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月球比地球大吗经典20篇

浏览

1196

文章

39

篇1:月球曾经和地球一样:有炽热的内核、有磁场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相信,至少在10亿年内,月球会有一个活跃的核心,这个核心是动态的、熔化的、持续对流的,因此会产生一个强磁场。然而,研究人员仍对这种熔化核心的驱动机制以及它最终将如何消失存有疑问。

麻省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该研究的合著者本杰明·韦斯说:“我们认为行星产生磁场的机制在于其核心深处导电流体的运动。”

地球核区域的熔融金属流体构成了地球内部的“发电机”——不断产生电流,从而产生地球磁场。

行星“发电机”是由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通过电磁感应,行星内核中的湍流导电流体形成行星磁场。

例如,地球的液体核心是由地球的冷却过程驱动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密度的流体受到干扰,用威斯的话说,这就像一个“熔岩灯”。

韦斯说:“我们现在主张的是,对阿波罗取回月球岩石样本的研究表明,月球过去也有一个熔化的核心和自己的‘内部发电机’。他说:“我们的数据显示,尽管月球的质量相对较小——只有地球的1%,但它的‘内部发电机’机制非常强大(甚至超过了今天地球磁场的强度),而且持续时间也不短,从大约42亿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大约35.6亿年前。这个时期与早期太阳系的大爆炸时期相吻合。在此期间,内太阳系的所有主要天体都被大量陨石击中,这与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记录相吻合,比现有线索显示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发电机机制要早。”

今天月球上没有全球磁场。然而,阿波罗时代宇航员收集的岩石样本的分析结果表明,月球可能在数十亿年前就有了这样的全球磁场。然而,科学家们仍然无法证实月球的古代磁场产生机制是否与地球的磁场产生机制完全一致,或者也许月球的磁场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例如,如果月球被大规模陨石撞击,可能会产生超高温等离子体,这将产生一个强大但只是暂时的磁场,从而解释了宇航员取回的月球岩石的磁化特性。

韦斯和前麻省理工学院学生索尼娅·蒂库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论文,他们认为月球的古代磁场应该是由月球内核的结晶过程驱动内部熔融流体对流发生器的机制产生的,这一机制持续了数十亿年。

他说:“一种可能的外部发生器机制可以解释古代月球的强磁场,也就是说,月球的液体核心被它上面的固体地幔的运动所扰乱,这就像一个搅拌器。月球地幔移动的原因是因为月球的旋转轴进动,用通俗的说法就是在晃动。这种运动在数十亿年前比今天更强烈,因为那时地球离月球更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月球和地球之间的不同 月球上的环境和地球上有什么不同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地球区别有:

1、球体不同。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2、球体半径质量不同。月球半径约为1737.3公里,质量约为7.349×1022千克。 地球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质量约为5.965×1024千克。

3、引力不同。地球引力相对月球较大,月球引力较小。

4、大气层不同。地球的大气层较厚,月球的大气层非常稀薄。

5、温度不同。地球的昼夜较小;月球的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最高127℃,夜间最低-183℃。

6、环境不同。月球为真空状态,缺少氧气、水、温度和食物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地球有生态环境,有人类和生物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月球正在远离地球吗?

全文共 1975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地球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类似潮汐),月球正在远离地球。月球每年远离地球约3.8厘米。

月球远离,“真凶”是谁?

1695年,埃德蒙·哈雷开始埋首于彗星轨道的研究。这是一件极端需要勤奋与耐心的工作,不光是因为惊人的计算量,还有从卷帙浩繁的故纸堆里一点点搜寻相关记载的水磨工夫。直到十年后哈雷才发表了关于那颗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彗星的计算,但在那之前,他先发现了一件看上去匪夷所思的事:

