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石桥遗址(精选20篇)

狮山海蚀遗址位于广东中山市沙溪圣狮村西面,据中国科学院广东地理研究所已故中山籍地理专家何大章等考证,该遗址是中山境内尚存二处海蚀遗址之一,属5000年前地壳变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石桥遗址,供大家参考!

浏览

6724

文章

1000

篇1:曲贡文化遗址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曲贡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曲贡文化遗址分布在曲贡村和军区总医院北面的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萨河谷地。这个古老的村庄东西约150米,南北约30米,总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是迄今在西藏发现的海拔最高、年代最早、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多种文化并存的遗址之一。被誉为拉萨的“半坡”。

曲贡,在藏语里是“水塘”之意,“曲”就是水,“贡”则是堰塘。曲贡村因早先有个大水塘而得名,现在水塘早已消失,但村名依旧。曲贡文化遗址就位于曲贡村一处河谷的边缘地带,海拔3690米,比拉萨高出20多米,比昌都的卡若遗址高出500多米。

曲贡文化遗址年代下限为公元前1500年上下,上限为不晚于公元前1750年,年代跨度在距今3500至3750年之间。当然这个上限还不是实际上的最早年代,估计还可以上推到距今4000年前。这是西藏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卡若遗址之后西藏境内的第二个经过科学调查和试掘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其年代比卡若遗址略晚。

曲贡文化遗址连续三年的三次发掘,先后进藏参与这项工作的有10多人,取得了重大收获。发掘分两个区域进行,对遗址保存较好部分全都进行了发掘。遗址区编为1区,布5米乘5米探方23.5个,发掘面积为587.5平方米;石室墓墓地编为2区,布10米乘10米探方26个,发掘面积为2600平方米。两区合计,发掘总面积为3187.5平方米。1区清理早期墓葬3座,灰坑22座,晚期石室墓12座。2区清理晚期石室墓17座,祭祀遗迹2处,祭祀石台6座。遗址和墓地出土文化遗物1万余件,数量最多的是石器,其次是陶器、骨器,还有铜器以及大量动物骨骼。

1999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编著的《拉萨曲贡》考古报告,对曲贡文化遗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与研究。1991年,曲贡文化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现在发掘地区的只是曲贡文化遗址的其中一部分,如果全部挖掘,曲贡文化遗址一定会给世人带来更多的惊喜。

地址:拉萨市娘热乡曲贡村

类型:古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丹凤门遗址博物馆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丹凤遗址博物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南侧,里面保存了大唐时期的丹凤门门阙墩台遗址。另外还有当时的建筑材料如长方砖、方砖、板瓦、筒瓦、瓦当、鸱尾、铁钉、石夯锤等,及碗、罐、器盖、盅、枕、瓮、钳锅等日用器物。

丹凤门是唐长安城的主要建筑,是大明宫的正南门,皇帝出入宫城的主门。此门共开设五个门道,上建有门楼,皇帝登基后多在此门楼宣召大赦天下,有时也在此举行册封、受贡等朝会活动。

新建的丹凤门并非复建,而是钢结构上挂上板材做成的模型。此楼为三层框架结构,内部即是以原丹凤门遗址为主的博物馆,城楼上用以开展各种仪式活动。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自强东路585号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南侧

类型:古迹博物馆

游玩时间: 建议15-20分钟

开放时间:

9:30-18:00(17:00停止售票)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门票60元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美国飞虎队遗址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飞虎队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桂林市临桂县的中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项目——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前已经开园。据介绍,遗址公园由中美双方共同建设。分三期完成。一期建设抗战纪念馆,抗战英雄纪念碑以及营房、指挥所等;二期建设高科技航空航天体验区、直升机空中旅游项目;三期建设包括星级酒店在内的旅游配套设施。虎队遗址公园建成后有望成为有文化、有档次、有影响、有效益的精品景区,实现临桂旅游业的新突破,也为增进中美友谊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临桂人们新添了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息烽华严寺遗址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息烽华严寺遗址为息烽县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遗址位于息烽县鹿窝乡大石头村田竹坪组,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僧人寂受建,清雍正、嘉庆年间均重修,咸同战乱毁。光绪年间,僧园柏重建。文革破四旧时期又被毁,上、中、下殿及其它建筑大多被毁,仅存西厢房。在遗址内散布石础、神龛等,许多石构件上有精美的浮雕,分布面积2600余平方米。华严寺原为西山八庙之一,规模较大,始建年代较早,对研究佛教文化有一定的意义。

