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张树声故居(经典20篇)

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外海街道南华里1号,近代建筑,分为两处,隔河相望,以“白桥”连为一体, 分别为“莎萝坪”和“白园”,白园右侧有一池塘, 故居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树声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4544

文章

1000

篇1:刘平楷烈士故居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刘平楷烈士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刘平楷烈士故居

刘平楷烈士故居位于县城东正街11号,原为其父光绪十八年(1902)所修,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由前后两幢房屋及天井、花园组成,两房均为木石结构,通面阔12米、通井深7米,一底一楼,单檐悬山顶式,建筑坐北向南,南面临街。1950年后,改作它用,几经兴废现仅存遗址。

1986年10月22日,彝良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彝良县县城东正街11号

刘平楷(1902-1930) 云南省彝良县人,字履端,又名少猷、少泓、少尤、绍猷,化名陈伯言、一飞、朱铨等。1902年10月9日生于彝良县角奎镇。1922年5月到北京,先后求学于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立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期间受李大钊、邓中夏等的革命熏陶,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积极投入反帝爱国斗争。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及故居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及故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及故居是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琼海市嘉积镇东风路,故居座落于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管理单位是琼海市民政局。

1985年,琼海县(今琼海市)人民政府兴建王文明烈士纪念亭。纪念亭占地面积0.5亩。亭呈六角形,高5米,顶缀琉璃瓦,六壁缀瓷砖。亭正面上方横梁上镌刻“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四周有水泥栏杆。

王文明故居座落琼海市益良村。故居始建于民国初期,被国民党军拆毁。1990年7月,琼海县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原貌仿建。故居是庭院式的砖瓦土木结构,有正屋、横屋,占地面积0.5亩,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同年11月,中共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题写门匾:“王文明故居”。

王文明,字钦甫,号恩安,1894年11月1日出生于海南东部乐会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王守仁,素以乡村私塾教员为职业。母亲陈氏,是个贤惠勤劳的农妇。王文明幼年随父读私塾,14岁考进县立乐城高等小学校。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欠佳而辍学,后随胞兄王文源在家乡附近的龙江墟经营布匹小店。1917年秋,考进琼崖中学。在学校里,他勤奋攻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林枫故居纪念馆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林枫故居纪念馆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枫故居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望奎县城东南域文明路12号,始建于1918年,1994年初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在林枫故居原址辟建了林枫故居纪念馆。

林枫故居纪念馆1994年7月26日对外开放,望奎县委、县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0中央党校副校长陈维仁和省人大主任孙维本为林枫故居纪念馆揭幕。-委员会长、周铁农副主席等领导为林枫故居开幕题词。-委员长的题词是:“忠心耿耿、实事求是、鞠躬尽瘁为人民,光明磊落、坚持原则、高风亮节昭后世。”;周铁农副主席的题词是:“伟人长逝,风范永存。”

林枫故居纪念馆现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5平方米。建筑风格系典型的东北民居建筑,故居坐北朝南,正房七间,东西厢房各五间,大门是一座斗拱飞檐的仿古门楼,气势雄伟,一对用墨玉雕刻的狮子分立在大门两侧,更加衬托了故居的威严。门楼内两侧各有一个耳房,正房与大门之间有一道18米长的影壁墙,在正房前面,东西厢房之间是用云杉围成的两大两小四个花坛,故居墙内四周栽有松树数十棵,每至冬季,青松白雪,格外壮观;每逢夏季,鲜花盛开,松柳滴翠,更是与故居的古朴清幽,古香古色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林枫故居纪念馆有五个展室,即林枫故居纪念陈列;馆藏文物展;附属陈列“寄情斋”;资料阅览室;望奎经济发展概况展。

林枫故居共有藏品327件,其中一级藏品3件,即林枫在晋西南工作时使用过的公文包;林枫同志在东北工作时期使用过的铜墨盒;1945年林枫同志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书。三级以上藏品138件,各种资料200余件(册),具有较高品位的工艺品、书画400余件,珍贵书籍4000余册。

林枫故居纪念馆一直以张扬爱国主义教育为忠旨,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充分发挥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林枫故居现已成为我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点。

林枫(1906年9月30日-1977年9月29日),黑龙江望奎人。原名郑永孝,曾用名郑伯桥(伯樵、伯乔)、郑凌风、林硕石,罗衡。1927年3月经范文澜介绍,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1924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曾参加进步-。1927年后在北京、天津一带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党支部书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北平学生南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沈葆桢故居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沈葆桢故居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沈葆桢故居位于宫巷西段北侧的宫巷11号(现26号)。始建于明天启年间,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由时任江西巡抚的沈葆桢购置并加以修葺,现为沈家后裔住宅。

