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尿性的尿读音合集20篇

浏览

2212

文章

160

篇1:詈怎么读,读音是什么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詈字的读音是:li(四声)与利益的利是同音,这个字的本意是指骂人,也指从旁编造对方的缺点或罪状责骂。

这个字在《说文》中有记载,其中写道“詈,骂也”,意思是詈,是骂的意思。又如《战国策·秦策》中也有提及,其中写道“乃使勇士往詈齐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让勇敢的人责骂齐王,詈在这句话中指的是从旁编造对方的缺点或罪状责骂。

又如日常所见的詈语,是指骂人的话;詈言,是指骂人的言辞;詈侮,是指责骂或者是侮辱;詈诅指的是辱骂、诅咒的意思。

【基本字义】

骂,责骂:“乃使勇士往詈齐王”。詈言、詈骂、詈辱。

【基本词义】

会意。从网,从言。本义:从旁编造对方的缺点或罪状责骂。

詈,骂也。——《说文》。按,言之触罪网也。

怒不至詈。——《礼记·曲礼》

乃使勇士往詈齐王。——《战国策·秦策》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楚辞·离骚》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岂受此人诟詈耶。——清· 张廷玉《明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兖怎么读,读音是什么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兖读作yan,音调为三声,与眼睛的眼同音,它的用法比较多,可以表示水名、地名、括、姓氏,所以表达的意思是多样的。

第一,兖字同“沇”,是一种水名。

第二,也是可以作为地名。

如作为古州名是兖州,兖州是我国古代九州之一。汉武帝置十三郡刺史,辖区约当今山东省西南部,明代为兖州府。兖州是古九州之一,最早出现在《禹贡》中。后逐步地域范围逐步缩小至山东济南一带。现在山东省济南市划分有兖州区。

第三,也可以表示为括,是箭的末端。

第四,兖也可以作为姓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轶字怎么读,读音是什么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轶的读音是yi(四声)与意思的意同音。

读作轶[yì]时,表示后车超前车,引申为超越。在《广雅》中有记载,“轶,过也”这里的轶指的是超越的意思。还有突袭,突击、超绝、散失等意思,而且还通“逸”,表示安闲,逸乐,通“逸”,表示奔驰;逃跑,通“溢”,表示充满而流出。

又如轶诗(指未编入“诗经”中的诗篇。也作“逸诗”);轶义(散失了的理论和主张)。

常见组词:

轶群

释义:超群

跨轶

释义:犹穿越。引申为超过。

越轶

释义:

1. 逃跑;逃窜。

2. 超越;胜过。

超轶

释义:

1. 超越;胜过。

2. 谓高超不同凡俗。

轶闻遗事

释义: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同“轶事遗闻”。

收残缀轶

释义:收集残缺,缀补漏失。

奔轶绝尘

形容跑得极快,迅速前进。绝尘,脚不沾尘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冰淇淋单词正确读音是什么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汉语【冰淇淋

英语【ice cream】

音标:

英语读音【aɪs kri:m】

美语读音【aɪs krim】

【例句】

Icecreamishighinfatandsugar.

冰激凌富含脂肪和糖。

Illbettheyhaveyummyicecream

我敢打赌他们有非常好吃的冰激凌。

Theicecreamploppedtotheground.

冰激凌啪的一声掉地上了。

Theeasiestwaytomakeicecreamyourselfistoinvestinanicecreammachine.

自己制作冰激凌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买一台冰激凌机。

Wehavecheese,fruit,andicecream.

我们有干酪,水果,和冰淇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巽怎么读,正确读音是什么?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巽字的读音

这个汉字读作xùn,与谦逊的逊同音。

巽字的意思

巽字有三种意思,第一种表示八卦中的一卦,代表风,《易·说卦》中有记录“巽为木,为风”。

第二种表示东南方,如:巽方,表示东南方;巽地,表示东南方位;巽风,东南风,又称“清明风”、“景风”。

第三种表示谦恭和卑顺,如词语巽顺,则意为卑顺、顺从。

巽字的应用

巽字在古汉语中使用较多,组词如巽辞,表示委婉的言辞。

但在当代人们日常生活中更多用于八卦中,表示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肚脐儿的读音

全文共 114 字

+ 加入清单

肚脐读音:dùqíér。肚脐是指肚子上脐带脱落的痕迹,通常称为肚脐,医学上称为神阙穴。本质上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脱落留下的疤痕。肚脐位于髂前上棘水平腹部中线,直径约1.0至2.0厘米,通常可以是小凹陷或小突出,肚脐下的腹肌形成凹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象棋里的车为什么读jū?读音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全文共 267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象棋,虽然不一定都会下,但对于象棋里面的一些读音还是听说过很多的,在看别人下象棋的时候都会把“车”这颗棋子的读音读作是“居”,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并不了解。但凡遇到这种读音与经常的读法完全不一样的时候,很多时候都可以说是有一段历史渊源的,那么究竟在中国象棋里面的车的读音为什么是“居”,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一段历史故事呢?象棋上的“车”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象棋的车为什么读居

