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青屿灯塔经纬度(通用20篇)

有时候我们测量得到的经纬度是小数形式的,那怎样把它转换成度分秒的格式呢?下面我来演示一下。

浏览

5744

文章

94

篇1:澳门东望洋炮台及其灯塔交通指南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澳门东望洋炮台是澳门重要的旅游景点,其灯塔更想是指示灯一样地肃立着。这里,网小编给您澳门东望洋炮台及其灯塔的交通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要登上山顶,旅客除了可以直接乘的士前往,亦可以由山脚的二龙喉公园乘缆车上山,再沿步行径前往。公交2、6、9、9A、12、17、18、19、22、23、28C、32可达。

东望洋炮台及灯塔

东望洋灯塔伫立在澳门半岛上最高的山巅东望洋山已超过140年,堪称中国沿海第一塔,更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海岸灯塔。她与具有370年历史的圣母雪地殿教堂,以及松山防空洞等组成东望洋炮台,现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其中一个历史建筑。

开放时间:9:00-17:30 东望洋灯塔平日不对外开放,每年一度的港务局日5月20日,灯塔才会向公众开放。

景区电话:00853-28595481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青岛灯塔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青岛灯塔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青岛灯塔】位于青岛湾内小青岛的最高处,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德国人修建。于1915年7月17日首次启用,是船只进出青岛湾的最重要航标。该塔有“琴屿飘灯”美称。解放后,对灯塔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增高了塔身。建筑总高18米。整个灯塔形状为底宽上收的宝塔状,有基座,登6级石阶至一层,塔门北向,花岗石嵌券门。基座及二层均为八角形,花岗条石砌筑。第三层为圆柱形,上有钢板尖顶,铆钉连接。塔内有30级石质螺旋楼梯。塔下有同时所建的看灯塔用小平房,石砌、瓦面、券门,建筑面积20平方米。现保存完好,由交通部青岛海监局航标处使用。

信息来源:青岛市情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灯塔水母”真的能“返老还童”吗?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不能

多数刺胞动物的生活史中都包括两个基本的形态阶段:无性生殖的水螅型阶段和有性生殖的水母型阶段,两阶段交替出现,在学术上,称这种现象为世代交替。对于低等生物而言,这是一种细胞分化的能力,不仅是灯塔水母,所有种类的水母都具备这种能力。但“灯塔水母”的不同形态期(水螅型和水母型)并不具有幼年、成熟的区别,只有生活史中哪个阶段占较多时间比例的差异。

“灯塔水母” 直径约4-5毫米,身体呈透明钟形,能够看见红色的消化系统,状如灯塔,因而得名。它主要以微生物为食,多生活在热带海域。

网上有人说“灯塔水母”可以“返老还童”,理由是“灯塔水母”一生中要经历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形态,水螅型是其幼年形态,水母型是其成熟形态。它在性成熟后可以重新回到水螅型形态,然后继续成长开启另一次的生命历程。“灯塔水母”可以无限重复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实现永生。听起来有点类似武侠小说中的“天山童姥”的状态。

还有研究人员认为,“灯塔水母”的“返老还童”过程可能是通过细胞的转分化过程实现的。在此过程中,细胞的类型和功能会发生改变,伴随这种功能上的转化所出现的,是器官的再生。

这些观点似乎都认可了“灯塔水母”可以“返老还童”,但是,这是真的吗?

“灯塔水母”确实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个形态,它的水母型就是大家熟悉的它们在水中如八爪鱼一样飘逸的模样,它的水螅型形态则长得像珊瑚虫一般。“灯塔水母”属于动物界刺胞动物门,该动物门主要有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海蜇和各种珊瑚是我们最熟悉的刺胞动物。多数刺胞动物的生活史中都包括两个基本的形态阶段:无性生殖的水螅型阶段和有性生殖的水母型阶段,两阶段交替出现,在学术上,称这种现象为世代交替。对于低等生物而言,这是一种细胞分化的能力,不仅是灯塔水母,所有种类的水母都具备这种能力。

