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儒家(汇编10篇)

浏览

4374

文章

10

篇1:什么是儒家思想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内容丰富,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

相关知识: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为历代儒客尊崇。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后兴起。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儒家思想核心,就个体而言,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就社会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涵盖“中”)、正义(涵盖“正”),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它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为何说董仲舒之后就再没儒家思想了?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儒家思想其实说来说去的争议很大,到今天来了依旧有争议,那么有的人却说了,其实儒家思想早就没有了,就在那个董仲舒之后就没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的呢?这样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

董仲舒之后再无儒家思想,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到汉代被改造,而失去本来面貌,不复存在了。

此言对否?也对也不对。为什么呢?

以孔孟之儒家为儒家,则此言正确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披着儒家外衣,为帝王霸道做修饰。外儒内法而已。

孔孟之道,从来不提倡专制,他们的理想就是恢复周礼,君是君,臣是臣,大家各守本分。诸侯王老老实实做诸侯王,周天子则应有天子该有的地位。

秦皇汉武这种专制集权的出现,恰恰是法家想要看到的,而正是儒家所厌恶的。

但秦因为法家而亡,汉人有前车之鉴,必然要寻求改变。

最初的改变是,以黄老之学为治国之道,无为而治,不搞花里胡哨的,让百姓安安稳稳过日子,休养生息。

汉初无为而治,颇有成效。但不过是权宜之计。专制的本质是要集权,是要控制,因此,有皇帝,必然需要法家,法家是封建社会的内核。

皇帝需要法家?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地用,怎么办呢?董仲舒便采用折中的办法,吸收儒家仁政那一套,把法家的严苛改得温和一些。而儒家强调的尊卑礼法,又是法家缺少的,正好拿过来用,并且发扬光大地用。

至于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这一套来源于阴阳家,跟孔孟儒学没有半点关系。

综合来看,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学,跟孔孟儒学大不相同,它杂糅了儒家,法家和阴阳家,是一个混合体。

因此,董仲舒之后,孔孟儒学不存矣。

若以广义的儒家来说,则此言又不对

广义的儒家,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出现的儒家思想,包括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等等。

如果以发展的角度看待儒家,则孔孟不过是创始人,后世所有的儒家,都是一脉相承,同气连枝的,只不过是儒家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如宋明理学,不但结合了儒法道,更融合了佛家思想,可谓集大成也。

从这个角度来看,则董仲舒之后,儒家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蓬勃发展。董仲舒更是为儒家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儒家

一种思想或学派,当然应该是不断变化的。

因为它的变化发展,变得与最初的时候不同了,我们就否定它,这是不合理,不可取的。

我们判断的标准是:它是否变得更好,更完善?是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以这个为判断标准,董仲舒的儒学,以至于宋明理学,都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是对儒家的完善和发展,它们当然算儒家的一部分。

而明清以后,儒家思想则不合时宜,不利于时代发展了。它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为专制集权服务,这种变化,我们应当批判,否定。这些,我们称之为儒家的糟粕,当摒弃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重要的思想之一,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精华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儒家三个主义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儒家的三个主义分别是:“礼治”主义、“德治”主义、“人治”主义。

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儒家思想主张什么 代表人物是谁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孝。儒家代表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儒家主张以仁、德、仁为重点。

仁慈:仁慈。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仁慈、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起源和儒家思想的核心。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礼";。孔子以"义";作为判断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友)者,人也适合。

礼:孔子和儒家的政治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在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绳索,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识、理解、观点、知识、智慧、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识的性质、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内容、知识的效果等方面。关于知识的性质,孔子认为知识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类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诚实不欺骗,言行一致的态度。儒家的。"五常";一个。孔子将是。"信"作为"仁";它的重要体现是圣贤必备的道德品质。凡是言行真实,都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得别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人民不会欺情相待。

忠诚:自立而立,自立而达。孔子认为忠诚表现在与人交往中的忠诚和诚实。

孝道:孔子认为孝道是仁慈的基础。孝道不仅限于赡养父母,而且应该关注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他认为,如果缺乏孝道,赡养父母就被视为养狗,这是一种极大的不孝。

艾:指对兄弟的爱。孔子非常重视友谊的道德品质。如果他的弟子按照自己的思想把友谊和孝孝顺并称,他就会把它当一种对待。";为仁之本"。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命、创新、文明、和谐、法治等道德思想。

它对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理论支持,巩固和建立高舆论地位,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寻求长期和平的良好政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和平与和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人,其中孔子提出“仁”,主张“礼”;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孔子思想主张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孟子,儒家理想主义派代表,核心思想是“仁政”,主张“政在得民”,要养民、教民,取民有制,反对苛政。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推崇“得民心者得天下”。

荀子,儒家现实主义派代表,继承并发展早期儒学的“礼乐”思想,并吸纳了法家的法治思想,主张礼法并重、王霸兼行。在人性论上与孟子相对立,提出了“性恶论”。

朱熹,新儒家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提出了“理气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区别 道家思想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主要的区别是人性论和人生论的不同。儒家的人性论可以看到人的社会属性以及精神文明教育。道家的人性论里面主要是心理属性,还有人的生理,可以有效察觉到一些虚伪的伦理。儒家的人生观主要就是将成就道德人格作为价值取向,人生的态度是比较积极进取的,甚至将天下作为己任。儒家的人生观主要是以超越世俗关系作为核心,一般都是顺其自然,不会彼此打扰。

