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烟洲书院作文200字(精选20篇)

浏览

5390

文章

267

篇1:鹤山书院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鹤山书院是现在的鹤山小学,为宋工部待郎魏文靖(魏了翁)创办的靖州学堂。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8)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开禧元年(1205),除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出知嘉定府,以养亲归里,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初,知汉州。历知眉州、泸州、潼川府。理宗初,被劾欺世盗名,谪居靖州,湖湘江浙之士多从之学。绍定四年(1231)复职。五年,进宝章阁待制,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史弥远卒,召为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端平二年(1235),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江淮督府。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谥文靖。《宋史》有传。南宋后期,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了翁独穷经学古,与真德秀齐名。有《鹤山全集》一百零九卷,内有长短句三卷,十九为寿词,为宋人词集所罕有。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七以为「皆寿词之得体者。」张炎《词源》卷下云:「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

1958年以前鹤山书院尚保持旧貌,1966年书院被毁有名的石碑被打碎铺路,1979年改建为鹤山小学礼堂。

信息来源:靖州史志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营部旧址奎光书院旧址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营部旧址奎光书院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城南路15号。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总面积690平方米。200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奎光书院,为铜鼓客籍人周玉衡所创办,是在奎光堂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奎光堂自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就已集资筹办,至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盂冬月转为书院,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废科举办学堂,改作了“奎光高等小学”。

大革命时期,这里成为点燃铜鼓革命烽火的策源地,进步的知识分子陈葆元、李秀等,当学生时,就领导了几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后来,又在此当教员,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发展中共党员,于1925年冬创立了宜春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铜鼓支部。

1927年8月,一支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浏阳工农义勇队(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进驻铜鼓。该团第一营驻扎在奎光书院,并书写了“南昌暴-动”等大量的革命标语。1928年,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多次转战铜鼓,红五军政治部又在这里挥笔写下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土地政纲》等大量的文告标语。奎光书院是铜鼓县最早期的一处高等教育场所,又是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也是革命标语保存最多、保护较完好的一处重要革命标语旧址。

永宁镇:铜鼓县辖镇,县府驻地。江西省百强乡镇之一。1949年为定江区永宁街,1950年易名永宁镇,1958年建永宁公社,1981年复永宁镇。位于县境南部,镇政府驻永宁。面积126.4平方公里,人口2.7万。上(高)浏(阳)公路由东向西穿境而过。辖江头、上源、兴源、坪田、钓鱼、八亩、西湖、丰田、小水、顺化10个村委会和永宁、柳林、西门、南门、东风5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茶陵东山书院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茶陵东山书院位于株洲,创建于元代,是宋末元初湖广影响最大的三家书院之一,也是湖南元代最大的私家书院。创建人陈仁子,字同甫,号古迂,茶陵东山(今腰陂镇东山村)人,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漕举第1名,授登士郎。5年后,南宋灭亡,元朝定鼎后,他屡拒朝廷征召,隐居东山,罄其家产,筑东山书院。此后聚众讲课授徒,著书立说,刻印图书。为元代著名私家刻书者之一,东山书院的刻书业为当时湖南第一家。

茶陵东山书院是以刻印图书为主的书院,著名藏书家、学者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载:“(东山书院)有名为书院,实为私刻者。”东山书院又名陈氏古迁书院、陈氏家塾,以此名称刻印了大量图书。东山书院刻印的图书印制精美,很有特色,纸张洁白有韧性,耐收藏,被历代藏书家视为珍品。多为历代朝廷内阁藏书,称之为“茶陵本”。如《梦溪笔谈》(东山书院刻本)自宫廷流落民间后,为清代著名藏书家汪士钟“艺芸精舍”珍藏秘本。嗣后散出,流落香港,为香港某收藏家所得。1965年,这位收藏家家道中落,要拍卖这部书和其他古籍善本,引起了学术界关注。这年11月,由周恩来总理批准,高价买回,由北京图书馆收藏。1975年12月,国家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了这部古籍图书,名为《元刊梦溪笔谈》。东山书院的图书刻印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两朝,茶陵私刻图书蔚然成风,成为当时湖南省三大刻书中心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梁山书院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梁山书院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旧址—梁山书院位于龙岩市武平县平川镇政协巷。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书院坐北朝南,土木结构,由二进院落和东西厢房组成,占地746平方米。现为武平县博物馆。单进廊院式,左右各一列横屋。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院坪、前厅、天井、正厅。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悬山顶,土木结构。八字门楼,飞檐翘角,气势磅礴,凹嵌楷书题刻,时任知事唐志燮款署“梁山书院”、“光绪丙戌夏月”。

