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甘氏宗祠世德堂(汇总20篇)

浏览

7582

文章

653

富里吴氏宗祠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富里吴氏宗祠为醴陵市文物保护单位。

富里吴氏宗祠位于富里镇荷田村老屋组,年代为清。

2012年1月12日,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

富里镇:撤销富里、南桥2个镇,设立李畋镇富里镇位于市东北37公里处,东接江西上粟市,北与浏阳金刚毗邻,南临白兔潭镇,西与南桥隔澄潭江相望。全镇辖17个村,2个居民委员会,211个村民小组,6个居民小组,7303户,32968人。镇域面积46、2平方公里,有耕地1、34万亩,山地1、6万亩。这里交通便捷,镇内柏油路和水泥路四通八达,距106国道仅5公里。境内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中坑王氏大宗祠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坑王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坑王氏大宗祠位于东莞市石排镇中坑村。是石排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虽然历经五百多年,但这座古老的岭南建筑,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呈老态龙钟之势,它们依然耸立在中坑后辈们的面前,在尘世的风雨中,将一番似水流年娓娓道来。明德堂王氏大宗祠也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精品。

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又名中坑明德堂,始建于明代中晚期。自始建到今已有五百年历史。现存建筑是清代早期所遗留,但宗祠的基本布置和格局仍为明代手法,大门顶部的历史名人题字门匾和其下的雕琢精美的门枕石以及厅堂内的部分造型古朴的石础,还是明代原物。

自清代重建至现在的历次维修,皆在其上留下各个时代的印迹,时代脉络清晰可辨,难得的是石牌坊上有“嘉庆十四年中秋”的题刻记载,是有绝对纪年的建筑物。整个宗祠就犹如一部砖石书写的建筑史册,甚为珍贵。

宗祠面阔五间,中庭宽阔,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加上后堂正脊上的龙凤灰塑纹,说明该村王氏家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比较显赫的时期。

中坑村:中坑村位于石排镇的西部。全村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0多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华侨、旅港澳乡亲6000多人。2006年村级集体收入696万元,村级集体资产8494多万元。共有工业企业30多家,形成了以家具、电子、轮胎、五金为主的工业体系。中坑村餐饮文化尤为特出,以石排琼荘酒楼为代表的烹鱼技巧更是出色,深受广大顾客的青睐。 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下灌李氏宗祠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下灌李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灌古村也是“状元故里,麻将鼻祖”:孕育了唐朝状元李郃和宋代状元乐雷发,这里不论状元桥还是麻将广场都述说着麻将的起源。

祠堂的窗及门户的坚墙是欧式样式,整个祠堂占地2000平方米。进门的前殿是一个大戏台,台梁刻着“八仙”图,戏台今天仍可以作为演出用。200平方米的大天井地面,用鹅卵石铺墁。

中殿为一个大厅,大厅后是神位殿堂,祭祀李郃及李氏祖先。这个祠堂是永州至今发现的占地最宽、建筑最宏伟的一个。

势恢宏的李氏宗祠,祠堂最早建于宋太宗至道三年,经过几次重大修建,最近一次修建是在民国二十年大火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何店何氏宗祠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何店何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店何氏宗祠位于义乌市义亭镇何店村前门塘9号,时代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类别为古建筑。

2006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0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0.6义政发【2010】52号。

何店村:何店村概况义亭镇何店村位于义乌市南面,距义乌城区13公里,于五洲大道边上,佛低线公路从村中穿过。村后有义乌江半月湾人工湖,洞溪水系由北向南流经本村的郑塘,水堆塘,中心塘经枧畴湖到义乌江。本村有水面积400多亩,耕地面积2012亩。本村现有在册人口2750人,共有户口1150户,外来暂住人员人口300人左右。本村离退休干部、职工有150余人,常年在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颜村陆氏大宗祠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颜村陆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颜村陆氏大宗祠位于从化区太平镇颜村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建筑边线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太平镇:太平镇位于广州市北郊,是从化市的南大门,总面积210.329平方公里,总人口86519人,辖33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105国道和省道118线贯穿南北西东,西距京珠高速公路出入口3公里、白云国际机场15公里,南距北二环高速公路22公里,即将兴建的北三环高速公路、街北高速公路横穿太平镇境内,交通宽畅便利。北回归线从镇腹划过,标志着这里四季如春的亚热带雨林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闸北钱氏宗祠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闸北钱氏宗祠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钱氏祠堂