从历史记录中的日月食时间来看,月球的运行速度似乎发生了变化。

要是再退回去两百年,恐怕根本不会有人相信月亮居然会有什么改变。幸好在哈雷那个时代,科学刚刚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为人类提供了分析和认识宇宙的武器。如果没有证据表明历史记录出了错,那么记录下来的事不管有多难以置信,都应该先认为它发生了。于是天文学家们摩拳擦掌地向这个谜团扑了上去:首先是计算出了月球运动的变化量,每一百年多移动了10角秒。10角秒是多大的距离?它仅仅是1度的1/360。这样的变化真是太微乎其微了,难怪直到17世纪末才被察觉。天文学家由此计算了月球的轨道,这个发现意味着它正在远离我们。没人对此感到恐慌,牛顿已经告诉了大家,引力挥舞着控制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指挥棒,一定有什么东西的引力影响着月球,只需要找出它是谁。太阳是第一个“嫌犯”:它的质量最大,引力作用想必也最大。其次是金星,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不过接下来的计算就让天文学家们有些挫败:太阳的影响——专门术语叫“摄动”——顶多只能解释月球运动变化量的一半,而金星的摄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至于火星,比金星更小又更远,那就更不能指望了。

解释这个现象的最终可能落在了地球身上。在哈雷发现月球变化的一个半世纪之后,人们确定了导致月球远离地球的“真凶”:那就是地球自己。

地月相吸,为何越来越远?

假如地球和月球都像高中物理习题集的描述那样只是一个质点,那地球的引力是绝不可能反而把月球推走的。但它们在真实世界中不但是个巨大的球,而且是个会变形的巨大的球。要是你曾经在皓月当空的夜晚在海边漫步,就会对这种变形有着深刻的感受。同一个地点的海面每天会经历两次高潮——月球吸引着包裹在地球表面的海水,形成一个椭球形的“水球”,水球的长轴方向从地球指向月球。长轴方向的海面在一天中达到最高,这是“潮”;短轴方向的海面在一天中最低,这是“汐”。

潮和汐的产生,是因为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受到不同大小的月球引力,所以物理学上用“潮汐力”来称呼由于引力差异而产生的力。地球在月球的影响下产生潮汐,月球虽然表面没有海洋,也照样会在地球的影响下产生非常微小的拉伸变形,不妨把这看作是固体的“潮汐”。

现在你退到海岸的高处,海面不断升高,浸湿了沙滩。别忘了,与此同时地球在自转,而月球在绕着地球公转。地球自转比月球公转快得多,所以海面的最高点根本来不及恢复原状,马上就会被地球的自转带到月球的前方:瞧,月亮不是渐渐偏西了吗?这一大团凸出的海水可以近似地和月球单独“结算”引力,前方的海水和落在它身后的月球互相拉扯。先进带动后进的结果是月球在轨道上获得了加速度,来自地球的引力不能让它安分待在原来的轨道上,于是月球窜到了能量更高、离地球更远的轨道,这就是“潮汐加速”。而地球呢?原本好好的自转着,却被一团向后的海水拖了后腿,自转的速度不得不稍微放慢一点。这样的情况每时每刻都在地球的海面上发生,日积月累,后果终于变得不可忽略。

要是你觉得地球的变化似乎很难有切身体会的话——过去 10万年累积下来,地球的自转周期一共变慢了1.5 秒,这确实对我们的生活没啥影响。那么我们不妨抬头看看月球,月球并不是天生这样痴心一片朝向我们的,它当初也有自转,只是它的质量比地球小,自转已经被来自地球的潮汐力“消灭”了。月球表面的固体潮最后被牢牢地锁定在正对地球的方向,永远只能用同一面朝向地球,这就是“潮汐锁定”。

质量较小的月球已经被锁定了,质量较大的地球也正前进在被锁定的路上。月球在潮汐的帮助下,不断地“偷走”地球自转的能量,一直要到地球的海潮也被锁定在正对月球的方向,潮汐的这种“吃里爬外”的行为才会结束,科学家估计这需要好几十亿年的时间。到那个时候,潮起潮落和月升月落将变成远古的历史名词,历法也必将面目全非:一天和一个月长度相等,都是现在一天(24 小时)长度的47倍,一年只有不到 8天。我们太阳系的近邻里就有这么一对儿榜样: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冥卫一。这两个天体的质量差异更小、彼此距离更近,早早地就达到了彼此的潮汐锁定,面对面地绕着共同质心旋转,仿佛跳着默契的双人华尔兹一般。天体质量差别太大的系统就不太“公平”了,小天体不但被单方面“锁定”,还要被大天体的潮汐力捏圆再捏扁,甚至可以把它捏出喷泉来,比如木星和土星的某些卫星的遭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球到月球究竟有多远?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月亮女神”不再是神话和传说。人类不止一次到达月球。那么,地球到月球有多远?