为明代民居,坐北向南,周围封火墙,总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门头房、厅堂、正座、藏书楼。

门前两侧有高耸马头墙,门头房面阔五间,进深用三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门房正中有插屏门。

二进厅堂,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双坡顶。

堂前为宽敞庭院,周以回廊(排放执事牌)。堂上正中黑底金字对联日:“诗礼传家;文章华国。”

三进,正座面阔五间,进深用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

中分前后厅,前厅堂上正中有对联为:“兄弟睦,家之肥;子孙贤,族乃大。”左右厢房亦分前后房。

后厅过覆龟亭为双层藏书楼。亭两侧有小天井、廊房。进与进之间的过道上方联接均有覆龟亭,靠东侧各进均有小门通连林聪彝故居,各进均用封火墙阻隔防护。中轴线建筑左右侧,另有隔墙外花厅、书斋、厨房等附属建筑,且自成院落。

正座前后廊两侧,均设小门与附属建筑相通。各进门窗、户扇以及构架上斗拱、雕刻均朴实、规整。

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后数易其主。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为沈葆桢所有。

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作为“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 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周诒柯故居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周诒柯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周诒柯故居,位于湘潭县石潭镇普庆村西塘槽门屋场。周诒柯(1875一1932年),字心约,号居易主人。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1914年任湖北高等审判厅厅长。1917年任江苏高等检察厅检察长、黑龙江高等审判厅厅长、安徽高等法院院长等职。在江苏任职时,曾开创我国改善人犯关押条件和劳动改造之先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参事厅主任参事,统筹各省司法工作。一年后,任最高法院检察长。病逝于湖北汉口同仁医院,归葬于石潭福星亭后向之周家围子。

故居是一栋“一担柴式”古建筑,是周诒柯托本户周佩秋于1928年购自另一周姓的房产。土砖青瓦结构,建筑面积约210余平方米。中间一横3间,左右两厢各竖3间。除厨房外,其余8间均安有木质天花板。堂屋右边的正房,是周诒柯住室。正房右厢房是书房,为八角屋,屋面为红轿顶,顶端安装《二龙戏珠》瓷瓶。阶基高l米余,上有圆木伞柱8根。屋前有坪,面积约70余平方米。内栽一柏一椿,树高均约20米,直径0.8米。西侧有大塘和沙石大道,大塘即西塘,一年四季,水清如镜。沙石大道宽1.2米,北通石潭,南抵方上桥。屋后有山,面积约360平方米。内有香樟、苦槠等杂树,四季葱郁,景色宜人。周诒柯生前曾回故居闲居,作《忆家偶成》,后载1948年湘潭正山印务馆《方上周氏诗词集》。近年,他的孙子周重远等人收入《心约公晚年诗集》,诗曰:“白发归田宅,西塘故里休。祖先邱墓地,少小钓游陬。壮志鹏图奋,高歌岛国游。法规频兀兀,棘署觉悠悠。政事如棋局,刑章等赘旒。置山希退谷,葺含笑菟裘。解组巢栖鹤,还乡石压舟。笃亲堂构倚,居易草庐留。弄月穿云乐,栽松植柳幽。读书依北苑,学佛蹑东楼。黯惨豺狼怯,飘零子女俦。几时扫氛寝,返棹复何求。”

