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阅读心灵作文(精品20篇)

浏览

895

文章

1000

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江南柳

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烟台

江南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⑧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乌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呜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竞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19.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依次是:柳的形态和声音、柳的妙处、。(2分)

20.文段④划线句子说“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柳之妙”体现在

和两个方面。(2分)

2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1)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2)品析下面句子:

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22.阅读下面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材料中的“柳”包含着怎样的情思。(2分)

材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选自《诗经·采薇》。往:离开故乡。思:语气助词。)

23.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①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4分)

19.柳的生命力(2分)

20.有实用价值表达情思(评分:2分。每空1分)

21.(1)“狂颠”一词写出了柳絮在风的吹拂下无拘无束、肆意飘荡的姿态。(2分)

(2)运用比喻,形象写出了柳的美丽姿态和情韵。(2分)

22.包含着不舍、留恋的情思。(2分)

23.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柳树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二是柳树是人们的情感依附,人生寄托(或“蕴含着历代文人雅士的人生寄托,有着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0评分:4分。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科学认识海啸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认识海啸

任何灾难对人类来说,兴许是最好的老师。大灾之后必有大识。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是十分有益的。

海啸,古已有之。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当时称之为海溢、海立,形象地描述了海啸灾害降临时大海满溢、波浪立起成海墙的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在《朝献太清宫赋》中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描述了天空乌云密布,海水立将起来、猛扑过来的态势,说明中国人对海啸早有所知。……

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风暴而引起的海面巨大涨落。“海啸”一词是常受海啸侵扰的日本人首先用的,英文海啸“Tsunami”一词是由日文音译而来。海啸的成因有三类:一是由气象变化引起,诸如强大的低气压通过时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称为“风暴潮”;二是由地质变化引起,如地震、火山、海底断层、滑坡都能造成,称“地震海啸”,就像这次印度洋发生的海啸;三是由核爆炸、人工地震等引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核爆炸试脸,曾经诱发海啸。

但是,也不是任何海洋地质的突变都会导致海啸的发生。据统计,每15000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100次会酿成海啸。通常海啸的产生受震源条件、震源水深、震源深度和震级大小控制。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在25千米以内的地震会产生海啸,震级在里氏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千米以内,会形成灾难性海啸,如这次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B.导致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各种海洋地质的突变。

C.海啸的产生往往受震源的条件、水深、深度和震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D.由于海啸产生的主要诱因在海底,所以它造成的危害都非常小,

2.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

答:

3.分析句子“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在文中的作用。

答:

4.面对人类受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威胁,我们应怎么做?谈谈你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

1.C

2.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

3.用引用的方法既说明了中国对海啸的认识比校早,又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海啸发生时的状貌。

4.首先,要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加大对自然灾害知识宣传的力度,科学地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第三,建立自然灾害的监控和预警机制,以便科学有效地减灾救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全文共 3060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严谨性,语言确切生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说明文的答题技巧

举例说明。举例说明就是举出具体事例,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更便于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说明。在进行举例说明时,要注意所举的例子一定有代表性,所举的例子还要适量。

引用说明法。为是要说明的内容更加充实具体,引用一些文献资料,名人名言等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用资料的范围可以很广泛,经典名著,名家名言,定律公式,典故传说,谚语俗谚。

作比较说明法。对某些抽象的,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就用具体的或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他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时,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横着比也可以纵着比。

列数字说明法。为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好理解,一般引用的数字都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列数字可以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准确,更具说服力。

分类说明法。说明事物时可以从形状,性质,成因,公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方法,运用此法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加以说明。

打比方说明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他同修辞格中的比喻是一致的,它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摹状貌说明法。为使被说明的实物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方法叫摹状貌。摹状貌与打比方不一样,打比方有本体喻体,而摹状貌没有。

下定义说明法。用简洁的语言对某一概念做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有时候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也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作诠释说明法。就是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个特点做些解释的方法。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他与下定义说明法有何区别呢?一般地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画图表说明法。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欠缺,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它的好处是能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假设说明。用假定的环境来预设将出现的状况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说明文的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

1、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

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

3、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

拓展阅读:说明文的特点三要素是什么

说明文的三要素是内容的严密性、说明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说明文三要素:

1、内容的严密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事物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三)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六)体会语言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当然,文字的生动性也应充分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九年级现代文阅读训练小小母亲

全文共 3250 字

+ 加入清单

小小母亲

陈继峰

三十多年来,我不敢写母亲,只因为我的母亲与众不同,身高只有一米四,名副其实的小小母亲。正因她太矮小,没有遗传给我高大的身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是我心中的隐痛。可是今天我不能自已地要写写母亲,缘于不久前的一个伤心可怕的梦。

在我的印象中,此前还没梦见过母亲。不曾想,母亲第一次走进我的梦里。却以穿心滴血的方式,让我柔肠寸断!在梦里,我梦见母亲死了。她吊死在一间破房子里:一根毛毛糙糙的棕绳子深深勒进她的细脖子:尸体就像一截短小的干树枝在空中晃荡。我从天而降,飞身扑住母亲的尸体,拼命摇动着号啕大哭,撕心裂肺地呼叫着:“妈妈”但,母亲死了,她不理我。

虽然解梦者说“梦死得活”。但我依然难以接受这样残酷的“梦死”。我意识到,快七十岁的母亲正一步一步离我远去。走向陌生的阴阳相隔的地方。没有尽过什么孝心的我,如果不抓住最后的机会,将会终生遗憾。

母亲出生两个月,外婆就不幸病逝,没奶吃的母亲靠玉米糊和菜汁侥幸活下来。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到她的生长发育,到做新娘的那一天身高还像个儿童。

就是这样一位小小母亲作为大儿媳却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家庭。母亲嫁过来的时候,我的五叔只有三岁,奶奶又有了身孕,母亲便照看我的小叔叔们。有一次,跟着我的父母睡觉的五叔拉肚子,弄了一被窝脏东西,把我的母亲折腾得一夜没睡。

那时,我父亲在外做事,母亲又要上队又要做家务事,忙里忙外,承担着与她瘦小的身体极不相称的重负。怀着我,挺着大肚子,还风里来雨里去。我出生的那天,母亲正在队里割麦子,累得肚痛发作才回家生产。

正是因为这种怀孕的条件,我的身体素质不好,动不动就病了,发烧说胡话。半夜三更上医院是经常的事。我十岁那年,母亲不知从哪儿得到一点大米给我们打牙祭。我过年似的围着灶台转,一头把一钵滚烫的米汤撞泼了,迎面淋下来。母亲背起我就朝大队的合作医疗室跑。四五里的山路又陡又窄,还是上坡。母亲一次也没有歇,一口气把我背到医疗室,累得汗如雨下,面红耳赤。把我一交给医生她就瘫坐地上喘粗气。要知道十岁的我已经跟母亲的个头差不多,是爱子心切才激发出小小母亲如此惊人的力量啊!

在母亲的怀里和背上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一晃而过,青春期不期而来。当我偶然从女生口里听到“二等残废”这个词的时候,我再也不能以母亲为荣了。我甚至怨恨母亲,因为这一最大不幸都是小小母亲遗传给我的。当我的同学暗递情书,偷偷约会的时候,我嫉妒得要死,自卑得要死。

孤独的日子难挨啊,总算还是过去了。一晃,我参加了工作。学校离家不远。母亲每个星期总要给我送一次饭,就像我读中学一样。有一次,我从母亲手里接过热乎乎的木漆饭盒,冷不丁地扔出一句:“你怎么这么矮啊?”听到这话,母亲一下愣住了,见到儿子时本来流光溢彩的双眼如风吹灯灭,一片茫然。她慢慢转身。挪动两条小短腿朝门口走去,下了台阶,穿过凹凸不平的黄土操场,走向山坡上的回家之路。那路消失在一片青雾迷蒙的包谷地里学校在山脚,我的家在山顶。抬头可见屋前郁郁葱葱的竹林,高大挺拔的核桃树。从下头到上头,只不过半小时的路程而已,现在却变得那么遥远。

母亲不再到学校来给我送饭。我感觉自在多了。可好运并没有因此惠顾我,身在恋爱的花季,既无鲜花也无青果。我躲进小屋,借书浇愁。情场失意换来了意外的读书进步。几年后,我幸运地升迁到县城工作。

