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护国寺遗址(精品20篇)

浏览

2225

文章

1000

梁带村遗址

全文共 1373 字

+ 加入清单

梁带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带村遗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黄河西岸的台地上,遗址紧临黄河。

梁带村位于黄河西岸,两周墓地位于梁带村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0000平方米。大面积勘探后共发现两周墓葬8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除M19、M26、M27成组分布外,其余大墓未发现有成组成排现象。通过对895座两周墓葬的平面布局的初步分析,此墓地为当时的公墓区,在公墓区内划分不同的族墓区,所发掘的大墓所在的区域即为族墓区,另外还发现墓区之间存在界沟。

从去年5月开始,韩城考古队对19、26、27号大墓和一座车马坑进行了发掘,车马坑和19号墓于去年发掘完毕。目前,26号大墓也已发掘清理完毕,27号大墓已见墓室底,大量珍贵文物堆满墓室,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27号墓为“中”字形,有南北两条墓道,总长60米,与19号、26号墓一样是一椁两棺,但棺上有棺罩,随葬品十分丰富,包括了金、玉、铜、漆、石、铁等质料。在27号墓中,首次发现了我国两周之际的金扳指,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打击乐器青铜錞于,首次发现了三角形两面刃有銎戈,发现的铁刃铜削为陕西地区目前年代最早的铁器,发现的漆木建鼓为国内同类器物年代最早的建鼓实物。

27号墓的墓室底部堆满了数目庞大的珍贵文物。26号墓为“甲”字形大墓,墓道长26米,墓室长7米,宽5.8米。在26号墓中同样发现了数目可观的精美随葬品,包括22件铜礼器、六件“弄器”和多组组玉佩饰。其中墓葬还出土的一件高50厘米的铜方壶壶盖内侧铸有铭文,为确定梁带村墓地的国别又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作为玩物的“弄器”的出土,不但体现了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墓主人生前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另外,26号墓还出土了一件玉猪龙,属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距今5000年,器型巨大,保存完好,高14厘米,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出土地点最为偏南的大型玉猪龙。由189颗玛瑙珠及16颗玉贝、16颗玉蚕、48颗玉龟、8颗玉珠、4颗玻璃料珠而有机编排的玉握,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复杂和奢华的两周玉握。组玉佩饰中的七璜联珠是目前陕西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的组玉佩饰,其人龙合雕璜中人的发束每毫米有5根,每根绝不交错,堪称西周时期高超琢玉工艺的代表性作品。

据韩城考古队队长孙秉君介绍,梁带村3座大墓的年代应为春秋早期,而青铜铭文中数次出现了“芮”,但没有一个“梁”字出现,应该说,大墓为周代芮国的可能性很大,从随葬品和墓式等判断,27号墓的主人是男性,19号、26号墓的主人是女性,很可能27号墓是国君墓,19号、26号是其夫人墓葬,26号应为正夫人墓。

梁带村所发掘的3座大墓保存之完好、出土物之丰富为前所罕见,带铭铜器的出土为判断墓地的国别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多组组合清楚完整的玉组佩为研究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礼玉制度、服饰文化和研究高等级墓葬的青铜礼器与组玉佩的关系提供了特别珍贵的资料。这一墓地发现的近900座两周墓葬相当一部分墓葬保存较好,随着发掘和文物修复整理工作的逐步展开,许多两周时期的历史、文化、礼乐制度以及经济、文化、手工业制作等谜逐渐被撩开神秘面纱,为我们了解两周时期的社会发展将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6年梁带村遗址作为周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

董家沟日军慰安所遗址于龙陵老城区中心的董家沟小河边,为当地董姓人家私宅。房屋始建于1921年,为一土木结构的串连式四合院,占地1.26亩,建筑面积367平方米,全院有大小房舍30间,内部装饰精巧华丽,是当地有名的富家大院。

1942年日军占领龙陵后,被强占为城区日军慰安所。在1942年至1944年的两年中,长期住有从日本、韩国征来的15名-供日军官兵淫乐。

1944年10月远征军以10万人马围攻龙陵,在战斗最激烈的11月1日,这些无辜的-全部被日军押到观音寺脚下汤家沟枪杀或强迫服毒自杀。

此大院目前无人居住,自然损坏较为严重,面楼已经损毁。

地址:龙陵老城区中心的董家沟小河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榴花战斗遗址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榴花战斗遗址位于东莞市石碣镇刘屋村桑园下,是一块约200亩左右的田畴。