但“灯塔水母”的不同形态期(水螅型和水母型)并不具有幼年、成熟的区别,只有生活史中哪个阶段占较多时间比例的差异。有些种类的水螅型阶段短,我们常看到的是其水母型;反之,有些种类的水母型阶段很短或没有,因而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其水螅型。

曾有从事“灯塔水母”研究的科学家观察了约4000条“灯塔水母”,进行了转化诱导实验,发现“灯塔水母”在环境急剧变化时,如经历饥饿、水温改变、盐度降低或机械损伤,“灯塔水母”可以由水母型阶段“逆转”到水螅型阶段,但其实这样的实验结果是有条件的“人为性”转化,因此并不具备代表性。而且,转化过程随水母型发育的程度不同有所差异,很多实验条件在现实中不一定存在,光靠这个实验结果事实上并不能推断“灯塔水母”具备“逆生长”的能力。因此,实验也只能反映出“灯塔水母”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而“灯塔水母”可以通过细胞的转分化过程实现永久存活的这种现象还未在实验室环境外观察到过。所以,这些说法都不够严谨,不能断定“灯塔水母”可以“返老还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蚊尾洲灯塔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蚊尾洲灯塔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蚊尾洲灯塔位于佳蓬列岛的一个小岛屿上,始建于1890年,塔高18米,灯高43米,射程15海里。白色、方身、球形顶,结构错落有致,造型独特,宛如一座神秘的古城堡,是保存较为完整的百年老灯塔。蚊尾洲岛是珠江口外突向南海前沿的一座孤立小岛,扼守由东南亚一带往香港、澳门及黄埔港等地的航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英国人建蚊尾洲灯塔,不是出于善心,而是居于掠夺中国资源的考虑。据渔民张树德(68岁)讲,早在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就发现了离蚊尾洲5海里左右的北尖岛上,有丰富的云母矿,英国人挖了几十年。灯塔建成后,运矿轮船的密度增加3倍以上。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打响,英国人撤离矿井,日本人又在北尖岛挖了七、八年。考虑补给的原因,日本人没有占据灯塔,而是利用其强大的海军优势,在蚊尾洲海域部署军舰护运矿石。

与其他灯塔的管理不同。灯塔建成后,英国人除直接从香港派人来管理、职员生活由香港派船定期补给外,从灯塔主任到勤杂工全部都是来自香港的英籍人员。这在南海是绝无仅有的。因为其他外国人管理的灯塔,除几名技术人员来自外籍,苦力和勤杂工都是在当地雇用。这也说明蚊尾洲在英国人心中的分量。

修复后的蚊尾洲灯塔,灯塔高度为18米,灯高为43米,射程为19海里。灯楼由部分塔体与灯笼部份组成,利用原塔座加固后在上面安装直径3米的球形玻璃钢灯笼,使用FA-251型进口灯器,由太阳能供电,增配风力发电机机组二台,组成常年不缺的能源供应。直到这时,蚊尾洲灯塔才真正完美,不仅抬高了灯高,而且重量轻、外表美观,保持了欧式风格。

古老而青春焕发的蚊尾洲灯塔,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百年老灯塔,至今仍然是东南亚船舶驶向黄埔港、香港、澳门等国际港口的一座重要导航标志。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担杆镇:珠海市香洲区辖镇。原属中山县,1953属珠海县第一区(唐家),1958年属万山公社,1963年析设担杆公社,1979年属珠海市,1983年改区,1984年属香洲(县级)区,1986年建镇。由担杆列岛、三门列岛等共36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总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0.1万,另有港澳流动渔民0.2万人,华侨和港澳同胞0.05万人。水上交通方便,建有两座可停泊2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鹅銮鼻灯塔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鹅銮鼻灯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鹅銮鼻灯塔位于於垦丁国家公园内,是台湾南部海域夜航船只测定方位的重要座标点,塔身全体白色圆形,内分4层,每层各有铁梯15级,塔高18米,塔底周长110米,像巨人般巍然屹立在海岸,塔内灯光每隔10秒钟自动闪亮一次,光力可达20海里,是远东最大的海上灯塔,有“东亚之光”的美称,白天登上灯塔顶端,极目远眺,太平洋与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碧波万倾,海天一色,天气晴朗时,台湾省最南端,孤悬于波涛中的七星岩隐约可见,偶尔还可看到鲸鱼群在海中戏水。

