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光祖故居精品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光祖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4868

文章

1000

余登仁烈士故居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余登仁烈士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余登仁烈士故居位于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陂墩自然村,名为“德风堂”,始建于清代,座西向东,二进,里面一厅四房间,两旁为走廊,左右各开小门,堂外两旁附有平房12间,水井一口。面积约四百平方米。

余登仁烈士系饶平县新丰镇洞泉村陂墩自然村人。1922年,考进上海国民大学并走上革命征途。192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乡饶平,从事革命组织发动工作,组建农会、工会以及革命武装。先后任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四团参谋长;中共潮澄饶澳县工委书记;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主席;饶和埔诏中心县委代书记、书记;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兼组织部长等职。1936年光荣牺牲,年仅33岁,1957年追认革命烈士。

德风堂为余登仁烈士出生地,又是大革命时期余登仁与刘锡三、杜式哲、张碧光、林逸响等领导人秘密聚会,共商革命大计,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该堂至今保存较好,有较高的革命历史价值。二0一二年四月公布为饶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饶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洞泉村:洞泉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林枫故居纪念馆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林枫故居纪念馆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枫故居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望奎县城东南域文明路12号,始建于1918年,1994年初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在林枫故居原址辟建了林枫故居纪念馆。

林枫故居纪念馆1994年7月26日对外开放,望奎县委、县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0中央党校副校长陈维仁和省人大主任孙维本为林枫故居纪念馆揭幕。-委员会长、周铁农副主席等领导为林枫故居开幕题词。-委员长的题词是:“忠心耿耿、实事求是、鞠躬尽瘁为人民,光明磊落、坚持原则、高风亮节昭后世。”;周铁农副主席的题词是:“伟人长逝,风范永存。”

林枫故居纪念馆现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5平方米。建筑风格系典型的东北民居建筑,故居坐北朝南,正房七间,东西厢房各五间,大门是一座斗拱飞檐的仿古门楼,气势雄伟,一对用墨玉雕刻的狮子分立在大门两侧,更加衬托了故居的威严。门楼内两侧各有一个耳房,正房与大门之间有一道18米长的影壁墙,在正房前面,东西厢房之间是用云杉围成的两大两小四个花坛,故居墙内四周栽有松树数十棵,每至冬季,青松白雪,格外壮观;每逢夏季,鲜花盛开,松柳滴翠,更是与故居的古朴清幽,古香古色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林枫故居纪念馆有五个展室,即林枫故居纪念陈列;馆藏文物展;附属陈列“寄情斋”;资料阅览室;望奎经济发展概况展。

林枫故居共有藏品327件,其中一级藏品3件,即林枫在晋西南工作时使用过的公文包;林枫同志在东北工作时期使用过的铜墨盒;1945年林枫同志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书。三级以上藏品138件,各种资料200余件(册),具有较高品位的工艺品、书画400余件,珍贵书籍4000余册。

林枫故居纪念馆一直以张扬爱国主义教育为忠旨,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充分发挥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林枫故居现已成为我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点。

林枫(1906年9月30日-1977年9月29日),黑龙江望奎人。原名郑永孝,曾用名郑伯桥(伯樵、伯乔)、郑凌风、林硕石,罗衡。1927年3月经范文澜介绍,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1924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曾参加进步-。1927年后在北京、天津一带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党支部书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北平学生南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浦在廷先生故居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浦在廷先生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浦在廷先生故居是地方民族工业家浦在廷先生故居,座落在榕城镇城西下街27号。浦在廷先生曾为宣威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作出过贡献。为了缅怀浦在廷先生,激励今人,教育后人,市人民政府1993年对其故居进行维修,1994年6月6日竣工开放,维修后的故居,红柱黄窗,色彩鲜艳,窗棂精雕细缕,古朴曲雅,是一楼一底的回廊式庭院。庭院中心立有浦在廷先生铜像,北面房沿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戳力同心”的匾牌。陈列室里,除有浦在廷先生的生平介绍外,还陈列着孙中山先生等人的题辞及邓小平与夫人卓琳(浦在廷的三女儿)在不同时期的珍贵照片,对研究早期革命斗争及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

