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光祖故居(通用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光祖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4875

文章

1000

篇1:周宝时烈士故居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周宝时烈士故居位于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枧下自然村。

周宝时,又名惠敏,1916年出生,和平县下车镇石含人。1931年考入龙川一中就读,“九一八”事变后,龙川一中师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周宝时登台演讲,慷慨陈辞,号召各界人士拥护共产党主张,制止内战,一致抗日。1938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第七分团龙和队党支部书记,率领党员在和平热水、浰源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同年9月,任中共和平县委书记,继续领导热水农会开展维护永佃权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40年2月,中共东江特委派周宝时到连平县大湖、忠信地区组建党组织工作,他在湖东小学以教员身份作掩护,先后吸收了吴泓生、曾方如入党,组成了连平县第一个党小组。同年5月,周宝时被派到新丰县组建中共新丰县工委,并任工委书记。1941年,周受后东特委派遣,为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面目,携带中共后东特委秘密印刷的《皖南事变--》传单前往新丰县,路经福水村时被捕,受尽酷刑,不但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还用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积极--罪行。1941年,在翁源县境内的深山被秘密杀害,时年24岁。

该故居始建于清末,坐北向南。总面宽16米,总进深54米,占地面积864平方米。三进两横布局,高二层。砖木石结构,硬山顶,灰瓦面,垒瓦为脊,花岗岩石砖砌墙脚,泥砖墙,屋内搪石灰。正面一排三门,正中为上、中、下三厅,中厅有木屏,上雕“笃庆堂”三字。连接两厅之间有廊,两侧有厢房,三厅都有过道廊通往横屋,屋内梁架简朴,门前有前院,围墙,斗门朝南。

2012年1月,编入和平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石含村:石含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安妮·弗兰克故居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这里是阿姆斯特丹著名的博物馆,原是两个犹太家庭弗兰克和戴安以及牙医范·杜塞尔于1942年7月修建的避难所。1944年8月4日,德国占领军的一伙帮凶闯入这里,该躲藏处被泄露了,只有奥托·弗兰克在“最后解决”中幸存下来。他最小的女儿安娜莉莎·玛利亚·弗兰克(安妮)的日记于1946年第一次在报纸上被提到。这就是后来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安妮日记》。

这幢房屋主要由前部和后部组成,它濒临运河的正面,建于1739年,后面的避难处则是拆毁了一些旧建筑后重建的。1960年,这幢房子被辟为博物馆,每年有近70万游客到此参观,他们想实地看看安妮在日记中描写的那个世界。1998年安妮日记中一直被其父亲密藏的5页面容得以公开出版。

这里法西斯主义、种族主义及民族歧视的展厅,它时刻警戒着后人。门 票/开 放 时 间开放时间:星期一—星期六,09:00—17:00(夏季延长到19:00);星期天,10:00—17:00。

荷兰阿姆斯特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张民达故居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张民达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民达故居位于梅县桃尧镇石螺岗村。故居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平面为“凸”字形。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及二层均有阳台式回廊,正面为券廊。大厅正面设置木楼梯,靠后壁处上三分一高后分左右梯登楼。大厅两侧为房间,左右对称,布局相同。故居依山而建,环境幽雅。1979年11月维修。

张民达(1885━1925年)早年参加同盟会,马来西亚归国华侨,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粤军的杰出将领。战功显赫。1924年擢升建国第二师师长。1925年2月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4月25日乘船往汕头开会,在潮州湘子桥附近翻船,被洪水溺死,葬于广州。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授烈士称号。

1987年梅县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桃尧镇:桃尧镇位于梅县的东北部,毗邻福建省(距离福建省千岛湖旅游区仅一步之遥),是梅县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爱国将领张明达将军的故乡。辖区面积118平方公里,山地13.91万亩,耕地1.5万亩,有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8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17799人。桃尧镇气候湿润温和,土地巴沃,适合农作物生长,是一个农业大镇。同时,桃尧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大理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方膺故居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李方膺故居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方膺故居位于崇川区寺街29号、31号,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本体建筑及院落、院墙。

建设控制地带:位于寺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不划定建设控制地带。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圆,自号借圆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严羽故居旧址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严羽故居旧址为邵武文物保护单位。

严羽故居旧址位于邵武市拿口镇界竹村,时代为南宋-清。

严羽故居旧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界竹村:界竹村位于邵武市拿口镇西部,距镇区10公里,东与扁竹村为界,南与张厝乡接壤,西至大竹镇,北与富屯溪为界。全村有人口1543人,430户,辖1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987年被省政府评为“省文明村”,1990年被南平地区评为“闽北村星”。 全村耕地面积3342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2年生产粮食15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食用菌等。2012年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方以智故居