走进闸北公园,顺着林间小道,过一座小石桥,古朴的钱氏宗祠便在眼前了。砖木结构,黛色屋檐,白色粉墙,镂空窗户,青砖门楼上“钱氏宗祠”四个石刻大字,引人注目,尤其上下左右四幅砖雕栩栩如生,据专家介绍,砖雕始于汉代,明清时期最为兴盛,该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为工具,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艺术手法精制而成,所塑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钱氏祠堂门楼的砖雕是民国初期长三角地区比较流行的江南传统风格。当时,上海地区像这样的砖雕并不少见,但可惜大部分都在“文革”期间遭损坏。

宗祠正厅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写有“春晖堂”字样。(在修饰前匾额是挂在大门上面的)穿过天井就是后堂,一排红色的木门内,隔成五间房屋,屋内有红色的立柱和房梁,梁上有精致的雕刻。东边一侧还有三间房间,两间是厨房。站在院落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祠堂的屋檐上,还装饰着龟、鹤等各式雕塑。

钱氏后人钱顺生老先生回忆:根据钱氏家谱记载,1918年钱顺生的祖父兄弟三人,出资5万两银子,修建了钱氏宗祠。据钱顺生介绍,兄弟三人因战乱从杭州移居来沪,个个不凡,从种田、做工开始,逐步购地、建房、以出租谋生,据说当年吴昌硕居住的山西北路457号的老房子就是向钱家租用的。他们中最出类拔萃的要数0-钱秀三,他是武秀才出身,1913年被著名的沙逊洋行聘为华总经理,与沪上名流如刘鸿生、虞洽卿、林康侯,艺术大师吴昌硕、苏少卿等都常有交往。

钱氏宗祠起初是钱氏家族用来祭祀和议事的地方。1937年上海沦陷,钱氏宗祠被入侵的日本人占用,抗战胜利后,这里长期被难民占用,原先看守祠堂的人也在抗战期间死亡。解放初期,经钱氏家族代表商议,将宗祠租给雷电冰箱修理厂使用并看管,公私合营后,钱氏宗祠被收归国有,当时钱氏家族推选代表与闸北区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该产业处理手续,成为闸北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2月,位于闸北公园位置的钱氏宗祠成为了上海陈式太极拳陈旺拳术研究会总部暨教练员培训基地。

2014年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常州蒋氏宗祠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常州蒋氏宗祠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常州蒋氏宗祠

位置

浦前蒋氏宗祠位于常州市浦前老街189号。

概况

宗祠堂屋坐东朝西,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后共4进。第一进门厅5间,进深6楹,第二进大厅5间,进深5楹(原为6楹),第三进5间,进深5楹,为祖先牌位供奉处的享堂,第四进为二层楼3间,进深底层8楹,楼上朝东面缩进一楹。该楼南北封火墙仍保留,木雕挂落垂柱仍完好。该祠屋的第一进至第三进在一条中轴线上,而第四进楼房略偏于第三进的南面,从而楼前形成一个较大的方形天井。

旧时蒋氏宗祠,门前有一对石狮子,祠宇森严,木料粗硕,门墩石雕刻精美,柱础完整,门槛很高,祠内原来还挂有精美的宫灯。逢到清明、冬至祭祖,蒋氏族人聚会于祠堂内,行祭拜礼,热烈非凡。如今浦前老街上,居住着蒋姓人家超过百家。

浦前蒋氏

浦前蒋氏,堂号“追远”,有追溯思念远祖之意。文献记载其远祖可以追溯到周初。据古籍《姓纂》载,蒋氏源出姬姓,其太始祖为周初周武王之弟辅助周成王的姬旦(称周公)。周公是著名的政治家,曾于周成王元年率军东征,消灭殷商残余势力,征歼鲁、奄、蒲姑等国。成王分封周公及其子,其中周公第三子伯龄被封于蒋(今河南淮滨县期思集镇),伯龄子孙后裔以封国为姓。东汉时蒋横辅佐光武帝刘秀,征战有功,被封为大将军。后蒋横被诬误杀,蒋横众子避难于河南。后光武帝悟,其第九子蒋澄被封于滆湖西之亭乡湖里(属宜兴)。至明成化年间(1465 ~ 1487),蒋澄裔孙蒋箕携子务本及孙蒋绍始徙居常州城南德安门外墅村(旧名茶山镇即浦前镇又称丫叉浦)。浦前蒋氏与宜兴蒋氏、浙江奉化蒋氏均为蒋澄之后。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竹李李氏大宗祠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竹李李氏宗祠为安福县文物保护单位。

