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东汉时的南海称为(优秀20篇)

浏览

5449

文章

940

篇1:中国大陆濒临渤海黄海南海和什么海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大陆濒临渤海黄海南海和东海。中国海指濒临中国的海,分为东中国海、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东中国海包括渤海、黄海、广义东海。南中国海里面九段线以内的是中国有主权的中国南海,南中国海大于中国南海。

一、渤海,渤海是中国最北的近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同时也属于内水范畴。

二、黄海,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是西太平洋典型的一个半封闭边缘海,它位于我国与朝鲜半岛之间。是一个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闭海。

三、东海,东海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东北部通过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通,西南部通过台湾海峡与南海相连。

四、南海,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该海域自然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袋獾称为“塔斯马尼亚的恶魔”的原因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又称为塔斯马尼亚恶魔、大嘴怪,是一种有袋类的食肉动物,只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州。袋獾是袋獾属中唯一未灭绝的成员,身形与小狗差不多,肌肉发达,十分壮硕;黑色的皮毛,遭遇攻击时发出的臭味和刺耳的叫声。除狩猎外,袋獾也进食腐肉,它们通常单独行动,有时也与其他袋獾一起进食。袋獾是世界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曾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于六百年前在澳洲大陆绝迹。1941年,袋獾被正式公告为保育类动物。

袋獾体型矮胖及粗壮,头大尾短。贮存脂肪的尾部是袋獾健康的指标,因为瘦削的尾部代表袋獾健康欠佳。袋獾的毛发呈黑色,不过胸部和臀部往往带有小块白色的毛。身长525-800毫米,尾长230-300毫米,体重4.1-11.8千克。毛色深褐或灰色,喉部及臀部具有白色块斑,吻为浅粉色。体形与鼬科动物相近。腹部生有育儿袋。

袋獾

袋獾称为“塔斯马尼亚的恶魔”的原因

因为袋獾长得很丑,生性凶恶又贪食无厌。不但吃各种小鸟、小兽和晰蜴类动物,还有别的动物的尸体,甚至潜入村庄,掠食各种家禽、家畜。它的叫声也非常凄厉,行动迅速敏捷,神出鬼没。所以当地的人们就把它们称作塔斯马尼亚的恶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万人敌?张飞和关羽算万人敌么?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从字面上来理解万人敌,应该就是指武力非常高强的人了,虽说不可能一人打一万个人,但是这种称号的威慑力已经足够强打了。那到底哪些人配得上这个万人敌的说法呢?在三国时期,关羽张飞就是万人敌的代表,当然关羽和张飞的个人能力我们肯定不会质疑,只是关羽和张飞能算是三国里最厉害的人物么?当然这个大家可以讨论,而且万人敌并不止这一个意思,下面一起来看看万人敌到底是什么吧。

在三国时代,关羽、张飞的名气一直很响亮。他们同时被称为万人敌。根据《三国演义》的文学化演绎,所谓的万人敌,其实相当于勇力过人。如,关羽、张飞都曾经被描绘为,在万军中取敌人上将的首级,如探囊取物。 文学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在三国时代,并不存在大将单挑的战斗模式。一般情况下,是阵地战与集团军作战和攻城战居多。因此,《三国演义》中对大将的描写,都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所谓的将帅,更多是富有战略和战术的指挥官级别的人才。

关羽、张飞被誉为万人敌,一定不是指他们的个人能力很强,而是指他们带兵打仗的能力强。这样才符合实际。那么从《三国志》中对二人的描写可以看出,万人敌应该另有一番解释。追本溯源的话,万人敌的说法来自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描写项羽时写道:“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从这里可以看出,万人敌指的是兵法,而不是个人能力。个人能力指的是一人敌,而不是万人敌。所以说,这是万人敌的本源,也是最开始的意思。

在三国时代,张飞、刘备的所谓万人敌是这个意思吗?《三国志·魏志·程昱传》关于万人敌,写道:“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从这里看不出万人敌是否指的是个人能力,但是可以看出未必是个人能力。在《三国志·蜀书·张飞传》中,对这个问题有更明确的描述:“初,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的万人敌,指的是带兵的能力。

在《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中,唐朝郎士元明确写道:“将军(关羽)禀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这里的一剑指的是指挥官的剑,而不是个人打斗的剑。在《续资治通鉴》中,吴国公写道:“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可见,万人敌与谋略相关,应该指的是懂兵法。所谓的万人敌,与个人战斗能力没有关系,更多是指兵法能力,指挥作战的能力。因此,可以很明确地说,后人对关羽、张飞有太多误解。他们明明是带兵打仗的将军,最终被描绘为个人能力很强的有勇无谋的将士。这是对他们最大的误解,也是不公平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为什么萧敬腾被称为雨神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萧敬腾(1987年3月30日—),生于台北市,歌手。很多网友丢戏言说,萧敬腾要来了,准备下雨了,那么,为什么萧敬腾被称为雨神?

“求雨”恶搞图片疯传网络

于是,当南方掀起大范围高温之际,萧敬腾晋升为新一代“龙王三太子”,网友们狂热追随他所发布的每一条微博,转发评论求“赐雨”,各种恶搞图片随之传遍网络,要求其全国巡演的呼声越来越高。

面对网友的调侃,萧敬腾开始还试着为自己开脱。后来,萧天王似乎也被自己的“威力”吓到了,频频微博“致歉”。七夕北京演唱会,他干脆开启“自暴自弃”模式,摆出一副“自黑”架势:“到北京了~海关看到我就说今天要下雨了,我跟她说~下不下~我会安排。”

数字“揭秘”萧敬腾遇雨概率

这数字之高让小编“细思恐极”,于是决定追随大众娱乐的脚步,“科学”地八卦一下。整理2012年萧敬腾所有场次演唱会,加之2013年萧敬腾所有透露其行踪的微博,小编汇总出萧天王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共43天行程。根据行程,查看当地当日的天气实况纪录,发现“雨神”在43次出行中,共有26天遇到了降雨,占总数的60.46%,并没有83.3%那么夸张。

而在这43天里,萧敬腾除了自己的老家台北,最常跑的一个地方就是北京,除了去年的7月21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进京5次,其中3次遇雨,分别是在6月19日,7月1日,以及7月31日。有趣的是,无论是去年的“7·21”还是今年遇上的3次雨,都恰好集中在北京最容易出现降雨的时段,据1971年至2000年全国主要城市平均降雨日数统计显示,北京常年6月的降水日数为9.7天,7月为13.6天,而今年的北京较常年同期雨日偏多,6月的雨日就达到13天,7月则为16天。其它几个他常去的城市,如上海、广州、杭州,常年全年的降雨日数分别为153.9天,149.2天,151.9天,全年有近一半的时间都会出现降雨,所以,与其说是“萧天王”招雨,倒不如说他格外“贪恋”那些多雨的城市多雨的日子。

“雨神”是怎样炼成的

说起“雨神”的诞生,得追溯至2012年的7月21日,这一天萧天王要来北京开演唱会,兴奋的他提前一天就在微博上呼唤歌迷:“北京的朋友~明天七点半~万事达中心~五棵松见~老板说~‘必须’准时开场~所以~请各位早点出门~我不喜欢你们错过我的~everything”。“老板”要求准时开场?那得看“老天”心情,21日北京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水,日降水强度超百年一遇,市内一片汪洋,别说看演唱会了,回家都成了奢望。