1938年10月,日军发动入侵华南的战争。12日在广东省惠阳县的大亚湾登陆。10月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日军占领惠州后,于19日占领石龙,莞城危在旦夕。同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由东莞社训总队政训员何与成、副总队长颜奇率部分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共200余人开赴石龙附近东江南岸的榴花、峡口、西湖、京山一线设防,阻止日军渡河向莞城进攻。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在峡口、京山、鳌峙塘等地鏖战20多天,毙伤敌人数十人,狠狠地挫伤了日军的锐气,大大增强了东莞人民抗日的信心。

模范壮丁队与常备队获悉在石碣镇一带屡有日军--虏掠,肆虐村民,队员们人人摩拳擦掌,愤恨异常,纷纷要求过江杀敌,最后经过颜奇、何与成的详细考虑,决定过江与石碣的群众一道打击日军的猖獗活动。颜奇主要负责军事工作,何与成负责动员群众。何与成每晚带上几个战士渡江来到刘屋村,向村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号召村民抗日,并帮助组织了一支刘屋抗日自卫队。11月13日拂晓前,何与成、颜奇率领40多名队员从峡口渡过东江河来到刘屋村边设伏。上午9时,在刘屋村边与一队日军骑兵遭遇。队员们在刘屋抗日自卫队的配合下,集中火力向日军马队射击。日军骑兵遭此突然袭击,边策马奔驰边用-还击。战斗异常激烈,日军骑兵包围了桑园下,抗日队伍利用田埂作掩护,钻进稻田,继续与日军浴血奋战。战斗僵持至中午,日军不知虚实,不敢恋战,带上几具尸体向石龙方向逃遁。这场战斗,模范壮丁队牺牲了王尚谦等11人,刘屋抗日自卫队牺牲了刘镜辉等11人。战斗结束后,东莞中心县委发动群众在莞城召开了数千人的追悼大会,悼念牺牲的烈士,动员群众继续抗日杀敌。这场战斗,史称“榴花战斗”,是中共广东地方组织领导人民抗日武装对入侵日军的一次较早的有组织的抵抗,它打响了东莞人民抗击日军的-声。

昔日的战场,今日碧水蓝天,林木青葱,绿草幽幽。人们没有忘记历史,用围墙围起这一块记载着悲壮故事的土地,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石碣镇委宣传科教办唐满全、袁汝坤)

刘屋村:刘屋村地处东江河畔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东至莞深高速、五环路石碣段,西至北王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面积4.9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户籍居民4377人,流入我村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有7970多人。 全村现有工业企业200家,其中外资企业7家,个体私营企业190多家,2008年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25857万元,可支配财政收入全市596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营盘山战斗遗址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营盘战斗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营盘山战斗遗址

时代:1931年

地址:子长县李家岔镇湫滩沟村

保护范围:东至旧址本体外扩50米,南至三十里铺地界,西至后树梁东侧,北至旧址本体外扩5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0米。

2018年,营盘山战斗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岔镇:李家岔镇地处延安市北部的白于山区,距子长县城30公里,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故乡。全镇辖34个然村,1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058人,总土地面积380.42平方公里,与靖边、安塞、横山等地接壤,地势呈东高西低,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2℃,年降雨量450mm左右,无霜期145--150天。境内土地资源广阔,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柳家湾南遗址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柳家湾南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柳家湾南遗址

时代:秦—汉

地址: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焦子河村

A区:东至遗址东侧冲沟沟底,南至庄子村以北,西至柳家湾摩崖造像所在山崖底部,北至柳家湾摩崖造像东西延长线。

B区:东、西同A区,南至柳家湾与淳化县通村公路交汇处,北至A区外扩200米。

2018年,柳家湾南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小丘镇:耀县辖乡。1949年为小丘区,同设小丘等5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2.4万。三(原)照(金)、耀(县)照(金)公路过境。辖寺坡、独石、阿堵寨、小丘、移村、红岩、朱村、坳底、中原、移寨、原党、乙社、东独冢、西独冢、凉泉15个村委会。农产有小麦、玉米、油菜子。乡镇企业有中药材加工及商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龙王辿遗址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龙王辿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王辿遗址位于宜川县壶口乡龙王辿村北,即壶口景区蔡家窑服务区内。2006年-2007年,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21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遗址出土了2万多件距今2-1.5万年以前的石制品及动物骨骼,并发现20多处用火遗迹,为探究黄土高原东南部边缘地带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面貌,探究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演进与环境变化等提供了科学证据。遗址中发现的磨制石铲是近年来我国旧石器时-古工作的一项重大收获,长12.7厘米,宽9.2厘米,厚0.8厘米,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该项目荣获国家田野考古奖3等奖。