浦在廷(1871—1950),宣威榕城镇人,学名浦钟杰。浦在廷是邓小平夫人卓琳的父亲。电视剧《商贾将军》原型。浦在廷不仅是云南宣威火腿罐头的创始人,更是一个抱着“实业救国”理想,积极拥护、支持、参加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热血志士。浦在廷(1871—1950),宣威榕城镇人,学名浦钟杰。浦在廷是邓小平夫人卓琳的父亲。电视剧《商贾将军》原型。浦在廷不仅是云南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冯子材故居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冯子材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的故居位于钦州城北,坐北向南。建于1875年,坐落于三座山丘之上,周围有墙垣,院内有碑林,字迹清秀,笔势劲遒,整个居所古意盎然,沧桑古朴,别具一格。

冯子材故居又名宫保第,在钦州市钦州镇白水塘村,是冯子材退居时住所。冯宫保第总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包括三个状如伏虎的小山丘,当地群众称为“卧虎地”。四周环以高墙,围墙内有主建筑三进,每进分为三大间,每大间又分为3小间,共9间,27小间,构成了富有特色的“三排九”建筑模式。建造时用料讲究,室内梁、柱、门窗、匾联多为珍贵的格木制成。浮雕工精,壁画色艳,造型端庄,朴实严谨。

故居总占地面积15.22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共3排9座27间,均为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注重牢固实用,没有豪华的装饰,但质高艺精。还有宗庙、塔、宇、马厩、鱼塘、水井、花园、果园等附属建筑,外筑围墙,规模宏大,院内东头新建有碑林,字迹精湛清秀,笔势劲遒,自成一景。故居范围包括三山一水一田,有六角亭、三婆初、珍赏楼、书房、虎鞭塔、菜园等,系典型的清代南方府第建筑群,具有简朴典雅的艺术特色。

故居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占地面积64350平方米,是冯子材重组萃军开赴抗法前线的总部。居所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建筑,包括三个小山丘,周围有墙坦。屋分三进,每进三栋,每栋三式,构成富有古风特色的“三排九”的建筑模式。面通宽40.5米,通进深45米。主体建筑面阔3间,合梁与穿斗式混合构架,硬山顶,灰沙筒瓦盖。

交通

市区可搭乘6路公交车到达。

开放时间:8:30~18:30

广西钦州市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早年镇压太平军1818年…… 冯子材详细信息++刘冯故居三宣堂(刘永福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毓锦故居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李毓锦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毓锦故居位于娄烦县娄烦镇娄家庄李文林院内,建筑面积81平方米。

李毓锦,娄家庄人。1936年参加牺盟会。1937年参加游击队,后编入120师358旅。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航天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故居为李毓锦出生、生活成长的地方。原有3孔窑洞,李毓锦出生在第一孔窑洞里,第2孔窑洞为他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保存完好。

娄家庄村:娄家庄村隶娄烦县娄烦镇,辖大圪垛,白道坡两个自然村,东临姚罗,南靠白道,北依县城,向西与大夫庄接壤,距县城不到1华里;属城郊型型村庄。 全村现有农户368户,人口1648人,其中劳动力624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100亩,其中耕地面积2963亩,退耕地1072亩,人均耕地1.3亩。 全年社会总产值252.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47%,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方国瑜故居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方国瑜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到古城不进方国瑜故居看看,等于没有到过古城。

景点介绍

走进方国瑜故居,犹如进入了一座家训家风的讲坛。方氏家族勤奋、团结、重教,严谨的家风,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

方国瑜故居是一座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古宅,分为上下两院。站在街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道上部为扇形的拱形大门,在扇形门头上镶有一块白底绿字的“方国瑜故居”牌匾。再往前第二道大门上悬挂着清光绪年间的“世贡第”匾牌。上下两院既有通道石梯相连,又自成一个“三坊一照壁”格局的小院,每个院子的东西主楼后边都建有小花园,自成一个小天地。两院中心大厅,立着方国瑜铜像。院里布局了“求学之路”“家庭关爱”“科研成就”和“教学成果”等6个展室,陈列着方国瑜先生一生各个时期的200多帧照片和120多件书稿、专著、笔墨和家具等遗物。

地址:丽江市古城区五一街32号

类型:名人故居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胡文炳故居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胡文炳故居为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胡文炳故居位于东岭镇湖埭头村湖埭头自然村,时代为民国-现代。

