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伏波山摩崖石刻(汇集20篇)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直辖市重庆大足区境内,距重庆主城九区167公里,有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伏波山摩崖石刻,供大家参考!

浏览

1058

文章

509

篇1:朱氏家族墓地含石刻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朱氏家族墓地(含石刻)为东昌府区文物保护单位。

朱氏家族墓地(含石刻)年代为清,位于东昌府区梁水镇八刘村。

2008年,朱氏家族墓地(含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水镇:梁水镇位于聊城西北部,历史上一直为为鲁西重镇,现为聊城市东昌府区辖中心镇,是聊、茌、临、冠四县(市)交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也是鲁西地区正在蓬勃兴起的一座新兴城镇。全镇共108个村,总人口6.7 万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6万亩)。200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3800元。 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全。京九铁路、聊临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佛洞石刻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佛洞石刻为马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佛洞石刻位于马山县周鹿镇坛沙村伏下屯,时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

1989年,佛洞石刻被公布为马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坛沙村:坛沙村东南面毗临我县乔利乡,与周鹿镇石塘村、坛利村、琴马村和周水村交界,管辖7个自然屯,共有农户942户,4416人,其中中共党员60名,设有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3个。外出务工人员800人。全村共有田地3130亩,种植树林甘蔗等经济林3000多亩,已建沼气室269个,目前尚有35户农户生活比较困难,住村五保户10个,目前社会秩序基本稳定。坛沙村矿产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潮阳莲花峰摩崖石刻位于潮阳市海门镇西南海陲的莲花峰,史称“莲峰海色”,为潮阳八景之一。石刻范围包括莲花峰、尖山、叠石等3处,从宋代至现代共93题。《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命题‘莲花峰’三字书其上,”自此之后,历代宦仕到此凭吊忠贤或吟哦山水,留下了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的题刻,是研究潮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题刻有:宋代文天祥题刻“莲花峰”,行书,刻石为6×1.5米,“终南”,楷书,刻石为0.68×0.28米。潮阳知县臧宪祖题诗:“丞相勤王到海崖,精忠踏碎石莲花;思扶弱主回天顾,致使孤臣痛日斜。浩气一腔吞巨浪,丹心万古照寒沙;成仁取义酬君父,读史谁能不叹嗟。”刻面为2.3×2.5米。现代刘海粟题“海天砥柱”、“云龙风虎”和1962年诗人老舍的游海门题莲花峰诗二首,其一:“遥怜信国此峰头,水黑云寒望帝舟,今日红旗明碧海,神州儿女竞风流。”其二:“饮露餐明霞,青莲十丈花,海门潮起落,万古卫中华。”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丹霞洞摩崖造像及石刻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丹霞洞摩崖造像石刻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丹霞洞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屏山县龙华镇小龙村,明清时期所建。

石窟寺由摩崖造像一尊和石窟十三窟组成,整体坐西南向东北。摩崖造像位于整体西南一崖壁上,为一尊深浮雕佛教接引佛立像,袈裟螺髻,施接引印,通高30余米,现为世界第一高立佛,即八仙山大佛。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自胡国光石窟至闸子门一线外延50米,东南自闸子门至大像一线外延50米,西自大像至玉皇洞一线外延50米,西北以玉皇洞至胡国光石窟一线外岩楞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上山道路两侧,以道路为中心,向路两侧外延10米。摩崖造像及石刻,东自胡国光石窟至闸子门一线外延至岩脚耕地边沿,南自闸子门至大像一线外延至岩脚耕地边沿,西自大像至玉皇洞一线外延至岩脚耕地边沿,西北以玉皇洞至胡国光石窟一线自岩楞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西樵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西樵山摩崖石刻为南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西樵山摩崖石刻位于南海市西樵山。共140多题,主要分布在翠岩、九龙岩、金鼠埌、白云洞等处。字体有隶、篆、楷、草、行等;年代由明清至当代,作者有官宦、隐逸、大学问家和乡贤;内容有记迹抒怀,有警世之作,而更多的是歌咏西樵山的风光旖旎、秀色可人。如草书“云门”,湛甘泉书,字径0.35米;行书“天然图画”,黎简书,字径1米;行书“翠岩”,字径0.65米;隶书“大观”,字径0.34米;七十二山人行书“不骛纷华不尚仙,优游林下养余年,闲是闲非休闲理,半日看花半日眠。”字径0.17米,3行直刻;白云洞石刻达80题,如“洗心”,楷书,字径0.66米,灵山仇效忠书;“奇观”,楷书,字径0.6米,“媲美兰亭”,字径0.50米,傅日鉴题并书,还有诸如“银河倒泻”、“峭壁天开”、“壁立千仞”、“仙境”等,均是见景生情与讴歌山河壮丽之作。

