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米堆冰川几月份去好(通用20篇)

浏览

3111

文章

120

篇1:达古冰川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达古冰川简介 达古冰川位于阿坝州黑水县境内,面积210平方公里,是镶嵌在中国.四川.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走进远古、探古溯源,“达古冰川”因此得名。

第四纪冰河最盛之时,达古冰川是一处大型平顶冰帽冰川。一万年以近随全球气候变暖逐步退缩。目前,冰川分布区200多平方公里,冰面积6.04平方公里。冰川类型多姿多彩,神奇壮观。“U”型围谷、冰斗、冰碛湖、古冰瀑布等地质遗迹异彩纷呈。

景区内生物多样性完整,野生植物611种;野生动物153种,川金丝猴、羚羊、盘羊数10余种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多、数量大、野外可视率极高。达古冰川洋溢着历史的沉淀,展现出一幅幅精美的民俗画卷。冰川、碉楼、雪峰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咂酒文化、铠甲舞、多声部民歌与宗教信仰源远流长。藏、羌民族服饰耀眼夺目,雅克夏雪山、昌德雪山、达古雪山和“芦花会址”见证了中国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达古冰川距成都、九寨沟280多公里,旅游区位优越,交通环境舒适,不翻山而穿越高山峡谷,不冒雪而置身-雪原,不登山而屹立群山之巅。走进神奇的达古冰川,它让我们沐浴美丽的自然焕发出的人性化的精神光泽,感受地球环境演变的时空震撼!

四川阿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号冰川

全文共 199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由于现代冰川类集中,冰川地貌和沉积物非常典型,古冰川遗迹保存完整清晰,所以一号冰川有“冰川活化石”之誉,成为我国观测研究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最佳地点。

乘车沿216国道南行,便可到达一号冰川近侧,这里有淡蓝而晶莹的冰川银瀑,在冰舌前,科研工作者凿成的80余米长的大冰洞,如童话中白雪公主的银殿。四周山崖上有旱獭出没,运气好还能看到雪莲。往返途中,可饱览天山垂直景观带的独特风光。

新疆乌鲁木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冰川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国际冰川编目规定:凡是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的多年性雪堆和冰体都应编入冰川目录.

冰川

冰川形成的原因

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

在南极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上,冰川是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所以称之为大陆冰川。而在其它地区冰川只能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这种冰川为山岳冰川。

在高山上,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也就谈不上形成冰川。

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这种雪就是冰川的“原料”。

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

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慢慢流下(当然流的速度很慢),就形成了冰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冰川是如何形成的

全文共 2149 字

+ 加入清单

冰川又称为冰河,是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你对冰川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冰川的相关知识。

冰川的分类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冰川分为大陆冰盖(简称为冰盖)和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和中纬山地区。其类型多样,主要有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

大陆冰盖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山岳冰川则分布在中纬、低纬的一些高山上。全世界冰川面积共有l5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极和格陵兰的大陆冰盖就占去1465万平方公里。面积超过14,000,000平方公里的南极洲,差不多全部都被一个平均接近1,980米厚的冰川覆盖着,其东部冰层厚度可达4267米。

格陵兰冰盖覆盖的面积超过1,800,000平方公里,实测最大厚度约3,350米。较小的大陆冰盖常被称作冰帽或冰原。地球上有两大冰盖,即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它们占世界冰川总体积的99%,其中南极冰盖占90%。格陵兰约有83%的面积为冰川覆盖。因此,山岳冰川与大陆冰盖相比,规模极为悬殊。

巨大的大陆冰盖上,漫无边际的冰流把高山、深谷都掩盖起来,只有极少数高峰在冰面上冒了一个尖,辽阔的南极冰盖,过去一直是个谜,深厚的冰层掩盖了南极大陆的真面目。科学家们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发现,茫茫南极冰盖下面有许多小湖泊,而且这些湖泊里还有生命存在。

我国的冰川都属于山岳冰川。就是在第四纪冰川最盛的冰河时代,冰川规模大大扩大,也没有发育为大陆冰盖。以前有很多专家认为,青藏高原在第四纪的时候曾经被一个大的冰盖所覆盖,即使国外有些专家仍持这种观点。但是经过考察和论证,我国的冰川学者基本上否定了这种观点。

按照冰川的物理性质(如温度状况等)分为:

①极地冰川,整个冰层全年温度均低于融点;

②亚极地冰川,表面可以在夏季融化外,冰层大部分低于融点;

③温冰川,除表层冬季冰结外,整个冰层处于压力融点。极地冰川和亚极地冰川又合称冷冰川,多分布南极和格陵兰。温冰川主要发育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岛,阿拉斯加和新西兰等降水丰富的海洋性气候地区。

除了冰体内部的力学、热学相互作用外,冰川作用还表现在它对地表的塑造过程,即冰川的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

相关阅读:

冰川期

第一纪冰川期

在5.7亿到6.8亿年前的先寒武纪里,我们的地球经历了第一纪冰川期。那次冰川大规模覆盖了澳洲、欧洲、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第二纪冰川期

在4.1亿到4.7亿年前,地球遭遇第二纪冰川期。此次冰川覆盖了非洲、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北部地区;

第三纪冰川期

地球经历的第三纪冰川期是在2.3亿到3.2亿年前,冰川覆盖面积扩大至整个南半球;

第四纪冰川期

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我们现在就生活在第四纪冰川期里。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初,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第四纪冰川期之后的大冰期,自然就是第五纪冰川期了。

250多万年前,地球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气候变化,因为,第四纪冰川期到来了。第四纪冰川期的到来,使得地面温度下降了10度以上,导致大批物种灭绝。

如果让某些环保专家评价,如此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实在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情。不过,从地球的角度看,在地球40多亿年的历史上,这只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平常事而已。

而且,即便地球真地有思想,他这时候更关心的,也应该是一个新出现的物种,这个新物种后来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比之前的其他物种都要大得多。这个物种,就是后来进化成现代人的古猿。因此,对于人类而言,这次冰川期的到来,才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次冰川期直到现在也没有结束,而我们之所以没有被冻死的原因,在于一个大的冰川期内,还有着多个小的冰期和间冰期,一个冰期或间冰期的时间可能长达几万年。