于是,困在路上的歌迷与萧天王微博互动,各种神回复层出不穷:“我们快到了,还有8海里。”“大家划快一点,不要让敬腾久等!”“台湾的朋友,虽然你来到了北京,我们依然隔海相望。”——最绝的是“别等了,你自己唱吧!”此时,萧天王的“雨神”威力已初露端倪。同年8月8日,萧敬腾上海演唱会开票,上海遭遇50年来最大台风海葵;10月31日,萧天王新专辑母带留在纽约,飓风桑迪携狂风暴雨肆虐纽约;11月5日,萧敬腾天津演唱会因雨太大而延期……屡被验证的“雨神”显灵神迹让网友惊叹:“女人不是水做的,萧敬腾才是!”而他的演唱会也封为“南水北调”工程。

萧敬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被称为冬皇的坤生是谁?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孟小冬

称为冬皇的坤生的人是孟小冬。坤生其实是“乾旦坤生”的缩写,意思是在戏台子上,由女人扮演男性角色。作为一名坤生,孟小冬被大家赞誉为“冬皇”,她的扮相非常威武,在唱戏的时候甚至听不到一点女声,可见其技艺之深。

京剧界有“乾旦坤生”的表演形式,源于京剧历史的早期,妇女是不被允许进戏院看戏的,更遑论成为京剧演员了,所以剧目中那些女性角色只能由长相清秀、嗓音条件较好的男子来演绎。所谓“乾旦坤生”,就是指戏台上男人扮演女性角色,而女人扮演男性角色。被称为“冬皇”的坤生是孟小冬。孟小冬是一代名伶,她的经历非常传奇,曾经嫁给梅兰芳和杜月笙,晚年于台湾仙逝。

以孟小冬为代表的“坤生”初露峥嵘、蜚声菊坛,他们的巅峰组合成就了京剧艺术的鼎盛春秋。七尺男儿化装成女子,用假嗓演唱,描摹女子的神态举止。而女娇娃戴上髯口穿上厚底在台上龙行虎步本已艰难,而以女子的嗓音唱出老生的沧桑甚至花脸的雄浑却不露“雌音”更是难能可贵。由此,这样的乾坤颠倒男女换位不仅没有让观众们难以接受或者排斥,相反,一旦有优秀的演员出现则拥趸无数,当年孟小冬与梅兰芳合演的《四郎探母》便成为一段载入史册的梨园佳话。

孟小冬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亲叔伯都是京剧演员,故而孟小冬也受到了父辈的影响,踏上了梨园之路。孟小冬自九岁开始训练,十二岁就能独自上台表演了。后来孟小冬在北京、天津有多场表演,一时间风靡全国。

她也是余叔岩的优秀弟子,也是余派的传承人物之一。孟小冬的扮相非常威武,在唱戏的时候甚至听不到一点女声,可见其技艺之深。孟小冬的代表作品有《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等等。

孟小冬的一生非常坎坷,但她也曾经遇到自己的挚爱。孟小冬的第一任丈夫是大名鼎鼎的梅兰芳。两人旗鼓相当,经常合作同台演出,在合作当中互生情愫,故而彼此深爱。然而他们的感情只维持了数年就结束了。孟小冬后来与杜月笙在一起了,杜月笙在去世之前,也交代自己的子女要照顾好孟小冬,可见其用情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牛蒡被称为餐桌上的保健菜的原因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牛蒡”(又称大力子)是两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其根均可入药,也可食用,《本草经疏》称其为“散风除热解毒三要药“。《本草纲目》称其“通十二经脉,洗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牛蒡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在日本可与人参媲美,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产品。

牛蒡

牛蒡被称为餐桌上的保健菜的原因

它既是蔬菜又是预防当前“富贵病”的良药,吃饭、治病,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很多人不太认识它,它在超市和早市上可以找到,相貌很像山药,较之细长,算是特菜吧,价位稍高。

很多时候,大家都说现在餐桌上没什么可吃的,我告诉你一个好东西,那就是牛蒡,它既是蔬菜又是预防当前“富贵病”的良药,吃饭、治病,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很多人不太认识它,它在超市和早市上可以找到,相貌很像山药,较之细长,算是特菜吧,价位稍高。

牛蒡为菊科草本直根类植物,性温、味甘、无毒,别名大力子、东洋参、牛鞭菜等,牛蒡子和牛蒡的根既可入药也可食用。它原产我国,公元920年左右传入日本,在日本栽培驯化出多个品种,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菜又从日本引种。牛蒡在我国长期作为药用,《本草纲目》中记载“减苗洗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应益其人,可洗五脏恶气、散风解毒去火”。《名医别录》中也记载“久服可减脂瘦身、轻身耐老”。

在日本,牛蒡为寻常百姓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保健菜。它可以与人参相媲美,因此被称作东洋参。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前田博士认为,牛蒡的保健功能在于它可消除和中和有害人体健康的“活性氧”,因为“活性氧”不仅是致癌因素,也是动脉硬化和老化的原因之一。而美国著名的保健专家艾尔·施德尔博士在他的《抗衰老圣典》一书中指出,牛蒡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体维持良好工作状态(从幼年到老年均适用)的营养蔬菜,可每天食用而无任何副作用,并且对体内系统的平衡具有复原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被称为“打孔巨匠”的海洋生物是什么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A.韦德尔氏海豹

B.小海螺

答案:韦德尔氏海豹

韦德尔氏海豹出没于海冰区,并能在海冰下度过漫长黑暗的寒冬。它靠锋利的牙齿,啃冰钻洞,伸出头来,进行呼吸,或钻出冰洞,独自栖息,少见成群现象,号称“打孔巨匠”。

韦德尔氏海豹,又称威德尔海豹、威氏海豹或威德尔氏海豹,是海豹科下韦德尔氏海豹属的唯一种动物。韦德尔氏海豹,又称“僧海豹”,是一种极古老的生物,因而有“活化石”之称,它们曾被记载于亚里士多德的书中,也是哥伦布在“新大陆”最先看到的海豹。韦德尔氏海豹曾经遍布太平洋、加勒比海及地中海,现今世界上大约只有75万头。

韦德尔氏海豹命名

韦德尔氏海豹(拉丁文学名:Leptonychotes weddellii),又名威德尔海豹、威氏海豹或威德尔氏海豹,是海豹科下韦德尔氏海豹属的唯一种动物,由一位英国的南极的航海探险家詹姆士·威德尔(James Weddell)所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谁被称为龙潭后三杰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称为龙潭后三杰是熊向晖、陈忠经、申健,此三人都是胡宗南的部属。

他们自始至终深受胡宗南信任,甚至还被胡宗南送往美国深造,回国后又并肩战斗在新中国的外交战线上。这堪称世界特工史上的奇观。三人于1949年建国前后回到祖国。熊向晖此后长期在外交部任职,曾担任中国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陈忠经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代局长,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等职,申健则长期担任外派大使 。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山东省掖县,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后龙潭三杰之首。1978年后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申健,原名申振民,直隶大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后曾任驻古巴大使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秘书长、副部长,中国古巴友好协会会长,驻印度大使等。1992年逝世。

陈忠经江苏仪征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党员。建国后,历任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代局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陶渊明被称为什么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因此,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为什么故宫被称为"紫禁城"?