收拾行李是在暑假。那是一个阴雨淅沥的黄昏。偌大的校园空无几人,冷冷清清,两三只不怕雨的长尾巴山雀在空旷的操场上觅食。从雨中仰望,我的家静默在山尖乳白的云雾中。通向我家的小径在树木草丛中蜿蜒穿行,时隐时现。我就要告别这里的偏僻,落后,破败,伤心,失望到繁华的城市去生活。那里才有我的梦想和希望!凝望中,一朵小红伞忽然浮现在小路上,仿佛梦中绽放的红蘑菇。这朵红蘑菇时停时走,东倒西歪,缓慢地一点一点地移下山坡。隐入和几年前一样茂密的包谷地,出现在操场上,惊飞那几只山雀。来到我的门前我的小小母亲。

她两手握着一把破了几个洞的、与我一般年纪的油纸伞,背着核桃树皮煮过的竹篾背篓。篓底坠到磕膝弯,压得母亲越发矮小。她的裤腿挽起来,一边高一边低,腿上、鞋上污泥涟涟。母亲怯怯地望着我;表情复杂地说:“没别人吧?”然后把我熟悉的木漆饭盒递给我,里面是热气腾腾、油光焦黄的炕洋芋——我的最爱。

这是母亲最后一次到学校给我送饭。此后,我就远行,漂泊异乡,母亲送不了炕洋芋啦。她把木漆饭盒洗得干干净净。挂在堂屋的板壁上,对坐在堂屋里人说:“给我孙子送饭用呢。”

前后几年,我们兄妹三人陆续离开温暖的家,像小鸟飞离他们的巢窠一样。家中只剩下父母两人。母亲仿佛突然之间就老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她已白发苍苍,满脸皱纹,腰背佝偻,更加矮小。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使她的膝关节变形僵硬,行走痛苦不堪。但是年老体弱的母亲依然没有停止过一天劳作。她拖着凳子挪到茶树边坐着摘茶,把肥料口袋垫在地上跪着拔草。新挖的洋芋背不回来,她就用侄儿玩过的破木轮子童车一竹筐一竹筐朝家里拖。为了让我们过年吃上羊肉,她每年都要喂几只羊。小小绵羊欺负小小母亲,一开圈门它们就拖着母亲飞跑。腿不利索的母亲狼狈极了,被拽得连跑带蹿,

趔趔趄趄有时不得不放了绳子,骂几句出气。猪就更猖狂了。只要远远听见母亲拖沓的脚步声它们就一起嚎叫,上沙场似的。有一头大母猪像一头小牛似的,每次都要冲出圈门抢食。前腿一抬,按住猪食桶就不放,边吃边扭过屁股把母亲挤到一边。母亲已经对付不了它们,所以我们要她少喂一些,可母亲不听,解释说:“能喂就多喂几头,猪价羊价好还能赚几个钱呢。”年老的母亲真的“能喂”吗?她是为了让我们吃上“放心肉”才坚持不懈的。

我们在外边工作,却很少买市场上的鸡蛋吃,因为母亲养了几十只鸡,有充足的鸡蛋供给。但最可恶的正是我家的鸡,仿佛吃了它们几个蛋,就要存心报复人。屋外的广阔天地不去,一门心思惦记屋里的生活,在干干净净的地面上自由自在地吃喝拉撒。一

摊一摊的臭鸡屎让母亲恼火万分。母亲拿棍子在后面追赶,鸡们跑几步就停下来,摇头晃脑地看着母亲。跑不动的母亲只能望鸡兴叹,回来收拾地面。先用柴灰覆盖,然后才能用扫帚扫干净。往往是旧的鸡屎没扫完,新的鸡屎又闪亮登场了。

母亲就像个机器人。不停地劳作,从不在我们面前叫苦叫累。这让我们忘了她的痛苦,忘了关心她。母亲腿疼了几年,我才想起带她到医院检查。当我把她抱上CT平台时,感觉就像抱着一个洋娃娃一样轻飘飘的母亲的生命是被她的不孝之子榨干的啊!

去年秋天我到北京读书。离家千里,不能常见母亲。电话中,她总是说好好好,让我放心。我不放心又有何用呢?身不由己。先牺牲老人吧。又是牺牲老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幸福,我一直在牺牲他们啊!如果有一天他们突然告别人世。除了几个磕头和转瞬即逝的几滴眼泪,我报答过他们什么呢!

(注:本文选自《散文》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9期)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牙祭()佝偻()巢窠()拖沓()

2、文章中运用了很多“小”或“大”这样的形容词,根据如下两个句子分析这简单的词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1)就是这样一位小小母亲作为大儿媳却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家庭。

(2)小小绵羊欺负小小母亲,一开圈门它们就拖着母亲飞跑。

3、“我躲进小屋,借书浇愁”和“跑不到的母亲只能望鸡兴叹,回来收拾地面”这两句话中分别化用了两个成语,把这两个成语工整地写在下面。

4、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写人关键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貌,作者却在文章的开头用大量笔墨写了一个伤心可怕的梦,怎样理解作者的这种构思?

5、母亲对“我”一直是无微不至的关爱,“我”对母亲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是如何播撒母爱的三春之晖的?应怎样理解“母亲的生命是被她的不孝之子榨干的啊”这句话中蕴含的情感?

[来源:学&科&网]

7、也许你的母亲并不矮小,也许你的母亲并不辛苦。但是,读完文章后,一定会让你对“母亲”和“母爱”多了一份沉重的感悟,结合文章内容或生活积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古藤

全文共 2070 字

+ 加入清单

深圳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15分)

古藤

(1)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2)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3)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4)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古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花颜月貌,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5)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估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6)藤,木热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7)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8)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9)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10)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11)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作者:王剑冰,选自《时文选粹》第2辑,有改动)

13.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3分)

14.请品析第(6)段划线的句子。(4分)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15.“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这是一个___________关系的复句。(2分)

16.请你谈谈第(8)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7.作者在第(5)段写“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第(8)段却写“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这两种生存方式你更造成哪一种,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13.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1分,答对其中两点给满分)。

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答对三点任意一点1分)

倔强,孤独(答对两点任意一点1分)。

14.这里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排比形式工整,感情强烈,层层深入地赞颂了古藤是木的范例,凝聚了天地间水土的精华,阐释了生命的内涵(1分);比喻生动、形象,讴歌了古藤生命的顽强与不屈(1分),表达了作者对古藤的敬仰和赞美之情(1分)。

15.选择关系

16.在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内容上由藤及人,揭示了古藤的寓意(2分)。

17.(表明观点1分,结合现实、理由充足1分,语句通顺1分)

示例一:对于这两种生活方式,我更赞成第一种,要像古藤那样独立顽强、不屈地生存,并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抗争,这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生活中,经常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都一一独立地战胜了它,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生活经验,感受到了生命的愉悦。

示例二:对于这两种生产方式,我更赞成第二种,要尽量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我们的年龄还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个又一个不可知的困难和挫折,如果单凭我们个人的能力和经验,我们难免会栽跟头,受到伤害;如果我们能借助父辈、师长的力量,像古藤一样,同样需要攀附和依靠,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可以更加专注地做我们该做的事情,生命也许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

全文共 1883 字

+ 加入清单

(2017·泸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身为现代人,你已经习惯于享受网络信息带来的便利,然而,在你越来越依赖网络的同时,你也已经身陷网络带来的危害之中。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类的大脑正不断被网络影响,变得越来越笨。

②2015年,微软通过抽样调查和脑部扫描研究了2000名加拿大人注意力的平均持续时间,结果发现,进入新世纪之后,人们注意力的平均持续时间陡然缩短了。2000年的时候,人们专注于某项具体事务的平均时间还有12秒,但是在2013年的时候就缩短到了8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智能手机和海量网络资讯的出现,很多年轻人会不由自主地经常查看手机、会在看电视的时候使用其他智能设备。而且,由于上网的时候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游戏、新闻、聊天、购物等多窗口频繁地切换操作让人更加容易分心。

③调查还发现,网络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在年轻一代中更为严重。2012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针对美国和波多黎各2000多名教师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教师认为,手机和网络科技让这一代学生的注意力不如上一代;64%的教师认为,手机和网络在扰乱学生注意力上的负面作用远胜于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的进步。

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将老鼠放在机关重重的小箱子中,老鼠在箱子中如无头苍蝇一般的乱撞,无意中触到了杠杆,这时一颗食物便会从天而降。不一会,老鼠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关联,开始自己主动按起杠杆来了。接下来,老鼠吃到食物的条件开始变难,比如加入两盏灯﹣﹣红灯和蓝灯,当红灯亮起按下杠杆时,掉食物;而蓝灯亮时,随便怎么按都不会出食物。过了一段时间后,条件继续升级,但老鼠仍然乐此不疲地玩这种“游戏”,直到死于疲惫。