1994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燕喜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燕喜山摩崖石刻为连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燕喜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风景名胜区燕喜山内。燕喜山因韩愈作《燕喜亭记》而得名。那里现存宋、明、清石刻17题,其中以宋的题刻最多,有向宗道、陆琮、金杰、李宗仪、张闻、谭粹、韩揭等人的题名,俱在熙宁、元丰间。南宋抗金名将张浚题名,镌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题名云:“紫岩张浚携子拭游燕喜亭。阳山唐斌、陆宗谔、欧阳献可、欧阳相,武夷□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大祁同来。皇宋己巳清明前一日浚书。”张浚,汉川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进士出身。建炎三年(1129年)任知枢密院事,力主抗金。绍兴五年为宰相。他于诸将中重用岳飞、韩世忠。秦桧执政后,被贬连州居住。其子张拭字敬夫,南宋学者,随父至连州贬所,筑室研经于巾峰山下,并讲学于斯。作有《连州八咏》诗。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进士刑部郎中游朴游燕喜亭诗刻,其中“吏部文章高北斗,连州水石冠南陬。”两句,很能概括表现燕喜山在历史和风景方面的价值特色。邑绅杨芝泉挥写了这两句诗,作为燕喜山牌坊的门联。

1981年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连州镇:连州市辖镇。市府驻地。1958年设连州公社,1968年建镇。面积104.8平方公里,人口9.7万。107国道过境,连江通航。辖龙口、协民、沙子岗、龙咀、泥潭、满地、元潭、三古滩、良江、高堆、半岭、巾峰、深水洞、城东、城南、城西、城北17个管理区(村委会)和北湖、南门、东山3个办事处。乡镇企业以建筑、建材、轻纺、制革、化工等行业为主。农业已建成蔬菜、养殖、水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琅琊山摩崖石刻碑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

醉翁亭、丰乐亭及琅琊寺现存有400多方(处)摩崖石刻及碑刻,其中唐代摩崖石刻7处,其余均为宋代和明代所刻。唐代7块摩崖石刻,其中3块是五言诗,4块题刻。唐代摩崖石刻在江淮地区不可多见。

宋、明、清较为珍贵的摩崖石刻有宋辛弃疾的《游琅琊山》、丁介延的《重游琅琊山》、燕度的《同游琅琊》、郑东的《秋日游琅琊》、王宸的《来游》、王奥的《游记》、杜符卿的《游琅琊开化寺》、《游琅琊山谒》、燕南公弼的《丙寅来游》;明代有肖崇业的《秋游琅琊诸胜》、郝良臣的《再游琅琊寺》、邵富的《重修“重熙洞”》、卫鹤的《游琅琊诗》、殷从俭的《憩饮三友亭》、黄延用的《“乐岁丰”诗》、江左殷的《登琅琊游》、王子恒的《“琅琊山”诗》、刘秉仁的《游琅琊颂梅诗》。清代巨型摩崖石刻有《南无释迦牟尼佛》、《佛》、《南无阿弥陀佛》、《云山之友》、《云荒石老》、《心即是佛》。

琅琊山的摩崖石刻和碑刻是我国石刻宝库中围绕醉翁亭、丰乐亭、琅琊寺为主题,自成风格、自成体系的又一重要的瑰宝,从文学体裁上,它含有诗、词、赋、散文、-、楹联、公文等;从书法艺术上,有楷、篆、隶、行、草各种书体;从绘画艺术上,有人物、花鸟、山水、动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招宝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198 字