在6-7万前的那个冰期里,地球上超过20%的陆地面积被冰川覆盖。中国东边的黄海干了,以至于那时候流入黄海的长江继续向东,越过济洲岛,留下了600多公里的河道,这条海底古河道目前已经被探测发现。

3万年前,地球进入了一个相对温暖的间冰期,冰川融化,海水上涨。黄海的海岸比现在内侵100多公里,也就是说,青岛、烟台当时都不是陆地,而山东潍坊已经是海边了。

看过“冰川是如何形成的”

冰川是如何形成的

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在高山上,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也就谈不上形成冰川。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这种雪就是冰川的“原料”。

冰川是如何形成的

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粒雪化和密实化过程在接近融点的温度下,进行很快;在负低温下,进行缓慢。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为什么冰川会不断流动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在地球上的两极有着大量冰川,每年这些冰川都会随着海洋不断的漂浮过来,来到世界的其他的地方,大家知道为什么冰川还会流动吗?

为什么冰川会流动

冰川分布在年平均气温0℃以下、 气候寒冷的两极地区或海拔很高的高山地区。 这些地区以固体降水为主,降下的雪花在地面上积累起来,越积越厚。

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因受周围低温影响,马上又凝结成冰;有些则在重压的作用下,压紧凝结,形成冰。这些冰随着体积和重量的不断增加,最终成为冰川冰。冰川冰继续发展,当重力大于地面摩擦力时便会发生流动。有时,冰川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塑性流动。

冰川的流动速度很慢,一般每天只有几厘米,最多的也不过数米之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nike pg1 glacier grey正品多少钱?耐克泡椒1代新配色冰川灰价格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耐克nike保罗乔治的泡椒一代pg1最近推出了一款新配色glaciergrey,特别好看,上周刚发售就成为了爆款,特别抢手。下面本网小编给大家讲讲nikepg1glaciergrey正品多少钱?耐克泡椒1代新配色冰川灰专柜价格是多少?

耐克pg1冰川灰价格

名称:NikePG1

配色:GlacierGrey

货号:878628-044

发售日期:5月19日

发售价:¥849RMB

耐克pg1新配色介绍

保罗·乔治的第一款签名鞋NikePG1自发布以来受到了不少鞋迷们的关注,而最近刚刚发售的断勾配色更是一上架官网便迅速售罄,由此可见其人气。近日Nike又带来全新的冰川灰配色。

都说泡椒一代就没有难看的配色,实际也的确如此!得益于流畅的鞋身线条及功能性的鞋身绑带点缀,任何角度看都活力满载颜值超群!搭配利于启动的前掌ZoomAir缓震单元,人气可谓今年实战鞋中的翘楚!

眼前这双PG1“GlacierGrey”以灰色贯穿,鞋面皮革辅以泼墨点缀,鞋身Swoosh、鞋舌PGLogo与外底则采用了海军蓝妆典,沉稳之余又有不失精致的细节表现力。耐脏又耐看,干练又独特,恐怕打算入手用来实战的朋友不在少数!

耐克鞋子怎么样

喜欢耐克这个品牌,不仅是因为鞋子质量上、款式上深受我心,而且对于耐克品牌标志的含义我也觉得是非常浪漫的喔!NIKE这个名字,在西方人的眼光里很是吉利,而且易读易记,能叫得很响。耐克商标象征着希腊胜利女神翅膀的羽毛,代表着速度,同时也代表着动感和轻柔。耐克公司的耐克商标,图案是个小钩子,造型简洁有力,急如闪电,一看就让人想到使用耐克体育用品后所产生的速度和爆发力。首次以“耐克”命名的运动鞋,鞋底有方形凸粒以增强稳定性,鞋身的两旁有刀形的弯勾,象征女神的翅膀。耐克鞋子怎么样?其中也有原因是因为耐克的标志好看且寓意很好而更受欢迎!

耐克的鞋子系列非常丰富,整体质量不错的,属于世界一流运动品牌来的。耐克鞋子分运动系列和生活系列两大类别。

1、运动系列主要是篮球鞋、跑鞋、钉鞋等。例如kobe的签名鞋、勒布朗的签名鞋、气垫跑步、赤足跑鞋等。

2、生活系列主要是休闲款式,主要是为了日常生活的舒适,这一系列比较潮。例如:dunk板鞋、airforce1、airmax系列、阿甘鞋、airmax复古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阿尔卑斯山出现粉色冰川 世界十大最美冰川

全文共 1473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的许多的地方会出现许多的景色,而这些景色也是吸引着人们的关注,近日,在阿尔卑斯山出现了粉色冰川,那么阿尔卑斯山出现粉色冰川是什么情况呢?世界十大最美冰川是什么呢?冰川具体是指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阿尔卑斯山出现粉色冰川

近日,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冰川突然出现粉红色冰和雪的神秘外观,引发科学界高度关注。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的专家研究发现,冰川部分地区观察到的粉红色积雪和冰,很可能是由格陵兰岛上发现的藻类植物所引起。

阿尔卑斯山出现粉色冰川具体原因

对于此类藻类迪据介绍这种藻类植物没有危险性,是春夏期间发生的自然现象,在中纬度地区及波兰均有发现。此前,科学家也曾在瑞士莫特拉奇冰川研究过藻类植物。这种植物被称为冰藻,主要存在于格陵兰所谓的暗区和冰层正在融化的区域。出现这种藻类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气候变迁。通常冰块会把超过80%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大气层,而一旦藻类岀现,将会使得冰和雪的颜色变深,使冰和雪变得更加吸热且更快融化,冰和雪的表层藻类越多融化的速度会越快。造成冰雪颜色变深将会导致加速融化和加速辐射的吸收。研究团队正试图将人类行为,以外其它现象对于地球过热的影响进行量化。而登山运动和滑雪缆车的存在,也是对藻类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

