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大语文差错2006-2019推荐20篇

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其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问学吧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浏览

6812

文章

1000

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64.【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

4.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5分)

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②由乡村教师梁俊及其学生们吟唱了这首诗,感动了许多人。③这首诗歌________动人,__________人们从中看到了曾经弱小却不停奋斗的自己。④虽生而若苔,却能不懈努力,绽放自己的风采。③这是梁老师及其学生们的经历,也是所有人的经历。

(1)第②句中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2分)

4.(5分)(1)(2分)把“吟唱了”的“了”改为“的”

(2)请在第③句横线上填写一对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2分)

(2)(2分)之所以是因为

(3)第⑤句画线部分表意过于绝对,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1分)

(3)(1分)把“所有人”改为“许多人”(其他符合题意的改法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语文重点诗文名言名句汇总:诗言志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操守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哲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生语文阅读方法

全文共 2646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生语文阅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生语文阅读方法1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经常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但要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并形成一种习惯。学生在运用多种阅读的同时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达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这种生活的能力。”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

二、教予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教师应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指导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4、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看了小学生语文阅读方法的人还看:

小学生语文阅读方法2

一、了解文章大意

可从两方面着手。

1、读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大意,我们可以把审题与读课文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文先读题。

从课文的题目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以人命题的,由人想到事,围绕事情提出问题。②以事命题的,抓课题的中心词,围绕中心词提出问题。③以物命题的,从抓物的特点入手,理事及人。④以地名命题的,由题目想到景物,围绕景物特点提出问题。

读文时,又要反过来看看文章内容是怎样紧扣题目,展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文章所写内容是否吻合。

2、了解思路。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部体现,了解作者的思路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文章一般是按照下述思路组织材料的:①.纵向思路,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我们要想一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 什么,或者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如:《做风车的故事》,我们就可按上述提示,边读边摘要点:喜欢做手工→做风车→赞扬→嘲笑→难受→ 发愤学习,我们用恰当的词语把上述要点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意了。②.横向思路,如按事情的特点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注意有没有思路。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开头先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接着分别从海面、海 底、海滩和岛上四个方面描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最后总结西沙群岛的富饶,我们抓住了开头这一句话,全文脉络就清楚了。

二、读懂每一句话

掌握了文章的大意,我们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印象,这还不够,还要深入到文章的各个局部,研究作者如何用词造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文 章有几层意思,最后才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切的体会和整体的理解,文章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文章应该读懂每一句话。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 句子和比较难懂的句子,更要认真思考。

1、抓关键词语。一个句子里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句意的词只有一两个或几个,这就是一句话的关键词语,我们能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特殊意义和感情色彩,整个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

2、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中有关的词句或段落是正确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

3、联系时代背景。阅读文章要联系文章写作时代背景,才能领会它的含义。

4、用缩句法读懂长句。有些句子附加成分多,句子较长可以用缩句的方法,先抓“主干”,剔去“枝干”,然后再分析这些“枝叶”的作用,逐步深入理解句子的意思。

以上四种方法,不是孤立的,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不断提出问题,步步深入地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读懂每一段话

在读懂每一句话的基础上,要准确而又迅速地了解每段话的意思,必须掌握“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1、抓中心词。一段话总是围绕一个主要意思来写的,就像一句话中有关键词语一样,有的段落它有一、两句表明主要意思的句子,这就是中心句,抓住了中心句就容易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2、理清层次。有些自然段没有中心句,必须通过逐句分析,理清一段话层次,先弄清每层意思,再归纳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四、划分段落

划分段落,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文章分成几个意思相对完整而独立的部分。因此,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划分。

五、最后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把各段大意连起来,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记叙文基本要素归纳文章内容。

3、抓住几个主要问题归纳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6.默写。(10分)

(9)《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10)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

【答案】6.(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评分:共10分。每小题1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及理解性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小题(9)注意“奉命””的写法。小题(10)注意“馨””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解析】名句默写答题技巧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

一、准确审题:首先,静下心来读题,读完题,切忌浮光掠影,切勿心浮气躁,未读完就做,只读前一半就答,或只看横线后一半就写都实为大忌,应严谨细心。

二、抓关键词:即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

三、注意筛选联想,调动积累感悟运用。在遇到“运用性默写”时,这类题目取材于现实生活,设置了具体情境,考察考生从情景中筛选有用信息,作为学生,看到某诗人,就该想到他们写过的名句……这种名句意识应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年初中语文名句默写练习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2)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3)——————,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谁言寸草心,——————。(孟郊《游子吟》)

(6)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

(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8)——————,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9)替别人着想是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道德情怀和普世价值,所谓“——————,——————”。这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请用《论语》中的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10分)

(1)窈窕淑女

(2)欲辨已忘言

(3)随风直到夜郎西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报得三春晖

(6)我言秋日胜春朝

(7)人比黄花瘦

(8)出淤泥而不染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真题训练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真题训练

2.口语。(1)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同学一下课就追着老师问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

B.李明兴冲冲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王教授,久闻您的大名,今天听到您这么精彩的演讲,我们真是三生有幸!”

D.小明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2)根据情境说话。

王平同学到商场买考试用的签字笔,商场售货员是一位40多岁的女同志,王平问道:“?”事后,发现买的签字笔型号不对,回到商场要求更换,他对那个售货员说:“?”

