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仿写题及答案(汇编20篇)

浏览

3900

文章

350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马说 韩愈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一、通假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本领。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通“只”,只是。

二、词类活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辱没,形容词用作动词。

2、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吃完,形容词用作动词。

3、策之不以其道。策,鞭策(用鞭子打),驱使,名词用作动词。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数词用作动词。

5、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重点实词

1、世有伯乐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2、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3、祗辱于奴隶之手祗:只是辱:辱没

4、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5、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

6、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尽:吃没

7、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好的素质

8、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

9、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10、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11、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

1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鸣叫通:通晓

13、执策而临之临:面对

14、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有哪些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理解语文学习中所占的分量特别高,平时上课所用教材中以及平常考试中都会出现大量阅读理解。想要把语文学习好,必须要做好阅读理解。很多人反映阅读理解比较难,而且得分低,事实上想要得高分、理解好文章思想是有技巧可言的。那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有哪些呢?

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从文章的整体大致脉络到文章作者所要阐述的思想以及其他细节部分所运用的各种手法,都会成为阅读理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常常会从上面几点出发进行出题。并且阅读理解不同于语文学科的其他知识点,要想学得好,读得好,必须整体把握,不能将文章支离成片段进行单独理解,这样就很可能偏离文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其实也比较多。读者首先需要辨识文章的文体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散文,这对学好并理解文章至关重要。然后需要通读文章并把握文章整体脉络构思。答题时要看清出题者意图并根据文章内容作答。其次,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们需要认真读文章的首尾。一般情况下,作者想要阐述的感情都会在这两个脉络中表达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265句名言警句必背

全文共 5029 字

+ 加入清单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4.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25.多行不义,必自毙。

2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8.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9.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3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3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7.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3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5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愿天寒。

5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6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6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66.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7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78.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7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81.前车覆,后车戒。

8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8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0.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9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9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9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9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0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03.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10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05.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10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0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0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10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1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1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1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8.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12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2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2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2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0.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31.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35.衔远山,吞长江。

1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8.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

13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4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4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43.言必信,行必果。

14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14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46.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4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4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5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

151.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15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153.业精于勤,荒于嬉。

15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5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5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6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6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6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6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4.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16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6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8.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16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7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71.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7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7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9.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8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18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8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8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4.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8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8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8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8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8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9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9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9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9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9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微信公众号:广州中考助手

19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9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9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00.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0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0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04.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0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0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20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1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21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1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1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21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1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1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2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2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2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2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2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2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2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2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2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30.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23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23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3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34.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235.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236.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37.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3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3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4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24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4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4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4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45.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4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4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49.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5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5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5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53.既来之,则安之。

25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5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57.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258.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25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6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61.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262.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263.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26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6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河中石兽》

全文共 3909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原文注释】

①沧州南,一寺临【临:靠近。】河干(gān)【干:岸边。】,山门【山门:寺庙的大门】圮(pǐ)【圮:倒塌。】于河,二石兽并【并:一起】沉焉【于之,在河里】。阅【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设帐:讲学,教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究:推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是【是:这】非木杮(fèi)【木杮:木片。】,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去:离开】?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湮:埋没。】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颠:同“癫”,疯狂。】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盖:原来是。发语词,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沙为坎穴【坎穴:坑洞】,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如是:像这样】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已:停止】,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如:依照】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ú)?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了河里。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重点词句】

1.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今义:并列。阅:古义:经历阅十余。今义:阅读。是:古义:代词这是非木柿。今义:判断词是。盖:古义:发语词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古义:只但知其一。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2.一词多义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橘。是为其来也。在。

3.词性活用。棹:名词用为动词,划船。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汉字通假。①“颠”同“癫”,疯。②钯:同“耙”,整地的农具

5.注音:圮p?;曳yè;棹zhào;杮fèi;湮yān;溯sù。

6、句式

(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

(3.)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课文理解】

1.文章分层:第一层(1):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两种寻找方法

第二层(2-3):另两种不同的寻找方法

第三层(4):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

2.四种寻找方法: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原地水中

不可得

第二种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3.中心思想:

⑴作者得出什么结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ú)?

⑵主题概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4.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了。(“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当求之于上流。(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5.写法探究

⑴层层铺垫: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⑵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⑶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①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

②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答疑解惑】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

★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前两者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因其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他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2、文中写道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寺僧无知,只按照常理做事,因而寻石兽而不得,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和自信的心态。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认识错误,以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既是对讲学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他的自信与自狂。

3、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

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最后一段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

4、文章是怎样层层铺垫,巧妙地造成讽刺效果的?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5、说说本文对你的启示,并再列举一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故事。

(1)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要多方面考虑问题。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实践出真知。

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言之成理即可)

7.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

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语文阅读解题意识和步骤点拨

全文共 198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1、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2、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3、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4、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

