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生物花的知识大全(最新20篇)

浏览

6543

文章

1000

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梵蒂冈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梵蒂冈是一个宗教领袖制国家,梵蒂冈的元首即教宗,教宗选举上选举产生的,任期可达终身。

梵蒂冈位于欧洲,地理坐标(41°54′10″N,12°27′11″E)《面积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同时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宗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边的梵蒂冈高地上。领土包括圣伯多禄广场、圣伯多禄大殿、宗座宫、教宗避暑胜地(冈道尔夫堡)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伯多禄广场外,三面都有城墙环绕。它地处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墙为国界,另外,有一条“密道”从著名的圣天使堡通向梵蒂冈城内。

简而言之,梵蒂冈城,是梵蒂冈的首都,亦即国家,故曰“城国”。

早在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伯多禄殉难处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君士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伯多禄大殿,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

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的区域送给教宗(教会史上称为“丕平献土”),后来成为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内成立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宗国,直辖领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

身为教宗国首府的罗马城面临统一在即,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身为“教会的保护者”的名义出兵保护罗马城。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本国,使得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得以顺利开进罗马城,意大利的统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之后历代教宗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甚至不准信徒参与意大利王国的公职。

总结: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化石和对化石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化石记录着古生物的信息,是人类能够见到并加以研究的古代生物体的一部分,或它们生活的痕迹。

化石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生物的遗体直接形成的,这些化石常常是植物或动物身体的坚硬部分,例如,植物的茎干,动物的骨骼、贝壳等。有的则是完整的生物体,如湖泊里的昆虫,寒武纪时代的三叶虫化石等,另一类则是由生物的生活痕迹和遗物形成的,如恐龙的脚印、恐龙蛋和粪便等。

研究化石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保存下来的化石很少是完整的,人们必须将各个部分按照它们适当的关系重新进行正确的组装。这就要求古生物学家必须掌握生物的解剖知识,而且还应确定未保存下来的结构的位置。最后,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复原出生物生活时的大小和形状,并根据现代生物的颜色推出复原模型的颜色。不同的学者对同样的化石可能有不同的解释,而且从化石本身推论得越远,解释的差异就可能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二战1939—1945年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一、战前形势

1、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上台,三国形成轴心国

意:大危机之前上台,入侵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德:对凡尔赛体系不满;在大危机打击下上台

日:对华盛顿体系不满;在大危机打击下上台

2、英法美对法西斯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为了自保,避免卷入战争;同时祸水东引,让法西斯进攻苏联)

3、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4、德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二战爆发

二、战争过程

1、爆发标志: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

2、敦刻尔克撤退,保存了英法实力-法国灭亡-德军轰炸伦敦,发动不列颠空战,

德军受挫

3、战争规模扩大:1941年,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4、战争规模达到最大:1941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

5、1942年,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6、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争正式形成

7、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中途岛海战使日军受挫,

8、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

9、诺曼底登陆(1944年),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联是欧洲第一战场)

加速了德军灭亡

10、雅尔塔会议(1945年):内容、影响见课文

11、苏联攻入柏林,德国投降-苏联对日作战-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附:

1、战争性质: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2、战争胜利重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3、中国的抗日战争属于二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二战期间美英援助苏联,显示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合作

5、二战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的进化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进化

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产生的摇篮。原始生命的产生,揭开了生物进化的新纪元。生物进化的规律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在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的作用。

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的总称。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而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发现化石,说明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就是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的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选择者是人,结果是创造了生物的新品种。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过渡繁殖的倾向,而食物和生活空间非常有限,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竞争。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上神秘的北纬30°线

全文共 246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北纬30°附近,有许多神秘而有趣的自然现象。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等,均在北纬30°入海。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也在北纬30°附近。沿地球北纬30°线环球,眼前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存在着许多令人难解的神秘怪异现象,正是这些饱含着地球文明资讯的现象常让人处于极度兴奋的梦魇之中。