传说韩信被吕后陷害囚于牢中,为了传承自己的兵法绝学而发明了象棋。韩信之所以把“车”读作“jū”,就是要以此隐喻来表示自己蒙冤被拘禁的事。但这也只是传说,象棋是不是韩信发明了,至少目前没有任何证据。

实际上,全世界类似中国象棋的这种模拟两军对抗的棋盘游戏,都起源于公元6世纪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出现的“恰图兰卡”棋。这一游戏后来传到波斯,演变成了波斯象棋,并进一步传到了欧洲,逐渐演化成今天的国际象棋。有据可考中国象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波斯象棋的传入。经过宋代人的改造,中国象棋才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样子。

在印度的“恰图兰卡”棋中,存在着一个代表战车的棋子,被称为ratha。在波斯象棋中,这个棋子叫做rokh,今天国际象棋中“车”的英文名叫rook,其词源正是波斯象棋的rokh。当然,以上说的印度棋、波斯象棋,跟中国象棋的车为什么读作jū,是没关系的,只是顺带一提罢了。

唐代牛僧孺所著的《玄怪录》里,记载了中国象棋的最早雏形“象戏”。在古代标准语音字典《韵书》中提到,“车”字本身有两种发音,而这两种发音也对应着两种稍有不同的含义。

其中一个发音,古汉语发音是qia,即演变为我们现在chē的发音。另一个发音,古汉语发音是gu,即演变为现在jū的发音。

当“车”字表示使用车轮、靠牛马牵引的交通工具时,通常读作“chē”,也就是说泛指所有古代带轮子的交通工具,是对有轮子工具的总称。而当“车”字只表示特定的战车时,则读作“jū”。那么现在情况很清楚了,象棋中的“车”是用于战斗的,肯定是战车,所以就读作“jū”了。

若按照古代“车”字的用法,军队的所有车辆都应该读作“jū”:装甲车(jū)、运兵车(jū)、导弹牵引车(jū)……等等。不过事实上现在都无差别普遍读作chē了,jū只作特定使用,比如象棋的车(jū),比如古西域的车(jū)师国,比如新疆的莎车(jū)县,算是还保留着一丝古音的痕迹。2.象棋的起源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产生的年代不详。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这个名称,可能是受到楚汉相争,韩信作象棋的传说的影响。传说无从考证,后附加。

1.先秦六簙戏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楚辞·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注:“言宴乐既毕,乃设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棊,丽而且好也。”洪兴祖补注引鲍宏《博经》:“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2.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相传战国时已有之。汉刘向《说宛·善说》:“燕则鬭象棋而舞郑女。”其后北周武帝制《象经》,集百僚讲说。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隋书·经籍志》兵家著录《象经》一卷,题周武帝撰,书亦不传。宋·司马光作有《古局象棋图》,与今象棋不同。

3.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唐代牛僧孺所制。刻圆木或牙、骨为棋子三十二枚,红黑各半。两人对弈,红方以帅统仕、相及俥、傌、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将统士、象及车、马、炮各二,卒五。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象棋的棋子设置受到古代两军作战形式的影响,周朝时军队的基本编制“伍”是由5名步兵组成的,作战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5种为一组配合使用。这就是棋阵双方各有5个小卒的缘由。3.象棋的起源争议

象棋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难解的问题,原因是象棋在定型之前,经历过多次演变的过程。象棋曾被称为“象戏”。根据出土文物与文献,恰图兰卡在波斯库思老一世时发展成沙特兰兹,经丝路传入中国成北周象戏、在唐代成为宝应象棋,最后中国人在宋代改造成的中国象棋。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试图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但后来证实比吉夫此说错误,因为印度文献记载与出土实物三世纪前就有最早的象棋游戏恰图兰卡。晏殊的《类要》记载象棋是在三国魏黄初年间传入中国。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国际仍以印度起源说为主。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易》原有《象经》,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经》(象棋经),文学家庾信曾赋《象棋经赋》及《进象棋经赋》。说明当时象棋已经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普遍的影响。