自从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安装激光反射器以来,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已经获得了地球和月球之间平均384400公里的距离。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从地球向月球发射短激光束,这些激光束被月球上的激光反射器反射回来,并被地球上的两个天文台接收,从而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精确距离。这两个天文台分别位于法国的格拉斯和美国的德克萨斯。

许多年前,神秘的月亮引起了古代天文学家的注意。

早在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克拉维·托洛米就在他的书中预言,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6。7000公里。这在当时已经相当准确了。直到1946年,雷达才测量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384397公里。现在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精确距离可以用激光技术测量,误差只有几米。根据美国和法国科学家更精确的计算,月球到地球的轨道是近地点356500公里和远地点406800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全文共 158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着名诗章《春江花月夜》中有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其实,在世界古往今来许多民族的传说中,月亮是诗文创作始终摆脱不开的主题之一。地球人这样地热爱月球,关心月球,于是就少不了会产生一种迫切的原望:与地球朝夕相伴的月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像百姓所说——太阳是阳、月亮是阴?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月亮中的玉兔和桂树到底是真的吗?

诚然,时代发展到当今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已经使当代人对月球有了正确的认识。

天文望远镜的诞生,使人类第一次有幸目睹了月球的表相,看到了月球表面上的山峰和田地,于是,便开始了对月球的科学研究。人造卫星上天,宇宙飞船的研制成功,打开了从地球通向月球的路,开始了人类天文研究的新纪元。

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上的肯尼迪宇航中心站人潮汹涌,欢声雷动,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观光人群正万分激动地等待着划时代时刻的到来——人类首次登月航行开始点火!7月20日下午4时17分,人类终于完成了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创举,千百年来人们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生动的现实。

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爬出舱门,一步一歇地走下来,因重力小,他用了3分钟的时间才走完9个梯级。他向月球表面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非常激动地向全世界宣告:“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一大步。”

之后,人类又先后多次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设置了科学站,进行各种考察试验。随着人们对月球认识的不断深入,月球展示出了更多的谜团。

最令人不解的是月球的形成。根据研究结果发现,月球从诞生到现在已有45亿年历史,与地球同样古老。这45亿年的月球是怎样形成的?目前,主要有5种假说被较多的人接受。首先是分裂说:月球原为地球的一部分,早期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由于旋转太快,在赤道附近鼓了起来,越鼓越大,有部分向外凸出,最后断裂脱离,形成了月球。

其次是俘获说:认为月球原是一个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在30至40亿年前,因靠近地球,被地球引力俘获,从此成了地球的一颗卫星。

还有孪生说:认为在太阳附近原有一大片分散着的星云物质,后来以其中两个较大的星团为中心,凝聚其它云状物质,便形成了地球和月球两个星球,它们是“孪生兄弟”。

更有一种离奇的假说,认为月球本身是一艘巨大的外星文明所操纵的飞行器,它一直守候在我们地球人身边,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只是这种假说不能充分说明外星人为什么要监视着我们且不与我们发生直接联系,而我们地球人又有什么值得外星人来监视或观察的。

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公元前1万多年地球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在许多低海拔、交通便利、土地肥美的地方形成了一定的文明,拥有了一批城市和大量人口。但是有一天,月亮突然闯入了地球人的生活,于是出现了全球性的大洪水,进而地球地轴发生了移位和随之而来频繁爆发的地壳及火山活动,史前人类文明由此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大灾变过后的人类幸存者又回到了野蛮时代,从高山上下来的无文化的牧羊人面对史前文明社会创造的东西一无所知,因此只能从原始阶段重新开始。