一、长江断流

公认6300千米、目前实为6211.3千米的中国长江,历史上记录了它两次突然枯竭的史实,令人费解不已。公元1342年,江苏省泰兴县(现在泰兴市)内,千万年从未断流的长江水一夜之间忽然枯竭见底,次日沿岸居民纷纷下江拾取遗物。突然江潮骤然而至,淹死了很多人。1954年1月13日下午4时许,这一奇怪现象在泰兴县再度出现。当时,天色苍黄,江水突然出现枯竭断流,江上的航轮搁浅,历经两个多小时,江水汹涌而下。

二、千古迷窟

在安徽省黄山市新安江屯溪段下游南岸连绵群山中,林木葱郁,环溪矗立的山间有36座(处)古石窟,洞中空间奇大,结构怪异,有的层层叠岩,洞中套洞;有的水波荡漾,迂回通幽;有的石柱擎天,奇幻神秘。洞中无壁画、无佛像、无文字。其中被命名为35号的石窟,洞深170米,面积1.2万平方米,仅掘出的十几万立方米石料,就足以铺就成一条由黄山市通往杭州市的公路。

三、鄱阳湖“魔鬼三角”

1945年4月16日,2000多吨级的日本运输船“神户丸”行驶到江西鄱阳湖西北老爷庙水域突然无声无息地失踪(沉入湖底),船上200余人无一逃生。其后,日本海军曾派人潜入湖中侦察,下水的人大多全部神秘失踪。唯一幸存的人脱下潜水服后,精神恐惧,接着就精神失常了。

抗战胜利后,美国著名的潜水专家爱德华·波尔一行人来到鄱阳湖,历经数月的打捞仍一无所获。除爱德华·波尔外,几名美国潜水员再度在这里失踪。过去了40年后,爱德华·波尔终于向世人首次披露了他在鄱阳湖底失魂落魄的经历。他说:“几天内,我和三个伙伴在水下几千米的水域内搜寻“神户丸”号,没有发现一点踪迹。这一庞然大物究竟在哪里?正当我们沿着湖底继续向西北方向寻去时,忽然不远处闪出一道耀眼的白光,飞快向我们射来。顿时平静的湖底出现了剧烈的震动,耳边呼啸如雷的巨响隆隆滚来,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将我们紧紧吸住,我头晕眼花,白光在湖底翻卷滚动,我的三个潜水伙伴随着白光的吸引逐流而去,我挣扎出了水面……”

四、三番五次骚扰的怪火

在江西鄱阳湖畔的波阳县(原为鄱阳县)莲湖乡朱家村,村民朱满善、朱松善家里无缘无故地不断发生火灾,火星红色,线型走状,每次起火都很奇怪,易燃的东西没烧着,难燃的物体偏偏着火,而且火势无论多大,每次浇上一点水即灭,1995年3月23日至4月6日,朱家已发生大大小小不明原因的火灾20多起。

五、“巴别”通天塔

地处幼发拉底河东岸的巴比伦城,距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南约100余千米。这里矗立着一座年岁久远的“巴别”塔,当地人称之为“埃特曼南基”,意为“天地的基本住所”。但是,为什么要建造通天塔呢?它是奴隶制君主的陵墓,还是古代的天文观测之地?至今没有人能回答。

六、原始部落神殿遗址

在黎巴嫩巴尔别克村,有一个原始部落遗址,它的外围城墙是用三块巨石砌成,每块都超过1000吨,即100万公斤,其中仅一块石头,就可以建造三幢高5层、宽六米、深12米的楼房,且墙厚度达30厘米。这三块巨石在当时怎样运来的,至今无人知晓。

七、那不勒斯“死亡谷”

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勒尔湖附近,有两处“死亡谷”,只危及飞禽走兽,而对人的生命却没有威胁。每年在上述“死亡谷”丧命的各种动物多达3万多头(只),是世界上破坏生态平衡的最大“原凶”。

八、比萨斜塔千年不倒

坐落在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市的比萨斜塔至今已有828年历史。此塔建至一半以上高度时就开始倾斜,斜度为1.2至1.5米,已饱经风霜800多年,有望创下“千年不倒”甚至“万年健在”的记录。