⑤科学家发现,在斯金纳的实验里,按下杠杆可以刺激老鼠的伏隔核(伏隔核被认为是大脑的快乐中枢,对诸如食物、毒品等刺激有反应,负责生产多巴胺).人类痴迷于玩电子游戏而忘记吃饭睡觉的时候,比如一个韩国人就曾因连续不停玩游戏50个小时之后死亡,大脑中激活的区域与老鼠的类似。而在2012年的另一项研究里,科学家发现,长时间上网导致脑部结构的变化与那些因毒瘾或者是酒瘾造成的大脑病变有着惊人的相似。无论网瘾者或者是酒瘾者,大脑前额叶皮层中的灰白质(灰白质主要作用是调节情绪和意志力)容量都会减少。因此,英国网瘾研究专家鲍登?琼斯表示,网络上瘾是种病,它已经危害到了人类的大脑。

⑥以往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不那么普及的时代,人类都习惯记忆大量知识,比如英文单词以及小说的内容,但是,科技的进步扼杀了这样的需求,这也就让人类的记忆力失去了发挥的空间。因为当我们知道某某知识或者信息只需上百度查一下就好了,自然就会认为不需要记在脑子里,所以,当今的网络就好比人脑的外接硬盘﹣﹣我们将越来也多的信息“外包”给了它。

⑦人类记忆分为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大脑所收集到的信息需要经过“转存”,才能变成长期记忆。任何打断这项转存工作的行为,都会破坏原先想要记住的信息,比如看书看到一半突然去读短信,或是阅读文章的中途去查看电子邮件。新科技所带来的过量信息和干扰,让人脑难以形成长期记忆。另外,因沉迷手机和网络导致的睡眠过差也损伤了大脑的记忆能力。

⑧一天当中,大部分人花在网络的时间不少于两三个小时,有时候时间还会更长。上网期间,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相同或者类似的动作,如敲击电脑键盘、拖着鼠标点击左右键或滚轮、用指尖在触摸屏的各个图表或者模式之间来回切换等等。这让我们的大脑陷入巨大的压力之中,很难将一段时间内大脑中的有效信息加以筛选和集中,以进行深入思考。所以,我们在使用数码设备浏览网络时,常常不知不觉地采用略读和跳读,感受不到传统书籍带来的那种良好阅读体验,比如,能够结合语境体会一句话的丰富内涵,或者努力读懂一个结构复杂的句子。所以,科学家建议,如果你想要真正静下来思考,就必须远离那些数码产品。

(1)网络给人类大脑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概括回答。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作答。

一天当中,大部分人花在网络的时间不少于两三个小时,有时候时间还会更长。

答案:

(1)网络分散人的注意力;“网瘾”危害人的大脑;网络影响大脑的记忆力;网络阅读难以让人深入思考。

(2)举例和列数字。用美国2012年的一项调查结果,说明网络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在年轻一代中更为严重。

(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大部分”限制了对象范围,“不少于”对时间范围做了限制,准确说明了大部分人的上网时间比较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2017·嘉兴中考)《300亿件快递的背后》

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网购者照例要拆开这些“厚重”的包装,一样都不会少。一位网店商家曾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尤其是当下生鲜、家具等种类的物品都已经进入了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车,商家对这些易碎易坏物品更是加倍包装,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超商品本身。

而相关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313.5亿件。下图是《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国家邮政局2016年10月发布)中的统计数据。

如果按照每件快递需要0.2公斤包装材料估算,2016年全年新增的快递包装垃圾重达600多万吨。空气囊、塑料袋等包装物,其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这一物质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每吨废纸能回炉生产0.8吨再生好纸,如果纸箱用一次就扔掉,那么1吨纸箱回收后只能再生产0.8吨新纸箱,产生的0.2吨缺口,只能依靠伐木来补充。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消耗煤、电等能源,对水、大气等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然而,面对如此天量的快递包装物,目前除对快递运单的保管、存放与回收(销毁)有明确规定外,针对快递包装的其他部分均没有统一规定要求,任由企业或消费者自行处理。

绿色包装成本相对较高是一大掣肘。“我相信绿色、环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成本。”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说,“我们做过分析,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4至5倍。谁来为这些环保材料埋单?”

目前胶带、包装箱、编织袋等七大类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2016年12月23日,记者在成都对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采访。

“撕下来的透明胶带一点用处也没有,塑料包装袋也特别脏,不赶紧扔掉,难道还要留着?”刚拿了快递的小张说,只要是小件包裹,他都是上楼前就撕开包装,把包装扔掉。

另一名网购者小李则表示,如果包装的纸箱干净完整,一般会用来装东西,但塑料包装、填充物和透明胶带,就直接扔了。“如果在家里,爸妈会把废纸箱攒起来卖掉,但我们这代人没这习惯,肯定就扔了。”这两位受访者对快递包装的处理方式,代表着绝大部分人的行为习惯。

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费者、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全产业链上各主体共同努力。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不要过分追求商品“包装严密”;其次,不要随手乱扔包装垃圾;第三,自觉将包装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电商商家而言,则需要在源头做好适度包装,并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容易分解或能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据半月谈记者了解,有一家卖母婴产品的网店为获得买家“包装严密”的好评,每个月使用近万米的胶带包装。减少快递垃圾,是电商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对于包装企业来说,必须要守住诚信经营的底线。如今一些外包装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毒害料”用于快递包装后再进入回收,只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节选自《半月谈》2017年第2期,有改动。作者张璇吴帅帅)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国家邮政局2016年10月发布的“2015年全国快递业包装物大数据”,主要说明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获利巨大。

B.加点的“掣肘”一词,在文中是指绿色包装成本相对较高,阻碍了快递公司对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的使用。

C.目前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是因为产业链上各主体如政府部门、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都存在问题。

D.文章举卖母婴产品的网店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商家虽生意繁忙,但仍为消费者着想,诚实经营,严密包装。

(2)文本信息推断文中空缺处省略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补写出来。(60字左右)

(3)文章取题为“300亿件快递的背后”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答案:

(1))B

(2)不要过分追求商品“包装严密”;不要随手乱扔包装垃圾;自觉将包装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3)答案示例:①快递过度包装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②快递业高歌猛进带来海量垃圾和污染;③快递包装如何“瘦身”和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题目含蓄表达出作者的担忧,希望引起读者对上述问题的注意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语文分类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1·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拾元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真题考点--说明文阅读

全文共 1544 字

+ 加入清单

(2017·大庆中考)阅读《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

作者:王元红

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⑧通常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然而,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⑨笔者曾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世昌谈起过纳木错湖水蒸发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分析和研究,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

⑩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就明白纳木错的湖水水位为什么升高了。归根结底,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选自2017年1月《百科知识》,有删改)

(1)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2)概括纳木错湖越变越大的三点具体原因。(每点用四个字概括)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纳木错湖越变越大,归根结底是气候变化导致的。

B.本文是按由主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纳木错湖水位上涨原因的。

C.第①段提及的湖水上涨的两种猜想,就是为了告诉读者牧民十分愚昧。

D.第⑥段加点词语在文中起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4)作者在文尾说“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能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哪些事情?(试举四例)

答案:

(1)作比较;

(2)纳木错湖水上涨了很多;

(3)C;

(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梦想中的乐园

全文共 1654 字

+ 加入清单

梦想中的乐园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地增长,当地球的各种资源日趋枯竭的时候,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广袤无垠的宇宙。人类试探着要把自己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太空去,在那里建电站、建工厂、建农场、建未来的太空城市,建设人类美好的太空乐园。

太空城市不是随便建在太空中就行的,必须保证它是永久的,不会坠落。经过科学家们的计算,在太空中离地球约38.4万千米远的区域,有一些特殊的点,在这些点上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因此,科学家们便提出把太空城市建在太空中这些特殊的点上。建太空城的地方有了,但太空城市又该是个什么样子呢?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其中美国科学家奥尼尔1975年设计出了一种称之为“宇宙岛”的太空城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设计。

这个“宇宙岛”的外形像一个车轮子,直径约500米,它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以产生模仿地球引力的“人造重力”。人在“岛”内不会四处漂浮,感觉像在地球上一样,同样可以头顶蓝天,脚踏实地。“岛”的外壁有一层约2米的粗糙的外壳,可以抵挡宇宙中外来物的撞击。“岛”内建有太空工厂、大空农场,有住宅、商店、医院、学校、餐厅、娱乐场所等设施,可以容纳上万人,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人造生态系统。

还有一种设计,是大型的圆筒形空间城。城市建在一个直径为6.5千米、长32千米的大圆筒内。圆筒围绕竖直轴自转,以产生人工重力,居民可达上百万。

太空城中有人造陆地、湖泊、河流,还有大片森林、公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并可人工控制昼夜和季节变化,真可算得上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天上人间。

人们设想中的太空城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可上千万吨的庞然大物怎样才能建造在如此遥远的太空呢?显然,现有的任何火箭都无法将太空城整体发射上天。因此,建造太空城必须要有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才能解决物质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航天飞机能自由地往返于地球和太空,它要经过改进完善后,才能担负起如此艰巨而遥远的飞行任务。建造一座太空城,需要航天飞机无数次的往返飞行,将一个个太空舱和所需的设备、人员、机器人等送上太空。先在太空中装配成中型的宇宙站,然后以宇宙站作为立脚点,再建造太空城市,进行太空移民。

建造大空城,进行太空移民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进行相关试验。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太空城市的设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人类的优秀子孙将飞离地球摇篮,去太空建造人类的第二故乡,他们是太空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第一批太空移民。也许,你就有幸成为太空城市的一位贵客!