因毛泽东曾入住在此,开展红色革命座谈会,故梁山书院名气大震。如今书院建筑古朴依然,门前的茶花开放愈加娇艳。

(图片来源:侠侣网友聪聪日子)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平川镇: 福建省武平县平川镇是武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闽、粤、赣边界山城——武平县城所在地。全镇土地面积33.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9.3平方公里、耕地5852亩,下辖5个行政村3个居民社区,镇中心位于东经116°05′48″,北纬25°05′50″,海拔269米,年平均气温20.3℃。经近几年城区改造与建设,水、电、路、通信、文教卫生、休闲娱乐等用于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达德书院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贵阳市商业中心大十字南边就是达德书院,向南即是大南门、甲秀楼的所在。许多人都来到这所经历百年风云变幻,越过百年岁月峥嵘,走过百年漫漫征途,换来百年硕果累累的名校,试图找寻达德那辉煌的过去。

达德书院坐落在贵阳闹市区,原是元代修建的南霁云庙,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和增修,改建为忠烈宫。院子里,地上落满了紫色梧桐花,让人都浸透在淡淡的芳香之中。现在的书院是一个集戏院、书店和茶馆为一体的消闲地,穿过忠烈宫后的操场,就是达德学校旧址的主体部分,一所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四合院,设在礼堂内的达德校史展览,向游人展示这个开始只有二十几个小学生的私立小学,是如何发展成拥有1600多名学生的门类齐全的学校的。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达德书院都是贵阳文化的一种表现。1894年,全国各地习洋文、学格致的风潮四起,地处西南一隅的贵阳也办起了一座经世学堂,在全省选录高材生,以新学来培养年轻的一代。在康梁变法失败后,经世学堂虽然被解散,但曾在其学习过的黄干夫邀约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贵阳城中的忠烈宫办起了达德书社,初名算学馆,达德书社,民立小学堂,民国二年(1912年) 更名为达德学校,后增办中学。1925年又增设女中部,为贵州省著名的私立学校。达德学校自创建始,就提倡男女平等,率先在贵阳创办了女学,同时以“好学、力行、知耻”为校训,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知行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提倡打开山门,放眼世界, 是贵州较早派人出国考察和派遣留学生的学校;另外,在贵州的文化教育史上,达德是较早引进科学教育仪器的学校,也是贵州新戏运动的达德书院一景发端之地,可以这样说,达德书院在那个时代是贵阳文明的一种标志,它把山城贵阳人心上的蒙昧涤荡,打开了另一扇对外交流和学习的窗户。

革命先贤王若飞,1905年入贵阳达德学校读书。达德学校因为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黄齐生先生(时任贵州政府出外联络代表)曾担任校长和培养了中国0著名共产主义者王若飞烈士而享有盛名。书院后院建有王若飞和黄齐生的纪念堂,每年的4月8日,都会有纪念活动,院中两人的塑像前一年四季都放有不知什么人献上的鲜花。成为了贵阳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蒲江古象山书院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象山书院位于石象湖景区内景点象山最高处,海拔632米,占地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0平方米,这里是“儒圣兴学“的主要景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魏了翁在此接受了他的启蒙教育。“古象山书院”原名“象山学堂”,南宋书院教育兴起后更名为“古象山书院”。书院完全是宋代学堂的建筑风格,屋頂的设计也颇具创意,中间为六品官,两边依次为榜眼、探花上面的横梁则寓意“栋梁之材”。建筑设计衍射了古人寒窗苦读,求取功名,书中自有功名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心路历程。