世界十大最美冰川

冰岛—瓦特纳冰川

瓦特纳冰川是欧洲最大的冰川,海拔高度超过了1500米,这里成为了冰岛著名的自然风光,白色冰川高高耸立,周围还分布着不少的熔岩和火山口,构成了一幅奇妙的景观。

血冰川

位于南极洲,全球一处著名的冰川景观,这里的冰川会不时的流出红色的液体,血冰川因此而得名,经过科学家研究,这里冰川流出的水流富含铁元素,遇空气迅速氧化从而形成鲜红的颜色。

瑞士—阿莱奇冰川

世界十大冰川排名第三位,坐落于阿尔卑斯山脉,也是阿尔卑斯山脉最大、最长的冰川,远远看去这里的冰川,好像一条白色的丝带漂浮在山间,这里也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滑雪胜地。

莫雷诺冰川

坐落于南美洲南部,也是世界有名的可以移动的活冰川,每年的夏季都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崩现象,大片的冰块会落在阿根廷湖中,而且这座冰川拥有漫长的历史,距今有20万年。

兰伯特冰川

位于南极洲,是世界最大的冰川,也是世界最大活动冰川,每年都以350米流速注入大海,这里冰川景观十分的壮观,而且冰川造型奇特。

米堆冰川

位于中国米堆河上游,冰川海拔高度6800米,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冰川,米堆冰川在阳光的照耀下冰晶四射,闪闪发亮,冰川下方就是泾渭分明的森林植被,是一处神奇的自然景观。

玉龙雪山冰川

是我国一条现代冰川,这里的冰川形状独特,冰斗古冰川、冰斗悬冰川分布在玉龙山脉间,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之一。

普若岗日冰川

这全球的第三大冰川,也是世界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这里位于中国羌塘保护区,也被称为世界冰川第三极,在保护区内,冰川、湖泊、沙漠间隔分布,形成了独特自然地貌。

帕斯特尔兹冰川

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东部,奥地利境内,也是奥地利最高峰,尤其全球的温室效应,冰川每年都以10米的速度消融。

肯尼亚山冰川

世界十大冰川排名第十位,位于非洲的乞力马扎罗,海拔高度5199米,每年冰川融化的水都会滋养着非洲的广袤草原,这里位于赤道边。

相关阅读:冰川是什么?

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

国际冰川编目规定:凡是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的多年性雪堆和冰体都应编入冰川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海螺沟冰川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海螺冰川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海螺沟冰川属典型的海洋性低海拔冰川,冰川长14.7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2850米,落差达3900米。

冰川如同一条银色的长龙,从贡嘎山上飞奔而下,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在“U”型峡谷里伸入绿色-达6公里,形成冰川与森林共生的奇绝景观。它是贡嘎山地区五大冰川中规模最大、海拔最低的一条,游客可以轻而易举地登临冰川揽胜。冰川上的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1100米,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高最大冰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的十五倍,气势宏伟壮观。

海螺沟冰川舌现长6公里,宽0.4-0.7公里,推算最厚100-130米,冰川大约形成于1600年以前。在冰川的运动中形成晶莹如翡翠、水晶,观赏价值极高的冰川弧拱、卷曲、单斜、向斜构造成的冰川层纹单条裂缝长达100余米,深5-10米,宽0.5-2米的冰川断裂带,蔚为壮观。在冰川的消融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冰面湖、冰桌、冰洞与冰桥、冰面河,令游人赞不绝口。另外,源于主峰东南侧海拔5600米以上的大雪山脉分水岭,冰川的最低点海拔3000-3700米,可以供登山爱好者攀登。

冰川有“三怪”。

第一怪:不冷。冰川之上气候暖和,夏秋季节,你可身着薄衫,脚踏冰川徜徉在这光怪陆离的神奇冰川世界,完全不用担心“冰上不胜寒”。

第二怪:冰崩。大冰瀑布常年“活动不息”,发生着规模不等的冰崩。一次崩塌量可达数百万立方米,此时冰雪飞舞,隆隆响声震彻峡谷,一两公里之外也可听到,场面蔚为壮观。

第三怪:构造千奇百怪。冰川表面有数不胜数,绚丽多姿的美妙奇景。冰桌冰椅、冰面湖、冰窟窿、冰蘑菇、冰川城门洞等等,太多的奇景让人目不暇接,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西藏最大的冰川是什么名字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西藏面积最大的冰川就是来古冰川,坐落于西藏昌都市的八宿县内,紧紧靠近在乌湖的边上,冰雪在融化之后就会进入到乌湖内。拥有着迷人的景色,在当地还是会受到大家的关注。

来古冰川的迷人景色

湖畔的深处是原始森林,这里会有很多原始的小村落,隐藏着精彩的故事。这里的小村落有着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四周环绕着大雪山,会有着很多神秘的小村落。在西藏语中来的意思,代表的是山,古的意思,代表的是门,因此才会有来古这一个称号。

蓝冰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冰雪融化之后,有一些雪还没有融化,就会慢慢的失去原本所具有的特征,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者之间的紧密度还会慢慢的增加,使得原本的空隙就会缩小。冰雪和冰雪之间的透明度会慢慢的减弱,其中有一部分空气还会被封闭于其中,慢慢的就会形成蓝冰。

从观赏的角度来看,蓝冰要比一般的白冰更加有人气,这些颜色就已经让大家沉醉。这种蓝冰的形态绝大部分都是一群形成川。甚至还可能会拥有着较大的规模,所以这一直以来都是大家都喜欢的。古冰川同样也是如此站在这里,也能够看到有六条海洋性的冰川,这种自然景观在世界上本身也是绝无仅有,这是一个能够观看冰川的绝佳地点。

注意防护措施

来古冰川其实和南北极冰川属于相同的类型,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美,但进入到古冰川范围内,温度就会逐渐的降低,需要注重于保暖,一旦失温还是非常危险的。车辆没有办法开到景区,只能够停在门口,以骑马或者步行的方式进入到其中。冰面上可以行走,但需要注重于防滑,以免出现一些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特拉木坎力冰川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特拉木坎力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特拉木坎力峰(海拔7441米)下,冰川长28公里多,面积为124.53平方公里,冰川末端高度为4520米,冰川雪线高度为5390米。冰川冰净储量为26.774立方公里,换算成水量可达22.758亿立方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固体水塔”,其覆盖度非常高,包括南坡及西坡在内的冰川总面积达37835平方千米,占山地面积的37%,在中国境内的覆盖度为23%,这也是中国西部冰川覆盖率最大的山区。特拉木坎力冰川最奇异的自然景观是高达数十米的冰塔林,自海拔5200米处发育向下至冰川末端,长度在11公里以上。冰川上的连座冰塔形成一座座冰峰甚是壮观,冰峰下常伴有冰湖,碧波荡漾。冰舌上段冰面洁净,冰塔及各种冰雕形态随处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明永冰川