龙王辿遗址位于壶口上游1公里处,是重要的黄河古渡口,也是上流船只必须停靠的古码头。船从这里上岸,通过“旱地行船”,绕过壶口瀑布,方能进入下游继续航行。黄河航运的发达,促使了东、西龙王辿集镇的繁华。据史料记载,远在明代起,东、西龙王辿就形成了繁华的商业集镇,最多时一天能停泊一千多条船,一直延续到上一世纪50年代,才逐渐衰退,历时400余年。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真寺大殿遗址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清真寺大殿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真寺大殿遗址

清真寺大殿遗址位于岚皋县城关镇大北街中段,清代。建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坐西向东。原建筑面阔三间10.2米,通进深五间14.85米,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现已无存,遗址东侧另建一新大殿。殿内存光绪十九年(1893年)“永捐铺房”碑1通及光绪年款“至诚无息”、“心维清真”、“覆帱恩深”、“大道惟一”、“明经堂”、“清真古寺”等匾额共6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南诏太和城遗址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南诏太和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太和城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距大理古城南7.5公里,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古城西起佛顶峰,以南延伸至洱滨村,长3350米,以北延伸至洱海岸边,长3225米,全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

太和城原为河蛮(白族的先民)所建立的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沼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攻占太和城。次年(公元738年)以太和城为都城建立南诏政权,直到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止,历时42年,太和城是南诏前期的都城。山顶有金刚城,建有鹤顶寺,在洱海金梭岛上建有南诏避暑宫,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可供考察、游览。

太和城一直到明朝后才逐渐荒废,现在保留着一些断壁残垣。现存苍山顶的金刚城及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多依山势用土夯筑而成,残存的北段城墙高出地面约3米,厚约5米。

太和城遗址是云南悠久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云南与中原交流往来的重要见证。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古城以南7公里的太和村西苍山佛顶峰麓

类型:古迹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澳门旧城墙遗址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

澳葡当局曾多次在澳门建筑城墙,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之前。1604年,由于中国政府不许他们私筑城墙,所以都先后被当时明朝政府拆毁。至1617年,澳葡-贿赂中国官吏,使他们不加干涉,再次筑起城墙。虽然1625年在明政府-强力干涉下,曾拆毁北部城墙。但葡人仍不顾明政府反对,继续筑墙。现存的旧城墙遗址正是当时所建之部分。旧城墙位于圣保禄教堂遗址左侧,邻近哪里吒庙,为夯土建成的墙体,夯土主要是用泥沙,细石,稻草再掺合蚝壳粉逐层压实而成。现存墙体长18.5米,高5.6米,宽1.08米,墙身开有一砖券洞,宽1.8米,高2.8米。交通

乘10、10A、11、21A、2、3、3A、4、5、6、7、8A、26A、33需于新马路下车,沿议事亭前地及步行径前往;

乘17、18、8A、26于白鸽巢总站下车沿石仔路前往。

澳门澳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寿昌城遗址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寿昌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寿昌城遗址 位于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东1.5公里。城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约8.35万平方米。现仅存东、西、北三面残墙和西南角墩,北墙长300、东、西二墙长270米。墙为夯筑,基宽7米,残高5米,顶宽2米,城墙大部分被黄沙壅埋。北墙中段有一宽5米的豁口,疑为北门。南墙中段原亦有门,已毁不清。城内出土有汉代红、灰陶片、五铢钱币等及唐代围棋子等遗物。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敦煌汉唐史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峰生殖崇拜遗址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中峰生殖崇拜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生殖崇拜遗址位于綦江中峰镇,距綦江城区44公里,南与贵州省接壤,西与江津市毗邻,从重庆经渝湛高速到綦江,再经綦江—四面山高等级公路可以到达,是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中峰是古代博人生息繁衍的地方,在清溪河岸古驿道旁遗留有先人为求子、祈福而留下的几千根男性生殖器石刻、石雕,根体上咸丰、同治、光绪和求子得灵的字迹清晰可辨,以其雄壮、挺拔、恢宏、逼真、罕见、奇特而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男根石雕高低粗细不一,最高的近4米、最粗的直径约30厘米。在中峰灵应岩有近3000根男根石雕、石刻,还有香火旺盛的灵应寺。清溪河边近百座汉代崖墓上刻有马、鱼、人物等,是古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峰寺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老式建筑保存完好。