电话

028-88591888

门票

石象湖门票:60元

开放时间

8:30——18:00

景点位置

成都蒲江县石象湖生态风景区(成雅高速公路86公里出口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平江天岳书院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天岳书院位于湖南平江。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知县杨世芳倡建于今三阳乡天岳村小天岳山,故有其名。乾隆十一年(1746)起,先后迁建于县城东、西。嘉庆九年(1804),知县徐以垣再迁至城西五龙山,改名“昌江”。同治六年(1867),平江士绅张岳龄与李元度慨然捐助,再次在今址新修天岳书院。张、李两人都是湘军将领、湖湘学人。张岳龄幼承家学,为长沙城南书院的肄业生,官至布政使衔福建按察使。李元度为岳麓书院肄业生,癸卯科举人,官至布政使衔云南按察使。新修的天岳书院完全承袭岳麓书院的规制,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有大门、讲堂、藏书楼、东西斋等,并建屈子祠、九君子祠、罗孝子祠等,“尊崇忠孝理学,以为后进楷模”。

天岳书院坐东南朝西北,扼汨罗江盆地,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当时耗银万余缗,建有楼宇4栋,斋舍50余间,藏书与生员均属从前未有之盛。教学以《四书》、《五经》为主,兼学史书、子书、诗词集,课程日记为句读、抄录、质疑、博览。光绪二十四年(1898),改变仅课八股时文作法,“兴实学而起真才”,订有课程表、章程,定经史、舆地、译学、算学等为诸生应习之业。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高等小学堂。其后相继改为中学堂、师范学校、县立中学、县中等。1928年,彭德怀率部在此誓师起义,今辟为平江起义纪念馆。

书院主体建筑保存完好,清人李元度所书“天岳书院”石额及石联“天经地纬,岳峙渊渟”仍嵌前门。门枕石上一左一右坐有抱鼓圆石,默然无语伴读百余年。大门内设门厅,木屏风隔开。进得门厅,花园里桂花飘香,冬青凝翠。拐角走廊操过两厢斋房,东西各14间。沿花园正上方石阶踏上大厅,便是书院讲堂,分为前、中、后厅。前厅8根青砖四方立柱,排成四横排,横柱之间饰有木质隔扇。在第三排隔扇之上,横悬有“整齐严肃”黑底正楷匾额,当为岳麓书院清代石碑之拓版。中厅两边各有耳房1间,原为山长住室,当年彭德怀便住在这里谋划起义。后厅正面曾有供奉的孔子牌位,书院东边曾建有屈子祠和宋九君子祠,朔望行香,春秋奉祀。李元度曾专门撰写有《天岳书院新建屈子祠记》和《天岳书院新建君子祠记》,以教育后人,尊崇忠孝理学。他说:“学者幸生先贤过化地,读其书,想见其人,又以入庙思敬,钦挹其流风遗韵,益当奋兴百世之下。夫道德、文章、节义,无古今,一也。有能志古人之志,是即古人之徒也。”惜乎,不过百年,这一切都早已荡然无存。

1970年初,在“文革”震天动地的口号声中,书院大门的楹联匾额被石灰粉刷遮蔽得严严实实,上面张贴着红色标语。20世纪80年代初期,彭德怀冤案平反,恢复平江起义旧址,天岳书院才重为人所关注,一直用作校舍的斋舍、耳房都被腾空,布置成平江起义史料陈列室。天岳书院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白鹿洞书院在哪里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伍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其西边有左翼山,南边有卓尔山。书院坐北朝南,紧靠着九星公路旁,距星子县城9公里。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白鹿洞书院,它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因为没有具体了解过,所以对其位置模糊不清,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详细内容

1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其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书院三山环合, 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且白鹿洞书院与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

2

书院坐北朝南,紧靠着九星公路旁,距星子县城9公里。书院在布局上为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从建筑材质结构看,书院建筑多为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礼圣殿、朱子祠、御书阁、明伦堂坐落在楼阁庭院。

3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李渤就任江州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

4

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与白鹿洞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而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因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这里也成为了理学传播的中心。