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导游:

明永冰川从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往下呈弧形一直铺展到2600米的原始森林地带,绵延11.7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为13平方公里,年融水量2.32亿立方米,每当骄阳当空雪山温度上升,冰川受热融化,成百上千巨大的冰体轰然崩塌下移,响声如雷,地震山摇,令人心惊魄动。介绍:

源自卡瓦格博峰,隔澜沧江远望,犹如一匹从天而降的白练。冰川背倚雪山,自有一种天然的震慑。游客可以在新修的栈道上近距离地观赏冰川。餐饮/住宿/购物

进入明永村,第一间房间便是村长的家,好心的村长会安排你住在藏民家中,当地人很纯朴,可自行与他们商量价格,一般几十元即可,还可当场吃到牦牛奶。明永冰川旁边的明永山庄60元/晚。明永藏式风情园。在攀登冰川的中途有座寺庙,也可以借宿。明永村藏民在用餐时,男子坐在餐桌上,而女子只能坐地上。交通:

香格里拉县每天早上发四班车到德钦,时间为7:20(中巴),8:20(一般大客),9:20(中巴),12:00,建议早点乘车以便能赶上德钦到明永的班车。德钦汽车站每天下午16:30左右有班车到明永村,车程一个多小时。每天早上8:00有从明永村返回德钦的班车。包车线路:沿滇藏公路从德钦县城西行10千米,就到了飞来寺,这里可以看到梅里雪山群峰耸峙。从飞来寺乘车再西行20多千米,就到达明永村。全程约需时1个半小时。游览线路:上山有两条道,一条是步行道,一条是骑马上山走的道(从入口到太子寺,骑马上山60元/人,下山20元/人,中途累了没有马可乘,只能在入口和太子寺有马)。两条道都是平整的煤渣路,很好走。上山时,步行道在山左,骑马道在右边。步行大约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观看冰川和梅里雪山第一个地方—太子寺,这是个很小的寺院,有很多赶来拜山的藏族人,在院内烧香挂祈愿经幡。太子寺左边的路可以去观景台,右边的去莲花寺。走不远就开始是铁架木板搭的栈道,在栈道中途有一处很宽的平台,坐在那里,面对卡瓦格博峰仔细观看,很有意思。从右边去莲花寺,大约1个小时,这个寺院比太子寺规模要大一些,来的人相对较少,但是晴天的时候,在这里是看卡瓦格博峰绝佳之地。转山:转山之路一般游人是不会走的,每到了旧历羊年,附近的藏民来此转山拜山,花近一月的时间。从太子庙直下冰川边缘,然后一直沿着冰川左岸山脚上行,然后顺山谷爬上去,过了一片终年不化的冰雪层,就来到了真正的卡瓦格博峰的山脚。

地址: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明永村附近

类型:地质地貌雪山冰川

游玩时间:建议5-6小时

电话:0887-8412666(梅里雪山景区电话)

开放时间:

8:00-16:3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梅里雪山通票内,明永冰川+飞来寺观景台+雾浓顶+金沙江大湾228元。(228元套票(含金沙江大湾60元、雾浓顶观景台60元、飞来寺观景台60元、明永冰川78元)

交通

明永冰川位于德钦县明永村,距离德钦县约50公里,距离飞来寺约40公里。

①德钦-明永冰川

汽车:德钦县汽车站每天7:00和15:00有班车到明永村,票价15元左右/人。但班车有时不规律会停开。

包车:包车往返价格一般在200-300元之间。

②飞来寺-明永冰川

包车:从飞来寺包车到明永冰川约20元/人。每天早上八点左右,在飞来寺观景台附近会有很多包车去雨崩或明永的游客,可以一起拼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为什么冰川会流动?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因受周围低温影响,马上又凝结成冰;有些则在重压的作用下,压紧凝结,形成冰。这些冰随着体积和重量的不断增加,最终成为冰川冰。冰川冰继续发展,当重力大于地面摩擦力时便会发生流动。有时,冰川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塑性流动。

冰川运动主要是受自身重力的影响,沿着地形运动。在冰川下部,由于上部冰层的压力和上游冰层的推力,老是处于受力状态。同时,下部冰层的融点由于受压比上部冰层稍低,使下部冰层更接近于融点。在一个畅通的山谷中,冰川流动时最大流速出现在冰川表面,愈近谷底速度降低,这种运动方式叫做重力流。

如果冰川运动过程中,在前方遇到突起的基岩或运动变缓的冰块的阻塞,就在那里形成前挤后压的剪应力,这种流动方式叫做阻塞重力流。许多海洋性冰川上出现的形象十分奇特的弧形连拱,就是冰川运动过程中,中间和两边速度不一而产生的。

冰川表面常有许多裂隙,有些裂隙有几十米深。裂隙的存在,说明冰川有脆性。不过,经过数百年的调查观测,冰川上的裂隙极少超过六十米深。多数裂隙远远小于这个深度就闭合了。这又说明冰川下部是塑性的,它可以“柔软”的适应各种外力作用而不致发生破裂。

因此,可以把冰川分为二层,表面容易断裂的这层叫做脆性带,而下部“柔软”的那层叫做塑性带。塑性带的存在是冰川流动的根本原因。就冰来说,由于它容易实现晶体的内部滑动,是有利于表现出塑性变形的。但是,当外力突然增高时,很容易超过冰的破裂强度,发生脆性变形(断裂)。只有在缓慢加荷并长期受力时,冰才能充分显现出塑性变形的特色。我们知道,物体在长期受力时,哪怕这种力较小,也会产生塑性变形。