九、马耳他岛上的轨迹

面积为316平方千米的地中海中部岛国马耳他,有一条奇特的轨迹,凹槽深度达72厘米,一直延伸到地中海中深达42米的地方,说它是车轨吧,但它又显示出明显不同的辙印,从古到今,产生过关于轨迹的20多种猜想,无一能成立。

十、加州“死亡谷”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与内华达州相毗邻的山中,也有一条长达225千米,宽度在6至26千米,面积达1400平方千米的“死亡谷”,峡谷两侧悬崖峭壁,异常森严。1949年美国有一支寻找金矿的勘探队,因迷失方向而误入此谷,几乎全军覆没。有几个人侥幸脱险爬出,之后不久也不明不白地死去。此后,也曾有多批探险人员前去揭谜,除大多数葬身此谷外,幸存者也未能揭开这个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地狱般的“死亡谷”竟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200多种鸟类、10多种蛇、7种蜥蜴、1500多种野驴等动物在那里悠然自得,逍遥自在。

十一、动植物一边倒的神秘地带

在北纬30度附近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柯斯小镇的郊外,有一个神秘地带,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所有的大树都向同一个方向大幅度倾斜,人也毫不例外,人进入此处无论如何也无法垂直站立,身子竟会不由自主地与树木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而不跌到,且还能稳步如飞,不费力地行走,即使从空中落下的物体,包括鸟类也都往一个方向倾斜,神秘地带出现的种种怪异现象,完全违反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十二、百慕大魔鬼三角区

百慕大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在这里不明不白失事的飞机多达数十架,轮船100多艘。不仅如此,百慕大还出现过许多穿越时间隧道失踪,而又突然出现,且“使人年轻”的传闻。在全球,人们一提到百慕大,就会感到毛骨悚然,一个科学团体认为,此处可能有一个巨大的陨石。据研究,约1500年前,有一个巨大的陨石从太空飞来,掉入大西洋。这块大陨石犹如一个大黑洞,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连光线也能吸引进去,何况飞机、轮船。墨西哥半岛上的伯利兹也曾经飞落过一颗陨石,摧毁了地球上万物生灵,其尘埃在地球上空弥漫十年之久。百慕大离伯利兹不远,是否是受双重影响也不得而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疆域行政区划

8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82、我国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各地时间采用“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

83、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的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84、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简称“三字经”: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

8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分布: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为界,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86、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87、民族分布: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等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88、那达慕大会——蒙古族(骑马,摔跤,射箭);泼水节——傣族(孔雀舞);维吾尔族(手鼓舞)、回族——开斋节;藏族——雪顿节(锅庄舞,青稞,糌粑);朝鲜族----长鼓舞

中国地形

89、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主要山脉(1)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

主要地形区

编辑推荐: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行为的研究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行为研究

1、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单纯的观察可以没有实验,但是在实验法中却离不开观察。

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些研究方法都属于实验法。(实验应具有目的性)

3、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实验法

劳伦斯(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实验法。

4、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设计时必须确认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并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美科学家培育出超级老鼠

全文共 2046 字

+ 加入清单

一种超级老鼠可以不知疲倦地奔跑数小时、寿命更长、拥有更强繁殖能力、吃得而不增加体重……美国科学家培育出的这种转基因老鼠震撼了世界,引起人们的遐想:培育超级老鼠的技术手段能否应用于人类,改善人类的能力?

英国《独立报》网站2日介绍了这种超级老鼠的强悍能力。

鼠辈精英

且让我们看看这种超级老鼠强在何处。

首先是耐力强。这种老鼠最多能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奔跑6公里,也就是说,它能连续不间断奔跑5个小时甚至。科学家说,这相当于一个人不间断地高速骑自行车翻越阿尔卑斯山,只有人类顶级运动员可以做到,比如环法国自行车赛七冠王兰斯·阿姆斯特朗。

其次是能吃而不重。这种老鼠饭量比普通老鼠大60%,但体重只有普通老鼠的一半左右,还非常具有攻击性。

第三是性能力和繁殖能力强。这种老鼠长寿,最长可活3年。雄鼠可在高龄时依然频繁交配。普通老鼠一般在一岁以后就无法再生育,而一些超级老鼠几乎可以在近3年的时间内保持生育能力。