5

白鹿洞书院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深远的文化影响而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在中国教育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截至2012年,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马洲书院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靖江历史上办了不少书院,其中创办最早、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是马洲书院。现今的马洲书院坐落在靖江市第一中学内。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即靖江建县前300多年,马洲书院即已诞生,那是孔子51世孙孔元虔所建。孔元虔原住泰兴,后迁居靖江西沙。他见那里没有习读场所,便自己出资在西沙孔家祖师堂附近建了一所书院,并以马驮沙的别称“马洲”命名。后来,马洲书院湮没,为何湮没,无史料可考。明代崇帧九年(1636年),陈函辉任靖江知县。上任两年后,他对靖江迎恩亭大加扩建,先在篱笆南面建一道牌坊,遁道而入,一边栽梧桐,一边种竹子,中间设栅门。进入门内,有桥、有井;桥下是放生池。池东有石闸一座,启动闸门可引进长江的潮水。石闸之南建有一洞,桥的北面有屋5间。偏东有一阁,名“大士阁”。大士阁临池而建,高20多公尺。登阁远眺,城野山川,尽收眼底。循阁向西又有多幢建筑,包括一幢楼在内,计20余间,且皆以回廊相通。房屋四周,砌了围墙,粉白的墙身配以黑色小瓦,庄重而又典雅。这是一所标准的书院。因为前人建过马洲书院,为表示对前人的怀念和敬仰,陈函辉将此书院仍命名为“马洲书院”。

未隔几年,清兵入关,陈函辉苦心营建的马洲书院在战火中化为废墟。清代嘉庆十八年(1813年)江坍,陈函辉所建马洲书院遗址全部坍入江中。此间,孔子后裔又在西沙流泅港永宁桥边建了一所书院,也叫马洲书院,不久亦毁。这样,马洲书院便三建三废,成为历史的遗憾。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贾益谦任靖江知县,他得知马洲书院的遭遇,不由感慨万端。怀着对马洲书院创建者的崇敬,他向上级呈文,要求将正谊书院改名为马洲书院。正谊书院坐落南门城内(今靖城中学),为清乾隆十年(1745年)知县杨逢泰所建。共有房屋17间,其中5间前厅、5间讲堂、5间后厅、2间侧厢。论其规模,自然不能与陈函辉所建的马洲书院相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政府明令废科举、办学堂,这时由正谊书院改名的马洲书院已不存在,县府便在其旧址之上,创建了靖江县高等小学堂。

靖江县高等小学堂的主体建筑是一幢“口”字形的两层楼房,式样非常别致::中间是正方形的天井,植以梧桐,又称梧桐庐。底层和上层皆以走廊环绕,穿堂入室,不必遭受雨淋日晒。因其与马洲书院有着一定的联系,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楼房因年久失修,逐渐倾圮,靖城中学便报请县政府同意,将其拆除,新建了一座水泥结构的仿宫殿式建筑,仍叫“马洲书院”。它虽不是当年马洲书院的修复,也不像“口”字形楼房具有古建筑特点和文物价值,但毕竟与马洲书院的历史有关,同样值得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烛峰书院遗址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烛峰书院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烛峰书院遗址

烛峰书院遗址位于岚皋县城关镇大北街的城关小学内,清代。烛峰书院始建于清代,光绪七年改设为砖坪小学堂,现为岚皋县城关小学所在地,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存青石碑2通,其一为“捐修烛峰书院碑”,同治五年(1866年)立。碑载“兵(太平军)燹之余”,众绅捐资重修一事;另一为“改设砖坪小学堂捐户碑”,光绪七年立,首题“改设砖坪(岚皋)小学堂各捐户碑记”,文载砖坪厅城关等二十八保捐输钱银、水田,“以为砖坪学堂常年经费”一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书院制和学院制有什么不一样的,它们主要的区别在哪?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书院制和学院制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有个自的思想和判断,所以众说纷纭。那么具体来说书院制和学院制的区别是什么呢?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书院制是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相结合,希望能达到均衡教育的目标。在书院制教育下,书院提供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和关顾辅导,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近年来,实施书院制已经成为了国内高校教育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而学院制是自中世纪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做法,以学院划分学科结构,由校院两级管理。而我国高校实行学院制,最早可追溯到1929年,当进分了文、理、农等8个学院,到1952年,高校取消了学院,实行校系两级管理。

书院制和学院制的教育管理方式不同,以及学科的结构不同,书院制一般以教科书为基础教育方式,而学院制主要以研究科学类为主的教育方式。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界的改革革新之路也越走越宽,正以更好的教育方式,带给莘莘学子们更好教育,从而培养出一代新优秀的学子,打好人才储备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彭明治故居含青山书院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明治故居(含青山书院)为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彭明治故居(含青山书院)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地址:泉峰街道青市村