“象戏”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周武帝天和四年,据《周书·本纪》记载:“天和四年,五月乙丑,帝制《象经》成,集百寮讲说。”这在北周的朝廷上被视为一件盛事,着实热闹了一番。许多学者认为,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但对于此种说法,有的学者则不以为然,认为这毕竟还是一种推论。

象棋的发展分为七个时期,即孕育期、童年期、争鸣期、高潮期、中落潮、鼎盛期和稳步期。传说其鼻祖是博艺该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追些。成枭而牟,呼五日些。昆即玉,六博亦昆蔽象棋。用象棋一词指六博始见于此。当然象棋与六博的形制完全不同,六博是一种掷采行棋角胜的局戏,象棋则是一种靠智谋、技术、修养等较量的竞技运动。由于六博与后来的象戏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象棋一词的诞生,孕育着日后象棋的产生,故将象棋名词诞生之时至南北前周武帝字文邕制《象经》前,这一段时间称为象棋的孕育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范睢读音 范雎怎么读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范雎的读音是:fàn jū。“范”的拼音的声母是f,韵母是an,音调是第四声;“雎”的拼音的声母是j,韵母是ü,声调是第一声。范雎的“雎”字容易与“睢”字混淆,误读成suī。

范雎的介绍

范雎是战国政治家、纵横家。范雎又叫做范且,有时被误作范睢,字叔,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秦昭襄王与范雎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始皇、李斯统一帝业。他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李斯曾高度评价范雎:“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范雎的主要成就包括:远交近攻,强干弱枝。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助力长平,使得白起大破赵军。后举荐蔡泽接替自己的相位,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莘莘学子的读音shenshen还是xinxin?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莘莘学子读音是:shēn shēn xué zǐ。莘的声母是sh,韵母是en,声调是第一声。“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出自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莘莘学子,汉语成语,拼音是shēn shēn xué zǐ ,莘的声母是sh,韵母是en,声调是第一声。“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出自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莘莘学子,长期苦无出路及至科举废止,游学成风,他们便大批地来到日本。。

在古汉语中用途宽些。例如,《国语》引述过《周诗》“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只用于形容学生,成为“莘莘学子”一语。

莘莘学子的下一句其实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自由组合,如莘莘学子,勤学好问;莘莘学子,金榜题名;莘莘学子,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名词变复数规则 名词变复数读音如何变化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在英语中,名词复数规则有:

1、一般名词复数是在名词后面加上“s”,如bag→bags;

2、以s、sh、ch、x等结尾的词加“es”,如bus→buses;

3、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词变复数时,变y为i加es,如baby→babies等;以元音字母+ y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直接加s变复数,如monkey→monkeys;

4、以辅音字母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有生命的加es,没有生命的加s。如photo→photos;potato→potatoes。

5、以f、fe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一般是把f、fe去掉,加ves;如half→halves。有些例外,可直接加s,如roof→roofs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殇有两个读音吗 殇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殇”只有一个读音,为shāng。“殇”的原意指未成年而死,除此之外,也指非正常死去的人或为国战死者。殇的组词有:花殇、殇殀、殇宫、殇夭、殇子、下殇、杏殇、殇折、长殇等。

殇的用例

黯殇、花殇、彭殇、殇宫、夭殇、殇夭、殇子、下殇、杏殇、殇折、凡殇、起殇、三殇、长殇、中殇、冲殇、陌殇、幻殇、殇情、殇思、莫殇、殇草、殇殀、上殇、殇曲、父殇、殇伤、离殇、情殇、断情殇、无服之殇、夏沫之殇、思忆若殇、家传之殇、永恒之殇、不诉离殇、此爱成殇、止战之殇、不道离殇、思念成殇。

殇的用例

1.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道,不知向顺,故无利害。

2.他知道皇共生六女,五女夭殇,有这位潜绣宫主长,是丧皇母亲生。

3.这项工作受到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学研究所与英联邦国殇纪念坟场管理委员会的支持,将持续六个月左右。

4.唉,只可惜我的父母即是表兄妹成婚,是以在我之前,他们生养的几个孩子,都不幸夭殇了。

5.楚歌于梦中若有所悟,其国自然,民无嗜欲,而不夭殇,不知乐生,不知恶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琛怎么读,正确读音是什么?