做阅读题的流程

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

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

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

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文学常识顺口溜之歌谣诵读法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真名世,《桃花源记》乐逍遥。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气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后衰败如尘烟。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其余三家郑马白,还有《西厢》留美名。明清戏剧称传奇,长生桃花牡丹亭。长篇都是章回体,“三水西红”是高峰。《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尚有短篇拟话本,编订“三言”冯梦龙。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标点符号知识点:使用引号的注意事项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使用引号,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用引号的话里还有需要引用的话,外边一层用双引号,里边一层用单引号。

(二)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点标点。但是,引用的话末了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例: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例: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例:那天晚上,我刚走到胡洞口,就听到“啊呀!”一声。

(三)只说出别人的话的意思,不照原样引用,叫做转述。转述的话不用引号。

例:有的说,你们走了,就像我掉了一扇膀子;有说的,你们走了,就像是吃饭时缺少了盐;有的说,要是背得动,妈妈要把你们背着送过鸭绿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语段,仿照前后文,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参考示例:

(1)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是生命的萌发

(2)金风送爽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

【解析】首先弄清划线句的句式:动宾短语+并列短语+比喻句;其次确定第一、三个分句依次写春天、秋天的季节特色;最后注意仿写的句子与前后构成排比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桃花源记》

全文共 2472 字

+ 加入清单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一般词语:

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6.缤纷:繁多样子。

7.复:再。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才:仅。

10.平旷:平坦开阔。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田间小路。

14.悉、咸:全,都。

15.黄发: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

17.怡然:形容喜悦。

18.乃:竟然。

19.具:详细。

20.问讯:打听消息。

21.云:说。

22.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23.延:邀请。

24.语(yù):告诉。

25.扶:沿,顺着。

26.向:从前,旧的。

27.及:到。

28.诣:到。

29.遣:派。

30.欣然:高兴的样子。

31.规:计划。

32.果:实现。

一词多义:

1.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2.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5.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6.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7.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1.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5.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8.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1.异:感到诧异。

2.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3.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1.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2.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7.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8.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9.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借代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2.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作用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典型例句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4课《紫藤萝瀑布》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终极】zhōngjí最终,最后。

【迸溅】bèngjiàn向四处溅出或喷射。

【繁密】fánmì①密集,众多。②兴旺,茂盛。茂密

【伫立】zhùlì长时间地站立。

【凝望】níngwàng目不转睛地看。

【伶仃】língdīng又作零丁,孤独;没有依靠。

【稀零】xīlíng稀少,零星,形容稀疏的样子。

【忍俊不禁】rěnjùnbùjīn指忍不住笑。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仙露琼浆】xiānlùqióngjiāng神仙饮用的汁液。文中形容花芯中的物质。

【蜂围蝶阵】fēngwéidiézhèn指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多形容花季。

【盘虬卧龙】pánqiúwòlóng盘曲的枝条,犹如躺卧的龙。

【笼罩】lǒngzhào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挑逗】tiǎodòu逗引;招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夸张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要注意的是,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地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

2.三个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3.典型例句

(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2)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3)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语文文言文猜读八法之成语联想法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联想

成语是用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来推断,应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又如“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可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等成语来推断,这里的“因”是介词“依照、根据”之意。

若能灵活地综合运用以上八种推断技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增加答题的正确率。当然,要想彻底攻克文言虚词这一“堡垒”,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积累。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猜读八法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语文古诗汇总之诗中月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九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全文共 1800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

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外地做官二十余年,先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席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谢。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使君,称刺史。

二、【诗歌欣赏】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四川、湖南、湖北一带。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首联的意思是:诗人被贬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得不到重用,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到: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作者借这个典故写出了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一回来,仿佛有隔世之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世变迁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无限怀念。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联的意思是: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反而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此联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一联描写形象生动,意蕴深刻,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前进的步伐是不会停止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意思是:今天听到您唱的这支歌曲,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们继续努力的精神吧!这一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总体来说,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中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显示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文言文猜读八法之代入筛选法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代入筛选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

若要在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的”解释的⑥了。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猜读八法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大道之行也》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最好的制度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才能突出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氛围。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让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小孩子能茁壮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守,女子有归宿。

(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恨自己在公共事务中不出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劫掠、偷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发生,所以大门不用关闭。

注:⑥⑦两篇为课本第22课《礼记》二则,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两篇都需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字音字形专题训练

全文共 1362 字

+ 加入清单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茫无崖际名列前矛

B、风驰电掣异想天开

C、苍海一栗默守成规

D、座无虚席甜言密语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零落倔强头晕目眩一拍既合

B、琐屑烦燥锐不可挡销声匿迹

C、恣睢胆怯开卷有益顾名思义

D、厚实慰籍鸡犬不宁一泄千里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绝处逢生眼花缭乱鹤立鸡群豁然贯通

B、周而复始浑身解数玩下断语恍然大悟

C、肃然起敬各得其所人迹罕至重蹈覆辙

D、天伦之乐孜孜不倦随身附和化为乌有

4、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马大哈马后炮马前卒

B、人是衣裳马是鞍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C、马到成功青梅竹马心猿意马历兵秣马

D、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5、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端详悲怆迫不及待孤立无援