全文共 142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的故宫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皇宫。古代的人认为,主宰世界万物的天帝就居住在紫微星上的紫微宫里,紫微宫是天帝的皇宫。皇帝既自称"受命于天",是"天子,那他的住所当然也要称为"紫宫"了。另外,皇帝的住所戒备森严,绝不许平民百姓接近,是一块"禁"地。所以,皇宫就被人们称为"紫禁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为什么把男子丧妻后再娶称为“续弦”?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俞伯牙擅长鼓琴。妻子病重时,俞伯牙经常鼓琴给妻子听,从而缓解妻子的病情。一日,妻子重病复发,俞伯牙依旧为妻子鼓琴,但是中途琴弦断,琴音止,发现妻子竟然已经溘然离世。后来,俞伯牙另娶妻子,重新接续琴弦,又鼓琴给新妻子听。于是,后人称妻子去世为断弦,新娶妻子为续弦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被人们称作“琴仙”,他最擅长弹的便是七弦琴。他和他的妻子很相爱,经常弹琴给妻子听。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俞伯牙的妻子得了重病,尽管名医奇药都用过了,但都无济于事。俞伯牙终日陪伴床前,看着日渐消瘦的妻子,再无心情弹琴。有一天,妻子醒来,感觉身子好多了,便央求丈夫弹上一曲。俞伯牙见妻子身体有了好转,兴奋不已,转弦拨轴就弹了起来。没弹几曲,琴弦突然崩断,俞伯牙一脸抱歉地抬头看妻子,而妻子却随着琴声与世长辞了。俞伯牙伤心不已,从此不再碰琴。

一年后,俞伯牙的亲戚看他终日形影相吊,便有心给他说媒。搪塞了两三次后,俞伯牙便答应与女方见面,没想到一见钟情。女方听说俞伯牙素有琴仙之称,便提出想听听俞伯牙弹琴。犹豫了一会,俞伯牙拿出旧琴,拂去灰尘,去掉断弦,换上新弦悠然拨弄起来。女方听罢,当下就答应了这门婚事。于是人们就以此为由,将再次娶妻叫做“续弦”

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就用“琴瑟”来指代夫妻。不少书中更是经常用“琴瑟和鸣”来比喻夫妻感情和谐深厚。如《三元记团圆》中说:“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

还有一个说法:据《汉武外传》当中记载,汉武帝用的弓弦断了之后,以鸾胶续之,弦后来变得异常坚固,一直没被拉断。后来人们便称男子续娶为“续弦”、“续胶”或“鸾胶再续”。刘兼的《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诗:“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肠。”这里的“鸾胶”,就是续娶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美南海争端的来龙去脉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南海局势因美军舰“巡航”行动再次升温。有分析文章指出,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是中国声索的“九段线主权”和美国主张的“航行自由权”之争。那么,下面本安全网专注于公共安全常识的小编就告诉您“九段线主权”和“航行自由权”的相关常识。

中国:拥“九段线主权”

不过,争论背后,是如果中国根据“九段线”获得领海权,南海将大部分成为中国内海,美国围堵中国的岛链政策将会失效,并大大减低了美国在东南亚的活动能力。

所谓九段线,是指中国在南海划出呈U形的9道虚线,并声称对此圈内数百平方公里海域拥有主权。而九段线最早可追溯至1947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在此区域划出11段主权虚线。中方一直宣称,对南海的主权可追溯到数世纪前,而南沙与西沙均曾是中国藩属即是证明。

南海同时是国际航运要道,美方称“巡航”争议海域,是要维护该区域的“航行自由权”。美国国防部长卡特(AshtonCarter)此前表示,美将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区飞行、航行及活动,南海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例外。

美海军作战部长理查德森(JohnRichardson)则说,美海军在南海国际水域,包括中国宣称主权的水域航行,不能被视为“挑衅”。

美称维护“航行自由”权

根据美国国防部“航行自由”年度报告,仅2000-2011财政年间,美军舰机就针对3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00余次此类“航行自由军事宣示行动”。这些受到美国军舰和飞机挑战的国家和地区,或由于军事力量薄弱而无法发现和抗衡美军舰机,或由于需要美国支援和援助很少对这种挑衅作出有力反应。即便日本和菲律宾这样的盟国,也被美军舰机多次不打招呼地侵入其领海甚至内水。日菲为了某些目的,只能忍气吞声。

然而,美军这种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也有碰壁的时候。1988年2月,美国海军第六舰队派出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驶入黑海,执行“航行自由计划军事宣示行动”,以挑战苏联制定的外方军舰无权在苏联领海实施“无害通过”的主张。当美国军舰进入苏联克里米亚半岛12海里领海水域后,苏联黑海舰队派出比美舰小得多的护卫舰和警戒舰各1艘前去拦截。在美国军舰声称享有“无害通过权”并继续深入苏联领海的情况下,苏联军舰采取撞船方式捍卫主权,美国军舰在受到损伤后仓皇逃离苏联领海。之后若干年内,美军舰机再也没有侵入苏联或俄罗斯领海的行动。可见,所谓霸权,也有欺软怕硬、外强中干的特点。

而今,美军再次提出以行使所谓的“航行自由”之名,进入中国南沙群岛12海里以内海域,完全是以一己私利破坏南海地区和平稳定,违反国际法,理所当然受到中方强烈反对。事实上,美国在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从来没有受到过影响。美方此举的目的,主要是为菲律宾等国家撑腰打气,以换取他们对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支持。

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利主张,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中国政府所长期坚持,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方一向主张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和世界各地享有航行和飞越自由,但航行和飞越自由绝不等于外国军舰、军机可以随意进入一国领海、领空。中方绝不允许任何国家以“维护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名,侵犯中国在南沙群岛的领海和领空。

中国军队将始终如一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南沙群岛守岛人员的安全。美方须谨言慎行,不作出任何威胁中国南沙群岛守岛人员安全、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冒险和挑衅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角鹿被称为什么鹿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大角鹿被称为巨大角鹿、巨型鹿或者爱尔兰麋鹿。

因为大角鹿的鹿角是众多品种鹿中最大的,最大的鹿角约有3.65米阔,90磅重,所以称之为巨大角鹿;又因为大角鹿是所有鹿类中体型最大的鹿,站立时肩高2.1米,所以被称为巨型鹿;大角鹿的大量骨骸在爱尔兰发现,所以它又叫做爱尔兰麋鹿。

大角鹿生存于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的欧亚大陆,其生活在三百万年至一万两千年前,大约在7700年前灭绝,在我国的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都发现了它的化石。在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穴内有很多大角鹿的化石。大角鹿的大量化石现正在爱尔兰都柏林的爱尔兰自然历史博物馆展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南海殿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殿为文化旅游景点。

南海殿

贵德城南南海殿,"古八景"之一。山如龙行,山前有南海观音菩萨殿、三清宫、道宫王母宫,山顶有文峰阁。牌坊佛塔掩映于垂柳松柏之间,殿宇宫墙错落于溪流山岩之中。山腰小桥横斜,溪水潺潺,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每值吉日良辰,游人如织。

