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谁发明的【精彩20篇】

浏览

6253

文章

1000

篇1:二维码是谁发明的?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腾弘原

二维码又称QR Code,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 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二维码原本是为了在汽车制造厂便于追踪零件而设计,今日已广泛使用在各行各业的存货管理。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以及大多数软件生成的二维码都是黑色的,但事实上彩色的二维码生成技术也并不复杂,并且备受年轻人的喜爱,已有一些网站开始提供彩色二维码在线免费生成服务了。基于二维码的纠错功能,即使二维码部分被覆盖或丢失,扫描设备依然能够识别出其记录的完整信息,当前已有不少“个性二维码”的生成工具,把一些个性图案与二维码进行合成,得到个性化并能被扫描设备识别的二维码,这种“个性二维码”也开始流行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报是谁发明的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电报是一种最早用电的方式来传送信息的远距离通信方式,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你知道电报是谁发明的吗?

18世纪时,欧洲的科学家逐渐发现电的各种特质,早在1753年,一名英国人便提出使用静电来拍发电报。但首条真正投入使用营运的电报线路,是出现在1839年的英国,它是大西方铁路装设在两个车站之间作通讯之用,这条线路长13英里,由查尔斯·惠斯通及威廉·库克发明,并在1837年取得英国的专利。同时,美国的萨缪尔·摩尔斯在接近同一时间发明了电报,也于1837年在美国取得了专利,并且还发展出一套将字母及数字编码以便拍发的方法,称为摩斯电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故事

全文共 1609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战争持续不断,频繁发生。除了天灾人祸之外,军队和普通百姓也受伤和生病。当时,这一地区属于谯县,属曹操管辖。大部分战斗是在长江两岸进行的,这里是后方,所以大部分伤病员都被运送到这里。华佗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当然,他必须接受治疗。

华佗是一个爱惜穷人,同情痛苦,并给予他想要的一切的人。不管他是士兵还是公民,只要他被找到,他就会被治愈。他治愈了伤员,锯了腿,截了手,剖腹手术,修补了各种各样的伤。然而,当时没有麻醉药品。在进行剖腹手术和截肢等大规模手术时,病人和伤员都无法承受手术带来的痛苦。有些人晕倒了,有些人抽搐了。向父母哭喊的恐惧真的让人们无法忍受。

华佗尝试了许多方法和实验来减轻伤病员的痛苦,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然而,华佗并没有灰心。他继续在治疗中探索和实验。他必须找到减轻病人痛苦的方法。

有一次,华佗给一个病人做了剖腹产手术。由于病情严重,手术前后花了几个小时,病人得救了。手术完成后,沃伦筋疲力尽。为了缓解疲劳,他让妻子做一公斤酒,炒两个菜,然后自己喝。谁知道,华伦因为过度劳累而空着肚子多喝了几杯,突然喝得一醉方休,使人不知所措。他的妻子吓坏了!她知道华佗是个谨慎的人,从来没有喝醉过。他今天为什么突然喝醉了?他有什么紧急情况吗?她当时非常害怕,用银针救了她。任重、百会穴和足三里穴都被刺破了,但华佗仍然没有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当他的妻子看到它时,她更加焦虑。她摸了摸脉搏,压了压心脏。她的殴打是正常的。直到那时,她才放下心来,知道他真的喝醉了。

两个小时后,华佗醒了。他的妻子告诉他他喝醉时刚给他的针的故事。华佗非常惊讶。你为什么给我一根针?我不知道。醉酒会让人在麻醉期间失去知觉,这是真的吗?

第二天,华佗对他的妻子说:“今天我要再做一次酒精测试,你再给我一针看看我是否感觉到了?”测试的结果是,当我开始插入针头时,我仍然没有感觉,然后我的肌肉颤抖,最后我知道有点痛。这样,反复试验多次,得出结论,酒也有麻醉的作用。后来华佗给一个病人做手术时,他让病人喝些酒来减轻疼痛。但是,由于手术时间长、切口大、出血多,单纯用酒精麻醉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华佗在乡下行医时,遇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病人闭着嘴,两眼直瞪,口吐白沫,一动不动地睡在地上。华佗上前看看他的态度,按了按他的脉搏,摸了摸他的额头。一切正常。问病人他过去患过什么病。病人的家属说:“他非常强壮和健康。他没有病。今天,他误吃了一些有臭味的去核花(也叫曼陀罗花)才得了这种病。”

华佗从病人家属的介绍中得到了一些线索。他说:“快去找些臭麻花给我看看!”

病人的家人立即给华佗送去了一朵带花带果的有臭味的麻花。华佗拿起那朵有臭味的去核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了一朵,尝了尝。突然,他感到头晕目眩,嘴里发麻:“哦,多毒的东西!”

华佗找到了病人的病因,于是他开了正确的药,通过冷却和解毒救了病人。华佗离开时什么也不想要。他要了一束带花和水果的有臭味的麻花。

华佗把臭麻子花抱回家,高兴地对老太太说:“这次我找到了一种能麻醉人的药。”

他的妻子看着他说,“嘿,我以为你得到了一些珍贵的东西。那只是些有臭味的麻花!这有什么稀罕的?我的娘贾庄前后到处都是。”

华佗说:“那好。你应该尽快去你妈妈家,尽快收集更多有异味的去核花,这样我就可以准备麻醉剂了。”

听了这话,他的妻子撇着嘴说:“你今天做了一个实验,你知道如何准备它。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准备好麻醉剂。”

华佗笑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没死,我就必须准备麻醉剂。"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试验这种臭麻花。他先尝了一下叶子,然后是花,然后嚼了嚼果根。试验结果表明,去核效果最好。沃伦拜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麻醉药品。经过几次不同配方的输液后,这种麻醉剂终于成功地试制出来了。最后,他把麻醉剂和热酒混合在一起,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马飞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歌星的流行发明:食品搅拌机

全文共 1931 字

+ 加入清单

食物搅拌器现在是我们厨房的好帮手。它可以很容易地打碎、磨碎和混合食物,为人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回顾历史,我们最需要感谢的不是制造业专家,而是福莱德·瓦伦,一位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流行的乐队歌手。

最常见的混合器(网络图)

在介绍搅拌机之前,我们必须追溯到1910年。今年,一种微型电动机诞生了。在富商路易斯·汉密尔顿的赞助下,发明家切斯特·比奇和霍克斯迅速推出了第一代实用产品,并建立了汉密尔顿比奇制造公司弗雷德·奥西乌斯的宗旨。不幸的是,由于当时的技术不成熟,他们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然而,如果没有他们的微型电机,今天的搅拌机甚至所有的小电器都将化为乌有。

网络图

1921年,一位名叫斯蒂芬·波普劳斯基的波兰裔美国人坐在餐桌旁,看着他面前的一杯麦芽汁饮料。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这种粉状饮料在美国变得很流行。斯蒂芬发现,人们只能用麦芽提取物粉末来酿造热饮,因为如果用冷牛奶,麦芽提取物粉末会在杯中结块,饮料无法混合。因此,斯蒂芬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斯蒂芬专利设计(网络图)

不久之后,斯蒂芬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设计了一个现代搅拌机的原型。他是第一个想到用旋转叶片来混合液体的人。在他的发明中,搅拌器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带有旋转叶片的微型电机驱动的基座。另一部分是杯状容器。将食物放入容器中,用盖子盖住底座,然后将整个装置倒置以启动马达。混合完成后,倒置混合器并移除底座。

斯蒂芬在1922年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但是由于许多问题,他的叶片式搅拌机还没有投入生产。例如,混合器的密封性能需要改进。在混合过程中,液体很容易从容器中漏出。旋转叶片的轴不稳定,经常发出刺耳的噪音并引起危险的振动。同时,叶片的转速和电子零件的防水性能也需要调整。最后,斯蒂芬屈服于困难,于1926年将搅拌机专利出售给汉密尔顿·比彻制造公司,我们刚刚提到了该公司,并引进了第一种微型电动机。这项发明被交给了Hoces,他负责下一步的改进。

