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教案20篇

浏览

2276

文章

252

篇1: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地形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总结: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褶皱山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褶皱山是地表岩层受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造山系是褶皱地貌中最大的类型。

褶皱山

褶皱山(foldedmountain)由褶皱岩层构成的山岳地形。这种地形分布广泛。原始的褶皱山是背斜岩层构成山,向斜岩层构成谷,这种地形称为顺地形。但是随着山岳的不断破坏,背斜因顶部岩层软弱,易剥蚀而形成谷地,原来的向斜岩层形成的凹地则因岩层坚硬反而变成山岭。这种地形称为逆地形(或地形倒置)。

顺地形的破坏和逆地形的发育既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强度和地貌演化的阶段,也取决于褶皱构造本身的产状特点和软硬岩层的组合情况。背斜山的保留条件是:褶曲舒缓,起伏不大,坚硬岩层厚,软弱岩层薄。向斜山的发育条件是,褶曲陡峻,起伏很大,软弱岩层厚、坚硬岩层薄。褶皱山往往沿褶皱方向延伸,其分布和褶皱轴一致。即地形的起伏却和岩性密切相关。

褶皱山的地貌因褶皱形式而异。当线状褶曲呈平行排列时,在地貌上表现为岭、谷相间平行排列分布的地形,例如川东的平行岭谷区。在短轴褶曲中褶皱山多呈雁行式排列,短轴的背斜和向斜交替组成倾伏褶曲,在地貌上表现为“之”字形山脊。

总结:中国宁夏南部褶皱山地的弧形顶突向东北,层面倾向西南,第三纪地层向东北推挤或仰冲断层为压性、压扭性,西北段为左旋水平运动。宁夏南部褶曲山地成因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北美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北美

(一)概述

1.位置范围:位于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包括加拿大、美国及格陵兰岛2.地形:西部高山区、东部高原山地区、中部平原区3.河湖(1)河流: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2)湖泊: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4.气候(1)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3)地形对在天气的影响,冬季形成风雪、寒潮天气,夏季普遍暖热5.居民:外来移民大汇集

(二)美国

1.国土组成:本土48个州,1个特区,两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2.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1)本土都在温带,阿拉斯加属寒带亚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2)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海运便利(3)平原广阔:平原占全国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耕地10%(4)河湖纵横分布: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提供灌溉、航运、发电之便(5)资源丰富:矿产、森林、草原丰富。3.农业特点: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地区生产专门化4.工业分布与城市(1)工业概况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现代化程度高、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对外贸易出口多—工农业发达,进口多—消费极大。进口大于出口(2)工业分布①东北部地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工业中心:纽约、芝加哥、匹兹堡、底特律。②南部地区“阳光地带”,工业中心:休斯敦,工业部门:石油、宇航、飞机、电子③西部地区矿产丰富、环境优美、知识密集,工业中心:旧金山,洛杉矶工业部门:宇航、电子、飞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中亚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中亚

(一)位置:范围

1.位置:地处内陆,距海较远,“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

2.范围:包括五个国家,与我国相邻的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二)自然环境

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主要平原为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2.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

3.河流湖泊河流多内流河,内流河有阿姆河、锡尔河、外流河→额尔齐斯河湖泊多为内流湖,有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作用:这些河流为中亚的工、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水源

(三)经济

1.农业:分布:西部、北部灌溉农业为主,中部、南部畜牧业为主

主要农产品:棉花仅次于中国、美国、畜牧业→细毛羊、羔皮羊为主

2.工业:采矿业、加工工业、冶金、军事工业较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冷战中的对峙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原因:

(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4.具体表现:

(1)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5.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7.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2.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3.过程:

(1)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事件: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3)80年代到90年代初,双方实行有限缓和。

4.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

5.认识:美苏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亚洲及欧洲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欧洲

1、比较亚洲和欧洲: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

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⑸、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

⑹、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

⑺、亚洲、欧洲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

里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内陆湖、咸水湖);