竹李李氏大宗祠位于安福县竹江乡竹李村。

2011年3月,被公布为安福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安府字[2011]29号)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四周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各10米。

竹江乡:竹江乡地处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东南部,东与吉安县里田乡交界,距吉安市37公里,乡域面积有86. 8平方公里,辖庄下、高村、小车、矮屋、洋口、竹李、柘湖、下社、店上、中团、观溪等11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万人,共有党员420人。 竹江历史悠久,区位优越。境内洋口、城田村一带原是古安平县址所在地。自古水陆交通较为发达,商贾云集,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甘氏宗祠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甘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氏宗祠位于竹溪县中峰镇甘家岭村。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为纪念康熙年间鄂陕地方中左守备甘继芳为国捐躯事迹而建。干隆十三年至十九年(1748~1754年),扩建了正殿、后殿。光绪十四至十五年(1888~1889年)扩建了厢房、伙房、围墙、操场、大门楼。

甘氏宗祠为砖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由正殿、后殿、厢房、伙房、围墙、大门楼组成,正门东侧有1914年修筑的官厅。主体建筑均面阔五间,21.2米,分别进深6.8米,7.26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穿斗式构架,后堂壁开扇,前有檐廊,屋面用小青瓦。正殿前檐大门上方镶嵌石制匾甘宗祠3字,石门框上部做成混枭形,上置石质平过梁。大门两侧置圆形抱鼓石,上有纹饰。地面铺青石板,墙面有少量壁画和彩绘。

甘氏宗祠是鄂西北规模较大的民间宗祠建筑,对研究清代宗祠建筑、清代早期旌表制度和地域宗法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建筑、彩画、泥塑、石雕、砖雕、木雕做工精美、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继芳,字体元,性忠毅,有谋略,明季流寇逆山中,昼夜滋扰,继芳团练乡勇,贼至合击,贼去则散归田间,如是者十馀年。 迄国朝兴,汉镇总兵段某知继芳义勇堪重任,给札委守备防卫中峰、左溪等处。康熙十三年,杨来嘉等叛据房、竹间,四出抢掠,独谿邑以继芳不敢犯。贼忿甚,八月,联茅庐山、震山谢、洪二贼,率众数万来,知县曹席珍以邑无城,入中峰寨与继芳协守,为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招氏大宗祠、仲山招大夫祠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招氏宗祠仲山大夫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招氏大宗祠、仲山招大夫祠位于白云区金沙街道横沙社区,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北从招氏大宗祠建筑外缘外延5米,局部至仲山招大夫祠东北侧相邻建筑外墙线,西北、西南从祠堂建筑外缘外延5米,东南至仲山招大夫祠建筑东墙一线。

建设控制地带:东北至塘钱岗街现状路东边线,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15米,西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东南至涌边街9号建筑南墙线、涌边街7号5层建筑东墙线及横沙大街现状路南边线。