众多假说,许多科学家认为最合理的一种是:月球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因行星相撞而产生。这种假说叫做“巨大撞击论”,它提出曾有个火星一般大的行星撞向地球,当时两个星球都处于熔融状态,各有一个高密度的岩石核心,核心外包着一层较轻的岩石,一旦相撞,熔融的岩石就迸射而出,后来聚拢成为月球。月球形成时产生高热,排除了水等容易汽化的物质。撞向地球的行星,其核心熔入了地球的核心。

起初,许多天文家拒绝接受此说,因为这种发生机率微乎其微。不过,今天的超级电脑非常先进,算出如果当时发生过这样的事,月球会有些什么成分,计算结果竟与事实相吻合。

假说毕竟只是假说,虽然也能够使人们了解一部分自然现象。但都缺少足够的证据,我们相信月亮诞生终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美科学家认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认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

最近,美国太空总署提出新的理论,指出一种可能,那就是当地球还没有冷却,仍是一个处于半熔化状态的天体的时候,与一个体积与火星相仿,也和于半熔化状态的流浪行星猛烈撞击,以至于一大片半熔化的地球被扯了下来,脱离地球,飞向太空,但又被地球引力拉住,留在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上逐渐冷却,形成了今天的月球。其情形与地球是由环绕太阳旋转的碎片形成一样。

但是,如果月球是由地球的一部分这一理论成立的话,当如何解释月球表面岩石组成与地球存在差异这一问题呢?美国太空总署负责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提出,其实月球的含铁量远不止我们所勘测到的这些,关键是月球在铁质并非均匀分布,大多数铁质都在熔岩仍未冷却的时候沉落到月球中心去了。这样便能说明,月球的成分其实与地球一样,而非原先以为的与小行星相同。如果此说成立,也就能证明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地球距离月球有多少公里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月球之间的距离,有平均距离、月球与地球近地点的距离、月球与地球远地点的距离三种。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3.9公里,月球与地球近地点的距离是36.3万公里,与地球远地点的距离是40.6万公里。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平常月亮距离地球大概是40万公里,因为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是一个以一个轴心为主的椭圆形的轨道,因此,月球距离地球最远比最近时多5万公里。

研究表明,月球将会越来越远离地球,每年远离3.8厘米左右。月球之所以会越来越远离地球,主要的原因是:地球上每天2次的潮汐,是由地球和月球的共同引力引起的,这种巨大的能量每天被消耗,地球束缚月球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弱,整个地月系的质量中心会越来越远离地球。

地球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地球的表面大约29.2%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70.8%被水覆盖。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地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大约是1737.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3倍。月球的表面布满了可能由小天体撞击而形成的撞击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国第一台地球月球运行演示仪在苏州问世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第一台地球月球运行演示仪在苏州问世

我国第一台严格按照国际公认的天文学数据,再现地球、月球运行的演示仪,昨天在苏州问世。

据了解,这台由苏州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科研人员、历时半年制作而成的演示仪,高 2 米,直径 2.6 米。演示仪中地球模型自转周期为 6 秒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 36 分 31.5 秒,这段时间内地球模型自转 365.25 转,就为一年。月球模型运转一圈的周期为 2 分 57 秒,这段时间内地球模型自转了 29.53 转后,就是一个朔望月。

通过观看演示,观众可以了解怎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以及春、夏、秋、冬;月亮怎么会有盈亏圆缺;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在演示中还可以看到古代沿用至今的二十四个节气在变化时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仔细观看演示,观众会对太阳、地球、月球这三大星球由于运动,互相位置变化后所发生的天文现象形成的原因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天文学家发现了两个昏暗灰尘云

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匈牙利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两个围绕地球25万英里轨道运行的黑色尘埃云,结束了围绕围绕地球运行的神秘尘埃云的长期争论。

1961年,波兰天文学家卡齐米尔兹·科尔季列夫斯基首次报道了两颗“假卫星”,但它们的存在成为争议的焦点,因为它们难以观测。

目前,匈牙利私人天文台的科学家表示,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两个昏暗的天体,它们位于半稳定位置,与地球和月球形成三角形结构。

