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一时性脑缺血的情况汇编7篇

老年人几乎都有过腿抽筋的经历,那么,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一时性脑缺血的情况是什么?老年人腿抽筋的鉴别诊断有哪些?老年人腿抽筋的缓解方法是什么?下面就由问学吧小编告诉大家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一时性脑缺血的情况吧!

浏览

4600

文章

7

篇1:老年人夜里出现这些情况 要多加注意或是大隐患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家里有老年人,是一家之福,他们用自己经验、威望,为家中成员制定发展方向。或许有些时候,会受到疾病折磨,毕竟年龄越大,身体越脆弱,疾病这个时候,会偷偷的过来伤害他们。通过预防保健,能保健好身体,老年人在生活中,其实,应该关注某些异常情况,特别是在晚上,出现的这些症状,不得不重视。

夜晚哪些情况不得不重视?

起夜多

一般来说,起夜次数在一两次是正常的,但是,当你起夜次数过多,超过了四五次,甚至更多,那要多加注意了。

在医生看来,起夜次数增多,排除睡前喝水多的原因,肾功能出现障碍。

肾主水,尿液的生成、排出离不开肾脏,当肾精不足、肾阳不足时,肾精亏损严重,水液不能正常代谢,滞留在膀胱中时间过长,造成尿液增多。

口渴

相对来说,老年人的饮食偏于清淡,即使这样,很多老年人还是会出现睡觉时口渴的情况。

老年人的新陈代谢能力日渐低下,重油重盐食物确实美味,但是,吃多了,却会造成代谢缓慢。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情,那就是夜里感觉到口渴,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了抗利尿激素造成的。缺乏抗利尿激素,会造成体液无法正常调节,在夜间这样的症状愈发明显。

夜间出现口渴,还会因为血糖水平偏高造成的,要预防糖尿病。

盗汗明显

盗汗是常见情况,是说入睡后,出现流汗异常,但是,在醒来的时候,汗水能自己消失。

盗汗可能是全身性疾病,例如,甲亢、肥胖、糖尿病、结核病都会引起盗汗。很多时候,盗汗还要预防植物神经紊乱。而就男性老年人来说,在夜里出现盗汗,则可能是因为雄激素较低。

睡不着

在生活中,有些老年人,睡眠质量太差,睡不着、睡眠意识浅,这样的情况,其实和精神、焦虑发愁有关系。

忧,更多的是焦虑、精神沉郁;思,则是精神不集中。忧虑会造成肝郁气滞,心神受到了影响,造成失眠;思虑会造成脾脏受到影响,造成心脾血虚。

经常做噩梦

有些老年人在睡觉时,会经常做噩梦,相对来说,老年人的压力较小,但是,总有一些老年人会因为身体、家庭出现忧思过度的情况,压力大会造成噩梦的发生。

同时,糖尿病患者也会在睡眠时出现做噩梦的情况,因为血糖过低造成的。这就需要家庭成员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出现血糖低的情况,也要及时咨询医生,合理用药。

这就是关于老年人在睡眠时,可能会出现的某些情况描述,希望大家多加重视,科学保健,才能保护好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年人低血糖一定要预防出现昏迷情况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低血糖一定要预防出现昏迷情况。当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就会引起低血糖症状,但若血糖持续下降低于1.4~1.6mmol/L时就会引起低血糖昏迷,产生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对象。

引起老年人低血糖昏迷的最常见的原因为2型糖尿病,特别是在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或服用降糖药饮食不合理的情况下极易诱发低血糖。此外,胰岛素瘤、胰岛外肿瘤、严重肝病、胃大部切除后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也可成为低血糖的病因,但相对少见。

在低血糖的发病之初,患者大多表现为头晕、软弱无力、面色苍白、饥饿感、视力模糊、心悸、颤抖、恶心呕吐、出汗、四肢发冷等症状。如果此时未能补充含糖物质,继续发展下去患者就将逐步出现头痛、头晕、躁动不安、颤抖、意识朦胧、嗜睡、定向力障碍、抽搐、昏迷等低血糖昏迷症状,个别患者还可出现为恐惧、慌乱、健忘、精神错乱、幻觉及偏瘫等精神症状。