鹅銮鼻灯塔自热潮面算起,至灯火中心的高度是56.4米,白色圆形铁塔内共分五层,第一层储煤油,第二层置格林炮,三层为洋人休憩所,四层则设置榕林炮,第五层则为灯塔光源,初设的鹅銮鼻灯塔,是以汽油自热灯发光,一千烛光的亮度,由反光镜反射后,增加为六千五百烛光,光距可达十浬,在经过四次的修改后,一九九八年的今天,一千五百烛光灯泡,经过大型旋转透镜后,增为一百八十万烛光,照射距离达二十七点二浬,是目前台湾光力最强的灯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横澜灯塔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横澜灯塔又称横澜岛灯塔,是一座位于香港蒲台群岛横澜岛的澜尾的灯塔,现在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横澜灯塔于1893年由清朝的海关建造、启用和管理,并取代了英国于香港岛东南建造的鹤咀灯塔的功能。1898年,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属于新界一部分的横澜岛亦须租借给英国。因此,灯塔于1901年1月1日起交由香港政府接管继续操作。

横澜灯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所以1945年曾进行修葺工程。1989年8月,灯塔改为自动化操作。2000年12月29日,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属下的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宣布将横澜灯塔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同期列入的还有灯笼洲灯塔。横澜灯塔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灯塔,设有一座讯号灯,并以石油作为燃料推动运作。灯塔的旋转的照明仪器,则浮于-之上。

Waglan Lighthouse

必去理由:香港历史上最先进的灯塔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非洲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非洲大陆经纬度范围是:17°33′W—51°24′E,37°21′N—34°51′S

非洲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24,北纬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02,南纬34°51),西至佛得角(西经17°33,北纬14°45),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东经9°50,北纬37°21)。

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阔,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面积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陆”之称。海拔2000以上的山地高原约占非洲面积5%。低于海拔200米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不足非洲面积的10%。非洲大陆平均海拔为650米。

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记载。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自1415年葡萄牙占领休达,欧洲列强开始进行对非洲殖民统治,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巅峰,约有95%非洲领土遭到列强瓜分,资源长期遭到掠夺。1947年后殖民地陆续独立,而非洲独立年(1960年)则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航海者的忠实伴侣——灯塔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灯塔是建在海岸、港口或河流上的建筑物,用来指引船只的航行方向。它反射到世界各地,又高又直,像一颗发光的珍珠。如果在狭窄或危险的水域航行,灯塔会发出独特的光信号,让船只远离危险,安全前进。每当一艘船经过危险区域,船员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吹起船上的笛子,对灯塔上的操作人员表示充分的敬意。

追根溯源,自从人类开始航海以来,为了不在夜间迷路,航海家们在海岸和港口建造了导航标志。经过缓慢的发展和设计,这种导航伴侣灯塔已经产生。灯塔起源于土耳其。公元前7世纪,土耳其人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安装了最早的灯塔。它就像屋顶上有木炭容器的钟楼。人们点燃木炭,用火焰来指引路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公元前280年,亚历山大·帕诺斯灯塔,一度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建成了。灯塔有130米高,屋顶上的木头火焰彻夜未眠。它屹立了1500年,不幸被1302年的地震摧毁了。

灯塔(照片来源:huaban.com)