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即湖埭头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胡文炳故居,位于湖埭头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内。始建于1916年,坐东朝西,一进三开间,砖石木结构,硬山式屋顶,夯土内墙,外墙用石头交错堆叠而成,占地面积40平方米。1930年7月,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到泉属各地巡视检查工作,在此召开惠安暴-动-筹备工作汇报会议。2016年重修。胡文炳(1900~1962),东岭湖埭头村人,1930年参加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团,惠安暴-动-时成立湖埭头村苏维埃政府,担任主席。屿头山战斗失利后,改名隐姓居住厦门。

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胡文炳故居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西、北至民宅外墙,南至湖埭头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围墙。

湖埭头村:湖埭头村地处东岭镇中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涂寨镇,西邻东山村,南邻前林村,北邻大邱村,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全村落户人口近3千人,有辛氏三分之二以上和吴氏两姓。吴氏于公元1022年从安溪吾都迁入现岭后祖厝,至今已有985年38世的历史。为晋代廉刺广州刺史后为金紫光禄大夫的吴隐之后裔;辛氏于公元1404年从泉州的罗山镇迁入,至今已有604年22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韦国清上将故居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韦国清上将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东兰县城西南16公里处的三石镇弄英村弄英屯。原323国道线旁。是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开国将军-上将的故居。

1928年,15岁的-从这里投身革命,次年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的百色起义。1930年随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后跟随中央红军走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1950年,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邀请,率军事顾问团赴越,帮助越南人民军抗法战争,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奠边府战役,深得越南人民的爱戴。1955年被国务院授予上将军衔。1977年后,一直担任我国党、政、军领导人,直到1989年近世。故居四周环山,五峰连立,地势犹如弧开的手掌,背靠四山,面朝一坡。故居现有陈列室两间,展有-上将生前用过的遗物,以及他戎马生涯和解放后一些国事活动的照片等100余件。参观故居,能使人切身感受到一位共产主义战士无限忠诚的情怀,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如何从一个农家放牛娃变成叱咤风云的军队将领、共和国的领导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钱松喦故居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钱松喦故居为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钱松喦故居,位于杨巷镇黄家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钱松喦(1899-1985),宜兴杨巷镇人,笔名芑庐主人。我国著名国画家,擅长山水画,且工诗善书,常诗画一体。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并赴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展出,受到国内外行家的好评。出版过作品专集多种,并有美术理论著作《砚边点滴》传世。钱松喦世居杨巷镇湖墅村(今黄家村),出生于七代秀才的书香门第。

祖上宅第较宏伟,清咸丰年间遭兵燹,现存建筑系其祖父在原址重建。钱松喦故居建于清末,建筑面南坐北(南偏西22°),共一进,为二层0-式建筑,第二层较矮,南北各有三个墙门。原建筑面阔八间,其东面两间为原钱松喦居住的房屋,已经被拆。通面阔六间19.70米,进深七架8.30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

杨巷镇:宜兴市杨巷镇位于宜兴西北,地处宜兴、金坛、溧阳三市交界,是无锡市新型小城镇之一。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全镇总面积86.42平方公里,人口4.92万,辖有23个行政村、二个居委会。 勤劳质朴的杨巷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本着开拓创新,立志赶超的创业精神,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使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以长足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邓龙光故居云门祠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邓龙光故居(云门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云门祠,座落于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白沙茅朗村,原是国民党35集团军司令邓龙光兄弟为祀奉其祖父邓云门所建,始建于1935年,至1936年春竣工。

1986年8月21日云门祠被茂南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茂南府[1986]13号)。该祠堂座北向南,背靠梅江,面对彭村湖,水暗花明,景色秀丽。整座祠堂,包括围墙内的附属建筑、果园、花圃、人工湖、马房等,共计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