1.从整体上看,全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太空城的?请简要概括。(2分)

答:

2.(1)建造不同设计方案的太空城所面临的两个共同难题是什么?(2分)

答:

(2)面对这两个难题,人们设想的解决途径分别是什么?(2分)

答:

3.根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2分)

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

答:

4.⑴作者认为,建造太空城的设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1分)

(2)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出三点即可)

答:

参考答案

1.介绍太空城的设计方案;说明如何建造太空城。

2.共同难题:寻找合适位置。以保证太空城是永久的,不会坠落;寻找特殊的运输工具,以解决物质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2)解决途径:找到太阳、地球、月球引力相互平衡的特殊点,它离地球约38.4万千米;改进完善航天飞机,用来运输物质设备和人员。

3.“轻易”意为“随便”“”容易,是说明在这些点上物体离开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一些,但不是绝对没有。这样说留有余地,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1)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长,各种资源日趋枯竭。

(2)答案示例:①努力学习,提高科技水平,尽快把梦想变成现实;②珍惜资源,保护美好家园;③发展科技,研制节能产品;④扩大对资源的利用范围,变废为宝;⑤降低能耗,提高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率。(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学会让心灵富足 拥抱着健康快乐

全文共 4070 字

+ 加入清单

目录:

第一章:学会让心灵富足拥抱健康快乐

第二章:让音乐为心灵减压

第三章:远离压力保持健康心情让你的心灵起飞

当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让我们的心灵负荷不了,长此以往,心理很容易受伤,因此我们必须给心灵减压,如何减压呢?其实保持心灵富足,这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法,下面小编教大家保持心灵富足的做法,快去看看学学吧。

学会让心灵富足拥抱着健康快乐

心灵富足揣着人生大快乐

生命最大的满足是心灵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追求心灵的富足为最终目标。在我们有了足够的食物、衣服和躲避风雨的住所之后,任何追求,如果没有心灵富足层次的意义,最终都将归于无聊和空虚。

物质太多的时候,会在选择中迷失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物质过剩的时候,我们变得十分腻烦和不知所措。酒喝得太多了会吐,饭吃得太多了会胀肚,肚子里油水太多了会胖,人不劳作会生出很多富贵病。

人类的很多疾病都源于物质生活过剩。当我看到一个肥胖的人牵着一条肥胖的狗从路边走过时,我不仅为人感到痛苦,也为狗感到痛苦。狗本来应该健康地奔跑在田野上,追逐野兔或白云,现在却被害得几乎连路都走不动。我想这条狗因过剩的物质而牺牲了,同时牺牲的还有它本来应该更加快乐健康的生活。

当物质太多的时候,我们便会在选择中迷失:女人们在满柜子的衣服前左挑右选,不知道穿哪件衣服合适;男人们在满桌的酒菜前左顾右盼,不知道想吃什么。

我们小时候就那么几部电影,却看得死去活来,成了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现在的孩子们光碟满天飞,几乎每天一部新片,但长大后对童年却没有太多的记忆。我并不反对物质丰富,但总觉得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心灵也应变得十分富足。

心灵渴望思想,如同沙漠渴望水一样

即使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如果最终不能使心灵富足,也会让人感到无比空虚和失落。我们和朋友一起聊天时,常常会因为朋友的新看法而感到快乐,但当一帮人天天在一起讲着同样的故事,听着同样的打趣话时,我们会因为其枯燥无聊而不再参与其中。

心灵渴望思想,就像沙漠渴望水一样,是一种生命的追求。在单位上班时,我们可以采取两种工作的态度;一种态度是把工作当作生存的工具,只要每天熬过八小时,最后拿到工资就行;另一种态度是把工作当作快乐的源泉,在工作中学习新的东西,迎接挑战,为自己设计新的工作目标并完成目标,从而得到心灵的满足。如果我们以第一种态度工作,我们必然对工作越来越厌烦,最后一次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唯一留给自己的是失落和痛苦。

热衷于斗富,很容易空虚而迷茫

每当我们做一件事情地,我们都要先问问自己,我们最终能得到心灵的富足吗?同时我们也要把心灵的富足和虚荣心的满足区分开来。心灵的富足是长久的,而虚荣心的满足是临时的。我们互相斗富,你买宝马,我就买奔驰,你戴浪琴,我就戴劳力士,超过别人得到一时的满足,这是虚荣心的满足。国家人好脸面和虚荣,什么东西都希望表面上光鲜,结果把自己弄得死去活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年轻人结婚摆排场、租高级轿车、吃五星宾馆,结果欠了一屁股债,导致夫妻俩关起门来天天吵架。

追求心灵的富足也跟从小的教育有关,教育能够把某种追求变成一种习惯,比如当初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就造就了一批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的人。现在不少上学的孩子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每天谈论的都是谁家的房子大,谁的父母官大、谁的衣服是名牌或是谁的手机更好等,在这种环境影响下长大的孩子,未来很容易变成空虚而迷茫的一代。

生命最大的满足是心灵富足

寻找心灵的富足有一个标准,如果一件事情你越做越喜欢,通常这件事能够引导你走向心灵的富足之路。当然,这一标准必须排除像赌博、吸毒这类尽管让人上瘾,但最后却能把人毁掉的事情。

我们潜心读书,一般都会越来越喜欢读书,那是因为在读书的同时,我们得到了心灵的富足;我们浪迹天涯,一般都会越来越喜欢远游,那是因为在远游的同时,我们得到得到了心灵的富足。我们为什么奔向大海?因为大海的广阔会使我们心灵富足;我们为什么攀登高山?因为高山的险峻会使我们心灵富足。

我的一个朋友为收藏古董而倾家荡产,但他却生活得幸福安宁,因为每当他看到自己的收藏品时,脸上就会洋溢出满足的笑容,这是一种心灵的富足;我的另一朋友每年都要到青藏高原去旅游一个月,差不多一年的积蓄都要用在这上面,但每次回来他都像仙人下凡一样,一身轻松,这也是一种心灵的富足。

心灵的富足是一种美,这种美是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追求心灵富足为最终目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追求物质财富、七情六欲,但任何对于物质财富和欲望的追求都应该回归到心灵富足的层次才有意义。在我们有了足够的食物、衣服和躲避风雨的住所之后,任何追求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意义,最终都将归于无聊和空虚。

让音乐为心灵减压

当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罹患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概率也越来越高,音乐减压疗法则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已认识到音乐与脏腑及其生理病理机制有着一定的联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道:“肝生筋……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心生血……在音为徵,在声为笑;脾生肉……在音为宫,在声为歌;肺生皮毛……在音为商,在声为哭;肾生骨髓……在音为羽,在声为呻。”根据音乐与五行、五脏的关系,人们得知,角音调畅平和,可以舒肝解郁;徵音抑扬咏越,可以振奋人心;宫音悠扬谐和,可以增强食欲;商音铿锵肃劲,可以荡涤心灵,使人肃静、安宁;羽音轻灵剔透,可以放飞心灵。

在国外音乐疗法已经相当普遍,如口腔科用音乐疗法代替麻醉药给患者拔牙,外科利用音乐镇静安神来进行手术等,但更多的是应用音乐来治疗人们的心理疾患。英国某音乐治疗专家曾说:“音乐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心理治疗所用的音乐按特点可分为镇静性、解郁性和兴奋性等。镇静性的音乐舒缓婉转,像班德瑞系列音乐、带有大自然天籁之音的热带雨林音乐,还有肖邦、舒伯特等人的小夜曲系列、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等等,中国古典音乐如古琴独奏《佩兰》、《流水》、《醉渔唱晚》、《平沙落雁》,笛子独奏《姑苏行》、《鹧鸪飞》、《梅花三弄》等等,都具有消除紧张、安神定志的作用。