众所周知,发明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情。霍克斯随后“介入”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流行歌手弗雷德·沃伦身上,就像他关注路易斯·汉密尔顿一样。

汪妮好莱坞展览板(网络图)

从高中开始,汪妮就和他的兄弟及邻居组成了一个三人乐队,在当地的派对上兼职表演,并很快获得了一些人气,成为当地的明星。20岁时,他进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主修建筑工程,在那里他还学到了一些工程和技术知识。当他的乐队在大学时代开始在全国流行时,他放弃了学业,成为了一名职业音乐家,并制作了许多流行唱片。

当霍斯找到汪妮时,他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手了。富有,年轻,富有冒险精神,对新的科学和技术发明充满热情,瓦伦立即成为了霍克斯的合作伙伴。事实上,汪妮愿意赞助霍斯还有另一个原因:他当时患有口腔溃疡。他的保健医生建议他多喝蔬菜汁。他愿意赞助一台有助于他治疗的机器。

通过这种方式,慷慨的汪妮已经连续资助Hoces,000美元。然而,经过半年的努力,搅拌机的改进仍不尽如人意。尽管诸如刀片速度和刀具轴线重心等小问题已经解决,搅拌器仍然严重泄漏。在检查了霍斯的混合器的图纸后,不耐烦的汪妮认为他的设计想法没有前途,所以他决定自己设计一个。

谁会想到业余的瓦伦丁尝试成功了?容器的泄漏问题是前人没有解决的,他用一个全新的想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杯状容器不应该倒置在叶片的上方,而应该直接将叶片安装在杯底!他把刀片从底座换成了容器,并通过用电接触金属底座来驱动旋转的刀片。这样就解决了混合器泄漏的问题。此外,它变得更漂亮,更安全,更容易清洁和维护。

1937年,瓦伦发明的搅拌机(当时被称为“瓦伦魔法搅拌机”)正式上市,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实用的食物搅拌机。虽然29.75美元的价格一点也不便宜,但人们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方便的厨房帮手。1938年,它被更名为更简单的“沃伦混合器”。在全国巡演期间,瓦伦亲自带着它参观了各种酒店、俱乐部、咖啡馆和酒店,尽他所能推销它,并推出了“瓦伦混合器将给美国饮料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口号。

汪妮在咖啡馆用搅拌机表演(网络图)

事实上,汪妮一点也不夸张。搅拌器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沙冰,使得奶昔、水果和蔬菜汁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东西。到1954年,汪妮的搅拌机销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台,甚至医院也购买了搅拌机为病人做饭。今天,汪妮搅拌机仍然是最大的搅拌机市场。或许汪妮自己也不会想到,尽管他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在70或80年后,让他的名字更被人记住的是他心血来潮发明的小家电。

沙冰和搅拌机(网络图)

娱乐业的大明星们正忙于发明创造,最后一个成功的例子不仅仅是汪妮。好莱坞巨星保罗·纽曼也发明并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如果你不相信,请看“好莱坞明星为爱而转变沙拉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太阳镜:为夏日而生的发明

全文共 1719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很热。为了抵御紫外线,许多人用防晒霜、遮阳伞、防晒衣、遮阳帽、面膜和面部激肽来“武装他们的牙齿”。同时,根据医学研究,如果眼睛没有防晒,白内障、翼状胬肉和黄斑变性的风险将会增加。因此,一副时尚的防晒太阳镜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www.google.com.hk图片)

除了降低眼睛疾病的发生概率,太阳镜还可以起到很大的装饰作用。不管一个人长什么样,一旦戴上太阳镜,他马上就会变得充满明星的味道。但是,你知道吗?太阳镜不是为了满足普通人的需求而发明的。起初,太阳镜是一种军需品,也就是军队的特殊装备。

任何发明都源于实际需要。只要生活提供机会,发明就无处不在。1923年,眼镜迎来了这样的机遇,开启了转型升级的模式。你知道,早期的飞机是敞篷的。为了正常驾驶和保护眼镜,飞行员配备了护目镜。这种护目镜能有效阻挡天空中的强风和灰尘颗粒,并且是透明的。它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更好的护目镜。然而,现实总是比预期的更复杂。

1923年,一名美国空军中尉像往常一样戴着护目镜登上了飞机。空军中尉有丰富的经验和勇气,并且很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这一次,他意气风发,决心做一件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的事情,那就是驾驶一架小型飞机飞越大西洋。结果,他不负众望,成功地飞到了海洋的另一边。然而,在这次飞行中,他遇到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在飞行中,他感到有点不舒服,当他回到基地时,他变得更加严重。他开始感到恶心、呕吐,甚至头痛。很快,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想到了难以忍受的刺眼的光线,正是来自太阳的各种光线给他的眼睛和身体带来了伤害。他想,看来他需要一种新的设备,于是他参观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博斯伦公司。

一名戴着护目镜的飞行员正在接受训练(网络图)

博斯伦公司成立于1853年。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到1912年,它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高质量光学透镜制造商。1923年的一天,空军中尉满怀希望来到博斯伦公司,表达了他的担忧,并希望博斯伦公司能发明一种新型的特殊眼镜来有效保护眼睛。此后,博斯伦公司开始开发太阳镜。

他们认为,生产满足空军中尉要求的眼镜的关键在于发明一种能有效阻挡高空强烈太阳光线的透镜。在夏天,太阳会发出强烈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这将损害角膜,晶状体,甚至眼底的人的眼睛。经过多年的仔细分析和多次实验,他们终于发明了一种带绿色镜片的太阳镜。太阳镜的镜片由高质量的光学玻璃制成。经过热和化学处理后,绿色镜片内的金属颗粒可以吸收部分阳光,从而防止紫外线和红外线进入人眼。1930年,世界上第一副太阳镜终于诞生了。

美国明星麦克阿瑟喜欢戴太阳镜(网络照片)

当它被送到美国空军时,立刻引起了每个人的兴趣。每个人都对它的魔力惊叹不已,因为它真的达到了吸收大量光和释放少量热能的目的。当飞行员戴上它时,他们立即发现通常刺眼的阳光不再刺眼,他们甚至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感到一丝清凉。不难想象飞行员崇拜太阳镜。这种太阳镜不仅赢得了美国政府的支持,而且迅速在美国空军大量使用。后来,这种太阳镜被正式命名为“雷朋”。从那以后,雷朋成了太阳镜的代名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阳镜很快被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美国人民所认可。美国空军以其流畅的滑翔、卓越的成就、独特的太阳镜和优雅的姿态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6年,博斯伦公司将太阳镜引入大众市场。它不仅能遮挡邪恶的阳光,还能美化穿着者的形象。太阳镜很快被人们所喜爱,并逐渐风靡全球。

奥黛丽·赫本的经典太阳镜造型(芬蒂尼的早餐剧照)

事实上,关于太阳镜的起源还有其他理论。据说爱斯基摩人在木头上刻了两个裂缝来防止强烈的冷风,这样不仅可以看到东西,还可以减少冷风的侵袭。这被认为是太阳镜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情绪,中国古代衙门的工作人员在审判时戴上了特制的烟草水晶太阳镜。这一现象在12世纪晋国刘启的《归钱智》中有所记载。

爱斯基摩人的护目镜(详见爱斯基摩人的“黑色食物”)

中国人和爱斯基摩人的发明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太阳镜,但这一历史现象告诉我们,面对现实生活,人类总是会无意识地思考。此时,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们可能会在思想上相遇。任何发明都处于改进和被改进的阶段,发明的目的是使人类生活更美好。

太阳镜是人们夏天的好伙伴(网络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盾构机的发明,竟缘于可恶的船蛆

全文共 381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的加速,“盾构机”的名称开始进入公众层面。近年来,我国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研发不仅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还出口到海外市场...