云门祠主体部分设计新颖,造型典雅,是座古今建筑风格结合的三门一体四合院式建筑。祠面宽三间,正门楣上堆塑“云门祠”三字,笔法雄浑遒劲,门侧对联一副:“云际蟠龙见,门高驷马容”。这些字解放初期被铲掉。后进一列七间为钢筋水泥结构两层楼房,叫“禄位楼”。云门祠建成后,“禄位楼”的大厅内正中恭奉有邓龙光之祖父云门的灵位,在西侧后来恭奉有邓龙光二哥仁佰及其亲属方忠、兆军的灵位,解放后这些已被清除。楼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两层炮楼。东西廊屋和前进为砖木构筑的平房,互相连接,并与禄位楼东西两侧毗建。禄位楼是整座建筑物的中心,高踞于东西廊屋和前座之上。院内三面瓦房与楼台成一水平线。院子中央耸立两层八角亭1座,亭台上层与禄位楼正堂之间有一道天桥凌空飞架,把亭、楼连成一体。凉亭碧瓦飞檐,象一把绿色罗伞,在祠堂上空张开,显得格外醒目壮观。东西廊屋和前座瓦檐上均有阳台相互连接,与天桥、凉亭相通,构成一个倒写“凹”字回廊。登亭纵目,远近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该祠堂由本地建筑师邓桂记负责设计和施工,招收本地泥水工匠和民工建造,邓云门之子邓秀川负责总监管,打理材料,对外协调一切事项。整座建筑所用的材料,如水泥(即当时的红毛泥)、钢筋,均为英国产,从广州购入,水泥、钢筋从广州运至水东后,雇用当地壮年民工用牛车从水东拉回;而承托瓦面所用的木材,派出专门人员进驻信宜深山老林挑选裁定,从水路运至梅录再转至水东运回,所购的木材不论大小,均加工裁定为基本统一的规格,对于直径较大的木材,由木匠再加工,刨少裁至直径为25—30厘米统一规格,用作横梁使用,整座祠堂的屋顶,放眼望去,所有横梁的大小规格外径基本一致,屋顶瓦面重叠四层以上,确保坚固耐用。

云门祠的四周外墙,从基础底至窗底的高度均用6个红砖并排加宽加固,从窗底至屋顶则采用4个红砖并排砌造,由此可见整座祠堂用料之精良,结构的稳定和坚实是不容置疑的,而在“禄位楼”上方的所有横梁均用油漆处理加工过,至今色泽仍然保存较好。

云门祠建成后,邓龙光搜集购买了珍贵书籍《万有文库》存于祠内,该文库于1946年高州“秀川图书馆”建成后赠送给该馆。秀川图书馆位于高州市文明路,邓龙光倡议建造,并以其父亲秀川之名命名。建设资金由邓龙光投资外,还得到县城居民、教师、学生的资助。在90年代末期,该书因图书馆火灾而烧毁,今仅北京存有《万有文库》一套,极为珍贵。

云门祠在抗日战争时代,曾是爱国人士商议抗日救国的场所,在60年代初期,曾做过粮仓,举办忆苦思甜泥像展览;6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云门祠是白沙乡及附近子弟(包括高山、黄竹等)的读书圣地——白沙小学。

白沙村:白沙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李家俊故居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李家俊故居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俊旧居位于万源市旧院镇固军乡厚坪村南400米处,三合院布局,当年李家俊与战友在这里多次密谋完成了固军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建筑照1926年李家俊设计结构复修,占地932平方米,房屋为一楼一底,平顶屋面,面阔五间共24.5米,进深四间共18米,通高6.5米,底层高3.2米,当心门楣悬挂“李家俊烈士故居”黑漆镏金木匾。故居内有李家俊烈士的、全身塑像及修复简记和李家俊生平事迹陈列室,房屋各间内还陈列有原有部分家具。1987年时任国务委员兼-长张爱萍题写了“李家俊故居”馆名。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李家俊(1902-1931),固军坝人。家富裕,幼聪慧,喜爱读书,思想活跃。1919年就读于绥定联合中学。“五四”运动后,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同万源旅外学生一道创办《萼山钟》报,倡导改革,抨击时弊,被校方以“言论激烈,违章肇事”为由开除。1922年秋,赴上海考入同济医学院学习。1923年春,他认为读书和学医都不能救国,遂停学离校,先后在上海、北京、山东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欧阳明彬故居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欧阳明彬故居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欧阳明彬故居位于桂阳县樟市镇漕溪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