址:綦江区中峰镇

话:48469760

交通路线:重庆—渝黔高速—綦江—中峰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息烽华严寺遗址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息烽华严寺遗址为息烽县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遗址位于息烽县鹿窝乡大石头村田竹坪组,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僧人寂受建,清雍正、嘉庆年间均重修,咸同战乱毁。光绪年间,僧园柏重建。文革破四旧时期又被毁,上、中、下殿及其它建筑大多被毁,仅存西厢房。在遗址内散布石础、神龛等,许多石构件上有精美的浮雕,分布面积2600余平方米。华严寺原为西山八庙之一,规模较大,始建年代较早,对研究佛教文化有一定的意义。

鹿窝镇:鹿窝乡位于息烽县城西北部,地处乌江南岸、西望山北面,东与小寨坝镇、西山乡连界,南与九庄镇毗邻,西与金沙县隔河相望,北与流长乡接壤。全乡土地总面积97.85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29个村民组,共3962户、16012人,其中,少数民族176户67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3%,移民户119户47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乡内最低海拔760米,最高海拔13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海门口遗址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海门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

海门口遗址在甸南镇天马村东北方,距剑湖湖尾闾250米处,1957年发现“铜石并用文化”遗址,在长140米,宽20米范围内小面积清理。遗址中发现住房桩柱224根,均为松木,出土器物多在桩柱之间。桩柱排列不规则,每隔一段即成一排,可能为房屋间隔。

遗址发现文物近千件,其中陶器475件,石器169件,骨器六七十件,铜器14件。此外,遗址中有四处发现谷物,出土时均成黑色。经有关部门鉴定,出土谷物属于粳稻类型。还有大量兽骨出土。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狼叫屲遗址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狼叫屲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狼叫屲遗址位于武山县鸳鸯镇苟家山村南1千米处大沟西坡山塬上,面积50万平方米。遗存以旧石器时代为主,兼有新石器时代遗存。

1984年发现。遗址文化层厚约1米,距地表3米。1984年和1987年分别采集到原始人头骨化石、颈骨化石、肋骨化石以及打制的石弹、尖状器等遗物标本。人头骨化石经测定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与河套人同时期的古人类,距今3.8万年,被命名为“武山人”。遗址断面上暴露有白灰面、红烧土等遗迹。地表散布有大量彩陶片、泥质红陶片,出土过双耳红陶罐、磨制石杯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鸳鸯镇:鸳鸯镇位于武山西部,距县城15公里,位于渭河榜沙河的交汇处,总面积115.9平方公里,总人口28759人,耕地面积31212亩,辖17个村委会。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海拔在1500—2440米之间,光照充足,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武漳公路、鸳陇公路及陇海铁路穿越镇区,陇海铁路天兰段在本镇设有三等车站,交通十分便利,是武山西部的商贸中心镇。鸳鸯镇矿产资源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吐拉戍堡遗址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吐拉戍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吐拉戍堡遗址

吐拉戍堡遗址,[大尤都斯乡西南面·唐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戍堡平面呈方形,东南角筑一烽火台。因盐碱腐蚀严重,戍堡的构筑方法不清。其东西墙垣长65米,南墙垣尝2、北墙垣长69米,面积约4257·5平方米。墙基宽5米,顶部宽2·5米。北墙中段有一宽7米的缺口,东北、西北和西南角隅有斜向伸出的垛墙。烽火台以土坯夹夯土层的方式修筑,平面为方形,南北长24米,东西长14米,残高约10米。剖面呈梯形状。在戍堡内采集到一些陶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惠家宫殿遗址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惠家宫殿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惠家宫殿遗址

时代:秦——汉

地址:三原县新兴镇惠家村

保护范围:西临沟,东至干渠,南至惠家村北50米处,北至潘家村;南北400米,东西10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100米。

2008年,惠家宫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兴镇:新兴镇位于三原北部,距县城20公里,三新公路、新照公路、洪马公路、张陵公路贯通东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全镇34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6977户人口28778人,耕地面积68232.6亩。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123.8万元,人均1433元,人均家庭自有资产4000元以上,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800元左右。该镇为渭北革0据地的一部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安仁瓷窑遗址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安仁瓷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宋至元