保护范围:以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60米处。

泉峰街道:泉峰街道位于湖南衡阳常宁市。下辖:430482002001 111 城南居委会 430482002002 111 劳动路居委会 430482002003 111 胜利路居委会 430482002004 111 宜东居委会 430482002005 111 泉峰居委会 430482002006 111 青宜居委会 43048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金溪仰山书院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书院位于金溪县城王家巷,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该院为南宋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讲学过的崇正书院遗址。书院右侧“先儒祠”是清代生员祭祀乡贤象山先生之所,现书院建筑面积1078平方米,构架保存完整,是江西省省级保护文物、县文博所办公之处。

陆象山,名九渊,字子静,南宋金溪青田人,是与朱嘉双峰并峙的理学大师、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现-化行政部门批准,仰山书院成立了“陆九渊纪念馆”,长期展出陆九渊生平图片,收藏了各种版本的《象山全集》和各地吟咏象山的诗、词、楹联等。

江西抚州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长沙岳麓书院建于什么年代 岳麓书院出过哪些名人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岳麓书院建于宋代。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在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在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洞简介

朱洞,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任潭州太守,朱洞与陶岳、周式并列,视之为湖湘文化的启先声者。素有“潇湘洙泗”的岳麓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为现存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

岳麓书院出过哪些名人?

南宋理学家张栻出任山长后,岳麓书院成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培养出了一批“岳麓巨子”。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来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历时两月,史称“朱张会讲”。

彭龟年:太学博士、吏部侍郎,卒后谥忠肃,湖湘学派代表人物。

游九功:刑部侍郎,卒后谥庄简。

胡大时: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宏的儿子,张轼门生中的首领。

吴猎:敷文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沙十大景点 岳麓书院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长沙又叫做星城,有着东亚文化之都的美称。很多人对于长沙比较的熟悉估计是因为湖南电视台太出名了,这里的美食臭豆腐也是闻名海外。那么去长沙玩的游客不能错过哪些景点呢,本期的长沙文化,带你去看看。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273号(湖南大学内)

类型:古迹学府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旺季(5月1日-10月31日)7:30-18:00;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8:00-17:30。编钟免费演奏时间为9:00-9:20、10:00-10:20、15:00-15:20

交通

乘63、106、132、202、305、908、立珊线、旅1路等公交车在市四医院站下车,从东大门进入;或乘132、202、305、立珊专线、旅1、旅3线在岳麓山南站下车,从南大门进入。(最好从火车站乘立珊线到岳麓山下,注意不要去乘202路,那是公交线,会绕一个很大的圈子才到岳麓山)

门票

麓山景区门票免费,另付岳麓书院门票50元(学生票25元);观光车:20元/人;索道:上行30元/人,下行25元/人,全程套票50元/人;湖南大学教师、学生、新生家长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益阳龙洲书院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龙洲书院位于益阳资江南岸龟台山上。明嘉靖三十年(1551),知县刘激自捐俸金,令“民所犯(罪)情甚轻力能赎者”赎以瓦木材料,又集侵占县学隙地之人“抵修祠阁”,在龟台山建成书院,前濒资江,以其位于会龙山与十洲之间,取名“龙洲”。有大门、讲堂、号舍、尊经阁、五贤祠、妙合亭等,“规模之盛,盖侵轶石鼓、岳麓矣”,并撰《龙洲书院志》以记其事。又聘蒋信等讲“心法”。崇祯十六年(1643),书院毁于兵。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知县江成重建。乾隆十二年(1747),知县高自位重建五贤祠,内祀刘激所铸屈原、诸葛亮、张栻、张咏、胡寅等5人铁像。刘激、高自位的事迹也因此载入《益阳县志》,蒋信附祀“于学右五贤祠,增为六贤”。江闿因为“讲学龟台”,办“附祀书院五贤祠”,其移知均洲时,“益父老于不远数千里,越重湖大江,走均域探望,岁无少间”。

乾隆三十七年(1772),知县冯鼎高增建石牌楼、洞原亭等。嘉庆二十五年(1820),以蒋信替张咏为五贤。咸丰二年(1852),清兵驻此攻太平军。四年(1854)、九年(1859),知县林廷式、郑本玉重修。光绪十一年(1885),知县毛隆章以生徒日多,扩建斋舍,增加课额。三十一年(1905),改为益阳学堂。辛亥革命以来,相继改为县市第一高等小学堂、龙洲师范学校等。1949年后,龙洲师范并入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改名益阳师范学校,其址曾先后为医院、益阳地区干部学校、省立四中分校所有。1952年至今为益阳市二中。

