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真源宫潜山(精彩12篇)

浏览

2610

文章

12

篇1:潜山国家森林公园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是1996年原林业部批复成立的国家森林公园,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地处武汉、长沙、九江黄金旅游三角之中心,交通大动脉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纵穿南北,106国道横贯东西,到省城武汉只80公里,距长江深水码头3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公园旅游资源丰富,与周围众多名胜古迹相邻。潜山属幕阜山余脉,山峦叠翠,气势雄伟,集南北400多个树种于一山,汇近200种奇花异草于一园;山下淦河九曲盘桓,烟波袅袅。

地址:咸宁市咸安区温泉镇月亮湾路

类型:国家公园森林山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潜山舒席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潜山舒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潜山舒席产于安庆潜山县,历史悠久,享誉海山内外。古时潜山称舒州,故得名“舒席”。舒席以舒州本地产的腊水竹为原料,精心编织而成。其色泽鲜润,柔软爽滑,不腐不蚀,折卷不断,携带方便,是安庆外贸名特产品之一,畅销日本、巴西、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品种有床席、枕席、挂席等。

舒席不但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夏令佳品,而且是优美典雅的手工艺品。凡古今字画,不论山水人物、流云花卉、飞禽走兽、神话故事,或楷书行草、横幅条屏,均能编织入席间。席面的景物远近相宜,浓淡对比鲜明,空间层次清晰,形成了舒席工艺的独特风格。 近几年,由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舒席之乡山青水秀,竹木繁茂,社队篾业厂遍地开花。舒席的品种、花色不断增加,质量、产量进一步提高,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五洲四海播种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潜山香山寺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潜山香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香山寺坐落在安徽省潜山县西北隅官庄镇境内的香山峰下,始建于盛唐时期,清朝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先后由“一心”、“忠节”、“常法”等法师发心重修,建成三栋佛殿和二十间僧舍。1908年常法大师雄心壮志,募化十方,铸造巨钟一口,铜身银顶,其高3.2米,围6米,厚0.23米,重万余斤,上刻一万二千多人名,故名“万名钟”。居全国最大土炉炼造合金铸钟,堪称禅林一绝,每日晨钟暮鼓,声传千里,绕梁三归。松林掩映下的禅院,庄严肃穆,钟石和鼓石座落左右,寺内禅像罗列,拥有“佛国三千大世界,天下禅林第一家”的佛国景象,1984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寺庙。

大香山寺周围景点甚多,有鹤洞、狮子眼、白龙井、天河沟等。“百佛洞”洞高数米,面积数十平方,洞后有一线石缝侧身而过,眼前豁然开朗,却已到密林深处,过险桥走小道,惊叹“狮子眼”自然天成,顶部有一泉,如丝如缕常年不断,时有虔诚的佛教徒前来迎取,攀悬岸而上香山主峰,峭壁上的“白龙井”水深盈尺,常年不涸,曾是当地村民求雨之地。香山寺旁一条峡谷由山脚直抵山顶,如同刀劈斧削,谷内曲回幽深,阴翳遮日,名曰“天河沟”相传王母娘娘从这里折散牛郎织女后,银簪变成“天河沟”玉镜化作峰下的亮崖,牛郎化作牛形石,织女泪化作涓涓清泉。平峰村:官庄镇平峰村位于潜山县北疆,官庄镇南面,东与光华村,南与塔畈乡,西与官庄村,北与金城村接攘,由原香山、平峰、横河三村合并,龙官公路、大塔公路贯穿境内,现有村组公路14条。全村44个村民组,农业人口3640人,土地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4亩,山场面积15800亩,人均7.34亩。土地贫瘠,资源匮乏。2008年全年农业总产值120万元,人均纯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潜山杨家祠堂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潜山杨家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位于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中涧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筑平面座西朝东,呈明三暗五状,由前厅戏楼、中厅“四知堂”、后厅寝堂在一条轴线上构成。原旧构面积约700平方米;曾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公元2004-2005年三次修葺。现有规模已经形成了一个面阔27.30米、通进深42.63米、占地面积约1164平方米的四合院式建筑体系。其中,单檐歇山式戏楼是祠堂里最为著名的建筑,建在前厅。戏楼为两层结构,二层明间为戏台,离地面高约2.8米,左右次间为伶工房。戏台面阔5.5米,进深6米,空间高度约3米;台口有雕花栏杆,台顶有凹面藻井,并使用穿斗法在金柃上制趴梁,构成了三架梁结构,使戏台达到了视觉开阔的设计要求。“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主管的大四喜班曾在这楼台上演出过许多京戏剧目,有的剧目还被用化装颜料记录在伶工房的墙板上,至今其墨迹可辩。1998年5月杨家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涧村:龙潭乡万涧村紧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北部,东与杜埠村接壤,南与天柱山相依,西与“天柱林场”为邻,北与龙潭村毗连。东西最大宽度4.5公里,南北最大长度5公里,总面积为20平方公里,四周群众环抱,中间地势平坦,平均海拔450米,是典型的山区地貌。村内有两条河流穿村而过,一条起源于天柱山大天门,流经甘河、上涧、中涧至下涧。一条起源于天柱山蜒。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潜山胡氏宗祠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潜山胡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源潭镇三河村红星组的胡氏宗祠,属“陶正堂”这支郡望上的遗产,始建于清代中期,晚期扩建,分前后三进布局,通面阔约32.3米,进深9.9米,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现存厅堂3间,建筑平面坐西朝东,大门前造作木栅门,穿斗式五架梁,两侧廊房已毁,其它构件保存状况较差。