全文共 1853 字

+ 加入清单

方以智故居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龙眠愚者;法号弘智,字无可。明末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九岁能文,二十岁著书数万言。以文会友,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襄等交往密切,议政论文,是为著名的“明季四公子”。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出入禁廷,尽阅内府文献典籍,常与汤若望讨论医学、天文等科学。后脱离宦海,削发为僧,云游各地,著书立说,倾心书画,娱情山水之间。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七日,由庐陵押赴岭南途中,船至万安惶恐滩,卒于舟中。

方以智在哲学、文学、书画、音韵、天文、地理、律学、医药、物理等方面有系统的研究,他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把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物理)、社会科学(宰学)、哲学(物之至理)三大类。在哲学上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的见解。第一次提出“合二而一”的命题,揭示事物的对立统一运动规律,强调哲学与科学的辩证关系,即名“寓通几于质测之中”。他的分光实验比牛顿从事这项工作早30余年。在文学上,他主张端本于经,练要于史,修辞于汉,析理于宋,对后来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著有《通雅》、《切韵源流》、《浮山文集前后编》、《五言古诗》、《易学纲宗》、《诸子蟠有》、《物理小识》、《药地饱庄》等五十多种、百万余言的传世之作。

方以智故居,原名廷尉第。宋元之际,方以智始祖方德益,由休宁、池口迁桐城。传至六世方自勉,子孙崛起,多人成为进士,都谏王瑞题其门曰“桂林”,桐城桂林方氏由此兴起。至方以智为桂林方氏第十四世。其曾祖父方学渐为著名理学家,以布衣主文坛讲席20余年,开桐城设馆讲学之先河,学者私諡明善先生。祖父方大镇,为明万历进士,官至京畿按察,大理寺卿及户部主事,在城内凤仪里(即今址)构筑廷尉第。父方孔炤亦为明万历进士,官右佥都御史。方叔文先生编写的《方密之先生年谱》援引《方氏宗谱》记载:“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公生。是年十月二十六日,密之公生于安徽桐城廷尉第。时曾祖明善公尚健在,命名曰东林,公父贞述公(孔炤)《辛亥生男,命名东林》诗云:“小子既抱子,我祖相其面,名之曰东林,将来磨铁砚”。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方以智七岁时,第一次离开桐城故居,“随尊人经栈道,见峨嵋”(任道斌编著《方以智年谱》下同),明天启二年,壬戌(1622)9月11日方以智母吴令仪卒,仲姑方维仪将他接回故里精心哺育,悉心教诲达八年。天启三年,十三岁时,他第二次离开故居,随父宦游京师,驰驱齐鲁,饱览名山大川。二十岁时他考订平日所闻,在故居完成《物理小识》稿。于泽园著《为杨雄与桓谭书》。二十三岁时,汇《拟求贤诏》、《拟上求治书》、《文论》、《结客赋》、《九将》诸篇,成《稽古堂初集》,奉父命求正何如宠、陈仁锡,得两老人之序。同年秋,离开故里,会试南京,主金陵广业之社,以文会友。其后,他寓居南京,流离岭南、闭关南京,庐墓合山、禅游江西,-青原山,逝于万安惶恐滩。其间他数次返回故里。流离中时露思乡之情。

廷尉第,又名远心堂,即今之潇洒园。又据《艺文志·方密之先生年谱》:“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火灾,远心堂书楼焚毁,潇洒公(正瑗)重葺。”

方正瑗,方以智三子方中履之子,康熙举人,曾官陕西潼商道,仕途困倦,寄情山水,潇洒不羁,人称潇洒公,署其所居曰“潇洒园”。邑人都御史姚元之曾为潇洒园撰联曰:“鱼飞鸢跃漆园吏,水峙山流太史公”。光绪七年(1881),清人彭玉麟曾书赠方氏后人“潇洒园”横批一幅,今收藏在桐城市博物馆。

方以智故居坐落桐城凤仪里、在市区公元街道居委会,“间于寺巷新巷中”南北长49米,东西宽45米,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由南至北现存房屋四进,西头脚屋为东西向建筑单元。系木构架抬梁式建筑。北头两进隔院落相对,均为八开间,每间长7米,宽3.8米,面积26.6平方米。两进面对院落均有长廊,面积64.4平方米。南头两进隔院落相向面南。中心两进之间设天井。