18世纪以前的灯塔使用木柴作为光源。1780年,瑞士阿尔贡人制造了一种扁平灯芯的油灯。然后亚瑟·麦显杰发明了煤油灯头,这使得煤油灯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大卫·胡德也对其进行了改进,使这种灯仍然用于非电力照明。1752年,英国威廉·哈钦森发明了一种抛物面反射器来增加光信号的强度。1821年,德国工程师奥古斯丁·菲涅尔设计的凸透镜取代了灯塔上原来的普通透镜。自1859年以来,一些灯塔逐渐采用了电子照明,从而大大提高了照明效果。现代大型灯塔结构具有良好的生活和通讯设施,可供管理人员使用。根据不同船舶的需要,灯塔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不同颜色的灯和不同类型的固定灯或闪光灯。光线的范围通常是15-25海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灯塔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混凝土和砖造高塔的旧模式。例如,日本使用塑料灯塔,重量轻,耐腐蚀,易于维修。美国数百座灯塔已经改用遥控设备。在40公里外的白天,可以看到法国的一座新灯塔,它的光强度为5000万烛光。苏联在灯塔上安装了一个激光导航仪。光束没有散射,雾的穿透力很强。英国在海边的灯塔旁建造了直升机停机坪。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有一个半圆形的灯塔,顶部有了望台,这在风格上更为独特。

灯塔五彩缤纷,光芒四射,已经成为茫茫大海中一只不知疲倦的眼睛。如今,随着雷达应答器、DGPS系统和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组合导航系统的建立,灯塔的导航功能越来越弱,其导航价值日益下降。然而,它具有潜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已成为各国流行的人文地理坐标。当船只停泊在海岸或港口时,许多水手仍然在灯塔前拍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东角灯塔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东角灯塔坐落于北岛额最东部,吉斯伯恩区东部的东角,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被誉为世界上最早迎接太阳的灯塔。最原始的灯塔建造于1900年,但是由于经常受到海水和地震的威胁,不得已将灯塔内移,1922年灯塔重建,于1985年实现自动化操作,目前由新西兰海事局管理。

东角灯塔高15米,通体为白色,底部有一个红色的小门,通过小门可达到顶部,看上去非常的优雅,最开始的时候有三个灯塔看守人,实现自动化操作后,便不再雇佣灯塔看守人。东角灯塔曾出现在新西兰发行的邮票上。可惜的是东角灯塔目前并不对外开放,游客只能远远的欣赏它美丽的姿态,矗立于蓝天白玉之下的灯塔极其的显眼。

East Cape Lighthouse

必去理由:世界上最早迎接太阳的灯塔

景点所在大洲: 大洋洲【Ocean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新西兰[New Zealand]

景点所在省、州:吉斯伯恩大区 [Gisborne 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船尾座是什么,经纬度是什么?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船尾座是古南船座的一部分,船尾座位于大犬座天狼星和船底座老人星两颗星连线的东侧,大部分处在银河中,其中有亮于6等的恒星181颗,包括1颗二等星,6颗三等星,14颗四等星。船尾座赤经为6时02分至8时26分,赤纬为-11°至51°。

船底座、船帆座、船尾座和罗盘座这四个星座,原本是同一个星座—南船座的四个部分。十八世纪的天文学家嫌南船座太大了,于是就把它拆成了四块。每年3月13日晚8时船尾座上中天。观测者在北纬39°以南地区可看到完整的船尾座,北纬79°以北的地方则完全看不到这个星座。

M93是位于船尾座的疏散星团,在20至25光年的范围内分布着至少80多颗恒星,距离3600光年。M93在疏散星团中比较小但是很亮,其中的恒星分布呈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如何利用手机查询自己所在地的经纬度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手机自带的指南针应用或者下载一个GPS测试软件,即可获取经纬度信息。下面以手机自带的指南针为例,进入软件后,软件会联网读取数据,在界面的底部会显示所在地位置的详细经纬度信息。详细介绍如下:

1、点击进入手机自带的【指南针】软件;

2、进入软件后手机会自动模拟成一个指南针,检测当前所在地的位置信息,然后查看页面的底部;

3、稍等片刻后,手机即可显示当前所在地的低纬度信息;

4、将页面向右滑动,可以进入手机水平校准页面,将手机水平放置至示数为0,可以根据准确的测量出自己所在地的经纬度信息;

5、校准成功后,仪器图会以绿色显示,此时返回首页查看经纬度,显示的信息会得到更新且更为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雷因格海角灯塔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雷因格海角灯塔位于北岛北地大区的雷因格海角,矗立在高于海平面290米的陡峭海角上,是新西兰最北部的灯塔,也是新西兰的图标和知名旅游胜地,但是不单独对外开放。