鹿窝镇:鹿窝乡位于息烽县城西北部,地处乌江南岸、西望山北面,东与小寨坝镇、西山乡连界,南与九庄镇毗邻,西与金沙县隔河相望,北与流长乡接壤。全乡土地总面积97.858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29个村民组,共3962户、16012人,其中,少数民族176户67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3%,移民户119户47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乡内最低海拔760米,最高海拔130。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洞门遗址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古洞门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洞门遗址位于庄浪县阳川乡李家湾村西北5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暴露有灰坑、窖穴。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片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以及桔黄陶,饰细绳纹、附加堆纹、乳钉纹,彩陶纹样有勾叶纹、弧线三角纹、圆点纹,器形有罐、敛口钵、曲腹盆;仰韶文化晚期陶片为泥质、夹砂橙黄陶,施白陶衣或饰附加堆纹、绳纹,器形有宽沿盆、钵、碗;齐家文化陶片为夹砂红褐陶,饰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折肩罐,另有窖藏炭化粟及石刀。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与齐家文化的分布区域,文化内涵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位于环境清幽、景色秀丽、天然氧吧的南岸南山生态带黄山风景区,地处南山森林地带的最东端,两面环江、地势起伏、层峦叠嶂,古树名木数量位居重庆首位,遗址面积4053平方米,总占地500余亩,每一处遗址都是一处特色景观。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是抗战遗址与原生态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的综合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且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综合性抗战遗址博物馆旅游景区;是山城一枝独秀的旅游奇葩;是重庆旅游立足重庆走向世界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胜地。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在原“重庆黄山陪都遗迹”(重庆黄山干部疗养院)基础上拟投资2亿元(一期工程6000万元)根据《文物保0》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缮,博物馆建设项目被列为重庆市十大文化精品项目、重点旅游项目和2005年重庆市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项目,于2005年10月19日由重庆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为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揭牌重新对外开放。

重庆南岸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东莞秀园——中青东莞分盟机关遗址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东莞秀园——中青东莞分盟机关遗址位于东莞市莞城东莞人民公园的钵山北麓,面积约4000平方米,有多间砖木结构平房。

1935年夏,中共党员王均予在广州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后改称为中国青年抗日同盟,简称“中青”)。同年7月,东莞进步青年张广业、王士钊、卢仲夫加入“中青”。8月,广州“中青”派麦蒲费到东莞,在东莞秀园建立“中青”东莞分盟,张广业为支部书记,卢仲夫为组织委员,王士钊为宣传委员。分盟成立后,发展了进步青年王鲁明、王炎、张士昇、黄庄平、何太等加入,并在莞城莞中、高埗、大朗、东坑等地建立了中青小组。

“中青”东莞分盟的主要活动是:组织青年成立各种读书会,学习时事,学习社会科学和世界语;组织歌咏团、剧社等文艺团体,宣传抗日救亡。

“中青”东莞分盟的建立和活动,团结教育了东莞广大的革命青年,推动了东莞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为东莞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莞城区编志办谭志恒)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秦直道遗址安塞段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秦直道遗址安塞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直道遗址安塞段:

保护范围:l、秦直道(南起鹰嘴,北至宋家坬)长约55公里,路面两边外延50米。

2、秦直道沿线13处附属遗址:曹嘴遗址(6500㎡)、红花园行宫遗址(100000㎡)、毛塌台遗址(80000㎡)、罗居遗址(30000㎡)、瓦碴梁遗址(3000㎡)、鸦巷山遗址(15000㎡),以及堡山、东里畔、贺庄、阳山梁、高山峁、新庄、宋家坬等7处烽燧遗址(每处200㎡)。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或两侧)外延1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阆石钟英”南汉状元梁嵩读书遗址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阆石钟英”南汉状元梁嵩读书遗址为平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阆石钟英”南汉状元梁嵩读书遗址