出乎意料

超级老鼠由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生物化学教授理查德·汉森领导的15人研究组培育出。研究结果于本月1日首次在《生物化学杂志》上发表。

第一只超级老鼠诞生于大约4年前。如今,科学家已经培育出500只超级老鼠。

研究目的为加深对一种与代谢有关的激酶的了解。研究组将高度活跃的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C)基因注入老鼠胚胎。

基因转化的老鼠在运动时有效利用身体脂肪产生能量,同时避免产生大量乳酸。乳酸可导致肌肉痉挛,即使耐力最强的运动员也会发生肌肉痉挛。

汉森教授1日说,超级老鼠主要利用脂肪转化能量,体内只产生非常微量的乳酸,它们不吃不喝也能跑4到5个小时。

PEPCK-C主要存在肝、肾中。转基因结果之一是,超级老鼠肌肉内PEPCK-C含量最多可为普通鼠的100倍。

汉森说:“实验目的是了研究老鼠的能量代谢和在代谢方面意义重大的单一酶在组织中的作用,这种酶的含量通常没有这么高水平的表达。”

他说,转基因老鼠的身体和行为变化完全超出预计。

不适于人

超级老鼠的诞生只是源于对于有关代谢的单一基因的转化实验。人类也拥有这种代谢基因,因此实验结果更令科学家震惊。

科学家强调,这项研究不是为了强化人类基因做准备。汉森说:“人类确实有这种基因。但这不是你应在人身上做的事情,这完全错误。我们不认为这种老鼠可以为人类基因疗法提供合适范例。现在不可以往人体肌肉中注入基因,尝试这么做也有违道德。”

一些制药公司可能会利用这项研究结果开发强化肌肉能力的药物,也许对一些特定患者有益。汉森说:“这非常有可能。但向人体注入基因是一种不同的方法。我只有在帮助某些患有囊性纤维化等病症的患者时才会去做。”

科学家说,进一步研究这种老鼠可以揭示高热量食物与癌症、低热量食物与长寿之间的联系。汉森说:“我们的老鼠活得更长,吃得,这是研究的范例。”

美国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超级老鼠”,它们可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连续跑5个小时不休息;其食量比普通老鼠多出60%,但丝毫不会长胖;它们的寿命也比普通老鼠长,而且,从成年到老年都能有积极的性生活。美国科学家对这种“超级老鼠”的研究报告11月2日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上。

不吃不喝奔跑四五个小时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西北保留地大学”生物化学教授理查德·汉森说,可以与这种“超级老鼠”的体质媲美的只有一流运动员。以汉森为首的15名科学家于4年前培育出第一只“超级老鼠”,如今,“超级老鼠”的数量已经达到500只。

汉森11月1日说,“在新陈代谢方面,它们和一流运动员很相似,主要利用脂肪酸产生能量,同时产生极少的乳酸。它们可以不吃不喝奔跑四五个小时,奔跑距离长达6公里。而且,它们的寿命更长,最长可以活三年,而普通老鼠的寿命则为25个月左右;它们繁殖期也很长,将近3年,是普通老鼠的3倍。简而言之,它们是一些非同寻常的动物。”

“当然,它们的食量也比普通老鼠多很多,但体重并未因此大增。而且它们都非常好斗。”汉森说。

“超级老鼠”的超级体制让培育出它们的科学家震惊不已。科学家们只是对一个新陈代谢基因进行了改造,而这种基因是老鼠和人类共有的一种基因。

汉森说:“我们的试验目标是研究老鼠的能量代谢,以及一种在新陈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的酶可能会发挥何种作用。”科学家们向一个老鼠胚胎植入了一种高活性的酶基因,结果,经过基因改造的老鼠在身体和行为方面发生的变化完全出乎预料。

这种酶目前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肾脏中。经过基因改造,“超级老鼠”肌肉内这种酶的浓度是普通老鼠的100倍。

有助于增强运动员的体质

科学家们强调,这项研究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改造人类基因。不过他们承认,这项研究可能会被用于研制新型药物或者治疗方法,或者用于增强运动员的体质。

