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柿园王村霸(汇总18篇)

浏览

3737

文章

18

篇1:王村古镇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王村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因名传遐迩的电影巨作《芙蓉镇》全部外景均荟萃于此,故又名“芙蓉镇”。

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留连忘返。胡绩伟先生游览猛洞河和王村以后作词赞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

芙蓉镇不仅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和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等人文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下尾王村节孝坊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下尾王村节孝坊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节孝坊位于普宁市南溪镇下尾王村。坐东向西,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为监生王学庠之母杨氏奉旨建在下社下尾寨”(乾隆《普宁县志》卷之六《坊表》),表彰王杨氏、王学庠母子“母节子孝”。现存完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楼为庑殿顶,坊通面宽5.35米,高5.6米。牌坊最上是镌刻“圣旨”二字之匾额,匾额正面刻“节孝坊”、背面刻“奉,旌表节孝,康熙四十五年腊月谷旦立”。匾额下横梁为各级官员联名。最下一横梁刻“杨氏,处士王元长之妻、岁进士杨讳耀春之孙、庠生杨讳灼坤之女、宋礼部尚书王讳大宝一十八世孙庠生王讳雷阳之媳、太学生王学庠之母。”1988年被公布为普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下尾王村:下尾王(Xiwěiwng)行政村,又名霞美村。在普宁市区北26.4公里处。人口0.40万。南宋年间,王氏一支从福建省莆田乌衣巷来此定居。因这里东北两面和揭阳交界,原属黄坑都下社之尾,又因村南有下尾张,故称下尾王。霞美是依谐音的美名。聚落呈点状分布。有耕地680亩,主种柑橘。有集体企业1家,个体企业2家,个体加工企业13家。因处洪阳河与榕江汇流处,福建省、饶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王村口红色古镇中国红军王村口纪念馆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王村红色古镇中国红军王村口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村口古镇,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西南部,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东麓,北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独山村,东邻风景名胜南尖岩、神龙谷,南倚崇山,西临乌溪江。关川溪由东至西穿境而过,并在此汇入乌溪江。

红色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处革命遗址被命名为省、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尚保存着清代古建筑天后宫、宏济桥、蔡相庙、挺进师师部旧址和清代古街等历史遗迹和革命旧址。

地址:丽水市遂昌县王村口镇

类型:古镇古村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王村口镇:王村口镇位于遂昌县城西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山脚,东接安口乡、石练镇,南界龙洋乡,西与蔡源乡相连,北与焦滩乡相邻,镇人民政府驻地桥东村,距县城50公里。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关川、对正乡并入王村口镇,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1公顷,山林面积15425公顷。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440万元。经济以林业为主。全镇辖行政村24个,自然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王村小溪塔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王村小溪塔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溪塔,位于黄山市歙(音shè)县城南约四十公里王村镇小溪村西水口处。

小溪塔建设于明嘉靖年间。八面七级楼阁式建筑结构砖塔,现残存四层,高约二十米。传说原先计划造七层,因施工不当,未完工,只造了四层。也有说是七层造好后,遭雷击,上面三层被击倒,只留下了四层。

小溪塔二至四层每面皆设门,门两边各设一佛龛,正面腰檐下有黑白纹饰图案(现每一层挑檐下的图绘依然完好),多以福禄寿为题材。底层有塔室,另有石砌登道。塔上长有野滕,塔顶杂树茂盛。塔顶层出现多处裂痕,四层塔身已出现裂缝。

徽州人在古村落的选址上,以依山傍水、枕山环水、背山面水为理想的人居吉地。凡是古村落,通常或建于山环雾绕,云蒸霞蔚的山谷之地;或建在两山夹峙,众水汇集的山坞;凡是古村落,必建有水口,水口处,必植有名树佳木,建有亭塔楼阁,以利镇锁,聚集财气,形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田园风光。歙县小溪村亦不例外。小溪村先人在水口处,因势利导,顺势而生,障空补缺,建起了一座亭阁和宝塔作为镇锁之物。