横沙社区:横沙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

全文共 2610 字

+ 加入清单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

地址:沅陵县七甲坪镇年代:清

金姓是七甲坪的大姓,其祖先原本是汉室宗亲,王莽篡位后大肆诛杀刘氏,刘钦就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刘演、刘仲和刘秀,隐姓埋名,把刘字上面的卯刀去掉,更姓为金。新莽五年,刘演、刘秀两兄弟分别以金演、金秀之名起义。后来刘秀当了皇帝,要给刘演的儿子金亨封官并要他恢复刘姓,但是金亨不愿跻身政治恶斗,谢绝刘秀的恩赏,仍然坚持以金为姓。明朝永乐十八年,金亨后裔金子通与人结仇,为躲避仇家追杀,带着弟弟子方和妹妹子珠一家,将金字下面两点去掉,改为全姓,逃离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来到湖南辰州府沅陵县七甲坪伍家湾落地生根,创业繁衍。清朝光绪八年二月,在外为官的全兰彬,认为不能恢复金姓,是家族的耻辱,于是召集散落各地的金氏后裔,在伍家湾商议恢复金姓。有一部分人认为,金改全已有很长时间,再改为金不是很容易了,全兰彬力排众议,慷慨陈词,终于达成共识,于是一部分全姓,也就是金子通一脉恢复了本来面貌,更为金姓,并于当年在伍家湾修建了金氏宗祠,雕塑祖先神像。从此七甲坪就有了金姓和金氏祠堂。

金氏祠堂坐落的地方叫长铺,是伍家湾的一个盆地,三面高山耸立,祠堂背后的这座山叫云头山,前面的这座山叫阳明山,侧面的这座山叫狮子尖。过去,这三座高山顶上,每个山头都修建有一座古庙,每年钟鼓声声,到了秋季,各庙就要打醮做法还傩愿,吸引大庸、桃源、慈利等不少香客前来朝拜。解放前的长铺,沿金国基房屋一线,都是开的南杂货铺,一屋接一屋,紧紧相连,有米行、油行,有扯挂面的,有打油的作坊,还有傍溪而建的水碾坊,每月逢一、六两日开场赶集,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在长铺的三元桥边的四棵大古柳树边,还扎有戏台,每逢赶场之日,就有常德的汉戏班子和大庸赶来的阳戏班子唱戏,一唱就是几天几夜。坐落长铺的金氏祠堂,经常成为当地乡绅和各地商贾老板谈生意,结友情的场所,因此在沅陵周边各县声名显著。

金氏祠堂的大门是牌坊式结构,白墙青瓦,装饰着土红色的边框,门额上是红底鎏金的“金氏宗祠”四个楷书大字,在大门之上双重瓦檐上,塑有双龙抢宝、八仙过海及罗汉群像,给人一种稳重端庄的视角美感。我们现在进入祠堂,参观里面的结构布局。整座金氏祠堂,为砖木结构,占地437平方米,内分前殿和后殿,前殿也叫享堂,是商议宗族大事,制定乡规民约和还傩愿、祭祖宗的重要场所,后殿也称为寝堂,主要用来供奉宗族列祖列宗的牌位。虽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金氏后人自发集资对祠堂进行过几次维修,但都极力保护了原貌,没有造成破坏遗憾。请大家注意观看享堂墙壁上的这些绘画,一共有12幅,画的是竹林七贤、金钱戏蟾、昭君出塞、鲤鱼跳龙门,每幅画都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些画的年代和金氏祠堂一样久远,都是祠堂落成时作为墙体装饰描绘上去的,从中可以展示出金氏先人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