解郁性的音乐曲调轻松,节奏多变,外国音乐有《春之声》、《蓝色多瑙河》、《溜冰圆舞曲》等系列圆舞曲,旋律轻快活泼,充满了勃勃生机;中国音乐有《喜洋洋》、《丰收锣鼓》、《喜相逢》、《金蛇狂舞》等,听了让人情不自禁情绪高涨,喜上眉梢。兴奋性的音乐高亢有力,振奋人心,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第五交响曲《命运》,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亨德尔的《哈利路亚》、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都能从不同程度上缓解人们的低落情绪。应注意的是不同的音乐疗法适用的时间不同。一般来说,镇静性的音乐应在晚上临睡前听,有助于睡眠和休息。

兴奋性的音乐宜在早上或上午听,使人精力充沛,意气风发;解郁性的音乐受限制较小,可在任何时间听。但音乐的秉性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兼容的。人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专家指导下选择。另外也可以采取主动式音乐疗法,如参加卡拉OK、演唱会等形式自娱自乐,效果也很好。还有,医院做一些有创性的检查治疗时,室内可放一些曲调轻松愉快、舒缓幽雅的背景音乐,往往能使人放松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远离压力保持健康心情让你的心灵起飞

1.和朋友一起说说笑笑

对女人来说,经常和朋友在一起谈笑风生是有助于精神健康的。研究证实,大笑可以降低体内的皮质醇水平,从而赶走焦虑。

2.心态乐观

乐观的心态会让人凡事都往好处想,摆脱悲观思想。

3.重视睡眠

据“哈佛女性健康观察”月报报道,缺觉会让人变得易怒,烦躁,情绪化,精力难集中。睡眠不足会让你连自己感兴趣的事都难以完成,这更加重了焦虑情绪。

4.培养爱好

培养爱好就是给压力寻找一个可释放的出口。营养生物学家肖恩-塔尔伯特表示,业余爱好和消遣活动能让人以一种健康的方式释放压力,让人在忙忙碌而倍感压力的工作之余能有点念想。置身大自然的园艺活动就是一种不错的减压方式。

5.自我催眠

“深呼吸,想象那些无谓的紧张感都从你的身心被抽离。回忆你上次开怀大笑的情景,或者你被人爱恋和欣赏时的体验。上述情境越清晰,就越有可能掌控和释放身心压力。这样的“自我催眠”每天做上几次,就能让大脑自动释放可减压的肽和荷尔蒙。

6.了解压力

控制的压力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去了解它。“不满”、“疏离”、“不和谐”和“疾病”这四个字眼,每个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压力。因此,了解产生压力的来源,才能有的放矢地控制它。

7.做事有条理

多数人可能意识不到乱糟糟的环境会制造焦虑情绪,(比如在一间乱糟糟的房间里找一把钥匙或一样放迷手的东西),或者耗费钱财(老忘记付账单,不得不交滞纳金),或者让大脑一片混乱(坐在一间拥挤杂乱的房间里还没开始工作,脑子就成一锅粥了)。因此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做分类洗涤,或者在家中专门整理出一小块整洁的地方用于工作之类的事情。

8.健身

最天然有益的减压方法之一就是健身,原因有二:一,运动时大脑会释放让人感觉快乐的神奇物质β-内啡肽。二,运动还可以消耗压力带来的肾上腺素,让人迅速减压。

9.学会说不

过满的工作安排也会带来压力,当你感觉似乎总有数不清的任务在蚕食你那仅有的一点点空隙时间,如果你不学会拒绝的话,身处压力之中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10.及时排遣压力

听舒缓的音乐,做瑜伽呼吸,冥思或打个盹,采用哪种方式减压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什么时间。一定要在压力到达高峰的时候及时调整自己,什么时候有压力,减压活动就要及时跟上。

总结:以上盘点的这些减压方法,效果非常好,如果你的心灵被压力压抑着,赶快试试以上这些方法吧,让你的心灵富足,生活更加快乐!(文章原载于《养生阅刊》,刊号:2012.04,作者:俞敏洪,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醉翁亭记》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2)日出而林霏开开:

(3)杂然而前陈者陈:(4)余奉使契丹使:

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译文:

20.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21.《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答: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1题。(15分)17.(4分)(1)寓:寄托(2)开:消散(3)陈:陈列,陈设;摆开(4)使:出使18.(2分)B19.(4分)(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2)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20.(2分)【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21.(3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旅鼠的自杀之旅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旅鼠的自杀之旅

旅鼠是北极草原上的老大,它们的生育速度实在太快了,一胎最多可以生20只,20天就可以成熟。一对鼠男女如果从春天开始致力于生育大计,到秋天就会制造出几十万个后代。每隔三到四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大到把草原上可食之物全部吃光的程度。这时,它们得考虑子孙后代的事了,如何消除过剩的数量呢?死亡!主动的死亡是最好的方式。

这时,旅鼠摇身一变,颜色从原来的灰黑色忽然变成鲜艳的橘红色,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来天敌为自己举行腹葬。但是狐狸们、猫头鹰们怎么努力也吃不光所有的旅鼠。

于是旅鼠们集合起来,几十万只、几百万只成群结队地开始了一生中最悲壮的旅行。它们铺天盖地地向大海拥去,前面的旅鼠逢水架桥,以肉体填平小河、池塘,后面的旅鼠踏过同类的尸体继续前进。大军所到之处,植物统统被吃得精光,草地变成荒原,它们的死亡队伍来到海边之后,几百万只旅鼠抱在一起,像座小山似的在水里翻滚……

旅鼠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这种死亡之旅。美国的皮特克用营养恢复学说来解释旅鼠的自杀:当鼠类数量达到高峰时,植被因遭到过度啃食而被破坏,食物不足,隐蔽条件恶化,于是,它们只好除了留下少数以繁衍后代之外,统统去死。等到植物恢复时,它们的数量再节节攀升。

1.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一对鼠男女如果从春天开始致力于生育大计,到秋天就会制造出几十万个后代。

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来天敌为自己举行腹葬。

腹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本文的介绍来看,旅鼠具有哪些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鼠主动死亡的方式可分为哪两种?(2分)

4.从旅鼠主动死亡的行为中,我们能否获得—‘些有价值的启示呢?请谈谈你的思考。(4分)

参考答案:

1.(1)急剧繁殖(大量生育)(2分)(2)指旅鼠被天敌吃掉,葬身于天敌腹中。(2分)

2.生育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对植被破坏性大;数量过多的情况下主动死亡。

3.一是变成醒目的颜色,招引天敌来吃掉自己(为自己举行腹葬);二是集体奔向大海溺水死亡。

4.答案要点:①在集体行为中团结一致、义无反顾、不畏牺牲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②为了未来的生存,人类应该主动防范某些隐蔽条件的恶化。③当灾难来临时,主动牺牲某些利益是必要的。(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苏州真题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苏州

阅读《孔乙己》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11.孔乙己被酒客揭短后竭力争辩,为什么言语中要夹些“难懂的话”?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3分)

12.“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一句中的“仍然”一词表现出掌柜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2分)

13.叶圣陶评价《孔乙己》一文时说:“小说中最妙的文字是‘孔己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处.(3分)

11.孔乙己说一些“难懂的话”是为了体现读书人的身份,为自己辩护,掩饰窘相;同时也为了保全读书人的面子,维护残存的尊严。作者通过这个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孔乙己迂腐穷酸,自命清高,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等性格特点。

12.掌柜听说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有可能死了的消息后,并没有震惊和同情,而是继续慢慢地算他的账,表现了他麻木与冷漠的心理。

13.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既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更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框架式阅读法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全文共 2393 字

+ 加入清单

1、框架阅读法的应用

例. In response to the same forces that have driven the world economy,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more self-consciously global: seeking studen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ho represent the entire range of cultures and values, sending their own students abroad to prepare them for global careers, offering courses of study that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an interconnected world 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grams to advance science for all humanity.

