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真题及解析(实用20篇)

高考期间考生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饮食问题,高考期间比较好的食谱有哪些呢,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你整理的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真题及解析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3291

文章

110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列锦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宋代诗人邵康节的《花乡村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比拟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要成熟的庄稼;稠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实战演练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

实战演练

例3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又是一道运用修辞题。要做好这道题,既要注意仿写的相关规则:即仿写题也可叫做句式运用题,它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做此题又要注意运用修辞,就一分句而言,“你是一棵大树”,“你是一泓清泉”可推测下一句应运用含“是”字的暗喻句;就整句来看,又应运用排比的关联词,“如果……就……”最后还要注意围绕中心去仿写含有两种修辞的句式,即围绕“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主题而展开。若经过这样的思考,就不难了。

【答案】

①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②如果你是一朵小花,就装着一分春色。

③如果你是一片云朵,就化作滴滴甘霖。

(答案可多种多样,但应注意运用修辞和句式正确。)

【说明】要做好这类题型,除了要掌握好仿写题和修辞的知识,还应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必须注意“观察”语言现象,重视语言积累,重视语感训练,才能更好地学习并运用语言。

例4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 拟人对偶夸张

B.拟人 拟人对偶比喻

C.比喻 对偶排比比喻

D.拟人 对偶排比夸张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别。①句中把“银波”的形状比作“鱼鳞”,是比喻。②句中把“根”富于人情味,“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是拟人。③句中把“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作对偶,且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同样是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近。④句中把太阳的温度夸大到“火”的程度。这是把事物夸大的一种,这是运用了夸张。

【答案】A

【说明】做这类修辞题目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像上面“分析”的方法,即逐句逐项地分析,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一种方法是直接筛选法,这种方法是若你一眼看出哪句是何种修辞,就给该句定位,用排除法即可确定,其他选项暂且不再过问。总之,做这类题的前提是应熟练掌握各种修辞的类型及判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精品题深度解析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项对语法、修辞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粉丝”、“草根”、“纠结”、“动词”都属于名词。

B、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D、“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的“纠结”属于动词。B“传递火炬”“唱响中国”是动宾短语,“愚公移山”是主谓短语,“食品安全”是偏正短语。D句是拟人的修辞,而并非排比。

点评:在语文学习中,要把短语的类型(主谓、动宾、动补、并列短语等)、句子分类(单句、复句)、复句关系(并列、因果、转折、选择、递进等)、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语等)、词性(名、动、形、数、量、代等)等知识熟记于心,做到能够准确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强化练习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句中没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A.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B.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C.海浪发出汨汨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D.把一种思想用教学设计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像一块生铁反复锤炼,成了熟铁

能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形成对偶的一项是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风华正茂书生意气D.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了反复修辞,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真正的尊严是高于生命的运用排比和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尊严高于生命的主旨

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的茶绿色的晚服运用拟人和比喻写出了山色的变化

D.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星”,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呢?运用设问和反问,批评了“追星族”缺乏创新和开拓

下面的句子都使用了修辞方法,找出最能增强气势,突出“这种作风”危害的一句是

A.这种作风,对己、对人、对革命都是一种腐蚀剂B.这种作风怎么样呢?只能是有百害无一利而已

C.这种作风,难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吗?D.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教人,则害了别人;拿来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自测题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本网为大家提供了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1.下边是一首七言律诗,括号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一船鸡犬欲腾空。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D

A.半帆风雨宜织锦

B.千年筠竹老不死

C.半树佛花香易散

D.万里鱼龙争照影

2.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A)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3.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A)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

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③云移雉尾开宫扇

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⑤佳人拾翠春相问

⑥日绕龙鳞识圣颜

⑦征西车马羽书驰

⑧仙侣同舟晚更移

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借代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2.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作用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典型例句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精品题深度解析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入山麓,从山麓唱入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融融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如今,谁不想看到这样的春天呢?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A.第一段中“唱入……”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勾勒出温润、柔和的春意浸入大自然每个角落的情态。

B.第二段中“有的负责……”运用排比、拟人,既写出春天天空的湛蓝、澄澈与开阔,也写出飞鸟的愉悦欢畅之情。

C.“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一句运用比喻,生动描写出森林被工厂烟囱取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的春天的向往。

D.文章结尾段运用反问句式,表达出作者深感工业时代环境污染之痛,以及对真正的春天已经消失的追怀与叹惋。

C

解析

试题分析:“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一句运用比喻,生动描写出工厂烟囱林立的景象,表达了作坏境污染的担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重要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词语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对偶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2)对偶的几种形式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理想,生活的旗帜;?实干,成功的途径。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精品题深度解析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

B、拟人反语拟人比喻

C、比喻反语呼告拟人

D、拟人引用排比反语

C

解析

试题分析:一句中的“像”是比喻词,且有本体和喻体。二句中的“正义君子”是反语,三句中的“咆哮吧”三次,可构成排比(直呼“风”,也可认为是呼告的修辞)。四句中的大自然“她的儿女开战”把大自然人格化,是拟人。综合考量,应选择C.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能力。

点评:要知道常见的修辞有哪些,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等。本题中的呼告是指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了解即可,不属于考查重点。可用排除的方法选择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难点歼灭之对偶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

难点歼灭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表述两个相关或相近词。

例:身居斗室,即知天下大事;足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

练习:将下列古诗句中的对偶上下句连线:

业精于勤荒于嬉 雪却输梅一段香

落霞与孤鹜齐飞 深巷明朝卖杏花

万里悲秋常作客 行成于思毁于随

小楼一夜听春雨 望帝春心托杜鹃

位卑未敢忘忧国 百年多病独登台

庄生晓梦迷蝴蝶 似曾相识燕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 事定犹须待阖棺

无可奈何花落去 秋水共长天一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精品题深度解析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一段话所用的修辞手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