2017年4月12日,欧阳明彬故居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故居外墙墙基为起点,东、北1米,西、南3.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樟市镇:名称来历 因镇人民政府驻于樟树下村而得名。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33′26″~112°55′46″,北纬25°37′15″~26°13′30″。地处县城东北,东接北湖区同和乡、苏仙区荷叶坪乡,南接正和镇、龙潭街道,北与洋市镇交界,西抵仁义镇、和平镇。舂陵江绕镇西而过。人民政府驻樟树下圩场,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23,距县城12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张氏故居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张氏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张氏故居

张氏故居系张学良的祖居之地,地处东风镇叶家村北约一公里,清道光年间,张学良高祖张永贵从河北迁到东风镇时就选中了此地。故居分东西两处,相距1米左右。东西各5间正房。张作霖成为东三省巡阅使、安-总司令、陆海军大元帅时,曾投巨资对故居进行建设。鼎盛时为两座四合院,车马成群,十分势派。“九·一八”事变后,故居被日寇拆毁,至今为一片废墟。故居遗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张氏故居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求学经历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1919 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尹东柱故居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尹东柱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尹东柱是中国朝鲜族的著名诗人。他于1917年12月生于吉林省龙井市明东村的一个教师家庭,曾先后就读于明东小学、大砬子汉族小学、恩真中学、崇实中学和光明中学。22岁到韩国汉城延禧专门学校文学专业学习,毕业后东渡日本,先后到东京立教大学和京都同志大学学习英文。1943年3月,他被日警逮捕,以参与反日民族独立运动为由判刑2年。在狱中受到日帝残酷-,终于1945年2月死于日本福冈监狱,时年仅28岁。他的遗骸,由其父亲运回故乡龙井,葬于东山墓地。其故居在龙井市明东村,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尹东柱(윤동주),原名尹海波。他于1917年12月生于吉林省龙井市明东村的一个教师家庭,曾先后就读于明东小学、大砬子汉族小学、恩真中学、崇实中学和光明中学。人物经历22岁到韩国汉城延禧专门学校文学专业学习,毕业后东渡日本,先后到东京立教大学和京都同志大学学习英文。1943年3月,他被日警逮捕,以参与反日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骆维强故居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骆维强故居位于和平县东水镇大坝村田心自然村。

骆维强,东水镇大坝村人,1917年10月出生。1939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6月任县“战时干部训练班”指导员,后任彭寨区署区员,11月先后任中共和平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41年9月到韶关广东省文理学院就读,“中共粤北省委事件”后,辗转至广西桂林、柳州。1944年6月到柳州日报社工作。柳州被日军占领后,在桂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抗战胜利后,在广州协助李嘉人(解放后任副省长)工作。1946年夏随李嘉人到香港,任香港新界区党委特派员。次年春,他和中共党员黄克夫等合作出版《和平公论》,呼吁反内战,提倡民主,抨击本县国民党统治者的罪行。1948年3月,奉命从香港回到九连山游击区参与领导工作,同年7月任粤赣边二支队六团政委、中共和东分工委书记。1949年1月任连和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连和县工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南方人民银行东江分行经理、东江地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人民银行东江中心支行行长、人民银行广东分行办公室主任。1954年4月调任济南第二机床厂副厂长,后任张家店砂轮厂厂长。1956年11月后,历任中央一机部二局处长、副局长、基建局局长、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分党组书记、董事长等职。1981年9月逝世于北京,终年63岁。

该故居始建于清代,坐西南向东北,总面宽50米,总进深24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堂横式建筑,三进四横两角楼布局。土木砖瓦结构,硬山顶,横屋歇山顶,棱角牙砖叠涩出檐,灰瓦面,垒瓦为脊,浮雕花卉木板封檐。墙体搁檩承重,石灰夯墙,表面批搪石灰。屋内长方砖铺地。

2012年1月,编入和平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大坝村:大坝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彭鹏故居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彭鹏故居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彭鹏故居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金桥巷,类别为古建筑。

彭鹏故居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南至大门外延1.5米,东、西、北以建筑外墙各外延1米。