七甲坪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辰州傩戏的主要发源地,金氏祠堂在保护和传承辰州傩戏方面功不可没。过去每到丰收时节,金氏族人,不分男女老幼,都会聚集在祠堂里开展傩事活动,他们唱戏酬祖,人神共乐,保留和传承着“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舞以乐诸神”的古老风俗。1998年9月,沅湘傩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金氏宗祠举行,中外专家学者120余人,就是在这里观看了伍家湾土老师们的傩戏演出,盛赞七甲坪的傩戏“原汁原味,不虚此行”。2005年夏季,电视台在这里组织拍摄了“辰州傩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专题片”,2006年6月,辰州傩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怀化学院、吉首大学联合挂牌,将金氏祠堂定为辰州傩文化研究基地,金氏祠堂也因此被誉为最有传统文化品味的宗族祠堂。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马鞍、马鞭、马刀等,都是红军时期留下的革命文物。1935年11月,完成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任务的红2军团和红6军团,根据党中央指示,在贺龙等人率领下,从慈利进入沅陵,抢渡沅水,实施战略转移,开始北上抗日。22日,红军队伍进入七甲坪,突然接到贺龙亲自下达的命令,全体将士在伍家湾集结休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贺龙对伍家湾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当年在张家界欧家洞给当地乡贤欧开先养马时,经常跟着欧开先到伍家湾来,陪欧开先和伍家湾乡贤金国基吟诗作对,下棋打牌,对伍家湾的山川地理、民俗物产早就非常熟悉。所以部队到了这里,就下令宿营休整,并将军部选在了金氏祠堂。当地乡绅百姓听说是贺龙领着队伍来了,都奔走相告。他们自发为红军送来打地铺的稻草,自发为红军碾米准备行军干粮,主动腾出房子让给红军的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使用。入夜,贺龙的一些老相识如金国基、金正令、金法基及部分群众,纷纷涌到金氏祠堂来和贺龙拉家常、叙友谊,听贺龙给他们讲述红军为穷苦群众打天下的革命道理。部队在伍家湾驻扎两天,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给穷苦群众讲述闹翻身的故事,教群众唱红军革命歌曲,鼓励群众参加红军闹革命。24日上午8点,军团司令部和直属机关在金氏宗祠外的大田集合,宣布行军纪律和路线,贺龙检阅了部队。队伍出发前,贺龙将自己的一件皮袍子送给了金国基,红军一个姓肖的指导员送给梅秀翠一匹马,通讯连左三公送给金建章一个斗篷一盏马灯。当地青年金继位、金凤章、金正清、金玉堂等24人参加了红军。转眼80多年过去了,但是说起贺龙当年率部驻扎伍家湾,与当地群众夜话金氏祠堂的往事,伍家湾的老百姓口碑相传,代代难忘。当大家听说要在金氏祠堂里面开设“红军长征纪念馆”,收集陈列红军历史文物,都毫不吝惜地把祖孙几代人珍惜收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红军遗物捐赠出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47件陈列文物,全部是红军当年路过伍家湾时赠送给当地群众留下来的。除了实物,我们还看到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所反映的,是当年红二、六军团在伍家湾驻扎过的房屋,当年伍家湾跟着贺龙当红军的人员名单和离休后的老红军,以及当年和红军有过接触的老人为后人讲述红军故事的场景。金氏祠堂有了这段红色历史,更加令人崇拜神往。因为金氏祠堂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是有物可看、有事可述的历史遗存,而且还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代表性,能见证红二六军团策应中央主力红军北上抗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能反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辰州傩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因此在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张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陶宅陶氏宗祠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陶宅陶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陶宅陶氏宗祠位于兰溪市梅江镇,年代为清。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梅江镇: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38年置梅江镇,1941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梅江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30公里。面积59.4平方公里,人口1.6万。秀(山)松(桃)公路东通贵州省。乡府驻梅江。辖邑中、八幅、东团、新营、三岔、冷水塘、三角坡、关田、永兴、财塘、贵吉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酿酒、制茶、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朱家绍德堂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朱家绍德堂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家绍德堂位于朱家行政村朱家村中部,坐南朝北,三开间四进三明堂,硬山顶,保存完好。年代为明、清。

“绍德堂”为全村众厅,分次建造,初建于元明,后建于民国初年,头门有文人匾额一块,书曰“宋室名贤”,内设戏台。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店镇:兰溪市辖镇。1961年建黄店镇公社,1983年改为乡,1992年设镇。位于市西北部,距市区12.5公里。面积47.7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交通方便。辖王家、黄店、都心、肥皂、徐村、长连、柏树园、毛堰殿口、范宅、三泉、山后圹、八角井、王女、甘溪、社溪、潘村、露沅、刘家、高井、佳宅坞、大圩陈、清塘何、上包、下包24个村委会。有白露山省级风景旅游点。乡镇企业以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荔山村黄氏大宗祠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黄氏大宗祠号称垂裕堂,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荔山村,建于清同治至光绪丙子年间(约1862-1876),是该村明代进士黄錀和清代广西布政使黄槐森的家族宗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中轴线左右对称,占地面积669平方米。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博古脊,石脚青砖墙,石包台,绿釉瓦当滴水,祠前置石狮一对。祠内外饰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属典型的晚清岭南建筑。该建筑对研究地方宗族源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1年5月13日作为古建筑群之一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大宗祠于2008年6月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5月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珠海市和斗门区两级政府各拨款200万元,由专业文物维修公司按照清朝原貌对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进行重修。经过多年精心修葺,黄氏大宗祠祠堂群恢复清代风格,成为文物中的精品。

