阳湖山崖上和鹤山镇蒲砚村。该石窟包括唐代68龛、五代1龛、宋代7龛、明代1龛、清代10龛。

四川省蒲江县西南10公里处的朝阳湖山崖上和鹤山镇蒲砚村。飞仙阁摩崖造像、蒲江石窟即二郎滩摩崖造像,沿崖长约200米间有历代石窟摩崖造像现存87龛,其中有佛、菩萨、天王、力士、金刚、夜叉、飞天等五百五十多躯造像。

飞仙阁摩崖造像

飞仙阁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西南朝阳湖镇二郎潭两岸山崖上,共92龛,造像777尊。其中北岸87龛,南岸5龛。最早造像为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唐代造像64龛491尊,主要有唐永昌元年(689年)所造瑞像龛、释迦、三世佛、华严三圣、弥勒、观音、千手观音、如意轮观音、地藏、天龙八部、胡人天王。五代造像17龛256尊,有一佛六菩萨、西方净土变等。清代造像11龛30尊,有南海观音、诃梨帝母等。龛形多为长方形,最大的造像为大佛坪8号龛,龛内雕高达6米的唐代弥勒佛。

飞仙阁摩崖造像分布于西南丝绸之路古道上,以唐代为主,造像形态各异,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题材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尤其是瑞像龛,是四川省年代最早的菩提瑞像。

龙拖湾摩崖造像

龙拖湾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鹤山镇蒲砚村古佛山,主要分布于龙拖湾、庵子岩、土地嘴、石马庵4处相邻的地点。龙拖湾在古佛山西麓,有南北朝至唐、宋造像10龛80尊,主要有西凉嘉兴元年(417年)摩崖题名碑1通、唐代观音像、释迦像、宋代释迦像。

庵子岩在古佛山东麓,明代造像3龛34尊,为西方三圣,有明成化、嘉靖题记。

土地嘴造像在庵子岩东北500米,唐代造像13龛,263尊。有千佛、弥勒佛、释迦佛、唐天宝题记。

石马庵造像在庵子岩东1000米,造像共9龛91尊,其中唐代5龛81尊,千佛、释迦佛等,有唐会昌、大中、咸通、大顺等题记。清代造像4龛10尊,主尊分别为牛王菩萨、诃梨帝母、二郎神。

龙拖湾摩崖造像,从南北朝到唐、宋、明、清各个时代造像都有,具有较高的历史、宗教和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蒲江猕猴桃

全文共 2093 字

+ 加入清单

蒲江猕猴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蒲江猕猴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蒲江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缘,介于东经103°19至103°41ˊ和北纬30°05至30°20ˊ之间,幅员面积583平方公里。县境内地貌主要为平原、浅丘、深丘和低山地,平均海拔高度534米,最高1022米,最低465米,自然生态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49.16%,享有“成都花园、绿色蒲江”之美誉,是省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蒲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土壤质地中壤,结构性状良好,耕作层肥力较高,营养丰富且平衡。蒲江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适宜猕猴桃的生长。

“蒲江猕猴桃”,科技成就品质。蒲江县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重点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共同成立了猕猴桃工程中心,开发了国内首个猕猴桃专利保护品种—“金艳”黄肉型猕猴桃,该品种具有外形标准美观、果实大小均匀、品质独特、丰产性高和极晚熟性、极耐贮性等六大特点,是全球高端三大黄肉品种之一。蒲江县从1999年开始实施无公害、绿色及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相继制订了《蒲江猕猴桃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系统》、《有机肥施用管理办法》、《蒲江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蒲江猕猴桃》等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并编印《蒲江猕猴桃生产技术手册》下发到企业和农户,按照“四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检测),全面执行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不断提高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程度。县上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设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制定了标准化生产实施技术规程,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监管、监测体系建设,定期对蒲江猕猴桃质量指标进行抽样检验,对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实施全程跟踪服务,指导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完成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GAP食品安全建设工作。蒲江猕猴桃生产基地已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正同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建设“出口茶叶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县获得绿色、有机、GAP认证总面积已达2.5万亩,其中,有机认证2400亩,万亩猕猴桃正处于有机食品转换期。