汉森说:“我们并不认为,‘超级老鼠’就是人类基因改造的适当模板,目前尚不可能向人类的骨骼肌肉植入改造基因,即使尝试这么做在伦理上也是不允许的。”

制药公司可能会利用这一发现研制新型药物,增强肌肉能力,用于治疗某些患者。汉森还认为,运动员将来可能会滥用根据这种发现研制的某种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时间:1922年

(2)头目:墨索里尼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传染病及免疫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一、传染病

1、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二、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生活中逐渐建立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

5.免疫的功能:识别、监视、自我稳定

三、安全用药常识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120急救5.人工呼吸6.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

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生物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法

全文共 1236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初中政治课理论性强、思辨性强,概念术语多、知识点多,又直接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联系,很容易使学生如坠迷雾中。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法:

一、结合教材排版特点指导学法。⑴、利用课题、框题、条目,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标志,弄清逻辑层次。⑵、利用不同字体,选择不同的学法。一般说来,加粗的黑体字是重要的概念、原理或结论;仿宋体字是具体阐述;小楷体字是举例说明。因此,对于黑体字要字斟句酌潜心推敲;对于仿宋体字要精读,弄清阐述的是何原理,怎样阐述的;对于小楷体字可以略读,只要知道其事实是什么,说明了何道理即可(特别典型的除外)。⑶、运用教材所提供的“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资料卡”、“名言”、“漫画”等内容学习掌握学法。这种“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等本身就是学习政治课的好方法。

二、关于概念术语的学法。常用的有以下一些:

⑴、直接揭示内涵外延。

⑵、分析结构缩句扩句。例如,把法律的定义缩为“法律是行为规范”,再从来源、内容、效力、本质等方面扩充,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⑶、比较,通过比较突出各自本质特征。例如,把“法律”与“法制”相比,“违法”与“犯罪”相比。⑷、举例验证说明。例如,从“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三方面举例,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生产力”概念。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分别把“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作为课程建构、目标追求、教学原则的理念。其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首要目标。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法。其中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的学法尤为重要,没有主体参与怎么“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没有主体体验哪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联系的实际主要有三:一是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二是人物经历(尤其是学生个人的亲身经历);三是当前社会热点。

学习政治三要点:

⑴、以实际为例验证、阐述理论;

⑵、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

⑶、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践行。教学实践中,应特别加强学生主体参与和体验的学法指导,只有如此,才符合学科理念,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本人常用的做法有以下一些:课堂上让常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辩论、演讲、演短剧;如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环境、人口、经济发展等与课本有关参观、访问、调查;让学生参加诸如反“”邪教、抗击“非典”、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定并实践行动计划、写心得体会、写小论文等……开展这些活动,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掌握该学法。 总之,只有学生掌握了适当的学习方法,加上平时知识积累,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生物知识点:互补基因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若干非等位基因只有同时存在时才出现某一性状,其中任何一个发生突变时都会导致同一突变型性状,这些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举例:如果把豌豆冠的鸡跟玫瑰冠的鸡交配,子一代的鸡冠是胡桃冠。子一代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子二代,它们的鸡冠有胡桃冠、豌豆冠、玫瑰冠和单冠,大体上接近9:3:3:1。假定控制玫瑰冠的基因是R,控制豌豆冠的基因是P,而且都是显性的,那末玫瑰冠的鸡没有显性豌豆冠基因,所以基因型是ppRR,与之相反,豌豆冠的鸡没有显性玫瑰冠基因,所以基因型是PPrr。前者产生的配子全部是pR,后者产生的配子全部是Pr,这两种配子相互结合,得到的子一代是PpRr,由于P与R的互补作用,出现了胡桃冠。子一代的公鸡和母鸡都形成PR,Pr,pR和pr的4种配子,数目相等。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应该出现4种表型,胡桃冠(P__R__),豌豆冠(P__rr),玫瑰冠(ppR__)和单冠(pprr),它们的比数为9:3:3:1。在这个例子中,P与R是互补的,形成了胡桃冠,P与r是互补的,形成了单冠,所以P与R,p与r是互补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双台风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热带气旋所造成的人命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但是热带气旋亦为干旱地区带来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区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来自热带气旋。