研究表明,当低血糖昏迷超过6小时就会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损害,神经功能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完全恢复。即使病愈后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脑后遗症,严重者可因治疗无效而死亡。所以,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病率日趋增加的今天,患者必须对低血糖昏迷提高警惕,从日常生活做起,加强对低血糖及低血糖昏迷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按时进食,生活规律;在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之前仔细核对剂量,不可随便增加药量;运动时随身带糖果以备用;定期检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不应过分限制饮食,且要注意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剂量,以免引发低血糖。

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患者可立即吃1~2粒方糖或果糖,也可饮用半杯果汁或含糖饮料,或者吃上1~2片面包及饼干。一般情况下,及时补充糖分可在15分钟内使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如果补糖后症状仍不缓解,患者应迅速与医生取得联系,或去医院处理,以防止发展为低血糖昏迷。

对已有低血糖昏迷症状患者的治疗是以静脉补糖为主,即对出现嗜睡、昏迷的患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40毫升,随后给予10%葡萄糖200~250毫升静脉滴注,以迅速纠正低血糖,缓解症状。临床观察显示,除非昏迷持续时间过长的患者需要给予特殊处理之外,其余患者均可在迅速补糖后的5~10分钟内苏醒。为防止患者清醒后再度出现低血糖,要注意加强饮食护理,一般需要观察12~48小时后方可出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人造血干祖细胞异常会出现哪些贫血情况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谈到老年人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引起哪些贫血?相信对老年人来说,贫血并不是一种陌生的疾病,而且人们会常常疑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贫血呢?这就是不了解贫血病因的表现。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老年人造血干祖细胞异常会出现哪些贫血情况吧?

1)再生障碍性贫血(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年人造血干祖细胞异常会出现哪些贫血情况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人出现哪些情况可能感染肺炎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要远离肺炎关键在预防,首先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耐寒抗病能力。其次要适当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品,如梨、百合、木耳、萝卜、芝麻等。第三要注意居室卫生,居室要经常保持清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要注意保暖,以防寒邪侵袭,诱发感冒。第四在每天临睡前可坐在椅上,身躯直立,两膝自然分开,双手轻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气于胸中,呼气时从上向下轻拍,约10分钟,然后用手背随呼吸轻叩背部肺俞穴,此法有清肺利气之效。第五要增强呼吸功能,逐渐由胸式呼吸转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鼓起肚子以使膈肌下降、气沉丹田,动作力求悠而缓,以增强呼吸深度,那么老年人出现哪些情况可能感染肺炎呢?

一、感冒后久治不愈,出现呼吸急促、胸口闷、口唇及指甲发紫、脉搏加速、细弱。

二、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出现咯痰增多、痰色变黄稠、呼吸加快。

三、不明原因的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四肢软弱无力。

四、原因不明的精神萎靡、疲倦、乏力或烦躁多动、嗜睡。

五、不明原因的气急,不能平卧,而且下肢浮肿、肝区胀痛。

老年人如出现上述情况,一定要重视,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年人出现哪些情况可能感染肺炎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一时性脑缺血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一时性脑缺血,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机理目前有脑血流动力学与微栓塞学说两种观点。本病在老年患者,其死亡率2倍于一般人口,其中1/2死于心肌梗塞,1/4死于脑梗塞,另1/4死于其他原因,下面来看看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一时性脑缺血吧?

一时性脑缺血,临床有三大特点:

(1)症状突然出现并持续一段时间,一般1~2分钟,多数30分钟内,而后骤然消失,从不超过24小时。

(2)总是在同一肢体或部位出现相同症状。

(3)反复频繁发作,一月数次或一日数次。

一时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塞的一个信号。据临床观察,约1/3的病人迟早会发生脑梗塞。

此病在发作时无需治疗,但应保持平静,反复发作时则用脑血管扩张剂,如抗凝药和血小板聚集抑制药物,大部分学者认为阿斯匹林对一时性脑缺血的男性病人有预防脑卒中的作用。平时应保持血压稳定,如有高脂血症则用降脂药物与低脂饮食,有椎基底动脉功能不全时应注意不要急速左右转动头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高血糖可是用药物将血糖控制到正常,会面临另一个危险,即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这比血糖稍高还要危险。血糖高达十几毫摩尔/升不会立即影响患者的生命,而低至2毫摩尔/升却可立即使人昏迷。因此,控制血糖的目标,只能接近正常血糖水平。也就是说,使减少并发症的效应最大,而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又最小。故目前我国的血糖控制目标订为:空腹血糖4.4~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4.4~8.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低血糖更易“欺负”老年人