历史传说

它初建于明末,由西向东依山势而建,因山呈龙形,相传为龙脉所在,明相刘伯温派人斩断龙脉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这座古老的山上有个神奇的传说:明朝开国之初,宰相刘伯温在全国各地发现了相继移动的九条龙脉。其中,梅茨山上的这条龙脉是最大的。因山呈龙形,相传是龙脉所在。这条山是向下移动的,假如龙首到了黄河边,能饮到黄河水,贵德这块钟灵毓秀之地必出一位“真龙天子”。洪武皇帝朱元璋听到此事后又惊讶又着急。因为他的江山是率领万千将士辛辛苦苦打拼得来,来之不易,他老担心江山易主,所以急派亲信大臣、当朝宰相刘伯温来贵德斩断龙脉。派来的人是浙-田人,后来就留下了“青田断脉”的典故。一行人在挖龙脉的过程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天开挖的地方一到夜间便会悄悄合拢,如此反复数日,众人无计可施。后经高人指点,在梅茨山的山腰修建了一座观音菩萨殿,供奉了观音菩萨,镇住了龙头,才顺利斩断龙脉。在挖龙脉的过程中,挖出了红色的泥土,还湿漉漉的,当地老百姓认为那是挖断龙脉流出的龙血。大家朝下看,那就是挖断龙脉的垭口,有三层楼房那么深。

从此以后,这座古老的山头就以这个神奇的传说吸引着无数来自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的游人来此详考断脉的遗痕,倾听“青田断脉”的神奇传说。

文化背景

1958年“大跃进”时期,在“破除迷信”的口号下,贵德南海殿、隍庙、文庙、文昌庙没有一处不拆的。把古代文物视为“迷信”,这是那个特殊时代的悲剧。1985年,群众又集资重修菩萨殿和文峰阁、亭、台、楼、榭一应俱全,亭后特立石碑,上 书“人文蔚起”这四个大字彰显了贵德人的文化志向。张荫西先生有诗云:琳宫楚宇自参差,一带苍烟衬晚霞。空绝无碍清净心,潺潺溪水伴林鸦。

南海殿景区在贵德“古八景”中有“南海溪声”的美誉。上了梅茨山,一来登高望远欣赏一下贵德优美的田园风光,二来亲眼目睹“青田断脉”的遗踪。是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相依并存的旅游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楚国秦国都是周王分封,为什么被称为蛮夷?

全文共 1436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和周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可以算是大国了,楚国地盘非常大,而秦国实力强悍,都是不容小视的国家之一,而且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被中原各国看作是蛮夷之国,但是,他们同样也都是周王分封的封国,为何会被这样称呼呢?这与楚国和秦国的什么样的历史有关系,为何会有这样的看法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它们出身低,分封晚

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实行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为诸侯。周武王和周公共分封了三百多个诸侯国,其中七成以上都是姬姓诸侯国,比如鲁国,燕国,晋国等,齐国则是功臣姜太公的封地。

相比以上各类诸侯国,楚国和秦国的统治者的出身比较低,获得分封的时间也比较晚。

楚国统治者虽然宣称是高阳氏(黄帝之孙)的后裔,但已经流落南方荒蛮之地数百年。楚国建立国家的时间比周朝还早一些,但直到周成王时期,楚国首领熊绎拿着桃木弓和棘枝箭侍奉周天子,替天子驱邪除灾,才获得周成王的承认,被封为“子爵”。

秦之先人也是高阳之后,因助禹治水有功,舜赐姓嬴氏。周孝王时,赐秦地为封邑,方圆五十里,号为秦嬴。秦庄公时,因征伐西戎有功,被周宣王封为西垂大夫。

公元前771年,犬戎和申侯攻杀周幽王时,秦襄公出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被周平王封为伯爵,赐给岐(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以西之地,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

平心而论,楚和秦的出身并不低,而且很高贵,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周王的赏赐,比那些无功而受禄的周王亲戚们牛多了。

但是,当时的姬姓诸侯国数量占绝对多数,他们都很有优越感。他们的君主看秦国楚国,就跟后世王朝的皇亲国戚看待一般官吏没啥区别。他们看不起秦、楚,认为它们是蛮夷也就很好理解了。2、位于蛮夷之地

姬姓诸侯国大多被分封在中原的肥沃之地,生活比较滋润。外姓诸侯大多被分封在边缘之地,土地贫瘠,还要负责与夷狄打仗,保卫王室。

秦国被封在岐山以西,与西戎诸部相邻,秦国的职责就是与西戎作战,秦襄公后来就在与西戎作战时战死沙场。最终,秦国吞并了西戎,拓地千里。

秦国吞并西戎是为周朝做贡献,永久解决了西部边患。但这样一来,秦国大部分土地就是蛮夷之地。中原各国就把秦国当成夷狄之国。

楚国则是在南边吞并周边小国,成为南方最大的国家。楚国的地盘大部分位于南方,远离中原,因此也被中原各国成为蛮夷。

当然,楚国在攻打一些小诸侯国的时候也自称蛮夷。3、中原国家掌握话语权

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秦国和楚国虽然地盘大,军事力量也比较强大,但是并没有什么话语权。中原各国基本由齐国、晋国等霸主国家说了算。

霸主国家带领一帮小弟,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不管是共同抵御楚国还是进攻秦国,都是名正言顺。4、诸侯国利益

西周时期,虽然周天子分封了几百个诸侯国,但是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还有数百个没有经过周王分封的土著国家。

从西周到战国前期,周朝的诸侯国一直在组织联军攻打这些“夷狄”国家,直到战国中期,“夷狄”国家基本已不复存在,全都并入了中原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攻打夷狄之国是最名正言顺的。

春秋时期,齐国称霸40年,其余时间基本都是晋国在称霸。而晋国与秦国和楚国关系都不怎么好,秦晋、晋楚之间多次爆发战争。

晋国与姬姓诸侯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又拥有很多小弟,掌握国际话语权。晋国极其同盟为了在与楚国、秦国的战争中获得更多道义支持,自然就把秦国和楚国称为夷狄之国。

总结一下,秦楚之所以被称为夷狄之国,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是强大的后发国家,且经常和中原霸主齐国和晋国爆发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皇帝的曾祖母称为什么?皇帝如何称呼自己的曾祖母?

全文共 9506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一般皇帝在登基之后,原先的皇后都成了太后,如果皇帝的祖母活得够久,她就成了太皇太后,但如果说皇帝的曾祖母还在世呢?在很多影视剧中,太后和太皇太后出现的概率还是很大的,然而再往上就很少见了,那么作为皇帝,他该如何称呼自己的曾祖母?如果曾祖母还活着的话,她又该叫什么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中华皇家制度:皇帝正妻称皇后,皇帝之母在世时(嫡母、生母)尊称为皇太后,皇帝祖母(包括嫡祖母、宗法祖母、本生祖母)若在世,尊称为太皇太后。在中华二千年帝制历史中,皇太后层出不穷,几乎每朝都有,太皇太后人数也不少,不算罕见。

但是也有极为少见的情况:皇帝继位时,他的曾祖母尚还在世,这就不好称呼了,叫太皇太后则与皇帝祖母混淆称呼,如果叫太皇高太后、高皇太后、太高皇太后,则有一种莫名其妙地繁琐和累赘感,实在是让身为晚辈的嗣皇帝和掌管礼仪制度的臣子们头疼不已。

在两千年的帝制历史中,中华历代王朝一共出现了三位次嗣皇帝(皇储)继位时,他的曾祖母尚在人世的罕见情景。不过,这三位曾祖母级别的皇家长辈,都和嗣皇帝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嗣皇帝真正意义上的亲曾祖母,只是宗法上的嫡曾祖母。即使这样,她们依旧是当时朝廷礼仪制度中,身份最为尊贵的皇室成员。对于她们的称呼,让嗣皇帝和大臣们着实费了一番心思,最后才确定下来。