远观重建后的祠堂,庄严雄伟,如虎踞龙盘;近看,巍峨恢宏,如巨峰雄峙。目光所及,皆高墙巨柱,挑檐画壁,庄严肃穆。大殿里的木柱气宇轩昂,镀金的龙凤楠木雕刻手工细致精美;每一道石门顶端的石浮雕,雕刻的飞禽走兽与人物栩栩如生;柱与梁的衔接榫口准确严密,据说难以嵌进一根头发丝,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天衣无缝”。仔细考究,其选料也与众不同:砌墙的浆用檑烂的糯米饭混合石灰,粘力强。砌好的墙经过打磨,光滑如镜,用手抚摸墙壁,有一种酸滑的感觉。地基与墙角选用条块的花岗岩石,坚硬稳固。祠堂的梁柱、檩、椽、以及门、木雕、屏风等,都选用经久耐用、不怕虫蛀的楠木,据考证,三间祠堂没有一両杉木。

祠堂群为三进两院结构,占地面积4870平方米,建筑面积2122平方米,规模仅次于珠海香洲的杨氏大宗祠,为珠海第二大。坐北向南,规模宏大,气势不凡。黄氏大宗祠居中,黄氏名贤祠及其附祠(祭祀黄姓历代贤人)居右,月轩黄公祠(黄槐森家祠)居左。

黄氏大宗祠长44.25米,宽14.8米,面积654.9平方米,为三座祠堂中最大的。正堂挂有慈禧太后赠与黄槐森六十岁生日祝寿的樟木牌匾,上有慈禧太后亲手书写的鎏金大“寿”字。祠内有一幅对联,记载了当时黄錀科场成名的故事。上联是:身生荔岭,名重燕京,香邑文人首选;下联是:试捷南宫,勋铭西粤,黄都科甲先声(明代时香山属黄梁都)。

黄槐森(1829-1902),字作銮,号植庭,荔山乡人。少时攻读群籍,稍长习研诸子百家,才思敏捷,为文神速。咸丰十一年(1861)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成进士,即被任(翰林)庶吉士,在翰林院国史馆编清史。后历任山东道御史、云南道事授刑科给事中、顺天文武乡同考监试官、文武会试监试官、考试汉学教习官、直隶大顺广道、四川川北道、云南迤东道、贵州按察使、护理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陈氏宗祠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陈氏宗祠为祁门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位于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时代为明。

陈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坑口村: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公布了第一批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闪里镇坑口村名列其中。 坑口村境内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清澈秀丽、宛若玉带的文闪河,呈“s”形飘逸而过,环境优美,生物 资源、人文资源丰富。该村是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千村百镇”示范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百佳生态村、市级生态文明村、市“百村千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定内坡定内宗祠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定内坡定内宗祠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定内坡定内宗祠位于西乡塘区坛洛镇朱湖村定内坡,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定内坡定内宗祠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坛洛镇: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位于南宁市西北部,距离市中心约42公里,周边与金陵镇、江南区的江西镇、隆安县、扶绥县相毗邻。南昆铁路、国道324线、南百二级公路、南坛高速公路横贯全镇,设有南武康火车站,左江、右江两大水域夹流而下,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坛洛镇设有一个党委,辖有6个党总支部(其中村级党支部5个),92个党支部(其中村级党支部14个,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石溪村刘氏大宗祠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石溪村刘氏宗祠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石溪村刘氏大宗祠年代为清道光十年(1830),位于前进街道前进村石溪天禄街8号。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历代有重修。坐东南朝西北。三间两进,占地面积133.6平方米。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石脚。天井左廊墙壁上嵌有1924年黑色砚石碑《学成堂重修祖祠碑记》。檐下的壁画,梁架上雕花,正脊的灰雕,墀头的砖雕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头门抱头梁的梁架形制稍显特别,不用斗栱结构而用整体雕花的博古梁架。

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前进街道:建于2002年12月4日,以原东圃镇前进村地区为基础组成,并因此得名。2003年,面积4.9平方千米,总人口20019人,其中常驻人口约5000人。辖6个社区(石溪、宦溪、莲溪、羊城花园、天力居、怡东)、前进村委会前进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2年12月31日。前进街道位于天河区东部,辖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东起天河区与黄埔区交界线,沿中山大道向西,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丰图宗祠建筑群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丰图宗祠建筑群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丰图宗祠建筑群位于连城县庙前镇丰图下村,年代为清。

