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语文真题汇编修辞六十一课通用20篇

学生制定一套周密的复习计划是整个复习的第一步。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三生数学备考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5977

文章

192

篇1: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仿照加点句子,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2分)

钻石再大,若永埋地底也只是等同于砖石;黄金再多,若久藏土中也只是等同于黄土;,……

世上许许多多东西,若永远不为人所用,原本珍贵的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答案】【要求:能准确把握提挈语"……再……,若……也只是等同于……",内容不重复,语意连贯。酌情赋分。】参考示例一:时间再珍贵,若任其流逝(不能抓紧)也只是等同于流水。参考示例二:生命再宝贵,若虚度光阴(不知珍惜)也只是等同于朽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⑴杜鹃花开遍山野,香飘万里。

⑵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⑶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量。

⑷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A.比喻、夸张、排比、拟人

B.拟人、夸张、排比、比喻

C.夸张、拟人、排比、比喻

D.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解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按如下步骤:一是品读相关句子;二是根据平时积累的修辞知识,判断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三是与句子下面所列选项的修辞手法进行比照,确定正误。很容易发现D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194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解析】本题是对是否使用修辞手法进行判断选择。解答时须逐项进行判断,很容易发现,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这个句子虽有比喻词"似乎",但不是比喻句。

参考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一个与划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将修辞手法放在补写句中来考查的题目。做题时除了要注意补写的句式应与画线句相同或相似外,还要注意修辞运用的一致性。很明显所补写句子应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同时补写句子是对"无字处读书"的阐释。

参考答案:示例①: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示例②: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示例③: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期间,王双华同学回到了家乡。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使他陶醉,他很想把家乡初夏的美景描绘出来。请你用下面所给的词语,经过自己的想像,用比喻或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王双华家乡的美景。(100字以内)

山峦翠竹深潭小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将修辞手法放在写句中考查,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写句子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做到语义清晰、生动形象、亲切感人。

参考答案:示例:夜雨把山峦洗得明净葱茏,翠竹迎风摇曳,如青裙少女,飘逸一阵阵清香。山下的深潭,明镜一般,倒映水中的蓝天、白云和山峦汇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小溪便从这山水间流出,像一条长蛇,蜿蜒着流向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仿写句子忌修辞不符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修辞不符

修辞作为一种表达手段,仅仅限于能够识别某些修辞格,显然是不够的,而仿写句子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格,也正符合《考试说明》中提出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内容,对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仿写前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或对偶或排比等,必须严格遵守。

例如: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真诚____,____;真诚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18.仿照下面的示例,围绕“青春”另写两句话,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2012·豫北十校联考)

青春是旷野,不是为了流尽溪水,而是要长出森林;

19.班会课上,讨论“宽松民主与严格约束”哪种班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问题。请在横线上填入话语,进行辩驳,每组所填辩驳话语不得超过30字。

第一组:

正方:我们可以像飞鸟一样,自由翱翔,难道你喜欢被关在笼子里吗?

反方:

第二组:

正方:

反方:断了线的风筝不仅不会飞得更高,反而会一头栽在地上。

18.示例:青春是泥土,不是为了接收腐朽,而是要孕育收获;青春是苗圃,不是为了培育杂草,而是要布满鲜花。

19.示例:第一组反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二组正方:难道你希望当一匹被笼头套住的马,不再自由驰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1.仿照下面横线前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我们读王冕的《墨梅》,读出了梅花不合世俗的傲骨;,;,。

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万紫千红才春光无限。

1.示例:我们读陶渊明的《饮酒》,读出了菊花静立篱边的闲适;

我们读杜甫的《春夜喜雨》,读出了春雨润物无声的柔情。

2.示例:一个音符谱写不出动人的乐章,万千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旋律。一朵雪花改变不了世界的色彩,漫天飞雪才能装扮出银装素裹的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3.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及句子内部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句序进行适当的调整。(2013·宁夏银川一中月考)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4.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2013·宁夏银川一中月考)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 ; 。

3.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

解析:注意对联的特点是对仗,如:“小苑西回”对“大江东去”等。

4.示例: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 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5.选择一个你熟悉或喜欢的抒情对象,仿照下面一段文字,写一段话。

作家是什么人?是把苦难视为财富的人,是把寂寞视为欢乐的人,是把沙漠视为绿洲的人。因为作家有一颗博大的心,又有慧光独特的第三只眼睛。所以,他们留下的书籍,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

6.5月13日是母亲节,为了感恩母亲,同学们想了两个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1)母爱深似海,岂止怀胎十月; 。

(2)幼时不晓事,妈妈唠叨总逆耳; 。

5.示例:教师是什么人?是把淡泊视为崇高的人,是把学生视为未来的人,是把人格视为生命的人。因为教师有一颗博爱的心,又有一双伯乐般敏锐的慧眼。所以,他们培养的学生,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6.示例:(1)亲恩永难忘,生当反哺千回。(2)长成才知恩,母亲叮嘱倍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7.在横线处补写两个句子,使整个语段句式协调一致,语意完整。(2012·河北邯郸二模)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随意折毁它,那么花儿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瓣醉人的芬芳;,,,; ,,,;如果你能使一方泥土快乐,不随意占用它,那么泥土也会使你快乐,在你饥肠辘辘时为你奉上一缕诱人的稻香。