当研究人员第一次报道发现暗淡的尘埃云时,他们将其命名为“科迪勒夫斯基云”,这最终被安装在天文台相机镜头和CCD探测器上的线偏振滤光系统所证实。

偏振滤光器以特定方向透射光,尘埃云位于“拉格朗日点”的L5位置。这是地球-月球系统的五个稳定位置之一。重力将附近的天体锁定在相对位置。早在1961年,科迪勒夫斯基就在L5位置观察到了两个模糊的类似星团的物体,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观察到它们。

你说:“科迪勒夫斯基尘云是迄今为止最难找到的两个物体。尽管它们离地球和月球很近,但天文学家们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有趣的是,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已经证实在地球和月球的轨道上有两颗尘埃伪卫星。”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罗兰大学的加博尔·霍瓦特带领研究人员模拟这些尘埃云,试图以最佳方式找到它们。该小组找到了尘埃云的位置,显示了尘埃云反射的偏振光。

根据研究小组的观点,这些模型与他们以前的预测和科迪勒夫斯基的初步观察一致。在排除了光学现象和其他可能的误解后,研究人员说他们最初确认了两个黑暗尘埃云的存在。

尘云的确切来源仍不确定,尽管专家怀疑它们的星际尘埃聚集区。拉格朗日点的L4和L5位置具有很强的引力稳定性,可能成为未来轨道空间探测器的活动区域。

最新的发现意味着,在未来推进太空计划时,也必须考虑这些尘埃云,以确定它们是否对太空设备或宇航员构成威胁。

什么是星际尘埃?

我们经常认为恒星之间的广阔空间是完全空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恒星之间的大部分空间充满了原子和分子气体,主要是氢和氦,以及微小的固体颗粒或尘埃。

这些太空尘埃主要由碳、硅和氧组成。在某些地区,星云可以在非常稠密的星际尘埃区形成。太空尘埃主要由细砂和其他微小固体颗粒组成,它们对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星际尘埃是星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相对可见光和紫外线波长范围外,星际尘埃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空间观测区域。它可以吸收这个波长范围内的光子,并吸收光谱中远红外部分的能量。这意味着星际尘埃提供了银河系总亮度的30%。

自从宇宙诞生以来,星际尘埃就存在了吗?

太阳系早期形成的最初固体物质完全由看不见的硅酸盐、碳和冰组成。这些星际尘埃粒子中的大部分被摧毁,然后在某些过程中被重塑,从而促进了行星的形成。

太阳系前幸存的尘埃样本最有可能存在于太阳系外星云形成的彗星中,这意味着它们远离了创造行星的破坏力。这些微晶颗粒被称为“宝石”,这意味着晶体颗粒中嵌入了金属和硫化物,它们的直径通常只有几十到几百纳米,还不到人类头发直径的1%。

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研究人员使用电子显微镜绘制元素分布图,发现灰尘中的碳在微热条件下会分解。

这意味着宇宙尘埃不能在炽热的恒星星云内部形成,相反,它们更有可能在高辐射环境中形成,例如在恒星星云外部或恒星形成前的分子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果月球消失,地球生命会怎样?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月亮离地球很远。据估计,月球正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的旋转速度也在减慢。如果有一天晚上月亮完全消失了,那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会想念她吗?

在夜空中,最亮的天体是月亮,其次是金星。满月比金星亮14000倍。因此,没有月亮,每晚都会像一月的第一天一样黑暗。当你仰望星空时,你会看到一幅壮观的景象。

但是第二天早上,你会意识到月球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首先,在太阳、地球自转和月亮这三个因素中,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最大。据估计,没有月球,高潮和低潮将减少75%。这将危及大量生活在潮间带的动物,如螃蟹、蛤蜊、海螺等。同时扰乱以这些动物为食的动物的饮食。在这个过程中,整个沿海生态系统将受到威胁。几十年内,大规模的人口下降将开始发生在海洋和陆地。