这三人分别是:1、上官氏

汉孝昭皇帝皇后、汉废帝皇太后、汉孝宣皇帝太皇太后、汉孝元皇帝“孝昭太皇太后”上官氏。

上官氏,生于汉后元元年(前88年),祖父上官桀,是孝武皇帝的宠臣,先后任未央厩令、侍中、太仆,深得武帝信任。上官桀起初和武帝晚年另一重臣霍光(霍去病异母弟)相善,为了稳固双方关系,他在征和三年(前90年)向时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的霍光提出联姻,霍光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迎娶了霍光的长女,成婚不久即生下一女,即上官氏。所以,霍光是上官氏的外祖父。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武帝病重,临终前安排霍光担任大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上官桀为左将军,会同驸马都尉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同为皇太子刘弗陵的辅政大臣。武帝驾崩后,皇太子刘弗陵在四位辅政大臣的拥戴下继位,即汉孝昭皇帝。

昭帝登基时年仅八岁,不谙世事,于是群臣商议后决定委托武帝之女、昭帝异母姐鄂邑公主入宫照顾抚养幼弟(昭帝生母钩弋夫人已被武帝赐死),并用昭帝的名义晋封鄂邑公主为鄂邑长公主。

在比自己大三十多岁的姐姐鄂邑长公主精心照料下,年幼的昭帝平安成长,无忧无虑。始元四年(前83年),昭帝年满十二,姐姐鄂邑长公主开始操心其大婚事宜,并为其挑选皇后人选。

听闻宫中即将开始挑选皇后人选,霍光的女婿上官安动起了心思,想把自己的女儿推荐进宫,成为皇后,于是私下去找岳父霍光,恳请他出面,安排自己的女儿进宫。但是霍光为了避嫌,不愿意外孙女进宫,于是拒绝了女婿的请求。

上官安不死心,转向父亲上官桀求助,于是上官桀给儿子出了个注意,让他去找鄂邑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但是事情成不成不敢保证。上官安便偷偷找到丁外人,先是奉上厚礼,然后对他说:“闻长主内女,安子容貌端正,诚因长主时得入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足下,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忧不封侯乎?”

丁外人听上官安这么说,大喜过望,拍着胸脯向他保证一定把这件事安排妥当。之后丁外人马上去找鄂邑长公主,向她百般推荐,请求安排上官安的女儿入宫、竞选皇后。鄂邑长公主一是被情夫纠缠不过、二是觉得上官桀的孙女、霍光的外孙女,确实也是良选,最后答应丁外人的要求,迎上官氏入宫,并准备册立为皇后。

当年八月,年仅六岁的上官氏被从家里迎入皇宫,成为皇后人选。她先是被封为婕妤,一个月后,在鄂邑长公主的安排下,正式立为皇后,和十二岁的昭帝举行盛大的婚礼。上官皇后也是中华历史上,就任皇后时年龄最小的一位。

上官氏成为皇后之后,上官桀、上官安为了报答丁外人,多次和主持朝政的霍光商量,想要给丁外人封侯,霍光为了避免上官家势力因此扩大,坚决不答应。上官安退而求其次,请封丁外人为光禄大夫,霍光也拒绝了。此外,霍光还驳回了上官家族其他成员的封授请求。因此上官家和霍家逐渐产生矛盾,最后变成了政敌。而鄂邑长公主因为霍光没有答应给自己的情夫封侯,心里十分怨恨,也和上官家联起手来,准备除去霍光。

元凤元年(前80年),对霍光极度不满的上官桀、上官安、鄂邑长公主,联合了同样对霍光不满的武帝第三子燕王刘旦、辅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决定发动政变,由长公主出面假意宴请霍光,乘其不备将霍光当场格杀,然后废黜昭帝,改立燕王为帝(上官家其实是想利用燕王发动政变,事后再除去燕王,由上官桀登基称帝)。

但在计划实施的前夜,鄂邑长公主府中的稻田使燕仓得知阴谋,向朝廷及昭帝、霍光紧急告变,得知消息后的昭帝和霍光惊怒交加,紧急商议后立即派出皇宫卫士,分别赴鄂邑长公主府、上官桀、桑弘羊宅邸,抓捕了上官、桑两家相关人等,及长公主情夫丁外人。之后霍光派人连夜审理,获取谋反政变的确实口供。

谋反实据送到少年皇帝面前,昭帝勃然大怒,命霍光将岳祖、岳父上官家、辅政大臣桑弘羊家诛灭三族,并诛杀姐姐的情夫丁外人,赐抚养自己多年的姐姐(其实相当于养母)鄂邑长公主自尽。燕王刘旦则由派出的使者赴燕国勒令其自裁,燕国废封。

在这场未遂政变被粉碎后,年仅九岁的上官皇后父系家族全部被诛灭,但由于她是霍光的外孙女,又没有参与祖父、父亲的谋反作乱,因此得以保全,并继续留在皇后之位上。

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二十一岁的昭帝去世,没有留下子嗣。执掌朝政的大将军霍光在和诸臣商议后,迎立武帝的孙子、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刘贺承继大位,并尊外孙女上官氏为皇太后,移居长乐宫居住。

昌邑王继位才二十七天,就被霍光以荒淫无度、举止失措为由废黜,改立武帝的曾孙刘病己为帝,即孝宣皇帝。宣帝按辈分来说,是上官氏的孙子(上官氏的丈夫孝昭皇帝是宣帝祖父戾太子的幼弟),所以,继位后的宣帝就尊上官氏为太皇太后,继续奉养于长乐宫。这一年,上官太皇太后才十五岁。

地节二年(前68年)三月,实际主持朝政二十年的霍光去世,宣帝和上官太皇太后亲自出席治丧,按皇帝的礼仪将其葬于武帝茂陵之侧。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光的妻子霍显和儿子霍禹谋反事发,宣帝诛灭霍氏满门,但是保留了霍光的陵墓和身后荣誉。

上官太皇太后虽然是霍家的外孙女,但是地位尊崇,没有人敢于牵连到她。不过她的母系家族也因此事而断绝了。上官氏此后再无有血缘上的亲人在世,这时候,她才二十二岁。

之后三十年,作为大汉最尊贵的女人,上官氏孤寂地生活在长乐宫中,像一个透明人般,虽然享尽了富贵荣华,但是心中的悲哀和无奈,不是外人所能体会的。

黄龙元年(前49年),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继位,即孝元皇帝。元帝是上官氏的曾孙辈,之前在位的皇帝,从来没有出现过自己继位后曾祖母尚在世的情况,对于上官氏该如何称呼,确实是个大问题。

最后,在辅政大臣、太子太傅萧望之的建议下,元帝尊只比自己大十三岁的曾祖母上官氏为“孝昭太皇太后”,给她祔上丈夫孝昭皇帝的谥号,这才解决了称呼问题。

成为皇帝的曾祖母后,孝昭太皇太后上官氏又在长乐宫中生活了十二年,直到建昭二年(前37年),才驾崩于长乐宫,时年五十二岁。

四年后,孝昭太皇太后宗法上的曾孙元帝也崩逝了,由玄孙辈的皇太子刘鹜继位,即孝成皇帝。如果孝昭太皇太后能够多活四年以上,那么她将是中华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嗣皇帝即位后尚在世的高祖母辈太后,这个辈分怎么称呼,就更是难题了。不过即使活到了成帝即位的时候,皇帝的高祖母孝昭太皇太后也不过五十六岁,简直是汉室的一个奇迹。2、王政君