+ 加入清单

宝山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招宝山摩崖石刻

在黔北凤冈县中部何坝乡,一座龟型小山石崖上,一巨型“凤”字为锦绣山川增添了一道人文景观。据《凤冈五十年》史志介绍,巨型“凤”字长18米,宽1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汉字。

凤冈县在1996年就获贵州省“率先解决温饱先进县”的称号,巨型的“凤”字傲立在龟型小山上,展示了该县人民美好的今天和未来。摩崖石刻汉字“凤”立山头,为锦绣山川增添了一道人文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新兴龙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新兴龙山摩崖石刻位于新兴县集成镇龙山国恩寺后1公里的洞心村背,刻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镌于形似大馒头的石头,高3米多,上刻“龙山”二字,字宽大1.3米,书法刚劲精湛,玲珑夺目。落款为“朝议大夫新州军州事王毅仁,绍兴改元十月既望,住持僧慧渊勒石。”“龙山”石刻为新兴县内最大的石刻。

六祖镇:六祖镇位于县境中南部,东界太平镇,南与里洞镇、大江镇相邻,西与河头镇、簕竹镇接壤 , 北连新城镇。六祖镇位于新兴县中南部,全镇总面积 181 平方公里,管辖 31 个村(居)民委员会, 140 条自然村, 308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6.3 万人,以汉族人口为主。有耕地面积 42914 亩,有山地 18 万亩,镇区距县城 8 公里、与珠江三角洲相邻,交通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紫阁峪宋明摩崖石刻群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紫阁峪宋明摩崖石刻群位于户县太平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紫阁峪村南约2公里、紫阁峪河两岸的岩石上,在约1公里的范围内发现宋、明时期摩崖石刻20处。石刻的字数从3字至45字不等,内容主要为宋明时期游人在紫阁峪中郊游,题名留念。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所见年款对于确认题刻的年代提供了直接依据;

摩崖石刻大部分为人名及年号,人名有数十位,身份有西安及户县本地的官员、文人墨客、社会名流,可见年款有“崇宁乙酉年”、 “元祐八年”等,记录的事件有“同游紫阁”等。其中“迂叟来”摩崖石刻为北宋司马光所留,年代最早(1072年);“迂叟”为司马光别号,在熙宁三年九月至熙宁四年三月,司马光任永兴军宣抚使,永兴军驻地为西安,任职期间,司马光游历该地,留下题刻。

紫阁峪摩崖石刻群规模宏大,数量罕见,反映了宋明时期紫阁峪流域的兴盛,其发现对于研究宋明时期紫阁峪内佛教的发展兴衰嬗变、户县地区社会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刘志洲山石刻苑囿图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刘志洲石刻苑囿图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志洲山石刻苑囿图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岗嘴村刘志洲山东南坡。石刻苑囿图刻在刘志洲山东南坡一块20米长的天然石壁上,现残存画面南北长6.3米,南部高0.6米,北部高1.6米,刻面约8平方米。画面由亭阁和禽兽等图案组成,两座亭阁式建筑位于画面中心偏右处。该亭阁为干栏式建筑,共两层,直坡屋盖。第一层屋顶中部刻有穿璧纹饰,其两侧上下刻有多条直线纹,建筑主体部分刻有穿璧纹饰,两处楼阁皆有立柱立于水中。左侧亭阁上部和右侧亭阁之间横刻“-”三字、竖刻“元三”两字,疑为“文革”时所刻。在两处建筑周围刻有鹿、鸭、水鸟等禽兽,姿态各异。画面采用阴线刻手法,线条粗犷,风格古朴,具有明显的汉画像石韵味。1995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东至山南小路,南至平顶山脚,西至平顶山西山脚,北至石塘崖边。