这个句子一共67个字,属于典型的"长难句"。很多学生习惯性的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并且开始机械的翻译:作为对推进世界经济力量的回应,大学变得更加具有"自我全球意识":大学从世界各地招来承载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学生;大学把本校学生派往国外准备开拓全球事业;大学还通过开设课程,共同应对来自互相联系的世界及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发展科学而展开的联合研究带来的多重挑战。这样的阅读方法,不但费时,而且思维混乱,无法找到句子真正表达的内容。因此对于本句,可以采取框架式阅读法。

第一步,断句找标点,即在标点处断句。

In response to the same forces that have driven the world economy①//,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more self-consciously global②//: seeking studen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ho represent the entire range of cultures and values③//, sending their own students abroad to prepare them for global careers④//, offering courses of study that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an interconnected world 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grams to advance science for all humanity⑤.(2007年12月)

第二步,寻觅句"主干",即以断句处为一个语言单位,寻找句子的主要内容。

在第一个分句中,in response to 意为"为了回应",表示目的,属于解释说明的内容,因此后面内容可以略去不看。在第二个分句的末尾,看到了一个冒号(":"),众所周知,冒号起到的也是解释说明的作用,在此句中,第3、4、5个分句都是对于大学如何变得全球化进行解释,所以冒号后面的所有内容也可以略去不看。因此,67个字的长难句,其核心只有6个字:university have become more self-consciously global. 只要读懂这6个字,这句话的实质就已经掌握。

2、框架式阅读法

传统的阅读方法认为阅读是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的过程,这种理论认为

要达到对阅读语篇的理解,就要从最小的语言单位-字或单词的分析入手,逐步弄懂短语、句子和语篇的含义。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论,学生习惯逐字、逐词的阅读并将其翻译成中文。这样的一种阅读习惯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单词上,不但不易理解句子的内在含义,而且影响了阅读速度。四级考试改革后,对广大考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仔细阅读中,7-10分钟时间要阅读字数为300字左右的文章并完成5道选择题。而快速阅读要求在15分钟内读完1300字左右的文章并且完成10道匹配题。在答题时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考生对每句话,尤其是长难句细嚼慢咽,分析其结构,理顺其内容,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攻克长难句并且提高阅读速度呢?框架式阅读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四级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的能力有: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并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然而受传统阅读方法"自上而下(bottom-up process)"的影响,以往阅读长难句究其内在都是通过划分句子成分,确定主谓宾,找到句子的主干。由于参加四级考试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非英语专业,缺乏相关的训练,这种划分句子成分、寻找主谓宾的方法并不实用。

所谓框架式阅读法,是根据美国学者古登曼(Goodman)提出"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的模式得出。他认为读者应该是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文章的有用信息加强理解,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阅读文章。

这种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对于四级阅读十分适用。框架式阅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只有两步,第一步,断句找标点。即在标点符号处断句。这是因为中国人不擅长看长句子,擅长看短句子,因此我们要变长句子为短句子,初步清扫阅读障碍。第二步,寻觅句"主干"。这里的"主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谓宾",而是整个句子的"核心",也就是整个句子真正要表达的内容。英语句子属于树状结构,也就是说无论一个句子多长,只能表达一个主要内容。而这个主要内容即为"树"的"根",其余的"分支"和"树叶"作为句子的次要成分,起到的是解释、说明的作用,不作为四级阅读对于"主旨大意"部分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可以略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现代文阅读一过关训练打开一本书的钥匙

全文共 1373 字

+ 加入清单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打开一本书的钥匙

①第一次读《老人与海》,我并不喜欢这个故事。当时我还是个孩子,那不是我想看的故事。孩子喜欢闪闪发光的英雄,他们带着荣耀和战果来到故事的尾声。《老人与海》的结尾却什么都没有,甚至让人觉得那不过是一场梦。

②然而大人们都说这本书好,这让我感到痛苦。

③欣赏文学作品存在门槛。我把《老人与海》当作故事来读的时候,它于我而言是个糟糕的故事;等我过了那道门槛,把《老人与海》当作隐喻来读的时候,我能清晰地觉察到海明威想要说什么。在阅读中,最困难的事情是在隐喻和本体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这个联系,就是“开门”的钥匙。

④人们谈到希腊神话英雄阿喀琉斯之死时说:只能怪阿喀琉斯的脚后跟没有浸到神水,不然别人根本无法杀死他。

⑤这句话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初读《老人与海》的自己。那时候,我想说的话估计也类似只能怪老头没有弄一条大船,只能怪老头不懂炸鱼的技巧,只能怪老头……就像做科学实验那样,对一个故事进行技术细节和可操作方案的分析,对于故事的真正寓意却毫无知觉。

⑥阿喀琉斯作为无敌的英雄,需要一个致命弱点。这不是他母亲给他洗澡的方式需要改进的问题,而是必然如此。正如北欧神话里,英雄西古尔德用龙血沐浴,一定会有一片树叶落在他的肩膀上,让那里成为他的致命弱点——这和沐浴方式没关系。

⑦一个人无论多么孔武有力,英雄盖世,他总有致命弱点—这才是这些故事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重点不在于为什么不去遮盖和弥补弱点,而是生而为人就一定有弱点,有弱点就一定会遭受攻击。

⑧所谓阅读理解能力就是这么一回事。看故事的“看”流于表面,读书的“读”则深入文本之中,挖掘出故事背后的寓意。跨过欣赏文学作品的门槛,就在于一个人需要从“看”进化为“读”。

⑨《老人与海》里,真正的主角并不是老人;而是让他衰老,让他疲惫,让他贫困,让他等待84天却一无所获,让他看到从未见过的巨大马林鱼时心生希望,让他遭受鲨鱼围攻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让他的大鱼变成嶙峋白骨的命运之手。

⑩这当然是个好故事,货真价实的好故事。

⑾我在40岁之后重读《老人与海》,又看到一点不同的东西:没有人能证明海上发生的一切,证明存在过如此巨大而美丽的马林鱼,证明曾经发生过那些惊险激烈的搏斗。人生中有许多这样的时刻,没有人见证你的努力和付出,于是你活在旁人的猜忌和嘲笑之中,并且没有人可以倾诉,甚至也无从说起。在很大程度上,这可能才是人生的常态。

⑿但你依然可以梦见狮子。

1

A.我只是一个喜欢看故事情节的孩子,无法理解大人们的欣赏角度。

B.我喜欢闪闪发光的英雄,想看到结尾处有战果和荣耀,可是我失望了

C.我对情节作了各种假设和分析,也不能弥补作品带给我的遗憾。

D.我没有将作品当作隐喻来解读,无法建立隐喻和本体之间的联系。

2

A.对故事进行技术细节和可操作方案的分析如同做科学实验。

B.阿喀琉斯之踵和西古尔德之肩一样,是英雄的致命弱点。

C.一个人无论多么孔武有力,英雄盖世,他总有致命弱点。

D.阅读理解必须深入文本,挖掘出故事背后的寓意。

3

A.故事的真正主角不是老人,而是人生经历背后那只操控命运的手。

B.故事隐喻人生,人生中常常看到了希望却又转瞬失去,要乐观面对。

C.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努力和付出,别人未必能看到,也无法理解。

D.每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只有自己知道,也无法言说,这往往是人生常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为何灵儿与白莲花有着心灵感应,而与碧游却没有呢?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如来转世的灵儿与土匪白莲花,若不是在城隍庙偶遇,那肯定就是两个陌生人了。很显然,灵儿感化了白莲花,白莲花也改变了,在狱中是痛哭流涕,后悔自己当了土匪。白莲花亲口说自己深爱着灵儿,虽说在城隍庙被人调戏的时候被灵儿所救,但那时候还是对灵儿不理不睬的。但是在狱中却说出见到灵儿第一面,就爱上她了。

这说明白莲花虽是个女匪,但还是一个比较矜持的女人。尤其是白莲花在孙悟空的帮助下,县太爷接到天降神书,“神明不乐,速放莲花”。莲花获释,和灵儿高兴的抱在一起。虽然是劫后余生的感觉,但确实看的出她很喜欢灵儿。和灵儿说是你唤起了我的良知,和善良的一面。白莲花曾经说过愿做灵儿的好妻子,并表示但愿两个人永远在一起。

而且灵儿被孙悟空带到东华山后,白莲花四处去寻找灵儿。当灵儿和碧游在东华山,爱意迅速升温,抱在一起时。白莲花在床上猛地惊醒,并自言自语的说道,“灵儿,难道你爱上别的女人了吗”。

也就在同时,灵儿突然推开了碧游。说道,“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听到莲花在叫我”。而碧游从灵儿口中得知白莲花死了,被妖魔杀死,安慰灵儿这是他的幻觉。