雷因格海角灯塔建立于1941年,取代了附近莫托帕尔岛上的旧灯塔。灯塔为白色,高10米,是新西兰最后一个可以攀登的灯塔,面对着浩瀚的南太平洋。当地人说已故的毛利人的灵魂就在雷因格角跃入大海,返归其圣灵的故乡哈瓦基,所以灯塔就有了指引圣灵的特殊意义。在灯塔前面可以看到黄色的方向标,伦敦、温哥化、东京都在上面。

雷因格海角灯塔每隔12秒闪光一次,在19海里外都可以看到,为海上的航船指明了方向。灯塔下的大海即使是在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水面也是波涛汹涌,气势浩瀚。

Cape Reinga Lighthouse

必去理由:新西兰的最北部的灯塔

景点所在大洲: 大洋洲【Ocean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新西兰[New Zealand]

景点所在省、州:北地大区 [Northland 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绿岛灯塔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绿岛灯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绿岛灯塔位于台东县绿岛乡,始建于1939年,目前归中华民国财政部关税总局管理营运。相传日治昭和13年(1938年)12月时,美国邮轮胡佛总统号于绿岛公馆村外海触礁沉没,因此美国红十字会决议捐款在此兴建灯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塔灯遭受炸毁,1948年时修复。

绿岛灯塔高33.3米,采用四等旋转透镜交流电,输出电力100瓦特,光程可达25.7海里,几十年如一日的守候在这里,为来往的船只照亮前进的道路。该灯塔为纯白色的直筒状建筑,顶着篮天傍着碧海,巍然屹立在那里,十分壮观。

Lighthouse of Green Island

必去理由:台湾最壮观的灯塔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鹤咀灯塔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鹤咀灯塔又称德忌立角灯塔,是香港现存的五座战前灯塔之一,于2006年3月3日列为法定古迹。鹤咀灯塔位于香港岛东南部鹤咀半岛的鹤咀,于1875年4月16日启用,是香港第一座灯塔。

1893年,横澜灯塔落成启用,鹤咀灯塔从此失去其原有的功能,至1896年停止运作。1905年,当局决定将鹤咀灯塔上已停用的一级号灯及其附属设备迁往青洲,以取代青洲灯塔的的四级号灯。及至1975年,鹤咀灯塔改为自动化操作,灯塔的灯光再次亮起。

现在的鹤咀灯塔建筑是一座白色的圆形石塔,高9.7米。灯塔底座、拱形门口及螺旋式楼梯均由石块砌成,工艺精湛;位于入口的铁门上方,饰有几何图案,别具特色;照明仪器是固定一级屈光镜,射出的白色灯光可远至23海里之外的水域。鹤咀灯塔在香港海事史上占着重要的一页,现由香港海事处管理。

Cape DAguilar Lighthouse

必去理由:香港最早建立的灯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灯塔广场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灯塔广场为文化旅游景点。

因岸边高高耸立的航海灯塔而得名。总面积约48.9万平方米,海岸线为礁石地貌。总体划分为广场、海滨休闲、旅游服务三个部分。灯塔景区灯塔景区以灯塔为核心,以海滨的礁石群为起点,充分利用现状的地势高差,营造丰富的景观小品,形成开阔的海滨休闲广场;灯塔犹如从自然环境中破土而出的“定海神针”,呈现出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灯塔旅游风景区有海岸线2公里,这里有中国北方海滨罕见的天然礁石群。炎热的夏天,游客可以在礁石边玩水、嬉戏,或下海拾海螺、捡海蟹。秋冬时节,游客可以-岸边观海、听涛。这里海天一色、风光旖旎,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是观海、听涛、看日出的绝妙佳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青屿灯塔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青屿灯塔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屿灯塔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青屿岛,年代为1875年。

简介:清光绪元年(1875)厦门海关税务司建造。平面呈八角形,边长1.35米,高10米,砖石结构。石砌门楣上方刻有“1875D.M.HEDERSON ENCINEER”,内部为砖砌,螺旋形石阶通往塔顶。该灯塔是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的灯塔之一,使用至今。