死海(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海陆变迁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海陆变迁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

总结:现在关陕以西,水在低于地面的峡谷中流动,最深处不下百余尺,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都成为造大陆的泥土,大陆由此造成也就是必然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血腥的资本积累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血腥的资本积累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最早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国家: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2“三角贸易”的原因:美洲缺乏劳动力,贩卖黑奴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3“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4“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英国人。(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

5“三角贸易”持续时间:三百多年

6“三角贸易”的影响:

(1)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的贫穷、落后。

(2)欧洲奴隶贩子把赚来的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的时间:17世纪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间: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4.英国在印度最有名的殖民头目:克莱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法老的诅咒

全文共 2432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商坡良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后,古代埃及法老的坟墓——金字塔中的秘密,就成了古埃及的又一个需要解开的秘密。从19世纪末开始,一大批西方国家的考古学家,相继来到了埃及,希望能够解开金字塔的秘密。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仍然一无所获。

?那么是谁第一个打开了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让金字塔下的秘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呢?

1922年11月26日下午,在埃及”国王之谷“一座金字塔脚下的陡峭的地下通道里,站着两个面色严肃的人。他们是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和卡纳冯勋爵。为寻找这个墓穴,霍华德·卡特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卡纳冯勋爵则在后来的8年里,为支持卡特揭开埃及王墓的秘密,投入了大量的金钱。

?现在面对他们的是一座封闭了三千余年的古代埃及法老的墓门。

?卡特小心翼翼地凿开墓门的一角,卡纳冯在他身后睁大眼睛往里瞧。随着洞口的扩大,气氛越来越紧张。卡特用颤抖的手举起电筒向里看去,半天没有说话。又过了一会儿,卡纳冯憋不住了,终于用嘶哑的声音问道:“你看见了什么没有?”卡特转过身子眼睛里闪着光芒,结结巴巴地说:“我看见了一个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卡纳冯勋爵接过卡特递过来的手电,向里一看,便惊呆了——

?在他的眼前,隐隐约约地出现了堆着的包金战车,饰有巨大镀金狮子和怪兽的卧榻,一人高的国王雕像,以及数不清的箱子和笼子。

?这就是60多年前轰动全世界的考古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年轻的法老吐坦哈蒙陵墓的发现。吐坦哈蒙统治埃及9年。公元前1350年,他18岁的时候,神秘地死去。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被埋葬数千年后,他竟然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吐坦哈蒙的墓位于埋葬法老的“国王之谷”的峭壁脚下。它由4个墓室组成。丢散在地上的珠宝说明曾经有盗墓者潜入墓室。但是没有拿走什么东西。可能是盗墓的人受到了意外的惊吓逃跑了。墓门后来又被重新密封起来。

?吐坦哈蒙的墓室就像一个收藏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墓内的珠宝、工艺品、家具、衣物、化妆品以及各种兵器多达五千余件。

在粉红色前室里,有3张四周雕成怪兽形的金床。床旁是两个真人般大小,相对而立的黑色卫士雕像,身穿金裙,手执锤矛。室中到处都是珍贵的宝物。镶有宝石的王座、金光闪闪的古代战车、洁白似玉的花瓶、雕刻精美的金床和金椅、各种乐器等等。在墓室内,人们还发现一只盛有泥灰的碗,显然是当时封闭墓穴时使用过的。不知那一们民工在油漆表面留下一个手指印,依然清晰可见。

?棺室由两个武士塑像守护。里面有4个金色的神龛,一具水晶石棺和3个套棺。内棺由纯金制成,上面写着年轻法老的名言——“我看见了昨天;我知道明天。”

?躺在棺内的吐坦哈蒙带着一副很大的金面具。这副面具和他本人的相貌几乎一模一样。X光检查只发现面具上一块伤疤和法老本人脸上的伤疤,厚度稍微有点不同。这位年轻的法老看上去既悲伤又静穆。胸前陈放着由念珠和花形雕刻串成的领饰,矢车菊、百合、荷花等色彩虽已剥落,但仍依稀可辨。专家们认为这个领饰是法老的年轻王后,在盖棺之前献上的。墓内还有一幅壁画,表现这位年轻而又神气的法老,正被两位天神接往天国。