周诒柯病逝后,故居于1933年由其子女周翼扶兄妹4人卖给外姓,现在原屋不复存在。

周诒柯(1875~1932),字心约。普庆西塘(今列家桥乡)人。受维新变法思想影响,赴日留学。先读预备学校两年,后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8年后归国,任长沙府中学堂教务长。民国3年,段芝贵督鄂,他任湖北高等审判厅长。民国5年,王占元任湖北督军兼省长,其内侄陈时为竞选省议员与人争讼,王托人关说,许以财政厅长,他拒不理会。陈时败诉落选。王占元派兵冲进高等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范竹斋故居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范竹斋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范竹斋故居坐落在和平区赤峰道76号。是一座通道式的富有特色的楼房建筑,靠赤峰道的一面为带门洞的三层砖木结构楼房,中二楼较低。进入大院,三面都是带半地下室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每座楼房前,都有一个十蹬的宽条石台阶,十分壮观。二楼有畚箕型三面相通的楼道,楼道外侧有瓶柱式的外装饰,楼道有玻璃窗和百叶窗。在院子的东北角有一座与整体建筑和谐相通的圆亭式建筑,外有八棵柔和秀美的爱奥尼克式柱。楼顶平台有个造型奇特的圆形石头亭子。该楼现为天津市农资公司、天津市农机公司使用,被列为天津市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范竹斋(1869—1949),名安荣,天津人,祖籍山东范县。17岁入天津双福成广货庄学徒。1901年任景德和棉纱庄驻沪经理。1906年与金桂山、潘耀庭伙设瑞兴益棉纱庄,任经理。1913年合资在津开设同益兴纱庄,任经理,后改为独资经营。 1919年,范竹斋参与集资创办北洋纱厂。北洋纱厂是由天津敦庆隆号纪姓商业资本家联合隆顺、隆聚、同益兴、瑞兴益、庆丰益、万德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包惠僧故居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包惠僧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包惠僧故居位于但店镇拱桥铺村社庙湾,始建于清朝末年。故居背倚山岗,面临小河,前面是上、下巴河交汇处的冲积平地,土地肥沃,阡陌纵横。故居座西向东偏北,一进两幢,并排四间,中有天井,前后室厅,一侧有厢房,厢房前后各一卧室,天井另一侧为一间长横房和两间卧室,正屋后有一长横披屋,门前两口水塘相连,一棵大樟树耸立在水塘边。故居为土木结构,墙体除底层为青砖外,均为土砖。包惠僧投奔革命后,故居由其兄长及侄子们居住,1958年大办钢铁时拆毁。2008年,包惠僧故居修复。

包惠僧(1895~1979)乳名贵三,学名道亨,别号平侯,自号惠僧。但店镇拱桥铺村社庙塆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年肄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系。1920年9月和-、陈潭秋等在武汉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任支部书记。1921年代表-、陈公博作为广州代表出席0一大。1923年任0武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导师-表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七·一二-政变后脱离党组织。1931年后任蒋介石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内政部户政司司长等职。1947年,户政司扩编为人口局,任局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澳门,11月回到北京。1950年,到内务部任研究员和参事。1957年4月,调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病逝,著有《包惠僧回忆录》。

包惠僧(1894~1979),乳名桂酸,学名道亨,别号平侯,自号惠僧。但店镇拱桥铺村社庙塆人。其出生于小康家庭,5岁入私塾。1907年,就读于黄州高等小学堂,受熊十力、李仲揆、刘子通、吴昆等黄冈四杰影响,崇拜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导人。辛亥首义后,于重阳节回家祭祖,因受到不平等待遇,怒杖房长,愤然而去,流浪武汉。1915年,包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省立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太平天国女杰苏三娘故居遗址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女杰苏三娘故居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太平天国女杰苏三娘故居遗址

天朝女杰苏三娘的故乡--苏村,位于灵山县石塘镇西面,现存明清建筑15个群落,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分属苏、丁、刘、陈、杨、卢、张士物业,这些建筑中以刘氏祖居规模最大,由大夫第、司马第、鹾尹第、二尹第、司训第、贡员楼和刘氏宗祠7个自成体系二翘檐相接的群落组成,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属岭南风格建筑。苏村距镇政府2公里,辖一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3578人,耕地面积2143亩,其中水田面积1870亩。在这块仅有2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传奇故事。

相传,该村于460多年前,苏氏家族先在此地落脚定居,故名曰苏村。此乃天朝女杰苏三娘的故乡。苏三娘原姓杨,是一个江湖卖艺女子,打飞镖百发百中,与苏三相识后便情投意合,结为夫妻。偶尔跟随苏三外出打仗,她善征勇战,智慧非凡,威风凛凛。她的丈夫苏三乃灵山天地会首领之一,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农民起义队伍,专与清政府作对,口号是“劫富济贫,杀官放囚”,因此得到广大贫苦群众的支持。苏三在道光三十年八月的一起战斗中,由于投机分子的出卖,被乱箭射死。随后,苏三娘率部加入太平天国,在这次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至今,乃被人们作为佳话传着。此外,苏村还有一幢古老而独具特色的建筑群。它占地8000多平方米,七座大理石表砖、童子瓦结构的镬耳楼。屋檐雕刻着莲花瓣,屋内有价值连城的石雕、石马、金鱼池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便是苏村刘氏古建筑群,苏村境内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建于清朝初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苏三娘,名玉娘,生卒年不详,太平天国女将。苏三娘原姓杨,是一个江湖卖艺女子,打飞镖百发百中,与苏三相识后便情投意合,结为夫妻。偶尔跟随苏三外出打仗,她善征勇战,智慧非凡,威风凛凛。她的丈夫苏三乃灵山天地会首领之一,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农民起义队伍,专与清政府作对,口号是“劫富济贫,杀官放囚”,因此得到广大贫苦群众的支持。苏三在道光三十年八月的一起战斗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封凤子故居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封凤子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封凤子故居