歙县小溪塔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村镇:王村镇地处歙县南部、新安江畔,距黄山市中心城区10公里,与“花山谜窟”隔江相望,徽杭高速公路横贯境内。东北与屯溪区、徽州区、休宁县接壤,西南与我县的雄村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相邻。全镇土地总面积87.3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1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100余人,其中镇区人口5000余人。王村镇农业以粮为主,是歙县四大重点产粮区之一,也是歙县南部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王村瀵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王村

洽川七眼瀵泉壮如茫茫苍穹中的北斗七星,镶嵌在风光如画的洽川风景名胜区内。其中面积最大的是王村瀵,蓄水面积达十余亩。王村瀵位于洽川镇王村的东边,在它的附近,有一眼小瀵,这大小两眼瀵泉似母子相依相偎。所以,有称为“母子瀵”。瀵泉是优良的天然浴池。夏秋季节,绿树成荫,水面如镜,光亮照人,鱼群上下,虾戏浅水,禾苗铺绿。红荷映日,泳浴垂钓,游人甚众。文人墨客兴之所至,吟诗作文,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瀵堤烟柳”为洽川八景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王村景区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王村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韩城王村晋公山滑雪场雪场作为国家3A级景区,位于素有“韩城后花园”的板桥镇境内,是集滑雪、戏雪等冬季休闲项目为一体的冬季旅游度假地,这里雪质优良、风景优美、视野开阔。

滑雪场拥有全新雪具1300套,雪圈200个,戏雪设备10多种。另配有700平米餐厅,600平米观景台,购物商场及游客休息区等,让游客尊享冬日独特的休闲体验。

地址:韩城市板桥镇王村

体验了刺激的滑雪,吃完了热乎乎的串串,还可以逛游冬日的王村。王村是“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也是央视热播电视剧《初婚》拍摄的。地处韩城市板桥镇西部山区,距市区30公里,毗邻黄龙县白马滩,背靠晋公山,澽水河穿流而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村庄在304省道沿线分布,东西长约5.5公里。全村有耕地4200余亩,荒山荒坡宜林面积1万余亩,盛产花椒、药材、绿化苗木,有韩城最大的核桃基地。

王村依托优美的人文自然环境,2016年开始开发乡村旅游,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晋公山滑雪场、王村影视基地、澽水南山庄园,保护修缮了曲子组民国古村落、元代九郎庙、清代王家祠堂等历史遗迹,开发了景峰生态园、澽水河湿地公园,发展优质农家乐及农家客栈户达5户以上在基础设施及接待设施方面,建成王村游客接待中心、生态游园广场、生态停车场、AA级旅游厕所、导视牌等设施;在特色旅游产品方面,形成土蜂蜜、花椒、核桃油、大麻籽油等特产。

另外,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七月七等传统节日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开展核桃旅游文化节,激发乡村旅游魅力。推出景峰生态园―王村月亮湾―王村影视基地—澽水河湿地乡村一日游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王村九郎庙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王村九郎庙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村九郎庙

时代:明—清

地址:韩城市板桥镇王家村

保护范围:现有庙院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5米。

2018年,王村九郎庙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镇:韩城市辖乡。1958年属城郊公社,1961年析建板桥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市区西北,距市区7公里。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1.3万。韩(城)宜(川)公路过境,建有薛峰水库。辖板桥、红星、明星、清峰、前峰、烽火、佐家岭、柏林、五四、火炬、胜利、东风、跃进、钢铁、林源1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境内建有黄河发电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山东省旅游特色村东王村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景区称号:乡村旅游(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王村位于胜坨镇政府西南五公里处,南与董集乡相邻,全村总人口900余人,土地2800余亩,人均收入15000元,主导产业以粮棉、冬枣、旅游为主。