岗嘴村:岗嘴村:位于锦屏镇以东2公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石峒摩崖石刻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石峒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峒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办事处七星岩景区(社区)石峒内外,共有宋至清及年代待考石刻15题,其中宋1题,元1题,明4题,清3题,不详6题。2001年,七星岩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分布于石峒内外。其中以石峒顶部的宋代石刻“定山石室”及“太极洞”最为珍贵。石峒摩崖石刻艺术价值较高、历史悠久,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岗街道:黄岗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肇庆市区的东部,位于广东中部偏西,粤西与珠江三角洲交汇处,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粤港澳通往祖国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总面积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4万人,下辖12个村委会和两个社区居委会。肇庆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之间,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2.1℃,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印心石屋石刻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印心石屋石刻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白鹤泉西南、登临云麓峰石径的右侧,又名“御书亭”,今亭废石刻仍存,系山墙上嵌的一巨幅汉白玉石匾,高93厘米、宽2.88米,中刻楷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端庄朴雅,笔力遒劲。匾左刻“道光乙未秋月”,右刻“御笔”,“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臣陶澍谨领恭摹”,正中上方刻有“道光之宝”的御玺篆章。周围装饰着二龙戏珠的花纹。据《岳麓书院续志》记载,印心石为安化资江石门潭水0产的一种名石。“印心”为佛家语,佛教谓印证于心而顿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古代文人喜欢将读书的地方,起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印心石屋”应是一种书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

全文共 4853 字

+ 加入清单

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写字岩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顶向后外延40米、前临河,以“政”字向右、“活”字向左各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2.王家湾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岩石四周边沿各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3.沙帽石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岩石四周边沿各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4.柏林岩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岩石顶部向后外延20米、底部向前外延10米,标语幅面第一字和最后一字各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5.长湾里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两端各外延20米,前后各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6.新房子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墓葬本体四周各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7.双碑梁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两栋墓碑四周各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8.店子上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墓葬本体四周各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9.大石坎川陕苏区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三块自然岩石边沿各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0.村子里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依附建筑的占地范围(含院坝)。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1.桥湾里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岩石四周各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2.岩窝里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面向上外延50米,向前外延10米,标语两端各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3.牛二沟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以第5幅标语为中心,西北、东南各外延250米,东北、西南各外延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14.油房坪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岩石边沿四周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5.长岭寨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顶部向后、底部向前各外延20米,以“政”字向右、“工”字向左各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6.佛坎子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岩石顶部向后外延20米,底部向前外延5米,标语本体左右各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7.太平红军粉壁墨书文献(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墨书文献的建筑物本体四周各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8.佛尔岩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顶部向后、底部向前各外延20米,以“平”字向右、“地”字向左各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19.穿心殿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岩石四周各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20.红军石刻标语争取苏维埃中国(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顶部向后外延10米、底部前临河,以“争”字向右外延35米、“国”字向左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21.长石板红军军民合作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顶部向后外延15米、底部向前外延10米、“消”字向右外延10米、“军”字向左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22.毛浴城墙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城墙两端各外延10米,前后各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23.书院街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党校旧址主体建筑前外延10米,后外延8米,左右各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24.红云崖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字崖向东外延35米,向西外延60米,南、北以竖立的界桩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0米。

25.红四门红军石刻标语(南江县)

保护范围:红四门门洞口顺门洞方向各外延10米,门洞口两侧顺城墙各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26.长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石刻标语(南江县)

保护范围:禹王宫山门正壁墙基内外、左右各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27.杨河林红军石刻标语(南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石刻岩体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28.柏王碥红军石刻标语(南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29.熊氏祠堂红军石刻标语(南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靠河边及靠公路的两侧不足20米的,以河的边沿和公路外边沿为界限。

30.新房子红军石刻标语(南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31.西厢沟红军石刻标语(南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外延20米(包括前下河沟,后岩壁上部)。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32.观音岩红军石刻标语(南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外延20米(包括前下农田,后岩壁上部)。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33.君子街红军标语石刻群(南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34、彭家河大院红军标语石刻(南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35.油房沟红军石刻标语(南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36.铜岭碑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标语东、南、向北外延10米,向西外延至崖壁末端。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37.马家河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标语本体向东外延10米至山坡,向西外延20米至马家河边,向南外延10米至小路旁,向北外延10米至山坡。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