A.比喻排比反问B.比喻拟人设问C.排比拟人反问D.比喻排比设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这句话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这句话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经分析,答案A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点评: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顶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关于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的知识整理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共有12种: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对偶、对比、引用、借代、反复、反语。

修辞手法由易到难排列顺序:

引用-反复-反语-拟人-夸张-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对偶-比喻-借代

修辞手法之间的用法及区别:

1、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一般要回答,反问只问不答,答案自寓其中。

设问语气较弱,反问语气较强。

设问是从正面提出问题,反问是从反面提出问题。一般要带否定副词。

2、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排比是三项以上一组,对偶仅限于两项一组。

排比往往以一些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语,对偶要尽量避免字相同,只求对应词性基本相同。

排比字数灵活运用,对偶句中两个句子中必须字数相等。

3、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的借体与主体之间必须密切相连,借体常常是本体的一部分或本体的某一特征。借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只是相似的关系。

借代的借体与本体之间不能加比喻词,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一般可以加上比喻词,构成明喻。

4、怎样判断有“像”字的句子是不是比喻?

方法一:比喻一定要有本体何喻体,两者缺一不可。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房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这句只有本体铜牌,并没有雨铜牌相似的喻体,所以不是比喻。

方法二:比喻的本体何喻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包括人)。

(1)、这棵树像我家门口的那棵树。

这句子的本体、喻体都是同一类事物(树),不是比喻。

(2)、他很像他的父亲。

这句子的本体、喻体都是父亲,同是指人,不构成比喻,不是比喻。

由深入浅地学习八种重点修辞手法:

由易到难排序

反复-拟人-夸张-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对偶

如何理解?

1.反复

定义:为了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意地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运用,这就叫反复。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类型:1、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

作用:能加强节奏感,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2、拟人

定义:把生物或无生物直接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他们认得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何深切感受,就叫拟人。

作用:拟人常常在感情激动是运用,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何感染力,使语言生动有趣。

3、夸张

定义:运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语言来渲染强调某个事物,个人以突出的印象。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

作用:能增强表达效果,引起人的丰富想象,其强调的作用。

4、设问

定义: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解答的一种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提起下文,引起人们的思考,答案紧跟在问题之后。

作用:能唤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可以是人们对后面的的答案加深印象,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5、反问

定义: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懂啊表达的真实意思。这样的修辞手法是反问。

作用:能加强语气,表达激动的感情,一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排比

定义: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巴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叫做排比。

作用:1、能把要表达内容的重点加以强调,给人印象鲜明突出。

2、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3、宜于抒发壮美的情怀,运用是有力重千钧、排山倒海的分量何气势。

7、比喻

定义:利用有相似之处的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的事物,即喻体)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北比喻的事物,即本体)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

作用:具有秒回何说明的作用,可以吧事物秒回得更具体形象,生动感人;业可以吧事物剖析得清晰明白,便于理解。

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8、对偶

定义: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叫对偶。

作用:便于记忆、传诵,增添语言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训练: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拟人)

2、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排比)

3、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着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

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偶)

5、满窑李围得不透风。(夸张)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8、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总觉得他不容易飞过高高的峰顶。(直接反复)

9、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间接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叠词

全文共 190 字

+ 加入清单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修辞手法复习:借代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你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我们包圆儿了。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武器装备),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马之悦鬼着呢,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官职)。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有智慧的人),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在向科学现代化进军中,我们多么需要奔腾驰骋的千里马,多么需要无产阶级的伯乐呀!(知人善任的领导)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部分代整体。例如:江山如此多娇。(代祖国);几千双眼睛(几千个人)都盯着你,看你穿上战士的衣服,看你挂着银质的奖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专题训练

?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明喻设问对比对偶B?对比设问对偶明喻

C?对偶设问对比明喻D?对偶对比设问明喻

?选出下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衔远山,吞长江D?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设问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

引起读者思考,也可以突出某些重点内容。

3.典型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A.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B.“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

D.“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B【解析】“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并列短语,结构不一致,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妙题解说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题解

[题三]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解说]这是一道错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设计时没有给出可供判断的修辞手法,而是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蚂蚁的力量进行夸张,但不知夸张的运用应注意:①必须注意真实,不能哗众取宠;②必须合乎逻辑,不能片面夸张;③必须防止误解。[答案]B

[题四]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下面句子。

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解说]这道题表面上看来是一道语言品析题,其实考查的就是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文章,揣摩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精品题深度解析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悲惨世界》等。

B、“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这句话的主干是“我敲击玻璃”。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D、“能不能战胜自己的懒惰,是一个人能否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这句话没有语病。

A

解析

试题分析:A、《悲惨世界》的作者是法国的“雨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点评: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修辞手法详解:拟人

全文共 1833 字

+ 加入清单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甲】

把非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④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

⑤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刘心武《班主任》)

⑥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稿纸”等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乙】

把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③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④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⑤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

⑥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丙】

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例如:

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③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④祖国大搞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兴奋地赶来参加,你的领队是数、理、化,理、工、农、医都是你的战友和部下。(高士其《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

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⑥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艾青《在浪尖上》)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风要是换成雨就不能推风筝,风筝换成汽车,也不会这么怕水弄湿,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太阳有很强的光和热,强光刺得风筝睁不开眼;热气又像火一样烫得风筝受不了。假如写月亮和星星也有这样的光和热,就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属性了。文中的月亮,身子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就像个弯钩;星星闪亮着眼睛……

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