2013年,青屿灯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青屿岛全岛

鹭江街道:鹭江街道鹭江街道 面积2.5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7896人。辖7个社区: 营平、大同、鹭江道、厦禾、双莲池、小学、禾祥西。鹭江街道代码350203006辖7个社区:~002_营平社区、~004_大同社区、~009_鹭江道社区、~015_厦禾社区、~025_双莲池社区、~029_小学社区、~032_禾祥西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灯塔水母是什么生物

全文共 1572 字

+ 加入清单

灯塔水母是一种小型水母。身体呈钟型,直径约4-5毫米,身体透明,能够看见红色的消化系统,状如灯塔,因而得名。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灯塔水母是什么生物,希望对大家有用。

灯塔水母生活在什么地方

灯塔水母生活在海里,是水母的一种,在性成熟后会重新回到水螅型(Polyp)状态,并且可以无限重复这一过程,从而拥有了返老还童的能力。

灯塔水母最开始是在加勒比海被发现的,由于繁殖过程中个体不会减少,数量迅速增多,扩散到所有的海洋。“返老还童”过程可能是通过细胞的转分化过程实现的。灯塔水母成体变幼体的过程,是把体细胞转变成了功能强大的干细胞,转变来的干细胞有些类似于胚胎细胞,可以重新分裂出全新的组织或生命。过去人们认为,生命发育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人们认为体细胞不可能回转到干细胞状态。在此过程中,细胞的类型和功能会发生改变。而伴随这种功能上的转化所出现的则是器官的再生。或许正是细胞的这种变化过程为“灯塔水母”打造出了不死之躯。

灯塔水母是什么生物

“灯塔水母”的微型海洋生物,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不会死亡的生物。除非环境糟糕导致的死亡,从理论上来说灯塔水母是不会死亡的。对于某个灯塔水母,科学家根本无法说出它的年龄大小。

“灯塔水母”的直径只有4-5毫米,但就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小的生物,却具有一种“返老还童”的神奇本领。通常情况下,水母会在繁殖完下一代后死亡,但“灯塔水母”在达到性成熟阶段之后,又会重新回到年轻阶段,并开始另一次生命过程,而且从理论上讲,这种循环过程是周而复始、可以永远重复下去的。

“灯塔水母”属于水螅虫纲,是一种主要以更小微生物为主要食物的捕食性生物,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多生活在热带海域。科学家们强调说,“灯塔水母”是目前唯一发现的能够从性成熟阶段回复到的幼虫阶段的生物。

灯塔水母为什么可以长生不老

灯塔水母是一种小型水母。身体呈钟型,直径约4到5毫米,身体透明,能够看见红色的消化系统,状如灯塔,因而得名。灯塔水母胃巨大且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横断面为十字型。久负盛名的灯塔水母凭借绝技分化转移,即在性成熟后再次回到幼体阶段,从而能够实现返老还童;理论上来说,只要它们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便能自我更新,获取无限寿命,但现实世界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危险,即便是它们也无法不老不死。

灯塔水母有天敌吗

目前海龟是水母的最大天敌,如棱皮龟。别的动物貌似没有敢接近水母的,因为水母有有毒的触手。灯塔水母在性成熟后会重新回到水螅型状态,并且可以无限重复这一过程,从而拥有了返老还童的能力。

“灯塔水母”的微型海洋生物,很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不会死亡的生物。除非环境糟糕导致的死亡,从理论上来说灯塔水母是不会死亡的。对于某个灯塔水母,科学家根本无法说出它的年龄大小。

“灯塔水母”的直径只有4-5毫米,但就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小的生物,却具有一种“返老还童”的神奇本领。通常情况下,水母会在繁殖完下一代后死亡,但“灯塔水母”在达到性成熟阶段之后,又会重新回到年轻阶段,并开始另一次生命过程,而且从理论上讲,这种循环过程是周而复始、可以永远重复下去的。