安仁瓷窑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110公里处旬邑县城关镇安仁村。宋代文化遗址。西临三水河,东依原坡,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1977年,咸阳地区文管会主持,发掘面积1261平方米,清理出瓷窑10处,出土遗物89101件,主要有碗、碟、罐、壶等。另外还探出暴露于一面的堆料场及晾坯遗址,并调查出窑址31处,炉灰渣瓷片堆积坑22处,坩土原生层7处。安仁瓷窑发掘的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北方窑炉史提供了新的依据。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费拉邦多夫修道院遗址群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费拉邦多修道院建筑群是由费拉庞特于1398年开始发起创建的,它是由6幢15世纪至17世纪时期非常盛行的砖瓦大楼组成,大楼的四周是16世纪至20世纪出现的砖墙。修道院遗址群位于沃洛格达州,它是美丽、真实的化身,巧妙地融汇了好几个世纪的建筑精髓,这也正是其独特的一面。

费拉邦多夫修道院建筑群的灵魂就是通过建筑和绘画艺术来描绘上帝的形象,教堂中的壁画大约有600平方米。迪奥尼西的作品是唯一有据可循的,该壁画的特性在于它具有独特的色调,画中的颜色大多属于温和淡雅性。教堂在建筑风格上处于分割状态,这就更加衬托出许多主题在韵律上达到完美的和谐。这种统一的主体与教堂各部分的分离存在之间的特点既体现在教堂内部,亦表现在教堂的外部,这就好比颜色的变化多端和哲学的深奥之间所具有的关系一样,决定了耶诞节教堂中的壁画在世界文化中具有非常可观的价值,它是俄罗斯文化艺术中最杰出的的历史性代表作。壁画未受到任何修复,而且保存非常完好,因此这些壁画在所有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物中非常引人观注。

外文名称:Ensemble of the Ferrapontov Monastery

必去理由:俄罗斯文化艺术中最杰出的的历史性代表作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俄罗斯[Russia]

景点所在省、州:沃洛格达州 [Vologda Oblast]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女娲山遗址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女娲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女娲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战国~南北朝、唐~清·平利县女娲山乡七里村。

保护范围:以女娲庙遗址为基点,向东1000米至丁家坝遗址东侧,向西500米至七里垭,向北1000米至南北朝墓地北侧,向南400米至灵官殿。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100米。

2003年,女娲山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女娲山乡:女娲山乡位于平利县西北部,面积120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28.5米,境内植被丰茂,是1979年成立的全省唯一的林区乡,传说人类始祖女娲炼石补天的治所地。全乡辖10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11000余人,有耕地面积21622亩,森林覆盖率达85%,属典型的中山丘陵半干旱区。 二、优势资源 女娲山境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汉白公路(原31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磨沟遗址含墓葬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磨沟遗址(含墓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

磨沟遗址(含墓葬)位于临潭县王旗乡磨沟村西北300米与岷县交界处洮河西南岸的台地上,面积约80万平方米。分属仰韶、马家窑、齐家和寺洼等史前文化,并有宋代遗存。

1958年发现,2008年、200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发掘。遗址断崖上暴露有房址和墓葬。其中,墓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墓葬呈西北—东南方向排列,以土葬为主,有少量火葬墓存在。墓道中有殉人现象,随葬品有陶器、石器、铜器、骨器及蚌、牙、石质装饰品和复合材料装饰品,并发现了工艺先进的金器。墓地时代集中在齐家文化晚期和寺洼文化早期。

磨沟遗址是目前洮河上游地区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中心聚落,该遗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保存完好,为研究齐家文化的社会结构、家庭婚姻形态和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资料,进而对中国文明起源不同模式的研究也有深远影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良渚文化遗址群里共有多少遗址 良渚文化遗址群里一共有多少遗址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良渚文化遗址群里共有136个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一般指良渚古城遗址,这是人们在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文化遗址简介

良渚文化遗址一般指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于公元前3300年建立。良渚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距今有5300-4300年,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遗址的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总量达1万余件。其中,玉器主要作为随葬品出土于分等级墓地,总数不少于7000件,材质以透闪石为主,器型包括玉琮、玉钺、玉璧、三叉形器、冠状饰、锥形器、玉璜、半圆形饰、柱形器、玉镯、玉织具、玉纺轮等,以及圆雕的鸟、龟、鱼、蝉等动物形玉器。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为每天9:00至17:00,入园时间为每天9:00至16:00。

2019年7月31日前的入园参观是免费的,2019年8月1日起公园正式收费入园。个人需要提前1-7天预约,团队需要提前3-5天预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