世界上最大的产卵活动之一发生在大堡礁。每年11月,在满月之下,珊瑚礁(比整个新墨西哥州都大)会在几分钟内产生数百万个卵子和精囊,这是一个壮观的景象。科学家已经确定满月会影响产卵时间,但确切的机制仍是个谜。

在陆地上,像红蟹这样的动物也依赖月球的线索进行繁殖。在山里度过大半辈子后,数百万只成年螃蟹迁徙到了海边。在那里,母蟹只在月亮的第二个季度在海里产卵。

此外,如果没有月亮,气候也会变化。潮汐和潮流可以促进北极冷水和热带温水的混合,从而平衡温度和稳定气候。没有月亮,天气预报将变得不可能。在地球上,最热和最冷地区之间的温差可能达到危及生命的极限。

然而,与地轴倾斜角度的变化相比,上述情况微不足道。目前,在月球引力的影响下,地球的旋转角度为23.5度。月球消失后,地轴的倾角将从10°摆动到45°。一些专家估计木星可能能够稳定其倾角。但是即使10度的变化也会严重破坏气候和季节。过去,地轴的倾斜角度改变了2度,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冰河时代的原因。那么,地轴倾角在10°或45°时会发生什么?我们很难想象。但是对于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证明,月亮不仅是夜空中的一座灯塔,而且对地球上微妙的生命平衡至关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地球水起源与月球形成有关 大量水约44亿年前来人间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德国科学家首次将地球上的水的起源月球形成联系起来。他们指出,大约44亿年前,随着月球的形成,水也来到了地球,这两者也是地球上生命繁衍的必要条件。

早些时候,科学家推测太阳系中曾经有一颗行星“忒伊亚”。45亿年前,“Teia”与地球相撞,形成了现在的月球。科学家们一直认为“Teia”起源于更靠近地球的太阳系内部。然而,明斯特大学的地质学家现在首次证明了“Teia”起源于外太阳系,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天文学》上。

地球是在“干燥”的太阳系内部形成的,但是为什么上面有水呢?研究人员解释说,先前的研究表明,太阳系的结构将“干”和“湿”物质分开。“湿”物质指的是“碳质”陨石,它们富含水,来自外太阳系。更干燥的“非碳”陨石来自太阳系内部。尽管研究已经证明含碳物质很可能将水带到地球,但是这种含碳物质(水)何时以及如何到达地球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现在,科学家们找到了答案。“钼同位素使我们能够区分含碳和不含碳的物质,从而成为太阳系内外物质的‘遗传指纹’”,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明斯特行星研究所的格里特·巴德说。

明斯特团队所做的测量表明,地球的钼同位素介于碳质和非碳质陨石之间,这表明地球上的一些钼来自外太阳系。此外,他们的最新研究进一步证明,地幔中的大部分钼是由“Teyia”提供的,由于地幔中的大部分钼来自外太阳系,这意味着“Teyia”本身也来自外太阳系。研究人员说,Teia和地球之间的碰撞提供了足够的钼来解释地球上所有水的来源。

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将地球上的水的起源与月球的形成联系起来。简而言之,没有月球,地球上可能就没有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又为多少呢?

地球与月球的近地点距离为36.33万千米,与月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5493万千米,其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被人类称为月亮,中国古时又称它为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其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月球上的土有什么用?和地球上的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上的土称为月壤,月球土中存在天然的铁、金、银、铅、锌、铜、锑、铼等矿物颗粒,每一种矿物质含量都不算高,但是种类却非常丰富,其中最珍贵的当属氦-3。氦-3是核聚变反应的最理想原材料,并且使用它作为原材料时热核反应堆中没有中子,因此使用氦-3作为能源时不会产生辐射,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但是月球土和地球上的土壤存在极大的差异,月球土极细,而且不含有机物,不能用来种植。