“灯塔水母”属于水螅虫纲,是一种主要以更小微生物为主要食物的捕食性生物,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多生活在热带海域。科学家们强调说,“灯塔水母”是目前唯一发现的能够从性成熟阶段回复到的幼虫阶段的生物。

灯塔水母怎么繁殖

灯塔水母是捕食性生物,可以从水螅体无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够从性成熟阶段恢复到幼虫阶段的生物;它是一种,主要以更小微生物为主要食物的捕食性生物,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多生活在热带海域;灯塔水母,在完成生育后,会由性成熟变成性不熟,重新开始向着性成熟发育,并且这样的循环,可以无休止的往复下去;灯塔水母,它直径只有4到5毫米,属于水螅虫纲,它长得极像缩小的灯塔,因而得名;灯塔水母,最早在加勒比海发现,由于繁殖过程中,个体不会减少,数量在迅速增长;科学家表示,这种海洋生物,在悄无声息的影响,热带海洋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星国际灯塔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灯塔位于鼠浪湖岛东6公里的下三星岛,是太平洋西岸第二大灯塔。由英国海务科在1911年建造,主要任务是为过往船只导航。现为国际灯塔,系白色钢板铸钉园柱形塔,塔 高7.9米,钢板旋梯,灯高63米,光线射程20里。岛不大,在灯塔 南北各有一个登岛点,北面有一条石路,南面有1.6米宽的水泥路。从岛上俯瞰大海,惊涛拍岸,海阔天空,浩瀚蔚蓝的东海景色迷人。四周礁石丛中,各类贝、蟹繁多,随手可采,钓到石板鱼、黄鱼也 属常事。

地址:浙江省舟山岱山县三星山

类型:灯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临高角灯塔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临高灯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高角灯塔

海南最古老的灯塔为临高角灯塔,位于琼州海峡西面进口处。建成于1894年,与海口秀英灯塔同属于海南最老的灯塔。1997年5月,国际航标协会把临高灯塔列入“世界一百座文物灯塔之一”。临高角灯塔,塔高20.6米,灯高20.8米,宽1.88米,射程18海里,钢质结构,周围支撑的钢杆有350条,是海南岛西北部的重要航标。

海南最古老的灯塔为临高角灯塔,位于琼州海峡西面进口处。建成于1894年,与海口秀英灯塔同属于海南最老的灯塔。1997年5月,国际航标协会把临高灯塔列入“世界一百座文物灯塔之一”。临高角灯塔,塔高20.6米,灯高20.8米,宽1.88米,射程18海里,钢质结构,周围支撑的钢杆有350条,是海南岛西北部的重要航标。

这一座灯塔除了他年代的长久,又包含着海南一段不一般的历史。1760年,台湾澎湖列岛中渔翁岛上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灯塔。作为中国第二大岛的海南岛,虽然四面环海,有着众多的港口、浅滩、险滩和礁石,灯塔出现得却很迟。

1894年,法国人为了从海上入侵中国,首先选择海南岛的临高角和秀英建立了两座灯塔,使宝岛灯塔的开篇多少有些苦涩。1939年,侵琼日军对灯塔的占据更使这段历史充满屈辱。

从临高角灯塔到现在,海南已建成了19座灯塔,就象19个夜明珠一样镶钳在海南这块宝岛上。最可喜的是,今年国家邮政局将出版发行的《历史灯塔》邮票中,临高角古灯塔会在这方寸之间,一展风姿。

2013年5月,临高角灯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松山灯塔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松山灯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松山灯塔是我国沿海以及远东地区的第一座灯塔,因耸立在松山松涛中而得名,原称东望洋灯塔,因所在的松山原名琴山,东望洋山,是澳门半岛的最高山岗,海拔九十三公尺,为澳门地区的地理座标的标志点。松山灯塔与另两座三百年古迹松山炮台和松山教堂,构成松山三古迹,于此远眺,澳门全景及珠江口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可领略古今变迁。由一名土生葡人设计的松山灯塔,高十三公尺,建于一九0年,于一八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放射光芒,九年后的一八七四年八月被台风吹毁,至一九一一年才重建,正式使用迄今。

松山灯塔是澳门新八景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