封氏加厚堂,座落于容县杨梅镇四端村,为清嘉庆举人容州十八氏祖建猷公故居。封凤子故居“加厚堂”的后人,遵从家训“文章华国”、“诗礼传家”,自清嘉庆到清末一百年间,中秀才14人,贡监生7人,举人4人,进士2人,著名的有:举人封祝唐、封祝祁、秀才封濯吾等,是容县典型的书香门第。现被容县政协命名为传统家规教育基地。

封凤子(1912—1996) 原名封季壬,艺名和笔名凤子,曾用笔名禾子。容县人,生于武汉。中学时期曾演出田汉的作品《南归》等。1932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在校期间参加洪深创办的复旦剧社,先后出演应云卫导演的话剧《委曲求全》、欧阳予倩执导的曹禺名著《雷雨》,因在《雷雨》中成功扮演女主角四凤而名声大振。1936年毕业后曾任上海《女子月刊》主编,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张鸿猷故居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张鸿猷故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鸿猷故居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时代为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为中心,东至道路止,南至民居止,西至民居止,北至民居止,保护面积3336.2平方米(合5.4498亩)。

张鸿猷(1855-1927)字彝夫,榜名鸿猷,常称“张拔贡”,陵水县城内人。祖先从琼山铁桥区大同乡潭社村迁陵定居;他是张氏来陵第四代。起初三代,都曾在县衙门粮房当“书吏”,但也算不上富豪门第。到了他这一代,为了追求富裕生活,“儒而兼贾”,经营糖寮、养鸭、贩卖藤、板等生意。因此,便逐渐富裕起来,又不断购置田地,结果成了陵水较大的地主。张鸿猷幼年时家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张如故居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张如故居位于莞城街道博厦社区可园绿绮楼,GPS坐标:北纬23°0240.3",东经113°4418.3",海拔高程4米。

可园由东莞博厦人张敬修所建,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修筑成园,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萌山房并称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之后成为张氏后人的住宅。新中国成立后,可园收归国有,1964年年底对外开放。20世纪70年代改作东莞县华侨旅行社。1979年归由县文化部门管理,成立可园管理所,1998年改称东莞市可园博物馆。

博厦社区:莞城博厦社区成立于2003年7月1日,前身是博厦街道工作办公室,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户籍2547户,人口10063人,居民房屋以单家独院式住宅为主。博厦社区处于老城区之中,位于莞城的西北面,北与万江坝头社区相接,南望莞城西隅社区,东江和运河流经东西两端。辖区内没有重工业企业,绿地面积居多,境内有2KM长的广东省绿道和自行车专用道。博厦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为永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位于高陂镇西陂村,年代为1926。

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建于清代中期,坐东南朝西北,土木结构,单进廊院式带雨坪围墙和右横屋,通面阔12.49米,通进深34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围墙、天井、前厅、天井、正楼。正楼高2层,碉楼式建筑设计,双联式房间布局。每层设6间1厅1楼梯。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北侧设大门,木质门框,门楣上方彩绘边框内墨书“寿德楼”三个大字。1929年6月,在寿德堂建立共青团太平区委员会,从此使西陂乡青年有了团结的核心,对建党工作起到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作用。西陂一大批青年人如林德富、林丽洪、林清盛、林元芳等在共青团的领导下,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成立消费合作社、设立“太平区高级劳动学校”、组织赤卫队、少先队、妇女会建立自己的武装,并开展打土豪、灭民团等争取革命政权的斗争。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端线外延15米。