38.禹王宫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石刻标语四周边缘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39.卡门坡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石刻标语本体向东外延15米,以红军石刻标语所在崖壁顶端为基础向西外延5米,石刻标语南部边缘向南外延15米,石刻标语北部边缘向北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40.回龙寨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西南、东南、西北面以回龙寨自然崖壁外延50米,东北面以寨门外延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41.锅口垭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以石刻标语为基础向东外延10米,以红军石刻标语所在崖壁顶端为基础向西外延5米,以石刻标语所在崖壁南部边缘为基础向南外延10米,以石刻标语崖壁北部边缘为基础向北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42.华严庵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字墙边缘向东外延20米,向西外延15米,南至环山公路外沿,北至坡墙外沿。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43.北山寺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东至工商所房屋后壁墙,南至北山寺梯道抵街口,西至李继林屋后环山石围墙,北至粮站仓库围墙。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44.龟碑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以龟碑基座为基点,四周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45.粉壁街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以围墙内外各外延3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10米,西至民居住房基脚,南至街道,北至石壁。

46.农丰村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标语所在崖体向东外延30米,向西外延20米,向南外延15米,向北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47.石厂碥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标语所在岩体向东外延50米,向西外延30米,向南外延25米,向北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48.鸡蛋包梁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以墓牌坊基座为起点,东、西、北三面外延30米,南至平镇公路边沿。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49.卢家山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标语所在岩体向东外延60米,向西外延50米,向南外延30米,北至三交村社道路外沿。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50.磅头岩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岩石边缘四周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80米。

51.元石板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大石坝边缘四周外延6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52.青岗林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大石坝边缘向东外延60米,向西外延80米,南至元顶村社道路边沿,北至莫任俊住房基脚。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53.手傍岩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标语所在崖体向东外延25米,向西外延30米,向南外延40米,北至青石板小路边沿。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54.邬家营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山门基脚向东外延20米,向南外延30米,向西外延50米,向北外延3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55.陈家坝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以墓碑基座为基点,东至烟灯村社道路水沟,南至陈中志房屋基脚,向西外延20米,向北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56.大石板红军石刻标语(平昌县)

保护范围:标语所在岩体向东外延5米,向西外延10米,向南外延15米,向北外延12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57.胡尔包字库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

保护范围:字库四周边缘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58.玉井寺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

保护范围:石刻标语四周外延8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59.石匣子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

保护范围:标语崖壁顶端向北外延5米,向南外延8米至对面崖壁处,向东外延10米至浮图关寨门处,向西外延30米至村民李国富住房。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60.黑坑子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东南外延15米,向西南、东北外延10米,向西北外延5米至黎家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61.大岩壳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东、南外延15米,向西外延2米至大岩壳溪沟,向北外延3米至崖壁。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62.天官街道红军石刻标语碑(恩阳区)

保护范围:镶嵌标语的堡坎上方向西北外延5米,向东南外延2米至民房屋檐滴水处,向东北外延5米至民房屋檐滴水处,向西南外延10米至民房屋檐滴水处。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63.恩阳街道红军石刻标语(恩阳区)

(1)正街红军石刻标语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西外延8米至56号民居大门口,向东外延8米至52号民居屋檐,向北外延1米至骑门木质柜台,向南外延4米至51号民居屋檐。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2)大石坎街红军石刻标语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西北外延1米至民居屋内,向东南外延3米至大石坎街中央,向东北外延10米至街面阶梯(下)第一步台阶,向西南外延6米至恩阳到三汇公路边缘。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3)下正街(下段)红军石刻标语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西外延7米至梯步,向东外延8米至梯步,向北外延5米至街对面边缘,向南外延1.5米至民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4)下正街(上段)红军石刻标语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东外延15米至55号民居,向西外延5米至街道梯步,向北外延1.5米至民居,向南外延5米至街对面边缘。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5)大石坎红军石刻标语