东王村历史悠久,曾称王王庄,王王庄庙就在此村。王王庄庙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重新建设,建筑群采用古老宫殿的建筑形式,布局严整、规模宏大,吸引了为数不少的善男信女,千里迢迢前往烧香拜佛,逐渐形成了农历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腊月十五四次大型的庙会。重建王王庄庙是人民群众的良好愿望,可以起到借庙会时机发展经济、繁荣物资交流的作用。

东王村王王庄庙休闲观光园分为二个区域,一是以龙王庙、神井开发建设为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整个区域占地在30亩,以东王村为投资主体,计划投资300万元。二是植物园建设,占地400余亩,以东营三明林业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计划投资1200万元。计划建成名贵植物园,引进名花名木,在此基础上配以垂钓区建设。王王庄庙休闲观光园的建设将给东王村增添新的内容,赶庙会、观名花、寻名吃将成为王王庄庙休闲观光的一大特点,同时配以农家观光、娱乐、名优小吃,两者相辅相承,一定会带动东王村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地址:东营市垦利县镇政府西南部7公里

特色景观:王王庄庙

配套服务设施:

配备有餐饮设施,可为游客提供就餐。

自驾车指南:

在G18东青高速垦利站下,沿S316向西15.2公里达胜坨镇政府(约20分钟)后,继续向西直行3公里过红绿灯200米后转弯向南直行4公里。

停车场信息:

景区内有停车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奔牛后王村桥梁群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奔牛后王村桥梁群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奔牛后王村桥梁群位于新北区奔牛镇后王村委新沟村芦渎官沟上,乾隆下江南曾到此游玩,为奔牛历史上八景之一。现存有芦渎桥、王兴桥(芦渎官沟)等四座平板石桥。

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奔牛后王村桥梁群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奔牛镇: 奔牛镇地处常州市西侧,是一个有着2100余年历史的古镇。全镇总面积55.808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拥有人口52000余人。 在古代,奔牛即是水路要冲,称为奔牛堰。隋唐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孟河的先后拓浚和设闸,水运贯通集镇东西南北,舟楫往来,馆舍林立,驿站酒肆随处可见,茶坊、糟坊、油坊、碾坊、糖坊、酱坊、竹木坊、铁铺、窑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王村陈醋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王村陈醋是与王村黄酒齐名的地方特产。因王村酿黄酒的作坊都做醋,因此王村陈醋有其独有的特色。王村醋以优质高梁为主要原料,用传统方法加麦曲发酵,以黄酒为配料陈酿而成。醋液呈棕褐色,气味芬芳。醇厚浓郁,酸度高而无刺激性。

淄博王村是座历史名镇,早在殷商时期此地就建立了姜姓诸侯国逄国。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属地,是山东地区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王村的地质地理环境比较复杂,为典型的“两山夹一峪”地貌(一处山间谷地,北面是长白山脉,南依泰沂山脉)。非常适合种植营养价值很高的黍米(当地人俗称红谷小米)。山东特产的王村醋、王村黄酒就是以这种山地丘陵生产的小米为主要原料生产的。

由于王村一带有特殊的地质条件地下水质好,所以,自古就有传统酿醋和造酒的习惯。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二十五年王村就有“春分酿酒拌醋”之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生产历史。

王村醋采用小米为主料,黄酒作辅料,常温发酵,色淡香醇,广为山东民众所欢迎。其主要特点∶外观呈褐色、酸度适宜、味美香甜、醉厚柔和,贮放日久,久不变质。

1985、1988王村醋两次获省供销系统优良产品,1993年特级米醋、米醋、王村醋分别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银奖、铜奖,1994年保健醋获省新品种、新产品、新花色、新包装三等奖,1995年王村醋获省经委传统名特产奖。产品在1997-2000年中连续被淄博市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满意产品。