?哈坦卡蒙法老的木乃伊由薄薄的布裹缠着,浑身布满了项圈、护身符、戒指、金银手镯以及各种宝石。其中还有两把短剑,一把是金的,另一把是金柄铁刃的。后一把极为罕见,因为埃及人那时候刚刚知道用铁。

?如此之多的珍贵文物集中在一个古墓内出土,这是史无前例的。整整用了10年的工夫,人们才将这批珍品整理完毕,转入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

?吐坦哈蒙墓的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新闻记者。前往开罗以南450英里的乌克苏尔发掘现场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直到今天,人们对这座古墓的兴趣依然不减。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参与发掘的二十多人在不太长的时间先后死去,死因不明。于是人们议论说这是“法老们的诅咒”。

?据说这座墓中发现几处法老的诅咒铭文,有一处写道:“谁要是干扰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飞到他的头上。”

?“法老们的诅咒”的神话是从卡纳冯勋爵之死开始的。卡纳冯勋爵因被蚊虫叮咬,于1923年年4月6日死去。当时一些迷信的人就开始纷纷议论,说这是冥冥中对不敬神者的报应。

?接着,报纸上开始出现“法老们复仇了”一类的标题,副标题则是“吐坦卡蒙的诅咒又害死了一个人”等等耸人听闻的词句。关于第十九个人的死讯报道是这样写的:“78岁的韦斯特伯里勋爵,今天从他在伦敦住所的7层楼上跳楼自杀身亡。韦斯特伯里勋爵的儿子曾任开掘吐坦卡蒙墓的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的秘书,去年11月在自己的房间里突然死亡,死前健康情况良好。死因无法查明。”

?不久卡特的伙伴梅斯也死了,报纸也报道了他的死讯,却绝口不提梅斯长期患病,在协助卡特时他是带病坚持工作的,工作未完就因病退出了。

?荒唐的是,后来一家报纸又报道说,一位名叫卡特的人住在美国,死因不明,他就是最近又被法老追去性命的人。卡特本人这时不得不出面辟谣了。他说,所谓吐坦卡蒙复仇等“荒谬的报道”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他说一些报纸一直提到所谓跨过古墓的门槛就有危险的事情,其实科学证明,这种危险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他强调指出,科学家已经证明墓中并不存在病菌,墓内做的感染测试的结果,也证明以上的报道是很不责任和荒唐的。

?为了纠正视听,德国埃及学家乔治·斯丹道尔夫教授在1933年,就法老的诅咒问题发表了一篇文章,不厌其烦地探究了报纸消息和其它类似报道的消息来源。他说,死在美国的卡特和考古学家的卡特只是同姓,此外是毫不相干的。他还查明韦斯特伯里父子同吐坦卡蒙墓、墓中文物的迁移以及吐坦卡蒙的木仍伊,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在列举大量事实以后做出明确的结论:“法老的诅咒”是根本不存在的。古代的铭文中也没有类似的东西。

?卡特后来又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访篇文章,写道:“就现代的埃及人来说,他们的宗教传统中根本不容许这种诅咒之类存在。相反,埃及人却很虔诚地希望,我们对死去的人表示善良的祝愿”。

?关于吐坦卡蒙法老坟墓的谣言就这样平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自然环境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非大裂谷,最高山峰:气力马扎罗山;刚果盆地及成因

2.河流、湖泊:水力资源最丰富河流—刚果河最深湖—坦噶尼喀湖

3.气候特点:炎热多雨,以热带草原、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4.矿产:南非黄金产量第一,几内亚铝土,赞比亚铜矿、尼日利亚石油

(二)居民和经济

1.黑种人的故乡黑色人种为主2.政治版图变化3.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粮食增长率,许多国家粮食不能自给;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恶化。(2)解决问题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地名的8个记忆法