蒲江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形成“蒲江猕猴桃”“果形美观、香气浓郁、酸甜爽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独特优良品质的重要基础,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蒲江猕猴桃”已成为继“蒲江雀舌”后,我县又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绿色名片,形成了“金艳”、“Tingo”、“五面山”等一批代表蒲江优质生态农业的高端品牌,全面启动了“蒲江猕猴桃”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并力争2年内将“金艳”打造成为国家驰名商标和国家名牌产品。蒲江以“蒲江猕猴桃”区域品牌建设为轴心,先后举办了“成都猕猴桃北京推介会”、“国际猕猴桃高峰论坛”等国内外猕猴桃重大节会,今年10月,还将举办“2011成都国际猕猴桃”,不断提高“蒲江猕猴桃”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蒲江积极开展与世界猕猴桃最大的销售公司新西兰Zespri公司、美国最大的水果分销商Dole公司合作,通过产品互补、渠道共享、品牌合作等方式,成功实施了品牌经营战略和国际化营销,占据了覆盖北美、欧盟、俄罗斯、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销售市场,进一步将“蒲江猕猴桃”向全球推广,正逐步成就“蒲江猕猴桃”品牌高端和高端市场。

蒲江县结合西来古镇、自然生态、产业优势,以土地流转和项目集中为手段,以国家出口茶叶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高标准规划建设蒲江猕猴桃创新科技示范园,提升猕猴桃产业基地现代化水平,积极实施以观光走廊、风貌整治、现代农庄等为主要建设内容,打造以猕猴桃认养采摘、乡村酒店度假、现代农庄经营、节会活动等为主的国际一流水准的猕猴桃主题公园,促进一三产业互动,提升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天府之国的蒲江山水间,成就一方产业的猕猴桃林“秀色可餐”。蒲江,猕猴桃孕育生长的故乡,正在党政群的励精图治下,奋笔铺陈日益动人的美丽画图。按照“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目标,蒲江制定了《蒲江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对种植基地、企业集群发展、加工能力建设、品牌建设、市场物流和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制定了奋斗目标,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计划到2012年,建成10万亩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绿色食品认证面积6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万亩,良种化率100%,形成总产量10万吨,总产值10亿元的产业规模。发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建成总量2.5万吨的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包装储运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猕猴桃品牌1个,将蒲江建设成全球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

在蒲江,风光无限猕猴桃,在勤劳睿智的蒲江人民汗水浇灌下,产业化经营优势日益凸显,产业综合效益最大化日渐增强,小小猕猴桃正在为富甲一方花开花落、吐露芬芳。蒲江与猕猴桃,猕猴桃与蒲江,正牵手走向全川全国全世界!

蒲江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蒲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蒲江丑柑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蒲江丑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蒲江丑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蒲江丑柑是四川成都蒲江的特产。

丑柑,学名“不知火”,又称“凸顶柑”,“丑桔”,“丑八怪”等叫法。是由日本农水省园艺试验场于1972年以清见与中野3号椪柑杂交育成。最早于2000年引入四川省蒲江县种植[1] ,2003年蒲江县实现了不知火单株挂果5公斤以上,最高达15公斤,仅2003年前来蒲江参观学习人员就有1000余人次。其后四川省的金堂丹棱等县也逐步引进,另四川内江,重庆,云南,江西,湖南,浙江等地也有局部种植。采用高接换种技术嫁接后,不知火杂柑在川西盆地表现为果实大,平均果重200克,最大400克以上。果实倒卵形,多有突起短颈;果皮黄橙色,10月上旬开始着色,12月上旬完全着色;果皮黄橙色,果面稍粗,易剥皮,果汁糖度在13%以上,最高达 17%,味极甜;次年2~3月成熟,风味极好。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所辖7镇4乡1街道(鹤山街道、寿安镇、西来镇、朝阳湖镇、大塘镇、大兴镇、甘溪镇、成佳镇、白云乡、光明乡、长秋乡、复兴乡)

《蒲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蒲江丑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蒲府函〔2015〕84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31/T018-2015《蒲江丑柑生产技术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蒲江古象山书院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象山书院位于石象湖景区内景点象山最高处,海拔632米,占地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0平方米,这里是“儒圣兴学“的主要景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魏了翁在此接受了他的启蒙教育。“古象山书院”原名“象山学堂”,南宋书院教育兴起后更名为“古象山书院”。书院完全是宋代学堂的建筑风格,屋頂的设计也颇具创意,中间为六品官,两边依次为榜眼、探花上面的横梁则寓意“栋梁之材”。建筑设计衍射了古人寒窗苦读,求取功名,书中自有功名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心路历程。