(3)班级开展“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份发言稿。不少于80字。

(福建三明市中考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反义词的运用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2)反义词运用

恰当地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如“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快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含羞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阴冷的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这段话运用一系列反义词,从不同的方面揭示笑的特点,语言简洁而又鲜明。?

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如“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就是“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难点词语解释望帝啼鹃等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望帝啼鹃发音wàngdìtíjuān释义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美轮美奂发音měilúnměihuàn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口语交际类型题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志愿者行动队到某小区发放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宣传单时,看见一位中年男子正准备把几节旧电池扔到草坪上,你赶忙上前劝阻。针对中年男子下面的话,请你结合【材料】中的知识对其进行规劝,规劝时注意语言得体,内容恰当。(3分)

【材料】电池主要成分为锰、汞、锌等重金属。被遗弃的废电池腐烂后,其重金属成分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中年男子说:小孩子管什么闲事!我只是扔个破电池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说:

【答案】示例:叔叔,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责任一起爱护它。您别小看一节废电池,它腐烂后,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很大,还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请您以后不要再乱扔废旧电池了,好吗?(共3分。指出这是大家的责任1分,结合材料1分,表达得体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63.2018辽宁省阜新市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出门在外,每逢有人问我的籍贯,我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

阜新是‘玛瑙之都’啊!”

B.事实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还不懂得,读两三遍就懂得了。因此,重要的书必须

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面对公共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D.在这次语文考试中,小明的作文居然得了满分,连老师都对他顶礼膜拜。

【答案】2.(2分)D(顶礼膜拜:释义为比喻降服自我的傲慢,对于真修行的僧人并不需要别人的顶礼,而通过顶礼来表示自心放下自我的一些不良习惯去觉悟佛法。后形容对人崇拜崇敬到了极点。用于老师对学生显然欠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106.【2018北京市中考】

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①叠②世外桃源B.①迭②洞天胜境

C.①迭②世外桃源D.①叠②洞天胜境

【答案】(1).D(2).A

【解析】考查对汉字书写笔顺和汉字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摹”只有一个读音“mó”,“巨”字笔画顺序:横、竖折、横折、横。“迭”指交换,轮流;屡次,连着。“叠”指重复,累积。根据“清溪”“桃花”应与“世外桃源”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常考现代文阅读问题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34.【2018湖北省十堰市】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

(1)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自许,“零落成泥碾作尘”,

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

(2)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禾苗上的月光,溪流上的月光……月亮无时不在乡村美景上留下时间的烙印。

A.虽然但跳动飘摇B.宁可也飘摇跳动

C.即使也跳动飘摇D.不但而且飘摇跳动

【答案】B【解析】第一句,只有“宁可……也不”的搭配才能充分体现陆游的气节。结合答案特点,选B。同时,飘摇和跳动的情态也能对应“禾苗”和“溪流”。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欣赏丹江水的浩渺,便想武当山的灵秀;探寻野人谷的神秘,就思五龙河的清幽。十堰风光美如画,怎能不让人见异思迁?

B.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仍有学生用一纸空文为自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画上句号。

C.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别开生面的大家。

【答案】D【解析】A见异思迁是指思想上的不坚定(贬义);B一纸空文指不能实现的文件或承诺(贬义);C谦词错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之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梳理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永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鹞子误》

4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常用词语解释反义否定法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的方法很多,下面是我从教多年探寻和总结出来的一些常见的解释词语的方法:

反义否定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如:模糊──不清楚;崎岖──不平坦。

抓关键词

一个词语中,常常有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例如:“热泪盈眶”,较难理解的是“盈”字,从字典上查出“盈”是“充满”的意思,就可以知道“热泪盈眶”的意思是“激动得泪水充满了眼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火爆荧屏的《中国诗词大会》把中国影响最深远的诗歌搬上综艺的舞台,以比拼竞赛的形式,离教于乐,让更多人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表达方式。

B.作为一部音乐电影,《爱乐之城》选择了走复古路线,在多首小士乐的背景声中,男女主角在月下山间翩翩起舞,浪漫的感觉扑面而来。

C.《朗读者)是一场可人的文化盛宴,这里有主持人与朗读者的亲切交谈,朗读者声情并茂的倾诉,李云迪和谐悦耳的钢琴伴奏。

D.洋紫荆花海把偌大的龙城淹没了,带上相机去采风的市民和游人纷纷驻足捕风捉影,记录、分享这梦幻美景。

【答案】D【解析】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文学常识《济南的冬天》老舍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⑦贮蓄:存放,储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真题考点--理解性默写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7)《<论语>八则》中的“______,______”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迎。

(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匹夫有责;采菊东篱下;家书抵万金;一片冰心在玉壶;会挽雕弓如满月;各领风骚数百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答案: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常用词语解释及造句坚定不移等

全文共 195 字

+ 加入清单

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造句:只要你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明天仍然是无比美好的,毕竟事在人为

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造句:他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见异思迁,真让我敬佩。

今非昔比: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造句:前些时候与朋友逛街,惊喜地发现今年的冬装悄悄地流行上了久未谋面的小棉衣,只是今非昔比,无论是风格款式还是颜色面料都有了较大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真题讲解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3.(2010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题)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解析:反驳错误观点的目的是让他人“服”,这就要讲究技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并且题目中要求语言简明得体,这就需要反驳时反驳要有针对性,有礼、有力。[4][5][6]

参考答案:示例: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或: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