全文共 1885 字

+ 加入清单

1.兴趣记忆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注意力必然集中,记得快,记得牢。因此一定要把“死”地名变成“活”地名,学得生动活泼,记忆地名轻松而有兴趣。例如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可以这样讲:

(1)首先在地图上指出该城市的位置,并拼写拼读数遍。

(2)理解:圣弗兰西斯科是美国西海岸的大港口。中国人习惯叫它“旧金山”。旧金山的开发与华工的血汗劳动是分不开的。1848年在这附近发现大金矿,美国掀起了采金热,大量招募华工。我国东南沿海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当苦工。他们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修筑铁路,建设城市。因为该城是在采金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所以华侨最初称它为“金山”。后以区别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新发现的大金矿,便改名“旧金山”。旧金山是美国华人的最大集中地,市内有一条“唐人街”,聚居着华侨及华裔7万多人。这条街充满了中华民族的乡土色彩,到处可以见到广东酒家、北京饭店和馄饨店、豆腐店等;每逢春节,街上就有耍龙灯、玩狮子、打腰鼓、放鞭炮的,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团结力。这样有目的地串插历史故事,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既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又为难记的地名,打下了记忆的基础。

2.读练记忆法

要想牢记地名,单听教师口讲不行,应该眼、耳、口、手一齐活动,互相配合,共同参加记忆。一般教地名可遵循如下几个步骤:

(1)在地图上指出地名的正确位置。

(2)在地图册或课本插图上找出同一地名的位置。

(3)工整地写出地名(有条件的还可以写出外文进行对照)。

(4)工整地进行填图或记笔记。

(5)拼读地名(由慢到快,反复念读)。

(6)在课前、课后进行指图练习或填板图。

3.分散记忆法

一堂地理课上往往会出现很多地名,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全部记忆是有困难的。最好的方法是分散记忆,就是先统计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地名。对于其中必须记的、不一定要记的、应该先记的或后记的都要心中有数,然后集中力量,逐个解决。这样既可减轻负担,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北美洲”一章中出现的地名有很多,但如果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其中有的可以暂时不记(如伯利兹和一些州名等),有的是已学过的(如格陵兰岛等)。经过这样化繁为简,记忆这些地名就不会感觉困难了。

4.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包括联想和对比: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因此教地名必须注意联系: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因此教地名又必须注意对比,联系与对比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例如亚马孙河水量最大,应与刚果河水力最丰作比较;阿塔卡马沙漠最干旱,应与乞拉朋齐雨水最多作比较;巴拿马的科隆港,应联系到西德的科隆市……如此等等。这样既是讲新课,又是温习旧知识,天长日久,不知不觉就记忆了很多地名。

5.特点记忆法

任何地名都具有其特有的历史、宗教、位置、轮廓、自然、经济、交通等特点。如能注意这些特点,引起并激发兴趣,也能起到帮助记忆地名的作用。例如西亚死海,一听名称就感到惊奇,油然起兴。读到死海附近地势最低,湖水盐分最高,湖内鱼虾绝迹,周围草木不生,失足跌入湖中并不沉没的奇怪现象时,自然想象出“死海死海真奇怪,不会游泳也能玩”的意境,从而可以牢记不忘。此外墨西哥是“仙人掌之国”,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摩纳哥是世界小赌国,梵蒂冈是世界最小的宗教国等等,都属于特点记忆。

6.分类记忆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属于发展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总复习时编制地理表解,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经济、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列表对比,这样一方面可使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又可在比较中加深对地名的记忆。

7.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是最好的记忆方法,为了把机械的记忆变为理解的记忆,可了解一些地名的由来。例如落基山原意是“岩石山”;苏必利尔湖意为“上边的湖”、“高的湖”,指该湖位于五大湖的上游,湖水下注休伦湖和密执安湖;太平洋意即“平静的海洋”,因麦哲伦环球航行时途经此地,一路风平浪静,未遇风暴而取名;再如洛阳在洛水之北(江北岸为阳),江阴在长江之南(江南岸为阴),这样顾名思义都是有助于记忆的。