其实这真的是白莲花和灵儿有心灵感应,因为在陈官镇灵儿落在艳鬼五真手里,在强行圆房时。白莲花就靠着这种感应,找到灵儿。杀死了五真,救下了灵儿,保住了灵儿的真元。

看着灵儿和碧游相处的日子,比和白莲花的时间都长。但是在灵儿心里始终放不下白莲花,这一点碧游也是看的出的。在碧游看到白莲花躺在灵儿的怀里时,碧游哭了默默的转身关门而走,此刻她明白了灵儿爱的是莲花。虽然灵儿曾对五真说过,碧游是他的真爱,莲花是他的妻子。

其实那时,灵儿没有搞清楚他和碧游的关系。碧游是硬赶着灵儿,把爱强加给灵儿的,灵儿只是被碧游的软磨硬泡感动了。莲花却不会这么做,想爱就直接说出口。

而且,灵儿被关在凌霄殿时。莲花在东华山心里说的话,灵儿你好吗,你在天上寂寞吗,我好想你啊。灵儿都能听到的到,不断的在念叨莲花、莲花。

那为什么碧游和灵儿没有心灵感应,白莲花和灵儿却有。这一点无天手下女妖巨蝎证实了,在无天苦于找不到灵儿时。巨蝎却在地府惊讶的看到,白莲花是灵儿的未婚妻,和灵儿有三世之缘。巨蝎就说他俩肯定有心灵感应,这就解释了,灵儿抱住碧游的瞬间,白莲花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反应,从梦中惊醒。

所以如果不是无天来三界,占领三界。假如三界没有遭难,如来没有圆寂。真灵没有附在灵儿身上,这一世就是他和白莲花想爱的第三世。

所以白莲花和灵儿有三世情缘,也解释了她们两个有心灵感应。最后白莲花成为菩萨,也结束了和灵儿的三世情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阅读时怎么做好笔记,才能更好地吸收书本知识?

全文共 2654 字

+ 加入清单

前看书时,喜欢把好的句子抄下来!但感觉这样做,有时候会忘记,不能更好的灵活运用!怎么样才能好好把书本吸收,化为自己的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优质回答:@Arya

我在大学之前看书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方法,也没有做任何笔记的。连老师布置的读书笔记也不是很愿意完成。

即使如此,书中的情节和印象深刻的地方我还是会记得。

但是,到了大学以后,我发现现在的阅读状态没有以前好,于是我开始尝试着做阅读笔记。

首先,我会在阅读过程中抄写我个人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其次,对于特别有感悟的地方我会立马标记,写下自己的想法。最后,读完一整部书后,我会回想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缓冲两三天,甚至会写一下读后感。

而关于学习类的书呢,我同样认为光是摘抄知识是不够的,在摘抄和阅读的过程中也应该写一下自己对于这个知识的思考。

比如在读《金字塔原理》的时候,我会就自身的体会,加上书中的例子,去理解它所传达的概念、知识,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以上,我认为关键的地方在于阅读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将知识化为己有。

最后,推荐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优质回答:@念白

我有一个阅读的方法可以推荐给你:洋葱阅读法。

首先洋葱阅读法就是通过阶段性的练习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递进,那最外面一层的就是一个快速阅读的学习期。也就是先要掌握各种阅读的技巧。

然后剥到中间就是进入到一个体系化的学习,就是要确定你学习的主题目标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练习。

那剥到最里面一层呢,就是要和工作和生活去融合。创造更大的价值,用阅读来进行变现。

洋葱阅读法则有四种阅读类型,分别是: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

阅读笔记可以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另外洋葱阅读法主要的工具,就是概念卡片。快速阅读就是快速地获得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分为五个步骤,并且是利用九宫格的笔记法来完成。

准备阶段:学会提问,带着富人思维去思考问题(读一本书时,一定要带着解决某个问题,带有目的性,可以让大脑更积极,也更容易专注 持久~)

预习阶段:预习阶段,我们可以去通过阅读封面封底。目录序言推荐与后记等等。这一阶段的目的呢,是发现书里哪些内容适合我的问题或是哪些是我特别感兴趣的。

在这一阶段标注的内容,也就是下一个阶段重点要去关注的内容~

扫读阶段:前两个阶段可以基本确定这本书的可读性,或确定哪些部分你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在扫读阶段呢,可能需要花半个钟左右快速把书翻阅一遍,筛选重要的关键词和内容,过滤一些已经知道的内容或不感兴趣的内容~

复习阶段:上面说到概念卡片,也就是一张一张小小的卡片,用来记下这本书的金句~

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将概念卡片进行分类,还可以拍照存进电脑/百度云/有道云笔记里;还有一个是九宫格图表(主要的信息有:书名、时间、金句、重点内容、问题、to do list…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做变动~)。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输出!用自己的方式将书上的内容输出——可以是去一次读书会主动分享,也可以是自己写一篇文字/录一篇语音分享~(部分内容来源于我之前做的笔记~)

Sunny:百科小精灵,你身边的移动图书馆她的主页

针对读书学以致用的问题,有一位叫赵周的老师,成立了一大读书帮派-----【拆书帮】,帮派里有长老、有师傅徒弟,还有入帮仪式…… 会员众多……(真是一个神奇的组织)

他写了一本神书《这样读书就够了》:

知识焦虑时代,每个人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人都有读不完、没时间、看不懂的困惑。

针对如何处理繁杂信息、如何高效迭代知识、如何将常识学以致用的问题,高级学习者的杀手锏是:

1. 具备高效能学习力,把知识拆为自己的能力。

2. 构建个人知识体系,让一切学习助力我成为专家。

本书是拆书帮创始人赵周基于《这样读书就够了》第一版的完善之作。拆书法与成人教育学的五大公理一脉相承,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联经验,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

落到实处即是供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和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

这本书将让你收获更高级的学习方法。通过便签法的使用和拆书家的讲解,学习者能快速直击一本书的精髓,并将其转化成工作和生活中用得上的能力。

拆书帮曾服务无数企业、商学院、读书会,它所提供的不只是针对知识的解读,更是对学习者反思力和行动力的催化。学习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拥有学习力,你就拥有了对生活的掌控力。

拆书法-RIA。

1.阅读片段:Reading

阅读时要学以致用,有需要解决的什么问题,有什么效果,然后通读一遍,部分内容可泛泛读。有需要特别需要记忆的可细读。

2.引导促进:Interptation

觉得对自己重要的内容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加深理解和记忆,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的经历的感受内化。知识要点记录贴在书的此页。

3.拆为已用:Appropriation

进入场景想自己是否经历过或知道有没有此情景,自己当时怎么做的,什么感受。读完知识后又会怎样做,有什么差别,把感受收获记录下。

优质回答:@陌晰

1. 对书籍进行分类。

我习惯把自己要看的书进行分类,比如我的手机里,会有好几个app,一个专门看专业性的书籍,一个专门看社论,还有一个则用来看各种消磨时间的书籍(杂文、小说等)。

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保持一种仪式感,现在的阅读软件都有批注、笔记的功能,针对不同的书籍内容,我们一般会有不同的感想,自然也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

因此,我才分类阅读材料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

2. 针对不同阅读材料的阅读笔记。

首先是专业性的阅读材料,这种书籍一般会涉及到众多的概念和方法论,因此,我的笔记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what”——指关于自己刚才所阅读的材料所涉及的主题、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的问题; 2)“when”——指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没有与这一内容相联系的部分,以及如何联系的问题; 3)“how”——指关于这一材料应该如何组织的,应用时要如何操作的问题。

然后是针对社论部分的阅读材料,这种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他人的观点,所以我的笔记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what”——指材料中所讨论的问题或现象是什么;

2)“his”——指文章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my”——指我自己的想法是什么。

最后讲一讲最后一部分的阅读材料,这一类别的书籍题材、主题最多,显得比较杂乱,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故事性比较强,所以我的笔记一般分为:

1)“what”———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how”——指的是这个故事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3)“why”——指的是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受。

以上是我个人做阅读笔记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是自己经常看书看到最后才想起没做笔记,因此慢慢地就形成了这样回顾式的做笔记方式。分享出来,希望能带来一点点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一棵小桃树

全文共 178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杭州

一棵小桃树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竞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大家曾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竞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

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奶奶。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得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11.第1段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13.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4分)

14.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2分)

11.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6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2.①将人世比作大书,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比作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自己的幼稚天真。②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光,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3.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最新圣诞节的由来和含义_圣诞节的来历故事阅读

全文共 5465 字

+ 加入清单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和中国的春节相类似。关于西方圣诞节来历故事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圣诞节的由来含义_圣诞节的来历故事阅读.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圣诞节的由来和含义<一>

The Origin of Christmas

Christmas Day-December 25-which celebrates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the founder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is the biggest and best-loved holiday in the United States.