成因

台风现象示意图

藤原效应源于日本气象学家藤原(Fujiwhara)博士于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涡旋实验及观测。他发现两个距离很近的气旋性涡旋会受到对方的影响,互相沿着两者中心所形成的轴线心,呈气旋性方向移动。两个涡旋并有彼此接近及合并的趋势。

虽然双台风效应的定义是两股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但是,双台风效应却可以是千变万化,并不一定是两股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热带气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动方向,或两股热带气旋互相排开,或一个跟随一个移动,甚至它们之间不发生双台风效应。因此,每当两股热带气旋互相靠近时,预测热带气旋的路径往往会变得十分困难。

双台风效应这个名词可谓是亚洲区域对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独有的称谓。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则被称为“齿轮气旋”(pinwheelcyclone)。

互旋

二个气旋范围强度都要相当,绕着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减弱或离开(二个若都为大型气旋就会自相残杀,若为中小型或许能维持强度)。不过一般来说,西北太平洋台风互旋时间持续不长,很容易演变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总结:热带气旋亦是维持全球热量和动量平衡分布的一个重要机制。热带气旋把太阳投射到热带,转化成海水热量的能量,带到中纬度及接近极地的地区。

编辑推荐:台风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知识汇总

全文共 2440 字

+ 加入清单

(一)细胞:是人体结构中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二)组织--由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细胞群)

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分布:体表和体内一些器官的内表面,如胃肠等内壁里。

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功能:保护、吸收

(2)肌肉组织功能:具运动功能,能够收缩和舒张结构特点:由肌细胞构成,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骨骼肌:附在骨骼上。细胞呈纤维状,上有明暗相间的条纹)平滑肌:分布在胃、肠等的壁上。梭形,肌纤维无横纹心肌:分布在心脏的壁里。细胞呈圆柱形,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3)结缔组织特点: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较多功能:营养、支持、连接、保护作用分布:十分广泛

(4)神经组织特点: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分布:主要分布在脑、脊髓中。

功能: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

(三)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人体由八个系统构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主要对生命活动形式调节功能,神经调节额特点是迅速、短暂而精确;激素调节特点是缓慢、持久而弥散)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外环境):气温气压氧气淡水食物

2.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免疫防御)血小板(止血作用)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4.人体各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消化系统的作用是补充内环境中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泌尿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形成尿液维持细胞外液的量和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以及pH的相对稳定。循环系统的作用是物质运输和物质交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是对各种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生存及生理功能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细血管:壁薄(便于物质和气体通过)表面积大(增大了物质和气体交换面积)血液流速慢(使物质的气体得到充分交换)

组织液:细胞外液中在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是血液滤除毛细血管壁的血浆成,除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成分基本与血浆相同)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前者是气体出入的通道,后者是进行交换的通道,它的活动可补充细胞代谢消耗的氧气,排除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维持细胞外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肺:壁薄(便于气体通过)肺泡数量多(增大了气体交替的面积)

小肠:内壁有皱襞和绒毛(扩大吸收面积)绒毛壁薄(便与养料通过·)

肾在泌尿过程中不仅起排泄作用,还对机体的无机盐平衡、水平衡和酸碱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肾单位:肾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三种器官组成。其中位于中枢部分的是脑和脊髓位于周围的是脑神经和脊神经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最大部分位于最上方,表面覆盖大脑皮质是神经元细胞体聚集的地方]、小脑[大脑后面,脑干的背侧,主要调节身体的随意运动维持和调节姿势,维持身体平衡]、脑干[间脑和脊髓之间,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重要的生命中枢)三部分]);脊髓

丘脑:位于大脑和中脑之间,包括丘脑和下丘脑(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纽带)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髓神经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细胞体、突起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反射。它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吸吮反射、排尿反射等。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位于大脑的下部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吼和气管的两侧分泌甲状腺激素)、胸腺、胰岛(散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性腺。

激素加速或抑制某些器官和组织的活动

垂体: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幼年分泌不足患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患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1.促进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2.促进生长发育(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4.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分泌过多患甲亢身体,缺碘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胰岛: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分泌不足患糖尿病分泌过多患低血糖