全文共 173 字

+ 加入清单

琛字的读音

这个汉字读作chēn。

琛字的意思

琛字本意为珍宝、宝物,如:琛宝、天琛(天然的宝物),在古代常作为贡物。如琛贡,指珍贵贡品。在张衡《东京赋》中有记载“献琛执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献上珍宝的意思。

除此以外,琛还有玉的意思,如琛册,意为玉册;琛贝,意为珠玉。

琛字的应用

琛字在古代中多用于表示宝物,组词如琛宝,表示为珠宝。而在现代多用于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涪字怎么读,读音是什么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汉字文化是中国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五千年历史兴衰的见证者,所有中国人都以认识汉字而感到光荣。众所周知,汉字的读音是多变的,所以有不少人经常会读错。就拿最近比较火的涪陵榨菜来说,一位台湾主持人硬是将“涪”字认错,并且还错了几遍,实在是让人笑掉大牙。那么问题来,涪怎么读音才正确呢?

回到刚刚的话题,那位台湾主持人信誓旦旦将“涪”字读作【péi】,殊不知自己已经错到了天际。实际上“涪”字的正确读音应该是【fú】,并非是【péi】。这么明显的错误,只有小学生才会犯的错误,堂堂一名电视台的主持人居然堂而皇之的读错字,且自己还不知道,实在让人笑掉大牙。

综上所述,“涪”字的正确读音应该是【fú】,而并非是【péi】。虽然“涪”字和“陪”字只有一个偏旁的差距,其读音可是完全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淦字怎么读?有什么读音?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淦字拼音是gan,声调是第四声,与干字同音,是一个汉语字,总笔画数是11,汉字结构是左右结构。淦字的基本是意思是水渗透入船中,出自《说文》段玉裁注:“水入船中,必由朕(舟缝)而入。淦者,浸淫随理之意。”后来引申为捕鱼或者打渔,出自《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淦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

淦字的河工术语是大溜、激溜。又河流中泓,由于河底坎坷不平,激溜成浪,起伏甚大者,在黄河下游,也称之为淦。淦字一般用于地名、人名、姓氏等等,地名类似于江西的淦江、新淦等等,姓氏为淦姓的,一般是分布在江西省永修县、湖南省岳阳市、台湾省台中市以及四川省泸州市等等。而当代年轻人,大多以淦字为一种感叹词,以此表达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吮怎么读,读音是什么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吮读作(shǔn),音调为三声,意思是把嘴唇聚拢在有小口的物体上吸取东西。

吮是一个形声字,口字旁表意,其形状像张开的口,表示用嘴吸取为吮。

允则表声,允有恰当的含义,表示吮吸时口形要恰当,不然是难以吸取到的,本义是合拢嘴唇吸取。

在《韩非子·备内》中有记载,“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医者为别人治病疗伤时,用嘴吸取别人的伤口,口含别人的血液。

吮字在这里的意思指的就是用嘴吸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儋州如何读,读音是什么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儋州读音为dan zhou(均为一声),其中儋与担当的担同音,且是“担”的古字。

儋用作名词时,是一个古州的名字,为儋州。儋州历史悠久,从汉便置儋耳郡,唐改为儋州。现海南省设有儋州市,其地处于海南西北部,濒临北部湾。

儋用作动词时,有肩荷、用肩挑的含义。

用作形容词时,同"聸"字,有耳下垂的含义,比如儋耳。

而用作量词时,表示成担货物的计量单位,在陶潜的《劝农》中有记载,其中写道“儋石不储,饥寒交至”。这句话是说要储存两石粮食,在饥寒交迫之际使用。这里的儋是量词,即一石为石,二石为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贾平凹读音到底读wa还是ao?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wa

贾平凹读音是jiǎ píng wā。贾平凹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

贾平凹读音到底读wa还是ao?

贾平凹的凹是读wa。贾平凹(读音:jiǎ píng wā)贾平凹,1952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内容极为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代表作有《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等。这些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既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娓娓动听,从容不迫,决不自以为是,不炫耀、不张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唐朝旅贲军是什么意思?旅贲军的读音介绍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在网上刮起了一股唐朝热,不过有些观众也吐槽《长安十二时辰》台词让人看不懂,词语比较专业而且还带有文言文。所以这次官方也将这些高级术语的意思给列举了出来,例如旅贲军、望楼、狼卫等。那这次就先为大家讲讲旅贲军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唐朝并没有旅贲军,这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但在汉朝和元朝有虎贲军。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周礼的记载,夏朝的官员里有虎贲氏,周朝沿用夏朝的官制也设有虎贲氏一职,汉代有虎贲中郎将、虎贲郎,历代沿用,一直到了唐朝才被废止。古代称宫廷禁卫军的将领为虎贲,也称勇士为虎贲。

虎贲的意思是如同老虎勇猛地奔走追逐野兽。

“虎贲”二字,最早出现于牧野之战,据史书记载:“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意思是说周武王的英勇战士像老虎奔入羊群一般,所向无敌。此后,各朝各代,凡军中骁楚者,无不被冠以“虎贲”二字。《集解》引孔安国疏:“虎贲.勇士骼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从此,虎贲军成为精锐军队的代名词!