在冰川下部,由于上部冰层的压力和上游冰层的推力,老是处于受力状态,使下部冰层的塑性表现得比较充分。同时,下部冰层的融点由于受压比上部冰层稍低,使下部冰层更接近于融点,因而塑性变形更易实现。这样,冰川下部出现塑性带就不难理解了。而冰川表层,缺乏长期受力这个重要条件,当外力突然增加时,往往作弹性或脆性变形,成为脆性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喀尔里克冰川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导 游 哈密喀尔里克冰川位于盐池乡政府南10公里处,海拔高度4888米,至今仍是一处尚无一人攀到顶峰的处女峰。 介 绍 这里终年积雪,分布着大小63条冰川,尤其是喀尔里克山的平顶冰川,面积约0.7平方公里,平顶山之侧的高山湖泊,其景色不亚于台湾的日月潭,素有固体天然水库之称,系美丽的伊吾河的发源地。

冰川如娴静的少女立于群山环抱之中,山下是一天然瀑布,有如万马奔腾,倾泄而下,势不可挡,被水底岩石激起的水滴如烟如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道道彩虹。

山脚下是天然草场,草地如绿色的地毯,铺满了整个山峦,牧民的毡房,像白色的花朵,点缀其间,羊群则如片片云朵,慢慢地在山间飘荡。有时真正的云会掩盖过来,把所有的美丽变得朦胧而神秘,若在冬季大雪飘过之后,是地道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会令所有的来访者心灵震颤,禁不住为大自然创造壮观、美妙和神秘而赞叹不已。是人们旅游、探险、科学考察的好去处。

新疆哈密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第四冰川遗迹莲花山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莲花山位于四道沟村的西南部,山顶海拔1700米,是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内风景最为秀丽的山峰。

在莲花峰半山腰有无数块巨石堆垒在一起,千百年来,人们称之为烂石窖。2001年被国家地质专家发现考证为第四纪冰川遗迹,全国极为少见的冰石河,是地质奇观。当你来到石河之上,踏上每一块巨石,都感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鬼斧神工,那气势之大令人唏嘘惊叹,惊叹天工造物之神奇,惊叹地质自然之奥妙。

莲花山峰在石海之上突兀崛起,远看就像一朵盛开的水莲花,因此得名莲花山。莲花峰悬崖峭壁,雄伟壮观,在四面的峭壁上长满了古松古桦,千奇百态,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莲花峰脊一线窄路,非攀缘树林岩石不能前进,特别是仙人桥宽不足盈尺,桥下百丈深渊,从仙人桥上走过,必须具有过人的胆量。来到峰顶,举目远眺,万山绿染,生机一片,你能真正体会到“山深闻鹿唤,林黑风自生”的诗情画意,更能使你领略心旷神怡的一种境界。莲花山下林茂草丰,特别是山西侧,有一大片沼泽地,中有溪水长流,空谷传音,水声悦耳,沼泽中生长着茂密的沼泽林,并伴省着各种沼泽植物当为高山草甸。人说十里莲花山,高山响流泉,石河石也响,树生沼泽滩。在这高山之上沼泽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莲花山透着秀气,充满着灵气,当你来到高山沼泽滩旁,当你站在冰石海的巨石上,当你登上峰顶一览众山的时候,会使你产生无限的遐想,更会使你敞开大山一样的胸怀,去珍惜和对待美好生活。

旅游提示:春天五月到莲花山可以赏杜鹃;夏季到莲花山可以看冰石河;秋季到莲花山可以欣赏满山红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福克斯冰川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福克斯冰川位于新西兰南岛的西岸区的西区国家公园内,长13千米,覆盖面积3200公顷。其名字源于新西兰的第二任总理,1872年新西兰总理福克斯来此参观,之后便将冰川命名福克斯冰川。

福克斯冰川是由于高山积雪在固定气温下渐渐凝固而成的,从南阿尔卑斯山脉南麓淌下,一直延伸到距海平面仅300米处的温带雨林,最高点在库克山的背面。冰川以每天一至五米的速度蠕动着,是在人类一般肉眼无法洞悉的情况下慢慢地向低处的温带雨林区蠕进着。福克斯冰川是世界上最容易接近的冰川之一,在旅游高峰期,每天可接待1000人次的光临。当你踏上这个白色的世界时,就会发现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晨光在白茫茫一片的冰沿上绽放着,是这皑皑白色世界里一份感人的热量光芒。

很多游客都喜欢冰川远足探险,走在厚厚的冰川上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安全,时刻注意从高处突然滑落的冰块和石头;也有部分游客会乘坐直升机从高处观赏福克斯冰川,这样可以一览其全貌。

Fox Glacier

必去理由:新西兰最壮丽的冰川

景点所在大洲: 大洋洲【Ocean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新西兰[New Zealand]

景点所在省、州:西岸大区 [West Coast 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为什么冰川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什么原因?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南北两级陆地上的冰川要比全球浮冰多50多倍,这些冰川是在陆地表面的,融化后流进海里,自然会增加海的体积;二是大多数的冰山是淡水,而海水的盐度比冰山的盐度多,淡水融化后,体积量要比同样重量的海水的体积量更多,因此海平面会上升。

冰川分海冰和陆冰,海平面上升的问题主要来源于陆冰,主要是格陵兰和南极冰架。格陵兰冰架平均厚度约1500米,最大厚度可达3200米,含有全世界冰川10%的水量,其融化的后果是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米。

南极冰架占全球冰川总储水量的90%,南极冰架的平均厚度约为2000-2500米,已知最大厚度为4267米,如果整个南极冰架融化,将使全世界海平面上升约61米,即使扣除南极大陆的均衡恢复,海平面也要上升约4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受气候变化影响:巨大的南极冰川正自下而上融化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这张照片显示了南极洲东部的邓曼冰川,它的融化速度比2003年至2008年间的平均速度快得多。

美国宇航局拍摄的照片

邓曼冰川从底部到顶部融化,使其易受海水侵蚀。

根据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南极洲东部的邓曼冰川在1996年至2018年间退缩了3.4英里(5.4公里)。他们对杜曼冰川的分析还表明,冰盖下的形状使得它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影响和退化。