性状:人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通过精子卵细胞的传递给后代】

染色体: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

精子和卵细胞中各有23条染色体

男性可以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

基因:具有特定遗传效应,决定生物性状,在生物体内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青春期:男生10~14,女生10~12,形态发育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传染病:由各种病原体(病菌、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能在人人畜畜人畜之间相互传染。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发病率高,血液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或母婴传播,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和预防的根本措施。

艾滋病:感染了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结核病: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如肺结核肠结核骨结核淋巴结核,感染率最高。

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三防线:皮肤和粘膜,巨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免疫反应的开启(后天建立。

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柑蛆如何防治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近来在我国不少地方暴发大规模柑蛆,外表看似好好,没有什么异样的橘子,一个一个撕开橘子瓣,绯红的橘肉中立即就能看到米粒长的白色蛆虫爬了出来……

柑桔大实蝇俗称“柑蛆”,被害果称“蛆果”、“蛆柑”,是国际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柑桔大实蝇自上世纪60-70年代在我县开始发生以来,疫情呈逐年加重趋势。由于其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疫区果实不准外销,给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我县柑桔生产上的第一大虫害。为了迅速控制柑桔大实蝇的危害,保护柑桔生产安全,现将柑桔大实蝇的主要防除技术简介如下:

一、诱杀成虫

利用柑桔大实蝇成虫产卵前有取食补充营养(趋糖性)的生活习性,可用糖酒醋敌百虫液或敌百虫糖液制成诱剂诱杀成虫。具体方法有喷雾法和挂罐法。

1、喷雾:于成虫盛发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2两)+红糖3斤+水100斤的比例配制成500-800倍药液,在上午9时成虫开始取食前,大雾滴喷于柑桔果园中枝叶茂密、结果较多的柑桔树叶背。全园喷1/3的树,每树喷1/3的树冠,隔5-7天改变方位喷雾一次,连续喷4-5次。考试大为你加油

2、挂罐:用红糖5公斤、酒1公斤、醋0.5公斤、晶体敌百虫0.2公斤、水100公斤的比例配制成药液,盛于15厘米以上口径的平底容器内(如可乐瓶、挂篮盆、罐等),药液深度以3-4厘米为宜,罐中放几节干树枝便于成虫站在上面取食,然后挂于树枝上诱杀成虫。一般每3-5株树挂一个罐。从5月下旬开始挂罐到6月下旬结束,每5-7天更换一次药液。

以上方法任选一种。药液必须现配现用,防止敌百虫农药失效。同时要按标准配药液,不得随便加大或减少晶体敌百虫的用量,以免降低诱杀效果。

二、断绝虫源

1、摘除青果:在柑桔树比较分散,柑桔大实蝇发生危害严重的地方,在7-8月将所有的柑桔、红桔、柚子、枳壳类的青果全部摘光,使果实中的幼虫不能发育成熟,达到断代的目的。2、砍树断代:对柑桔种植十分分散、品种老化、品质低劣的区域,可以采取砍一株老树补栽一株良种柑桔苗的办法进行换代。

在摘除青果和砍树断代的地方,不需要用药液诱杀成虫。

三、摘除蛆果,杀死幼虫

从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止,摘除未熟先黄、黄中带红的蛆果,拾净地上所有的落地果进行煮沸处理、集中深埋处理,达到杀死幼虫,断绝虫源的目的。

四、冬季清园翻耕,消灭越冬蛹

结合冬季修剪清园、翻耕施肥,消灭地表10-15厘米耕作层的部份越冬蛹。

五、注意事项

1、兑好的药液要妥善保管,不要让人畜特别是小孩误服,以免造成人畜中毒。

2、要在柑桔园比较醒目的地方插上“树上罐内有毒,不得误服”或“剧毒,不得触摸!”的字样予以警示。

3、容器口面要大,设置防雨界面,药液表面要放漂浮物,为成虫取食提供栖息地。

4、不能用白糖代替红糖,红糖浓度越高,诱杀效果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生物知识点:体内废物的排出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过滤,形成原尿)、肾小囊(收集原尿)和肾小管(对原尿重吸收)组成。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排泄是指体内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尿液的形成: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详细: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