2009年8月份“王村醋传统酿造技艺”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因为王村醋从原料到传统酿造技艺上大大区别与山西的高梁老陈醋和江苏镇江的大米香醋,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性、独特性和活态性,具有鲜明的文化传承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王村三嵕庙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王村三嵕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嵕庙

三嵕庙(第二批省保)

时代:金

地址:高平市城东南10公里三王村南岭上

创建年代不详,唐代已有。现存主要建筑正殿为金代遗构。庙坐北朝南,整个建筑由一排三个院落组成,现仅存中院和东院。中院为该庙院的主体建筑,主要有正殿、拜殿、舞台、东西耳楼、厢房等,东院亦有殿宇数间,唯正殿建筑规模宏大,为金代遗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式屋顶,斗栱四铺作单下昂,昂为琴面,无补间斗栱,梁枋断面规整,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出檐深远,屋顶平缓,为典型金代建筑。

庙内存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石碑一通。

2013年5月,三王村三嵕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王村黄酒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王村黄酒主要以精选红谷米为原料,用特殊的制作方法发酵陈酿而成。酒液呈棕褐色,气味甘甜芬芳,醇厚柔和,常饮此酒有舒筋活血,滋阴补肾,祛风除湿,促进新陈代谢之功能。还可做中药配方或作为辅助饮料,对腰腿酸疼,筋骨麻木,妇女经血不调,产后恶露等症有明显疗效。在当时民间,妇女“坐月子”期间,黄酒是必不可少的滋补佳品。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一带,由于有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泉水的优势,古时以生产黄酒和陈醋(王村醋)而久负盛名,明嘉靖二十五年刻本《淄川县志·岁时》篇中记载:“春分酿酒拌醋。”可见这里生 产酒、醋的历史至少已有500年左右了。王村酿制黄酒的作坊很多,民国最盛时达十几家。产品分红谷、梅魁、玉露、甘榨4种,以红谷酒质量为最佳。1928年,参加胶济铁路沿线土特产品展览时,义盛号生产的红谷酒经专家评定,获得二等奖。

王村黄酒主要以精选红谷米为原料,用特殊的制作方法发酵陈酿而成。酒液呈棕褐色,气味甘甜芬芳,醇厚柔和,常饮此酒有舒筋活血,滋阴补肾,祛风除湿,促进新陈代谢之功能。还可做中药配方或作为辅助饮料,对腰腿酸疼,筋骨麻木,妇女经血不调,产后恶露等症有明显疗效。在当时民间,妇女“坐月子”期间,黄酒是必不可少的滋补佳品。 1957年获全国酒类展览金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青州市王坟镇侯王村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王坟镇侯王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位于省道博临路以北2公里,北距玲珑山5公里,东南去仰天山25公里,西南距黄花溪20公里,是游览仰天山、黄花溪的途经之处。侯王村孝文化特色鲜明,从2004年开始,该村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孝治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心村”。

自2008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三届孝文化艺术节和全国“以孝治村”研讨会,还建设了孝文化广场、孝文化展览室、“四德一条街”、孝文化农家乐等。侯王村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3%,村北玄阳山顶部,有天然大溶洞黄巢洞,据说是当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屯兵的地方。

侯王村还有青州市首家草莓采摘园,从每年10月份一直到来年的5月份,草莓园里每天都有300多斤新鲜草莓成熟,期待游客前来自由采摘。

地址:潍坊青州市王坟镇侯王村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4小时

价格描述:免费

特色景观:青州市首家草莓采摘园,从每年10月份一直到来年的5月份,草莓园里每天都有300多斤新鲜草莓成熟,期待游客前来自由采摘。

游览线路:孝文化广场——孝文化展览室——四德一条街——孝文化农家乐。

配套服务设施:

建设了孝文化广场、孝文化展览室、“四德一条街”、孝文化农家乐等。

交通指南

自驾车指南:

G309——花都大道——南环东路——南环中路

停车场信息:

有停车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段王村罗汉寺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王村罗汉寺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段王村罗汉寺(第五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晋中市寿阳县平舒乡段王村中