简介:由泰孚公祠、翠岩公祠、含山公祠等三处建筑组成。泰孚公祠:建于清末,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782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由院坪、下厅、上厅、横屋组成。下厅前檐带前廊,中间设有四柱三间三楼式木牌楼,上下厅均面阔三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三合土地面。述光堂为泰孚公祠的附属建筑,建筑面积1010平方米。翠岩公祠:建于清末,由爱存堂和友恭堂组成,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07平方米,建筑面积1794平方米。含山公祠:又称含山堂,建于清末,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70平方米,由门楼、内院坪、门厅、下厅、上厅、横屋、后围屋等组成。

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18年,丰图宗祠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前镇:连城县辖镇。国家重点扶持的100个小城镇之一,农村工业化试点镇。民国属新泉乡,1949年后属新泉区,1972年析新泉公社设庙前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面积177平方公里,人口3万。镇政府驻庙前。319国道横穿镇境。辖庙前、庙上、吕坊、水北、江畲、兰桥、珠地、岩背、芷联、坪头、芷星、芷溪、芷红、芷民、丰图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泥、铝型材、铁合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华坞林氏宗祠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华坞林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华坞林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大华街道华坞居委大路22号,坐北向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通面阔14.8米,通进深23.7米,建筑面积305.76平方米,两进一天井一拜亭格局,贝灰转杉木结构,主体东西两侧各有伙巷1条,其外观为歇山顶,琉璃瓦屋面,屋脊镶双凤朝牡丹、人物故事纹嵌瓷,前门为对称式,其左右两侧墙铺砌白象、花卉等吉祥图案的花岗岩浮雕,祠堂大门左右设有石鼓一对,大门上方有“林氏宗祠”四字阳刻石门匾,屋内采用三载五木瓜抬梁式木结构,拜亭及通廊为方形石柱,正厅为梭形石柱,整座建筑是潮汕典型祠堂风格。门前埕口面积400平方米,照壁有三星福禄寿嵌瓷。据林氏宗祠记载,建国后后,林氏宗祠作为新石大队属下华坞生产队办公室,2000年林氏海外子孙捐资修建。林氏宗祠春秋两祭,香火旺盛。该建筑对研究汕头民俗文化及古建筑形制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宝安黄氏宗祠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宝安黄氏宗祠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宗祠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镇上合村。创建于明代,后历经重修,为四进三开间三天井的建筑群体。进深41.3米、面宽10米,中堂上署“敦穆堂”,旁设黄姑婆神位。头进与中堂间设有纪念深圳黄氏始祖、晋代南粤孝子黄舒的石牌坊,牌坊名为“孝行流芳”,以石结构为主,辅以木、瓦构件,为四柱三间三楼式,通高6.5米、面宽6米,正面对联为:“西晋伦常南粤土,六年庐墓一生心”,背面联为:“名开子舆当日里,孝传司马一朝人”,“孝行流芳”是深圳仅存的黄舒牌坊。整座祠堂装饰讲究,雕刻精工,小巧玲珑,又古朴庄重,是深圳著名的祠堂之一。

上合社区:上合社区工作站成立于2005年4月,辖区地处宝安城区西北部,共有原籍居民1820人,挂户和暂住人口约6万人,面积0.59平方公里,含32区、33区、36区,与深圳特区主干道107国道和广深高速公路南北相邻,是一个既保存着南国乡土风情,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都市城中村,古老的黄氏宗祠古建筑群(600多年历史、深圳市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现代化厂房和错落有致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十八里欧阳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十八里欧阳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里欧阳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龙潭街道十八里阳王村,年代为清道光二十年,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十八里欧阳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龙潭街道:桂阳县龙潭街道位于东经112°13′26″~112°55′46″,北纬25°27′15″~26°13′30″。地处桂阳县西北部,东邻正和镇,南毗鹿峰街道,西与浩塘镇相连,北与仁义镇、樟市镇接壤。辖4个社区居委会、4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75.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833.2公顷。2017年龙潭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