电话

028-88591888

门票

石象湖门票:60元

开放时间

8:30——18:00

景点位置

成都蒲江县石象湖生态风景区(成雅高速公路86公里出口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蒲江雀舌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蒲江雀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蒲江雀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蒲江雀舌”是指在蒲江县域内的特定地理环境下栽培、种植和经独特加工方式制作而成的地方特色名优绿茶。蒲江雀舌原料有严格要求,采摘时间必须是每年2月至4月份的春季茶芽;茶树品种必须是中小叶茶树;采摘标准必须是单芽,且要求“九不采”,即:雨天不采,偏瘦不采,单芽不采,风伤不采,虫伤不采,开口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茶芽必须当天交到茶厂,贮运过程通风透气,不能发热。

文化典故

蒲江雀舌历史悠久,起源于唐,宋代入贡,兴于明清,普及于近代,当代大发展。“蒲江雀舌”茶具有“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独特品质,“其外形芽头饱满匀整,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色泽翠绿光润; 其内质,香气馥郁高长”。“蒲江雀舌”已经成为四川名茶的标志性产品。

蒲江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蒲江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情况的函》(蒲府函〔2008〕4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蒲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蒲江杂柑

全文共 1663 字

+ 加入清单

蒲江杂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蒲江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优质杂交柑桔生产基地。全县有优质柑桔基地20多万亩,年产优质果品30多万吨。主要品种有脐橙、早中熟蜜柑、椪柑、王官溪蜜柚,以及优质杂交柑桔天草、不知火、寿柑、春见、清见等,当年八月至次年六月均有鲜果供应。其中,蒲早2号蜜柑曾获农业部金奖,蒲江杂柑素有“中华名果”之美誉。从2009年开始,蒲江每年秋季均开展“橘子红了”乡村旅游活动,邀请各方宾客到蒲江摘橘子、尝美食,体验丰收的喜悦。

中华名果

2009年中国柑桔年会暨中国成都第二届柑桔采购商年会于9月12日在成都市蒲江县隆重开幕,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正式授予蒲江“蒲柑”中华名果称号,参加中国柑橘年会的300余名专家和客商还参观了10万亩蒲柑标准化生产基地。蒲江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表示打响蒲柑的品牌出击市场,对蒲江的果农来说今年还是头一次,“为了抱团出击市场,蒲江县的36个柑橘合作社、50个协会以及20个价格营销企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蒲柑’商标就是柑桔合作社申请注册的。蒲江县的合作也是现在四川最大的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蒲江的柑橘质量好,价格也有优势。今年光特早熟蜜桔,我就已经运走了100万斤了。”来自全国最大水果批发市场的客商周洪告诉记者。据介绍,被誉为中国杂柑之乡的蒲江,柑橘总面积达到23.2万亩,年产量30万吨,已经形成沿成雅高速公路为纵轴的20公里柑橘标准化核心示范带。作为中国最大杂柑产地,蒲江今年产量上升了26%,价格走强产量增加让当地果农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其中,在去年出口欧洲近两百吨蜜柚的基础上,蒲江的蜜柚今年已经成功取得出口欧洲1000吨的订单。截止2009年,蒲江县柑桔总面积达到23.2万亩,年产量30万吨,已形成以成雅高速公路为纵轴的蒲江河两岸20公里柑桔标准化核心示范带。蒲江柑桔有12个果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蒲早二号”蜜柑1994年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蒲江杂柑"2005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蒲江县2006年被评为“中国优质杂柑生产基地”,2008年被评为“中国杂柑之乡”和全国兴果富农工程果业发展百强优质示范县。今年蒲江县柑橘再次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蒲江县柑桔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1年6月14日,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核查组一行到蒲江县,对“蒲江杂柑”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在认真听取了关于“蒲江杂柑”产地环境、区域范围及生产管理等有关情况介绍,查阅杂柑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控制措施等相关文件及农业投入品管理等生产记录档案后,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核查组对蒲江确保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2011年8月25日,蒲江申报的“蒲江杂柑”农产品地理标志已在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公告”栏目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公示[2011]第4号),划定的产地保护范围为四川省蒲江县的鹤山镇、大兴镇、寿安镇、朝阳湖镇、西来镇、长秋乡等6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0′~103°64′,北纬30°18′~30°25′。2011年农业部已对普及杂柑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依法实施保护。