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

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

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

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

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

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好望角特点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好望角正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即非洲南非共和国南部。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

好望角是一条细长的岩石岬角,像一把利剑直插入海底。在好望角的一侧,矗立着一个灯塔,颇具历史,这个白色灯塔不仅是一个方向坐标,同时在他的告示牌上还清楚地写着世界上十个著名城市距离灯塔的长度,如北京12933公里。据悉,这座灯塔建造于1849年,因为好望角经常有误,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它作为灯塔的作用,与919年废弃,改装成观景台,倒也物超所值。

在好望角凭栏而望,可以看见远方的海天一色,也可以看见脚下的浪花飞溅,可谓气象万千。好望角作为非洲的一个标志,是每一个非洲旅游爱好者必到的地方。俗话说,到南非不到开普敦,等于没来过南非;到开普敦不到好望角,等于没到开普敦。这就好比中国的北京,北京的长城,是旅游必到的圣地。

游客前去好望角到多是冲着“非洲最南端”“两大洋交汇处”的名号而来,可是这却恰好是人们所犯的一个美丽误会。非洲的最南端事实上是距她147公里的厄加勒斯角,而两大洋的实际交汇处也在这两大海域中间地带上,而非就在好望角。但是这也不能成为人们遗憾的所在,因为好望角除了这些虚名外,他还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这里分布着许许多多的低矮的灌木丛和一堆堆盛开的鲜艳花朵,羚羊、斑马、鸬鹚、黑鹰等稀有动物及飞禽都在这里幸福的生活着。

总结: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

编辑推荐: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好望角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体结构层次

植物:受精卵→细胞分化→组织→器官→个体

一、植物体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有大量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内有输导组织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属于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增加细胞的数量

属于保护组织,能保护根尖。

8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

细胞质浓,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例:1.我们所吃的苹果属于生物体结构层

次的()

A.细胞B.组织C.器官D.植物体

2.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昔日的辉煌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1.最早的文字是公元前4000年代末,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这种文字既有_语义符号__,又有_语音符号__。稍晚一点的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属于真正的文字。

2.史诗在古代文明中是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两部分:《伊利亚特》、《奥德赛》

3.最能代表古希腊文学成就的是悲剧。著名悲剧家有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4.《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

5.古代著名的建筑有希腊的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巴黎圣母院(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建筑)、阿拉伯麦加清真寺(特点:圆顶、尖塔和精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神经调节基本功能;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2、掌握神经元的概念、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神经元的类型及其分布。

3、掌握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学会做膝跳反射实验。

说明:本章是继人体组成概况、运动功能、运输功能、营养功能、呼吸功能等前序课程之后的教学内容。核心问题:神经调节功能是怎样发生的?以此统领各节教学。基本目的是对人体机能整体性的实现形成科学的、具体的认识。为此必须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结构。本节的教学内容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如何实现的?为此确定上述目标。

目标1、即要求理解机体各部分活动的协调统一以及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就是调节功能的意义和表现;在认识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对神经调节的基本理解

目标2、是实现目标1。与目标3。的必要知识基础;

目标3、是理解神经调节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

另外,不能认为“目标”只是对知识结构提出要求,因为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为此必须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而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对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才可能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师生的互动等都必须采用教与学的适宜方法,必须体现对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以及能力发展的目标要求,并使知识掌握与思想观念、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互相包容。

难点、重点分析

1、难点:神经元的功能与分布;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

分析:关于神经元的功能,教材中的表述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显然,“刺激”是指什么?“兴奋”又是什么?兴奋怎么传导?“冲动”又是怎么回事?由于这些概念在教材中缺少直观材料,学生的认识难以具体化,也就必然难以形成抽象的概念。对于神经元的分布,由于脑脊髓、神经等的结构了解还很少,对灰质、白质、神经节等也需要认识的直观性,所以难于较明确地把神经元的分布情况与相应结构一一对位。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认识,教材中虽有膝跳反射活动的直观内容及反射弧模式结构的简要说明,但具体反射的实例介绍不多,更没有对反射与具体的调节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因此能概括地认识到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较困难的。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2、重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