目前人类对于月壤的研究来源主要是以登月飞船采集到的月壤为标本,大多数科学家称月球土为风化浮土,而不是“土壤”。月球浮土的形成是因为流星的冲击将岩石分裂成较小的石块或粒子,太阳风暴射出的带电粒子流又将这些岩石粒子不停磨碎,直至浮土一样细微,这一过程被称为“太空风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月球慢慢离开地球,我们一天将越来越长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研究中称,月球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5万公里,但由于地月之间潮汐力的影响,月球正以约3.82厘米/年的速度缓慢离开地球,导致地球自转变慢,因此,地球上的每一天也在慢慢变长。

月球慢慢离开地球使一天越来越长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球科学教授斯蒂芬·梅尔斯团队利用名为天文年代学的新统计学方法,深入研究了地球遥远的地质过往,重建了地球历史,得出了上述结论。最新研究表明,在14亿年前,月地之间的距离更近,地球自转得更快,当时地球上的一天为18小时。

研究人员解释称,太阳系中的月球和其他天体会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被称为“米兰科维奇循环”的轨道变化,基于地球的自转速度和倾斜角度,这些变化最终决定阳光在地球上的分布。

研究人员说,地球的气候节奏记录于岩石中,这些岩石记录可追溯至数亿年前。但地球历史跨越数十亿年,相较而言,这个地质记录相当有限。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不确定性和混乱,例如,按照目前月球远离地球的速度,“在大约15亿年前,月球离地球足够近,它与地球的引力作用可撕裂月球”。

而天文年代学将天文学理论与地质观测相结合,使研究人员能弥补时间上的不确定性,重建太阳系的历史,更好地理解岩石记录中记载的远古气候变化。

研究人员在位于中国北方拥有14亿年历史的下马岭组以及位于大西洋南部拥有5500万年历史的鲸湾海脊这两个地层岩石层测试了这一方法。他们检查岩层中保存的地质记录并整合不确定性度量,揭示了地球自转、轨道、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以及地球上一天的长度如何稳步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为什么月球的一面要对着地球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的原因:

1、月球自转:因为月球在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月球本身也会自转一周,且速度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就看到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

2、潮汐作用:月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使的自转速度向公转速度靠拢。最终的结果是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相同,这就是潮汐锁定现象。潮汐锁定也称同步自转,由于受重力梯度从而使天体永远稳定的以同一面对着另一个天体的现象。锁定的天体绕自身的轴旋转一圈,要花上绕着同伴公转一圈相同的时间,这种同步自转导致一个半球固定不变的朝向伙伴;

3、月球自身因素:月球在刚开始形成的时候是可以流动的,后来地球逐渐冷却并变成岩石,这些岩石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使得月球变成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4、月球的质量:因为地球的质量要比月球的质量大得多,所以地球的引力会影响月球自转与公转的速度,最终会导致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月球在围绕地球转动一周的同时也会自转一周,所以导致在地球上职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都约为四周,因此无论何时从地球观察月球,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尽管如此,由于天平动和视差,从地球重复观测的话,也可以看见月球表面的大约5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地球到月球到底有多远?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月球有多远?

“月亮女神”不再是神话和传说。人类不止一次到达月球。那么,地球到月球有多远?

自从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安装激光反射器以来,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已经获得了地球和月球之间平均384400公里的距离。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从地球向月球发射短激光束,这些激光束被月球上的激光反射器反射回来,并被地球上的两个天文台接收,从而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精确距离。这两个天文台分别位于法国的格拉斯和美国的德克萨斯。

许多年前,神秘的月亮引起了古代天文学家的注意。

早在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克拉夫提·托卢梅就在他的著作中预言,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6。7000公里。这在当时已经相当准确了。直到1946年,雷达才测量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384397公里。现在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精确距离可以用激光技术测量,误差只有几米。根据美国和法国科学家更精确的计算,月球到地球的轨道是近地点356500公里和远地点406800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地球大还是月球大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从体积上来说比月球大得多,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为什么月球面向地球的永远是同一面?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自西向东绕南北两极自转,自转的速度大约是27天/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速度巧合般的一致。月球围绕地球同样自西向东公转,因为月球的自转速度与公转速度相同,所以自转产生的月球表面相对地球的表面移动被相互抵消了,所以我们所观测到的月球始终是月球的“正面”。

古往今来,月亮寄托了无数人的乡愁和思念。沧海桑田时空流转,来来往往的人生生不息,而月亮仿若永恒。我们同千百年前的古人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然而你是否知道,人们千百年来看到的月球,都是月球的同一面。

这是为什么呢?月球难道不自转吗?月球的自转速度又是怎样的呢?是什么让月球能够始终以“一面”示人呢?