自龙洲书院成立至今的450多年间,这里弦歌不绝。明、清两代许多名臣皆出于此,沅江阁老杨昌嗣和益阳进士罗喻义、郭都贤是代表。至清初,书院的学子们都受郭都贤、罗喻义等的影响,坚持民族气节,不攀附清廷。因之清王朝把书院改为义学以教育儿童。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益阳学子参加科举的人很少。到乾隆年间,书院才逐渐修复,益阳学子中举的人倍增。嘉庆年间有胡达源与陶澍等人进士及第,胡达源为钦点探花。同治癸酉科田游苏、刘集勋、龙骧一科三进士,传为佳话。1936年,据曾宗鲁估计,凡益阳籍学子,在晚清50年内,有154名登科及第。

在民主革命中,出身龙洲书院的学子更是英才辈出,革命烈士熊亨瀚、肖山令、夏曦、袁铸仁,历史学家周谷城,文艺理论家周扬,著名作家周立波,华侨教育家张国基等均在书院接受过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数万学子遍布全国各地。

1917年,毛泽东在益阳考察农民运动时,曾两次借宿书院,并畅游资江。时隔46年后,毛泽东邀湖南第一师范同学益阳人田士清在北京叙旧时,就关切地询问书院情况,并清晰地记得当年书院放假只有老工人留守,看到他是读书人就同意借宿的情景。

据《益阳县志》记载,当时龙洲书院的尊经阁高达5丈。龙洲书院在清末废科举之后几度更名,龟台山也已不现山形,历史的风云,已抹消了古代书院的遗迹。只有这一隅花园,还保留着两座小亭。一座是明代的“洞原亭”,取“洞究天下万物之本原”义。历史学家周谷城所著《世界通史》,打破了“欧洲中心论”,认为世界是多元的有机整体,世界文化是交流渗透的,这也成为“洞原”的最有力佐证。另一座“三五亭”,为1938年龙洲35位学子在奔赴抗日战场前捐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将夜书院中最厉害的是谁 不是宁缺桑桑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在电视剧《将夜》的剧情当中,除了很多人关心的,宁缺与桑桑的感情之路,也有一点关注度同样很高,那就是在强者的世界里,到底谁才是最厉害的。书院是一个强者云集的地方,尤其是夫子,而宁缺桑桑也是非常厉害的,但是书院中最厉害的到底是谁呢?这人并不是两位主角,那你能想到是谁吗?一起来看看。

整部《将夜》看下来,宁缺简直就是一个开了挂的人生,作为主角光环的他,做了夫子的亲传弟子,又被颜瑟看中,做了神符师传人,然后被莫山山喜欢,接着叶红鱼怎么也杀不死他。

到了后来就更离谱,直接有昊天(桑桑)的神力加持!但是纵观《将夜》全书,书院里除夫子外,最能打的,最厉害的,却不是宁缺这个拥有主角光环的人。1.大师兄李慢慢

大师兄是无距境,可以捕捉天地元气的空隙,进行瞬间移动。但《将夜》里面,大师兄的人设是温和,没有脾气,且仁善,也就是说,他能杀,但不忍杀,按照大师兄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了其他人。

对这种近乎“妇人之仁”的人设,宁缺委婉地说过,二师兄君陌则直言不讳,三师姐余帘虽然没明确表态,但大师兄觉得她也是颇看不起。所以,大师兄是徒有境界,但不想打,打起来也不够狠。2.宁缺知命巅峰

宁缺这个主角光环的人设就不用说了,一路靠着奇遇升级,他的一生之敌隆庆,本身也并不坏,他只是有些委屈。在大战当中,宁缺虽然作为主角,但起到的作用其实不多。

他的法力和武器,都是别人给的,看住最强的昊天(桑桑)用的还是夫妻的名义,虽然他打赢了很多人,但基本不是靠自己自身的本事。但身为主角,不这么写,剧情又没办法发展。(心疼隆庆几秒钟)3.二师兄君陌

君陌的偶像是小师叔柯浩然,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宁缺,总觉得他就是个各种等待机会跟人干上一架的存在,分分钟想学柯浩然,单剑灭魔宗,后来举世伐唐时君陌一人在青峡挡住西陵联军,震慑住叶红鱼等在内的高手,重伤柳白,废了叶苏,这种打斗还是在接连不断,不曾休息的情况下,他同时还要保护后方的师弟师妹,再后来,一人单挑佛宗,灭了整个佛国,做完这个之后就跑来西陵牵制屠夫。