胡氏宗祠在一进天井处砌硬山顶、“倒山座”式照壁,并在门楣上端从右向左浮雕“居仁由义”、二进照壁浮雕“霞蔚云蒸”等吉祥文字;四壁墨绘“生化”图案;中进前廊卷棚,梁坊上饰彩绘,金柱上凸雕“倒扒狮”撑拱,内檐部分装饰颇具特色。

三河村:三河村简介 三河村2005年5月由原三河、双峰两村合并而成,座落于源潭镇北陲,红旗水库上游。三河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物产丰富,下辖27个村民组,共565户,总人口2300余人。 三河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90亩,山场16800亩。全村拥有集体林场10个,总面积1500余亩。山场主要树木为马尾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潜山余氏宗祠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潜山余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余氏宗祠,位于德馨庄西侧30米处,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建于乾隆57年(1792年)。堂内石刻各异,柱脚上雕刻精细图案和脊枋,顺坊上八仙过海等图案仍清晰可见。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较高。

为什么要建余氏宗祠呢?据说,余文章出生后不足一月,其父病逝,母亲尤氏坚守贞操,独自一人将余文章抚养成人,为怀念母亲,供奉祖先,整治家风,文章公按三进两厢建成了约400平方米支祠公所,宗祠内悬有“五世同堂”、“七叶衍祥”匾额以及余氏后代的历史名人画像。

官庄镇:官庄镇地处潜山县东北角,位于桐、岳、潜、舒四县交界处,北靠合肥,东临巢湖,南接安庆,西望武汉,与安庆机场和安庆客货码头相距80公里,到沪蓉高速和京九铁路仅60公里。全镇总面积187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55个村民组,8535户,32800余人口。对外到舒城、桐城均有公路通车,内部村村通车,主干道均为沥青油路面,交通较为方便。境内有移动、联通基站各3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潜山太平塔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潜山太平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宋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据旧志记载:“太平塔始建于晋咸和间(326-334年),寺前有太平塔,塔前有真武殿,殿后有玉皇阁、石华表。”

太平塔位于潜山县博物馆院内以东,塔东、西、南三面毗邻县城繁华商贾区,塔北分布着馆内各展区。据《潜山县志》记载:该塔始建于晋代咸和年间(326-334年),为舒州太平慧勤佛鉴禅师的道场,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舍利塔。塔周围原有的真武殿、玉皇阁、寺及石华表等佛教建筑今已全毁,现存的砖塔仅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几部分组成,立于砖砌的基座之上。建筑平面呈八边形、0式,底层边长约38米,塔体通高至顶尖约35米。整座砖塔仿木构造,飞檐凌空,风铎欲翅,追求“万尖飞动”的视觉效果。

太平塔曾经历过兵残、地震、风灾的数次考验。尽管塔身略向东南方向倾斜,但由于设计精密,结构牢固,及时维护,至今仍巍然屹立,这充分体现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准。

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每室有阶梯,可“自内而上,自外而旋,登于其巅”。塔室内有佛像近千座,趺坐其中,是我国雕像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塔顶端即塔刹,自上而下由宝珠、相轮、宝装莲花式覆钵等组成,形象生动,给整座塔的建筑风格增添了玲珑之美。

塔的外部做密檐七层,系用青砖垒砌而成,砖块之间,有榫有槽,垒砌严密合缝,坚固异常。塔身二层以上开始递减内收,各层皆用砖叠涩出檐,四周环绕回廊,并在每面开拱券门,但层层有盲门或假门之分,惟有明处可远眺。

保护范围:塔基四周外,东、南、西、北均至县博物馆(原县文物管理所)围墙外2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5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潜山茶树菇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茶树菇:又名茶新菇,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其味美,柄脆,香浓纯正,为宾馆,家庭宴席高级保健食品。

据中国食用菌专家卵晓岚教授《中国食用菌百科大全》中指出:该菇据实验,此菌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氐腹水癌的抑制率高达60%---90%,茶树菇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的蛋氨酸、稣氨酸等8种氨基酸特别高。还有10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抗癌多糖。其药用营养价值远远高于其它食用菌。对降低胆固醇、利尿、小儿低热、尿床、健脾胃有独特疗效;对美容、养颜、保健、防癌、抗癌、中老年防衰老有较理想的辅助治疗功能。因此,被誉为“中华神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潜山山谷流泉文化园景区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潜山山谷流泉文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谷流泉文化园景区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境内,现存唐(公元618年-907年)至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历代石刻400余方,以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石刻最多。石刻密布崖壁盘石及溪谷河床。题刻作者达数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缵宗,清代张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题字崖谷。题刻内容广涉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文体多样,有诗词、歌赋、纪事、题名;书体有真、草、隶、行、篆。