彭鹏(1635年5月7日-1704年),字奋斯,又字古愚,号九峰,莆田小横塘(今黄石镇七境钱塘村)人,由于为官清廉而史称“彭青天”。三藩之乱时,吴三桂邀请为之效力,被拒绝。三藩平定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被朝廷选授为直隶三河知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因表现卓越,调任为广东巡抚。人物生平少年时期,彭鹏勤奋好学,矢志报国为民。顺治十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司马光故居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光故居为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故居景区位于光山县城正大街中段,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北宋真宗时期为县署官余,宋真宗天喜三年(公元1019年)农历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此。据县志载:官舍面南二进,院为四合院落,大门门屋北檐外有照壁,有前厅、厢房、书斋、后堂等。都为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院中植柏树、胡桃、梧桐、中置一井(司马井)。宋嘉定十年(1217),县城遭金兵袭扰,官余舍毁而再复。明洪武八年至十年(1375—1377)间,知县黄德昭迁治另建新署,自此,县署及官舍移办学宫所用。清初,官舍在学宫之内为训导署,之后,训导署圮,井亦随址弃于学宫西墙外为民间所用。至清乾隆五十年(1785),在清理学宫故地时,将井、地收归旧制。1980年,司马光故居被光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对故居进行了修复;2004年,故居被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自幼聪慧好学,宋仁宗宝元六年(1038)。考入进士甲科,历任仁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任天章侍制兼侍讲、知谏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卒赠“温国公”,谥文正,赐“忠清粹德”碑。著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是巨大深远的。司马光故居是他的出生地,故居中的司马井、养粹亭都是为纪念他而建。据明、清《光山县志》载:“井在光山县治东儒学教谕舍前,宋司马池为光山令,生子于官廨,汲此井水以洗为名‘光’”。宋代以来,邑人曾建亭于井上,题曰“养粹亭”,因年代久远,井亭塌毁。明万历年间(1067—1620)复修,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杨殿梓再修养粹亭。民国庚申年(1920),邑人重浚司马井。司马光在这里度过童年,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典故也出于此地。2004年6月1日,国家邮政局在故居成功举办了“司马光砸缸”特种邮票首发式。

故居经过全面整修,占地面积1330平方米,现有东、西两门,四合院落格局。南设有司马光生平展室,北为后堂民俗展室,院中心为司马井、养粹亭,西院墙下有“司马光砸缸”群塑像,千年古柏植于东门外边,院内曲径通幽、花草繁茂、小桥流水,典雅秀丽。故居内收藏有宋代石碑刻、元代石狮等珍贵文物。

司马光故居位于光山县城繁华地段的正大街中段,距离邓颖超祖居仅有500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依托京广铁路的重要枢纽站的信阳市,大广高速和沪陕高速所设的出入口离光山县城各1公里和5公里,县城内公交县路齐全,景区内各项服务设施齐全,有可提供数百人同时就餐的司马光宾馆,距邓颖超祖居约500米,景区内配有专职讲解员约4名,完全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景区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包括:医疗点、购物中心、旅游咨询和投诉服务中心、游客休息室、安全保卫办公室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司马光故居与邓颖超祖居共有停车场一处,面积约1500平方米,可容纳约六十余辆。

司马光故居景区东距大广高速光山出入口1.5公里、北离沪陕高速光山出入口3.5公里、信阳市90公里;南距湖北武汉200公里。司马光故居景区位于司马光宾馆(三星级)内、离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邓颖超祖居不足500米;距天台祖庭——净居寺风景区、蓝天度假村(四星级宾馆)20公里。

开放时间:全天

详细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正大街中段

邮政编码:465450

电话号码:0376—8886186传真:0376---8858087

电子邮件:Emailgswlj2006@126.com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曹汝霖故居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曹汝霖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曹汝霖故居坐落在和平区山西路108号。占地两亩,是由意大利留学生沈理源建筑师设计的三层砖木结构红砖小洋楼。其带地下室,罗马式雕刻雕塑很多。楼道及楼内各屋顶均有石膏雕饰、护墙板,门窗均有精细的木雕装饰。进得主楼,楼道的左侧有一个梳妆台,中间是玻璃砖的镜子,其两侧是衣架。楼道的正前方摆设一大座钟,还有一个一尺多高手持花灯的披大衣铜人像。一楼是餐厅、会客厅和小舞厅。二、三楼是卧室、书房等私人空间。曹宅有前后院,前院有传达室、佛堂、车库、厨房等,为平房。1919年曹汝霖被免职后,居住在此。该故居现为居民住宅,被列为天津市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曹汝霖(1877—1966),祖籍浙江。民国初年高级官员,新交通系首领。1877年生于上海。幼年入私塾,后去汉阳铁路学堂读书。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五四运动时期,住宅惨遭烧毁。抗日战争时期,曹汝霖不与日本人合作,拒绝担任伪政府总理大臣一职,后被动挂上伪华北临时政府最高顾问、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等虚衔,但并未给日本人出力,算是保持了晚节。19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田汉故居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田汉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田汉故居位于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田汉村大屋组(原名茅坪)。