二师兄的战斗力简直是变态。特别能打,还狠,他的名言:秃驴都该死。4.三师姐余帘

书院平安无事的时候,三师姐余帘是个相当低调的存在,整天就知道描簪花小楷,但一般低调的女人其实是最不好惹的,她的真实身份是魔宗宗主,看看她的战绩:

西陵掌教偷袭书院,余帘一步一变,成了一个很萌的小女孩,而境界则是直飙天魔境,一掌就废了掌教;

在长安与大师兄联手对抗观主,直接跳上青天砍了观主的彩虹桥并救下大师兄导致脚裸尽碎;

与宁缺共同商定完计划之后,只身赴荒原,几年的时间,荒原金帐王廷高手全部死绝,并很看不起人似的灭了国师;

带着书院的一大老小一群动物,杀上桃山,在感知到大师兄有危险,要着急离开的时候,直接爆发潜力,瞬间杀了掌教和赵南海,前后只不过一瞬。

所以,综合起来,书院里面最能打、最厉害的不是宁缺,而是二师兄君陌和三师姐余帘,按照书里的原话就是:书院最强的从来都不是宁缺,强指的是强度和力度。而这两者非君陌和余帘莫属。

在后期书院的谋略当中,基本也出自余帘,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魔宗本就擅长阴谋诡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超山书院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超山书院位于平遥文庙中轴线上的第四进院落,走过明伦堂便是平遥城内最大的书院,现辟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科举博物馆。

超山书院在创建之时,平遥的社会经济已不同于康熙年间,但晋商却突飞猛进的发展,票号银行业也逐渐兴起,使得晋商能够慷慨解囊资助书院,让超山这个书院如虎添翼,日益兴旺。

书院是一个县同国家科举考试接轨的教学场所,孩童的启蒙教育基层教育都得在这里进行,但在平遥,当地受“学而优则商”思想的影响,书院除了教授学生必读的四书五经,更多的时间还要用于学习书法、珠算、社交等知识,这也是后人所说的晋商成功的经商三0宝。

商贾乐于助学,学生热衷经商,使平遥商业和教育的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形成了清代平遥超山书院的儒学教育特色。

地址:在古陶书院旧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金淘书院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金淘书院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淘书院位于南安市金淘镇金淘村,年代为清、民国。

简介:由金淘书院、侨光学堂组成,总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2平方米。金淘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坐北朝南,为三落带双边护厝的闽南传统建筑,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侨光学堂建于1948年,为二落带双边护厝建筑,砼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1422平方米。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18年,金淘书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益阳松风书院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松风书院位于湖南益阳龙牙坪(今属桃江三堂街镇),距县城31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清水秀,风景幽邃。宋代学士李贤创建,为其讲学之所。书院西200米处有千年古刹龙牙寺,背靠龙牙山(原名延祥山)。据考证,松风书院应在南宋建炎年间(1120—1130)创建,明清续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8月改为学堂,民国元年(1911)改为“松风小学”,后迁三塘街三仙宫。现为“三堂镇中学”。

书院为长方形四合院,坐北朝南,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20米,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中为天井,两旁斋房,周围有走廊相连,院门前左右各有石狮雄踞,四周绕以墙垣。

书院房屋为三进的砖木混合硬山式建筑。一进为院门。门为平头槽门,门楣有“松风书院”匾额,两侧有明朝江西巡抚郭都贤楹联1首,上联为“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础础西来东土”,下联为“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玄玄北镇南大”。二进为讲学,是名家学士讲学之所。正中悬挂孔子画像,左右斋舍各8间。三进为厅堂,为山长、讲师、生徒、员工安宿餐膳之地。东西斋室膳堂共有10余间。

书院东北角,有六方形凉亭1座,曰“松风亭”。传为宋建,乃书院师生业余休憩之所。

当时的松风书院是益阳最早的书院,影响极大。因书院建于龙牙寺边,四周苍翠青松,徐风吹来,松涛如海,因之书院名为“松风书院”。“松风书院”创建后,益邑安化、沅江等地书院纷立,一时学风大开,传为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