山谷流泉中的3处年代最早的石刻都是唐代的,它们均分布在石牛古洞东壁悬崖上。其中2处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哲学家李翱任舒州刺史时游览山谷的题名。山谷流泉有两宋题刻100多处,内容也极为丰富。这里不仅有安徽现存北宋最早的一块端拱二年(989年)赵孚、舒雅、黄梦锡题名;还有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诗刻,书法家黄庭坚的题名,李师中的记事题刻,南宋张同之的诗刻等等。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形成了一座天然的艺术博物馆和史料档案馆,为研究历史人物活动、文学书法艺术、自然和社会科学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风景村: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座落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南大门,背倚天柱,面临潜河,距潜山县城仅8公里,北京至香港高速公路出入口途经村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天柱山八大景区中三祖寺景区、九井河景区座落村内,“潜阳十景”中乡麟磊擀崖漱玉、九井西风、吴塘晓渡、酒岛流霞等都与风景村息息相关。风景村境内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独特,是旅游观光和投资开发的宝地。 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潜山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潜山潜水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安徽潜山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潜水河是长江的二级支流,水质优良,是潜山县的饮用水源地,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年平均径流量11.32亿方,占长江一级支流皖河径流量的27%。

公园以潜水河干流为主体,西起水吼镇马潭村,东南至潜山县与怀宁县县界,总面积为1450.0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044.14公顷,湿地率为72.01%。公园与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安徽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豚市级保护区形成有效的保护体系,对长江中下游区域生态安全、水安全十分重要。

潜水河是潜山县的母亲河,历史上孕育了璀璨的薛家岗文明,公园有山区河流、 平原河流两种生境类型,河边滩、河心洲、深潭等发育,水流激缓变化丰富,沿岸森林茂密,微生境变化多样,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公园内共有湿地维管束植物136科383属609种,其中野大豆属国家II级保护野生植物;脊椎动物33目72科205种,其中鱼类6目12科42种,两栖类2目5科8种,爬行类3目7科14种,鸟类16目36科118种,哺乳类6目12科22种,公园规划范围内有褐翅鸦鹃、黑鸢、红隼、雀鹰等14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

湿地公园自然风景优美,历史底蕴深厚,交通便利距离安庆机场57公里,紧邻潜山县城,可达性优越,具备开展生态旅游和科普宣教的区位优势。

安徽潜山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下游河流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典范,潜山县生态扶贫的样板,区域科普教育基地,将大大促进潜山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潜山永镇桥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永镇桥位于水吼镇横中村下屋组,横跨余家河南北两岸,以其历史悠久、结构稳固、造型美观而享有盛名。有关永镇桥的修缮事宜,在桥南头亭内的1通碑刻上有记载。

永镇桥建在余家河出口处,犹如一扇门户,具有风水学里的“关锁”功能,以便留住吉气、财气。同时又集桥、亭、祠为一体,形成组内交通要道和活动场所,设计独特,选址得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永镇桥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相传出自湖北籍某工匠之手。桥全长19米,面阔5米,矢高6米,跨径达13.50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身中间薄,两端厚,桥面坡度平缓,适合以人通行为主的交通往来。在桥南头还建有1间木造方亭,可供村人往来小憩。木亭为东西面向,面宽6.7米,通高6.1米,由本地匠人余金万、余锡江二人于1948年建造,并在1986年进行过一次整修。亭的梁架为穿斗式,用杉木制作,坚固耐用。亭内楹联(上联: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做乐,进来坐坐;下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歇下谈谈。)由余良鳌烈士题词。

水吼镇:水吼镇 位于潜山西部,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中心镇距县城23公里,距安庆市84公里,距岳西县城30公里。由于水吼紧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风景区,境内地形复杂多变,海拔高差大,山峰景观独特,河流变化勘测,还有历史遗留下的寺、庙、亭、山寨等人文景观,镇区常住人口达3000人。 全镇现有山场111019.5亩,耕地7912.77亩。16个行政村1.53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潜山江家老屋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江家老屋位于源潭镇源潭居委会金墩组,始建于明代未期,由江氏济阳郡八世祖学升公、通清公、通淮公三兄弟出资营造。因历代修缮,整体建筑基本上失去了明代特征,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旧构。

建筑又在一进门厅处设“一”字型硬山顶照壁,看面墙磨砖,出水檐口下阴刻“柏榦流芳”四个大字。字体两端雕饰宝瓶插花图案。

建筑平面为二井三进,坐北朝南,三个厅堂占地面积约340平方米。房屋采用抬梁穿斗式结构。中厅八柱落地,柱础有方形与肩头形两种。在方形柱础上凸雕“八骏”图,形象饱满、生动。

源潭社区:源潭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