级别:县级

时代:南汉

地址:大鹏镇沙垌

以该石洞口为基础,方圆50米,为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和外延出10米 为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和外延出10米 为建设控制地带。

1981.10.29

平安县人民政府(平政发[1981]74号)

梁嵩,龚州(今广西平南)人。字子高,又字仲邱。生卒年 不详。五代十国南汉白龙元年(925)状元。梁嵩自幼勤奋好学,善诗文。南汉刘龑帝效法唐制,开乙 酉进士科考于广州。梁嵩在殿试时作《赋荔枝诗》:“露湿胭脂 拂眼明,红袍千裹画难成。佳人胜尽盘中味,天意偏教岭外 生。桔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金门若有栽培地,须 占人间第一名。”被皇帝赞赏,点其为状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花石浪遗址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花石浪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石浪遗址是距洛南县城北5公里之县河、石门河、洛河三段交汇的夹角村东河花石浪。在花石浪东面的山坡上,有一个高约4米、宽约2米,洞深8.8米,面积20平方米,洞内堆积有3层古人类居住面的普通小洞。

花石浪龙牙洞洞穴遗址最初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遗址范围包括龙牙洞内部以及洞外附近南洛河及其支流石门河二级河流阶地坡积物部分。

龙牙洞为发育在石灰岩山体上的裂隙型深洞,洞内面积约20平方米。1995年至1997年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洛地区文管会及洛南县文管会连续三年的发掘清理证实,龙牙洞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内涵十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热释光测年法测定其文化层堆积的时代为距今约50—25万年间。

花石浪龙牙洞遗址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早期人类文化遗迹及遗物,它们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洛南猿人臼齿化石、生活活动踩踏面、用火遗、迹,及部分生活在水里的两栖哺乳动物牙齿化石、以及熊猫、大象、熊、犀牛、貘、河狸、鹿、野猪、牛等二十余种哺乳动物和鱼及龟化石。除此之外还出土有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制造的石制品约6.5万件以上,这些石制品多以取此于河边的石英岩、石英岩和石英等砾石为原材料打制而成。类型有石核、石片、打制石器形成的断片及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等工具。

花石浪龙牙洞遗址是我国北方最靠南的一个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遗址,填补了秦岭山区旧石器时代的空白,对中国乃至世界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早期先民的经济和生活类型以及第四纪以来的生态环境变迁等课题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001年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五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洛南县花石浪遗址入选古遗址类111号,成为全商洛乃至陕南唯一入选的“国保”单位。

景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北5公里处

乘车线路:洛南县可乘开往城关镇的小巴,后在租车至夹角村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沙家店战役遗址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沙家店战役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沙家店战役遗址

时代:1947年

地址:榆林市米脂县沙家店镇沙家店村

A 区:(1)胶泥圪垯战场遗址:胶泥圪垯山;(2)野狐子梁战场遗址:野狐子梁山;(3)墓子梁战场遗址:墓子梁山;(4)彭德怀指挥部旧址:旧址现有建筑;(5)沙家店粮站旧址:旧址现有建筑;(6)沙家店战役无名烈士陵园:无名烈士陵园现有墓地。

B 区:(1)胶泥圪垯战场遗址:北至400米处的脑畔圪垯,南至200米的老阳洼,东至300米处的泡牛洼圪垯,西至200米处的茶叶峁圪垯。(2)野狐子梁战场遗址:北至200米处的张坪沟,南至500米处的王家梁,东至500米处的卢米子洼,西至800米处的金鸡河。(3)墓子梁战场遗址:北至800米处的张坪沟,南至300米处的王家梁沟,东至500米处的房家沟,西至300米处的野狐子梁。(4)彭德怀指挥部旧址:北至老虎圪垯山顶,南至200米处的李文军住宅,东至100米处的常元义旧宅,西至常元山旧宅。(5)沙家店粮站旧址:北至脑畔湾路,南至水渠,东至常庆有住宅,西至折子军住宅。(6)沙家店战役无名烈士陵园:北至100米处的毛芦洼顶,南至沙塔梁500米,东至500米处的金鸡河沟,西至100米处的楼沟。