8.无意记忆法

就是给学生造成必学的环境,使他们不自觉地、被迫地进行学习和记忆。例如在教室或一些公共场所挂上中外地图及图片、塑制地形模型,放置地球仪等。学生经过长期耳濡目染,反复刺激,有意无意间会记忆很多地名。这对学生并不增加困难和负担,是记忆地名的好方法之一。

此外还有很多方法,如成立绘图小组,出地理谜语,举行象征性的“环球大旅行”游戏等等,都可以加强对地名的记忆,但必须围绕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二战1939—1945年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一、战前形势

1、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上台,三国形成轴心国

意:大危机之前上台,入侵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德:对凡尔赛体系不满;在大危机打击下上台

日:对华盛顿体系不满;在大危机打击下上台

2、英法美对法西斯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为了自保,避免卷入战争;同时祸水东引,让法西斯进攻苏联)

3、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4、德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二战爆发

二、战争过程

1、爆发标志: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

2、敦刻尔克撤退,保存了英法实力-法国灭亡-德军轰炸伦敦,发动不列颠空战,

德军受挫

3、战争规模扩大:1941年,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4、战争规模达到最大:1941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

5、1942年,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6、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争正式形成

7、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中途岛海战使日军受挫,

8、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

9、诺曼底登陆(1944年),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联是欧洲第一战场)

加速了德军灭亡

10、雅尔塔会议(1945年):内容、影响见课文

11、苏联攻入柏林,德国投降-苏联对日作战-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附:

1、战争性质: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2、战争胜利重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3、中国的抗日战争属于二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二战期间美英援助苏联,显示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合作

5、二战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首先发生在美国。

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4.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3.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国际联盟诞生记

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2月11日,离威尔逊回国还有三天,国联事务委员会开了一整天的会。

法国提出了建立一支国联军队的修正案,威尔逊说这"既不合规也不实际"。会议在没有做出决议的情况下休会。第二天,塞西尔冷冷地指出了法国人面临的窘境:

"法国人是在向美国人叫板,顺带也在针对英国,告诉这两国法国不接受眼前的礼物,是因为东西还不够好。他直截了当地警告法国人,如果国联建立不起来,那剩下的方案只能是英美结盟"。

布儒瓦让步了,但他还是要做一下无望的挣扎。一个月后,他提出建议,称国联还是要有自己的军事参谋团。

他小心翼翼地说,参谋团可以向国联提供信息,谋划方案,这样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国联不至于措手不及。

威尔逊大发雷霆。他后来告诉自己的医生格雷森:"法国代表简直不可理喻,一遍一遍地重申那些已经讨论烂了的、不能更改的事情。"

布儒瓦也很不满,他告诉普恩加来说,威尔逊是个独裁者,万万不可相信。"他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

到了2月13日,第一份草案已经就绪了。威尔逊很高兴,因为这一天是他的吉日,而且草案总共有26条内容,也就是两个"13"(13是威尔逊的幸运数字)。

国联大体上成型了:

这是一个所有成员国参加的大会,有一位秘书长,还有一个五巨头勉强占多数的执行委员会(由于美国后来没能加入国联,所以这一条并不成立)。

国联没有自己的军队,也没有强制仲裁权或裁军权。不过公约也指出,国联所有成员国都有义务尊重彼此的独立和领土。

由于大国担心小国可能会联合起来投票否决它们,所以还加了一个条款,规定国联的大多数决议必须得到一致通过才能作数。

后来人们把国联的无用都归咎于这一条。

德国现在被排除在国联之外。法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异常坚决,它的盟友准备让步。

实际上,威尔逊支持把德国看成一个需要改正错误的有罪国家。"从道德上说,世人有权力要求德国裁军,这个国家应该交到有思想的一代人手中。"