段王村罗汉寺创建年代不详,据清光绪八年(1882)版《寿阳县志》记载“罗汉寺,在县西五十里段王镇”。据庙碑记载,清雍正八年至十一年(1730~1733)重修。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门、过殿和正殿,两侧仅存一进院东侧钟楼、东西厢房,二进院东配殿,其余建筑均已不存。现存建筑中正殿、过殿为元代建筑,山门为明代建筑,余为清代建筑。

正殿为元代建筑,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屋顶坡度平缓。殿内梁架为四椽栿通达前后檐用二柱,四椽上设驼峰承平梁,平梁之上设叉手、合沓、侏儒柱承脊榑,叉手下端插于平梁与下平榑、襻间枋相交,整个梁架结构简洁,构架稳定,梁栿均为自然原木稍加砍削而成。檐下柱间设阑额、普拍枋,阑普断面呈“丁”字形,普拍枋上设柱头、补间斗栱各1朵,形制均为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蚂蚱形耍头,当心间补间斗栱出45°斜拱,各斗栱栌斗斗幽较深,当心间补间斗栱后尾出斜挑承平槫。柱头卷刹明显,前檐当心间设板门,两次间设直棂窗,板门之上设门簪四枚。正殿栱眼壁板上绘器物、植物等彩绘,梁架、斗栱均施彩画。

过殿为元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平面近方形,进深略大于面宽。殿内梁架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殿内檐柱、金柱均为八角抹楞砂石柱,整体建筑显得高而深。前檐设斗拱,当心间补间斗栱后尾出斜挑承平槫,后檐未设斗拱,室内梁架、额枋等构架均施彩画。

寺内正殿、过殿梁架、斗拱拱眼壁施彩画,存清代维修碑4通,石碣1方。

罗汉寺是寿阳县保存较为完整的集元、明、清建筑技法于一体的寺院,保存有各朝代建筑营造的工艺,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建筑结构发展的宝贵实例。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段王村:段王村位于寿阳县城以西22公里处,307国道旁,与段王煤化公司相邻,村占地总面积23435.7亩。 我村现有人口1765人,500户,耕地面积4750亩。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我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带领全体群众致富奔小康,人均收入由原来的30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王村花厅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王村花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村花厅位于武义县白洋街道,年代为明。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洋街道:武义县白洋街道于 2001年9月行政区划调整后成立,与浙江省武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地处武义县城东部,是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段,境内有火车站,44省道、金丽温高速公路连接线,交通便捷,水电充足,通讯发达,设施配套齐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灿烂的明招文化融为一体,为进一步促进白洋街道的产业积聚,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文化大县,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王村红柿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王村红柿是湖南王村的著名特产。王村红柿个大肉肥,味道鲜甜,营养价值高,形如扁球,表皮多呈橙黄、鲜黄或朱红色。经人工嫁接的柿树生长快,产量高,树龄长,一般头年嫁接后,第二年即可结果,4~5年后每株结果可达百余斤,树龄多在百年以上。王村红柿个大肉肥,味道鲜甜,营养价值高,每100克鲜柿含糖15%,含蛋白质0.5%及维生素C等。柿子可酿酒、制柿饼或提制柿霜,有降血压、解酒、治胃病等药用功能

特产产地:王村是湖南湘西一座有两千多年文化历史,洋溢着浓厚的土家族特色的古镇。猛洞河水从她身边穿流而过。王村位于酉水之滨,依山建城。上通川黔,下达洞庭,正所谓“楚蜀通津”之地。这里交通极其便利,尤以水运为最,是古时酉水的重要码头。品一碗闻名遐迩的米豆腐,看看那传说中的“贞洁牌坊”,王村就像是从电影中走的一幅活生生的山水画。夕阳西下,吊角楼里小憩,看那些竹条青瓦构成的房屋随着地势起伏蜿蜒,在溪川铜柱旁聆听土家姑娘别有韵味的渔州唱晚,电影中的时光仿佛缓缓地走入了你的视线。其特产王村红柿个大肉肥,味道鲜甜,营养价值高。

