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真题及解析【汇集20篇】

高考期间考生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饮食问题,高考期间比较好的食谱有哪些呢,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你整理的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真题及解析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3285

文章

110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拟人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感到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

(1)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叠词

全文共 190 字

+ 加入清单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精品题深度解析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项中对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设问)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比喻)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拟人)

B

解析

试题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拟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仿照加点句子,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2分)

钻石再大,若永埋地底也只是等同于砖石;黄金再多,若久藏土中也只是等同于黄土;,……

世上许许多多东西,若永远不为人所用,原本珍贵的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答案】【要求:能准确把握提挈语"……再……,若……也只是等同于……",内容不重复,语意连贯。酌情赋分。】参考示例一:时间再珍贵,若任其流逝(不能抓紧)也只是等同于流水。参考示例二:生命再宝贵,若虚度光阴(不知珍惜)也只是等同于朽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用典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用典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化用前人语句。

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引用神话故事。

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③运用历史故事。

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专题训练

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4)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解析:

本题是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把握。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把洪流比作血液,属于比喻;

(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呻吟”写白杨树,是拟人;

(3)把“高粱”比喻成“红布”。“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排比;

(4)“注视着,注视着”是反复。

答案:

(1)比喻(2)拟人(3)比喻、排比(4)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C【解析】C项中的“沉湎”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是贬义词,其余几个都是褒义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A)解析:B“由于”与“所决定”搭配不当。C“好坏”是两个方面,下文只涉及一个方面。D“不是”与“而是”后的内容没有构成对立关系,另“主旨”与“描写”不搭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专项训练及解析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③烟雨之中,谁能数清楚山有几多重?④青山绿水,别有洞天。⑤远方,烟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仿佛是一幅晕染的山水画一般。⑥近处,青绿的溪水在我们的脚下喁喁私语。⑦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

A.第②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小道两边山青水碧、烟雨蒙蒙的美景。

B.第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烟雨朦胧、层峦叠嶂的特点。

C.第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画具有朦胧的美感。

D.第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潺潺流动的特点。

C【解析

试题分析:C句中的“山水画”是喻体,而非本体,本体是自然的山水,本句是描绘自然山水有画的效果。

考点:修辞手法

点评:本题不难,常用修辞手法,易于理解。常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主要是描写事物情态的,使文章具有生动性,突出人物的情感,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夸张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要注意的是,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地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

2.三个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3.典型例句

(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2)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3)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实战演练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

实战演练

例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雨、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分析】此题既考查学生对修辞格的辨识,又考查学生对所用修辞作用的理解,是一道修辞方法的综合题。做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看各自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二要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所用修辞的作用,甚至结合全文内容去理解。如A项运用反复修辞,作用理解十分正确,B项是对偶,其作用亦如此。C项是反问,所表达思想感情是正确的。最后我们来看D项,“出”字的确出神入化地写出青山的动态美,但决非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拟人。

【答案】D

【说明】这类题既应注重修辞的运用,又应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只有两者结合,深入分析,才能做准做好。应予以重视。

例2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分析】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如A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因此A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另外三项B、C、D分别是拟人、夸张、反问,运用恰如其分。

【答案】A

【说明】这类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修辞方法运用能力的测试,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理解语句的含义,其次,选择合适的修辞格来介绍、描述这一事物。关键就是看这一修辞运用是否合理。故修辞的运用须紧紧结合语境来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四季更替,风物长新。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2发)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拔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答案】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

(使用某种修辞方法以优美的语句分行写作,1分;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感受,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关于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的知识整理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共有12种: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对偶、对比、引用、借代、反复、反语。

修辞手法由易到难排列顺序:

引用-反复-反语-拟人-夸张-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对偶-比喻-借代

修辞手法之间的用法及区别:

1、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一般要回答,反问只问不答,答案自寓其中。

设问语气较弱,反问语气较强。

设问是从正面提出问题,反问是从反面提出问题。一般要带否定副词。

2、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排比是三项以上一组,对偶仅限于两项一组。

排比往往以一些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语,对偶要尽量避免字相同,只求对应词性基本相同。

排比字数灵活运用,对偶句中两个句子中必须字数相等。

3、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的借体与主体之间必须密切相连,借体常常是本体的一部分或本体的某一特征。借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只是相似的关系。

借代的借体与本体之间不能加比喻词,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一般可以加上比喻词,构成明喻。

4、怎样判断有“像”字的句子是不是比喻?