这样一来,德国就处在一个非常古怪的地位上,既要同意《凡尔赛和约》里建立国联的条款,但它自己又无法成为其中的一员。英国和美国后来都认为,这是极不公平的。

《凡尔赛和约》也体现了人道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的一些要求。它做出了一项保证,即国联将考虑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法庭。

它还加入了若干条款,反对非法贩运军火,反对奴役行径,支持国际红十字会扩大影响力。

它还建立了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LabourOrganization),为工作条件设定国际标准。这是中产阶级改革人士、左翼政党以及工会期盼已久的东西("八小时工作制"是这些人的主要口号)

2月14日,威尔逊在巴黎和会的一次全体会议上递交了国联公约草案。国联事务委员会成员十分自豪,他们拿出了一份既能实际操作又能鼓舞人心的文件。

"战争带来了许多可怕的事情,"威尔逊总结道,"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非常美好的事情。"他于当晚离开巴黎返回美国,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出席和会的主要任务。

不过公约本身还未达到十全十美的地步。法国人还是想在里面加入一些有关军事的内容,日本人之前警告称要加入一条涉及种族平等的条款。

该条款有很大争议,有关德国前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托管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决定了美国美洲政策的门罗主义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编辑推荐:国际联盟诞生记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居民国家

(一)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人种(1)白色人种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2)黄种人主要分布亚洲东部(3)黑种人:主要分布非洲、大洋洲、美国

2.世界语言和宗教(1)世界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2)世界的宗教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二)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布

1.世界的国家(1)世界18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地区(2)面积不等,前6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3)人口不等最多中国,其次是印度(4)政治制度不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

2.国界和领土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

3.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13个地区

4.重要国际组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英国人戈登传奇之苏州杀降

全文共 2188 字

+ 加入清单

李鸿章初见戈登,眼前一亮,心中顿生英雄相惜之情。此前李鸿章接触的西方人,大多是盲流和武器贩子,和他们相比戈登真是鹤立鸡群。(作者按:下面引用的李鸿章对戈登的评价,译自英文史料,李鸿章原话暂时没有找到,留待以后弥补。)

李鸿章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他对戈登的第一印象:"这个英国人戈登的到来,真是天赐。他的言谈举止比我所见过的西洋人强过百倍,那些人大多傲慢自大,令人生厌。"几个月以后,李鸿章陪同戈登的常胜军进行一次军事行动,他对戈登更为欣赏:"看这个英国人做战,真是疲惫的眼看见美景,沉重的心喜获甘露……如果有什么能和曾国藩的学识一样让我敬佩,那就是这个英国军官的指挥才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鸿章对戈登的看法逐渐改变。7月,李鸿章在日记中写道:"不管戈登将军心中有多少狂想,他必须管住他那张嘴。"这句话事出有因。由於戈登禁止常胜军攻陷城池后大肆掳掠,他必须保证充足的军费来源。李鸿章供应淮军已经捉襟见肘,於是时常拖欠常胜军的军饷,大概是想迫使常胜军通过劫掠自给自足。不想戈登坚持原则,绝不松懈军纪。由於欠饷,常胜军几次哗变,都被戈登以铁腕手段镇压下去。戈登数次向李鸿章索要军饷未果,火冒三丈,公开指责李鸿章和淮军将领营私舞弊,截流常胜军的军费。9月,李鸿章对戈登的评价开始变得客观许多:"(戈登)有不少缺点,他心高气傲,脾气暴躁,没完没了地要钱……虽然我对他颇有微辞,但他的确是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我依然很欣赏他……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只不过较难相处。"

本来李鸿章和戈登可以相安无事直到战争结束,但"苏州杀降"事件使两人的关系到了决裂的边缘。1863年10月,常胜军和淮军开始围攻苏州。常胜军火炮犀利,苏州外围石垒、长城相继被破,太平军守将郜云官等人失去抵抗意志,通过淮军营官郑国魁联系,和程学启、戈登在洋澄湖密会。郜云官同程学启定下降约,戈登居间做保,因为双方都认为戈登最讲信用。11月29日,苏州守军投降。四天以后,郜云官等降将被杀,这就是"苏州杀降"事件,事情始末在谭伯牛的《战天京》一书中有详细记载,这里就不赘述。