《尚书》对其介绍

《尚书·周书·顾命》:“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册度。”

《尚书正义》又引孔安国注云:“天子初崩,太子必在其侧。解其迎於门外之意,於时臣子皆侍左右,将正太子之尊,故使太子出於路寝门外,更迎入,所以殊之也。经言‘以二干戈’,文在’齐侯吕伋’下,似就齐侯取干戈。传言‘使桓、毛二臣各执干戈,於齐侯吕伋索虎贲’,则是执干戈就齐侯。传似反於经者,於时新遭大祸,内外严戒,桓、毛二人必是武臣宿卫,先执干戈,太保就命,使之就干戈以往,传达其意,故移‘干戈’之文於‘齐侯’之上,传言是实也。经言‘於齐侯吕伋’,下言‘以二干戈、虎贲百人’者,指说迎太子之时有此备卫耳,非言二人干戈亦是齐侯授也。《周礼》虎贲氏下大夫,其属有虎士八百人。知‘伋’为天子虎贲氏,故就‘伋’取虎贲也。”这里面提到“齐侯吕伋”曾担任虎贲氏一职。

至今,在军旅之中,依旧不乏虎贲师、虎贲团、虎贲营的存在。

汉朝虎贲军

汉武帝时期,取军中遗孤与各将官子孙统为一军,号为虎贲军,立虎贲校尉为军事长官。虎贲军不受任何人节制,仅全权受命于皇帝一人!

元朝虎贲军

元朝的正规军分为宿卫和镇戍两部分。前者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大都、上都及其附近地区,和作为中央军队镇压叛乱和起义;后者镇戍全国的战略要地和边疆。早期的宿卫军多为汉军。虎贲军属宿卫军。

当时今承德中西部的驻军,就是虎贲军的部队。

元代的军官自上而下称都万户、万户、千户、百户、牌头。驻在上都的虎贲军都指挥使,相当于万户。为大轮禅师建塔立碑捐资的虎贲军千户王瑢,驻地应是兴州。每个千户下辖二三十个百户,另一个为建塔立碑捐资的虎贲军百户王琮与其他百户,分别率兵驻于兴州辖境——今承德中西部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筱怎么读,正确读音是什么?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筱字的读音

这个字的读音读作xiǎo,和大小的小同音。

筱字的意思

当筱这个字作名词时,表示小竹,细竹的意思。

在谢灵运的《过始宁墅》中,有一句“绿筱媚青涟”,就是用细小的竹子表达人的美丽,心境的清纯。当筱这个字作形容词的时候,同大小的小。一般用于人名中,指小姑娘单纯可爱,乖巧又调皮。

筱字的应用

我们在使用的时候,第一种含义我们一般取其字面含义,如荆筱,就是楚地产的竹子。一般用第二个含义,是给女孩子取名字的常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建军节英文读音

全文共 2886 字

+ 加入清单

建军节用英语怎么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建军节英文读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建军节的历史渊源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1924年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从7月25日起,第11、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当天就在城内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30日早晨,中央代表张国焘来到南昌,中共前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张国焘坚持认为,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应该争取张发奎参加,否则不能举行暴动。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认为,“在客观应当是我党站在领导的地位,再不能依赖张”。第二天,中共前委再次开会进行辩论。最后,张国焘表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此时,国民党武汉政府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3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中共前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8月1日举行起义。

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第二天到达南昌集中。起义最终取得了成功!

南昌起义成功后,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革命委员会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所属第11军(辖第24、第25、第10师),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辖第1、第2师),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无作战部队),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全军共2万余人。

1924年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军向广东进军,计划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北伐。

八一建军节3日至6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

8月下旬,起义军在瑞金、会昌地区击破国民党军钱大钧、黄绍竑等部的拦阻,歼敌6000人,缴获枪2500余支(挺)。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

据此,中共前委决定,第20军新建的第3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9月底,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白石和普宁县流沙与国民党东路军激战不胜,10月初部队大部溃散。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加入到该地区的革命斗争。退出三河坝的第25师同由潮、汕突围的第3师一部于饶平会合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南昌起义部队虽然受到很大损失,但这次起义却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建军节与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由此可知,中国的建军节非常的特别,我们应该要重视,不要让其他国家夺走了我们的"专利",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建军节英文:

army day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它来源于中国国内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历经千难万险,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为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军队,正在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上奋勇前进,成为中国捍卫和平与发展的钢铁长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