2014年,沙家店战役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沙家店镇:沙家店镇位于米脂县城东北25公里处,东接印斗,南临高渠,西连镇川,北靠李站,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渠地貌。镇占地110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50844亩,总人口14922人。境内有著名的沙家店战役遗址,是米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鸡河和小川沟两大流域横贯东西。近年来,沙家店镇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兴镇,“五个一”工程富镇,基础设施建设强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灵武恐龙化石遗址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灵武恐龙化石遗址为宁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灵武市文物管理所先后进行4次发掘,清理3个发掘面,挖掘出8只恐龙个体。灵武恐龙化石经国际著名恐龙专家徐星鉴定,为梁龙类中一个罕见的分支-—叉背龙类。灵武恐龙是中生代中侏罗纪

大型新蜥脚类食草恐龙,距今约1.6亿年。梁龙在赤道以北首次发现,堪称“北半球第一龙”,属国宝级恐龙化石。

从目前已挖掘的恐龙化石分析,灵武恐龙是中国已知蜥脚类恐龙中个体最大的属种之一,某些数据超过已知所有属种。灵武恐龙化石群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面积较大、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周边环境未被破坏的恐龙化石。对研究蜥脚类恐龙形态学、分类学和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灵武恐龙化石对展现史前生态景观,恐龙属种的繁衍、迁徙、灭亡及地球陆地板块漂移学说,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重要科学信息。

目前,恐龙化石遗址围栏保护面积9万平方米。展厅陈列有一只长22米、高10米的恐龙复制装架模型及恐龙蛋、狼鳍鱼、潜龙、大唇犀牛头骨、乌龟等动物化石。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已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级地质公园。

宁东镇:宁东镇被称为宁夏第一镇,原名磁窑堡镇,位于灵武市东部。307国道、银青高速公路、磁马公路、大古铁路横穿而过,成为宁夏与东部地区沟通的重要经济通道。宁东镇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探明煤炭储量273亿吨,是全国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宁东镇作为“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主战场,是宁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窗口。自2003年宁东基地掀起开发建设热潮以来,马莲台电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两河吊洞砂锅遗址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两河吊洞砂锅遗址为叙永县文物保护单位。

两河吊洞砂锅遗址位于两河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

2019年12月18日,叙永县人民政府公布两河吊洞砂锅遗址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河镇:v叙永县辖镇。1948年设两河乡,1953年建镇,1958年改公社,1959年复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147.7平方公里,人口3.6万。叙(永)威(信)公路过境。辖风岩、盖首、桐风、立 新、六宝、落宁、保丰、边岩、镇国、金华、金银、落箭、张坝、还乡、尖山、飞龙、西山、网坝、大林、安足、落邦、余香、铜鼓、乐郎、培龙、江村、茶叶、孙家、石关、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仓颉造字遗址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仓颉造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仓颉造字遗址包括阳虚山、元扈山、墨染黑潭、灵龟负书等。阳虚山地处洛南县城西北24公里处,与元扈山隔洛河对峙。传说为仓颉造字处。《策海·大书》载有:“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传说在元扈山峭崖石壁上下有一汪清泉,元扈山峭崖石壁上仓颉所造28字被各路官员数遍拓印。每次拓印时,盘踞搭架,研墨洗笔,竟将山崖下一汪碧绿的潭水染黑,至今混浊,难于澄清。这就是“墨染黑潭”千万年的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安仁瓷窑遗址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安仁瓷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宋至元