汉孝元皇帝皇后、汉孝成皇帝皇太后、汉孝哀皇帝、孝平皇帝太皇太后、汉皇太子刘婴(孺子婴)“孝元太皇太后”王氏(政君)。

汉本始三年(前71年),魏郡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东)人王禁次女出生,取名王政君。王家本来是战国时齐国王族田氏后裔,楚汉相争时期济北王田安的子孙,因为祖上做过“济北王”,所以改姓王。王禁的父亲王贺,是济北王田安的曾孙,曾经担任过武帝的绣衣使者,监督地方“巡捕盗贼”。

王贺为人忠厚、宽宏待人,不似别的绣衣使者那样好杀(如江充、暴胜之、赵禹等),对于地方官吏及豪强的巡查往往宽纵,所以在他的巡查范围内,较少出现大批诛杀官吏豪强之事。王贺也因此被认为不称职,免官回乡。

王贺免官后,自东平陵老家迁往魏郡元城县居住,在乡时曾自我解嘲:“吾闻活千人有封子孙,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因为他宽厚的性格,所以被乡邻推选为“乡老”,颇受尊重。

王贺去世后,由其子王禁继承家业。王禁曾经前往长安求学,并担任过廷尉史。他为人不修边幅、好酒色,妻妾众多。王禁的嫡妻李氏,出身魏郡大族,对于王禁广置妾氏很是不满,在生下王禁长子王凤、四子王崇、次女王政君后,与王禁矛盾激发,导致离异,并改嫁河内郡苟宾。

当初李氏怀王政君的时候,曾经梦见过天降异光、月亮入怀,于是告诉王禁。王禁请人给这个未出世的孩子算命,得到的回答是这个孩子将来肯定要大富大贵。所以王禁在女儿王政君出生后,王禁非常重视,即使与李氏离异,也没有让她把王政君带走,而是留在家中教导。

王政君稍长后,王禁请人教他学习各种女子才艺,修养品性,并预备把他许配给元城当地豪族子弟。在王禁的心目中,元城豪族家,应该就是大富大贵之人了。

但就在即将迎亲时,这豪强家子弟却突然去世,婚事因此解除。之后王禁又接受东平王的纳聘,准备让王政君嫁给东平王为侧室,认为嫁入皇室诸侯王家就是应了大富大贵的预言。不料没过几天,东平王又突然薨逝,王政君的婚事再一次泡了汤。(这里记载估计有误,第一代东平王是孝宣皇帝的儿子刘宇,在位三十三年,死于鸿嘉元年(前20年),这时候,王政君都五十一了。当初王禁接受纳聘的,应该是其他不知名的诸侯王。)

经过这两次离奇事件,王政君在元城家乡很是受人非议,“天命富贵”的预言似乎要落空。于是王禁安排女儿离开元城老家,自己再四方打点,请求当年在长安求学时的旧友帮助,把王政君以家人子的身份送到长安,进入皇宫,成为一名普通宫女。这一年,是甘露元年(前51年),王政君十八岁,在当时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姑娘了。

王政君入宫一年多,默默无闻,年纪越来越大,“大富大贵”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就在这个时候,皇太子刘奭宫中,他所宠爱的妃子司马良娣病故,临死前对皇太子说是其他姬妾嫉妒她,暗中诅咒,才使得自己病亡。皇太子心中愤怒,迁怒宫中其他姬妾,不再与她们接触,从此郁郁寡欢。

孝宣帝和皇后见皇太子长期情绪低落、不近自己的姬妾,导致迟迟没有子嗣诞育,为了平复其哀伤心态,同时也是为了皇室有后,于是挑选后宫其他宫女中出色者一共五人,打扮一番后安置在皇后宫中,让皇太子从中选择新妃子。王政君就是五人之一。

本来皇太子思念亡故的宠姬、心情郁闷,对于宣帝和皇后的好意实在是领受不了,但是又不能拂逆父母的一片好心,在他奉皇后诏命进入皇后宫中,端坐在皇后下首时,对于皇后的询问,皇太子勉强回答说:“其中一个还可以。”

当时王政君坐的离皇太子最近,穿的衣服也和其他四人有些许差别,于是皇后以为皇太子属意于她,就把王政君送到皇太子宫中,成为皇太子的新妾。

王政君到皇太子宫中后,与皇太子同房,竟有如神助,立即怀孕,并在甘露元年(前53年)生下皇太子刘奭的长子。宣帝得知自己得到了长孙,欣喜不已,立即册立王政君为皇太子妃,并为孙儿起名“刘鹜”,时常带在身边教导。

黄龙元年十二月(阳历是前48年1月),孝宣皇帝刘询驾崩,皇太子刘奭继位,即孝元皇帝。元帝登基后,先封王政君为婕妤,三天后晋封皇后,并立刘鹜为皇太子。皇后之父王禁封阳平侯。

元帝本来和王皇后没有什么感情,自从生下皇子刘鹜后,关系更是日渐冷淡。登基后,元帝先后宠爱傅昭仪、冯昭仪,生皇子刘康、刘兴,而皇太子刘鹜逐渐喜好玩乐饮宴,没有少年时的谨慎好学,元帝开始有更换太子的念头。在外戚史丹(宣帝表弟)的规劝下,再加上皇后一向谨慎无过、太子又是宣帝喜爱的长孙,所以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驾崩,皇太子刘骜即位,即孝成皇帝。成帝尊生母王政君为皇太后,诸舅都进位为侯:太后同母兄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袭封阳平侯,同母弟王崇为安成侯。后来又封太后异母兄弟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世称“五侯”,王氏外戚权势自此大盛。只有太后早逝的二哥王曼一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王曼只被追封为新都侯,其次子王莽未有封爵(王曼长子也早逝),在家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研习儒学。

成帝登基后多年没有子嗣,于是召弟弟定陶王刘康入朝,大有托付社稷的意思。但是成帝舅父王凤为了保持王氏外戚权势,坚决反对重用定陶王,通过王太后,迫使成帝改变主意,遣定陶王返回封国。刘康因此抑郁成疾,返回封国不久就去世了,谥号定陶恭王。儿子刘欣继承定陶王爵。

元延四年(前9年),成帝已经年过四十,依旧没有儿子,于是将侄子定陶王刘欣与弟弟中山王刘兴同时召入朝,准备择一位立为皇储。刘欣的祖母定陶太后傅氏为了孙子能够成为皇储,大肆贿赂成帝宠妃赵昭仪(赵合德)及成帝的母舅骠骑将军王根(王凤已去世)。赵昭仪与王根因为汉成帝无子,想事先结好刘欣,以图日后富贵,所以在成帝面前极力称赞刘欣,刘欣也在伯父成帝面前表现优异,比叔父中山王刘兴更得成帝器重。

绥和元年(前8年),成帝经过长期考虑,终于决定立侄子刘欣为皇太子。同时,舅父王根因患疾病,不能继续担任大司马,在他的举荐下,成帝以表弟王莽继任大司马,成为王氏外戚第四位大司马。

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成帝驾崩,皇太子刘欣继位,即孝哀皇帝。哀帝登基后尊嫡祖母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嫡母赵飞燕为皇太后,生父定陶恭王刘康为恭皇。绥和二年(前7年)五月,哀帝尊亲祖母定陶太后傅氏为恭皇太后,生母丁氏为恭皇后。