1985年9月,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方以智故居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为僧后,法名弘智,无可、药地、浮庐、墨历等。今浮山镇陆庄人。 方以智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方大镇、父方孔炤,在朝都身居要职,他们在政治上倾向“东林党”,学术上喜谈“物理”(即事物发展的道理),并通医学、地理、军事等,对方以智颇有影响。以智幼年智力超群,勤学好问,9岁能文,15岁博览群书,22。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干部扩大会议旧址——洪祖正故居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干部扩大会议旧址——洪祖正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干部扩大会议旧址洪祖正故居位于晋江市英林镇埔顶寮村路沟路3号。

1947年1月12日,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作出《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的决定》。随后,全省各地区纷纷开展爱国游击战争。同年8月28日,区党委总结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失利的经验教训,并作出《闽浙赣人民斗争特点与闽浙赣人民游击战争的指示》。

1947年11月到1948年1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在英林镇埔顶寮村洪祖正故居召开干部扩大会议。集中学习刘少奇在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黄国璋在会上传达省委“八二八”指示精神,许集美、朱义斌、郑种植分别总结泉州中心县委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隐蔽根据地”、“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和经验。会上对工作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和具体分工,同时决定把中共沿海区委划归闽中地委直接领导,并改称为中共运伙区委,由闽中地委委员祝增华负责。

洪祖正故居是一座砖石结构、五间张二护厝的闽南民居建筑。面宽18.11米,进深12.5米,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

信息来源:惠安县委党史研究室

英林镇:英林镇位于晋江市南部沿海,面积29.8平方公里,人口4.4万。英林的优越地理位置,拥有独特的侨乡优势,目前已发展成为璀灿的“闽南服装名镇”。服装纺织业和矿产业是英林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全镇现有服装加工、纺织化纤以及其他服装产业相关企业1100多家,成为晋江市乃至全省的主要服装加工基地和原辅料集散地。全镇形成了西装、西裤、T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韦成篇故居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韦成篇故居为马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韦成篇故居位于马山县永州镇平山村江庄屯,时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1年,韦成篇故居被公布为马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韦成篇 又名韦耀德,外号白头翁(1892~1938.8),壮族,那马县州圩乡江庄村人。青年时代,离乡从军,在旧桂系军队任排长,他看到在旧军队混下去无法实现救国救民的抱负。1921年回乡在江庄小学任教,1926年在那马县立第三高级小学(州圩)任教。1927年4月, 中共右江党组织派黄书祥到那马县州圩乡进行革命活动,住在韦成篇家。在黄书祥的指导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绍兴鲁迅故居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鲁迅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导游: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1742—1821)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

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整个周氏房族逐渐衰落。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整修,已经恢复旧观,原来的家俱也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

交通:与鲁迅有关的景点,除绍兴一中外,都集中在市中心,建议直接打的,一般都在起步价5元之内,经济快捷。如乘公交车,可在火车站坐7、8、88路车或旅游观光巴士直达;绍兴客运中心坐9路或者32路到鲁迅路口下车。杭州吴山广场每天8:20亦有旅游专线车前往。门票/开放时间:鲁迅故里套票80元,包括鲁迅祖居、鲁迅故居(含百草园、绍兴民俗展览、朱家台门)、三味书屋。

用时参考

30分钟

交通

乘8路、10路、13路、15路、16路空调、24路、66路、88路、108路、312路、315路、316路、317路、快速公交2路至鲁迅故里景区站下车即是

门票

包含在鲁迅故里景区内(凭本人-直接到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各景点的入口处领票参观(每人每天限领门票1次,一证可携带2人同行。鲁迅祖居入口调整到游客中心,请您进入游客中心直接领票参观)

导游费80/110/120/130/150元各档次

开放时间

8:30-17:00;16:00停止领票

景点位置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29号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6]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薛岳故居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薛岳故居,位于广东省韶关乐昌市九峰镇小坪石村和乐城西石岩两地,为薛岳所建别墅。占地面积1771平方米,包括薛岳故居、薛岳家居、薛氏家祠、伯陵堂四处,其中薛岳故居308平方米,薛岳家居面积468平方米,薛氏家祠414平方米,伯陵堂面积889平方米。

薛岳故居、薛岳家居、薛氏家祠、伯陵堂,都体现建筑学上的中西合璧。薛岳故居不但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抗战教育基地。对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做好新时期涉台文物的保护工作,促进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薛氏家祠位于薛岳故居后右侧,两者相隔约5米。为周围廊式歇山建筑,占地面积414平方米。薛氏家祠的整体平面结构为长方形,四周有回廊,大厅内有四个大石柱,厅内挂着薛岳几幅身着戎装的照片。祠堂门口有5级麻石台阶,前方正中的门楣上,题有“薛氏家祠”四个大字。薛氏家祠二楼为木结构回廊。祠正立面设大门、2小门,间饰4竖窗,两侧面和背面各设2小门,间饰3竖窗和4竖窗。