安仁瓷窑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110公里处旬邑县城关镇安仁村。宋代文化遗址。西临三水河,东依原坡,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1977年,咸阳地区文管会主持,发掘面积1261平方米,清理出瓷窑10处,出土遗物89101件,主要有碗、碟、罐、壶等。另外还探出暴露于一面的堆料场及晾坯遗址,并调查出窑址31处,炉灰渣瓷片堆积坑22处,坩土原生层7处。安仁瓷窑发掘的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北方窑炉史提供了新的依据。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梁嵩故居遗址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梁嵩故居遗址为平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梁嵩故居遗址

级别:县级

时代:五代

地址:大鹏镇龙街

以故居遗址(包括土阁墩)为中心前后左右100米为保护范围,150米为控制地带。跑马坪中心为点前后左右80米为保护范围,100米为控制地带。以故居遗址(包括土阁墩)为中心前后左右150米为控制地带。跑马坪中心为点前后左右100米为控制地带。

1989.7.20

平南县人民政府(平政发[1989]136号)

梁嵩,龚州(今广西平南)人。字子高,又字仲邱。生卒年 不详。五代十国南汉白龙元年(925)状元。梁嵩自幼勤奋好学,善诗文。南汉刘龑帝效法唐制,开乙 酉进士科考于广州。梁嵩在殿试时作《赋荔枝诗》:“露湿胭脂 拂眼明,红袍千裹画难成。佳人胜尽盘中味,天意偏教岭外 生。桔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金门若有栽培地,须 占人间第一名。”被皇帝赞赏,点其为状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秦直道遗址淳化段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直道是秦始皇两项震惊中外的规模宏大的国防建设工程之一。万里长城闻名遐迩,被誉之为世界奇迹。但对能与其媲美的千里直道人们似乎忽视了它的存在。

为了抵御外患,巩固扩大秦帝国之疆域,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秦始皇委派大将军蒙恬为统领,太子扶苏监军,率20万大军镇守边关,同时承担修筑直道之重任。到公元前210年,仅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

秦直道始于秦云阳林光宫(即汉甘泉宫所在地),向北沿子午岭经榆林、内蒙东胜县西,直抵今包头市西的九原县。途中飞渡黄河,横跨陕甘两省,穿越14县,全长约900公里。而且,走向尽求其平直,故谓之“直道”。于是,途中逢山劈岭,遇石凿道,临沟填谷。其间,劳役之苦难以想象。道宽一般为30米,最宽处达60米左右。可并排行驶10至12辆大卡车。其最宽最大处,可作现代中型飞机降落之跑道。差不多每郡设站,每个站口犹如一座足球场。时有民谣说,“郡郡通直道,县县送粮草”。可见它是当时北方交通之大动脉。如今,当你置身于子午岭的最高处,极目远眺,在一望无际的茫茫林海中,直道如一条绿色巨蟒,向北蜿蜓伸展,飞架于“群峰”之中。其壮阔之势,堪称空前绝后。

如此宏伟之举,后世多有记载与评说。大文学家司马迁走过秦直道,他在《蒙恬传》评语中写道:“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土堙谷通直道。”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有相似记述。

直道的开通,不仅沟通了南北,促进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之交流,也充分显著了秦始皇的圣威。一旦有战事报警,从林光宫到阴山脚下,只需三天三夜,秦军便会迅速出击。“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到了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曾率骑18万之众,旌旗千里,浩浩荡荡,沿直道而上直指阴山之北的草原,堂而皇之的炫耀雄威。唐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率10万唐军北征,沿直道北上,窥视匈奴之动向,从此匈奴族很少南下。

在境内,秦直道由甘泉宫起,由此北行经英烈山之村西,过“马槽梁”,偏东北上黄花山,过山间的“鬼门口”。这时峭壁险峻,为古之关卡要冲。向东北便为蜿蜓坡道,此地为“艾蒿湾”。进入初夏,阵阵浓香扑面。此湾向前乃“乏牛坡”。坡虽不陡,却直且长,步步登高,人畜于此皆气喘吁吁。上了此坡,便为“蝎子掌”,此地山高谷深,有民谣说:“冬走寒风刺骨凉,夏走油锅火鏊上”。正是它的形象写照。由此往前至“箭杆梁”沿北坡而下,至旬、淳、耀三县交界的七里川,便入旬邑境。直道在境内虽然仅约10公里,但凡到过这里的人,是深知其艰难曲折之程度的。