保护范围:以标语为中心向北外延0.5米至尹仲云住宅,向西外延10米至居民尹仲云理发店,向东外延10米至陈永明五金店,向南外延3米至大石坎街对面边缘。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淳化阁帖石刻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淳化阁帖石刻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淳化阁帖石刻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别桥镇西街虞家祠堂内。

别桥又叫甓桥,在溧阳北,与金坛的指前乡相邻,东北距长荡湖十里左右,是个商业兴盛的水陆码头。值得一提的是,街镇上的原虞家祠堂屋墙壁上,遗存有一组明代晚期仿“肃府本”摹刻的《淳化阁帖》石刻,它是历代名--贵的书法真迹。

“淳化”是北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之一,《淳化阁帖》是宋太宗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命侍书学士王著,把皇家秘阁(帝王藏图书的楼阁)所收藏的历代法书甄选编次,标名为“法帖”,摹刻在枣树木板和石板上,拓印墨本赐给大臣。帖分十卷,卷首是《历代帝王帖》;第二、三、四卷是《历代名臣帖》;第五卷是《诸家古帖》;第六、七、八卷是《东晋王羲之帖》;第九、十卷是《王献之帖》。长期以来,古人法书,赖此以传。由于王著鉴别水平一般,故而采择不精,致使帖中夹杂部分伪迹或把作者标误。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肃宪王命温如玉、张应召两人将所收藏的《淳化阁帖》重经鉴选,另摹石上,世称“肃府本”。历来将此“阁帖”称为“法帖之祖”。

别桥这组石刻在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时受到损坏,后经整理尚有完好者47方,破碎者71方。又历数十年后,虞氏家族出资整修所有石刻,计完整者42方,破碎者73方,连同《跋淳化阁帖》、《珍藏淳化阁帖》3石,共计118石,自上至下分六层排列,用水泥嵌砌在祠堂廊屋的东南西三面墙上。每块刻石均高0.32米,宽则分别为0.63、0.80及1米不等。这组石刻卷后仍保留“淳化三年十一月四日奉旨模勒上石”和“万历四十三年已卯八月九日草莽臣温如玉、张应召奉肃藩王令旨重摩上石”原题刻五处。

1982年,对这组石刻采取了化学加固,同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这是除西安碑林石刻博物馆保存有《淳化阁帖》石刻外,惟一遗存于江苏的“阁帖”石刻。

别桥镇:苏南名镇,溧阳北大门——别桥镇,地处长荡湖,距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等地均在100公里左右,离常州约40公里,到宁杭高速道口只需10分钟,到即将建成的扬溧高速道口仅需5分钟。总面积49.5平方公里, 下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08万人,辖区一马平川。别桥镇历史悠久,是明代著名翰林少史马一龙,清代开国后第一位状元马世俊的故乡,存有闻名遐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留仙泉”石刻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留仙泉”石刻为连云区文物保护单位。

“留仙泉”石刻(民国)

“留仙泉”石刻位于宿城街道留云岭村虎口岭南坡路西侧,刻于泉旁巨石上,题“留仙泉”三字,隶书。附跋文,“汉僧会尊者留仙饮泉处,很久以前就有题额,数千年后字迹模糊。民国十三年甲子,振亚补刻,许立芬书”。款楷书。

该石刻系民国十三年法起寺住持振亚所为。法起寺建于汉代,号称淮海间第一丛林,汉时即有西域高僧前来开坛说戒、传经受法。康居国高僧康僧会于吴赤乌年间来此传经受法,先到建邺,东吴国君孙权为之建塔,号建初,因始有佛寺。后之宿城法起寺传经受法并圆寂于此。法起寺原有鹫峰塔,为西域梵修人墓葬。振亚这一题刻为研究佛教东传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提供了佐证。

留云岭村:留云岭村:位于宿城街道西北2公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回溪摩崖石刻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回溪摩崖石刻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回溪摩崖石刻位于越溪吴山“画眉泉”。“画眉泉”为清代苏州名医徐灵胎晚年隐居地。