JPL大学的高级科学家埃里克·里格诺特说:“直到最近,研究人员认为东南极洲比西南极洲更稳定,因为与在西部观察到的冰川融化相比,在东部没有多少冰流失。但是随着像邓曼这样的冰川受到科学界的密切关注,我们现在也发现了该地区海洋冰盖不稳定的证据。”

他补充道:“近年来,南极洲西部的冰融化得更快,但邓曼冰川的巨大规模意味着它对海平面长期上升的潜在影响也同样巨大。”如果整个登曼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约4.9英尺(1.5米)。

这张照片显示了邓曼冰川下地面的放大垂直图像。

在其东侧下方包括一个深沟(中间为蓝色区域)。

这张照片来自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可视化工作室。

研究人员利用卫星雷达数据来确定冰川与海洋相遇的确切位置,冰漂浮在海洋上的位置,或者冰被搁浅的位置。科学家还可以利用冰的厚度和移动速度等数据来揭示冰川下地面的轮廓。

在冰盖下大约6英里宽(10公里宽)的山脊保护着杜尔曼的东部,使其免受温暖海水的影响。然而,它位于西部大约3英里(4公里)的一个深而陡的谷底,有一个平滑的内陆斜坡。这种结构可能导致温暖的海水倒流,使冰盖不稳定。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JPL科学家弗吉尼亚·布兰卡托(Virginia Brancato)表示:“登曼西侧下方的地面形状可能会侵入温水,导致快速且不可逆转的融化,加速全球海平面上升。”

她的同事里格诺特指出,监测漂浮在海上的杜曼冰川也很重要,包括沙克尔顿冰架和杜曼冰川舌,覆盖面积为9,300平方英里(24,000平方公里)。

目前,该地区正以每年10英尺(3米)的速度自下而上融化。这比平均每年9英尺(2.7米)的融化速度要快。它也快于2003年至2008年南极洲东部冰架的平均融化速度,即每年大约2英尺(0.7米)。

《科技日报》编译的蝌蚪员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杰马央宗冰川

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杰马央宗冰川

杰马央宗冰川在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境内。杰马央宗,藏语的含义是排列成万字形的沙石滩。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曲,是雅鲁藏布江的正源。

据考察,杰马央宗地区有116平方公里被冰川和永久积雪覆盖。地势高寒,海拔5590米,地形平坦,周围是险峻的高山,条条冰川横在山谷之间。当地人把那闪亮晶莹的冰川叫“杰马央宗冰川”,把冰川融水汇集成的河叫“杰马央宗曲”。

玛央宗冰川,是现在人们流行的叫法,究其历史渊源应为杰玛雍忠冰川。杰玛雍忠藏语意义:雅江源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圣地之一,“杰玛”系藏语圣沙致意,“雍忠”是苯教核心吉祥标志万字符,圣沙含口数秒即可化水,具有醒神、洁身、驱邪之功,故以杰玛雍忠命名。

地理位置杰玛雍忠冰川位于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吉拉乡境内,距仲巴县城200公里。杰玛雍忠冰川深藏在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的雪山深处,海拔5590米,是吉拉乡牧民群众夏季居住地,也是藏羚羊繁殖地。杰玛雍忠的源头地区冰碛物分布很广泛,每年有大量的冰雪融水汇集成河,并串联了许多冰碛湖,构成雅鲁藏布江的“故乡”---杰玛雍忠曲。

杰玛雍忠冰川传说:雅江源谷口有一水中石路(名为“多热”),河西北约3米处一椭圆形卵石,石心显马蹄形,深约20公分,据传是格萨尔枣马足迹。河谷上游一大岩石和一只中等白塔周围遍地见盘石,其中,数十个盘石上显现各种足迹,有牦牛、人和马等足迹。当地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据传从杰玛雍忠到达荣温泉可写108部传奇故事。

雅江源出自冰川和矿泉之中,因源头雪山形如马首,故其河自古习惯称“当确藏布”。雅鲁藏布江水能资源之丰富,举世闻名,谓之藏民族的母亲河。雅江源富饶地是藏民族文化之摇篮,历史上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它与珠穆朗玛峰一样,万水之源,是有世界科学家定论的后藏思想和标志,它的流域是西藏最富的地方,其上、中、下游均全身贯通着西藏旅游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

杰玛雍忠冰川周围资源,江源潮四季颜色各异,河流气势雄伟,雪山壮观、冰川美丽、山川秀丽、草原优美,冰川溪水奔流声,石流声,滚石声等响如天雷。

雅江的上游河谷开阔,河床比较小,水流缓慢,水色多变,多弯曲叉河;河谷中源湖塘、沼泽星罗棋布,许多段处分布众多小丘;岸边及山麓有成片沙地和新月形沙丘,沙丘映在沼泽湖泊河流中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流域的天然植被多为沼泽草地,针茅草原,灌木草甸草原等优良牧场。江源不仅养育了当地百姓,还养育了天然的动物种群,藏羚羊、岩羊、盘羊、黄羊、库比野青牛、野牦牛、马鹿、巨野骡、旱獭、野兔、金丝牦牛、雪豹、棕熊、黑狼、黄狼、猞狼、狐狸、黑颈鹤、丹顶鹤等在此江源任意嬉戏,游荡繁殖。

雅江源是野牦牛的故乡,在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广阔称为“青藏高原”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喜玛拉雅山脉和西东走向的昆仑山脉之间曾生存大量野牦牛。雅江源野牦牛有黑色、金丝、红鼻间青牦牛三种毛色,雅江源吉拉乡、霍尔巴乡一带野牦牛毛色特别而多成群,属于红鼻间青牦牛更多,雅江源是藏羚羊的繁殖基地,藏羚羊繁殖具有特别的奥秘。

目睹冰川,才发现白色也有很多种:雪山沉寂时的洁白、阳光倾泻时的亮白;目光下移,白里透灰:冰川铁灰、地面土灰,到山脚时笔锋陡转,俨然粗犷的戈壁景观。天很蓝很低,仿佛伸手就能摘下一片白云。而那些没有植被覆盖的山体,被岁月的大手剥去历史的外衣,任流水洗涤着雅江源的现在和未来。造物如此神奇,江山如此富饶美丽,用它的乳汁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出的远古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西藏文明诞生和发展摇篮,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_冰川侵蚀地貌的成因