西陂村:西陂村有人口6238人,总户数1620户,46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162人,下设三个党支部,是高陂镇最大的行政村。山林面积约38000亩,耕地面积3600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陂天后宫。 西陂村位于永定河上游,高陂镇西侧,永定河绕村而过,从村头到村尾有6公里长。西陂村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好地方。现有姓氏林、卢、郑、陈、邱、刘、黄七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东台黄逸峰故居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东台黄逸峰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东台市明清街8号,始建于清末民初,由黄逸峰父亲黄仰塘所建。故居坐北朝南,原有48间,现存两进10间,砖木结构。整个院落结构紧凑,用料考究,朴实无华而又古色古香。1999年,东台市旧城改造三期工程期间,东台市人民政府修葺了“黄逸峰故居”,并在故居周边近170平方米的空地上,兴建了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逸峰园”,园前建有“将军门”,黄逸峰将军的青铜像安放在流芳亭中供人瞻仰,内有《文武将军黄逸峰生平业绩展》详细介绍黄逸峰革命的一生。2003年12月,黄逸峰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信息来源: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赛珍珠故居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珍珠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赛珍珠故居位于宿州市市区大河南街东部,现存房屋十八间,面积约300平方米。世界文化名人赛珍珠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1892年6月26日生于美国西佛吉尼亚州,出生三个月便被放在摇篮里随着做传教士的父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此后赛珍珠一生的前40年除了回美国上大学的4年和读硕士学位外,基本上在中国度过的,她先居住在苏北的清江,四岁时全家回到镇江,结婚后随夫君(John Lossing Buck)在宿州生活了四年多,赛珍珠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其成名作《大地》三部曲中描写的北方地主庄园及中国农村生活等都以宿州为原形。《大地》三部曲在美国家喻户晓,是美国及西方国家最早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伟大之著,在介绍东方文化方面,赛珍珠被欧美誉为“可与马可·波罗相媲美”。

-旅游小贴士:

地址:宿州市市区大河南街东部

开放时间:8:00——17:30

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译珀尔·巴克,美国作家、-和女权活动家。 出生4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在镇江风车山上在她小时候就读过现在仍然存在的崇实女中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方声洞故居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方声洞故居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方声洞故居位于北大路内九彩巷16号。

故居原是两座相连大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大门原悬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的“朝元”牌匾。门头房和首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的院落,尚保存原貌。花厅、鱼池和第二进院落都已改建。现仅存第一进。

方声洞(1886~1911年),字子明,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成城陆军学校读书。翌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孙中山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成为首批会员。不久,返回福州,创办书报阅览所,宣传革命思想。翌年,再次赴日,进千叶医专学校,志在研究化学,制造炸弹。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位于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蝉溪村。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成于民国十年(1921年),大大小小的房子共有48间。

浰东小筑坐东向西,依山傍水,通面宽三门五间42米,每进与进之间都有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和排水,四角建有雕楼,俗称“四角楼”。青砖砌墙,木架梁,硬山顶。斗门和大门均用青石砌成门框,上面嵌有青石匾。方形削角石柱承檩,三架式斗拱抬梁,斗拱和梁架上浮雕浮龙花卉图案,镀金漆。斗门上是时任“国民政府农林总长”的钟秀亲笔所题匾额“浰东小筑”,两侧的对联是“世承高士芳微衍文明种族翕顺家庭永怀旧德;门挹遥天佳气对辉烂星云光华日月丕焕新猷”。

正门是“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谭延闿所题“高士旧家”,与对联“扩鸿图以迪前光务遵祖敬宗一派渊源溯东海;谋燕羽而治后裔勉积功累千秋世泽衍南州”。二厅石柱上也是谭延闿所题的对联“爱兹绕屋溪山俯察仰观寄傲有堂伴绿野;志在济时霖雨先优后乐赋闲何日慰苍生”。这两幅对联体现了旧时政界人士怀“济世之心”同时也有“归田园”优游度岁的心理。上厅有木匾,上 书-“亦政堂”。二厅屏风上 书-“文明进步”,均是谭延闿所题。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含村:石含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何挺颖烈士故居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何挺烈士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何挺颖烈士故居

何挺颖烈士故居位于南郑县城关镇何家湾村,是曾参加过秋收起义,任过工农革命军第十一师-表(毛泽东任师长)的革命烈士何挺颖同志的出生地。詃故居建于清末,房屋为土朩结构,门窗为雕花隔扇,整体呈四合院,故居中陈列着何挺颖曾用过的朩桌,衣柜,竹椅等家俱。何挺颖烈士故居于1981年被南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被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挺颖:1905年5月出生于何家湾村,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因受其表兄0人王均石的影响,成为汉中早期革命青年。1925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参加了“五四“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了中国0,后转入了上海大学学习,北俴战争开始后,被党组织派往武汉学习军事,任国民革命某团指导员,1927年9月,何挺颖在湘赣边界参加秋收起义,跟毛泽东向井岗山进军,三湾改编时,任工农革命第四师第一团-表兼第三营-表。1928年3月,秋收起义的前敌委员会改组为师党委,何挺颖担任书记。同年5