根据李鸿章的记录,杀降当天上午戈登被调往昆山,因而并不在场。事实上,戈登自己的备忘录记载,他杀降时仍在苏州,只是被入城的淮军以保护他的安全为由软禁了一个小时,而降将们就在这段时间被砍了头。戈登在得知杀降以后,留了一封短信给李鸿章,然后才乘汽轮回到昆山。李鸿章的不实之辞,大概还是想为戈登开脱责任。

种种迹象表明,杀降早有预谋,戈登显然是被利用了。洁身自好的戈登怒不可遏,率领常胜军返回昆山,拒不参战。据说盛怒的戈登拎着手枪到处寻找李鸿章,要和他决斗以挽回自己的名誉。李鸿章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一方面向朝廷表功,戈登赫然位列程学启之后,接着重赏常胜军白银六万两,其中一万两奖给戈登;另一方面向上海的英、法、美等国使团去函,解释苏州杀降的前因后果,强调杀降纯粹是中方的决定,和戈登无关。不久朝廷的赏赐下来,戈登被封提督,赐穿黄马褂,带孔雀花翎。清政府还仿照西方式样给戈登制作了一枚巨大的纯金奖章。

戈登到昆山以后,向英国公使提交辞呈,但被再三挽留。戈登拒绝接受李鸿章的一万两白银的赏金,还打算拒绝朝庭的一系列封赏,"由于攻占苏州后所发生的情况,我不能接受任何标志皇帝陛下赏识的东西"。但在公使的规劝下,戈登最后还是接受了清政府的嘉奖。戈登回到英国以后,将纯金奖章熔掉捐给了慈善机构,只保留了黄马褂。这件黄马褂至今依然存放于英国的戈登纪念馆。

1864年3月,戈登终於抛弃前嫌,面见李鸿章商议战事,两人都避而不谈"苏州杀降"一事。接下来常胜军又攻陷数座江南城池。5月,常州城破,太平天国在苏南最后的军事重镇陷落。常州克服以后,太平天国的灭亡指日可待,於是常胜军在昆山解散,戈登随即返回英国。

戈登和程学启并肩作战,结下莫逆之交,两人以兄弟相称。"苏州杀降"事件以后,戈登憎恶程学启背信弃义,手捧郜云官的首级痛哭,发誓与程绝交。不久程学启去世,戈登又悲不自胜,将两面"程"字战旗带回英国,留作永久的纪念。戈登临走时向中国同僚赠言:"中国人民耐劳易使,果能教练,当可转弱为强。"又说:"中国海军利於守,船炮之制,大不如小。"这些预言后来都一一实现。

1879年8月,中国驻俄公使崇厚未经清政府批准,同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消息传来,朝野大哗。翰林院中以张之洞为首的清流上书朝廷,力主撕毁条约,内惩崇厚,外拒俄夷;诸疆臣中左宗棠主张"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倾向主战派;而李鸿章认为"崇厚所定俄约行之却有后患,若不允行后患更亟",力主通过外交斡旋争取修订条约。主战派意见在朝廷成为主流,一时间中、俄之间战云密布。

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请戈登来中国,想利用他的声望说服各主战大臣,争取和平解决中俄争端。1880年7月,戈登在阔别中国16年以后,再次来华。此时戈登虽然已经47岁,但依然心直口快。在和主战派大臣们会面时,戈登说了一席话,让旁边的译员惊恐不安,拒绝翻译。戈登於是拿出一本字典,翻到某一页,将他想说的词指给大家看--戈登指出的赫然是"愚蠢"二字。慈禧经过庭议,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将崇厚治罪,派驻英公使曾纪泽赴俄修约。曾纪泽经过艰苦的谈判,同俄国签订《中俄改订条约》,终於使伊犁等地和平回归中国版图。