“画眉泉”依北朝南,石壁上刻满题词,崖石上鲜苔丛生,点点清泉从石缝中滋出。泉池已经被乱石湮没,正上方有“古画眉泉”几个大字,落款是洄溪老人,系徐灵胎本人所写。字迹浑厚有力、洒脱豪放。众多石刻碑文一字排开,参差不齐,总计有25处之多。石刻以阳文为多。碑文字体各异,笔峰苍劲,颇有古朴风韵。

题字者除徐氏父子外,比较著名的有袁枚、王昶等名士,还有皇亲的题词及僧人题词。从碑文内容上分,描写景致的有:仙境、云根、迹留千古、云壑、别有天、人地相宜、翠滴春山、环翠、小匡庐、栖迟空谷等;描写意境的有:梦游处、画壁忘机、妙境依空、不信在人间、满饮上池、涤烦等;描写泉水之胜的有:我爱其清、可以濯我心、悬崖滴乳、荡饮玉池、人静泉清、治水源头、上池琼液、云霞泡影、波撼云泉、活泼泼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桂阳摩崖石刻群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桂阳摩崖石刻群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桂阳摩崖石刻群位于桂阳县莲塘镇天苍村天窗岩风景区,时代为宋—清。

2012年,桂阳摩崖石刻群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石刻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0米处。

天苍村:天苍村(Tiancang Cun)因境内有自然景观“天苍岩”,故名。村域位于莲塘镇北部,东邻马罗村,南接香枫村,西连东流村,北与常宁市庙前镇西湖村交界。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辖王泥坪、界背、石柱头、丝绒塘、陶都岭、龚家边、万家、阳家、贺家、莲防组、谢家1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现有326户,总人口1184人,耕地面积776亩,其中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南涅水石刻馆

全文共 2379 字

+ 加入清单

南涅水石刻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南涅水石刻馆

南涅水石刻馆又称“二郎山石刻馆”,位于沁县城南的二郎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在沁县城东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出土各类石刻造像1100余块,据石刻题记,为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10年)至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历代积累的民间石刻艺术作品,比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的年代还要早,为妥善保存这批文物,国家拔专款于1984年开始筹建“南涅水石刻馆”并于198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使这批艺术珍品重放光彩。乞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一座民间石刻艺术专题陈列馆,其数量之多,年代之久,内容之丰富居全国之首。其流派多样,风格不—,多以白砂岩雕凿而成,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堪称艺术瑰宝。

来到二郎山下的西湖水库边,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波光粼粼,满山苍翠的松柏倒映水中,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驻足馆前,看到以厅台楼阁组群的仿古建筑,著名佛学家赵朴初先生为该馆题写的馆名,镌刻在二郎山的崖壁之上,更为石刻馆添色不少门石刻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130平方米,有三所院落,分别为铜鞮碑林、群佛宫、万像馆,共有厅、堂、房、舍250间。首先进入北院铜鞮碑林(铜鞮为古沁县县名)。在这卷棚式碑廊内,陈列着各类碑碣及在沁县各地征集的历代寺庙碑、墓志铭共计100余块。请大家注意这块手书石刻,它就是陶贴珍刻。“陶”指东晋著名诗人和散文家陶渊明,他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至今传诵不衰,但其手迹传今却极少。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沁州人张孝捏任监察御史巡视江南时,得陶公手书《拟古杂诗》12首,见其“古劲流畅,墨迹宛然”,就请名工巧匠将其摹刻于汉白玉石之上,并以“致远堂法书”名义广拓流传,引起书法界的极大重视。

据考证,这些诗是陶公于东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写给“云龛上人”的手书,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武则天亲自题跋于后,此外,还有狄仁杰,沈约等阅后的题字。这组备受重视的手书石刻共9块,每块高35厘米,宽110厘米,大小均等,存诗12首,计810字,从“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到“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诗,清新自然,千古传诵;字,遒劲利落,更堪称千古珍品。