哀帝继位后,重用傅氏、丁氏外戚,王氏外戚权势衰落。太皇太后王政君于是命侄子王莽辞去大司马之职,退居新都封地,以韬光养晦。此后七年,王氏外戚都远离朝堂,似乎不复之前的赫赫权柄。直到元寿元年(前2年),哀帝念太皇太后年事已高,身边没有子弟照顾,才把王莽与堂弟平阿侯王仁召还到长安,侍奉太皇太后,但是没有恢复官职。

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哀帝因贪色纵情,身体不堪重负,导致气血均亏,最终驾崩于长安皇宫,没有子嗣。太皇太后王政君在哀帝去世后,立即命王莽入宫,夺取传国玉玺、掌握兵权,清除了哀帝的宠臣大司马董贤。

之后,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之尊,下诏迎立元帝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中山王刘衎为帝,承袭皇位,即孝平皇帝。而哀帝傅氏、丁氏外戚一律被贬斥出朝,王氏外戚再度掌握大权,王莽重新就任大司马。

平帝继位时年仅九岁,由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处理朝政,大司马王莽辅政。元始三年(3年)王莽将长女王嬿嫁给为平帝为皇后,元始四年(4年)王莽加号宰衡,赐号安汉公。这个时候,王莽已经有了篡位的念头,而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不能再约束制衡这个侄子了。

元始五年十二月(阳历是6年1月),平帝于未央宫驾崩,年仅十四,死因存疑,年幼无嗣。王莽为继续操控朝政,没有从宗室子弟中挑选年长者,借口宣帝后裔中年长者都是哀帝、平帝的同辈,不便继位,从而选中宣帝诸玄孙中年纪最幼的广戚侯刘显之子、不到一岁的刘婴为储君,立为皇太子(因年幼,没有直接继位,只册立为皇太子),自己则以“假皇帝(就是代理皇帝)”的名义,执掌实际大权。

同时,王莽以皇太子刘婴的名义,尊他名义上的曾祖母、自己的姑母王政君为“孝元太皇太后”,这也是汉朝第二位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汉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授意党羽渲染王朝更替异象、上书推举自己,最终举行禅位典礼,受皇太子刘婴禅,代汉建立新朝,自称皇帝。

之后王莽命堂弟王舜去向太皇太后索取玉玺,王政君年过八十,老迈不堪,无力周旋,只能怒骂:“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然后将传国玉玺取出来、抛向地上,因此传国玉玺崩碎一角。说:“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

王莽建新朝后,把姑母孝元太皇太后王政君的称号改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把自己的女儿、平帝皇后王嬿的称号改为“黄皇室主”。但是孝元太皇太后在自己的宫中一直用汉朝礼仪服饰,拒绝使用新朝制度。

新莽始建国五年(13年)二月,孝元太皇太后王政君逝世,年八十四岁,身居后位六十一年(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新室文母),是中华历史上居后位时间第二长的后宫正位(第一位是清世祖孝惠章皇后)。王莽将姑母与孝元皇帝合葬于渭陵。

十年后,汉兵及长安百姓诛杀王莽,王氏家族尽灭。3、吴氏

宋高宗皇后、宋孝宗太上皇后(皇太后)、宋光宗寿圣皇太后(太皇太后)、宋宁宗光祐隆慈太皇太后吴氏。

吴氏是宋东京汴梁人,生于宋政和五年(1115年),出身武家,自幼研习武艺,身手矫健。十三岁时,被挑选为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的侍女,随身侍候赵构。

建炎元年(1127年),在康王的父兄徽宗、钦宗父子、及近支宗室子弟都被金军俘获北上、北宋灭亡之际,宋宗室近支中唯一得以逃脱的赵构在应天(商丘)登基称帝,建立南宋,延续宋室,即宋高宗。身为侍女的吴氏也跟随左右,并身着戎装、护卫高宗安全。

此后,吴氏随高宗辗转各地,历经艰难,躲避金军南下追击。在危难路途中,是吴氏经常开导和宽慰高宗,给予其精神上的巨大支持,给了这个懦弱皇帝极大的安全感和宽慰心。高宗因此越来越喜欢吴氏,在建炎二年(1128年)册立其为义郡夫人,之后又先后晋封为才人、婉仪、贵妃,并有意立其为皇后。只是高宗结发之妻刑秉懿在靖康之难中被金军掳走北上,生死不明,所以高宗虚后位以待,不便直接册立吴氏。

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金绍兴和议之后,金国把徽宗灵柩和高宗生母显仁太后韦氏归还南宋。韦太后返回时带来了儿媳刑秉懿已经在金国去世的消息、并将她的棺木一并带回。在得知皇后已经去世的消息后,南宋朝臣多次上表,请求高宗重立皇后,而韦太后对高宗的吴贵妃也很喜欢,向高宗建议立其为后。

绍兴十三年(1143年),高宗正式册立吴贵妃为皇后,并追封皇后父系三代为王,吴氏亲属赠官者达三十五人。吴皇后知道高宗思念发妻刑秉懿,于是奏请高宗,让自己的两个侄儿迎娶刑家的女儿,以此宽慰丈夫。同时,对于婆母韦太后,吴皇后侍奉体贴周到,顺适其意,韦太后对这个儿媳也也非常满意。

当初在躲避金军追击、四处逃亡时,高宗因意外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唯一的儿子赵旉也在三岁时夭折,所以南宋皇室一时有绝嗣的危险。为了延续帝系、传承皇统,高宗于绍兴二年(1132年)、六年(1136年)分别在宗室之中(南渡的太祖后裔)挑选了两个太祖七世孙(高宗本人是太祖之弟太宗的六世孙),作为养子收入宫中,准备择品行优秀者立为皇太子。其中叫做赵伯玖的交当时还是才人的吴皇后抚养,改名赵璩;叫做赵伯琮的交张贤妃抚养,改名赵瑷。

不久后张贤妃去世,赵瑷也交由吴皇后抚养。她对于两个养子并没有因先来后到而亲疏有别,均一视同仁,不分彼此。

赵瑷在居住宫中时,恭俭勤敏、聪慧好学,得到了高宗和吴皇后的青睐,逐渐倾向于立其为嗣子。绍兴十二年(1142年)正月,赵瑷封普安郡王。吴皇后在养子封王后对高宗说:“普安,其天日之表也。”高宗本有立嗣之意,在皇后的进言下心意已决,决定选择赵瑷。

绍兴十五年(1145年),高宗晋封另一养子赵璩为恩平郡王,同时让他出就外第。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进一步“加恩”赵璩,让他可以称皇侄,其实就是变相剥夺了他的“皇帝养子”身份,从而使赵瑷成为唯一的储位人选。

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赵瑗被确立为皇子,改名赵玮。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赵玮成为高宗养子三十年后,终于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眘。六月,五十六岁的高宗以“倦勤”为由,禅位给三十六岁的皇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帝,吴氏称太上皇后,退居德寿宫。赵昚即宋孝宗。

高宗禅位后,不再过问朝政,在德寿宫优哉游哉,过了二十五年悠闲自得的太上皇帝生活,太上皇后吴氏也随同高宗居住在德寿宫,并被养子孝宗先后加上尊号“寿圣齐明广慈备德太上皇后”,享尽雍容华贵生活。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于临安德寿宫驾崩,年八十一岁。临终前,他嘱咐养子孝宗奉太上皇后为皇太后,孝宗自然无异议。高宗去世后,孝宗为了更好的奉养皇太后吴氏,请皇太后返回皇宫居住。皇太后不忍离开高宗居住了二十五年的德寿宫,仍然留居于此,并将寝殿改称“慈福殿”。