这条曾经名扬中外的千里直道,直至明清以后,才逐渐被冷落。追忆历史,我们不禁对两千多年前先民们的伟大奉献肃然起敬,至为叹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甑皮岩遗址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甑皮岩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甑皮岩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桂林市甑皮岩路26号,地处桂阳公路与万福路交汇处,距市中心约8千米,公交车可直达,是岭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文物景区。1986年1月28日,-同志曾专程考察。

景区于1978年对外开放,占地50000平方米。甑皮岩遗址包括主洞、矮洞、水洞,洞穴面积约1000平方米,1965年发现,1973年、2001年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成千上万件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牙器和陶器残片;发现了中国最原始的陶器和新石器洞穴遗址最早的石器加工场;发掘了32具古人类骨架,其中大部分为奇特的屈肢蹲葬;出土了古人类食后遗弃的113种水、陆生动物遗骸,其中哺乳类的“秀丽漓江鹿”、鸟类的“桂林广西鸟”是首次发现的绝灭种属;鉴定出植物孢粉和炭化物近200种,其中发现了中国最早、距今约10000年的桂花种子。遗址的遗迹遗物记载和展示了距今12000——7000年的桂林史前文化发展轨迹,被考古界称为“华南及东南亚史前考古最重要的标尺和资料库之一”,有“史前明珠”之誉。景区由洞穴遗址保护区、出土文物展示区、独山生态保护区、考古模拟园等四大园区构成,主要景观有《万年前的桂林人》文物展馆、甑皮岩洞穴、甑皮岩人“复活”、水洞探险、模拟考古、独山奇景、考古碑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甘省会馆、直隶会馆遗址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省会馆、直隶会馆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甘省会馆、直隶会馆遗址

奇台县有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素有“五路要冲”和“旱码头”、“金奇台”之称,是兵家必争的战略重镇,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自古就有“千峰骆驼走奇台,百辆大车进古城”的真实写照,历史上曾与哈密、乌鲁木齐、伊犁齐名,并称新疆四大商业都会。

清末民初古城工商业突飞猛进,成为大西北富庶之区,各地商户纷纷落地奇台,各省经商发迹的富户集资捐款修建了甘省会馆、直隶会馆、四川会馆、山西会馆、陕西会馆等数十处会馆及大小五十余座庙宇,做为联络本地民众携手经商、排忧解难、调节商业纠纷、增强本地民众内聚力的场所,会馆是民众自发的民间组织,边疆地区独有的会馆文化,它维护着人与人之间的平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兴办教育,它传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为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黑城子古城遗址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黑城子古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黑城子古城遗址位于靖远县大芦镇黑城子村西北1公里。是一处大型土筑军防城堡。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80米,东西宽172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厚约0.14米,墙残高2--4米,基宽9--11.8米,顶宽1--2米。南墙正中偏东开门,门宽5米。门处有瓮城,长27米、宽20米,门宽3米,墙高2--4米,城外有护城河。地表散见大量砖瓦、灰陶片、剔花青釉瓷、细白瓷片。据《甘肃新志》载:此城为新泉城,为唐大足初(706)郭元振置新泉军,初属朔方,天宝中(724—756),属河西节度使,宋为新泉砦,金废。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唐代军事防务和城建史有重要价值。

大芦镇:大芦乡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南部,东接高湾乡,西接若笠乡,南于会宁县搭界,北与乌兰镇毗邻,俗称靖远南川。全乡总面积375平方公里,辖9村56社4118户21427人。 大芦乡明成化年间,人们居住在白茨沟内,沟内长满芦苇,称大芦。大芦乡交通便捷,靖天公路横穿南北,村村通公路,通电视,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乡。

解放前设大芦乡公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