全文共 4415 字

+ 加入清单

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分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冰川地貌,就是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冰川侵蚀作用的相关知识。

冰川地貌的形态类型

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

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

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

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大陆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

冰川侵蚀作用下的地貌

侵蚀作用

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分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其侵蚀方式可分为几种:

(1)拔蚀作用:当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若这些松动的岩石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则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块拔起带走,这称为拔蚀作用。经拔蚀作用后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线是崎岖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线。

(2)磨蚀作用:当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称为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种良好证据,其方向可以用来指示冰川行进的方向。 冰川侵蚀作用的地貌

(3)冰楔作用: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作用,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成为碎块,或从两侧山坡坠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动。

(4)其他:当融冰之水进入河流,其常夹有大体积之冰块,会产生强大撞击力破坏下游的两岸岩石。

冰川侵蚀力的强弱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冰层的厚度和重量。重厚者侵蚀力强。

(2)冰层移动的速度。速度大者侵蚀力强。

(3)携带石块的数量。携带数量越多越重者,侵蚀力越强。

(4)地面岩石之粗糙或光滑。粗糙地面较易受冰川之侵蚀。

(5)底岩的性质,底岩松软者较易受侵蚀。

(6)岩层之倾斜方向与冰川移动方向一致者,易遭侵蚀。

冰川地貌的不同分类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①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

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

冰川槽谷

冰川谷是冰川作用区最明显的冰蚀地貌类型之一。典型的形状是槽谷,故亦称冰川槽谷或U形谷。

近来大量实测资料表明,大多数冰川谷的横剖面是抛物线型,U形的出现主要与谷底被冰碛和冰水沉积充填有关。槽谷在山岳冰川地区分布在雪线之下,源头和两侧被冰斗包围,主、支冰川汇合处易形成悬谷。槽谷两侧一般具有明显的槽谷肩和冰蚀三角面。槽谷底部常见冰阶(岩槛)与岩盆,两者交替出现,积水成为串珠状湖泊。大的冰阶形成冰瀑布,如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有高达千米的冰瀑布。

大陆冰盖或高原冰帽之下也有槽谷,这种槽谷上源没有粒雪盆,曾被称为冰岛型槽谷。中国川西高原也有这种槽谷。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大陆冰盖或岛屿冰帽入海处常形成很深的峡湾,如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十分发育,以风光漪丽闻名于世。

看过“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因侵蚀作用而造成的冰蚀地貌

(1)冰斗:为山谷冰川重要冰蚀地貌之一,形成于雪线附近,在平缓的山地或低洼处积雪最多,由于积雪的反复冻融,造成岩石的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将岩石侵蚀成半碗状或马蹄形的洼地,典型的冰斗于是形成。冰斗的三面是陡峭岩壁,向下坡有一口,若冰川消退后,洼地水成湖,即冰斗湖。

(2)刃脊、角峰、冰哑:若冰斗因为挖蚀和冻裂的侵蚀作用而不断的扩大,冰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山脊逐渐被削薄而形成刀刃状,称为刃脊。而几个冰斗所交汇的山峰,形状很尖,则称为角峰。在刃脊之间的低下鞍部处,则为冰哑。

(3)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当山谷冰川自高地向低处移动,山嘴被削平成三角形,称为削断山嘴。又因为冰川谷的横剖面形状如U字形,故称U型谷。U型谷两侧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较平直,底部宽而平,若是在冰川谷的底部,因冰川的挖蚀,而造成向下低凹的水坑,石地。

(4)峡湾:在高纬度地区,冰川常能伸入海洋,在岸边侵蚀成一些很深的U型谷,当冰退以后,海水可以沿谷进入很远,原来的冰谷便成峡湾。

(5)悬谷:悬谷的形成是来自于冰川侵蚀力的差异,主冰川因冰层厚、下蚀力强,故U型谷较深;而支冰川因为冰层薄、下蚀力弱,故U型谷较浅。因为在支冰川和主冰川的交汇之处,常有冰川底高低的悬殊,当支冰川的冰进入主冰川时必为悬挂下坠成瀑布状,称之为悬谷。

(6)羊背石:为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如匍匐的羊群,故称为羊背石。其平面为椭园型,长轴方向与冰流动方向一致,向冰川上游方向的一坡由于冰川的磨蚀作用,坡面较平,坡度较缓,并有许多擦痕;而在另一侧,受冰川的挖蚀作用,坡面坎坷不平,坡度也较陡。羊背石的形成,是由于岩层是软硬相间的排列,当侵蚀、风化的作用查行时,软的岩层会被侵蚀的较多较深;而硬的岩石抵抗侵蚀、风化的能力较强,所以在侵蚀、风化后,硬的岩层会较软的岩层高,形隆起的椭园地形,一面受磨蚀、一面受挖蚀。

(7)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在羊背石上或U型谷谷壁及在大漂砾上,常因冰川的作用而形成磨光面,当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砂时,在较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为发达;若冰川搬运物为砾石,则在谷壁上刻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之为冰川擦痕,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细,粗的一端指向上游。

搬运作用

由于冰川的侵运作用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从山坡崩落得碎屑,会进入冰川系统,随冰川一起运动,这些被搬运的岩屑称为冰碛物,依据其在冰川内的不同位置,可分为不同的搬运类型:

(1)表碛: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冰碛物。

(2)内碛:夹在冰川内的冰碛物

(3)底碛:堆积在冰川谷底的冰碛物。

(4)侧碛:在冰川两侧堆积的冰碛物。

(5)中碛:两条冰川汇合后,其相邻的侧碛即合而为一,位于会合后冰川的中间称为中碛。

(6)终碛(尾碛):随冰川前进,而在冰川末端围绕的冰碛物,称为终碛。

(7)后退碛:由于冰川在后退的过程中,会发生局部的短暂停留,而每一次的停留就会造成一个后退碛。

(8)漂石:冰川的搬运作用,不仅能将冰碛物搬到很远的地方,也能将巨大的岩石搬到很高的部分,这些被搬运的巨大岩块即称为漂石,其岩性和该地附近基岩完全不同。冰川的搬运能力很强,但相对地,冰川的淘选能力很差。