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十三岁的孝宗疲于政事,也将皇位内禅给皇太子赵惇,像养父高宗当年一样,自称太上皇,退居重华宫。赵惇即宋光宗。

光宗受禅登基后,尊祖母吴氏为“寿圣皇太后”(因孝宗尚在,并以太上皇自称,所以吴氏不宜称太皇太后)。光宗曾经向祖母询问用人之策,吴氏回答“宜崇尚旧臣”。

绍熙四年(1193年),皇太后吴氏虚寿八十,太上皇孝宗率太上皇后谢氏、皇帝光宗、皇后李氏前往德寿宫觐见皇太后,奉上册礼,加皇太后徽号“隆慈备福”。

绍熙五年(1194年),皇太后整寿八十。正月初一,孝宗不顾身体不适,亲自率群臣为皇太后行庆寿礼。皇孙嘉王赵扩随侍一同贺寿,侍奉皇太后侧,皇太后勉励曾孙要“读书辨邪正、立纲常为先”。

孝宗内禅后,与儿子光宗之间因光宗皇后李氏的离间及别有用心之人的挑拨而逐渐疏离。光宗性格偏执孤拗,对于父亲孝宗当年严格教导颇为不服,又因立储之事和孝宗产生矛盾,最后从畏惧发展到忌恨,心理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行为失据,几乎发展到癫狂之症,后期几乎不去重华宫探视孝宗。孝宗此时已年老,得不到儿子的孝顺关怀,心中苦闷,因此抑郁成疾。

绍熙五年(1194年)五月初二,孝宗病重,延宕一个多月后,在六月初九驾崩于重华宫,年六十八岁。光宗在孝宗去世后,给祖母吴氏上尊号太皇太后,加徽号“隆慈”。

按制度,本来是要由光宗主持太上皇的葬礼,但是此时光宗一则和孝宗矛盾极深,不愿出面主持,二则自己也确实精神上有点不正常,“疾未平不能执丧”,于是一直没有在孝宗灵前出现,使得群臣大哗,对于光宗失望之极。

在朝臣赵汝愚、赵彦逾、叶适、徐谊等人的奏请下,八十岁的太皇太后吴氏出面为养子主持葬礼,在孝宗灵前“垂帘”,代行祭礼。同时,对孙子光宗极为不满的太皇太后在宰臣赵汝愚、外戚韩侂胄的谏言下,决定让不孝的光宗内禅、以曾孙嘉王赵扩继位。

于是,太皇太后以光宗曾有““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的御笔批复为由,于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初五,在给孝宗举行大祭的时候,直接下谕旨,命嘉王在孝宗灵前即皇帝位,并亲自取黄袍给嘉王披上。群臣也在赵汝愚的带领下向嘉王行跪拜礼,三呼万岁。嘉王因此继位,即宋宁宗。

光宗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内禅”成为太上皇,之后被儿子宁宗奉养于泰安宫,倒是没有被慢待,还是悉心照顾,比他对待父亲孝宗的态度强多了。

宁宗继位后,在庆元元年(1195年)尊曾祖母吴氏为“光祐隆慈太皇太后”,依旧奉养于重华宫,恭谨孝顺如同祖父孝宗在世时一样。

庆元三年(1198年),八十三岁的太皇太后吴氏崩逝于重华宫,结束了她居后位长达五十五年的人生历程(皇后、太上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这也是中华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三长的后宫正位。而从建炎二年(1128年)吴氏被封为义郡夫人时算起,至淳熙十四年(1187年)高宗驾崩止,她和高宗携手走过了五十九年的光阴,是中华历史上唯一一对度过了金婚的皇帝和皇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被康熙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是谁?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张伯行

在中国的清代,曾经出现过著名的廉吏,他是礼部尚书张伯行,他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善吏”一词始见于《史记》,意为良吏。自古以来,为政当施善政,治国当行善治,为官当做善吏。

张伯行任江苏巡抚的时候,为禁下属送礼,专门发布檄文:“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着名。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

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在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四年后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

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张伯行做官虽晚,但他任官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因而声名闻于天下,不但康熙皇帝对他多次表彰、擢升,百姓也称赞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在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授任山东济宁道,当时正值灾荒,人民流离失所。他就让人从家中运粮食救济灾民,又捐出几船钱帛分发给百姓。到任后立即开仓赈济,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为此,他被指控擅动仓谷,应该革职问罪。张伯行认为“仓谷为轻,民命为重”,据理力争,最终使上司免去了给他的处分。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支付宝南海农商银行储蓄卡快捷支付如何撤销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支付宝南海农商银行储蓄卡快捷支付撤销流程同招商储蓄卡快捷支付一致。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由阿里巴巴集团创办。支付宝致力于为中国电子商务提供“简单、安全、快速”的在线支付解决方案。支付宝公司从2004年建立开始,始终以“信任”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不仅从产品上确保用户在线支付的安全,同时让用户通过支付宝在网络间建立起相互的信任,为建立纯净的互联网环境迈出了非常有意义的一步。

支付宝提出的建立信任,化繁为简,以技术的创新带动信用体系完善的理念,深得人心。在五年不到的时间内,用户覆盖了整个C2C、B2C、以及B2B领域。截止到2009年12月8日,支付宝注册用户达到2.5亿,日交易额超过12亿,日交易笔数达到500万笔。支付宝创新的产品技术、独特的理念及庞大的用户群吸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商家主动选择支付宝作为其在线支付体系。

目前除淘宝和阿里巴巴外,支持使用支付宝交易服务的商家已经超过46万家,涵盖了虚拟游戏、数码通讯、商业服务、机票等行业。这些商家在享受支付宝服务的同时,更是拥有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支付宝在电子支付领域稳健的作风、先进的技术、敏锐的市场预见能力及极大的社会责任感赢得银行等合作伙伴的认同。目前国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各大商业银行以及中国邮储、VISA国际组织等各大机构均和支付宝建立了深入的战略合作,不断根据用户需求推出创新产品,成为金融机构在电子支付领域最为信任的合作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谁?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当时朝廷腐败、边疆战事不断,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向官僚政府发动了猛烈攻击。

东汉末年,外戚专政,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张角趁此机会,以自身的医术救助百姓,得到了很多群众的拥护,而当时的朝廷早已失去了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信众多达数十万。张角将八州的信众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意图推翻汉朝,并建立由黄巾军统治的的新天下。

黄巾起义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起义的浪潮无法快速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覆亡的危机。但是却造成了地方尾大不掉的局面,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借着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拥有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玻尿酸被称为美容大王,但是它的使用禁忌是什么呢?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尿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它是肌肤水嫩的重要基础物质,本身也是人体的一种成分,它具有特殊的补水作用。那么玻尿酸不能和什么一起用呢?什么人不能用玻尿酸?

玻尿酸可用于化妆品的膏、霜、蜜、奶液、面膜、香波等产品中,以保持皮肤、头发的水分,滋润皮肤、头发,增加光泽,并能防止皮肤皲裂及皱纹的产生。玻尿酸,它可以改善皮肤营养代谢,使皮肤柔嫩、光滑、去皱、增加弹性、防止衰老,在保湿的同时又是良好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与其他营养成分配合使用,可以起到促进营养吸收的更理想效果。

总之,玻尿酸是一种温和补水效果好的产品,与其它的产品是可以一起使用的。除了怀孕或哺乳期女士,肝功能损害者以及有严重过敏史的求美者、年岁在18岁以下的朋友都不适合用玻尿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