编辑推荐:英国人戈登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新航路的开辟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1、新航开辟的原因:

(1)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2)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而《马可o波罗行纪》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更加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3)这个时期欧洲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地球的了解,使他们走出欧洲成为可能。

(4)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对欧洲人的海外探险起了重要作用。

(5)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通过原来的商路经营东西方贸易非常困难。

2、时间:15-17世纪,持续200多年。

3、过程:

4、影响:(1)航路开辟后,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由原来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新航路的开辟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他们大量掠夺殖民地的财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对汉谟拉比法典意义知识的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

《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上面的内容,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点,相信一定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复习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战火频仍的中东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一、战火频仍中东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1)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3)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4)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

2、中东战争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争夺土地或运河主权,争夺水源等;

3、中东战争严重后果: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4、四次中东战争: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1、二战结束以后,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动荡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的介入,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2)由于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中东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矛盾,有当地复杂的民族矛盾、尖锐的宗教斗争等。(3)阿以之间的领土争端。(4)当地水资源奇缺,加剧了双方的争夺。(5)几十年的斗争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并陷入连续不断的报复性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

2、对巴以和平进程做出过贡献的重要人物、业绩和精神:

(1)重要人物: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以色列的拉宾和佩雷斯、埃及的萨达特、美国的克林顿等人物都做出了贡献。

(2)业绩和精神:以色列的拉宾总理对巴勒斯坦作了一些让步,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的曙光,却遭到以色列极右势力成员的刺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联合国争取民族权利与国家独立,但也争取和平,无怨无悔地走过了带有传奇色彩的艰难一生。埃及的萨达特和美国的克林顿努力为巴以双方领导人的会晤牵线搭桥,对中东和平产生了一些正面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日本群岛地形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海底地壳隆起、海面上升,日本列岛最终形成。日本列岛南北两端,均由大陆架和大陆断续相连。也就是说,当时的“日本”还不是“列岛”。

日本群岛位于亚洲东部边缘,在北纬31°~46°之间,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3,900多个小岛组成,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在第四纪时,由于日本海和台湾海峡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岛。日本全部面积为37.7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大岛为36万平方公里。日本群岛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这个自然综合体的前提。

地形

日本群岛在水平地形上的特点是:岛势狭长,海岸曲折,海湾众多,因而群岛的任何地方离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内。日本地表崎岖多山,平原面积狭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岛的地形中最占优势,据统计,日本国有7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其中纯山地即占全国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与海岸平行,分内外两带,内带位于日本海一侧,主要包括奥羽、越后、飞驒等较大山脉;外带位于太平洋一侧,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关东、木曾、纪伊、四国、九州等山脉。日本群岛的平原和低山仅占日本面积的13%,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本国最大的平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海拔仅50米,其前身为东京湾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外,还有名古屋附近的浓尾平原,大阪、京都一带的畿内平原等。

地震带

日本群岛是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环,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称于世。全境火山可分为8列,即千岛火山脉、那须火山脉、鸟海火山脉、富士火山脉、乘鞍火山脉、白山火山脉、阿苏火山脉和雾岛火山脉。其中雾岛火山脉从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岛,并与台北大屯火山遥相连系。圆锥形的火山是日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余年未见活动,山顶积雪、四时不化,有日本阿尔卑斯之称。此外还有盾状火山,但不如圆锥状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苏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状活火山,火山口至今还常喷出大量的烟气和火山灰。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带分为两列,日本海沿岸的称内侧地震带,太平洋沿岸的称外侧地震带。大地震多发生在外侧地震带,危害性最大的地震区是在大阪、名古屋和东京附近一带地区。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引起海啸,死伤17万多人。

总结:在亚洲大陆的东部边缘,经过激烈的地壳变动,呈弧状南北走向的日本列岛的基本构架开始形成,并在更新世几经变化,而引起这种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冰川的消长。

编辑推荐:日本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