那么,盾构机是如何发明的呢?关于盾构机还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

盾构机(网络图)

哥伦布讨厌的蛆给我带来了灵感。

18世纪末,英国人计划在伦敦下建造一条穿越泰晤士河的隧道。然而,在当时的施工技术条件下,建造如此规模的河道隧道比登天还要困难!

1798年,泰晤士河隧道工程进入运营阶段。然而,由于各种不可克服的困难,这个项目被中断了。法国工程师布鲁纳是个有爱心的人,所以他一直在思考泰晤士河隧道工程。

木头中的船蛆(见水印)

一个偶然的机会,布鲁纳发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船蛆钻探行为。那么,蛆是什么?最初,蛆是一种软体动物,因为它的掘洞木船而危及船只,所以它被称为蛆,也叫凿孔壳。

菲律宾科学家发现巨型活蛆(见图片水印)

这条巨大的船蛆生活在硬壳里,以木头为食,以一个阀门状的器官为食,并且有两条虹吸管来吸收和排出水。

船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对海洋中的船只和其他木制设备具有严重的破坏性。1503年6月,哥伦布第四次航行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猖獗的蛆摧毁了哥伦布船队的一半,水手们不得不停靠在牙买加的一个岛上。

布鲁纳(网络图)

由于水手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当地居民没有为船队提供淡水和食物。正是这条蛆让哥伦布头疼,激发了布鲁纳的灵感。

布鲁纳仔细观察了蛆在船的整个身体上钻孔的行为,发现它也从身体中分泌出一种液体来覆盖孔壁,形成一个保护壳来抵抗潮湿后木板的膨胀...

布鲁纳受到这一现象的启发,喊道:“我有一个解决方案!”自然,布鲁纳仍然要感谢这条蛆。因此,布鲁纳提出了盾构掘进原理并获得了英国专利。这是所谓的开放式手挖盾牌的原型。

布鲁纳在英国获得屏蔽专利(网络图)

1818年,布鲁纳完善了盾构结构的机械系统,设计了全断面螺旋开挖的封闭盾构壳体。布鲁纳的盾构机是一个带有复杂机械和辅助设备的金属圆筒。千斤顶将金属筒架水平向前推,金属筒架支撑土(岩)体,防止坍塌。同时,内衬结构构造在金属圆筒框架的后面。

二十五年来铸造了一个“盾牌”,影响了后来的二百年

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布鲁纳对他的盾构施工方法充满信心。随后,布鲁纳被任命为隧道工程的工程师。1823年,布鲁纳为伦敦泰晤士河两岸的另一条公路隧道制定了计划,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盾构机。

布鲁纳发明的盾构机首次用于隧道施工(网络图)

1825年,他发明的矩形盾构机首次应用于伦敦泰晤士河隧道的建设。矩形盾构的横截面高6.8米,宽11.4米。作为世界上第一条水下隧道,泰晤士河隧道起初是平坦的。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发生了一些事故,例如河水进入隧道,进入隧道的甲烷被照明灯点燃,从而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布鲁纳没有丧失信心。他总结了失败的教训,改进了盾构机。

泰晤士水下隧道(网络图)

经过7年的改进,矩形盾构机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1835年,改良的盾构施工方法再次投入使用,经过几年的精心施工,泰晤士河水下隧道终于在1843年完工。

布鲁纳发明的盾构机有一个分成36个小单元的框架,每个小单元前面都有一个挖掘泥土的矿工。当许多矿工挖出相同数量的粘土时,框架可以向前移动,挖空的地方用砖铺成。

布鲁纳发明的盾构机是人类历史上隧道建设的重大技术突破。其技术原理为现代盾构机的设计奠定了基础。应该注意的是,布鲁纳的儿子也对发明过程做出了贡献。

泰晤士河隧道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盾构技术开挖的隧道,是隧道工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为了表彰布鲁纳对泰晤士河隧道的巨大贡献,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授予她爵士头衔。

泰晤士河隧道长396米,高23米。今天,泰晤士隧道已经成为伦敦地铁系统的一部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伦敦人匆匆穿过这条华丽的隧道。与此同时,泰晤士河隧道已经成为吸引全世界注意力的公共景点。

在实战中成长,从徒手挖掘到智能

整个盾构机被称为隧道掘进机,有时也可以简称为盾构机。盾构机作为隧道施工的专用施工机械,可广泛应用于地铁、铁路、公路、市政、水电等隧道工程中。

邮票上的盾构机(网络图)

布鲁纳发明的盾构机是手挖盾构机,是盾构机的主要形式。尽管这项发明意义重大,但它仍未摆脱手工挖掘的束缚。我们通常称布鲁纳发明的盾构机为第一代盾构机。

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化盾构机(英国专利,1876年)

机械化盾构机的发展是盾构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876年,伦敦等人申请了第一项机械化盾构专利。它的进步以压缩空气的使用为标志,用机械挖掘代替了人工挖掘。机械和气动盾构机通常被称为第二代盾构机。

现代盾构机(网络图)

第三代盾构机以密闭式盾构机为代表,主要包括泥水盾构机和土压盾构机。泥浆平衡盾构机是一种通过调节泥浆室的泥浆压力来稳定开挖面,并以泥浆方式排放弃土的盾构机。土压平衡盾构机是一种通过调节泥浆出口室的土压来稳定开挖面并允许废土从泥浆出口室排出的盾构机。

盾构机的发展历程(网络图)

第四代盾构机以其大直径、大推力、大扭矩、高智能化和多样化的主要特点,在隧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盾构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具有深度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执行功能的盾构机及其控制系统。

走近“铁蚯蚓”揭开“挖洞吞土”的秘密

盾构机被称为“钢蚯蚓”,是目前隧道施工的主要设备之一。盾构机一般可分为盾构壳体、推进系统、装配系统和挖掘系统。

盾构外壳是指盾构机外部的圆柱形外壳,可作为支撑防止地层坍塌。盾构机的前主机有点像一个巨大的电动剃须刀,但是它刮的是泥土而不是胡须。为了使原本坚硬致密的土壤变得蓬松,可以在切割土壤之前在土壤上喷洒一些特制的发泡剂。

盾构机工作时,使用旋转刀具进行挖掘。盾构机前方的刀盘每转一圈都会切掉很多土!这样,盾构机就可以整体前进一定距离,并“吐出”挖掘出来的淤泥。

盾构机为城市隧道建设做出贡献(网络图)

最初,盾构机配备了特殊的挖掘系统。最初,在盾构机的刀盘后面有一个土箱来收集淤泥,用来装盾构机切割的泥土。土仓后部设有螺旋输送机和传送带,使土仓内的土可以连续运输到盾构机后部的拖车上。

盾构机工作过程示意图(网络图)

盾构机的电源是电力,功率从几千千瓦到一万千瓦以上,需要专用线路供电。盾构机推进系统由盾构千斤顶和液压设备组成。盾构千斤顶需要克服盾构机的重量和周围土壤引起的前壁和侧壁摩擦阻力。

至于组装系统,工人操作组装机来组装钢筋混凝土屏蔽壳(段)的厚环,以支撑挖掘的隧道免于坍塌。千斤顶支撑在组装好的环形隧道衬砌上,每个组装好的环形段在衬砌环之间向前推进一个宽度。

现代盾构机控制系统的“大脑”(见水印)

在黑暗的地下工作,“钢蚯蚓”如何保证前进的方向?事实证明,现代盾构机配备了高精度的测量和导航系统,可以动态显示当前位置相对于隧道设计轴线的位置偏差,从而保证盾构机在正确的方向上行驶。