8.根据下面的文字,仿照画线的句子补写,要求内容合理,句式一致。(2012·河北石家庄二模)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因为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 。”前者的立足点在于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 。

7.示例: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 不随意践踏它 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 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 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 不随意污染它 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 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沁腑的清凉

8.示例: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因为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后者的立足点在于创造(追求),所以就有了体会创造过程的喜悦和品味创造结果的快乐这双重喜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9.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续写一段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2012·河南质检)

时间可以摧毁一切,可以把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高峻的山脉变成浩瀚的海洋,也可以把显赫的权威化成黯淡的灰烬。然而,。

10.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一致。(2012·河南郑州质检)

古典诗歌常常以精微的笔触传达丰富的意蕴,仿佛一抹微云,却能引你想象天空的辽阔;①;②。

9.示例: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可以把幽深的洞穴变成高耸的楼房,可以把荒凉的村落变成繁华的都市,也可以把懵懂的孩童变成睿智的学者

10.示例:仿佛一叶扁舟,却能引你想象大海的浩瀚 仿佛一粒新芽,却能引你感受春天的温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11.(2012·山西模拟)请在屈原、鲁迅、史铁生中任选一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

示例:庄子是寂寞的,虽然时代喧嚣,生活窘迫,但他却能默默修身养性,在寂寞中顿悟了清闲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凉爽的清风明月的门窗。

屈原是寂寞的,

鲁迅是寂寞的,

史铁生是寂寞的,

12.把下面这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12·河南郑州质检)

①中原经济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②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

③中原经济区是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

④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的经济区域。

11.示例:屈原是寂寞的,虽然权贵排挤,世人不解,但他却能独自苦苦寻觅,在寂寞中坚守着高洁忠贞的灵魂,为世人皆醉的社会点亮了一盏上下求索的明灯。

鲁迅是寂寞的,虽然社会黑暗悲凉,民众麻木愚弱,但他却能独自彷徨呐喊,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史铁生是寂寞的,虽然病痛折磨,地坛萧条冷落,但他却能苦苦挣扎思索;在寂寞中领悟了人生的意义,为失意消沉的人们找到了一把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

12.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13.筛选下列五个短句中的信息,为“西安鼓乐”用一个单句下一个定义。(2012·陕西西安交大附中二模)

①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

②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

③起源于隋唐

④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遗存

⑤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及演奏形式

14.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不超过60字)(2012·河南平顶山调研)

传统的“穿越”,对象是空间,如“穿越边境”“穿越沙漠”;现在流行的“穿越”,则是“穿越时空”的简称,是文艺作品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手段。穿越电影、穿越电视剧、穿越小说等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会不断地往来于不同的时空。这种时空的错乱,容易造成受众的费解或误解,于是,“穿越”又有了“玄”“乱”“令人莫名其妙”等意思。

13.示例:西安鼓乐是一种起源于隋唐,至今仍然保持着古代音乐曲目、谱式及演奏形式,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大型民间乐种。

14.“穿越”一词被赋新义,成为文艺作品中的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手段,易因时空的错乱,造成受众的费解或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15.把下面几个较短的句子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12·河北唐山一模)

①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李某已于近期从加拿大回国投案自首。

②李某在2000年至2004年间涉嫌票据诈骗。

③李某伙同他人骗取多家单位的巨额资金。

④李某及相关涉案人员于2004年12月潜逃境外。

16.针对下面正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反方的话补充完整。

正方:如果衣食不足就能知荣辱,那么请问:为什么在大灾之年会有易子而食的惨剧

反方:如果衣食足方能知荣辱,那么请问:

15.在2000年至2004年间,伙同他人骗取多家单位的巨额资金,涉嫌票据诈骗并和相关涉案人员于2004年12月潜逃境外的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李某近期从加拿大回国投案自首。

16.示例:杜甫在饥寒交迫时如何能拥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广阔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17.把下面的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语句通顺,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词语。(2012·辽宁大连一中模拟)

①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

②它是明清两代帝王生活和理政的地方。

③它的建筑布局是按照帝王希望自己能千年万代统治的想法而兴建的。

④它的建筑布局充分体现故宫设计者按礼制与五行相配置的建筑思想与理念。

17.既是按照帝王希望自己能千年万代统治的想法又充分体现了故宫设计者按礼制与五行相配置的建筑思想与理念而兴建的,成为明清两代皇帝生活和理政地方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

或: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生活和理政地方的故宫是既按照帝王希望自己能千年万代统治的想法又充分体现了故宫设计者按礼制与五行相配置的建筑思想与理念而兴建的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知识点仿句联句:修辞型例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二、修辞

比喻例2仿照例句写一句子,要求句子由两个比喻句组成,比喻要合乎情理,分句间要有联系。“历史”、“时间”仍为本体。

例句: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就是这条长河上涌起的波涛,

仿写;如果历史是一曲乐章,那么时间就是这曲乐章上跳动的音符。

排比例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大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

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拟人例4按照例句的思路及句式将后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知识点仿句联句:修辞型例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二、修辞

例: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大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月亮说,纯洁的心灵晶莹透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乐无。

引用例5仿照下面的句;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我梦想:来到海边的沙滩,从波涛的澎湃中感受“乱石穿空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

我梦想:来到白雪皑皑的高山,在朝阳的艳丽中,领略“红装素裹”的分外妖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现代文阅读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之描绘类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

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现代文阅读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之修辞类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示例1: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答题示例2:(2004年高考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眼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