方法一:比喻一定要有本体何喻体,两者缺一不可。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房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这句只有本体铜牌,并没有雨铜牌相似的喻体,所以不是比喻。

方法二:比喻的本体何喻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包括人)。

(1)、这棵树像我家门口的那棵树。

这句子的本体、喻体都是同一类事物(树),不是比喻。

(2)、他很像他的父亲。

这句子的本体、喻体都是父亲,同是指人,不构成比喻,不是比喻。

由深入浅地学习八种重点修辞手法:

由易到难排序

反复-拟人-夸张-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对偶

如何理解?

1.反复

定义:为了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意地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运用,这就叫反复。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类型:1、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

作用:能加强节奏感,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2、拟人

定义:把生物或无生物直接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他们认得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何深切感受,就叫拟人。

作用:拟人常常在感情激动是运用,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何感染力,使语言生动有趣。

3、夸张

定义:运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语言来渲染强调某个事物,个人以突出的印象。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

作用:能增强表达效果,引起人的丰富想象,其强调的作用。

4、设问

定义: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答的一种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提起下文,引起人们的思考,答案紧跟在问题之后。

作用:能唤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可以是人们对后面的的答案加深印象,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5、反问

定义: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懂啊表达的真实意思。这样的修辞手法是反问。

作用:能加强语气,表达激动的感情,一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排比

定义: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巴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叫做排比。

作用:1、能把要表达内容的重点加以强调,给人印象鲜明突出。

2、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3、宜于抒发壮美的情怀,运用是有力重千钧、排山倒海的分量何气势。

7、比喻

定义:利用有相似之处的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的事物,即喻体)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北比喻的事物,即本体)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

作用:具有秒回何说明的作用,可以吧事物秒回得更具体形象,生动感人;业可以吧事物剖析得清晰明白,便于理解。

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8、对偶

定义: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叫对偶。

作用:便于记忆、传诵,增添语言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训练: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拟人)

2、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排比)

3、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着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

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偶)

5、满窑李围得不透风。(夸张)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8、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总觉得他不容易飞过高高的峰顶。(直接反复)

9、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间接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194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解析】本题是对是否使用修辞手法进行判断选择。解答时须逐项进行判断,很容易发现,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这个句子虽有比喻词"似乎",但不是比喻句。

参考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具体讲解之排比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一个与划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将修辞手法放在补写句中来考查的题目。做题时除了要注意补写的句式应与画线句相同或相似外,还要注意修辞运用的一致性。很明显所补写句子应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同时补写句子是对"无字处读书"的阐释。

参考答案:示例①: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示例②: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示例③: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妙题解说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题解

[题一]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解说]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答案]C

[题二]”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打比方;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答到意思即可)

[解说]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语文反问句修辞手法例句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问句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3、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4、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5、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10、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11、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吗?

12、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3、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4、我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15、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1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7、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方望一望呢?

18、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9、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192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

B【解析】“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是拟人,但没有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自测题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本网为大家提供了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下边是一首七言律诗,括号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一船鸡犬欲腾空。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D

A.半帆风雨宜织锦

B.千年筠竹老不死

C.半树佛花香易散

D.万里鱼龙争照影

2.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A)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3.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A)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

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③云移雉尾开宫扇

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⑤佳人拾翠春相问

⑥日绕龙鳞识圣颜

⑦征西车马羽书驰

⑧仙侣同舟晚更移

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