蒲江杂柑

地域范围

蒲江杂柑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的鹤山镇、大兴镇、寿安镇、朝阳湖镇、西来镇、长秋乡等6个乡镇,介于东经103°40′~103°64′、北纬30°18′~30°25′之间,介于海拔470—860米之间,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1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蒲江杂柑果实中等大小,果皮橙色至红色,果面中等粗细。果肉嫩,多汁化渣,酸甜适中、风味浓。无核,品质佳。成熟期晚、耐贮藏,果实成熟最晚可延至5月下旬。 (2)内在品质指标:蒲江杂柑可食率≥70%,可溶性固形物≥11%,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 柑果类果品》(NY5014-2005)标准的安全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蒲江七星台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七星台依山傍水,掩藏在绿荫之下,倒映于碧水之中,七棵青松,屹立在台中,把七星台衬托得雅致而庄重。石象湖七星台台的阶级式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建筑风格的形态气韵。它位于石象湖附近,台分七级,高10米左右,为木质露台,建筑面积550平方米,台上建一亭子。伫立台边,凭栏仰俯,令人顿感境物交融,山幽寺静,怡然和谐。

交通

自驾车:经成雅高速路到石象湖,仅需40分钟左右。

班车:在成都新南门车站,每天有大巴定时往返于石象湖生态风景区。(车费单边25元/人)

景点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石象湖石象寺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

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鹤山街道梨山村之长秋山南麓。据其造像风格,断代为唐代至清代摩崖造像,大多造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清代《蒲江县志卷二·方外·寺观》记载:“大佛寺,县东十里,石崖上大佛一尊,高丈余,前有石池,终岁不竭。”大佛寺摩崖造像1-22号龛,系一环首方碑,高1.27米、宽0.43米,文字漫没。这通龛碑应该是记述大佛寺历史的最确切材料,可惜文字不存。故而,大佛寺营建于何时,今已不可考。以摩崖造像时代推之,当于唐代兴建。

大佛寺摩崖造像,现存17龛,303尊。该造像主要分布于大佛寺后南北走向长100米、宽5米、距地高10米的白砂石山崖上,可分为两个区域,一为崖壁东部的大佛区,另一处为崖壁西部的千佛崖。

大佛区造像4龛,均坐南向北,1、2号龛的时代大约在唐,3号龛未刻成,4号龛为清代造像。

1号龛,系马蹄形大佛龛,龛下方设高台。龛中造一尊弥勒佛像,高5.25米、肩宽1.62米、头高1.15米、胸厚0.56米。佛像倚坐即善跏趺坐于高台上,身体端坐,两脚自然下垂。螺髻,面相丰圆,披双领下垂袈裟,内着僧祇支。左手抚膝,右手上举,手心向外,小指、无名指下屈,余三指并拢上指,施说法印。大佛龛左右后壁续刻23小龛,计左壁11龛,右壁12龛。

2号龛,系外方内圆双重龛,外龛高1.1米、宽0.96米、深0.32米。龛中造一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后壁浮雕天龙八部造像。第一层台阶龛上左右侧各蹲伏一狮,第二层台阶正中刻一只鸟。内龛外左侧雕一座经幢,右侧刻一座七级方塔,内塑坐像一尊。

3号龛,初坯,未刻成。

4号龛,系双层方龛,内龛高0.82米、宽0.61米、深0.13米。龛内雕坐像一尊,龛楣刻“慈航普度”,龛左竖刻“西湖三月景”,右刻“南海一枝春”。该龛为清代造像。

4号龛造像

千佛崖造像13龛,编为5-17号,龛像均坐东向西,时代大约为唐代,造像题材主要为弥勒坐像,地藏立佛,观音立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等。

其中,12号龛造像极为独特。该龛,系双层龛,高1.5米、宽1.32米、深0.32米。龛内周壁刻6排52尊佛像坐于带茎仰莲台上,中间雕阿弥陀佛立像,合为53佛。龛口上方左右侧各刻1尊像立于云端。龛口左侧雕菩萨像1尊立于云端,左手下垂提瓶,举右手扬物。龛口右侧雕弟子立像1尊,头残。

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最为世人所关注者,为那尊高达5米的弥勒佛像。

李良先生《四川石窟、摩崖造像综述》认为,唐代四川佛教石刻造像“为全国盛唐以后各省石窟、造像之冠”。并且,这时的佛教造像走的还是“巨无霸”路线,据蜀石先生统计,高达10米以上的石刻佛教造像就有17处之多。当然,其中最具代表者是高达71米的乐山大佛。