月,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一团-表。10月当选为湘赣边特委委员,12月调任红四军第三十二团代表。何挺颖在毛泽东,-领导下,参加了井岗山各次反”进

“和”会

“斗争,亲自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为保卫井岗山根椐地作出了伟大的贡献。1929年1月,何挺颖在江西大庸岭战斗中身负重伤,时因环境险恶,作战频繁,在一次夜行-移中受敌军阻击,光荣牺牲年仅24岁。

何挺颖,又名科生,字策庸,1905年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何家湾。父亲何根山同盟会会员,进步的知识分子。1923年5月,何挺颖在汉中联立中学读书时,就发起组织学生会,联络同学,在汉中古城掀起了震惊陕南的反帝爱国-。1924年5月,何挺颖于汉中联立中学毕业后赴上海,寄读于浦东中学。在这里,他参加了汉中旅沪学生会,结识了同乡刘秉钧等进步同学,广泛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王如痴故居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王如痴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如痴故居位于衡阳市祁东县太和堂镇向阳村二组。

王如痴,名书铨,号如痴,1903年1月25日出生于今祁东县太和堂镇向阳村,终身未婚。王如痴1915年入祁阳县城读小学和初中,1923年考入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预科班,积极参加学生-,1925年高中毕业。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年底被委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后,赴井冈山红四军工作,后奔赴中央革命根据地和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从事武装斗争。

1934年10月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先遗队,先后任红10军团19师参谋长、师长。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1月,红10军团在返回闽浙赣根据地时,被敌围困于赣东北的怀玉山地区。王如痴率部队千余人,占据怀玉山,敌人四面围攻。终因敌我力量悬殊,王所率部队伤亡惨重。25日,王如痴在山顶被俘。1935年8月6日深夜,在南昌下沙窝与方志敏、刘畴西一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终年32岁。

王如痴故居于1903年1月建成,系青砖瓦房土木结构,正栋分前后两排,两侧是厢房,厢房的一侧与向阳村二组的堂屋相连,共有房屋11间,占地面积268平方米,建筑面积563平方米。

王如痴故居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4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如痴(1903-1935)红十军军长兼政委,革命烈士。湖南省祁阳县(今祁东县)人,1903年1月出生于祁阳太和堂镇乐家村一个贫寒的小知识分子家庭。1925年毕业于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预科班高中部。1926年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初学成回国,受党组织派遣赴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黎庶昌故居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黎庶昌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黎庶昌故居位于贵州省遵义新舟禹门,又名“钦使第”。故居建于清代,由门楼、过厅、中厅、正堂、厢房、书房等建筑组成。坐北向南。

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正堂面阔五间、通面阔23.80米,进深3间、通进深7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内有防火石缸2个。书房又名“拙尊园”,系黎庶昌著述、藏书处。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坐东向西。建筑面积102平方米。两层木楼,面阔三间,通面阔16.2米,进深2间,通进深6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黎皑第四子。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清咸丰十一年(1861),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太平天国占据南京,清廷内外交困。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同治元年(1862),慈禧太后下诏求言。黎庶昌以廪贡生上《-》,痛陈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潘汉年故居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潘汉年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潘汉年故居位于宜兴市新街街道陆平村,为纪念、宣传潘汉年,2000年,陆平村潘汉年故居筹备处对故居倾圮部分进行了修缮,并在原址上重建了5间平房,同时塑潘汉年铜像1座,陆平村小学亦改名为“潘汉年小学”。原上海市市长-为铜像和小学校名题词。故居内陈列有“潘汉年生平事迹展”。整个故居占地面积653.2平方米,建筑面积286平方米。

潘汉年(1906—1977),宜兴归径乡(今新街街道)陆平村人。早年参加过进步文艺活动,为创造社成员,1925年加入共产党。入党后至1926年春,在家乡陆平村开展农民运动,筹办农民夜校,并指导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陆平村成为宜兴秋收起义的策源地之一。他先后任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工作党团书记、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央特科二科科长、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遵义会议后,受党指派前往上海恢复白区工作,负责打通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主任、中央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东北、上海、香港负责情报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上海市副市长,华东局社会部部长、-部部长,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副市长等职。1977年4月在湖南长沙蒙冤病逝。1982年8月中央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宜兴市新街街道陆平村

乘车线路:宜兴市内乘开往东胥渡的班车或乘小巴至陆平村下车可达。

潘汉年,190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潘汉年是我党历史上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潘汉年忠实地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多次为党获取重要战略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潘汉年到达中央苏区,先后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