从零开始突破,全面抢占“制高点”。

盾构机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始于1953年。中国东北的阜新煤矿首次使用手挖盾构机修建排水隧道,从而揭开了盾构机在中国的历史。

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盾构机(2008)

2008年4月25日,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盾构机在河南新乡下线,并成功应用于天津地铁建设,拉开了中国盾构机产业化的序幕。

在短短的65年时间里,中国盾构机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而且在引进和推广中坚持自主创新,从而掌握了各种不同规格和型号的盾构机的生产技术。目前,盾构机已成为我国地铁等隧道工程施工的常规设备,并在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的核心技术已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为了改变被人控制的局面,中国科学家通过技术研究突破了许多核心技术,从而填补了我国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发展的空白。

2017年10月26日,直径15.03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在中国铁路工程装备盾构装配车间正式下线。这是目前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这表明中国盾构机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正在向高端发展,正在全面抢占世界盾构机技术的制高点。

中国出口孟加拉超大直径盾构机(网络图)

2018年3月1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成功下线,并将出口孟加拉国,用于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建设。这台直径12.12米的盾构机的出口将结束欧美国家在海外市场的垄断。

人物传记:

盾构隧道法的发明者——布鲁纳

布鲁纳(1769 ~ 1849),著名的法英工程师。他于1793年流亡美国,1798年流亡英国。在美国逗留期间,布鲁纳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和建筑师。在英国生活之后,布鲁纳曾经获得了这块盾牌的专利权,它被命名为布鲁纳盾牌。作为盾构隧道的发明者,布鲁纳为英国铁路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泰晤士河隧道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盾构技术开挖的隧道,是隧道工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1843年,泰晤士河隧道竣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布鲁纳爵士爵士爵士爵位,以表彰他对工程的巨大贡献。

参考

[1] CCTV-10科教频道——创新第一线。中国盾构机,中央电视台网络,201012。

[2]环球时报。“中国制造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将出口到欧美结束垄断”,全球网络,201015。

[3]周文波。《盾构隧道施工技术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4]崔金泰,杜小溪的画。《中国骄傲的桥梁与隧道》(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5]山西晚报,李京。“登上“龙城一号”盾构机体验太原地铁隧道施工中的“洞内天地”,新华社,201004。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话发明的恩恩怨怨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1854年,梅乌奇已制造出第一部像电话机一样运行的样机,他曾这样描述道:“这是一种会振动的膜片,这种振动使一块通电电磁铁上的电流发生改变。这种电流的变化在传到电线的另一端时就将相同的振动传递给接受膜片,并还原成话语。”

由意大利天才发明家构思的这套设备大大推进了人类通信的文明,但是他生性温顺,运势不佳,最终未能捍卫住自己的发明。后人只知道这套设备的原创权属于另外一个人,但却不知其中的真相。

1887年7月,美国法官威廉?华莱士(Willian Wallace)宣布了一项历史性的判决,将电话的原创权判给了他的同胞—亚历山大?贝尔(Alexsander Bell)。在这场历史性的诉讼中,败诉方是意大利发明家安东尼奥?梅乌奇(Antonio Meucci)。事实上,梅乌奇才是这项革命性装置的真正构思者,他在法院长时间地捍卫过自己的权益,但结果却徒劳无益。为此,梅乌奇准备了一纸上诉状,但为时已晚,他已经将近80岁,而且穷困潦倒,病魔缠身。两年后他离开人世,这场漫长的官司也就彻底被搁置起来了。

这位非凡人物的波折人生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结束了。虽然他曾是世界科学史上最为重要的通讯工具之一的设计师,但是由于他不善言辞,生性懦弱,对商业运作一窍不通,再加上经济桔据,缺乏资金,最终他的功绩也未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

1808年4月13日,安东尼奥?梅乌奇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自幼学习美术,起初在佩戈拉(Pergola)剧院当舞台技工。1834年,当他得知古巴哈瓦那的塔孔(Tacon)剧院需要一位布景设计师时,没多加考虑就带着年轻的妻子埃斯特尔?奠基(Ester Mochi)一起移居到古巴。由于他有自由主义与共和的思想倾向,在当时的市政当局眼里并不受青睐。

为了增加收入以改善生活环境,他开始对自己很感兴趣的电生理学进行研究。不久,他研究出了一种用电击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使他在哈瓦那名声大震。我们不知道这种非正规的治疗方法是否真的取得了成功,但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849年的一天,当他准备好一套器械要给在另外一个房间的朋友治疗时,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通过连接两个房间的一根电线,他清楚地听见了从另外一个房间里传出的朋友的声音。

情况是这样的,他把一块与线圈连接的金属簧片插入了朋友的口中,线圈连接导线,通到另一个房间。实际上,金属簧片在这里起到了传感器的作用,正是由于与线圈相连接,从而把它的振动转变成了一种电流。梅乌奇马上意识到这一现象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并立即着手研究被他称之为“会说话的电报机” 的装置。那时,他未来的竞争对手亚历山大?贝尔才只有两岁。这充分说明,他们之中谁第一个构思了电话的雏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伤痕积累出来的发明:安全剃须刀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见过成年男性使用的剃须刀,它使留胡子的男性整洁、干净、精神焕发,这样年轻的父亲在与孩子亲密接触时就不会伤害他们的皮肤。剃刀给现代男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已经成为成年男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但是剃刀是怎么发明的呢?

剃刀是现代人的必需品(网络图)

剃刀,也称为剃刀,最早出现于1800年。当时,剃刀设计简单,只有一个刀片,在使用时很容易伤到人,而且很难去除胡须。你需要涂上剃须泡沫来软化胡须,然后小心地去除它。后来,美国的金·肯普·吉列改进了剃须刀,使其使用更安全。经过不断的创新和设计,我们现在使用的剃须刀,尤其是电动剃须刀,应运而生。

金坎普·吉列于1855年1月5日出生于芝加哥一个小商人的家庭。因为他的父亲是个小企业,所以他的家庭经济拮据。16岁时,吉列被迫辍学,并开始走向社会,寻找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然而,对于一个刚刚进入社会、没有教育背景和经验的人来说,最容易找到的工作是推销员,所以吉列走上推销员之路达24年之久。

金坎普·吉列(见水印来源)

一天,吉列走进一家理发店。当理发师拿起剃刀给他刮胡子时,他很害怕,因为他上次刮胡子时一直在流血。理发师看到他胆怯的表情时叹了口气说:“每个人都害怕刮胡子。有一把安全的剃刀该有多好。”说话者不是有意的,但听者是有意的。作为一名聪明的推销员,吉列的敏感神经受到了触动。他心想: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用剃须刀。如果我能发明一种新型安全剃须刀,肯定会有市场。所以他决定自己做。

吉列买了文件、夹子、薄钢板和其他工具和材料,然后一头扎进自己的“实验室”,关起门来仔细研究和设计。他根据自己的想法组装了研磨过的刀片和其他设备。他先在自己的脸上试了试,然后在亲戚朋友的脸上试了试。由于他的想法不够全面,每个人脸上都留下了伤疤。

吉利发明T型安全剃须刀(网络图)

一年多以后,吉列仍然没有生产出理想的剃须刀。正当吉列犹豫要不要放弃的时候,他遇到了著名的发明家尼卡松。尼卡松对吉列的发明非常感兴趣,并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最终,吉列开发了一款“T”型剃须刀。他把两把单刃刀片压在刀架上。剃须时,刀架的头部可以随着刀架上部枢轴上表面形状的变化而转动,使刀刃保持良好的剃须角度。前刀片拔出胡须根部后,后刀片立即将其从根部切断。这种剃须刀在刮胡子时比以前的剃须刀更干净、更舒适,而且不会伤害人。