特产特色:王村红柿个大肉肥,味道鲜甜,一般头年嫁接后,第二年即可结果,营养价值高,每100克鲜柿含糖15%,含蛋白质0.5%及维生素C等。形如扁球,表皮多呈橙黄、鲜黄或朱红色。柿树根系发达,耐干燥瘠薄,产量高,树龄长,4~5年后每株结果可达百余斤,经人工嫁接的柿树生长快,树龄多在百年以上。柿子可酿酒、制柿饼或提制柿霜,有降血压、解酒、治胃病等药用功能。很适宜在猛洞河流域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西王村遗址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西王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

1960年发掘的芮城西王村遗址,发现有生产工具及猪、狗等动物骨骼,可能此处的古人类已能饲养、驯化动物。还发现彩绘的陶器,纹样多由植物花纹和网纹组成。曲腹碗、盆和双唇小口尖底瓶是这个遗址的代表性生活用具。有124件陶质环形装饰品,分圆形、六角形、九角形三类形状,陶环上刻有花纹、辫纹、乳丁纹,这说明古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意识正在加强,也有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

芮城县西王村是山西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域。这里不仅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类型文化,还发现了仰韶文化晚期的文化。考古学者将后者称为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作为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发展阶段的代表。山西省西王村类型的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北岸、涑水、汾水以及吕梁山一线,其中垣曲县古城镇东关遗址也是这一类型的代表。此期,地面木构建筑出现,房屋建造技术大大改进,房内面积增大,分间布局兴起。生产工具中的石器绝大多数为磨制,钻孔技术普遍推广,骨器、角器、蚌器及陶质生产工具种类增多,制作用品精细,这些反映了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提高。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泥人王村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道泥人王村是一个百余户的村庄,共350人。村里的100多名村民专职捏泥人。泥人王村距武汉市中心65公里,距黄陂城区29公里;黄陂泥塑有1000多年的历史,归元寺五百金身罗汉和木兰山古建筑群的泥塑就出于泥人王村。2013年,李集街道泥人王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泥人王村还拥有历代兵家博弈所遗存的古代城寨龙王尖石寨。

北有泥人张,南有泥人王。所说的泥人王,就在黄陂区。1995年厂子垮了后,他先后到过江西、广东等地。掌握雕刻手艺,花一个月雕刻一幅大的人物作品可以赚1万元。“要把山脚下的泥巴变成钱。”泥人王村泥塑产业。游客可以免费参观泥塑作品的造型、制模、压胚、修复、阴干、上色等过程。 现在很多货都销往东南亚、西欧等国家。

20世纪70年代,泥人王村的泥塑产品曾在全国享有盛誉,被中央纪录片厂拍成专题片进行推介,国家旅游总局还授予“泥塑之乡”称号。泥人王村重振泥人产业。黄陂泥人王雕塑有限公司办起一所泥塑培训学校,村民们又重新捡回了泥塑手艺,开发生产出木兰从军、黄陂风俗等100多个品种的泥塑工艺品,受到市场的青睐。

2013年,创建了“泥人王村‘泥塑艺术馆’”、“泥人王村‘泥塑体验馆’”、“泥人王村‘泥塑观赏园’”等艺术文化建筑群。为了传承、保护、振兴和发展“黄陂泥塑”文化,让“黄陂泥塑”走向全国,走出国门,风景区每年的10月均要组织“‘黄陂泥塑’文化风情节”。尤其是“泥人王村‘泥塑体验馆’”,这里特别适合于大、中、小学生们前来开展课外素质教育。在“‘黄陂泥塑’文化风情节”里,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泥塑认识事物,培养健康的个性、情趣和品质,丰富其艺术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