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月球的自转。地球(行星)围绕太阳(恒星)公转,同时也在进行着自转,从而有了昼夜晨昏、一年四季之分。那么同样的原理,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在围绕着地球公转的时候也会进行自转。那么为什么同样都有自转和公转,地球却能使自身表面在不同时间都能接受到太阳光,而月球却只能以“一面”示人呢?

原因在于月球自转的周期。月球自西向东绕南北两极自转,自转的速度大约是27天/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速度巧合般的一致。月球围绕地球同样自西向东公转,因为月球的自转速度与公转速度相同,所以自转产生的月球表面相对地球的表面移动被相互抵消了,于是月球始终以正面向地球展示,所以千百年来人们所看到的月球是一样的,都是面向地球的那一面,也就是表面的环形山形似“玉兔”的那一面,因此才有“嫦娥玉兔”的传说。

那么怎么会有这样的巧合,自传与公转的速度一致,从而抵消了月球表面相对于地球观测者的移动呢?这其中涉及到复杂的物理原理,一般我们称这种行星卫星表面相对于行星静止的现象为“同步自转”,也叫作潮汐锁定。

潮汐锁定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得宇宙中两个相互吸引的星体的其中一方围绕另一方的自转和公转速度一致,而潮汐锁定一般发生在一个质量较大的行星和质量较小的卫星之间,比如地球与月球。月球的自转速度与公转速度一致,从而使得我们所观测到的月球始终是月球的“正面”,这就是月球的“一面之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难道月球是外星人安放在地球旁的飞船?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几十年前人们就已经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在月亮上,既没有“秋兔补春,嫦娥独居”的寂寞,也没有月亮女神不小心射伤爱人的哭泣。相反,月球表面被天体撞击形成的深深凹陷所覆盖,大气层非常稀薄,甚至声音也无法传播。2013年,随着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月球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嫦娥三号

月球探索的悠久历史

事实上,早在1959年1月2日,苏联就发射了“月球1号”探测器飞越月球表面,成功地测量了月球磁场、宇宙射线等重要数据。结果,人类正式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1969年7月16日,搭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的著名“土星5号”火箭也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发射升空。美国的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地球人。

阿波罗11号

当然,其他国家也紧随其后。1990年1月24日,日本发射了一颗名为天妃的探测卫星,它环绕地球运行。这颗卫星主要用于测试和验证未来月球和行星探索所需的技术。与此同时,“天妃”号成功获得了一系列相关数据,如微流星体粒子的质量和速度。

飞行

然后,在2003年9月27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发射。它的目标是撞击月球表面,让它撞击大量尘埃,以帮助科学家研究月球的起源。2007年10月24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开始探月的国家。这颗重达2350公斤的探测卫星是继两颗炸弹和一颗卫星以及载人航天飞行之后,中国宇航员树立的第三个里程碑。同时,它也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的正式启动。

smart 1

月球是如何起源的?

几十年来,人们从未停止探索月球。因此,月亮是如何形成的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充分了解了月球的内部结构之后,我们可能会知道它的起源和演化。然而,目前人们只能通过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样本、宇航员在月球上建立的月球自动地震站的记录以及探测器撞击月球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一奶同胞?月球上发现地球岩石

全文共 19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月球的诞生一直是个谜,关于这两个行星的假设也是不变的。然而,目前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地球拥有的物质似乎为独生子女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据外国媒体报道,芝加哥大学的专家最近对地球卫星月球表面进行了一项研究。外国媒体称,研究人员比较了岩石中的钛同位素。根据研究,地球和月球上的钛含量相同,也就是说,月球上的一些岩石与地球的成分相同。

科学家表示,新的证据可以让科学家对地球的演化有新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