According to the Bible, the holy book of Christians, God decided to allow his only son, Jesus Christ, to be born to a human mother and live on earth so that people could understand God better and learn to love God and each other more. "Christmas"- meaning "celebration of Christ "- honors the time when Jesus was born to a young Jewish woman Mary.

Mary was engaged to be married to Joseph, a carpenter, but before they came together, she was found to be with child. Because Joseph, her husband, was a righteous man and did not want to expose her to public disgrace, he had in mind to divorce her quietly. But after he had considered this, an angel of the Lord appeared to him in a dream and said, "Do not be afraid to take Mary home as your wife, because what is conceived in her is from the Holy Spirit. She will give birth to a son, and you are to give him the name Jesus, because he will save his people from their sins."

Although the exact date of the birth of Jesus nearly 2,000 years ago is not known, the calendar on the supposed date divides all time into B.C. (Before Christ )and A.D. ( a Latin phrase, Anno Domini, "in the year of our Lord.")For the first 300 years, Jesus’ birthday was celebrated on different dates. Finally, in the year 354, church leaders chose December 25 as his birthday.

圣诞节只是庆祝其信仰的耶稣基督(jīdū)诞生的庆祝日。圣诞节的庆祝与同时产生,被推测始于西元1世纪。很长时间以来圣诞节的日期都是没有确定的,因为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在西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西元3世纪以前的作家们想把圣诞日定在春分日上下。直到西元3世纪中期,在罗马合法化以后,西元354年罗马主教指定儒略历12月25日为耶稣诞生日。现在的圣诞节日期跟西元纪年的创制是密不可分的。

西元纪年创制于西元5世纪,后来圣诞节这一天就按格里高利历法,即西元纪年的“公历”来确定了,而日历按着假定日期把时间分为公元前(耶稣基督诞生前)和公元后(A. D. 是拉丁文缩写,意思是“有了我们主--耶稣的年代”)。后来,虽然普遍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因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会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西方教会,包括罗马天主教、英国圣公会和新教,确定的圣诞日是公历的12月25日。东正教会确定的圣诞日是公历1月7日(实际上是叫“主显日”),这与东正教没有接受格里高利历改革和接受修正后的儒略历有关,因此把圣诞节在1900年到2099年的这一段时间内将延迟到1月7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是东正教区,但圣诞节日期上遵循西欧习惯为12月25日,但复活节则遵从习惯。而最古老的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确定的是公历1月6日,同时亚美尼亚教会更关注主显节,而不是圣诞节。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只是把圣诞节当作一个世俗的文化节日看待。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这个词的含义是指“基督的弥撒(Christ’s mass)”,即“为基督的一次聚餐”。这个仪式源自《新约》的“最后的晚餐”。而“基督的弥撒(Christ’s mass)”这个词是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拼凑,因为Christ来自希腊语Χριστ??,意思本来只是指犹太人的“受膏者”,引申为救世主;而mass来自拉丁语missa,本意为散会(dismissal),引申为会感恩聚会。所以有时又缩写为“Xmas”。这可能是因为 X 类似于希腊字母 Χ(Chi);Χ 是“基督”的希腊语 Χριστ??ì(Christos)中的首个字母。为了尊重其它信仰的人士,以淡化圣诞节的宗教色彩。荷兰语名称类似英语,称作Kerstroeten。圣诞节西班牙语称为Navidad(或Pascuas),葡萄牙语称为Festas,波兰语称为Narodzenie,法语称为Noel,意大利语称为Natale,加泰罗尼亚语称为Nadal,意思是“诞生”,更清晰地反映圣诞节的意思。与此相对,德语称为Weihnachten,意思为“神圣的夜晚”。

圣诞节的来历故事阅读<二>

据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就成为圣诞树的来源。在西方,不论是否,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红黄彩球、玩具、聖誕鐘、心型薑餅、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圣诞老人的传说在数千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即出现。北欧神话中司智慧,艺术,诗词,战争的奥丁神,寒冬时节,骑上他那八脚马坐骑驰骋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与此同时,其子雷神着红衣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诸神昏天黑地恶战一场,最终战胜寒冷。据异教传说,圣诞老人为奥丁神后裔。也有传说称圣诞老人由圣·尼古拉而来,所以圣诞老人也称St.Nicholas.因这些故事大多弘扬基督精神,其出处,故事情节大多被淡忘,然而圣诞老人却永驻人们精神世界。每年圣诞日,圣诞老人骑在白羊星座上,圣童手持圣诞树降临人间,随着世事变迁,作家和艺术家开始把圣诞老人描述成我们今日熟悉的着红装,留白胡子的形象。同时不同的国度和文化对圣诞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释。在德国,传说他扮成圣童把坚果和苹果放在孩子们鞋里。他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坏孩子则得一鞭子。家长们灵机一动纷纷采用此传说来鼓励孩子们听话。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1世纪末来自意大利的宗教士兵将Nicholas圣人的遗物带回意大利,并在港口城市Bari建造了一座教堂来纪念他。很快世界各地的徒纷至沓来朝圣这位圣人。这些朝圣者将圣人Nicholas的故事带回他们的本土,所以有关圣诞老人的传说在各个国家都各具特色。

12世纪欧洲出现了圣人Nicholas纪念日,以互赠礼物和慈善活动为主。德国、法国、荷兰则将12月6日作为宗教纪念日,给孩子和穷人们赠送礼物。

荷兰殖民者来到美洲时,将他们的Sintirklass主教也带了去,Sintirklass身着红袈裟,骑着一匹白马。Sintirklass的美国形象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快乐的老精灵。起初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在他的喜剧《纽约的历史》中将他描述成一个又圆又胖的荷兰老人。1823年,诗人ClementMoore在他的诗歌《St.Nicholas印象》中继续将Sintirklass/SaintNicholas的形象戏剧化,这就是各位在本篇开头看到的圣诞老人。

19世纪60年代卡通制作者ThomasNash画了一幅胖胖的、慈祥的圣诞老人作为《Harper的一周》的插图。这个圣诞老人的形象开始深深地扎根于美国人民的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圣诞老人的形象传回欧洲,传到南美洲,传遍世界各地。

许多国家都保存了他们自己有关圣诞老人的风俗和传说。在荷兰的传说中,圣诞老人Sintirklass还带了一个叫BlackPeter的助手,乘着一艘船于12月6日来到。他带着一本大书,书中描述了所有荷兰小孩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表现好的小孩就送礼物给他们,不好的小孩便让他的助手带走。

德国的圣诞老人也带着一个叫做KnechtRuprecht、Krampus或Pelzebock的助手,肩上背着个装着礼物的大袋子,手上拿着一根棍子。好孩子可收到他的礼物,顽皮的孩子却要给教训几棍子。

意大利的圣诞老人叫LaBefana;法国的圣诞老人叫FatherChristmas或PereNoel;瑞士的圣诞老人叫Christkindl或ChristChild;斯勘的纳维亚地区的圣诞人叫julenisse或juletomte;而英国的圣诞老人和法国一样也叫FatherChristmas(圣诞之父),他的形象比其它圣诞老人更庄严,更清瘦一些。北美的圣诞老人便是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来给孩子们送礼物的。

12月25日这一天,不论是否礼拜天,各教会都要分别举行崇拜仪式。天主教与东正教举行圣诞弥撤,新教举行圣诞礼拜。有些教会的庆祝活动从午夜零点就开始。除崇拜仪式外,还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

耶苏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苏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苏,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苏要出生了!於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苏。后人为纪念耶苏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苏的出世。

圣诞节便是於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耶苏的诞生,但真实的诞生日就没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根据耶稣诞生在夜里这种说法。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也从月日夜间开始,半夜时分达到潮。这一夜就被称为圣诞夜。

圣诞流行歌曲

Mistletoe

Justin Bieber

“B宝”全盛时期的圣诞歌曲《Mistletoe》唱的.正是西方圣诞节用来编制花环的标志性植物“槲寄生”。北欧神话中,和平之神Balder被邪恶之神Loki以槲寄生所制成的箭射死,Balder的母亲——爱神Freya得知后痛不欲生,和众神想尽办法挽救Balder的生命,终于将他救活。Freya非常感激,因此承诺无论谁站在槲寄生下,便赐给那个人一个亲吻……”因此现在仍有传说,说是在槲寄生下亲吻的情侣,便会厮守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3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快快来学习这些关于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方法技巧吧!!

材料/工具

文章

方法

通读文章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大意。对于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文章中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仔细认真阅读问题,理解和明确题目的要求

检查

通读答案,看是否符合题意,内容和语句是否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