只有5米身高的蒲江大佛,排列在这些大佛面前,就如同进入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大人国世界。然而,等而量之,人们惊讶地发现蒲江大佛宛如一尊“缩量版”的乐山大佛。

蒲江大佛与乐山大佛,开凿时间均为唐代,其造像丰满圆润,充分体现唐代时尚。从造像手法而言,两尊大佛皆为倚坐说法印佛像,其共同点有四:弥勒佛造像、双手说法印、装饰宝座、垂双足坐。

保护范围:大佛窟、千佛岩摩崖造像周围50米及文管组现占地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以大佛窟为中心,向东100米,向西100米,向南200米,向北300米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蒲江蓝莓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蒲江蓝莓

四川野生蓝莓历史悠久,大部分山区均有生长。蒲江蓝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址蒲江县,进行蓝莓驯化研究,并在蒲江县建立了蒲江蓝莓驯化、生长、繁育基地。蒲江县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气候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合栽种蓝莓,所产蓝莓颗粒饱满、味道醇正。90年代以后,蒲江县广泛开展了蒲江蓝莓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内容涉及园地选择,土壤改良、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果实采收与加工技术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蒲江蓝莓栽培技术规范。目前,全县乡镇均由不同密度的分布群,集中成片开发种植近10万亩,主要集中在朝阳湖镇,其它乡镇有少量分布。经过数十几年的努力,现已开发出以蒲江蓝莓鲜果、和深度开发的系列产品。按用途和行业管理分类,已形成食品、保健两大类产品。近年来,蒲江县委政府连续举办蒲江蓝莓采摘节,通过蓝莓采摘、品尝、交易等活动,以节会朋,以会聚友,扩大“蒲江蓝莓”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蒲江蓝莓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茶马古道-蒲江段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茶马古道-蒲江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江段——衬腰岩茶马古道(含建修衬腰岩通路石级竣工碑记)

茶马古道与南丝路曾经是成都重要的商贾要道,蒲江至今仍保存着一段完好的茶马古道,据查,这条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部分重合。

茶马古道:随着唐宋茶马互市的兴起,川、滇、青地区的茶叶源源不断从“茶马古道”运送入藏。川藏茶马古道以雅安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明初,从川西到康藏的川康茶马古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从邛崃至名山、雅安、荥经、汉源、泸定、康定,然后出关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进入西藏。从邛崃至康定段俗称“大路”,由此道进入康定的茶称“大路茶”。“茶马古道”成都至雅安这一段,叫做“临邛古道”。其中,临邛古道与秦汉的南方丝绸之路线路基本重合。

保护范围:衬腰岩山顶上大松树古石板路至长滩湖畔古道,全长470米,古道左右两侧各3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古道左右两侧各50米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蒲江文庙

全文共 1625 字

+ 加入清单

蒲江文庙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蒲江县文庙大成殿建于蒲江县城东街,毗连东门。据《蒲江县志》记载:“蒲江县文庙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于县署之南。又在清朝康熙34年(1695年)迁于东街新建,又于乾隆22年(1757年)及嘉庆25年(1820年)重修完竣。”其庙与东街交界处,建有高大的石屏墙一通,全部系青石墩砌成,石墩之间留有空口,石墙上盖琉璃瓦和宝顶脊梁。长约30多米,厚约80公分,气势雄伟,颇称壮观。

庙的由来

其庙两侧,各开一门,门侧各建石碑一通,上 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以示尊崇孔子。

其两门之间,乃一平坝,面积约半亩。

向北而行,便是“三桥九洞”。三桥两侧,各砌呈长方形石栏杆。桥下为池,春夏之际,常闻蛙声四起,此起彼伏,似若仙乐之鸣。其九洞之下,各掘一小凼,小凼积水,称曰:“泮水”。在清朝年间,每科入学“秀才”。由“教谕”带领,持香周游三桥九洞,称曰“泮水生香”。

桥北有一小坪,坪北地势较高,砌石梯十余级,拾级而上,建筑前厅,厅左(东)为厨房食堂。厅外地面用青石板铺面,面积约半亩。

东西两侧,各建平厢房,民国时皆为“蒲江县立高等小学校”初级班教室。

再向北行,地势又较高,又建石梯十多级,登级而上,又建正院前厅,门窗系雕窗格门,上盖琉璃瓦,其正厅之中部为教师办公室,左侧为“蒲江县立高等小学校”毕业班教室;左厢房为第二学期高小生教室;右厢房为第三期高小生教室。厢房中靠内壁砌长型龛座,座上各设名儒牌位,俱是木质镶边,牌中雕刻名儒姓名,红漆金字。其厅平坝全用青石板砌成。