吉列尝试改进剃须刀(网络图)

1901年,吉列为他发明的安全剃刀申请了专利,并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操作这种剃刀的公司。正是因为吉列发明了这个小剃须刀,世界上所有的成年男人都改变了他们剃须的方式。在包装上,吉列用他的胡须脸作为商标,他的脸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脸”。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 怎么来的

全文共 216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二十四节气,其实这个并不是谁谁谁发明好的,或是那几个人合力完成的,而是我国先祖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产物。最简单也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尽管“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在西汉才见于古籍记载,但最晚在战国时期,这一系统已全部形成了。进一步说,“二十四节气”的雏形,要前推至距今6000年以前。即是说,“二十四节气”的创立,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凝聚了无数上古先民的天象观测、智慧计算才形成的。

“二十四节气”,直白地讲,是在把“太阳回归年”的太阳运行轨道平分为二十四份基础上,给每一个节点上太阳直射与地面气候物候变化相结合后,所取得名称。

这有“二十四节气歌”在,不多赘述。

可以肯定,“二十四节气”的创立,须以对“太阳回归”运行极其轨道有成熟的认识。

中国古人何时做到这一点,目前尚无十分确定的考古证据。现有的文献证据都是后人所写,不足为凭。

不过,考古已经证明,距今6500年前,中国古人,已经达到了可以测定“二分二至”的太阳观测水平。

“二分二至”,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是了不得的重要成果,古人可以根据这四个最基本的“时点”,构建起一整套时空体系。

古人,是通过“立表测影”的方法,准确观测到“二分二至”的。

“表”,曾被称为“圭”,也称“髀”。“髀”,是人的大腿,亦指大腿骨。6500年前的古墓葬中,确实发现了以髀骨作为“测影之表”的遗存。

可见,古人的“立表测影”,是从人在太阳之下影子的变化受到的启发。

6500年前中国古人的这一创造和发现,极其伟大。现代天文学证明,“二分”,是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二至”,则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

“二分二至”,古人称为“气”,又称为“四时”,还通过东南西北“四方”来表现,表现的方式是“四风”。

甲骨卜辞中,有“四方神”和“四风神”。

宋玉《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

《春秋繁露.五行对》曰:“起气为风”

贾公彦《周礼疏》说:“风即气也。”

“二分二至”之“气”,是后来“节气”一词之“起始”。

在此基础上,古人的认知进一步深化,将“四气”长度平分,创立的“四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这是最早的“节气”体系——“四气和四节”。即 “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

“四气和四节”,亦称“八节”。

之后,古人继续深入和精细化,在“八节”基础上,将每节的长度“三分”,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

具体来说,这个时候,古人将包括“启”“闭”在内的“四立”等,凡排于“奇数”位置的,称为“节气”;将包括“分”“至”在内的“四气”等,凡排于“偶数”位置的,称为“中气”。

最早最全记录“二十四节气”的,是《汉书.律历志》。

汉代以前,雨水和惊蛰、清明和谷雨的位置,曾经互为颠倒。汉以后至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顺序从未变化。

人们的印象里,“二十四节气”,每十五天一个。

其实不然。

前面说到了,“二分二至”,是古人对太阳观测,建立在“太阳回归年”基础之上的。

太阳运行一周天,实为365又1/4天。“二十四节气”十五天一个,加起来只有360天,不足的5天多怎么办?

安徽阜阳双谷堆西汉早期汝阴侯墓出土的“太一九宫式盘”铭文,记录了古人处理上述问题的“思路”。其自子位左行至西北维依次记曰——

冬至,汁蛰。四十六日废,明日立春。

立春,天溜。四十六日废,明日春分。

春分,苍门。四十六日废,明日立夏。

立夏,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夏至。

夏至,上天。四十六日废,明日立秋。

立秋,玄委。四十六日废,明日秋分。

秋分,仓果。四十五日,明日立冬。

立冬,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冬至。

铭文中记录了“八节”,“八节”中说到了五个“废日”。“废日”,是对这个“节气”中安排十六天多出那一天的“叫法”。

就是说,“二十四节气”中,并非每个“节气”都是十五天,而是通过添加“废日”,从而保证“二十四节气”的天数,与“太阳回归年”一致。

插上一句,距今5500年前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残片中,已发现“九宫式盘”。

《黄帝内经下.灵枢.九宫八风》中,有与汝阴侯墓铭文相同记载。而且,其只说到“八节”之间有四十六日,而无“废”字,当年代更早,约与《尚书.尧典》所记载的天象相合。

限于篇幅,亦不赘引。

古人计算“二十四节气”,其实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将一个“太阳回归年”分为二十四份,一份就是一个“节气”。这种从“立春”开始安排全年其余“节气”的方法,叫“平气”法。

另一种,是在北齐天文学家张子信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并不均匀之后,由隋代刘焯提出的以太阳黄道位置确定节气的方法,叫“定气”法。

显然,“定气”法更为科学准确,可惜直到清代的《时宪历》才被采用。

最后还要说到的是,现在电视台里说到某月某日某时几分,人们常常感叹能这么精确。

其实,早在将近3000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做到“精确预报”了。春秋之前,古人通过大约几百年对冬至“立表测影”发现,如果今年的冬至的最短日影在“正午”,那么第二年冬至就会推迟四分之一日,第三年再推迟四分之一日,直到第五年冬至重新回到“正午”。据此,古人将第一年冬至到第五年冬至之间的日数除以四年,就可以得到一个“年”的日数。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历”;除后得到年的日数,叫作“岁实”;“岁实”与实际应用历法的年的日数之差,称为“岁余”。“岁余”是安排“闰月”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乒乓球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乒乓球的起源国家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因其击打时发出“Ping Pong”的声音而得名。乒乓球为圆球状,重2.53-2.70克,有白色和橙色两种。

乒乓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也是中国国球,它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 。19世纪末,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的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书作球网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后来,人们改用实心橡胶替代实心球,随后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 。1982年,乒乓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推动了乒乓球运动更快地发展。通过参加乒乓球运动,不仅可以切磋球技,还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开瓶器的发明:它开启了一夏清爽之旅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你从一个疲惫的办公室回来,穿着沾满旅行气息的衣服,或者你去踢足球,然后穿着沾满旅行气息的衣服回家迎接世界杯的高潮,或者你跑了一整天的生意,磨各种各样的商人一整天的话,然后穿着沾满旅行气息的衣服回家,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啤酒, 当你渴望听到瓶盖打开时的压力碰撞声,看到白色啤酒泡沫疯狂溢出的画面,突然发现找不到开瓶器,这是很难想象的。

开瓶器由美国人艾兹拉·华纳于1858年发明,李曼于1925年改进。开瓶器根据打开的对象大致可分为啤酒、果酒、罐头食品、饮料、易拉罐和瓶塞。这篇文章只谈到瓶装啤酒的开瓶器。啤酒历史悠久。恐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当时巴比伦人用泥板献祭。然而,直到1837年,世界上第一个瓶装啤酒的工业生产工厂才在丹麦哥本哈根诞生,此后啤酒进入了工业生产。开瓶器在世界各地也很受欢迎。

啤酒开瓶器,俗称螺丝刀,主要由瓶口和手柄组成。开瓶器的主要物理原理是众所周知的杠杆原理。关于杠杆原理,阿基米德说过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打开一瓶啤酒。他的原话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倾斜整个地球”。他说这并不傲慢,根据杠杆原理的公式,可以验证亚里士多德的想法完全符合现代基础物理学的常识,但没有人能为他提供这个支点。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臂x功率=阻力臂x阻力。

示意图:

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就是省力杠杆,这是开瓶器的设计原则。(网络图)