薛岳家居位于薛氏家祠后右侧,相距约50米,是一幢平面呈“凸”字形的四合院式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建筑,具有比较典型的四合院建筑风格。

伯陵堂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当时薛岳部下的工兵连施工兴建。建筑平面呈“工”字形,砖木结构二层建筑为法国建筑师设计。建筑平面呈“工”字形,有“飞机式”之说,建筑分前楼(2层)、过道(1层)、后厢房(2层),具有中西合璧风格。

2011年薛岳故居被移交给乐昌市博物馆。2011年,薛岳故居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字伯陵,汉族,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因其父敬仰南宋的抗金民族英雄岳飞而起名薛仰岳。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回粤后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乱期间,薛岳曾保护宋庆龄脱险。北伐初期任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为永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位于高陂镇西陂村,年代为1926。

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建于清代中期,坐东南朝西北,土木结构,单进廊院式带雨坪围墙和右横屋,通面阔12.49米,通进深34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围墙、天井、前厅、天井、正楼。正楼高2层,碉楼式建筑设计,双联式房间布局。每层设6间1厅1楼梯。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北侧设大门,木质门框,门楣上方彩绘边框内墨书“寿德楼”三个大字。1929年6月,在寿德堂建立共青团太平区委员会,从此使西陂乡青年有了团结的核心,对建党工作起到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作用。西陂一大批青年人如林德富、林丽洪、林清盛、林元芳等在共青团的领导下,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成立消费合作社、设立“太平区高级劳动学校”、组织赤卫队、少先队、妇女会建立自己的武装,并开展打土豪、灭民团等争取革命政权的斗争。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端线外延15米。

西陂村:西陂村有人口6238人,总户数1620户,46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162人,下设三个党支部,是高陂镇最大的行政村。山林面积约38000亩,耕地面积3600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陂天后宫。 西陂村位于永定河上游,高陂镇西侧,永定河绕村而过,从村头到村尾有6公里长。西陂村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好地方。现有姓氏林、卢、郑、陈、邱、刘、黄七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马一浮故居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马一浮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一浮故居位于长塘镇后庄村(现为长塘村)中心,原系赵宅大院,当地人称为赵家台门。始建于清朝嘉庆乙丑年十一月(公元1805年),由赵藕璋之子所建。分为前、中、后三个院落,四周砌有石板围墙(围墙的青砖尺寸为27※37cm),前面是大园里,后面有内河埠头。马一浮就居住在中院的西侧,即赵家的座楼边一、二、三间,座楼与中厅间的连房作为灶间,地上均铺着青砖。后因长毛造反,且历经沧桑,马一浮故居现仅存卧室和书房。虽物是人非,但故居就像穿透黑夜的灯光永远闪亮在长塘的上空。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聂耳故居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聂耳故居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聂耳故居位于玉溪市北门街3号,是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临街面楼下原为半截砖墙,外有护板,上部为活动木板窗,开为铺面。街面楼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聂耳1927年初中毕业后,曾随母亲彭寂宽回玉溪,于农历6月22日至7月10日在此复习功课。

聂耳故居系聂耳的曾祖父聂连登于清未所建,传至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聂鸿仪去昆明行医,留给聂耳的大嫂王静珍居住。

1984年9月,聂耳故居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3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将其修复一新,并建造聂耳塑像,设立管理机构,正式对外开放。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市内乘坐7、8、9、10路公交车至市医院站下车后步行可到

门票

10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门街3号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童年时代1912年 2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欧阳明彬故居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欧阳明彬故居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欧阳明彬故居位于桂阳县樟市镇漕溪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

2017年4月12日,欧阳明彬故居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故居外墙墙基为起点,东、北1米,西、南3.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樟市镇:名称来历 因镇人民政府驻于樟树下村而得名。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33′26″~112°55′46″,北纬25°37′15″~26°13′30″。地处县城东北,东接北湖区同和乡、苏仙区荷叶坪乡,南接正和镇、龙潭街道,北与洋市镇交界,西抵仁义镇、和平镇。舂陵江绕镇西而过。人民政府驻樟树下圩场,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23,距县城12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于右任故居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于右任故居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于右任故居是位于三原县城西关斗口巷,三原城隍庙门口沿路向西走1000米即到。

于右任故居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居所。先生经常在回忆中提及的“三间老屋一株槐”院落及其伯母房太夫人居住过的院落即为此处。故居基本维持原貌,同时展出于右任先生生前用过的器具及一些图文资料等,展示了先生一生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兴修水利、兴办农场等造福家乡的浓浓乡情和“布衣大臣”的高尚情怀。