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田汉自五四运动起,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后,与郭沫若等人共同组织创造社。后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并参加话剧创作与演出实践。1930年前后参加民权保障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并任执行委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时写了大量作品,以鲜明的革命立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期间,参加并组织抗日救亡宣传演出,其“文化抗日”的影响在中国抗战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区积极投身爱国-,并创作了大量的戏曲、电影剧本,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和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

田汉的创作以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革命热情和积极的浪漫主义著称,他的作品多达一百多部。戏曲作品有《土桥之战》、《新雁门关》、《江汉渔歌》、《新儿女英雄专》、《岳飞》、《金钵记》、《情探》、《双忠记》、《武松》、《武则天》、《琵琶行》、《白蛇传》、《金鳞记》(与安娥合作)、《西厢记》、《谢瑶环》等,解放后的话剧作品主要有《关汉卿》、《文成公主》等。田汉毕生从事文化艺术事业,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开拓者、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以及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创作了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全国,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文革”中被破孩致死。

故居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为典型的长沙清末两进式普通民居建筑风格。该建筑为土木结构,两面坡悬山顶,小青瓦屋面,墙体为土砖,外墙刷白灰,三合土地面。故居共有大小房间18间,正堂两楹,两旁为杂屋,屋前临塘。2005年8月重新修复,内设田汉生前物品陈列。

田汉故居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区地址: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田汉村

乘车线路:在长沙星沙汽车站乘坐果园镇的城乡巴士即可到达

田汉社区:田汉村是我国现代戏曲奠基人,《国歌》词作者田汉先生的出生地。位于长沙县果园镇,地处长沙县北部偏东,距离长沙县城仅25分钟车程,距市区仅35分钟车程,距黄花机场仅15分钟车程。优越的地理优势给田汉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机遇。全村耕地面积为3358亩,,全村人口共计3365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田汉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田汉村社会稳定,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郑士琦故居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郑士琦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郑士琦故居坐落在和平区建设路41号。建于1925年,由著名建筑师沈理源设计。该宅邸由南北两座楼组成。南楼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红瓦坡顶,带地下室。北楼为局部三层的砖木结构建筑,楼外有雕塑装饰,带地下室。北楼后面有后楼,为二层砖木结构(20世纪70年代初加盖了三楼),房型很小,为佣人所住。后楼外有楼梯,与北楼相通。郑士琦1925年以后曾居于此。该故居现为和平区小白楼医院使用,被列为天津市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郑士琦,1873年出生,安徽省定远县(今肥东县响导乡南北份村)人。字蕴卿,谱名余琦。其祖父大仁公一生务农;其父有儒官至满清游击,副将衔;生母周氏;继母张氏;是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郑榕的大伯。郑士琦自小聪明,原在故乡随继母生活,后因继母嫉恨,十五岁时到山东,随父就读。于1890年考入安徽省陆军随营学堂,1893年毕业,从戎军中。1893年,郑士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金梁故居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金梁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梁故居坐落在和平区重庆道52号。这是一幢连排式意式楼房,建于上世纪20年代。

金梁(1870—1960) 号息侯,浙江杭州人。满族。光绪辛丑(1901)年举人,甲辰(1904)科进士,授编修。曾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内城警察厅知事、民政部参议。后官奉天旗务处总办、新民府知府。 1908年典守沈阳故宫古物。入民国后,曾任奉天全省清丈局局长、政务司长、洮昌道尹。由张作霖保荐,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次长。因心存清室,积极参与宗社党复辟活动。被逊帝溥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