大成殿前沿,地形又较高,又建有石梯十多级,登上石梯,可达大成殿。大成殿前沿建有斜坡。其正中斜坡,均铺石板,高约两丈,宽约两丈,石板雕花蟠龙拥珠。正中斜坡两侧,砌有石栏杆,其正中斜坡与石梯之间,建有数级石阶,石阶塑有雕花龙头,头指向南,口含宝珠,玲珑壮观,可惜在解放后撤毁。

其斜坡之上,又是一平坝,亦均用青石板砌成,面积约三分,在今大成殿前面之平坝,惜已撤毁,在大成殿两侧廊房设置茶馆,为游人休闲之地。

“大成殿”建筑辉煌,工艺上乘,殿檐为斗拱构架,拱臂斜伸,结构奇巧,飞檐高翘,气势雄伟。殿长20米,宽8米,共五大间,由32根大石柱和大木柱支撑,结构严实。其大成殿上盖琉璃瓦,熠熠生辉。脊梁上盖琉璃瓦,其上塑造宝顶、飞龙、鳌鱼朝凤,是宫殿式的建筑物。其大成殿之壁系用大型青色火砖砌墙,砖经摩洗,缝口平直,工艺精致。殿前门窗,都雕花窗格门,殿前8根8角形大石柱支撑。殿内正中为孔子座龛,系石砌雕花龛座。神牌系珍贵木材楠木制成,牌位边沿,镌刻涂金龙形,牌面上 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红漆金字。牌位之旁,供奉亚圣孟子神牌,陪祀绍圣孔鲤,述圣孔?(即子思),子思作《中庸》,复圣曾子作《大学》,并依次供奉颜渊、子夏、子游、子贡、子路、冉有、冉伯牛、仲弓、子张、闵子骞及宰予等七十二诸贤牌位,均系红漆金字制牌。

“大成殿”正中,高挂着“万世师表”之匾额,在清代帝王依次挂匾,以示尊敬。进入大成殿,有肃然起敬之感。

在民国37年(1948年)农历8月27日,是孔子诞辰,县人在孔子神牌前,呈献太牢一、猪一、羊一等三牲祭品,司仪者呼外堂鸣炮,于是铁铳爆声震耳,唢呐齐鸣,悠扬有韵,参祭者向孔子神位行鞠躬礼,并选县人李象贤等能通经史者,讲述孔子生平和儒家思想。孔子哲学思想,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格物至知,意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皆以修身为本。祭毕,举行聚餐,散会时,各分牛肉2斤。

蒲江县人民政府在1986年4月,将大成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修葺。保留原建骨架,新盖绿兰琉琉瓦,装修古式门窗,画栋雕梁,油饰一新。

如今

蒲江文庙大成殿先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蒲江文庙四面围墙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蒲江武庙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蒲江武庙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蒲江武庙大殿位于蒲江县大北街粮食局内,南方有文庙大成殿,周围为库房。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85)至二十六年(1761)建成,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建。1988年7月20日,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西北向东南,二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面阔三间23米,进深四间16米,通高10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该建筑为研究清代蒲江县建筑工艺提供了一定的实物材料。

2018年5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成都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蒲江听涛轩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涛轩建于六合广场附近,是豪门巨宅李家大院故居,以闻听大松林经风吹拂,发出大海涌潮般涛声得名。听涛轩前面一大片松林草原,丽草茵茵,如铺锦绣,视野广阔,对园内景色,一目了然。背面为一峡谷,凉风习习,清爽宜人,风起时无边的松林此起彼伏,声吼如雷,似大海波涛,如天崩地裂。时而云烟缭绕,披纱缠云,时而乱云飞度,雾降烟生。黄莺、山鹰等随时可见,鸟鸣啁啾,花满山头。如仙源阆苑,真人间乐园。

交通

石象湖位于成雅高速86公路出口处,从成都到石象湖的行车时间仅为40分钟。另外,可以从成都新南门汽车站乘车,每天有大巴往返于石象湖景区与成都之间。

景点位置

成都市蒲江县石象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