现代开瓶器充满了技巧,各种新的想法层出不穷。人们不再满足于用开瓶器作为打开啤酒的工具,而是把它设计成一件令人愉悦的艺术品。在设计技术方面,它也脱离了最初的设计,采用了可以粘在冰箱上的强力磁铁开瓶器、模仿传动装置齿轮手柄的镀铬金属开瓶器(实际上更像是疏通马桶的马桶柱塞)、大白鲨形状的开瓶器、高跟鞋开瓶器和性感比基尼开瓶器。然而,这些想法并不奇怪。目前,苏亚雷斯开瓶器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

苏雅开瓶器(网络图)

在6月24日的世界杯D组比赛中,乌拉圭以2比1淘汰了意大利。然而,不止是这个消息,苏亚雷斯在比赛中愤怒地咬了意大利球员基耶里尼,并被禁赛四个月。这无疑是足球中的“丑闻”,但它已成为商业中的“商机”。其中,中国商人反应最快。他们用Photoshop图像软件处理苏亚雷斯的咬合图像,并将“苏亚”的图像移植到一个塑料雕像上,制成了一个“苏神”开瓶器。一些网站甚至有朗朗上口的广告词:“苏亚雷斯开瓶器,一口一口,干净,容易打开。”虽然我们不能在下一场比赛中看到苏亚雷斯,但当你的球队获胜,你打开啤酒庆祝的时候,他会以开瓶器的形象出现。

虽然开瓶器诞生才150多年,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收藏家的新宠。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形状的开瓶器是收藏的首选。我相信在几年后的世界杯期间,这位老人带着他初露头角的孙子一起看球。当他看到你用“苏神”开瓶器打开啤酒时,你可以告诉他,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那个不得不说踢得很好、牙齿很好的人。

“罗晓开瓶器”(网络图)类似“苏雅开瓶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就是他发明了家庭作业!终于找着仇家了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读书时,我非常讨厌家庭作业。我不能忘记在灯光下写作业的情景,眼里含着泪水。

当然,站在附近的好心母亲手中也有衣架。因此,每天诅咒作业的发明者,要求他做无止境的作业,每天至少10份模拟论文!

谁发明了家庭作业?

当我在百度上输入“发明作业的人”时...

果然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905年是伟大的一年。世界上发生了几件大事,其中一件改变了学生的命运。意大利老师罗伯特·维利斯发明了家庭作业!!!请记住下面这张脸:

那个时候,作业的父亲也是一位善良的老师,但是学校里的熊海子太烦人了。不管Vilis怎么努力,他都对付不了那些吵闹的学生。当这些学生每天呆在一起时,他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单词。

所以他发明了家庭作业来对付这些熊海子。在作业的惩罚下,学生们真的变得听话了。

所以作业一开始就是一种惩罚!

后来,家庭作业遍布世界各地,全世界的老师都以他为榜样,开始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这项作业发现学生的学习突然变得更好了?

结果,他们翻了一倍又一倍,最终成就了我们痛苦的学生生涯。家庭作业已经存在一百年了。你还记得你因为没有写作业而撒了多少荒诞的谎言吗?

根据中国中小学家庭作业压力报告,每天伴随写作的家长人数高达78%。伴随写作已经成为亲子关系的主要杀手,有75.79%的家庭如此。因为家庭作业,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尽管许多教育理论家主张减少或取消家庭作业,但中国儿童的家庭作业负担并没有减轻。

家庭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巩固学习,但是过多的家庭作业对父母或孩子来说不是好消息。因此,我仍然希望学生的作业能保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家庭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学习。因此,应该完成的作业应该做好。毕竟,英俊的人都在做作业。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已经拿出了我的练习本。你可以自行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们从哪些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是从哪种动物得到启示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从野猪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防毒面具。当野猪闻到刺激性的气味时,它们会用鼻子在地上使劲拱,将嘴鼻拱进土里,过滤有害气体。科学家们根据这个原理,在面具上设计了一个类似于猪鼻子的过滤器,制成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研发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首次使用了化学毒气,导致5000名联军官兵中毒死亡,这就是世界军事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毒气战。

于是,科学家开始寻找一种能够应付多种毒气的物质。不久,科学家就到曾被德军用氯气污染过的地段进行考察,他发现阵地上大量野生动物都已中毒死亡。唯独当地的庞然大物——野猪,却安然无恙地活了下来。

经过实地考察,仔细研究后,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让它们逃过一劫。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会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对鼻子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就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由于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两国科学家从中得到启示,根据泥土能滤毒的原理,选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使空气畅通的木炭,1g的木炭总面积可达100-150平方米,科学家们很快设计制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猪嘴形状的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是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戴在头上,可以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防止毒气、粉尘、细菌、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气等有毒物质。面具由面罩,导气管和滤毒罐组成,面罩可直接与滤毒罐或滤毒盒连接使用,称为直连式;或者用导气管与滤毒罐和滤毒盒连接使用,称为导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温度计是谁发明的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温度计有热胀冷缩的作用所以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较大。

后来伽利略的学生和其他科学家,在这个基础上反复改进,如把玻璃管倒过来,把液体放在管内,把玻璃管封闭等。比较突出的是法国人布利奥在1659年制造的温度计,他把玻璃泡的体积缩小,并把测温物质改为水银,这样的温度计已具备了现在温度计的雏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石头剪刀布是谁发明的?石头剪刀布游戏起源介绍

全文共 2660 字

+ 加入清单

石头剪刀布算是全国家喻户晓的游戏了,几乎每一代都从小玩到大。那大家有没有想过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到底是谁发明出来的呢?其实石头剪刀布的原理非常的简单,就是三个手势相互克制,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石头。算是一种纯拼运气的游戏,其实明朝时期就有记载石头剪刀布的出现,当时主要是酒桌上的游戏,就和现在的划拳差不多。具体石头剪刀布是如何发展的一起来看看吧。

你一定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这其中有随机的运气, 也有博弈的智慧。

剪刀、石头、布又称“猜丁壳”,古老而简单,这个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争议,因为三者相互制约,因此不论平局几次,总会有胜负的时候。

关于这个游戏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第一种是中国起源说。明朝人谢肇涮在《五杂俎》中说,最早的剪刀、石头、布的起源是汉朝的手势令与豁拳。后来,这种游戏演变为今天的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游戏。这个游戏是在日本江户时代由中国传入长崎,故称为“长崎拳”。主要作为酒席上大人玩的游戏,后来被广泛使用,改称为“石头、剪刀、纸”。

另 外 一 种 是 日 本 起 源说。这种说法认为石头、剪刀、布起源于 19世纪的日本,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所出版的文中甚至摆出了许多相关资料。后来到了明治时期,这种游戏传入中国,到了20世纪,开始传到了欧洲与美国。欧美都称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为“日本游戏”。

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到了20世纪,日本人大量西化,同时到世界各国游历,向欧美推广了这个游戏,这使得很多欧美人都认为剪刀、石头、布就是日本的游戏。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这个游戏的起源就是日本。

只不过,这两个说法都不是很确定,到现在也没有个结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猜拳的游戏,这猜拳一般与行酒令差不多。

《全唐诗》卷八七九有“招手令”的描写:“亚其虎膺,曲其松根,以蹲鸱间虎膺之下,以钩戟差玉柱之旁。潜虬阔玉柱三分,奇兵阔潜虬一寸。死其三洛,生其五峰。”

王昆吾先生对此作了注解:“先把手掌(虎膺)张开,然后把指关节弯曲。然后将大拇指(蹲鸱)折放在手掌下面,将食指(钩戟)指尖折放在中指(玉柱)旁边。然后分开无名指(潜虬)和小指(奇兵):无名指距中指三分,小指距无名指一寸。然后垂下手腕(三洛),伸张五指(五峰)。”