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

其中会包括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清净无为、贵柔守雌。道家认为道就属于宇宙的根本,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根据人的意志而出现转移。每一个人都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应该顺应自然,而并不是去违背自然。道家还会认为统治者应该选择一种无为而治的政策,不应该去干涉老百姓的生活,这才能实现繁荣昌盛。

内心修养

道家认为人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清静无为的心态,不应该追求地位或者是名利,应该注重于内心的修养。道家还认为首先就应该保持柔弱以及雌性的特点,不应该过于的雄性化或者是刚强,才能有效适应整个社会的变化。

道教会分成多种类型吗

主要分成鬼仙、人仙、地仙,神仙还有天仙。这一个鬼仙做代表的是拥有法力的魂魄,没有办法转世投胎,没有办法上天只能在房间游荡。人选是指凡世间的修真人士,学习法术就可以拥有神通,虽然可以延年益寿,但并没有办法逃脱人世间的轮回,简单来说一直是增长的法力。地仙这就是人间的进化版本,不仅需要学习法术,同样还需要去掌握道法,如此才能够在人世间长生不老,保持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儒家思想的精华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的人生问题论、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等。

儒家思想相关介绍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几千年来,为历代儒客尊崇。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的三个主义分别是“礼治”主义、“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曹操用人之道有哪些特点?唯才是举违背了儒家思想吗?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曹操是三国时期当老板的好料,主要是曹操敢于推行新政,而且用人大胆不像吴蜀那么保守。曹操主张“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这就和诸葛亮用人的原则相违背,诸葛亮的要求是“以德为先”要求德才兼备,如果品德不好那再有才又有什么用呢?其实曹操的用人之道可能更加偏向现代,而诸葛亮就还是儒家思想为先。不过有才华的人难免性格上会有些古怪,但诸葛亮肯定就没办法包容他,所以这些人才都会涌进曹魏,这也是曹魏什么能一直保持有新鲜血液更替的原因。

曹操被称为一代枭雄,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思想不再保守固化,而是敢于创新。唯才是举基本上是把“才”放到了第一位,至于说你有些瑕疵的地方也能包容,这种政策让更多人有了实现抱负的机会。唯才是举能让曹操知道谁才是人才,知道你是哪方面的才人,也知道应该把你放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曹操的名言就是朝廷不养闲人,所以这也让以前的权贵们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毕竟他们一直都是世袭制。但曹操想要完成自己的野心就必须要这样做,把老臣都换走,然后新的能人可以替位。知人善任这一点,曹操是做的最好的。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都会觉得曹操的疑心重,其实那个年代出来的人疑心都重,这也是乱世的特点,你不小心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反而曹操敢推诚取信,用人不疑,正说明了曹操并不是一位贪生怕死的人,如果曹操疑心很重怕有人要害他,那就不会招贤纳士了。而且一般帝王都不喜欢自己身边的人都是聪明人,但曹操就不怎么在乎。朝廷里本来就有东汉的官员还有新选拔的官员,大臣们也有分不同的正营,有支持曹操的也有反对他的。所以曹操作为领袖要表现出自己的大度和诚意。

还有一点就是曹操在管理上非常严格,赏罚分明,严明军纪,而且还能做到以身作则。曹操也不喜欢和手下抢风头,对于一位统帅来说制定战略和稳定军心才是最重要的,功劳、争面子就没必要和手下去抢了。所以曹操这种大将之风也让很多部下信服,觉得跟着曹操算是跟对了。其实你只要别把曹操惹生气,曹操一般还是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脾气的,起码不会动不动就要杀人。而且也能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虚心纳谏,这也能让大臣们感到曹操的诚意。

总之曹操用人还是非常有技巧的,不需要更大家称兄道弟,靠情义收买人心。会用人,就曹操能成为一代霸主最重要的因素,以坦诚换取信任这对于帝王来说非常重要。虽然你位高权重,但要是得不到百官的支持和拥护那迟早有一天也是要垮台的。其实曹操有一点还做的不够好,所以没能得到士族们的支持,不然曹操在有生之年是有机会称帝改朝换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那么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哪些呢?

第一,礼治与正名

礼治是儒家学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之一。作为儒家政治思想所倡导的礼,本质上是强调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级原则,礼治的核心就是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政治关系,约束人的行为。

第二,仁、仁政

儒家学派极为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他们在理论上阐述忠孝仁义的政治意义和政治功能,其中,仁得到了诸位儒学宗师的特别关注。

第三,德治教化

儒家学派主张以德治国和教化百姓。德治的要求首先是针对统治者的,在孔子看来,统治者要在道德修养方面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有效的统治。孟子认为,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习是实行理想政治的前提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儒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儒家提出什么主张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它的九大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世的时候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主张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在教育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

孟子简介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的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等。

孟子思想主张

在政治上,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认为人民应该排第一,君主在人民之后。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每个人生出来都是善良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