这些珍贵石刻,历来为张氏传家之宝,“七·七”事变后,张氏子孙将其埋于地下,日军曾三次追索未得,新中国成立后,张氏子孙将其完好无缺地捐献给国家,可谓功高德重。登上此院红墙黄瓦,斗拱支檐的二层楼阁“望春楼”,即可将沁县古城一览无余。之后我们去参观中院群佛宫。建在高台上的为大佛厅,面阔7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此外还建有精品厅、书画厅、贵客厅等设施,陈列着沁县历代石雕佛像,头像400余尊名人书画,碑碣拓片百余件。您如果对书画感兴趣,今天一定可以大饱眼福。

南院为万像馆,馆内设塔林厅、石佛厅、造像碑厅等7个陈列厅,重点展出南涅水石刻为主的各种石刻造像及相关的图片资料1600余件,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藏品。这里展出的造像塔多为迭落塔形,以四面开龛造像的方形石块叠垒而成,多者9块,少者5块。每块四方柱体的四周都雕有形式各异、装饰富丽的佛龛,佛像、莲花、狮兽共同演绎的一篇篇佛国的神话传说,使佛教故事变成了观之有形,触之有体的系列造像,可谓意境高远。此外,还有饱含浓郁生活气息的浮雕百戏图,反映了顶竿、杂技、气功等民间百戏杂耍。

在南涅水石刻中,数量最多的是个体造像,以北齐、隋、唐三代造像最多。而最有风格、最具特色的是刻像石。它是在一块石头上既刻有佛与菩萨像、佛座、背光等浮雕,又刻有敬造石像的施主、信士的姓名,及刻制日期,小巧玲珑,自成一体门总之,南涅水石刻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它以最真实的手法将佛经展示得淋漓尽致,恰如一座精美的艺术殿堂,恢宏博大,令人折服。

吴碘(公元1637年-1705年),字伯美,俗称吴阁老,沁州人氏,清康熙年间,以进上出身走—卜仕途,官至保和殿大学上兼刑部尚书一职。因他“宽厚平和,持己清廉”,深得康熙皇帝信仟。康熙曾把自己临摹的宋米芾的律诗一首、《千字文》以及附写着他本人的前言后语两段的“御书”墨宝赐给丫吴碘。吴碘亲自挑选汉白玉石,求得名匠将其镌刻珍藏。吴碘死后,其子吴时谦在沁县城吴氏祠堂建“宸翰楼”一座,将全部石刻嵌于墙上,人们称之为“御书楼”。-中,祠毁而御书楼幸存,1988年搬迁到县文物馆内。

四合院就是县文物馆,现已改建为吴碘纪念馆,院内碑刻林立,花草树木点缀其间。我们所要参观的御书楼就坐落在这里,它坐北向南,面阔5间,分上下两层,室内采光明亮。墙壁上镶嵌着康熙皇帝的手书碑刻48通,每通高35厘米,宽100厘米,大小均等,共存有康熙皇帝字迹1246个,全部为楷中带草、笔势深得米芾“风墙阵马·沉着痛快”的书法真传。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这些题刻使用了五方特备印章,有千字文首部的“渊鉴翰”,卷末的“康熙宸翰”等,这在题刻中足很少见的,因而也更显示了它的珍贵。沁县不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一大批名优土特产品,最负盛名的当数“沁州黄”口“沁州黄”是小米中的精品,产于沁县次村乡檀山—带,粒粒圆润,色泽金黄,越嚼越香。相传这是300多年前一个小和尚培育出的品种,当地的地方官将它作为奉献朝廷的贡品,并定名为“沁州黄”。从营养学角度讲,此种米脂肪、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白面。我们现在不是很提倡“绿色食品”吗?“沁州黄”则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因为它只适合在山区贫瘠干早的土地上生长,一旦施以磷、钾肥,便会减产,质量也会下降。而且,它只能在次村乡的1600O亩土地上种植,其它地方若要引种,下一年度就完全退化变质。现在,人们正在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以扩大“沁州黄”的种植面积,提高其产量,使更多的人能品尝到正宗的“沁州黄”。

联系电话:0355-7023657

地址:沁县城东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木兰围场御制碑、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