堆积作用

冰川携带的砂石,常沿途抛出,故在冰川消融以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便形成相应的各种冰碛物。所谓冰碛物,是指由冰川直接造成的不成层冰积物。而冰积物,就是指直接由冰川沉积的物质,或由于冰水作用的沉积物,及因为冰川作用而沉积在河流湖泊海洋中的物质。冰积物可分为不成层的冰积物和成层的冰积物两者:

(1)不成层的冰积物:此种冰积物是由冰川后退时所遗留的石砾所造成,因为冰融化而遗留于地面的堆积物大小不一,石块为少带有稜角、表面为被磨光或带有擦痕,堆积后为不现层理,此种杂乱无层理的冰积物,常称为冰砾土而由冰碛物所形成的冰碛地形有:

冰碛丘陵(基碛丘陵):冰川消融后,原有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沈到冰川谷底,和底碛合称为基碛,这些冰碛物受到冰川谷底地形的影响,堆积成坡状起伏的丘陵,称为冰碛丘陵。大陆冰川区的冰碛丘陵规模较大,而山谷冰川所形成的冰碛丘陵,规模要小的多。

侧碛堤:是由侧碛和表碛在冰川后退处共同堆积而成的,位于冰川谷两侧,成堤状向冰川上游可一直延伸至雪线附近,而向下游常可和终碛堤相连。

终碛堤:终碛堤所反应出的是冰川后退时的暂时停顿阶段,若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平衡状态,则冰川的末端可略作停留于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搬运来的物质,将可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状的堤,称为终碛堤。大陆冰川的终碛堤高度较小,长度可达几百公里,弧形曲率较小;反之,山谷冰川的终碛堤高度可达数百米,长度较小,弧形曲率较大。

鼓丘:鼓丘是由冰积物所组成的一种丘陵,约成椭圆形,长轴与水流方向一致,迎冰面是陡坡,背冰面是一缓坡,其纵剖面为不对称的上凸形。一般认为鼓丘是由于冰川的搬运能力减弱,底碛遇到阻碍所堆积而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终碛堤以内的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常成群出现,造成鼓丘田;山谷冰川的鼓丘数量较少。

(2)成层的冰积物:此为冰川与融冰之水共同沉积的结果,冰川所携带的物质受到融化后的冰水冲刷及淘洗,会依照颗粒的大小,堆积成层,形成冰水堆积物,而在冰川边缘由冰水堆积物所组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冰水堆积地貌。有下列几种类型:

冰水沉积、冰水扇、外冲平原:在冰川末端的冰融水所携带的大量砂砾,堆积在冰川前面的山谷或平原中,就形成冰水沉积;若是在大陆冰川的末端,这类的沉积物可绵延数公里,在终碛堤的外围堆积成扇形地,就叫冰水扇;数个冰水扇相连,就形成广大的冰水冲积平原,又名外冲平原。在这些地形上,沉积物呈缓坡倾向下游,颗粒度亦向下游变小。

冰水湖、季候泥:冰水湖是由冰融水形成的,因为冰川后退时,前面的冰积物会阻塞冰川的通路,常可以积水成湖。冰水湖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的冰融水较多,大量物质进入湖泊,一些较粗的颗粒就快速沉积,而细的颗粒还悬浮在水中,颜色较淡;而冬季的冰融水减少,一些长期悬浮的细颗粒黏土才开始沉积,颜色较深。这样一来,在湖泊中就造成了一粗一细很容易辨认的两层沉积物,叫做季候泥。

冰砾埠:冰砾埠为有层理并经分选的细粉砂所组成的,形状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小丘。冰砾埠上部通常有一层冰碛层,冰砾埠是由于冰面上的小湖小河或停滞冰川的穴隙中的沉积物,在冰川消融后沈落到底床堆积而成,其与鼓丘不同之处,在于冰埠的形状很不规则,且为成层状。在大陆冰川和山谷冰川都有发育冰砾埠。

冰砾埠阶地:在冰川两侧,由于岩壁和侧碛吸热较多,且冰川两侧的冰面要比中间来的低,所以冰融水就汇集在这,形成冰侧河流,并带来冰水物质,等到冰水消后,这些物质就堆积在冰川谷两侧,形成冰砾埠阶地,它只发育在山谷冰川中。

锅穴(冰穴):冰水平原上常有一种圆形洼地,称为锅穴。其形成是由于冰川耗损时,有些残冰被孤立而埋入冰水沉积物中,等到冰融化后引起塌陷,而造成锅穴。

蛇形丘:蛇形丘是一种狭长曲折的地形,呈蛇形湾曲,两壁陡直,丘顶狭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蛇形丘的成因主要为:

1.在冰川消融时,冰融水沿冰川裂隙渗入冰川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待冰完全融解后,隧道中的砂砾就沉积而形成蛇形丘。

2.在夏季,冰融水增多,冰积物在冰川末端形成冰水三角洲,等到下一个夏季,冰川再次后退,再形成一个冰水三角洲,如此反复不断,一个个冰水三角洲连起来,便形成串珠状的蛇形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冰川融化的原因有什么?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1、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是导致冰川融化的最主要原因。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考察,处于不丹境内和尼泊尔境内的冰川,气温相比20世界70年代增加了1℃。同时,新西兰地区科学家对境内的冰川分析后,发现由于高压盛行、天气干燥,降雪量明显减少,冰川会依靠自然降雪,来保持动态平衡。当高温或不利天气不断出现时,冰川将持续融化。

2、人为原因

除了气候变暖的原因外,由于世界人口膨胀、过度乱砍乱伐、滥采地下资源、超载放牧等不环保的行为,使得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也会加快了冰川的融化。特别是长期进行毁林开荒的西北地区,导致水土流失面积严重,沙城爆天气增多,从而加剧着冰川的融化。

因此,我们要引起重视,自觉培养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降低人为原因导致温室气的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