《资治通鉴》卷二八九“五代·后汉乾佑三年注”中,记载了当时人行手势酒令的事例:

“癸丑,王章置酒会诸朝贵,酒酣,为手势令。史弘肇不闲其事,客省使阎晋卿坐次弘肇,屡教之。苏逢吉戏之曰:‘旁有姓阎人,何忧罚爵!’弘肇妻阎氏,本酒家倡也,意逢吉讥之,大怒,以丑语诟逢吉,逢吉不应 ,弘 肇 欲 殴 之 ,逢 吉 起去……”

《新五代史·史弘肇》中也有相应的记载:

“他日会饮章第,酒酣,为手势令,弘肇不能为,客省使阎晋卿坐次弘肇,屡教之。”

但诸家并没有说明这种招手令如何相搏、判定输赢,有些说法是其可能起源于佛教手势,尚无直接记载。但一致认为“手势令”就是后来的“豁拳”,而“剪刀、石头、布”就是“豁拳”的一种形式。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俗饮’以手指屈伸相博,谓之豁拳。盖以目遥觇人,为己伸缩 之 数 ,隐 机 斗 捷 。余甚厌之,以其启迁坐号之渐也。然唐皇甫 松 手 势 酒 令 皆有名,大指名蹲鸱,中指名玉柱,食指名钩戟,无名指名潜虬,小指名奇兵,掌名虎膺,指节名私根,通呼五指名五峰。则当时已有此戏矣。”

明清小说中有很多关于猜拳的记载,《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道:“彼此有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写道:“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清朝人赵翼也有诗云:“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

今日之“豁拳”,有许多种方式: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博猜两人所出指头数量判定输赢者外,还有一种“小拳”,即按五个或三个(大拇指、食指、小拇指)手指头的循环大小来比输赢。

“石头、剪子、布”自然也是其中一种。而从此方法派生出的“石头、沙锅、水”(石头打沙锅、沙锅舀水、水冲石头)等方式,均是以手势作为判定输赢的标准,可完全称之谓“手势令”。

其它的还有诸如“杠子、老虎、鸡、虫”(谓之“打杠子”,其循环顺序是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吃虫,虫蛀杠子),虽然不以手势代替动物或工具,但原理相同。类似的豁拳方式还有一些,而这些又都是民间最流行的方式。

对于一个世界流行、又缺乏文献记载的游戏,要想弄清它的起源是很困难的。虽然我们可以从记载中得知,汉代时已经有了行酒令猜拳,但具体形式却不得而知。

但这可能从侧面证明了剪刀、石头、布这种形式大多流传于孩童间,否则不会一点文字记载都没有的。

这项游戏普及率很高,在全 国 各 地 也 都 有 不 同 的 叫法。北京人叫“cei丁壳”,上海人叫“猜咚猜”,成都人叫“实拳儿”,西安人叫“猜咚吃”,天津叫“笨桥裹”,长春人叫“竞钢浪锤”,杭州人叫“琴棕绷”,广州人叫“包剪揼”。全国各地的叫法可谓五花八门,但酒桌上划拳、猜拳的叫法却差不多统一,可见这个形式的豁拳出现的时间不会太早。

为何会没有详细的记载呢?或许那些写书的文人们觉得,这只是市井孩童间的游戏,他们万万没想到会如此流传下来。因此也就没有花心思去记述。

1842年,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石头、剪子、布俱乐部”(The Paper Scissors StoneClub),随着来自世界各国会员的增多,1918年改名为“国际石头、剪子、布俱乐部”(World RPSClub),与此同时,总部也从伦敦搬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市。1925 年又改名为“国际石头、剪子、布协 会”(The wbdd RPSSociety)。

该协会从 2002 年开始每年举办“剪刀、石头、布”国际比赛,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真正的“剪刀、石头、布”比 赛 是 一 个 有 趣 的 心 理较量。剪刀、石头、布的策略是随机地选一个,但是人类不能达到真正随机,所以比赛的技术在于利用对手的非随机性,因此这个游戏其实是双方博弈的过程,也是双方心理较量的过程。

根据博弈论,最优玩法其实就是一种随机的选择。因此,当排除心理因素后,这是一个简单并且直观的游戏。事实上,如果对手是人或者非随机程序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他采用的是某种“次优”策略,这种情况下,针对对手的弱点可以设计出一个更好的策略。

这种一物降一物的对弈,双方出结果的过程,也是一种你来我往的算计过程。表面上,这只是一种孩童间的游戏,但它却是基于手势令这种成人间的对弈,所展现的智慧,恰恰是由古至今的博弈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脑是谁发明的 发明过程是什么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人是美国约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他在国际计算机行业被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大多数人通常认为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ENIAC它主要用于计算弹道。

它是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体积巨大。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000个开关组成,占地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耗电近150千瓦。

显然,这种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方便。这一说法在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事实上,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及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于1939年10月制造的贝瑞ABC”。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ENIAC1941年,一个名叫莫克利的研究小组抄袭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于1946年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错误直到1973年才被扭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间的普罗米修斯”——火柴的发明故事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神,他会毫不犹豫地违反天道,为人类偷火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受到了天神宙斯的迫害。他被绑在高加索山脉的悬崖上长达几万年。每天,他都暴露在阳光、风、雷和雨中,饱受老鹰的折磨。他为人类遭受了如此多的苦难,但他从未抱怨过。伟大的英雄是普罗米修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个“人造的”普罗米修斯,他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这是一场比赛。那么,谁发明火柴?在其发明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被老鹰吃掉的普罗米修斯(网络图)

人类早就发明了取火的方法。在古代,原始人发明了打火石和钻孔生火的方法。铁发明后,人类开始用铁和燧石碰撞的方法生火。然而,所有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学习起来非常麻烦。生火前有很多准备工作,使用不方便。人们开始想办法生火。结果,火柴出现了。最早的比赛出现在18世纪末的罗马。那时,人们已经知道如何用化学方法生火。罗马人制造了许多超过一米长的大木棒。在木棒的顶端,涂上氯酸钾、糖和树胶的浓稠混合物,干燥并储存。当需要生火时,只需将木棍的头部伸入装有硫酸的容器中,两者相遇产生化学变化,于是木棍被点燃。这是火柴的雏形。虽然它们又大又重,但人们很容易找到火种。至于我们今天使用的小火柴,它们是偶然发明的。

燃烧匹配(网络图)

1827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克迷上了打猎。当时,火药不是很令人满意,而且通常是潮湿或干燥的。有时沃克找到了猎物,要么枪砰的一声爆炸,把猎物吓跑,要么他打不中子弹,眼睁睁看着猎物逃跑。沃克非常沮丧,想改进火药。一天,沃克集中精力尝试一种新的火药。他用棍子搅拌金属锑和钾的混合溶液,试图使它们融合得更均匀。后来,他想用棍子搅拌其他溶液,但是棍子的一端还残留着大量的金属锑和钾,所以沃克不得不在地上使劲摩擦。突然,棍子猛地着火了。

沃克表现出惊讶,并立即被这种突然的现象所吸引。他仔细研究了地面的质地,确定这是普通的沙子。沃克立刻想到:如果你用蘸有金属锑和钾的混合溶液的小棍摩擦沙子,它肯定会产生火种。他立即开始把它付诸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拳击比赛终于被发明了。1827年4月7日,火柴正式上市。盒子里有87根火柴,盒子外面贴了一小片砂纸。使用时,只要火柴头在砂纸上被用力刮擦,火柴头就会燃烧。因为有火柴,人们去救火就方便多了。