于右任先生晚年思念故乡所作的著名诗篇——《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之殇。”

于右任(1879~1964),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冯国璋故居及墓葬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冯国璋故居墓葬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冯国璋故居及墓葬位于河间北10公里西诗经村东,是民国大总统冯国璋故居,为西诗经村乡政府所在地,境内西临106国道,南靠沧保高速公路,朔黄铁路,古阳河自村东流过,地处冀中平原。冯国璋国葬墓位于将军第北2000m处,同将军第属同一中轴线。国葬墓建于1917年,较大的破坏有3次。第一次是土改期间,村民把墓区的亭台、树木0刨净;第二次是1958年-热潮到来时,把冯国璋坟墓里的石碑等岩石建筑,一律推倒砸碎,为河间农田水利服务;第三次是1966年春,当地部分造反派把坟挖开,墓室遭到破坏,墓内存放的冯国璋戎装画像一张、指挥刀一把、两个石雕玉器、玉簪、夜明珠、玉香炉等文物,现在省历史博物馆保存。1905年河间秋操图及冯国璋秋操图画像,另有冯国璋致袁世凯手札等文物在河间保存。2007年春,河间市人民政府重修冯国璋国葬墓。

地址:沧州市河间市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 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屠滽故居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屠滽故居为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

屠滽故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鼓楼街道中山社区尚书街51号。 1992年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点。屠滽(1440—1512)字朝宗,号丹山,成化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弘治初灾异叠起,他数次上疏陈述时弊,得采纳,1498年擢吏部尚书。屠滽立朝公允,推贤让能,后被劾致仕,正德元年(1506)起复。抵拒宦官刘瑾,致仕归卒,谥襄惠,著有《丹山集》。屠滽为明代名臣。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中山社区:中山社区地处海曙区鼓楼街道中心,东邻解放北路,南毗中山西路,西接孝闻街,北至西河街(包括中山广场),社区面积0.35平方公里,共有居民2271户,人口5545人,由世纪城、永寿、尚书三个物业管理小区、呼童和军分区家属大院两个庭院式管理小区及孝闻街与尚书街老住宅区组成,辖区内有市府北大院、鼓楼步行街、中心菜市场、海曙中心小学、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宁兴集团等企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上海梅兰芳故居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梅兰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思南路87号的一幢坐北朝南一座四层西班牙式洋房就是梅兰芳的故居了。其中四楼是梅兰芳的岳母和女儿所住,他们夫妇则住在三楼,二楼是儿子们的卧室与厨房,底层为汽车间和佣人们的居室。当年,虽不豪华却颇为温馨的小楼前,总是栽有不少花卉草木,前庭则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透着悠闲与舒适。

在思南路居住期间,梅兰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戏。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87号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梅兰芳(1894.10.22-1961.8.8),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秦牧故居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秦牧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牧故居位于广东汕头市澄海东里镇樟林观一村索铺巷9号,是一座“四点金”(潮汕传统民居称法)四合院,有近百年历史,旧民居占地387.5平方米,内有天井、正厅、厢房、居室、书斋等16间,民居门口嵌上了“秦牧故居”牌匾。

这是一座古老的庭院,经受了百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故。推开陈旧的大门,进入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厅房,两边是侧房。进入左边侧房,里面的房间是秦牧父母的卧室,陈列着秦牧的手迹及其一家的照片。侧房外面还有一间小房,秦牧当年就和哥哥住在这房间里狭小的0上。穿过侧房便是他的书斋。房间的陈设十分简单,但秦牧在此却博览群书,勤奋学习。在家乡读高小时,因老师喜爱新文学,秦牧开始接触了鲁迅、巴金、郁达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

故居入门正对面的正厅将陈放秦牧大理石半身像,正面墙壁右侧悬挂《秦牧故居碑记》和《秦牧生平传略》两块牌匾。内陈列秦牧遗物圆珠笔、旧眼镜、放大镜、稿纸、手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王亚平故居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王亚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王亚平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0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北京《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编辑,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都市的冬》、《十二月的风》、《海燕的歌》、《生活的谣曲》、《火雾》、《血的斗笠》、《黄河英雄歌》、《第一支颂歌》、《李季真传歌》、《宋江河》、《春云离婚》、《穆林女献枪》、《红蔷薇》,论文集《从旧艺术到新艺术》、《杜甫论》,剧本《张羽煮海》,歌剧剧本《铁水钢花》,唱词《百鸟朝凤》、《黑姑娘》、《蓝桥恨》等。图为王亚平故居。

王亚平 (1905~1983)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全国曲协常务理事。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