B、潦草倔强语无纶次慷慨淋漓

C、宣泄诓骗戛然而止缩手无策

D、真缔青睐惊慌失措锐不可当

6、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觅食萤火虫不屑置辨

B、狼藉鄙夷文曲星张皇失措

C、滑稽问鼎孺子牛获益匪浅

D、深邃肆虐度假村一劳永逸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骇人听闻孤陋寡闻迥乎不同语无伦次红装素裹

B、义愤填膺小心翼翼冥思暇想不屑置辩触目伤怀

C、根深蒂固含首低眉闲情逸致中流砥柱深恶痛疾

D、望眼欲穿心旷神怡眼花嘹乱轻飞曼舞锋芒毕露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狼藉元宵张皇失措铤而走险

B、飘渺阴霾销声匿迹戒骄戒燥

C、讴歌决别栩栩如生好高骛远

D、静谧取谛锲而不舍引颈受戮

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健忘取缔履新物竟天择

B、斑斓隐逸卸妆黯然失色

C、晨曦媲美摸高言不及义、

D、驱除骄奢待机气宇轩昂

10、下列句中错别字最少的是()

A、浅浅的花溪水从险俊的悬涯绝壁上飞流而下,与水边的竹篁青草、水中斑谰的卵石,形成了一幅让人留连忘返的美景。

B、听了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对《论语》锐智的解读,我对课文《〈论语〉十则》中耳熟能祥的句子有了新的理解。

C、等惊慌平息后,大家怒不可遏,漫骂并追究起熄灯的人来。这时,他两腿颤粟,几乎又要跪下去。

D、中国外交部强烈遣责日本对我国钓渔岛主权的频繁挑畔,希望日方多做有利于中日团结的事,不要低估中国政府捍卫主权的决心。

【答案】:

1、B(A“崖”应为“涯”,“银”应为“茅”,C“苍”应为“沧”,“默”应为“墨”,D“坐”应为“座”,“密”应为“蜜”)

2、C(A“一拍既合”应为“一拍即合”;B“烦燥”应为“烦躁”,“锐不可挡”应为“锐不可当”;D“慰籍”应为“慰藉”,“一泄千里”应为“一泻千里”)

3、D(A“眼花潦乱”应为“眼花缭乱”,属于同音形近字的误写;B“妄下段语”应为“妄下断语”,属于同音异形字的误写;C“人迹罕致”应为“人迹罕至”,属于同音异形字的误写)

4、C(厉兵秣马:厉兵:是磨砺兵器,秣马:喂饱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作好事情准备)

5、A(B语无伦次:伦次:条理。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C束手无策:束:约束,捆绑。策:办法。好像手被束缚住了,无法解脱。后泛指对遇到的麻烦没有办法解决,一筹莫展。D真谛:谛,道理。意思为:①真实的道理或意义。②最佳答案)

6、A

7、A

8、A

9、A

10、B(A险峻,悬崖,斑斓,流连忘返;B睿智,耳熟能详;C谩骂,战,栗;D谴责,钓鱼岛,挑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语文名言名句雄心壮志篇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词语理解知识点: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的运用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如:演讲-讲演、维他命-维生素、玉米-包米-包谷-棒子。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又如:优秀-优良、企图-打算、迎合-逢迎-阿谀-奉承-谄媚-阿附等,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

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如:浪费-节约、吝啬-慷慨、谦虚-骄傲。?

(1)同义词的辨析?

从构词成分上辨析:如“周密、严密、精密”,都含有“密”字,含有“事物的组织和结构紧密、完备”的意思,三个词的区别就在“周”“严”“精”上,结合这三个字的含义,就可辨明词义。?

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如“请求”“恳求”都有“要求”的意思,区别主要在语意的轻重上。?

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如“事件”“事情”“事故”同义,但所指的范围大小不同。?

从词的使用上辨析:如“树”和“树木”,“书”和“书籍”,前者指具体的、个别的,后者则用于指概括的。又如“爱护”和“爱戴”意义相同,后者只用于人,一般指下级对上级。前者没有此限制,两个词不能互换。另外,要注意词的搭配对象。?

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辨析:如“结果”“成果”“后果”都有表示事物结局的意思,但三个词分属中、褒、贬的色彩。?

附录几个重点同义词:?

死-死了(一般)-老了(讳饰)-长眠(敬仰)-报销(轻蔑)-永别(婉言)-千古(庄重)-牺牲-就义-献身(褒扬)?

看-瞥-瞅-瞧-瞄-望-注视-环视-扫视-俯视-仰视-远望、远眺、遥望、展望、极目?

叫-(龙)吟-(虎)啸-(狮)吼-(马)嘶-(猿)啼-(犬)吠-(鸟)鸣?

笑-微笑-哄堂大笑-莞尔一笑-开怀大笑-嬉笑-狂笑-傻笑-窃笑-冷笑-奸笑?

(2)反义词的运用?

恰当地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如“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快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含羞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阴冷的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这段话运用一系列反义词,从不同的方面揭示笑的特点,语言简洁而又鲜明。?

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如“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就是“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排比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

(1)用排比来说理,可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

(1)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3)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