由于身体状况的改变,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中年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受损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未觉察的低血糖”,即当血糖降低到一般人会出现头晕、出冷汗、心悸、饥饿感等症状时,老年人却毫无感觉。直到血糖降低到影响大脑功能时,才会发生神志不清或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种情况就更危险,抢救不及时易危及生命。而且,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这都是很危险的。

此外,老年人代谢率低,用药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服用一些长效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时,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对此应特别当心。这类药物,即使要用,也应避免1日3次用药。小剂量时可早晨1次服,中剂量时则早晨服2/3量,中午服1/3量,晚上则不应服用。

老年人的血糖标准

由于以上缘故,衡量利弊,内分泌专家认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应适当放宽,这从总体上来说是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至于放宽到什么程度,可以因年龄及病情有所调整。一般来说,老年人可较中青年人放宽2毫摩尔/升左右,为了便于记忆,可分别要求老年人空腹血糖在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毫摩尔/升以下。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中年人是“严格控制”在6.5%以下,“一般控制”在7%以下,老年人最好控制在7.5%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老年人出现哪些情况预示着衰老的发生

全文共 1079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出现哪些情况预示衰老发生呢?没有想到这个盘绕长达5~6米的家伙竟然是你衰老最开始的地方?的确如此,因为肠道是我们身体里重要的消化吸收系统,营养从这里吸收,毒素、垃圾从这里排出。医学专家指出,人体90%的疾病与肠道不洁有关,1天不排便等于吸3包烟。

肠道衰老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便秘,肠道中最高能积存约6.5公斤的宿便,大量的宿便堵塞在肠道里,使得毒素、垃圾无法及时排出甚至被肠道当做“营养”重新吸收,于是导致肤色晦暗、斑痘丛生、口臭熏人,不仅如此,由于腹部堆积了太多的废油,小“腰”精直接升级变成小“腹”婆。

脊椎———驼背

35岁以后,脊椎、腰椎开始退步。女性渴望的S形身材,可不是说你的脊椎要变成S型。脊椎出现了侧弯,就会带来很多疾病。女性与男性相比,发生脊椎侧弯的人群是男性的3倍,脊椎侧弯的女性特别脆弱,轻轻搬一次东西很可能就导致需要一个月平躺在床。脊椎疾病还可能影响到心脑血管疾病和心理健康。

调查发现:长期跷二郎腿容易引起弯腰驼背,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长此以往,势必压迫脊椎神经,而且跷二郎腿还会妨碍腿部血液循环,造成腿部静脉曲张。

食疗推荐:适当补充胶原蛋白和钙质,多晒太阳!

牙齿———牙齿显得长了

如果你发现牙齿变得比以前更长了,这不是因为它们在增长,而是因为牙龈在萎缩,甚至一部分牙根已经暴露在外。门牙的平均长度一般在10~12毫米,随着牙龈萎缩导致的牙根暴露,这个数字会增长到15~17毫米。身体机能的逐渐衰老造成了皮肤失去弹性,牙龈开始松弛。

最好的保护方法是使你的牙龈远离细菌的侵害:每天保证刷牙两次,同时用牙线配合清理。细菌带来的牙龈病变会加剧牙龈萎缩的情况,同样过度用力刷牙也会带走牙龈组织,也要尽量避免。

鼻子———先变大后萎缩

鼻子是有美丽时限的,鼻子最美的时间是20~40岁。40岁以后,你每天早上起床就会发现鼻孔下垂,鼻型改变,鼻梁也稍有下陷,甚至,你能感觉到鼻子比以前大了很多,所以,45岁之后,你不能再说任何谎话了!这是因为,鼻子像其他软组织(皮肤,脂肪和肌肉)一样萎缩。随着时间的增长,骨骼也会萎缩,没有了骨骼的支持,这些软组织就少了可供支撑的基架。

虽然不能完全避免鼻子和耳朵萎缩的情况,我们可以遵从专家的建议,在平时多做好预防措施:避免过多阳光,吸烟,开始使用一些能够唤醒再生细胞的护肤品。

头发———越来越稀疏

正常状况下,每个人每天都会脱落一些毛发。但是如果发现头发稀疏变薄,并且已经退过了发际线,或者毛发脱落变薄的地方越来越大,这就说明你要重视这个问题了。35岁以后,相同比例的男性和女性都会渐渐遭受头发稀疏的困扰。原因同样与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一直以来雌性激素被视为是毛发生长的保护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