火柴在诞生后发展迅速。1830年,一些人发明了黄磷火柴,1835年,另一些人发明了白磷火柴。然后这些火柴燃烧得很快,这很容易造成危险并威胁到人们的安全。1855年,段瑞的伦塔·斯托姆用红磷代替白磷来设计和制造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这种火柴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点火方法和工具,如电池打火机和天然气打火机,火柴仍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活字印刷术的意义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发明的。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书籍的传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也普及了知识。

印刷术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经宋代毕昇(shēng)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印刷术的使用方法是先将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按照稿件依次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火柴的发明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画火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过去,人们通常有四种取火方法:摩擦法、敲击法、挤压法和光学点火法。其中,第一种是摩擦点火和冲击点火。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个故事,说是燧人教人们钻木生火。所谓的“钻木生火”是指用一根木棍站在另一块木头上,用力旋转木头,使其通过摩擦产生热量而变得愤怒。

在古代,燧石主要是用来互相撞击来取火的。当钢铁可用时,人们转而采用用燧石撞击铁块来生火的方法。

更科学的取火方法出现在18世纪末的罗马。当时,一些人使用一根一米多长的大木棒,并在其顶部涂上浓缩氯酸钾、糖和树胶的混合物。当人们想用火时,他们把木棍的顶端放入装有硫酸溶液的容器中,使两者相遇并产生化学反应而燃烧。这是火柴的雏形。

1827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克发明了一种类似现代火柴的引火棒。这项发明也是非常偶然的。一天,沃克正集中精力试生产一种猎枪用火药。方法是将金属锑和钾混合在一起,然后用棍子搅拌。这样,棍子的一端就被金属锑和钾的混合物粘住了。后来,他想把粘在棍子上的混合物从地上磨碎,这样棍子就可以用来搅拌新的混合物。然而,就在他在地上使劲擦棍子的时候,一团火焰突然“冲”地燃烧了起来。

这个发现让沃克非常高兴。他想:如果人们能使用他们发现的方法制造火种,那将是多么的方便。因此,他开始根据他发现的方法开发火柴。1827年4月7日,约翰·沃克制作的第一盒火柴售出。他的84根火柴是一盒,卖一先令。火柴盒的一端贴有一小片砂纸。火柴头夹在砂纸中间,向外拉,火柴点燃。从那时起,比赛已经在全世界普及。

1830年,黄磷火柴再次出现。这些火柴一擦就能点燃,但是它们很容易危险,而且它们的烟有毒。1835年,另一个人发明了一种安全无害的红磷火柴。到1848年,德国人已经发明了如今普遍使用的安全火柴。火柴的发明为人类使用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扑克牌真是韩信发明的吗?扑克牌的演变史介绍

全文共 195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扑克牌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扑克牌是人们常见的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当然了,扑克牌也是有很多的人年轻人喜欢玩,三缺一是经典的玩法了,那么,你知道扑克牌是谁发明的吗?有网友说扑克牌是韩信发明的。这是真的吗?小编也是在网上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具体的扑克牌演变史吧!

扑克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纸质娱乐工具。即使是在网络游戏盛行的21世纪,它的身影还是会时常出现在聚会休闲中。从古至今,以扑克游戏或博彩为题材的文学绘画、影视作品更是不计其数,让人印象深刻。

那么,扑克到底是谁发明的呢?它的起源地是哪呢?

“扑克”是英文poker的音译,那么它来源于英国吗?还真不尽然。对于扑克的发明权问题,世界上好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

意大利人说,发明扑克牌的是威尼斯商人,他们在外出经商时发明了扑克,用来计算日期和娱乐;比利时人说,早在公元1379年,扑克就在他们国家出现了;法国人说,扑克牌是1392年,法国的一名学者为了让长期患有精神病的法国皇帝却尔斯六世消愁解闷而设计的;而瑞士人说,他们还找到了保存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的一份瑞士僧侣的文件,里面记载,扑克牌在公园1377年就流传到瑞士去了;还有人说,扑克牌是中国古代一位皇帝为取悦宠妃而发明的等等。

法国画家乔治·德·拉图尔《草花 A的作弊者》,画于1620年, 现藏法国卢浮宫。

其中,有一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扑克的始祖是中国人发明的“叶子戏”。美国《纽约时报》桥牌专栏的主编艾伦特拉克斯特曾感慨地说:“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纸牌,中国是纸牌的故乡。”

“叶子戏”,大约出现在汉代,据说是大将军韩信为了使士兵减少乡愁所发明,在军中发明了一种供娱乐用的纸牌,因其只有树叶大小,故称之为叶子戏。

不过,留有确切记载的则是在唐代。《成定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唐李为贺州刺史,与妓人叶茂莲江行……因谓‘叶子戏’。”“叶子”本义是指书卷中的一页,“叶子戏”纸牌是以纸片绘制而成。唐初,民间流传一种博戏——彩选。唐文宗开成年间,贺州刺史李郃对“彩选”加以改良,发明了书写在册页上的纸牌博具。当时这种博戏在王公贵族中十分盛行。不久,便随着我国木刻雕牌印刷术的兴起采用新法刻印纸牌了。

“叶子戏”风靡全国是在宋代,不但文人学士乐此不疲,就连平民百姓也饶有兴趣。还出现了一些有关“叶子戏”的书籍和牌谱,如《叶戏原起》、《编金叶子格》、《小叶子格》、《新定编叶子格》、《击蒙叶子格》等。《叶戏原起》一书中这样形容道,“便宜挟以游,一也;灵活可思,二也;无弹棋坐隐之烦,三也;可容坐四人,四也;可以聚谈不厌,五也”。

“叶子戏”经过无数艺人巧匠的加工改造,到了明清时期,“叶子戏”有了较大变革,每套分为4门40张,牌长8厘米,宽2.5厘米。牌上图案名目繁多,绘有各色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明代很多画家、文人都参与了叶子和酒牌的创作,使得明代纸牌设计水准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明代大画家陈洪绶(老莲)用4个月时间创作的一套《水浒叶子》,牌面上40位梁山好汉神态各异,成为中国古代画坛之瑰宝。当然,把纸牌从单纯的娱乐活动转化成各种各样的算命、赌博等民俗活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明末画家陈洪绶的《水浒叶子》

不过,“叶子戏”毕竟是中国的纸牌,它只是现代扑克的蓝本。到了13世纪,中国纸牌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带到了威尼斯,所以威尼斯是欧洲最早有纸牌的地方。

传入欧洲后,纸牌演变为卡片,逐渐形成了目前普遍的扑克牌。最早扑克牌张数各地不一。意大利的每副78张,德国的每副32张,西班牙的每副40张,法国的每副52张。以后成为国际性扑克牌的扑克每副52张,再加上“丑角”(亦称大小王或大小鬼)两张,共54张。至此,扑克牌上花色、点数及K、Q、J图案,基本上定型了。

另外,扑克牌分四种花色,分别是黑桃、红心、方块、梅花。四种花色在各个国家也有不同的寓意:中国人理解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法国人理解为矛、方形、丁香叶和红心;德国人理解为树叶、铃铛、橡树果和红心;意大利人理解为宝剑、硬币、拐杖和酒杯;瑞士人理解为橡树果、铃铛、花朵和盾牌;英国人则理解为铲子、钻石、三叶草和红心。扑克的四种花色代表什么?各国解释不同。

在现代,扑克牌还被用于制作通缉要犯的工具。2003年,美伊战争爆发后,包括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内的很多伊拉克高级官员和重要人物都藏匿起来,美军搜寻起来十分困难。于是,美国政府设计并印制了绘有人像在牌身上的扑克牌,用以帮助军队识别萨达姆·侯赛因政府的通缉犯成员。如今,扑克牌通缉令被广泛用。我国各地公安系统也曾制作过很多套扑克牌通缉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扑克除了娱乐、博彩,被神乎其技地用作“武器”,还能帮助抓捕罪犯,这应该是扑克发明者当初没有想到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